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

發布時間: 2020-11-20 20:40:32

『壹』 在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

我覺得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歷史進程的戰爭很多啊,影響也特別大,比如霍去病的匈奴戰爭,牧野之戰,涿鹿之戰,這樣的例子很多。

『貳』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里的音樂叫什麼

釣魚山在四川與重慶的交界處,位於重慶境內合川市(縣級市)合陽鎮的嘉陵江東南岸,海拔只有300來米,整座山佔地亦不過2。5平方公里,大約也就小半個西湖那麼大的一點地方,可以說,它只是中國西部內陸地區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偏僻小山頭。但是在700年前,這里發生了一件改變整個世界歷史進程的大事,深深地影響了此後數百年的世界格局,這么說,絕對沒有一絲一毫的誇張。對,歷史就是這么奇怪,當時間走到1259年夏天的時候,這個位於合川郊外的小山頭竟然掌握了這個世界上從國王到奴隸的無數人的命運。在這個毫不起眼的小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號稱可以改變世界幾百年歷史格局的驚天動地的大事呢?這要先從當時的世界形勢談起。

當時中國南方是由南宋統治,中國北方,蒙古人興起,已經滅掉了西遼、西夏、金,形成和南宋對峙的局面。在歐洲,處於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時期,但是十字軍東征的高潮已經過去。東歐和中亞的廣大地區在蒙古人的兩次西征中先後遭到打擊和征服,中西歐和西亞也馬上要面臨蒙古人的威脅了。1251年,蒙哥即位,成為蒙古大汗,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拖雷的兒子。蒙哥汗即位後立即進行蒙古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西征,西征主要由他的弟弟旭烈兀指揮,而他自己則著手准備滅掉南宋,「世界大戰」開始了。

當蒙哥率領的軍隊到了合川釣魚山下,遭到宋軍(守將是王堅)頑強抵抗,蒙古大軍的腳步被絆住了。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激烈的戰斗中守城的宋軍竟然擊斃了蒙古大汗蒙哥!確切的說是宋軍炮火發出的飛石重傷了蒙哥汗,由於傷勢嚴重,蒙古大軍被迫撤兵,蒙哥就死於釣魚山下不遠的北溫泉,臨死前他留下遺言,將來攻下釣魚城後一定要屠城。

正是蒙哥之死改變了世界格局。東邊已打過長江的忽必烈聞訊後立刻揮師回北方去爭奪汗位,兀良合台的部隊也從長沙北返,南宋因此又延續了差不多20年。蒙哥的死訊傳到了旭烈兀那裡。以為進攻埃及做好充分准備的旭烈兀為了爭奪蒙古大汗的位置,停止了向非洲和歐洲的進軍,率領主力部隊東歸,蒙古汗國的第三次西征結束了。而埃及在蒙軍撤退後趁機佔領了阿拉伯半島。

如果蒙哥大汗沒有死於四川的釣魚山,歐洲、非洲不知道還會發生多少次戰爭,整個後來世界歷史,尤其是歐洲的歷史肯定都要被大大改變,什麼宗教改革、英法百年戰爭、大航海時代等等可能完全不會發生,今天的世界文明很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個樣子的,你也不是你,我也不是我了。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於747年前,一位駐守在這個名叫釣魚山的偏僻小山頭上的不知名的宋軍士兵,他不會知道,他點燃的一發土炮改變了世界……他一炮擊中了蒙哥,結束了蒙古第三次西征。

這也是蝴蝶效應。

『叄』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文字) 急急急

1.大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開創了「家天下」的先例,中國由氏族社會,走向奴隸制社會。
2.西周的周公旦創立分封制,宗法制和周禮,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家譜制度,鞏固了統治,創立了嫡長子繼承製,解決了歷代王位繼承問題。
3.戰國商鞅變法,首先承認土地私有,開創了封建化的開端。
4.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封建中央集權的多民族國家,開創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是為歷朝沿用。
5.漢武帝征討匈奴,擴大了中國的疆土,今天的伊犁就是他打下的,派人編修「五經」
6.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壟斷了選官權力。
7.隋朝統一全國,加強了中央集權。
8.隋文帝承襲完善三省六部制,開始用考試選拔官員。
9.隋煬帝創立科舉制,之後的封建朝代都採用科舉制選拔官員。
開鑿大運河,貫通南北。
10.唐朝的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火葯的發明
11.北宋的活字印刷的發明,指南針應用於航海,王安石變法
12.南宋的朱熹編寫《四書章句集注》成為後代科舉的依據,理學大成者出現
陸九淵開創「心學」
13.成吉思汗遠征歐洲,建立四大汗國。
14.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朱棣設立內閣,王陽明成為「陸王心學」集大成者,鄭和下西洋,張居正「一條鞭」法改革。
15.康雍乾盛世,雍正設立軍機處,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16.鴉片戰爭,中國門戶大開,成為列強競相爭奪之地,主權淪喪
17.洋務運動
18.戊戌變法
19.辛亥革命,
20.抗日戰爭,拖住了日軍的陸軍主力,使其無力他顧
21.新中國成立
22.改革開放

『肆』 中國近代史具體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進程的關系

1838年底 道光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1839年6月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6月 英軍發動鴉片戰爭
1842年8月 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萬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稅率須與英國協商。
→《南京條約》影響:1)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開創了列強以條約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國的惡例;2)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矛盾,演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為中國人民肩負的兩大歷史任務;5)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時期。
1842年 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56年 英國利用「亞羅號事件」、法國利用「馬神甫事件」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清政府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1)增開牛庄(後改營口)、漢口、九江、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2)允許外國人到內地游歷、通商、自由傳教;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國公使駐京,並可在通商口岸設領事館;5)賠償英國白銀400萬兩,法國200萬兩。
1860年 英法聯軍接連攻陷天津、北京,火燒圓明園。清政府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1)《天津條約》完全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即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歸入英屬香港界內;4)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白銀800萬兩。
→《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條約,進一步打開了中國的門戶,使中國喪失了更多的主權,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19世紀60年代 洋務派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相標榜,開展歷時30多年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但洋務派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他們只是零星地學習西方的一些科學技術和工藝製造,卻不願意改革封建政體,不可能實現富強的目標。此外,洋務企業在經營管理上也存在著很多弊端。
1861年 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由奕擔任總理大臣
1862年 總理衙門設立京師同文館
1865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成為國內最大的軍事企業
1869年 方舉贊在上海開設發昌機器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70年代 清政府建成北洋水師
1872年 (1)曾國藩派遣容閎率領30名幼童赴美留學
(2)陳啟源在廣東南海設立繼昌隆機器絲廠(近代中國第一家繅絲廠)
(3)《申報》
1873年 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
1881年 中國人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建成通車
1894年7月25日 (1)甲午中日海戰
(2)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
1895年4月 (1)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廠,產品運銷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的影響:《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喪權辱國條約,給中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也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對華侵略加劇,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反割台斗爭,台灣全境淪陷
(3)康有為、梁啟超聯合應試舉人公車上書,拉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
1896年 維新報刊《時務報》
1897年 (1)德國強占膠州島,掀起列強瓜分狂潮
(2)商務印書館
1898年6月11日 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開始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後發動宮廷政變,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影響:戊戌變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維新派積極倡導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宣揚進化論和資產階級民權思想,有力地沖擊了封建主義的舊思想、舊文化。戊戌政變之後,懷疑舊學、歡迎新學、要求民主的人越來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1899年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在華「利益均沾」
1900年 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八國聯軍侵華
1901年 清政府與英、俄、日、法、德、美、意、奧匈、西、荷、比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9.8億兩;拆毀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派兵保護;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加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質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壓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職,記不敘用」; 總理衙門必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條約》影響:《辛丑條約》是繼《馬關條約》之後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的又一個極其嚴重的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1901年~1911年 清末新政
1905年 同盟會成立,創辦機關刊物《民報》,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並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
1912年2月12日 宣統帝下詔退位,清朝結束
1912年3月 (1)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果實落入袁世凱之手
(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辛亥革命的意義: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數千年的君主專制統治;2)創建了中華民國;3)頒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4)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給中國先進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啟發,使他們覺悟到必須另謀新的救國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的妥協而告終,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1915年 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發表《敬告青年》,新文化運動興起。
1916年 杜亞泉在《東方雜志》上抨擊新文化運動,拉開中西文化論戰序幕
1917年初 (1)陳獨秀任北大文科學長
(2)俄國十月革命勝利,極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918年 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
1919年 (1)《新青年》出版「馬克思研究專號」、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2)5月4日,「五四運動」(北京天安門前)
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
1924年1月 國民黨「一大」,提出「新三民主義」,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6年 北伐開始,推翻北洋軍閥
1927年 (1)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
(2)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
(3)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製造「七•一五」政變。政變後,寧漢合流
(4)10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1928年 井岡山會師(朱德、陳毅與毛澤東)
1928年6月 南京國民政府宣布改定新約
1928年12月29日 張學良東北易幟,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統一
1931年9月18日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2年 2月東北全境淪陷,日本扶植前清遜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
1934年10月 紅軍被迫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歷史意義: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機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 紅一、紅二、紅四在甘肅會寧會師,長征結束。
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楊虎城扣押蔣介石,並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內戰、立即召開救國會議,史稱「西安事變」中共確定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抗戰開始
1937年9月 蔣介石發表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以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37年8月13日 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開始
1937年9月 太原會戰,平型關大捷
1937年12月13日 南京淪陷。日軍製造南京大屠殺
1938年春 李宗仁指揮軍隊開展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取得的戰果最大的一次勝利
1938年10月 武漢會戰後,日軍佔領武漢,抗日戰爭轉入戰略相持階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毛澤東做了《論聯合政府》政治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
1945年8月15日 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灣光復
1946年6月 國名黨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
1948年9月12日 林彪、羅榮桓遼沈戰役,東北全境解放
1948年11月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淮海戰役,基本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和中原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1949年4月23日 南京解放,宣告國名黨統治的結束
1949年5月27日 上海解放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制訂了《共同綱領》,實行以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各民主階級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專政(國體)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伍』 公元前221年發生的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是什麼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九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公元前221年·中國秦滅齊,統一六國。戰國時期結束
·中國秦王政稱始皇帝,建立秦(前221~前206)。以建亥月(十月)為歲首,更名民曰黔首。劃全
國為36郡,郡置守、尉、監,郡下設縣;廢分封諸侯之制;統一度量衡,定幣制,車同軌,書同文;
遷六國富豪12萬戶至咸陽;大興土木。

『陸』 1840年到1990年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10個事件

1840年鴉片復戰爭,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國共制產黨成立

1927南昌起義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
1945年抗戰勝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66年文革開始
1978年11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1997,1999香港、澳門回歸

『柒』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大戰役有哪些

涿鹿之戰、孟津之戰、長平之戰、垓下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鄱陽湖之戰、土木堡戰、薩爾滸之戰、孟良崮之戰、三大戰役(遼沈、平津、淮海)

『捌』 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前面歌曲

陸建江唱的 人在天地間

『玖』 紀錄片《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哪個電視台製作的

中央台,記錄平台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