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歷史
中國最早的有記載的歷史是共和元年周厲王逃離鎬京後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事情。
共和元年是指公元前841年,西周進入了短暫的共和時期。該年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西周共和時期是指周厲王逃離鎬京後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個時期,即約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間。
周厲王三十四年(公元前846年),周厲王任用佞臣,大肆揮霍,連年對外征戰,變本加厲地剝奪,壟斷山澤之利,引起民眾的不滿和議論。他派巫師監視,殺死議論的人,使矛盾更為尖銳。
周厲王三十七年(公元前843年)憤怒的鎬京居民終於發起暴動,將厲王流放到彘,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掌政權,歷史上稱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歷史從這一年開始有了明確而且連續不斷的紀年。
周厲王死後, 他的兒子宣王整頓朝政,曾經使周王朝有所復興。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時,王朝的危機更為嚴 重。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嚴重自然災害,周幽王不僅不撫恤災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貪得無厭。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幽王烽火戲諸侯。
幽王廢去王後申氏,殺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為王後,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後的父親申侯於是聯合西方部族犬戎,舉兵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幽王,擄走褒姒。
幽王的兒子宜臼即位時,關中遭受兵火洗劫,殘破不堪,犬戎又不時前來騷擾。周平王宜臼只得將都城遷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始。
(1)記錄歷史擴展閱讀:
1、中國《初中歷史課本》明確指出:公元前841年,史稱共和元年,是中國歷史上有明確紀年的開始。
2、「共和」的來歷。
公元前841年,西周的統治者周厲王推行暴政,國都中的平民和中小貴族不堪忍受,起來反抗,將周厲王趕出都城。
當時的執政者,一種說法是諸侯「共伯和」執政,所以取人名簡稱,稱為「共和」;另一種說法是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政(稍微再准確些,周定公和召穆公,即召虎),所以取「共同執政」的含義,稱「共和」。
3、從公元前841年開始,我國歷史記載的所有事件,都以編年的形式有了明確的記載,每個君主在位的時間長短,他們在位時每一年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都能完整地接續起來。
4、公元前841年前,我國的歷史事件是不完整的,特別是有相當年份的歷史事件記載是空白,因此傳統上不把這些歷史記載作為可信的證據。20世紀末中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缺憾。
B. 歷史的記錄是什麼
對過去的一些人和事,通過各種方式保留下來,並能夠讓更多的人學習
歷史記錄:記錄已經發生過的人或事。
電腦歷史操作記錄
隨便打開我的電腦或者瀏覽器,
然後同時按下Ctrl+H組合鍵,窗口的左側就會彈出瀏覽過的歷史記錄的小窗口,選擇相應的日期之後下拉菜單後,會有瀏覽的網頁記錄和我的電腦(下圖),
雙擊我的電腦,出現的就是這一天你的電腦上的被瀏覽過的文件夾或文件(前提是,瀏覽者,並沒有刪除歷史記錄,因為在此,選中目標,單擊右鍵選擇刪除,同樣
也是可以將今天的瀏覽記錄刪除掉的)。
C. 現在還有記錄歷史的人嗎
肯定有的。
國家有專門的機構記錄曾經發生的大事。
而且,現在的互聯網也很方便,能夠幫助我們留下曾經的歷史。
數字化的方式,更有助於歷史的記錄和儲存。
D. 人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記錄歷史的
古埃及可考的歷來史有7000年,但源以文字記載而言,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與古巴比倫人的楔形文字則幾乎同時出現,都在5000年前。
當時的中國,處在史前神化時期。象形文字與楔形文字出現大約1500年之後,中國出現了甲骨文。
其實客觀的世界誰都沒法來說明,宇宙的起源和地球的起始都是難以查清的,誰又能保證地球在人類以前沒更高生命體存在呢,至於具體的人類世界什麼時候有的已經有人回答了。
E. 如何記錄歷史
1 根據時間順序,將發生的事情逐一記錄。只不過工程量有點大
2 根據國家紀錄。不同的國家在不同的時候的發展不同
3 根據重要人物紀錄。比如在某一時段,對其社會發展起重要作用的人。例如華盛頓,為美國的建立和美國的民主建設做出偉大貢獻。拿破崙,雖然對外戰爭一定程度上具有侵略性,但他將法國的大革命思想用《民法典》和對外戰爭傳播和流傳。
4 根據小說紀錄。比如說你想了解這段歷史,但又不想讀乾巴巴的史書,可以讀歷史小說來增加興趣,從而記憶。例如想弄懂南北朝的,可以看《蘭陵繚亂》,明代史,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兒》,清朝的《獨步天下》《夢回大清》《步步驚心》等等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F. 怎麼查看自己電腦里的歷史記錄
1.有時候前幾天瀏覽過的網頁忘記了地址,這時就可以通過查詢歷史記錄來找到前幾天瀏覽過的網頁:
(1)在瀏覽器右上角找到「工具」並點擊一下。
2.查看電腦運行記錄,運行時間:
在桌面打開「我的電腦」,進入系統盤(註:系統盤都默認安裝在c:盤),找到 「c:windowsSchedLgU.txt(文本文檔)」文件,在該文本文檔裡面記錄著自這個電腦產生以來(註:若電腦重裝過,那就自重裝之日起記錄)曾經工作過的時間,包括哪天的開機時間和關機時間等。
3. 查看電腦最近運行過的程序記錄:
在桌面打開「我的電腦」--「C:WINDOWSPrefetch(文件夾)」文件,在該文件夾裡面記錄著該電腦曾經運行過什麼程序,每個文件最前面的(就是文件小數點·前面)文件名即為電腦所運行過的程序名,還有時間。後面的執行代碼不用理,如果電腦沒有被優化過的話,這裡面保存的東西應該是非常有價值的!
4.查看電腦最近打開過的文件(非程序類)和文件夾記錄:
在桌面的左下角點擊:「開始」--「運行」--「recent」,即可看到。
5.查看最近上網記錄:
在桌面打開「我的電腦」--「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文件夾)」慢慢探索一下這個文件夾吧,如果電腦沒有進行過磁碟清理或相關優化之類的,所有記錄全在這個裡面了,(包括上網幹了什麼事,進了什麼網站,可能還能有視頻,圖片等等。)
6.查看最近電腦刪除記錄:
去下載個INDEX.DAT Files Viewer軟體,安裝好後,在桌面打開:「我的電腦」--「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name>Cookies」、「 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name>Local SettingsHistoryHistory.IE5」、「 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name>Local Internet FilesContent.IE5」等文件夾中都存在著的index.dat文件,有你想看的.(注,只在Windows XP系統中試過,別的系統暫時不知).或者用到系統還原工具,在桌面左下角點擊:「開始」--「程序」--「裝機人員工具」--「系統還原」--「啟用系統還原並打開它」,(註:該操作步驟請慎重選用,如果電腦不熟練,請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操作。)你可以從自己已成功創建過的還原點來進行系統還原,這樣就可以把你曾經以為徹底刪除掉的東西都給還原出來
G. 如何查看電腦上的歷史操作記錄
查看電腦上的歷史操作記錄的方法有:
查看開機關機時間的記錄可以打開C盤裡面的回windows文件夾,進入之後多答按幾次S,然後找到SchedLgU文本文檔。然後在這裡面就能看到開機和關機的使用記錄。
查看最近運行過的程序。打開C盤。windows文件夾,打開Prefetch文件夾。
如果是電腦做過了系統優化, 就會看不到歷史記錄了。
H. 古代記錄歷史的官員稱什麼
中國歷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統稱史官。
各朝對史官的稱謂與分類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類記錄類和編纂類兩者。史官剛剛出現的時候以及發展過程中的很長時間,這兩者是不大分別的,後來演化出專門負責記錄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館史官,前者隨侍皇帝左右,記錄皇帝的言行與政務得失,皇帝不能閱讀這些記錄內容,後者專門編纂前代王朝的歷史。
歷代帝王對於史官們載言記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計較。至於"君舉必書",卻是有選擇、有條件的。有了功績,做了好事,當然要大書特書。就是沒有功績,沒干好事,也要虛構一些載入史冊;或者「假人之美,藉為私惠」;或者顛倒黑白,把壞事說成好事。總之,「自稱我長,相謂彼短」,「略外別內,掩惡揚善」(劉知幾:《史通》),凡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必書"無疑;凡是對自己不利的事,萬萬不可見諸史冊。
帝王們或多或少都會干一些壞事,那些賊臣逆子、淫君亂主,乾的壞事就更多,但是干歸干,舉歸舉,要載入史冊,傳之後代,是絕對不允許的。"穢跡彰於一朝,惡名披於千載",有哪一個帝王願意把自己的"穢跡"載入史冊呢?所謂"君舉必書",不過是一句假話。只有在古代史書作為宮廷秘籍,由太史負責的時候,史官有記載特權,皇帝是不能察看史官記載。
(8)記錄歷史擴展閱讀
史官們對於「君舉必書」的態度頗為認真。中國古代的史官有「秉筆直書」好傳統,尤其是司馬遷這樣一個特殊的史官,成為後世史官競相繼承的品操和史德。他們都知道"史之為務,申以勸誡,樹之風聲","夫所謂直筆者,不掩惡,不虛美,書之有益於褒貶,不書無損於勸誡"(劉知幾:《史通》)。
帝王和史官,一個要"自稱我長"、"掩惡揚善",一個要"直書其事,不掩其瑕";一個要文過飾非,一個要"君舉必書";一個要為自己樹碑立傳,一個要對後人"申以勸誡"。兩種目的,兩個標准,南轅北轍,形成兩種力量的尖銳矛盾和較量。較量的結果,常常是權力壓倒亢直者,屠刀強過筆桿子。在封建君主專制下,史官們屢遭厄難,原因就在這里。
起居錄則是史官對帝王言行的嚴格把控與記載,早在周已有,那時稱為「內史」。歷經秦漢魏晉南北隋唐宋……而不衰,皇帝皆無權干預,但這種風氣卻被李世民打破。至此以後,有唐以來,帝王閱著並非罕見之事,卻使得歷史逐漸朝著扭曲的方向發展。
I. 中國有時間記錄的歷史最早是什麼時候呢
中國有時間記錄的歷史最早是一百七十萬年前的元謀人時代。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後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在約在170萬年以前,雲南元謀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鬱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里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
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元謀盆地位於金沙江邊的崇山峻嶺之間,氣候乾燥炎熱,是滇中地區著名的"熱壩"。1965年5月初,地質工作者錢方、浦慶餘一行,在元謀大那烏村盆地上那蚌村後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發掘出左、右中門齒各一枚,屬青年男性,形態特徵與北京人相似,時代比北京人更早。
經地磁儀器科學手段側定,這兩顆牙齒化石為距今170萬年的原始人類所有,屬直立人種中的一個新亞種——直立人元謀新亞種。元謀人的發現,對於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元謀人早於「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猿人,從而把中國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
(9)記錄歷史擴展閱讀
關於元謀人化石的地質時代和絕對年代,學術界存在不同看法。
一種觀點認為屬早更新世早期,在距今170萬年左右。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測定距今170萬±10萬年。電子自旋共振法測定為距今160~110萬年。根據與元謀人伴生的哺乳動物的研究和與北京人牙齒的比較,似乎更為原始。
另一種意見認為,在中更新世。因為古地磁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根據元謀人的化石層,可能距今60萬~50萬年或更晚。經過對所發現的石器的研究,表明元謀人所處時期為舊石器時代早期。
如果將元謀人的年代定位為170萬年前,那麼元謀人就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由於這是最初的對元謀人的年代定位,一些教材、通俗讀物和網路全書都持此說。
J. 古代史官是怎麼詳細記錄歷史到當朝的每一件事情的
每一個朝代都設有「起居注官」,就是記錄當朝皇帝每天所做的所有事情的官員。每天他們都會一直陪伴在皇上身邊(晚上他們當然還是要出宮去的,剩下的工作由專門的太監記錄),記錄皇帝一天的所作所為。都要用心填寫,寫錯了就是犯了大罪。每一個月他們都會將記錄的皇帝起居注重新裝訂成一本書,叫「XX皇帝起居注」等皇帝死了,下一位皇帝還要用上一位皇帝的起居注編寫上一位皇帝的「實錄」叫「X(朝代)XX(皇帝的廟號)實錄」,比如「清太祖實錄」、「清太宗實錄」等等。等到這個朝代被下一個朝代所取代,下一個朝代的皇帝都要用上一個朝代每一位皇帝的實錄編寫上一個朝代的正史,比如明朝修元史,清朝修明史。歷史就是這樣因一朝一朝的更替,被眾所周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