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手抄報

生物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0-11-20 18:52:41

❶ 初一生物手抄報內容

創作思路:

確定抄中心,寫出深襲意。我們要著於挖掘所寫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反復思考,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於從普通的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發生,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六方面,即常說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這幾方面,才能使讀者對所敘述的事,有個清楚、全面的了解。

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



正文:

我們的生命是一個奧秘,我們的生命體奇跡的出生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是一個生命的奧秘,目前我們人類科學只是揭示了生命體的奧秘,對於生命的奧秘我們人類根本上還沒有碰觸到,生命的奧秘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我們生命的真相是,生命體消失了,生命依然存在,他不僅存在而且顯示著更大的生命能量,這種能量不僅可以使自己投生到習性相應的另一生命體中,而且可以以遺傳基因的方式作用自己的後代,這是人世間惡習和疾病的根本來源,我們的生命是完成一次轉變。

我們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體是一體中完全不同層面、不同性質、不同能量、不同形式的存在,我們生命體的一切痛苦都是對生命真相無知的結果。

❷ 初一生物手抄報資料

手抄報
手抄報是模仿報紙的,單面的,用鋼筆書寫的,可傳閱、也可張貼的小報。在學校,手抄報是第二課堂的一種很好的活動形式,和黑板報一樣,手抄報也是一種群眾性的宣傳工具。

一、手抄報的總體構思

如何使一張手抄報在有限的空間內,既容納一定的知識內容,版面設計又精彩美觀呢?這不單純是技巧問題,對編者來說,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這是一個全神貫注、腦手並用的創造過程,是他的文化修養、生活情趣、精神風貌和藝術修養的綜合體現。這對一個學生來說,無疑是發展個性才能的廣闊天地。

辦手抄報,從總體上考慮,首先要確立主題思想。一期手抄報,版面很有限,要辦出特色,必須在內容上突出一個主題,做到主題突出,又豐富多彩。版面編排和美化設計,也要圍繞著主題,根據主題和文章內容決定形式的嚴肅與活潑,做到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二、手抄報的編排設計

手抄報的編排設計,總的要求是:主題明確,版面新穎美觀。

1.版面劃分

先把版面劃分成兩塊,每塊中還可以再分成片。劃分文章塊面時,要有橫有豎,有大有小,有變化和有對稱的美。報頭要放在顯著位置。

2.塊面編排

如不符合原先的劃分,就要將版面塊面安排作必要的調整;如不能安排下文章,就利用移引、轉版的形式等,並用字型大小、顏色、花邊與鄰近的文章塊面相區別。

3.裝飾設計

除報頭按內容設計、繪制外,每篇文章的標題也要作總體考慮,按文章主次確定每篇文章標題的字體、字型大小、顏色及橫、豎排位置。文章內容以橫排為主,行距大於字距,篇與篇之間適應用些題花、插圖、花邊及尾花等穿插其中,起裝飾、活潑片面的作用。

三、手抄報的書寫

1.標題的書寫

主要或重要的文章標題,應用較醒目、莊重的字樣;文娛消息或次要文章,則可用輕松活潑的字體。同一期或同一版上的各篇文章標題,也應用不同的字體書寫。標題字體應比文章內容字體大,色彩也應加重。標題多用美術字,以楷書、行書、魏書、隸書見多。

2.正文的書寫

字體要清楚、美觀大方,字行間要整齊,字體不宜太小,忌潦草、錯字。

四、手抄報的裝飾美化

主要是用色彩、繪圖等藝術手段,彌補文字的單調,給人以生動形象、優美和諧的美感和啟迪。內容包括報頭、題花、插圖、花邊、尾花和色彩運用等。

1.報頭

它是手抄報的標志,由圖案或畫面和刊名組成。文字上由報頭名稱、日期和編輯單位等組成。

2.題花

是對文章標題或開關的裝飾,常見的有底紋,帶有提示性的圖畫或圖案。

3.插圖

可以根據文章的內容,畫一個能說明一個情節的畫面,這種形式與文章內容緊密聯系;還可以採用與文章內容毫無聯系的圖案,如花鳥、山水等,這是純粹為了美化而作的。

4.花邊

一般不宜太多、太大、太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花邊可以美化版面,可以隔開文章,便於閱讀。

5.尾花

是裝飾在文章後面的圖畫或圖案。如一篇文章抄完後,還剩有空白,可以畫一尾花,既可充實版面,又能增加美感。

6.色彩

一般宜簡練、明快、淡雅,不宜過分渲染、雜亂。一般而言,正文色調宜樸素、穩重;標題及花邊、插圖等,則可用較鮮艷的色彩。這樣才能濃淡適宜,增強效果。

❸ 生物手抄報題目

粘花惹草、招風惹蝶-----形形色色豐富多採的生物世界

❹ 生物手抄報內容

生命的奧秘
我們的生命是一個奧秘,我們的生命體奇跡的出生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是一個生命的奧秘,目前我們人類科學只是揭示了生命體的奧秘,對於生命的奧秘我們人類根本上還沒有碰觸到,生命的奧秘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我們生命的真相是,生命體消失了,生命依然存在,他不僅存在而且顯示著更大的生命能量,這種能量不僅可以使自己投生到習性相應的另一生命體中,而且可以以遺傳基因的方式作用自己的後代,這是人世間惡習和疾病的根本來源,我們的生命是完成一次轉變,我們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我們的生命和我們的生命體是一體中完全不同層面、不同性質、不同能量、不同形式的存在,我們生命體的一切痛苦都是對生命真相無知的結果。
在我們的生命中存 在著人性同樣存在著動物性,它們是相對立的存在。我們的生命體只是一個生命的顯示器,生命的本質性能是意識的存在,它更深的本質存在是一個整體,是包容了人性與動物性的一個整體。是包容了一切對立存在的一個整體,我們人類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去掉動物性達到人性的圓滿,我們所有的人都在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去做,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失敗了,我們人類不知道我們面對的是意識生命的意識作用,在意識生命的作用原理中,不知道它就是給它能量,不敢面對它就是給它能量,害怕就是給它能量, 對抗它就是給它能量,一直試著去避開它就是給它能量,你的接收就是它們的存在。根本上說,知道它並且根本不要認同它,這個能量的源泉就會徹底的切斷,這是因為所有的意識能量都要通過你來顯示,如果你把這個能量的源泉切斷,也就是我所說的不要認同,那麼它就會立刻變成死的,它本身沒有能量,觀照的另一面就是不認同。這是我們生命中宇宙能量的顯示。這就是生命的奧秘。我們生命的所有痛苦都是來源於自我,確切的說來源於自我的認同。
生命和生命體是完全不同層面的存在 ,目前人類科學只是揭示了生命體的奧秘,對於生命的奧秘我們人類根本上還沒有碰觸到,我們的生命體存在基本的被動性,正是這種被動性表明了某個主體的存在,在這個生命的主體的存在中。我們的生命體只是一個顯示器,我們的生命就如同一個萬能的生物電腦,它是集顯示器,無量的寬頻網和會使用這個萬能電腦的人一體的存在。生命的真相是;我們的生命體是一個生命信息的顯示器。我們的生命是一個無形的,萬能的電腦晶元,在這個無形的電腦晶元中存在著整個人類的進化史和自己生命中生生世世的因果。我們每個生命體 無論它的形狀如何,都是生命因果的顯示器,它們在這同一體的生命中相互變異顯示運動,以一定的關系相互依存,這就是生命的實相。
我們面對的是對我們生命自身的認識,面對的是我們大腦中意識和意識能量的認識,面對的是我們大腦中的無量虛空和這種無量虛空能量的認識。我們大腦中的意識是一種能量,是一種生命的能量,意識是一種生命的能量,是可以支配我們生命體的能量。它是產生一切生命體的根本動力,是這種生命能量的習性構成了無量種生命體的產生,正是這些無量種的生命體大腦中的生命意識以信息的方式相互作用顯示,構成了一切生命體之間的相互變異作用顯示運動。在我們這個地球上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體都是在完成一次轉變,在所有生命體的存在中,我們人類的生命體是最高級的存在,但是由於我們對生命體之間意識作用原理和相互變異的無知,無論是何種生命體的存在,只要是覺悟了意識生命的作用原理,就可以作用到我們人類生命體中來,就可以用自己的意識能量支配人的身體,當人的大腦中受到了這種意識的支配,人的大腦中就會產生揮之不去的意識支配人的行為,身體的規定部位上就會出現疾病,這是人世間疾病和惡習的根本來源,可是我們整個人是對此毫無知曉,它的根本原因是我們人類對意識生命作用原理的認識是一個空白,這是生命中的暗能量,目前人類的科學還在可見體上徘徊,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人類將會認識意識生命,生命演變的真相會清楚的展現在整個人類面前,它存在於整個人類的災難和疾病痛苦中,生命的真相,生命的真理存在於整個人類極難抗拒的災難和疾病的痛苦中,但是它可以在我們人類對生命認識中超越,這就是生命的智慧。
我們在認識意識生命,我們在認識意識生命的作用原理,我們在認識我們大腦中的意識,我們在認識我們大腦中意識的能量,在這個對我們大腦的認識過程中,我們的大腦是一個被認識的客體,我們大腦中的意識同樣是一個被認識的客體,而我們大腦中無量虛空的存在則是認識兩者的主體,不清楚的知道這個對生命認識的程序,根本上無法去認識生命的奧秘,這就如同送給古人一台現代的電腦,這是個比喻,但就生命的奧秘來講,我們人類科學家所面對的比這樣的差距還要相差甚遠,甚遠,在這個認識我們生命的程序和原理中,我們的大腦則是一個障礙,我們大腦中的自我意識則是一個障礙,當我們知道了我們大腦中的無量虛空是一種能量時,我們才會發現這個認識生命的主體,它存在於一切生命體中,在一切生命體的根部它們是一體的,所以會有這種生命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變異顯示運動的發生,如果要想真正揭示生命的奧秘,必須睜開整體的眼,必須打開無量的心,我們大腦中的無量虛空是一種宇宙生命的能量。我們大腦中的無量虛空是和整個無量宇宙虛空是同步的存在,所有的生命體,無論它是什麼形狀,它們的生命原理是不二的,在它們的生命根部是一體的,只有睜開宇宙的眼,只有睜開空的眼,只有睜開整體生命的眼,才可以見到生命演變的真相,在我們猶如深淵般的大腦中存在著整個宇宙和整個生命的奧秘,這是因為我們大腦中的無量虛空和我們身體外的整個宇宙的無量虛空是同步的存在。這個空是一種生命的能量,這個空是一種宇宙生命的能量,它存在於我們生命體中,它存在於一切生命體中,這就是宇宙生命的存在,在我們渺小的生命體中存在著整個宇宙的生命能量,我們的生命是海洋里的一滴水,同時又是這個海洋的自身,在我們生命的根部它的存在是一體的,所以會產生生命體之間大腦中意識之間的相互變異顯示的運動,同時構成了生命體之間的相互變異作用顯示運動,我們的生命是一體空中兩重性的運動,我們的生命是肉體生命和意識生命在宇宙生命一體空中兩重性的運動,因此我們人類科學只是揭示了生命體的奧秘,對於生命的奧秘根本上還沒有碰觸到。
我們在探索生命科學,我們在重新認識我們生命的自身,我們在重新認識我們生命的能量,科學的發展根本

生命的八大奧秘

1.作為生命基礎的蛋白質的結構能確定嗎?

目前我們不能根據純粹的理論基礎來闡明蛋白質的形狀,用實驗方法確定蛋白質結
構是十 分繁瑣的事情。許多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能形成形狀相似的蛋白質,因而我們可以
通過詳細研 究蛋白質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分子來推斷各種蛋白質的結構。隨著已解出的
蛋白質結構的增 多以及科學家開發出蛋白質基本結構分類的更加精細的方法,生物化學
家將能不斷地利用計 算機來模擬新發現的蛋白質的結構。

2.能合成人工生命形式嗎?

科學家已經利用幾種可能得到的已完全排序的因基組——大多數來自細菌——在生
命由何物 組成這個大問題的指引下,至少在單個細胞的水平上開始了這些有機體所隱含
的基因的排列 工作,這將有助於人工合成生命。當然,這類實驗亦將引出不容忽視的安
全性和倫理等問題 。

3.能否建立精確的細胞計算機模型?

過去50年間,生物學家經常主要研究單個基因或蛋白質。今後50年,研究人員將轉
向研究許 多基因的整體功能、基因路徑的反應網路以及外界因素如何影響該系統的領域
。當然,長久 以來,生物學家就力圖描述細胞的構成因子如何相互作用。今後半個世紀
里,隨著所有基因 被鑒別,以及所有的細胞相互作用和反應被繪制出來,葯物學家開發
葯物,或毒物學家試圖 預測某種物質是否有毒等工作,都可能轉變成用細胞的計算機模
型來回答他們的問題。

4.能弄清基因如何決定哺乳動物發育的細節嗎?

隨著人類全部的基因組序列於2003年完成,以及老鼠等生物的基因組序列可能在4至
5年內完 成,序列比較將變得越來越普遍和徹底,並將給生物學家提供在何處尋求構成
整個動物形體 動力的眾多線索,代表進化樹不同分支的更多的完整基因組將被推導出來

總有一天,科學家們將描述產生不同物種間生命形式的顯著多樣性的基因序列,以
及基因調 節中的變異等。通過比較物種,他們將了解遺傳迴路被如保修飾以執行不同的
程序,以致幾 乎相同的基因序列怎樣決定物種的不同表現形式。

5.預防、診斷和治療醫學會發生變革嗎?

長久以來,分子生物學都主張將醫學從依賴偶然的事實,轉向依賴建立在對生命機
理根本理 解上的合理研究。50年內,我們希望以基因組學為基礎的綜合衛生保健在美國
成為平常事。 我們將了解疾病的分子基礎,在許多情形下能夠預防它們,並為疾病設計
出個性化准確治療 方法。

6.能否准確地再建人類種群史?

雖然我們知道人類似乎具有顯著的多樣性,但過去10年的研究表明,我們人類種群
比眾多基 他種群更單一。就一個類型來說,我們人類展示的差異性比黑猩猩更少。人類
也許是由只有 一萬個個體的一小群構成,人類群僅僅最近在地球上擴散開來。大多數遺
傳變異早於這一時 間。
遺傳數據已經支持了這樣的觀點:現代人類相對較近地(也許在10到20萬年前)起源
於非洲,然後逐漸擴散到世界其餘地區。人類學家已經利用DNA數據來檢驗諸如吉普賽人
和猶太人等 群體起源的文化傳統,追溯人類遷移到南太平洋島嶼和美洲的情形,控索種
群在歐洲的擴展 等等。
隨著DNA序列數據日益容易積累,人類種群之間的關系將越來越清楚,從而揭示相互
融合的 原史以及隔離和遷徙的時期。種族和人種表現出主要是社會和文化思想上的差異
,從科學上 講,將發現類型間不存在明顯的根本界限。

7.能否重構地球上生命的主要進化步驟?

50年內,我們將弄清生命史的許多細節,盡管我們還不能完全了解第一個自我復制
的有機體 是怎樣誕生的。例如,我們將了解各種世系何時並怎樣創造與獲取和修改基因
,以獲得一系 列新的生化反應或軀體輪廓。以基因為基礎的生命前景將如此深深地抓住
科學家,以致他們 考慮的基本單位可能不再是一個生命或物種,而是一個基因。他們將
描繪哪些基因在哪些基 因組內一起經過了多長時間。科學家還將說明自從達爾文明代起
就糾纏著人們的 問題:什麼東西創造了我們人類?什麼東西將我們區分為種群?

8.社會將對遺傳知識爆炸式增長作何反應?

倡導回歸自然的反技術運動可能會因遺傳科學的全部新發現而熄滅嗎?這樣的問題還
有很多很多。
這些社會問題不像先前的科學、技術和醫療問題,沒有一個「是」或「不是」的答
案。遺傳信息和技術將為改良衛生和減輕痛苦提供巨大的機會。但是,任何作用大的技
術都伴隨著風險,並且技術的作用越大,風險也越大。我們將面對如何評價遺傳信息的
爆炸式增長這個 懸而未決的問題。
科學進步和嚮往簡朴、更自然的生活方式將產生矛盾,它們之間的緊張狀態,可能
將隨著基 因組學越來越多地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加劇。

❺ 生物手抄報資料

我也要做手抄報,抄資料時看到的。把我的資料借你吧: 學習生物的方法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生物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習方法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思維方法和記憶方法等。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 2 .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3.思維方法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的核心,思維方法是思維能力的關鍵,所以思維方法在學習方法中佔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有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比較和歸類的方法、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識的一個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綜合是把知識的各個部分聯合成一個整體來進行考察的一種思維方法,分析和綜合是生物學學習中經常使用的重要方法,兩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綜合,就會見木而不見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林而不見木。在實際運用時,既可先分析後綜合,也可先綜合後分析,還可以邊分析邊綜合。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比較是把有關的知識加以對比,以確定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的思維方法。比較一般遵循兩條途徑進行:一是尋找出知識之間的相同之處,即異中求同;二是在尋找出了事物之間相同之處的基礎上找出不同之處,即同中求異。
歸類是按照一定的標准,把知識進行分門別類的思維方法。生物學習中常採用兩種歸類法:一是科學歸類法,即從科學性出發,按照生物的本質特性進行歸類;二是實用歸類法,即從實用性出發,按生物的非本質屬性進行歸類。
比較和歸類互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過比較,認識生物的異同點之後,才好進行歸類;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進行歸類,才好進行比較。因此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
(3)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制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
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的一種思維方法,抽象可以有兩種水平層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抽象;二是本質屬性的抽象。
概括是將有關知識的非本質屬性或本質屬性聯系起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也有兩種水平層次:一是非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種是本質屬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為前提的,相輔相成的,在學習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進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達到對知識正確、深入的掌握。4.記憶方法
記憶是學習的基礎,是知識的倉庫,是思維的伴侶,是創造的前提,所以學習中依據不同知識的特點,配以適宜的記憶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記憶方法很多,下面僅舉生物學學習中最常用的幾種。
(1)簡化記憶法
即通過分析教材,找出要點,將知識簡化成有規律的幾個字來幫助記憶。例如 DNA的分子結構可簡化為「五四三二一」,即五種基本元素,四種基本單位,每種單位有三種基本物質,很多單位形成兩條脫氧核酸鏈,成為一種規則的雙螺旋結構。
(2)聯想記憶法
即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利用聯想幫助記憶。例如記血漿的成分,可以和廚房裡的食品聯系起來,記住水、蛋、糖、鹽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質,糖指葡萄糖,鹽代表無機鹽)。
(3)對比記憶法
在生物學學習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詞易混淆、難記憶。對於這樣的內容,可運用對比法記憶。對比法即將有關的名詞單列出來,然後從范圍、內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進行比較,存同求異,找出不同點。這樣反差鮮明,容易記憶。例如同化作用與異化作用、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物質循環與能量流動等等。
(4)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復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例如高等動物的物質代謝就很復雜,但它也有一定規律可循,無論是哪一類有機物的代謝,一般都要經過「消化」、「吸收」、「運輸」、「利用」、「排泄」五個過程,這十個字則成為記憶知識的綱要。
(5)衍射記憶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盡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系。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復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例如,以細胞為核心,可衍射出細胞的概念、細胞的發現、細胞的學說、細胞的種類、細胞的成分、細胞的結構、細胞的功能、細胞的分裂等知識。
另外,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生物學的理論知識與自然、生產、生活都有較密切的關系,在生物學學習中,要注意聯系這些實際。一要聯系自然實際;二要聯系生產實際;三要聯系生活實際。聯系實際的學習,既有利於扎實掌握生物學知識,也有利於提高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❻ 生物手抄報怎麼做 生物手抄報繪制過程步

人與生物圈
生物圈是一個巨大而及其復雜的生態系統。它由無數個大小不等的各類生態系統所組成的,這些生態系統基本可歸為:陸地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構成生物圈的各類生態系統,在結構和功能上都有各自的特點,起著特殊的作用,共同維持著生物圈的正常功能,這就是生態平衡。我們要保護生態平衡,盡全力不讓別人破壞它。
大家知道嗎?牧民們也離不開狼呢!我這兒就有一個事例:呼倫貝爾大草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裡牧草豐茂、牛羊成群。可歷史上由於這里野狼成群,對牧業發展構成了威脅。
怎麼樣,朋友們,聽了我舉的事例一定會大吃一驚吧。我想對你們說:「人類不僅是生物圈的一部分,而且對生態系統起左右作用,我們每個人都要對保護生態平衡做力所能及的事,一旦生態平衡被破壞,就會危及整個生物圈,人類也再劫難逃。到時候,後悔就來不及了!
看了上面的例子,你一定會想:要保護生態平衡,只要把它的天敵放進去就行了。不是的,土著魚的命運就不是這樣的:雲南洱海原有22種野生土著魚,其中包括名貴的大理弓魚等8種洱海特有品種。由於人們為追求漁業產量,從20世紀60年代向洱海投放了青、草、鰱、等魚苗,並混入了多種小雜魚苗。這種外來的雜魚適應力和競爭力很強,肆意掠食土著魚卵、繁殖很快,擠佔了土著魚的生存空間,土著魚無力與之抗衡。因此,20年後,大理弓魚絕跡了,其它幾種優勢土著魚也已滅絕或瀕臨滅絕。
啊哈,知道了吧,過去的武松打虎受到的是人們的贊美,可現在呢,就要受到法律的嚴懲。我希望大家不要盲目的學武松打虎,否則,有可能你打的老虎是最後一隻了。天地萬物構成「生命大網」,每一個物種便是「大網」的一個網結、網眼,某個網眼的破裂,都會威脅到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命的存在。
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在控制食草動物的同時,保護了草原。而飛禽走獸的糞便則成了上好的肥料,促使各種植物生長。這種以植物為主體,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昆蟲和鳥類為客體所形成的食物鏈,對維護草原的生態平衡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類寄住的家園——地球村,既是一個植物的世界,也是一個動物的王國。
「地球是主,人是客」,人和動植物一樣,是屬於大自然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而是大自然的一員,是大自然的安全維護者。

❼ 初二生物手抄報(動物)資料

魚:魚所以能夠在水中生活,有兩個特點是至關重要的:一是能靠尾部的擺動和鰭協調作用游泳來獲取食物和防禦敵害,二是能用鰓在水中呼吸。 其他水生動物: 腔腸動物:有口無肛門,食物從口進入消化腔,消化後的事物殘渣仍由口排出體外。 軟體動物:身體柔軟靠貝殼來保護(烏賊、章魚貝殼退化,也是軟體動物) 甲殼動物: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蚯蚓的生長環境,家兔的內部結構 8上P16 空中飛行的動物:自然界中空中飛行的動物早在幾億年前就出現了。先是無脊椎動物中的昆蟲,後來是有脊椎動物中的鳥,以及哺乳動物中的蝙蝠。他們既是陸生動物,又適於飛行。 世界上的鳥有9000多種 100萬種以上的昆蟲 鳥適於飛行的特點:鳥類的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具有迅速飛翔的能力;身體內有氣囊;體溫高而恆定。鳥類的身體結構和生理特點是與它的飛行生活相適應的。 昆蟲的特徵:昆蟲有三對足,能爬行;有的昆蟲的足特化成跳躍足,能跳躍;大多數昆蟲都有翅,能飛行。昆蟲是無脊椎動物中惟一會飛的動物。 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運動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蓋在昆蟲身體裡面的堅韌的外殼,有保護和支持內部的柔軟器官、防止體內水分蒸發的作用。 昆蟲的分類:昆蟲的分類屬於節肢動物(身體由很多體節組成;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的是節肢動物) 兩棲動物: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樣的動物叫做兩棲動物。 動物的運動:家兔的骨骼,關節模式圖,肌肉與骨和關節的關系8上P29 骨、關節和肌肉的協調配合:骨的位置的變化產生運動,但是骨本身是不能運動的。骨的運動要靠骨骼肌的牽拉。 運動需要運動系統,神經系統的控制和調節。需要能量的供應,因此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等系統的配合。 動物的行為:取食行為,防禦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也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社會行為的特徵: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這是社會行為的主要特徵。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8上P39 生態平衡: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做生態平衡。 動物與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反應器來生產人類所需要的某些物質,可以節省建設廠房和購買儀器設備的費用,可以減少復雜的生產程序和環境污染。 動物與仿生:科學家通過對生物的認真觀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來發明創造各種儀器設備,這就是仿生。 菌落:細菌的菌落比較小,表面光滑或黏稠,或粗糙乾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細菌菌落大幾倍到幾十倍。黴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有時還呈現紅、褐、綠、黑、黃等不同的顏色。 細菌的發現:荷蘭人列文·虎克製作了200~300倍的顯微鏡,觀察老人的牙垢,發現細菌。 巴斯德用鵝頸瓶證明了細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細菌產生的。還發現了乳酸菌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術感染的方法,後人稱他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大約10億個細菌堆積起來,才有一顆小米粒那麼大。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觀察到細菌的形態……細菌沒有細胞核8上P60 細菌的生殖:細菌是靠分裂來進行生殖的,有些細菌在生長後期,個體縮小、細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細菌的休眠體,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真菌的繁殖:真菌是通過產生大量的孢子來繁殖後代的。 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為分解者參與物質循環2.引起動植物和人患病3.與動物植物共生。 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8上P70 生物分類: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分類的基本單位是種。 植物的分類:8上P81 生物分類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❽ 高中生物手抄報圖片

直接用掃描儀

❾ 生物手抄報

1.兔是兔形目兔科動物,共9屬43種,通稱兔。兔具有管狀長耳朵(耳長大於耳寬數倍);簇狀短尾,比前肢長得多的強健後腿。分布於歐洲、亞洲、非洲、南北美洲。陸棲,見於荒漠、荒漠化草原、熱帶疏林、乾草原和森林。兔科中的9屬種類僅兔屬終生在地面生活,善奔跑,後鼻孔寬,奔跑時充分供氧;初生幼兔身上有毛,睜眼,耳有聽覺,不久便會跑,俗稱兔類。其餘8個屬均是穴兔類,後腿不太長,穴居;穴兔類幼兔出生時身上沒有毛,閉眼,耳無聽覺,7天後才長毛,睜眼時具聽覺,需要母體照顧。
2.特靈的警犬嗅覺

人類的嗅覺對氣味相當敏感,在1立方米的空氣中,只要有1/10000毫克的人造麝香,人就能嗅出來,但人只能嗅出2000~4000種氣味。而品種優良的警犬,嗅覺卻比人高出1萬倍。警犬能從120公里以外,回到家中。人們利用警犬特靈的嗅覺偵破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案件。

蛇的「熱眼」功能

蛇的視力近於零,卻能在黑夜裡及時發覺並准確捕獲幾十米外的田鼠、青蛙、蜥蜴等獵物。科學家們證實,這是因為蛇能藉助眼睛與鼻子之間頰窩進行「熱定位」的結果。

蛇天然具有紅外線感知能力,其舌上排列著一種類似照像機的裝置,使其能「看」到發出熱量的哺乳動物。而人類只有戴上特殊護目眼鏡才能探測到紅外線。

❿ 起一個生物手抄報的標題

生命之源

熱點內容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測試卷 發布:2025-07-04 12:20:45 瀏覽:578
怎麼去掉雙下巴 發布:2025-07-04 07:30:04 瀏覽:14
男孩性教育書籍 發布:2025-07-04 06:45:07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