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周期表圖
⑴ 化學元素周期表圖片,前三十六位
⑵ 求化學元素周期表!要高清的!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根據原子序數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鹼金屬元素、鹼土金屬、鹵族元素、稀有氣體等。
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由於周期表能夠准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系,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范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於1869年發明周期表,此後不斷有人提出各種類型周期表不下170餘種,歸納起來主要有:短式表(以門捷列夫為代表)、長式表(維爾納式為代表)、特長表(以波爾塔式為代表);平面螺線表和圓形表(以達姆開夫式為代表);立體周期表(以萊西的圓錐柱立體表為代表)等。
中國教學上長期慣用的是長式周期表。
拓展資料
發展歷程
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首先創造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並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製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
經過多年修訂後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先。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原子半徑由左到右依次減小,上到下依次增大。
在化學教科書和字典中,都附有一張「元素周期表(英文:the periodic table)」。這張表揭示了物質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來似乎互不相關的元素統一起來,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自然體系。它的發明,是近代化學史上的一個創舉,對於促進化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看到這張表,人們便會想到它的最早發明者——門捷列夫。
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排列,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同一縱行,編制出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學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成為化學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隨著科學的發展,元素周期表中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後被填滿。當原子結構的奧秘被發現時,編排依據由相對原子質量改為原子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或核電荷數﹚,形成現行的元素周期表。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順序給元素編號,得到原子序數。原子序數跟元素的原子結構有如下關系:
質子數=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數=核電荷數
利用周期表,門捷列夫成功的預測當時尚未發現的元素的特性(鎵、鈧、鍺)。1913年英國科學家莫色勒利用陰極射線撞擊金屬產生射線X,發現原子序越大,X射線的頻率就越高,因此他認為核的正電荷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並把元素依照核內正電荷(即質子數或原子序)排列。後來又經過多名科學家多年的修訂才形成當代的周期表。
將元素按照相對原子質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並將化學性質相似的元素放在一個縱列。每一種元素都有一個序號,大小恰好等於該元素原子的核內質子數,這個序號稱為原子序數。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最前。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
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和性質有明顯的規律性,科學家們是按原子序數遞增排列,將電子層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行,將最外層電子數相同的元素放在同一列。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VIII B族包含三個縱列)。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7)。共有16個族,從左到右每個縱列算一族(VIII B族除外)。例如:氫屬於I A族元素,而氦屬於0族元素。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不僅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結構,也顯示了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和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其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稱為化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元素周期表的意義重大,科學家正是用此來尋找新型元素及化合物。
2015年12月31日美國《科學新聞》雙周刊網站發表了題為《四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獲得永久席位》的報道。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宣布俄羅斯和美國的研究團隊已獲得充分的證據,證明其發現了115、117和 118號元素。
此外,該聯合會已認可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了113號元素。兩個研究團隊通過讓質量較輕的核子相互撞擊,並跟蹤其後產生的放射性超重元素的衰變情況,合成了上述四種元素。IUPAC執行理事林恩·瑟比說,有關確認新元素的報告將於2016年初公布。
官方對這些元素的認可意味著它們的發現者有權為其命名並設計符號。113號元素將成為首個由亞洲人發現並命名的元素,於2016年6月正式命名為Nihonium,符號Nh。
2015年12月30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第113,115,117,118號元素存在,它們將由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科學家命名。IUPAC官方宣布,元素周期表已經加入4個新元素。
2016年6月8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宣布,將合成化學元素第113號(縮寫為Nh)、115號(Mc)、117號(Ts)和118號(Og)提名為化學新元素 。
⑶ 化學元素周期表前20的元素及其原子結構示意圖怎麼畫
元素:氫、氦、鋰、硼、碳、氮、氧、氟、氖、鈉、鎂、鋁、硅、磷、硫、氯、氬、鉀、鈣。
⑷ 高中化學元素周期表
解:由「五種元素中來有一種元素源的原子序數是它們所處的同族中最小的」可知B是該族中的第一個元素
由「A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化學式為H2AO3」可聯想到Si
故A是Si(硅元素)
B是N(氮元素)
C是S(硫元素)
D是As(砷元素)
X是P(磷元素)
氣態氫化物穩定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NH3>PH3>SiH4
⑸ 化學元素周期表圖是什麼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格表達的具體形式,它反映元素原子的內專部結構和它們之間相屬互聯系的規律。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有16個族和4個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能反映該元素的原子結構。周期表中同一橫列元素構成一個周期。同周期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等於該周期的序數。同一縱行(第Ⅷ族包括3個縱行)的元素稱「族」。族是原子內部外電子層構型的反映。例如外電子構型,IA族是ns1,IIIA族是ns2
np1,O族是ns2
np4,
IIIB族是(n-1)
d1·ns2等。元素周期表能形象地體現元素周期律。根據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測各種元素的原子結構以及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律。
滿意請採納
⑹ 化學元素周期表圖
還好吧
⑺ 初三化學元素周期表圖
化學元素周期表如下圖所示:
化合價記憶法
(1)
一價氫氯鉀鈉銀 二價氧鈣鋇鎂鋅
三鋁四硅五價磷 二三鐵、二四碳
一至五價都有氮 銅汞二價最常見
(2)
正一銅氫鉀鈉銀 正二銅鎂鈣鋇鋅
三鋁四硅四六硫 二四五氮三五磷
一五七氯二三鐵 二四六七錳為正
碳有正四與正二 再把負價牢記心
負一溴碘與氟氯 負二氧硫三氮磷
(7)化學元素周期表圖擴展閱讀:
元素周期表有7個周期,16個族。每一個橫行叫作一個周期,每一個縱行叫作一個族(VIII B族包含三個縱列)。這7個周期又可分成短周期(1、2、3)、長周期(4、5、6、7)。共有16個族,從左到右每個縱列算一族(VIII B族除外)。例如:氫屬於I A族元素,而氦屬於0族元素。
同一周期內,從左到右,元素核外電子層數相同,最外層電子數依次遞增,原子半徑遞減(零族元素除外)。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獲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元素的最高正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沒有正價的除外),最低負氧化數從左到右遞增(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同一族中,由上而下,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核外電子層數逐漸增多,原子半徑增大,原子序數遞增,元素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
⑻ 元素周期表高清大圖
元素周期表的圖片如下:
化學元素周期表根據原子序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表。列表大體呈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鹵素及惰性氣體。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由於周期表能夠准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系。
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范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Ⅷ族、0族。
(8)化學元素周期表圖擴展閱讀:
元素性質口訣
我是氫,我最輕,火箭靠我運衛星;我是氦,我無賴,得失電子我最菜;
我是鋰,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我是鈹,耍賴皮,雖是金屬難電離;
我是硼,電子窮,我和本族大不同;我是碳,反應慢,既能成鏈又成環;
我是氮,我阻燃,加氫可以合成氨;我是氧,不用想,離開我就憋得慌;
我是氟,最惡毒,搶個電子就滿足;我是氖,也不賴,通電紅光放出來;
我是鈉,脾氣大,遇酸遇水就火大;我是鎂,最愛美,攝影煙花放光輝;
我是鋁,常溫里,濃硫酸里把澡洗;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我是磷,害人精,劇毒列表有我名;我是硫,來歷久,沉澱金屬最拿手;
我是氯,色黃綠,金屬電子我搶去;我是氬,活性差,霓虹紫光我來發;
我是鉀,把火加,超氧化物來當家;我是鈣,身體愛,骨頭牙齒我都在;
我是鈧,耐溫廣,高溫合金我來幫;我是鈦,過渡來,太空梭我來蓋;
我是釩,酸鹼煩,如虎添翼鋼加釩;我是鉻,正六鉻,酒精過來變綠色;
我是錳,價態廣,七氧化物爆炸猛;我是鐵,多用也,不銹鋼喊我叫爺;
我是鎳,無銹鐵,鎳鈦合金能記憶;我是銅,色紫紅,投入硝酸氣棕紅;
我是鋅,人必需,體內我立大功勛;我是鎵,易熔化,六十七鎵是奇葩;
我是鍺,可晶格,紅外窗口能當殼;我是砷,顏色深,三價元素奪你魂;
我是硒,補人體,口服液里有玄機;我是溴,揮發臭,液態非金我來秀;
我是氪,很耐克,通電就顯橘紅色;我是銣,鹼金屬,沾水煙花鉀不如;
我是鍶,天青石,八十七鍶幫醫師;我是釔,難分離,我在特種合金里。
⑼ 元素周期表結構圖
元素周期表結構圖:
化學元素周期表是根據原子序數從小至大排序的化學元素列回表。列表大體呈答長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歸在同一族中,如鹵素、鹼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又稱惰性氣體或貴族氣體)等。這使周期表中形成元素分區且分有七主族、七副族與零族、八族。由於周期表能夠准確地預測各種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間的關系,因此它在化學及其他科學范疇中被廣泛使用,作為分析化學行為時十分有用的框架。
⑽ 各種化學元素周期表
你是說不同種類的元素周期表么?
有很多種的。。。
從門捷列夫把他那個元素周期表弄出來了以後。。。自己閑的沒事又弄出來了個什麼「奇數元素」「偶數元素」。後來,又有各種科學家做出自己的周期表(這里我按時間排序的):
1、湯姆生的「塔式周期表」:把周期表橫過來,像塔一樣,很漂亮,而且在他當時發明這個周期表的時候,首創性的加入了 鑭系和錒系。但是不足的是,有很多元素的原子量因為歷史原因,測量並不準確,導致有很多元素因為測量不準確而顛倒位置。(後來的西博格開辟了錒系)
2、拉姆塞的惰性氣體:拉姆塞發現了整個一個惰性氣體族、6個元素,並在元素周期表中為惰性氣體謀得了一席之地。為元素周期表開辟了一個族
3、現代的各種元素周期表:
有很多不同的樣式,有摺扇形的,有寶塔形的等等。
4、莫衷一是的氫元素位置:
氫元素作為天字第一號元素,其位置也是眾說紛紜,有的給定位在第一主族,有的定位在第二主族。所以有的人為了避免此麻煩,直接把周期表改成塔形(以H為第一行,He卻劃到第二行)
總結一下吧:感覺上,還是傳統的元素周期表好用(不知道是因為用慣了還是怎麼地)
實際上,有的時候科學弄那麼井井有條,看著也難受,尤其是化學這科,把一些當成特例來記也挺簡單,非要弄成一類幹啥……就是用原來的周期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