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畫

歷史畫

發布時間: 2020-11-20 05:27:52

A. 有哪些著名的歷史

《自由引導人民》
首先,這是一幅浪漫主義作品,是一幅偉大的油畫。
在明確藝術手法之前,應當知道,這副畫的主題是法國大革命中的「七月革命」的一個寫照。
「七月革命」推翻了復辟的代表君主專制的波旁王朝,建立了代表金融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但是新的統治者卻對於中小資產階級甚為排擠。
這副油畫所描繪的,就是在「七月革命」中,一名少女舉起代表自由的三色旗,疾呼「自由平等」的畫面。此畫具有浪漫主義風格中典型的特點——色彩的運用。可以看到,油畫中色彩對比強烈,大片地渲染出革命中激進緊張的氣氛。另外,主體人物十分突出,與周圍的人和景組成了「三角形」構圖。此時的革命少女,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革命者,而是被神聖化為推翻君主專制的符號。她手中高舉的三色旗,更成為畫面中所有人目光的聚焦。
那麼,筆者認為,有一樣是值得主義的。法國大革命中,巴黎市民一次次將革命推向高潮,而市民們多數為中小資產階級,因此,這副畫中的主人公也應當屬於這個階層。作者德拉克洛瓦之所以傾注了那麼豐富的情感,不僅僅是為了歌頌大革命,也許也暗含著對新當權的君主立憲的不滿。
最後,還有一個構圖值得深思。三色旗並沒有畫完整,在藍灰色的天空下,大概是預示著革命的道路依然漫長。

B. 中國歷史畫家簡介

吳道子。
吳道子是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城)人,大約生於唐高宗朝(約685年左右),卒於肅宗朝(約758年左右)。少孤,相傳曾學書於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繪畫。曾在韋嗣立幕中當大吏,做過兗州暇丘(今山東兗州)縣尉。漫遊洛陽時,玄宗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並官至寧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吳道子活動的時代,正是唐代國勢強盛,經濟繁,文化藝術飛躍發展的時代。唐代的東西兩京——洛陽和長安,更是全國文化中心。畫家們上承閻立本、尉遲乙僧,如群星璀璨。《歷代名畫記》說:「聖唐至今二百三十年,奇藝者駢羅,耳目相接,開元天寶,其人最多。」如吳道子、王維、張璪、李思訓、曹霸、陳閎、楊庭光、盧楞枷、項容、梁令瓚、張萱、楊惠之、韋無黍,皇甫軫等人,都是當時的大畫家。這么多的名家和數以千計的民間畫工,爭強斗勝,群芳匯集,各顯神通,繪畫之盛,蔚為大觀。
吳道子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以傑出的天才,迅速成長起來。吳道子的出現,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的光輝一頁。他吸收民間和外來畫風,確立了新的民族風格,即世人所稱的「吳家祥」。就人物畫來說,「吳裝」畫體以新的民族風格,照耀於畫壇之上。「詩聖」杜甫稱他為「畫聖」。宋代蘇東坡說:「詩至杜子美,文至韓退之(愈),書至顏魯公(真卿),畫至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事畢矣。」亦尊吳道子為「百代畫聖」。在歷代從事油漆彩繪與塑作專業的工匠行會中均奉吳道子為祖師。由此可見,他在中國繪畫史上的地位。他曾在長安、洛陽寺觀中作佛教壁畫四百餘堵,情狀各不相同;落筆或自臂起,或從足先,都能不失尺度。寫佛像圓光,屋宇柱樑或彎弓挺刃,不用圓規矩尺,一筆揮就。
吳道子的繪畫具有獨特風格。其山水畫有變革之功,所畫人物衣褶飄舉,線條遒勁,瀟灑秀逸,當時人將他和南北朝時代著名畫家曹仲達相提並論,稱他們為「曹衣出水,吳帶當風」,因為曹仲達畫中的人物,衣服常緊裹在軀體上;而吳道子筆下的人物,大袖飄飄,線條流暢。
吳道子在歷史記載中名聲很大,但因為他大量的創作是壁畫,所以很少有傳世作品保留下來,無真跡傳世,傳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圖》可能為宋代摹本,但已經可以窺見吳道子筆法的精髓。另外還流傳有《寶積賓伽羅佛像》、《道子墨寶》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維摩經變圖,亦被認為是他的畫風。徐悲鴻曾經獲得一幅殘卷,經他和張大千鑒定,認為是吳道子真跡,可能是一幅壁畫的草圖,暫根據畫中人物取名為《八十七神仙圖》,此幅畫氣勢磅礴,人物閑適秀麗,是中國古代畫的精品。

C. 宋朝兩幅著名無名的歷史畫作品是

宋朝最著名的兩幅畫《千里江山圖》和《清明上河圖》 ,均為中國十大名畫。
1.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為大青綠設色絹本,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氣勢遼闊超凡。全卷畫面上層峰巒疊嶂、逶迤連綿,圖中繁復的林木村野、舟船橋梁、樓台殿閣、各種人物布局井然有序。畫中山石先以墨色勾
皴,後施青綠重彩,用石青石綠烘染山巒頂部,顯示青山疊翠。江河勾出水紋,與沒骨色彩形成反差對比。全圖既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是青綠山水畫中的一幅巨制傑作。《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18歲時作品,也是唯一傳世的作品。
畫中遠近山水,氣勢開闊,村舍集市、漁船客舟、橋梁水車和林木飛禽,筆墨工緻,位置得宜;全卷青綠重設色,表現了山河秀麗。
《千里江山圖》後來被當時的宰相蔡京收藏,他在上面的提拔記述了宋徽宗指點王希孟,收他入翰林書畫院的經歷,王希孟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去世,關於他的史料很少。《千里江山圖》後在清乾隆年間收入宮中,現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2.北宋 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2015年9月,專家表示,《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
望採納

D. 60年代歷史畫有哪些著名作品

60年代革命歷史畫仍然繼續向前發展。畫家們以嚴肅的創作態度反映現實生活和過去的歷史。作品多以革命歷史題材和衛國戰爭題材為主,內容深沉嚴肅。代表作品有梅爾尼科夫的《姐妹》,科爾熱夫的三聯畫《共產黨人》,薩莫霍夫的《新的海洋》。薩維茨基的《游擊隊的聖母》,莫伊延克夫的《紅軍來了》和《通訊兵》等。

E. 歷史題材繪畫和歷史畫的區別

一個是記錄一個是創作

F. 簡述歷史畫從哪些方面進行欣賞

西方美術史中「歷史畫」的概念已不僅僅指那些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繪畫作品,還包括宗教和神話故事。畫家在表現上,一般都呈現理想化、典型化的方法。因此,歷史畫的意義,與其說在於對史實的忠實記錄,不如說在於對事件的重大歷史意義和宏偉場面情節的追求。美術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可以說在歷史畫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G. 西方歷史名畫有哪些

1 岩間聖母 (也和歷史沾邊吧) 此畫是應一宗教團體之請而為米蘭的聖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間禮拜堂作的祭壇畫。此畫以聖母居圖中央,她右手扶嬰孩聖約翰,左手下坐嬰孩耶穌,一天使在耶穌身後,構成三角形構圖,並以手勢彼此響應,背景則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點綴其間,洞窟通透露光。此畫雖屬傳統題材,然表達手法和構圖布局皆表明達芬奇的藝術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畫煙霧狀筆法的運用,科學地寫實以及透視,縮形等技術法的採用,表明了他在處理逼真寫實和藝術加工的辯證關系方面達到了新的水平。 2格爾尼卡 畢加索 油畫《格爾尼卡》,是立體主義的領導人畢加索作於20世紀30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響及歷史意義的傑作。此畫是受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的委託,為1937年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博覽會西班牙館而創作,是表現戰爭題材且具有紀念意義的作品。畫中表現的是1935年納粹德國空軍瘋狂轟炸西班牙小城格爾尼卡的暴行。作為一個具有強烈正義感的藝術家,畢加索對於這一野蠻行徑表現出無比的憤慨。他僅用了幾個星期便完成這幅巨作,作為對法西斯獸行的譴責和抗議。畢加索他那潛在的變現主義再次迸發出來,線條扭曲著,膨脹著,激情在奔騰馳騁,這便是《格爾尼卡》。

希望採納

H. ps歷史畫筆在哪

pS的快捷鍵
工具箱(多種工具共用一個快捷鍵的可同時按【Shift】加此快捷鍵選取)
矩形、橢圓選框工具 【M】
移動工具 【V】
套索、多邊形套索、磁性套索 【L】
魔棒工具 【W】
裁剪工具 【C】
切片工具、切片選擇工具 【K】
噴槍工具 【J】
畫筆工具、鉛筆工具 【B】
像皮圖章、圖案圖章 【S】
歷史畫筆工具、藝術歷史畫筆 【Y】
像皮擦、背景擦除、魔術像皮擦 【E】
漸變工具、油漆桶工具 【G】
模糊、銳化、塗抹工具 【R】
減淡、加深、海棉工具 【O】
路徑選擇工具、直接選取工具 【A】
文字工具 【T】
鋼筆、自由鋼筆 【P】
矩形、圓邊矩形、橢圓、多邊形、直線 【U】
寫字板、聲音注釋 【N】
吸管、顏色取樣器、度量工具 【I】
抓手工具 【H】
縮放工具 【Z】
默認前景色和背景色 【D】
切換前景色和背景色 【X】
切換標准模式和快速蒙板模式 【Q】
標准屏幕模式、帶有菜單欄的全屏模式、全屏模式 【F】
跳到ImageReady3.0中 【Ctrl】+【Shift】+【M】
臨時使用移動工具 【Ctrl】
臨時使用吸色工具 【Alt】
臨時使用抓手工具 【空格】
快速輸入工具選項(當前工具選項面板中至少有一個可調節數字) 【0】至【9】
循環選擇畫筆 【[]或【】】
建立新漸變(在「漸變編輯器「中) 【Ctrl】+【N】
文件操作

新建圖形文件 【Ctrl】+【N】
打開已有的圖像 【Ctrl】+【O】
打開為... 【Ctrl】+【Alt】+【O】
關閉當前圖像 【Ctrl】+【W】
保存當前圖像 【Ctrl】+【S】
另存為... 【Ctrl】+【Shift】+【S】
存儲為網頁用圖形 【Ctrl】+【Alt】+【Shift】+【S】
頁面設置 【Ctrl】+【Shift】+【P】
列印預覽 【Ctrl】+【Alt】+【P】
列印 【Ctrl】+【P】
退出Photoshop 【Ctrl】+【Q】
編輯操作

還原/重做前一步操作 【Ctrl】+【Z】
一步一步向前還原 【Ctrl】+【Alt】+【Z】
一步一步向後重做 【Ctrl】+【Shift】+【Z】
淡入/淡出 【Ctrl】+【Shift】+【F】
剪切選取的圖像或路徑 【Ctrl】+【X】或【F2】
拷貝選取的圖像或路徑 【Ctrl】+【C】
合並拷貝 【Ctrl】+【Shift】+【C】
將剪貼板的內容粘到當前圖形中 【Ctrl】+【V】或【F4】
將剪貼板的內容粘到選框中 【Ctrl】+【Shift】+【V】
自由變換 【Ctrl】+【T】
應用自由變換(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Enter】
從中心或對稱點開始變換 (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Alt】
限制(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Shift】
扭曲(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Ctrl】
取消變形(在自由變換模式下) 【Esc】
自由變換復制的象素數據 【Ctrl】+【Shift】+【T】

I. 有哪些著名的歷史畫

年畫畫面線條單純、色彩鮮明、氣氛熱烈愉快,如春牛圖、歲朝圖、嘉穗圖、戲嬰圖、合家歡、看花燈,胖娃娃等,並有以神仙、歷史故事、戲劇人物作題材的。頗多作為門畫張貼之用,夾雜著「神祇護宅」的觀念,如「神荼郁壘」、「天官」、「秦瓊敬德」等,體裁(或形式)有門畫(獨幅和對開)四屏條和橫豎的單開獨幅等。宋代已有關於年畫的記載,目前見到最早的一幅木版年畫是南宋刻印的《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清代中期,尤見盛行。建國後,年畫在傳統的基絀上推陳出新,豐富多彩,更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年畫藝術,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先河,同時也是中國社會的歷史、生活、信仰和風俗的反映。每逢過農歷新年時買兩張年畫貼在大門上,差不多每家都是如此,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在這裡面起著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厚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至與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年畫起源於古代的門神畫,而門神畫早在堯舜時期就出現。據東漢《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的「神荼」、「郁壘」升像。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的《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習稱《四美圖》。 另一說:始於唐代。沿至宋代才普遍流行,但仍以張貼門神為多,故年畫可以包括門神在內。 明初年間,日本人曾在甘肅發現兩種宋朝的年畫:一幅就是《四美圖》,都作高客長袖的宮裝;另一幅是灶王爺和關聖帝君。兩幅畫上都蓋有「平陽姬家雕郎」的店鋪字樣,足見在宋時人物年畫已具規模。 由於朱元璋提倡過新年要貼春聯,這樣發展下來,年畫也就特別發達起來。今日被保存下來的,還有明萬曆年間最流行的彩色套印的木刻福綠壽三星圖、天官賜福圖等,刻工頗精緻,迄今仍為民間所師法。還有實用的歷畫,如:春牛、灶馬、芒神等;更有歷史故事的「孟母教子」、「岳飛****挑小梁王」。「牛郎織女」,「白蛇傳」等。至於三國演義、水滸等古典文學名著,也被採用作年畫題材。及至明末崇禎間,天津楊柳青的年畫極為馳名,圖畫內容也愈見豐富。 清代人才輩出,年畫的題材更加廣泛,除了人物、花卉、山水等藝術作品外,還有「老鼠嫁女」、「王婆罵雞」等諷喻畫,以及用歇後語構成的連環圖畫,予人以一種幽默感。印製方面亦有各種各樣,有木板、有石印、有膠版、有國畫、有水彩、有圖案、有單線平塗。有炭彩、有仿古、有創作,甚至有翻印西洋畫的,例如姑蘇年畫中之「西洋之劇場」就是。

J. ps歷史畫筆怎麼

1、歷史畫筆,又叫恢復畫筆,就是筆刷所致之處,此處的圖像就恢復到所設定的那一步。
2、需要恢復到啊一步,在歷史記錄中選擇。

熱點內容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5 03:56:32 瀏覽:173
三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測試題 發布:2025-07-15 03:48:10 瀏覽:826
愛爾蘭咖啡怎麼做 發布:2025-07-15 03:14:45 瀏覽:753
2015師德師風講話 發布:2025-07-15 03:05:10 瀏覽:597
abc教育資源網 發布:2025-07-15 03:03:47 瀏覽:233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 發布:2025-07-15 02:44:17 瀏覽:479
尹鵬老師 發布:2025-07-15 01:14:31 瀏覽:713
蘭山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5 00:33:48 瀏覽:173
新登地理 發布:2025-07-14 23:28:29 瀏覽:368
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 發布:2025-07-14 23:01:45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