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武漢大學歷史

武漢大學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08:06

Ⅰ 武漢大學櫻花的歷史

武大櫻花最初由周恩來總理1972年轉贈。1982年,為紀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協和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又贈送武大100株垂枝櫻苗。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先生贈送櫻花樹苗200株。現今武大校園各處的櫻花樹苗,除園林工人自行培育的之外,大多都來自於此。 每年武大都有大量遊客賞櫻,進校賞花需買門票引起了社會爭議。

Ⅱ 武漢大學櫻花的歷史

又一年的珞櫻盛放。雪白的花霧浸在連綿的雨幕里,如夢想漂浮在雲端。百年武大,就是
一座櫻花樹下的染夢坊。
正如在面對唯美的時候,所有批評和爭議都只是暫時的。
有關武大櫻花的象徵意義,坊間的議論,山水BBS上的爭吵,媒體的炒作從來沒有停息過:
「武大櫻花是不是國恥」,「櫻花能不能代表武大」,「武大的精神象徵是櫻花還是鯤鵬
」然而,當美麗真的降臨,這些紛繁的意見最終都只會融化在粉白色
的花瓣里,如織遊人,徜徉在獅子山畔的喜悅眼睛,已經證明了這一地的唾沫星子失掉的
意義。

我們抵制狹隘的民族主義者,然而我們並不會忘記櫻園深處的屈辱歷史。
關鍵字:湯商皓。
1937年,日軍侵華,1938年,武大西遷,1938年10月,武漢淪陷。
1938年7月,當武大校長王星拱和遷校委員會委員長楊端六率領最後一批師生離開珞珈山前
夕,曾委託以湯子炳(又名湯商皓)先生為首的五位教職工留守護校。湯商皓1934年畢業
於武漢大學經濟系,後東渡日本留學深造;1937年抗戰爆發後,攜其日本夫人鈴木光子回
國,並返校任教,武漢淪陷一個月後,經鈴木接洽,他們五人得以「前往珞珈山一視校園
」。湯到校後發現,「校區內駐一日軍聯隊,聯隊部設於文學院」,在見到聯隊長憶酋荒
原大佐之後的一段對話對武漢大學的完整保留起到了重要作用:「國立武漢大學為華中最
高學府,中國文化及學術發揚茲長之所系,此乃與日本國立各帝國大學之報國宗旨相若,
將來在學術界大可彼此提攜,以發揮東洋文化領導全世界。現武大師生雖已他遷,而在此
湖山勝地留下之壯麗建築物及一部分教學設施,皆屬中國之精華與人民血汗之結晶。為保
全此優美之湖山與優良中華之文物,務請一本親善之旨,善為維護,以發揚貴『皇軍』之
武德。至現駐此之貴聯隊官兵不過千餘人,城內現成之營房(如左旗右旗)尚多,可否調
整陸續遷讓若幹校舍,以資保全原貌雲雲。」
湯商皓數月後,湯商皓聞知珞珈山駐軍換防,於是「與原班人員重往探訪,接見者乃一文
職武官高橋少將,因駐軍減少,校園已成為辦理後勤之地區,其態度較為和善。暢言對此
一較日本日光、箱根之風景優美的文化地區,當盡力加以保護。惟值此春光明媚,尚欠花
木點綴,可自日本運來櫻花栽植於此,以增情調。繼引予等至文學院前,遙指將栽植櫻樹
之處所」。湯商皓對此心有不滿,但又不能公開反對,於是針鋒相對地提出:「可同時栽
植梅花,因中國人甚愛梅也(予意,櫻為彼之國花,梅乃我國國花)。」但是高橋卻回答
:「櫻苗易得,梅種難求,明年今日君等可來此賞櫻。」這就在實際上否定了湯的意見。

在1939年,櫻花越過了日本海,第一次上了珞珈山。
一般認為,日軍在此種植櫻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緩解住在這里休養的大批日本傷兵的思
鄉之情,同時亦有炫耀武功和長期佔領之意。因此,珞珈山的這第一批櫻花,可以說是日
本侵華的罪證,國恥的象徵,卻也是湯商皓等一批在特殊時期愛校護校學子的見證,同時
也是今日武大櫻花的緣起。

據當時留守校園的武大老一代園林工人回憶,日軍當年在武大種下的日本櫻花不超過30株
,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抗戰勝利後,武大於1946年10月復歸珞珈山;1957年,
武漢大學主管部門對這些櫻樹進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農場又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山櫻花
,同時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櫻樹。由於櫻花樹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
年由日本人種下的第一批日本櫻花,50年代更新時已基本死絕,因此,我們今天在武大櫻
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櫻花,已遠非當年日軍所留下的花種了,而多為原種的第二、第三
代。近20年來,武大園林工人還不斷對其進行補栽。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向周恩來總理贈送了1000株大山櫻,
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種植在玉淵潭、植物園及陶然亭等京城幾大公園里(雖然呵護有
加,但絕大部分櫻花還是死去了),100株植於周恩來曾居住過的南京梅園新村;由於周恩
來也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於是中央有關部門便將其中50株轉贈給武漢大學,由園林部門
栽植於半山廬前,1976年開花。隨後數十年,日本當局和民間又多次向武大贈送了象徵和
平友好的櫻花。

時光的指針飛逝,十年動亂,武漢大學停止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成為紅衛兵南來北往串連
的好地方。盡管武大的紅衛兵經常在校園里大肆破壞,但卻沒有對這些櫻花樹有所損毀,
反倒經常有北方來的紅衛兵在每年三月串連到武大來看櫻花。整個「文革」期間,武大的
櫻花樹都保存完好,但多年的動亂已經讓學術前進的腳步停下。
關鍵字:劉道玉、劉西堯。
1977年,在曾經的武大學子、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劉道玉的建議下,武大化學系教授查全性
在當年夏天召開的教育與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大膽地向鄧小平同志倡言恢復全國統一高考
制度,得到了充分肯定。
同年,高考恢復,迎來了中國科學與教育事業的又一個春天,時任教育部部長劉西堯,也
是武大的一位老校友。
緊接著,劉道玉還建議召開了全國部分綜合大學教育工作會議,並且在次年召開的籌備了
一年之久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擔任秘書長。這幾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對於教育界的撥亂
反正起到了巨大作用,使被「文革」擾亂了十年之久的中國教育從此進入了大規模深層次
恢復秩序和重建的重要時期。
從此,千千萬萬被「文革」浪費了寶貴青春的有志青年們以及萬萬千千普通中國平民百姓
子女後代們的命運,就此出現了一道意味深長的大拐彎。
在之後的20年,劉道玉先生用另一個身份成了武大學子心中的驕傲,1981年,他就任武大
校長,成為了「當年全中國最年輕的校長」。?「如果你們對老師的講課不滿意,可以不聽
。」在年輕有為的劉道玉校長的帶領下,武漢大學敢為天下先,進行了一番大張旗鼓的教
學改革,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實行學分制、導師制、學術假制、教學工作顧問制、主輔修制
、雙學位制、貸學金制、插班生制、提前畢業、免試推薦碩士生和博士生以及研究生中期
分流等制度,拉開了中國高教改革的序幕,走到了時代的最前列,從而被不少有識之士譽
為「中國高教改革的試驗區」和「全國高校領域里的深圳」,而「深圳」,即意味著改革
、開放和高速度!這些卓有成效、意義深遠的改革措施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使武大
的綜合實力和社會聲譽蒸蒸日上,劉道玉校長也因改革成就而蠻聲海內外。

Ⅲ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有多少學生

歷史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70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40人,碩士研究生225人,本科生340人,外國留學生5人,港澳台學生7人。目前在崗教職工77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管理人員10人,教輔人員6人。
作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歷史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學院設有歷史學基地班、世界史試驗班和考古學三個本科專業。歷史學基地班於2007年入選教育部「質量工程」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教育部、財政部批准武漢大學設立「歷史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9年,《中國古代史》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10年,《世界近代史》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Ⅳ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歷史沿革

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創建於1913年,是我國高等院校中較早成立的歷史系科之一,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積淀。著名學者李劍農、譚戒甫、吳其昌、楊人楩、唐長孺、吳於廑、姚薇元、方壯猷、石泉等史學名家先後在這里執教,嚴耕望、陳仲安、高敏、張澤咸、陳國燦、謝桂華、彭澤周(伊原澤周)、張海鵬等知名學者在這里畢業。經過幾代學人的不斷努力和積極開拓,形成了嚴謹的學風和優良的教風,確立了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相統一,斷代史與專門史、地區史與國別史相結合,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並重等學術特色,在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成果突出,在國內外同行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響,具備雄厚的學科優勢和科研實力。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的前身是191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設立的歷史地理部。1930年國立武漢大學設立史學系。1953年改名歷史學系。1998年1月改建為歷史文化學院。1999年4月,與中文系、哲學系等共同組建人文科學學院。新武漢大學組建後,學校進行院系調整,保留了人文科學學院。2003年8月,撤銷人文科學學院,歷史學科單獨組建為歷史學院。1981年,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獲國家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歷史地理學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歷史學獲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覆蓋了史學理論及史學史、考古學及博物館學、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等8個二級學科。2003年,增列中國文化史、中國經濟史、國際關系與中外關系史、地區國別史等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99年2月,國家人事部在武漢大學設立歷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古代史於1988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並於2001年和2007年兩度順利通過教育部評估繼續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世界史被增列為國家重點學科。2008年,歷史學一級學科被列為湖北省重點學科,中國古代史、世界史被列為湖北省優勢學科。

Ⅳ 武漢大學有多少年的歷史

武漢國立大學是國民時期建立的大學 距現在應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Ⅵ 武漢大學有什麼歷史


1893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武昌創辦自強學堂,開設方言(即外國語言)、算學、格致、商務四門,專門培養外語和商務人才。
1896年,礦務、化學學堂並入自強學堂。
1902年,自強學堂遷至武昌東廠口,改名為方言學堂。
1911年,方言學堂被迫停辦。
1913年,以原方言學堂的校舍、圖書、師資為基礎,改建成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設英語、博物、數學物理、歷史地理等四部。
1922年,改四部為8系,即教育哲學系、國文系、英語系、數學系、理化系、歷史社會學系、生物系、地質系。
1923年,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改名為國立武昌師范大學。
1924年,國立武昌師范大學改名為國立武昌大學。
1926年,國立武昌大學、國立商科大學、省立醫科大學、省立法科大學、省立文科大學以及私立文華大學等合並,建立國立武昌中山大學。設有大學部和文、理、法、經、醫、預6科、17個系2個部。
1928年,改組國立武昌中山大學,組建國立武漢大學。下設文、理、工、法四個學院。
1932年,由武昌東廠口遷入珞珈山新校舍。
1936年,成立農學院,成為有文、法、理、工、農5個學院15個系以及2個研究所的綜合性大學。
1938年,學校西遷四川樂山,農學院並入中央大學。
1946年,恢復農學院,設立醫學院,武漢大學遷回武昌珞珈山。設有文、法、理、工、農、醫6個學院21個系8個研究所。
1950年,湖南大學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土木系水利組合並,成立水利系。武漢大學醫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上海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並成中南同濟醫學院。
1952年,河南大學等校的水利系劃歸武漢大學,與武漢大學水利系合並成水利學院。武漢大學農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與湖北農學院合並成華中農學院。哲學系並入北京大學,礦冶系調入中南礦冶學院。
1953年,工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華中工學院。
1954年,水利學院從武漢大學分出,成立武漢水利學院。
1956年,恢復哲學系。
1958年,恢復外文系。
1966年,在鄂西北襄陽隆中建立襄陽分校。
1970年,在湖北荊州地區建立沙洋分校。
1977年,襄陽分校、沙洋分校停辦。
1978年,從理科中分出三個新系,即計算機科學系、空間物理學系、病毒學及分子生物學系。
1984年,成為全國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成立經濟與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學院。
1986年,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為經濟學院、管理學院;成立法學院。
1988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建築學系。
1990年,成立外國語言文學學院。
年,成立政治與行政學院、生命科學學院。
1993年,百年校慶盛典。
1994年,空間物理學系與無線電信息工程學系合並,成立電子信息學學院。
1995年,成立新聞學院。
1996年,成立旅遊學院、律師進修學院、哲學學院。
1997年,成立文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理學院、化學學院。
1998年,成立歷史文化學院、留學生教育學院。
1999年,院系重組,由16個學院、3個直屬系改組為9大學院,即:人文科學學院、法學院、商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大眾傳播與知識信息管理學院、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
2000年8月2日,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並成組建新的武漢大學。

Ⅶ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怎麼

歷史學院擁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和「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2006年,「211工程」二期建設項目「中國文明進程與世界歷史整體發展」順利通過國家驗收。2008年,「新資料整理與中國古代文明進程研究」、「世界歷史整體發展中的社會轉型與文化變遷研究」這兩個「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成功立項。
2004年11月,歷史學、哲學、文學三個一級學科以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為依託,共同承擔了「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二期建設項目「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創新基地」的建設任務。2008年,科技考古研究中心成為「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拓展項目平台。

Ⅷ 武漢大學有哪些歷史名人

周鯁生

周鯁生教授(1889-1971),湖南長沙人,早年留學日本、英國、法國等國,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政治經濟碩士學位和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曾擔任北京大學教授、武漢大學教務長和校長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武漢大學校長、外交部顧問,為新中國的外交和立法工作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主要著作有《國際法》、《國際法大綱》、《近代歐洲外交史》、《不平等條約十講》等。

梅汝璈
清華畢業,留學於美國斯坦福大學、在芝加哥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精通英美法律,曾任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教授。1945年,當時的武漢大學法學系主任梅汝璈教授作為檢察官出席東京國際軍事法庭,義正辭嚴地控訴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滔天罪行。

燕樹棠
字召亭。河北定縣人。北洋大學堂法科畢業。1914年赴美,1920年獲耶魯大學法律博士。曾任國民政府法制局編審、清華大學政治學系講師、北京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西南聯合大學法律學系主任,國民政府檢察院監察委員、司法院大法官等職務。1949年後在武漢大學法律系編譯室工作兼湖北省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學會理事。

韓德培
中國法學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名譽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學會會長、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首任所長。1934年國立中央大學法律系畢業,1940-194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院學習,獲法學碩士學位,1942-1945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以特別研究生身份繼續研究。1946—至今,在武漢大學任法律系教授,先後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法學評議組成員和特約成員,國家環境保護局、中國法學會、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顧問,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中國國際私法研究會會長等職。

李浩培
李浩培先生,1906年生於上海,1928年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律系。後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從事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和比較民法的研究。歷任武漢大學法律系主任、浙江大學法學院院長 外交學院教授,外交部法律顧問,兼任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與周鯁生、王鐵崖先生一樣,李浩培先生可以說是我國國際法學界的泰山北斗。

皮宗石
皮宗石(1887~1967) 字皓白,號海環。長沙縣福臨鋪人。1903年到日本,先讀中學,後入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政治經濟。1927年與王世傑、王星拱、周鯁生等被約同去湖北,在武昌中山大學基礎上籌建國立武漢大學。從此專心從事教育事業,拒絕汪精衛、蔣介石邀請他在政府任職。

王鐵崖
中國國際法學會前會長,北京大學國際法研究所創始所長,國際法研究院院士,世界藝術和科學院院士,聯合國前南國際刑事法庭大法官。1929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初修外語,後改上政治系。1931年轉學入清華大學政治系。1933年畢業後旋被保送進清華研究院,師從周鯁生教授攻讀國際法。1936年獲法學碩士學位,同年通過中美庚款留學考試。1937年夏負笈西洋,遠赴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師從國際法學家勞特派特教授,繼續研讀國際法。1939年夏鐵崖先生返國 後經周鯁生教授邀請,於1940年受聘於樂山武漢大學,開始了他長達62年的國際法教學生涯。

姚梅鎮 國際經濟法學家 中國國際經濟法學會首任會長。

馬克昌
生於1926年8月,河南西華人,法學家。1950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法律系,後入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研究生班。曾參加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修訂工作。現任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法學會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詢員。我國刑法學術界有「北高南馬」之稱,即中國人民大學高銘暄教授和武漢大學馬克昌教授。

吳學義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顧問,曾任武漢大學、中央大學教授,留日碩士。

蔣思道
高一涵
六安縣南官亭人 曾於日本明治大學攻讀政法。民國5年(1916年)7月回國與李大釗同辦《晨報》。民國7年入北京大學編譯委員會工作,兼任中國大學、法政專門學校教授。經常為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撰稿,並協辦《每周評論》,積極宣傳科學與民主。後與章士釗辦《甲寅日報》,與李四光、丁西林等辦《現代評論》,與胡適辦《努力月刊》等刊物。
民國15年,由李大釗、高語罕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來武昌任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前身)教授,兼法科委員會主任委員。南京解放後,先後任南京大學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等職。

Ⅸ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當老師,搞研究,就這些吧,我有一
高中同學
在歷史院,感覺還不錯.
你說的500元的是桂園吧專,宿舍里有床,還有一個屬架子,放洗漱用品的,再就是桌子,別的沒了,宿舍一般不讓換,除非你是轉了專業的,桂園還不錯,雖然住宿條件差一些,但交通便利,去哪裡都近,呵呵
--武大SKY學長

Ⅹ 武漢大學的歷史系怎麼樣

世界史和中國古代史是國家重點學科,很強大的中國近現代史就比不上它的鄰居華中師大了,不過也差不到哪去專門史貌似是偏向於湖湘文化、楚文化、長江流域開發什麽的,有馮天瑜在那兒,實力肯定是比較強的,不過不是湖北人的話估計對那不會有多大興趣……[]

熱點內容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