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理位置
❶ 湖南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江南地帶,省境絕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稱湖南;湘江貫穿省境南北,故簡稱湘。地處東經108°47′~114°15′,北緯24°38′~30°08′,東以幕阜、武功諸山系與江西交界;西以雲貴高原東緣連貴州;西北以武陵山脈毗鄰重慶;南枕南嶺與廣東、廣西相鄰,北以濱湖平原與湖北接壤。省界極端位置,東為桂東縣黃連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縣韭菜塘,南起江華瑤族自治縣姑婆山,北達石門縣壺瓶山。東西寬667公里,南北長774公里。土地總面積211829平方公里,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21%,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0位。
地形地貌洞庭湖平原位於湖南省東北部。范圍東起汨羅、岳陽,西到臨澧、常德、桃源,南至益陽、喬口、湘陰,北接湖北荊江以南。面積12690平方公里(湖南省境內)。海拔30—50米。系洞庭湖長期淤積、湖底出露而成的湖積沖積平原。洞庭湖平原與湖北省中南部的江漢平原合稱兩湖平原。其是全國三大平原之一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省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面積1084.9萬公頃,佔全省總面積的51.22%;丘陵面積326.27萬公頃,佔15.40%;崗地面積293.8萬公頃,佔13.87%;平原面積277.9萬公頃,佔13.12%;水面135.33萬公頃,佔6.39%。
河湖水文湖南省河網密布,流長5公里以上的河流5341條,總長度9萬公里,其中流域面積在5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河17條。省內除少數屬珠江水系和贛江水系外,主要為湘、資、沅、澧四水及其支流,順著地勢由南向北匯入洞庭湖,經城陵磯入長江,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長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全省最大的湖泊,該湖跨湘、鄂兩省。全省天然水資源總量為中國南方9省之冠。
❷ 長沙在中國的什麼位置
長沙位於中國中部。
華中地區位於中國中部,中國華中地區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按照自北向南排序),長沙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沙盆地西緣。
長沙介於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之間。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
(2)湖南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黔中郡。秦設長沙郡,為秦初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長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權的行政區劃,郡治湘縣。
公元589年,隋統一中國,廢州郡,行州縣二級制,長沙郡改潭州,轄長沙、衡山、益陽、邵陽4縣。臨湘縣(省湘西縣)改稱長沙縣。
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仍隸湖廣),長沙(府)城自此為湖南省會。
❸ 湖南,的地理位置簡單介紹
湖南位於我國東南腹地,長江中游,是連接東部沿海省與西部內陸省的橋梁地帶。全省土地面積 21.18萬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內最大河流為湘江,而簡稱「湘」。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境內山地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約佔一半。主要山脈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羅霄山及南嶺山脈。省內最高峰為炎陵縣的酃峰,海拔 2122米;最低點為臨湘市的黃蓋鎮,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匯聚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
❹ 湖南益陽市的地理位置
益陽位於湖南的中北部。它北近長江,同湖北省石首縣抵界,西和西南與本省常德市、懷化市接壤,南與婁底市毗鄰,東和東北緊靠省會長沙市及岳陽市。
益陽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長常高速公路、石長鐵路、319國道穿越境內,是省會長沙通往大西南的要道。水路經洞庭湖、內通湘、資、沅、澧四水,外達長沙各口岸。湘黔鐵路穿越安化縣境,洛(洛陽)——湛(湛江)鐵路線在益陽設立樞紐站。
❺ 湖南地理位置的特點
湖南位於我國東南腹地,長江中游,是連接東部沿海省與西部內陸省的橋梁地帶。全省土地面積 21.18萬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內最大河流為湘江,而簡稱「湘」。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境內山地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約佔一半。主要山脈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羅霄山及南嶺山脈。省內最高峰為炎陵縣的酃峰,海拔 2122米;最低點為臨湘市的黃蓋鎮,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匯聚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
湖南是我國人口眾多的省份之一, 2001年末全省總人口6595.85萬人,在全國31個省市中,僅低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四川,排名第7位。湖南又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11人,比全國平均人口密度高1倍多。
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省,全國 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內生活。少數民族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但多數在湘西、湘南一帶,呈小聚居、大分散態勢。
湖南是我國旅遊大省之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極為豐富,素以名山名水、名樓名寺、名城名人著稱於世。旅遊勝地星羅棋布,遍及全省。主要有: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岳陽、鳳凰;省歷史文化名城永州、衡陽、郴州等6處。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武陵源、岳陽—洞庭湖、韶山、嶽麓山、崀山6處;省風景名勝區桃花源、蘇仙嶺、猛洞河、吉首德夯等22處。
國家森林公園莽山、雲山、九疑山等22處;國家自然保護區東洞庭湖〔濕地〕、壺瓶山、八大公山等6處;省自然保護區洛塔、大圍山、八面山等17處。
全國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炎帝陵、舜帝陵、蔡侯祠、屈子祠、三絕碑、浯溪石刻、杜甫墓、銅官窯、張谷英村、毛澤東故居、劉少奇故居、彭德懷故居等古陵,古碑,古建築,古遺址及近現代重要史跡200多處。
❻ 衡陽在湖南的地理位置怎麼描述
基本地理情況:衡陽市位於湖南省中南部,湘江中游;地處東經110°32』16」-113°16』32」,北緯26°07』05」-27°27』24」。南北長150公里、東西寬173公里,總面積15310平方公里,合153.10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7.23%,在全省各市、州中,幅員位居第7位。西南接永州市,西北挨邵陽市,北達婁底市、湘潭市,東鄰株洲市,南抵郴州市。
❼ 湖南的地理位置對湖南自然環境與經濟有哪些影響
湖南地勢屬於雲貴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嶺山地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湘西有海拔專在1000-1500米之間山屬
常德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地處長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
湖南的地理環境問題包括 自然環境問題:旱澇災害 人為環境問題:水土流失,植被破壞,環境污染等。
❽ 湖南的地理位置那麼好,為什麼經濟落後
沒有去特意查過,就憑自己的了解回答一下。
首先,湖南的地理位置跟誰比「那專么好」?能跟沿海屬比么?比不了吧,沿海的優勢不言而喻,所以經濟上比不過沿海是正常的(實際上是不是就比沿海的都差呢?沒查過,不知道)。
其次,不比沿海比內陸,它是落的位置挺好的(長江是不是有一段落在湖南境內?),但比不過河南、湖北、江西這樣有很長的江河流域的省份,因為自古有水就容易發達。
再者,湖南的經濟並不落後好吧,雖然我是江西人,但我印象中湖南比起中西部的省份都算是經濟比較好的,江西才是落後。
最後,一個地方的經濟水平不光看地理位置,還有其他因素,比如:政治、環境、旅遊等等啦是吧
❾ 湖南的地理位置
【位置】長沙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其地域范圍為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東鄰江西省宜春地區和萍鄉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
❿ 常德的地理位置
常德市為湖南省一個地級城市。常德屬於洞庭湖流域,市區分為武陵區和鼎城區,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常德市位於洞庭湖畔,沅,資,澧,三水流經之地,千年古城,湘北重鎮,古名「武陵」或「朗州」。北接荊州,西有張家界,東南為益陽及長沙。素有「洞庭明珠」之稱。
行政區劃
現轄2市轄區、1縣級市,6縣。
市轄區:鼎城、武陵
縣級市:津市
縣:安鄉、漢壽、臨醴、醴縣、石門、桃源
地理
常德市東據西洞庭湖,與益陽市的南縣、沅江市湖汊交錯;西倚湘西山地,與蜿蜒在張家界市桑植縣、永定區及懷化市沅陵縣的武陵山脈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漢平原,與湖北鄂西土家族自治州鶴峰縣、宜昌市五峰縣的山地以及荊州市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的平原相連;南抵資水流域,烏雲山脈是常德市與益陽市資陽區、桃江縣、安化縣之間的分水嶺。常德市最北端在石門縣壺瓶山鎮桐木山村(北緯30o07′53″),最南端在桃源縣西安鎮薛家沖村(北緯28o24′31″),最西端在國營東山峰,最東端在漢壽縣百祿橋鄉煙包山園藝場(東經112o17′52″)。市境東西極寬179.35公里,南北極長190.80公里。
城市
常德市先後被國家有關部門授予「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等榮譽稱號,現正在深入開展國家環保模範城、中國最佳人居環境獎等項創建活動。根據國務院批準的《常德市2001年至2020年城市總體規劃》,到2020年,常德市將建成人口80萬至100萬、城區面積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