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桂林歷史

桂林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15:07

A. 桂林的歷史文化

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

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文化
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桂林,以山水文化著稱。其實質是中原文化,其源頭在於興安靈渠。它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將先進的中原文化輸送到整個嶺南。俗話說:北有長城南有靈渠。郭沫若認為靈渠「誠足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奇觀。」翦伯贊說:「不到靈渠岸,無由識始皇。」這卻是學術界對靈渠的評價了。

桂林山水文化有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載體,那就是桂海碑林。桂林奇山異洞中琳琅滿目的摩崖石刻多達2000多件,絕對世界第一。其中可稱文物國寶的摩崖石刻有伏波山的米芾自畫像等。因此,在桂林遊山玩水歷來有「看山如觀畫,讀山如讀史」的說法。藝術文史與山水融為一體,堪稱天人合一的絕妙註解。

整個桂林城市就是一個山水文化的符號。山水之間是中國人安置其身心的妥善之所。城中城是靖江王城,南天一柱獨秀峰是其中心,東西綿延、挺拔俊秀的疊彩山正好成為獨秀峰和靖江王城的「靠山」。王城之北有鐵封、鸚鵡兩山作為屏障,東有灕江為其庇護,西有桂湖形成依託,南有榕杉湖構成附麗。加上桃花江的錦上添花,象鼻山、伏波山、寶積山的巧妙點綴,一個舉世無雙的山水城市就這樣浮出海面。

此外,通過靈渠,中原文化長驅直入,從北向南,為八桂大地帶來惠澤人心的詩文哲學、開啟民智的文教體制,為八桂人帶來學而優則仕的人生進步理念。南朝,顏謝並稱的顏延之為官桂林,長年在獨秀峰讀書岩讀書寫作,成為桂林文化城第一個中原文化使者。之後,獨秀峰山麓歷代建有唐代府學,這是桂林歷史上第一個府學;清代貢院,從這里走出了四位狀元,人數在整個中國名列第五,他們的英名至今還在靖江王城的及第坊上熠熠生輝;當代廣西師范大學,是廣西人文學科實力最雄厚的高校。顯而易見,以顏延之命名的讀書岩已經成為桂林文教中心,文化薪火,千年承傳。

傳說
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清楚,也沒得幾個人去考證它。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游覽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脆啊。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里的鯉魚用手就捧得起,樂得他亂拍屁股,叫船家趕快弄來,銀子多多給。一餐不曉得要用好多條鯉魚才炒得出一海碗,秦始皇在灕江上遊了半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去。急起灕江里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曉得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乾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灕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什麼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製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一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講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一條木製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B. 桂林這座城市有多少年的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約一萬年前 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 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朝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歷史人物: 桂林山水甲天下,奇山異水自然地靈人傑,藏龍卧虎。古有趙觀文、曹鄴、蔣冕、呂調陽、石濤、陳宏謀、陳繼昌、王鵬運、況周頤、唐景崧、近有馬君武、李任仁、白鵬飛、李宗仁、白崇禧、周祖晃、梁漱溟、黃現璠、李天佑(以出生年為序)等一大批出生或長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成為「文化名城」桂林的驕傲。

C. 桂林歷史比廣州長嗎

在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前214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當時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於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
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
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
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2]
五代十國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
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2]
元屬廣西靜江路。明、清均屬廣西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政府駐地。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地級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日、1983年10月8日,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0年2月3日,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
1996年12月22日,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2013年1月18日,撤銷臨桂縣,設立桂林市臨桂區

D. 桂林山水的由來,又怎樣的歷史

好像不應該說是桂林山水的由來,應該是桂林的由來吧。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灕江西岸,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桂林山水是對桂林旅遊資源的總稱。桂林山水所指的范圍很廣,項目繁多。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桂林山水包括山、水、喀斯特岩洞、古跡、石刻等等。

關於歷史方面: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兩千多年的歷史,使它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設置桂林郡,開鑿靈渠,溝通湘江 和灕江。桂林從此便成為南通海域,北達中原的重鎮。宋代以後,它一直是廣西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號稱「西南會府」,直到新中國建立。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是母系氏族的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 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當時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於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一說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 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
東漢 改屬始安侯國。
三國 先屬蜀,後歸吳。
甘露元年(265年) 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為桂州。
隋朝 屬嶺南桂州總管府。
唐武德四年(621年) 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
貞觀八年(634年) 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900年) 屬靜江節度。
五代十國 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
宋 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
元 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
明、清 均屬廣西省桂林府。
1911年為廣西省會。
1914年(一說1912年) 改名桂林縣。
1940年 始設桂林市。
1944年11月-1945年7月28日 為日寇佔領。光復後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 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 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 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 桂林市委、市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 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歷史沿革: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E. 桂林在歷史上出了那些文人墨客

1.趙觀文

唐朝狀元,也是桂林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一位很正直的人,但是因為不善於阿諛奉承,得罪權臣,所以很早就被罷官了

2,蔣冕

明朝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時期的四朝元老,曾擔任內閣首輔。25歲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嘉靖年間擔任內閣首輔,因為大禮儀之爭,把嘉靖罷官

3,,呂調陽

明朝嘉靖、隆慶和萬曆時期的大臣,和張居正關系很好,去世後,張居正曾為其寫墓誌銘。他和張居正曾經編寫過一本皇帝讀的教科書,叫帝鑒圖說,萬曆帝很喜歡,可惜學完就忘了,白費了老師的心思。

4,,石濤

明清時期的著名畫家。康熙南巡時,他曾兩次接駕,貢獻自己的作品。

5,劉福姚

廣西一共有13位狀元,最後一位是劉福姚。劉福姚生於1864年,卒年不詳,原名福堯,字伯棠,一字伯崇,號忍庵,一號守勤,桂林臨桂人,是晚清時聞名全國的臨桂詞派的重要成員。幼年勤懇好學,智力過人,光緒八年(1882年)中舉人,「應群邑之試,屢冠其曹,施以第一人獲售」。十五年(1889年)考取內閣中書。十八年(1892年)參加進士試,主考翁同龢看到他出類拔萃的詩文中流露出一種嶄新的思緒,甚為喜愛,向光緒帝推薦,獲殿試第一甲第一名,成為廣西科舉史上最後一位狀元。

6,,梁漱溟:中國最後一個大儒

梁漱溟1893出生於北京,原名煥鼎,字壽銘,桂林人,歷任南北統一內閣司法總長秘書、廣州政治分會建設委員會主席、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常委、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中國孔子研究會顧問、中國文化書院院務委員會主席等職。是享譽國內外的學者、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國學大師,「中國最後一個大儒」。發表過大量有影響的著作。

F. 桂林的介紹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湘桂走廊南端,東經109°36′至111°29′、北緯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東北面與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與柳州地區相連,南、東南面與梧州市、賀州市相連,毗鄰廣東省。

總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65平方公里。桂林市地處南嶺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米,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遍布全市的石灰岩經億萬年的風化浸蝕,形成了千峰環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獨特景觀,被世人美譽為「桂林山水甲天下」。

(6)桂林歷史擴展閱讀:

桂林歷史悠久。市區寶積山和甑皮岩洞穴發現多種距今約一萬年前的人類遺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兩千多年來,桂林先後成為郡、州、府、縣治的所在地。1940年始設桂林市,曾長期為廣西省府。解放後,桂林為省轄市。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成新的桂林市。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居有壯、瑤、回、苗、侗等幾十個民族,共有少數民族68萬人。漢族人口最多,占人口總數85.22%。

G. 桂林都有什麼名勝古跡

1、東西巷

東西巷是桂林明清時代遺留下的唯一的一片歷史街巷,空間尺度宜人,是桂林古歷史風貌的觀景區,包含了正陽街東巷、江南巷、蘭井巷等桂林傳統街巷。

東西巷為桂林歷史文化街區,見證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間建城後近1400年的歷史興衰。

H. 廣西桂林古代叫什麼名

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

應該是從秦始皇的時候就叫桂林了

I. 關於桂林的文化歷史文章

桂林概述
桂林不僅以甲天下的自然山水名聞遐邇,同時也是一座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萬年前就已在洞穴中譜寫自己的歷史,當步入文明社會後,秦始皇以一道靈渠把五嶺化為坦途,中原文明沿灕江而下,與當地質朴的百越文化相融匯,創造了兩千年與山水輝映的桂林歷史文化。今天,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構建出桂林獨特的文化旅遊。

建議參考:http://news.sina.com.cn/c/2003-12-02/18152264291.shtml

地理與歷史

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地處南嶺山系西南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109°45'-104°40',北緯24
°18'-25°41'。

2、行政區劃:轄秀峰,象山,七星,疊彩,雁山5城區和靈川,興安,全州,臨桂,陽朔,平樂,荔浦,龍勝,永福,恭城,資源,灌陽12個縣,行政區域總面積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65平方公里。

城市歷史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

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

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

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J. 桂林的歷史

桂林,作為政區地名,始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所置的桂林郡,秦始皇開鑿靈渠之後,湘桂走廊成為中原和嶺南的重要通道。三國時,吳在此設置始安郡。史書雲:"自孫吳以後,湖、廣之間,事變或生,未有不爭始安者。"桂林也就由一個小城鎮成為一個區域的行政中心及"用兵遣將之樞機"。到了唐代,桂林已成為"增崇氣色,殿若長城"的雄偉城市。宋時,廣南西路轄今之廣西外還包括海南島,其治所就設在桂林,可以想像桂林的特殊重要地位。明代,桂林是清江王府、廣西三司和桂林府治所在地,永曆皇帝兩次駐蹕桂林。至近代,孫中山曾駐節桂林,設總統行轅和北伐大本營。1940年元月設桂林市,當時是廣西省府所在地。桂林歷來是桂東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98年桂林地市合並。

熱點內容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
班主任培養總結 發布:2025-07-04 14:40:37 瀏覽: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