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中國自然地理

中國自然地理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38:56

① 中國自然地理地圖,要清晰的,包括盆地山地平原高原等。謝謝

首先:平原地面幾乎沒起伏
丘陵最高點低於山地,起伏都較大,比較它們的海拔
盆地(小的叫做窪地)是唯一中心高度低於四周
高原的邊緣等高線最密集,但是中心起伏不大
高度以及概況:1、平原
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小的地區稱為平原。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小的起伏區別於丘陵,以較小的高度來區別於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2、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於山地。
3、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內的山地,稱為丘陵。丘陵分布地區稱為丘陵地。
4、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布。
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

② 調查中國的自然地理分區

中國的自然地理共分四大區分別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北方地區與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烏鞘嶺,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線是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青藏高原與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橫斷山脈北方地區包括包括東北三省、黃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江蘇、安徽北部。南方地區包括長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區。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青藏地區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你說的那個肇慶因為有重名地可能不準如果是廣東的肇慶市的話是屬於南方地區至於為什麼要分區我想是因為我國地域遼闊,跨經度和緯度都很大,由此直接引出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

③ 中國的自然地理特徵

自然地理特徵包括地形(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五點要素
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形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
氣候多樣,季風性氣候顯著;
南方河流水量大、汛期長、無結冰期、含沙量小,北方水量小、汛期短、有結冰期、含沙量大;
中國土壤資源豐富、類型繁多,世界罕見。中國主要土壤發生類型可概括為紅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鈣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濕土(草甸、沼澤土)、鹽鹼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東部以森林草原為主
,西部以荒漠草原為主。
個人概括,僅供參考

④ 有什麼優秀的中國自然地理的紀錄片

《南太平洋》拍的是地球上一片廣大的富有生機的海域,星羅棋布的島嶼,各色生物,天和海的藍色美的很特別。首次拍到了滾筒海浪的內部,每集後面都有花絮。景色吹爆!還有BBC野性系列紀錄片,其實這十幾部關聯性沒聽起來那麼大,是BBC先後做了一些自然紀錄片,為了便於編排和銷售推出了這么一個系列,但是每一部都很有料哦,每一部都是好幾集,體量巨大,製作精良,是重點推薦哦,我也只看過南美和中國。

⑤ 中國自然地理中心是在哪裡

中國陸地地理中心位置的確定,涉及重要地理信息數據,未經國家測繪局審核並報國務院批准,任何單位、個人無權確定中國陸地地理中心。王春峰強調,確定中國陸地地理中心涉及國家領土、外交等多方面因素,既是個嚴肅的政治問題,也是個嚴謹的科學、技術問題。一方面,在我國陸地、海洋邊界尚未正式全面劃定之前,不宜進行此項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不把台灣、西沙、南沙及南海等我國享有主權的島嶼和海域作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來量算和確定陸地中心,必定會造成不良的政治影響。而且,目前確定地理中心有多種不同的量算方法,不同的方法得出的結論也不盡相同,其科學性都有待進一步論證。
肯定不是汶川!

⑥ 有什麼好的關於中國自然地理的紀錄片注意是中國哈

第三極
森林之歌
美麗中國
生於中國
鳥瞰中國
航拍中國

國產紀錄片自然地理方面算短板,相對於人文歷史類來說非常少,央視有個節目叫《遠方的家》雖然偏人文,但自然地理方面也是有的,很好看

⑦ 中國的自然地理分區

分區的原因很都 比如環境、溫度、人口、地勢等等很多
秦嶺淮河——冬季河流結冰的分界線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青藏高原,一二階梯分界線
黑河,騰沖——人口多少的分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二三階梯分界線
東北: 水繞山環、沃野千里是東北區地面結構的基本特徵,南面是黃、渤二海,東和北面有鴨綠江、圖們江、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環繞,僅西面為陸界。內側是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系的高山、中山、低山和丘陵,中心部分是遼闊的松遼大平原和渤海凹陷。東北區平原面積高於全國平原面積的比重,東北平原(包括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呼倫貝爾高平原以及山間平地面積合計,和山地面積幾乎相等華北。

西北: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作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區」是指「中國西北內陸乾旱半乾旱區」,是中國三大自然地理區劃之一。

華北:一般指中國北部2省2市1區所在的區域,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北京市、天津市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部分地區。主要有丘陵、平原、山地三個地形帶。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華北地圖氣候。地理意義的現代華北指的是和黃土高原,南起秦嶺—淮河,北至長城—燕山。

華中,自然地理上狹義指中國秦嶺、淮河西部,南嶺以北,巫山、雪峰山以東的長江流域地區。行政上包括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廣義華中還包括陝西、山西、甘肅東部、寧夏、內蒙古南部、四川東部、重慶、貴州等在中國版圖中部的地方。

華東:按照地理區域劃分一般狹義指中國東部6省1市(包括台灣省為7省1市)所在的區域,包括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和上海市、台灣省。廣義華北包括狹義華北和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東部、東北三省。1950~1954年曾為一級行政區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為主,屬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華南:自然地理廣義上指中國淮河、秦嶺以南地區,而根據現在的行政區劃,最狹義的華南僅包括廣東(包括東沙群島)、廣西、海南(包括南海諸島)、香港和澳門五省區。華南地區位於我國最南部。北與華中地區相接,南麵包括遼闊的南海和南海諸島,與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隔海相望。西南界線是我國與越南、寮國、緬甸等國家的邊界。

西南:自然地理區劃上包括現在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以及陝西南部、湖北西北部、廣西北部。西南地區以四川盆地為中心形成發散狀的分布。

東南:指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華東)的南部,包括浙江、福建、台灣三省。

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廣西、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藏、新疆、內蒙古等十二個省、市和自治區。"10+2+2"是西部地區的最新定義.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

⑧ 趙濟的《中國地理》和《中國自然地理》有什麼區別嗎

我只看過中國地理,地理分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國地理講的是中國的回自然和人文地理,而答中國自然地理應該只是講中國的氣候、地貌等自然方面的內容,中國地理還包括了區域規劃和經濟地理等方面,所以中國地理更全面,中國自然地理只是自然這個方面有局限性

⑨ 中國自然地理條件和自然地理環境的有什麼區別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

⑩ 中國自然地理條件和自然地理環境的區別

我國自然環境的特點,最突出的是:

1)季風影響顯著,范圍廣闊。季風環流使東亞大氣運行發生明顯改變,也大大改變了氣候要素的組合形式與分布規律。季風的強弱和影響的范圍,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風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對我國自然景觀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國東部和西部的差異以及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帶的南北遞變,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風的控制。我國亞熱帶有著廣闊的面積,從南到北跨緯度12°之多,我國的亞熱帶植物在世界同類植物中所佔面積也最大。廣大亞熱帶地區不像世界同緯度許多地區那樣表現為荒漠或草原,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在高溫季節降水豐沛,氣候溫暖濕潤,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農業發達地區。

2)地形復雜,高原、山地和丘陵佔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國西部,高原上聳立著許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國土面積的25%。我國東部有廣闊的平原,其間也散布著許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異中,水平地帶與垂直地帶犬牙交錯。不同水平地帶內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帶結構,從而加深了我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我國自然地域分異具有世界罕見的獨特性。特別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積約為國土總面積的1/4。它的存在極大地破壞了通常的水平地帶結構。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與同緯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帶不同,屬於垂直地帶性的高寒類型,又與同緯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顯區別。而類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遠比同緯度的山地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緯度的山地強烈。

3)獨特的自然發展歷史,土壤、生物資源豐富。在我國,某些從地質時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襲下來的因素,在現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第四紀冰川作用遠沒有歐洲、北美同緯度地區那樣廣泛、強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響較少,所以生物種屬(包括特有種屬)特別繁多,地理成分復雜,分布亦比較混雜。古代紅色風化殼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長江南,但甚至在大興安嶺還可見到。在現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紅色風化殼的殘留特徵。對歷史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許多自然痕跡,必須和現代自然過程比較才能獲得合理的解釋。

4)人類活動使自然界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歷史悠久,長期的人類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緩了自然景觀的演變過程,強烈地改變著自然面貌。

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開墾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澤,圩湖築垸,圍海造田,修塘築堰,開河修渠,在祖國大地上開拓了十多億畝耕地,培育了許多作物和牲畜品種,建成了都江堰、大運河等馳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展生產,改造山河,使過去經常泛濫成災的黃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許多水庫、分洪、滯洪和水利樞紐工程,發揮了防洪、灌溉、發電、運輸等多方面的綜合水利效益。營建了大面積防風固沙林與海防林,為國民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使祖國的自然面貌發生重大變化。

但是,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是復雜的,在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由於帶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從而導致自然環境的惡化。例如,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生產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歷史上砍伐森林、濫墾草原、破壞植被等人為因素也直接關聯。嚴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黃河下游的河流演變與洪水泛濫,造成華北平原的旱、澇、鹽、鹼、風沙的危害。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地和渾善達克、科爾沁等地沙丘的出現,也是人類活動破壞草原使草 場退化,風沙漫延的結果。不合理的砍伐,過度的捕獵,使森林資源、野生動物大為減少,甚至絕跡。二三百年前祁連山「野牛出飲,數以千計」的情景,已不復見。大興安嶺的黑貂、麋鹿也已絕跡。我國林木種類豐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許多國家相比,和經濟建設對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