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歷史
http://f1.sina.com.cn/
新浪的,網頁中間左邊有個「舊聞查詢」,輸入時間就能找到
刷新一下,網頁中間就能出現當日的新聞~
Ⅱ 有關歷史的新聞事件
去年正值釣魚島事發之際,美國某個研究所研究了一份報告,說高麗也就是現在的版韓國在唐代是中國的附屬國權,就為這事棒子就對美國抗議,最後這份報告並沒有公告。
這裡面兩個問題,一個就是美狗的險惡用心,擔心在對待鬼子方面棒子和中國走的太近,離間一下。第二個就是棒子,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大唐時代中國周邊有很多個附屬國,那個時候估計周邊小國都以上供唐朝為榮吧,棒子就是不承認,好像別人不知道它無知一樣。第三,雖然我們取得了這么多的成績,但中國的發展還遠遠不夠,沒有強大到震懾周邊肖小的程度,再加上以美狗為首的西方對中國強大的恐懼以及隨之而來的各種圍堵措施,借用一句老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還需努力。
Ⅲ 什麼是新聞的真實 什麼是歷史的真實
多方面資料判斷有沒有矛盾,可以讀一些國外的文章小說里邊能透露出一些不同的意見,需要自己解讀
Ⅳ 國內外重大時事新聞十條。(關於歷史社會的)
中廣網北京2月10日消息(記者王延輝)根據《北京奧運會財務收支和奧運場館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結果》,截至2009年3月15日,北京奧組委計算的奧運會(含殘奧會)直接收入為213.63億元,支出202.06億元,收支節余超過10億元。這是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9日)聯合對外發布的消息。
二、 新華網北京2月9日電(記者趙超)最高人民法院9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近日出台的《關於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見》。這一意見規定,全國法
院對於未成年人犯罪、老年人犯罪要酌情從寬處罰。
三、中新社烏魯木齊2月8日電 (記者 閆文陸)8日從新疆民政廳獲悉,新疆北部地區特大雪災目前已造成21人死亡,154萬人次受災。各項防災救災工作正在有序地進行中。
四、中廣網北京2月7日消息(記者李謙)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37分報道,《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日前發布,這是歷經4個月調查、涵蓋全國4個直轄市、26個省會城市、全長106頁的報告。
五、環球網2月6日報道,新加坡《聯合早報》6日援引英國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決定,對中國大陸產的禮物盒以及包裝絲帶,徵收最高超過231%的反傾銷稅。與此同時,對台灣相關產品只徵收不超過4.54%的稅款。
六、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記者 周銳)中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5日公布2009年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責任企業名單,即安全生產「黑名單」。中央電視台等52家企業榜上有名。
七、新華網天津2月4日電(記者張建新)中國反惡意軟體聯盟4日在天津成立。聯盟將聯合計算機病毒防治企業、信息網路安全研究機構和廠商,協助公安機關打擊、防範利用病毒、木馬等黑客攻擊手段進行的網路犯罪,保障我國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
八、新華網北京2月3日電(記者衛敏麗)民政部3日發布的2009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我國社會救助各項制度逐步完善,供養和補助標准持續提高,救助惠民范圍不斷擴大,7000多萬城鄉困難群眾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九、新華網北京2月1日電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將分別於2010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和全國政協辦公廳1日宣布,歡迎中外記者屆時前來采訪。
十、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希望並支持有關各方盡早就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德黑蘭研究堆燃料供應協議草案達成一致,這將有利於推動伊核問題的妥善解決。
國外
一、人民網2月10日電 (記者安國章)伊朗7日宣布生產純度為20的濃縮鈾後,美國等西方國家極為憤怒,決定要對伊朗採取新的行動,而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認為,伊朗根本就沒有能力生產它所需的核燃料棒,伊朗的說法是在嚇唬人。
二、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美國媒體報道,被指控策劃去年雅加達豪華酒店連環爆炸案的一名嫌犯10日開始接受審訊。
嫌犯Amir Abdillah曾經是馬來西亞籍恐怖嫌犯努爾丁·穆罕默德·托普(Noordin Mohammed Top)的司機。他還被指控參與暗殺印尼總統蘇西洛的陰謀。如果罪名成立,他最高將被判處死刑。
三、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路透社報道,10日,黑客對多個澳大利亞政府網站發動攻擊,以示對互聯網色情內容過濾計劃的抗議。
澳大利亞總檢察署證實了此次網襲,襲擊造成通信部等議會網站癱瘓約半小時,通信部正在醞釀強制過濾色情及具有攻擊性的網路內容。
被稱為「匿名」(Anonymous)的反教會科學組織發起了本次襲擊。
四、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劉浩遠)日本本田汽車公司10日宣布,將在全球范圍內對43.7763萬輛安全氣囊存在隱患的汽車作召回處理。這是本田繼1月29日因汽車車窗電動開關存在安全隱患宣布在全球召回約64.6萬輛汽車後的又一次大規模召回行動。
本次召回的車輛主要是在美國市場銷售的雅閣和思域等7款車共37.8758萬輛,在日本召回3款共4042輛,在加拿大召回4.1685萬輛,此外其他國家和地區還有1.3278萬輛。
五、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外電9日報道,英國首相戈登·布朗將現身於今年3月早些時候舉行的伊拉克戰爭聽證會現場接受戰爭調查委員會的質詢。英國民眾日前就通過公眾投票的方式爭奪有限的聽證會入場券。
六、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宋華報道 英國《泰晤士報》2月9日報道,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開播了他的最新電台節目,這一名為《突然和查韋斯在一起》的電台節目將使查韋斯能夠在白天或者夜晚的任何時段隨時發表布電台講話。
七、據美國媒體報道,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2月8日簽署政令,宣布委內瑞拉進入能源緊急狀態,以應對嚴重的能源短缺。
八、2月8日新華社消息,根據哥斯大黎加最高選舉法院對全國74.6%的選票進行的統計,欽奇利亞獲得了46.8%的選票,其主要競爭對手、公民行動黨總統候選人奧頓·索利斯獲得了25.04%的選票,自由運動黨總統候選人奧托·格瓦拉獲得了20.96%的選票。
九、新華網首爾2月8日電(記者姬新龍)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8日說,韓國預定於今年5月底至6月初再次發射「羅老」號運載火箭,有鑒於衛星整流罩故障導致上一次火箭推送衛星入軌失敗,韓國將改善發射方案,力爭第二次發射取得成功。
十、據日本共同社2月8日報道,根據日本《國會議員資產公開法》,去年8月當選的480名眾議員的資產報告8日對外公開。據共同社統計,除股票以外,包括存款等金融資產、土地及建築在內的議員資產總額人均為3152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40萬元),約比2006年2月上一次公開時減少了1830萬日元,降幅近40%。
Ⅳ 新聞的來源和新聞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新聞來源就是一篇新聞素材以及新聞事實報道資料的來源途徑,它可以是記者現場采訪所來,也可以是新聞報料人上報的材料所來,不過總之新聞來源要堅持三個原則,那就是客觀性,真實性和原則性。
新聞的發展歷史:
自唐代起,一種被後人稱為「邸報」的古代報紙開始出現。 唐中葉——進奏院狀 宋代——定本制度 明清時代——《京報》
宋代後商業廣告:實物廣告、叫賣廣告、標志廣告(招牌、幌子、酒旗、燈籠等)、對聯廣告
《察世俗每月統計傳》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一份近代化報刊,於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正式創刊。 1833年8月1日,《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在廣州創刊,為中國境內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報刊,創辦人是郭士立。
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文周報《蜜蜂華報》創刊,這是在中國出版的第一家外文報紙。
1827年11月8日,在中國出版的第一份英文雙周刊《廣州記錄報》在廣州創刊,由英國鴉片商馬地臣出資創辦。
1841年5月1日,《香港鈔報》創刊,為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近代報刊。
1857年11月3日,由孖刺報館創辦的中文《香港船頭貨價紙》創刊,該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份中文商業報紙、最早的經濟類報紙和最早以單頁形式兩面印刷的中文報紙。
1850年8月3日,英文周刊《北華捷報》創刊,每逢星期六齣版,揭開了上海報業發展史的第一頁。 《字林西報》因其報道面廣、信息及時、內容豐富而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視,社會影響日漸增強,後發展成為近代中國歷史最長、影響最大的英文報紙。 1872年4月30日,《申報》在上海創刊,創辦人是英國商人安納斯脫·美查。 《申報》的成功不能不令人看好報業這塊市場,使上海商業性報紙在19世紀80年代後出現大發展的局面,在《字林滬報》、《新聞報》創刊後形成了「申」、「新」、「滬」三報鼎立的格局。 在新聞業務上,《申報》將新聞報道工作放在首位,十分重視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 1874年1月30日,《申報》刊出經由丹商大北電報公司海底線路拍來的有關英內閣改組的倫敦電訊,為國內報紙刊出的第一條電報新聞。
《申報》還在國內報紙中最早發布號外;還不斷拓寬新聞的報道面,大量報道社會新聞;還最早刊登國際旅行通訊。 1876年後,《申報》開始使用新聞圖片,還注意加強報紙言論工作,重視發表副刊性文字。 申報館於1876年3月30日發刊我國最早使用白話文和標點符號的報紙《民報》。 《申報》的成功,標志著我國中文商業性報紙發展到了成熟階段。
Ⅵ 3、我國的新聞發展歷史大概經歷了哪些階段
信息的文字傳播幾千年以前就有了。公元前 200年前後,中國封建王朝開始用各種傳播媒介發布政令、文告。公元前59年,羅馬議事廳外逐日公布元老院...
Ⅶ 簡述新聞通訊事業誕生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88、新聞通訊事業誕生的歷史背景怎樣?
答:新聞通訊事業的萌芽,可以追溯到手抄新聞時代的新聞信。專業機構的新聞熊市社則是19世紀中期歐美工業革命之後才誕生的。19世紀中期的情況是:一是工業革命帶來了經濟的飛躍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形成,經濟發展又促進了社會變劃,以1848年的民主革命為標志的政治動盪,席捲了歐洲大陸。二是近代報業革命後大為發展,報紙越來越多;廉價報紙的出現,使報紙沒注重言論轉變為注重新聞,它們對外地或外國新聞的需求大為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設立機構,專門收集外地和外國的經濟政治新聞、各大城市的金融行情,出售中給公司、銀行和報電視。70年代以來,美國的有線電視有了長足的發展。這種電視始時從屬於地面無線電視,只是思索播無線電視台的節目;以後專門的有線電視節目公司興起,有線電視才成為獨立的產業。五是廣播電視的數字化和電腦絡化。進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在廣播電視領域加緊採用數字信息技術,並且逐步把廣播電視同電腦網路起來,從而極大地提高廣播電視傳播的效率和質量。英國梗概:英國是世界無線電事業的發源地。自從1897年馬可尼在英國創辦無線電公司以後,無線電通信在軍事和航海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英國於1926年就開始電視研究和實驗。80年代後期,西歐各國出現了廣播電視商業化的趨勢,原先公共廣播電視一統天下的局面,紛紛被公私並存的新體臸所取代。英國廣播事業機構:一是公私合營廣播電視。英國從1955年起開辦商業電視,1973年起開辦商業廣播。二是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在英國,轉播地面電視節目供用戶接收的有線電視早就出現。但是專門的有線電視行業則在80年代才有發展。三是廣播電視數字化和電腦網路化。英國政府1995年8月發表了著名的《關於數字地面電視的政府議案》,正式啟動了電視數字化的進程。英國廣播電視正在同電腦網路相結合。法國梗概:1922年法國郵電部正式在艾菲爾鐵塔設立電台,定期播放節目,開始了法國廣播事業的歷史。一是國營為主、允許私營時期(1922-1944年)廣播誕生後,私營電台紛紛出現。二是國壟斷時期(1945-198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戴高樂政府接管了國內所有的廣播設施。三是國營私營並存發展時期(1982年以後),在國家壟斷體現下,法國廣播電視業存在許多難以解脫的矛盾。法國廣播事業機構:一是公共廣播電視。法國公共廣播電視經過幾下年的演變,現在已形成幾個相對獨立的公司,採取國有公營的體臸,依法產生領導機構並自主開展業務。主要分設國內台,這是個綜合台,日夜播音,每小時都有正點新聞。文化台,以文化教育節目為主,也有新聞和時事專題。音樂台,立體聲調頻廣播,日夜播放。新聞台,每天24小時連續播送新聞時事節目,每半小時更換一次,滾動式播送。二是商業廣播電視。法國的商業廣播是1982年開放的。在此之前,許多法國人數字電視。聯邦德國的有線電視和衛星直播電視,同英、法等國相比顯得更為發達。
Ⅷ 有沒有關於新聞史的紀錄片
有,《PBS新聞大戰》,一共四集,主要通過美國媒體與政府的關版系,講述了媒體與政府、媒權介與社會、媒介與公眾以及美國新聞媒體運作的具體流程。
新聞史簡介:新聞史是指新聞發展的歷史,是評述和研究有史以來人類新聞活動的歷史,重點是新聞事業產生、發展的歷史。他提供理論科學的歷史材料,可為當前的新聞工作者作借鑒。
紀錄片簡介: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並對其進行藝術的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並用真實引發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
Ⅸ 中央新聞聯播的發展史
中央新聞聯播的發展史:
1978年12月,《新聞聯播》主播首次面對觀眾,趙忠祥成為節目開播以來第一位出鏡播音員。
1979年9月1日,央視每日播出的國際新聞節目《國際新聞》開播,播映合眾國際社電視新聞(UPITN)提供的新聞影片、從香港收錄的新聞影片與新華社提供的五分鍾國際簡訊。
1980年5月1日,《國際新聞》保留名稱並入《新聞聯播》,之後完全並入《新聞聯播》。
1981年4月,全國電視新聞工作座談會在青島舉行,會議做出兩項重大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都是中央電視台的集體記者,有責任、有義務向中央電視台供稿;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電視台必須轉播《新聞聯播》節目。
1982年9月1日,中共中央明確規定,重大時政的發布時間從20:00提前至19:00,重要新聞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
1984年,央視在香港成立第一個駐外記者站,《新聞聯播》加錄台灣華視新聞的新聞影片,也和亞太廣播聯盟A、B、C區的國家與地區交換新聞影片。
1987年,《新聞聯播》收錄香港無線新聞的新聞影片。1988年3月15日起,央視各節新聞所有製作過程一律都在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復興路彩電中心製作(至2009年10月18日),同時《新聞聯播》更換片頭,片頭曲改為孟衛東所作的一首19秒的樂曲。
2017年1月21日,剛強和海霞搭檔主持《新聞聯播》,剛強也由此正式加入《新聞聯播》的主播陣容。王寧正式退居二線。
2017年1月8日,是他最後一次出現在新聞聯播的主播台上。2018年1月1日起,為了進一步擴大《新聞聯播》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更廣泛地服務於海內外電視觀眾,自當天起,CCTV-4(亞洲版)於每天在22:30增加重播一次《新聞聯播》。2018年9月14日,《新聞聯播》首次出現手語播報。
(9)新聞歷史擴展閱讀:
1978年1月1日,當天值班編輯黃一中手寫的一張「電視新聞播出串聯稿」上,滿是勾勾畫畫的箭頭和圓圈,這張紙上記錄的是第一期《新聞聯播》的主要內容:共5條新聞,加上配樂和切換時間,全長20分鍾,頭條是《鄧副主席出席國務院辦公室招待會,同外國專家歡慶新年》。
開播後,由於當時電視台沒有錄像機,新聞畫面用電影膠片拍攝下來送到直播間,一邊播放帶子,一邊同步配音解說,播音員本人並不出現在節目畫面上,「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新聞聯播》首任男主播趙忠祥記得,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兩年,直到1979年底,他的面孔才第一次出現在《新聞聯播》上。「第一次上鏡,屏幕上只有我一個人,後來不久改成一男一女兩人播報新聞。」雙人搭檔主播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
「當時我們要具備極強的文字辨別能力,(新聞稿)都是手寫的,上面可能有20個編輯的字跡」,趙忠祥說,節目直播中有時還會插進臨時來稿,重要信息容不得半點差錯。
趙忠祥回憶,1979年他跟隨國家領導人去美國訪問,看到美國的新聞播音都使用了「提示器」,就是擺在鏡頭和播音員之間的一塊屏幕。趙忠祥回國後立刻向台里打報告,引進了這種實用設備,才擺脫了「低頭看稿」的緊張狀態。
《新聞聯播》開播之初,由於當時的電視信號主要依靠微波線路傳輸,容易受地理因素影響,無法覆蓋全國。1980年10月,第十次全國廣播工作會議做出決定,「各級廣播電台、電視台、縣廣播站」,必須轉播央視《新聞聯播》。
發布中央政令,審片室電話可直通中南海。
1982年9月1日起,中央明確規定,將重大新聞的發布時間從20點提前至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19點,重要新聞將首先在《新聞聯播》中發布。
這標志著中央電視台首次成為獨立的新聞發布機構。之前,中央政令和重要信息的發布渠道,以《人民日報》和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為主。
據《南都周刊》報道,《新聞聯播》是中央電視台惟一享有專用審看間的節目,每天下午,分管新聞的副台長和新聞中心主任要在這里審看當天待播的樣片。
一位多次送審樣片的資深記者這樣描述審看間里的場景:「沙發中間的茶幾上有兩部引人注目的電話,其中一部是可以直通中南海的紅機。」
《新聞聯播》權威地位的確立,伴隨著電視這一新興傳播媒介的迅速普及。在受眾數量迅速增長,而節目生產仍處於相對匱乏狀態的20世紀80年代,《新聞聯播》幾乎成為億萬電視觀眾每天必看的節目。數據顯示,1986年,《新聞聯播》收視率為35%左右,到1988年,上升到50%以上。
Ⅹ 為什麼說新聞媒介的產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新聞傳播工具隨著新聞活動規模的擴大而不斷發展隨著生產力所能提供的日益增多的物質手段而不斷創新。新聞媒介的產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具體分析如下:
(1)新聞傳播工具的演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文明的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人類創造了文字新聞活動開始了用文字傳遞新聞的新階段。到奴隸社會已形成了口頭、信號、文字三者並存的新聞傳播媒介。
(2)社會規模的擴大打破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得世界各地的任何重大變動都和人們的切身利益發生直接的關系。 社會對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隨著人類生產力的提高信息的交流和認知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要有一種廣而告之的媒體起到這個作用。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產生出最早的新聞媒介——報紙。馬克思在談到需要和生產時揭示了一條朴實的真理:「沒有需要就沒有生產。」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不但使新聞媒介的產生有了社會必要而且為新聞媒介的產生准備了全部物質手段。
(3)報紙要有一定的讀者群讀者的必要條件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隨著大工業生產的發展各類學校大量地興辦起來整個社會的文化水準在提高。客觀上為報紙創造了讀者群。
(4)資產階級還創建了大量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農村人口大大增加。這就便利了報刊的新聞採集和報刊發行。
(5)交通、通訊的迅速發展保證了新聞採集、發布的迅速及時。在17世紀歐洲各國的郵路已連成一片公路大量地修築新聞的傳遞和報刊的發行隨之加速。
(6)印刷、紙張等工業的日_趨發展保證了報刊的物資需要。
(7)資本的原始積累在增加資本的集中加速使資本家有可能獨資或合資辦報刊。資本家為推銷商品需要大量地刊登廣告報紙從廣告中可以獲得大量利潤使報業成為有利可圖的行業。 總之植根於這樣深厚的社會經濟土壤之中新聞媒介的產生成為歷史的必然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更是任何人為的外界暴力都不可阻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