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年表
① 中國古代年代表
中國古代年代表,如下所示:
1、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
2、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湯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武王
4、東周:(春秋戰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周平王
5、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嬴政
6、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9年滅亡) 漢高祖 劉邦
7、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 王莽
8、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漢光武帝 劉秀
9、三國:(魏、蜀、吳) 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1)魏國: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魏文帝 曹丕
(2)蜀國: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漢昭烈帝 劉備
(3)吳國:公元222年-公元280年 吳大帝 孫權
10、西晉:公元266年-公元316年 晉武帝 司馬炎
11、東晉: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晉元帝 司馬睿
12、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13、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文帝 楊堅
14、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唐高祖 李淵
15、五代十國: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16、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宋太祖 趙匡胤
17、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6年 宋高宗 趙構
18、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元世祖 忽必烈
19、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明太祖 朱元璋
20、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清太祖 努爾哈赤
(1)中國歷史年表擴展閱讀:
朝代記憶歌曲: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兩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② 中國朝代年表
中國朝代順序表:
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新朝、東漢、三國(曹魏、蜀漢、東吳)、西晉、 (東晉、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隋朝、唐朝、
五代十國(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南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後蜀、南唐、北漢) 、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如下圖所示:
(2)中國歷史年表擴展閱讀:
從有文字記載的夏朝開始,中國歷史上經歷了夏、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的起止年代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根據資料推算,大約是從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760年,共存在400多年。
商朝的起止年代也沒有搞清楚,大約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共存在600多年。
周朝分好幾個階段。開始一段叫西周,從公元前1120年至公元前771年,共約350年。接著是東周,從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49年,共有522年。
其中前360年諸侯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後180年七國爭雄,稱為戰國時代(戰國最後的28年東周已經滅亡)。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起,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止,只存在15年。
漢朝的前期稱西漢,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共214年。後期稱東漢,自公元25年至220年,共196年(西漢、東漢之間有王莽稱帝,劉玄稱帝,劉盆子稱帝等)。
東漢以後,西晉統一前,中國歷史上出現分裂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稱為三國時代,從公元220年到280年,共61年。
晉朝也分為西晉、東晉兩個階段。西晉從265年到316年,共52年。東晉從317年到420年,共104年。
從東晉滅亡到隋朝統一這一段時期,歷史上叫南北朝時代,全長170年。
隋朝從539年統一起到618年止,共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共290年。
唐朝以後,中國歷史上又出現了分裂局面,這個時期叫做五代十國時期,從907年到979年,共73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前一個階段史稱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共168年。後一個階段史稱南宋,從1127年到1279年,共153年。
合稱兩宋,18帝王,北宋和南宋各9個帝王,分別是趙匡胤和趙廣義及其子孫。
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起到1368年止,共90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共277年。
清朝從1644年入關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全長共268年。
③ 中國歷史年表哦
中國歷史年表
一 、原始社會
(距今約40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距今越400萬年前 蝴蝶臘瑪古猿已在雲南元謀盆地生息
距今越200萬年前 巫山人已在川東生息
距今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已在雲南元謀盆地生息,打制石器問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越100萬年前 藍田人已在陝西藍田地帶生息
距今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類的某些特徵,已經能夠保存火種,並用火燒烤食物,手腳分工明確,過著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距今約20萬年前 金牛山人已在東北遼河流域生息,標志著人類開始由直立人向智人進化。
距今約15萬年前 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約10萬年前 許家窯人(伏羲氏)已在晉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飛石索已用於狩獵
距今約5萬年前 骨針在遼寧小孤山製成
距今約3萬年前 峙峪人已在晉北桑乾河流域生息
距今約3萬年前 山頂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距今約3萬年前 下川文化在晉南形成
距今約1萬年前 (神農氏)原始農業在中華大地出現
約公元前6000年 裴李崗文化在中原地帶形成,龜甲占卜在中原出現,文字元號萌芽,骨笛製成,粟在黃河流域廣泛種植,豬狗雞在中原已家養
約公元前5850年 大地灣文化在隴東形成,黍子、油菜已種植,原始混凝土製成
約公元前5000年 河姆渡文化在長江下游形成,稻在長江流域廣泛種植,骨耜已為稻作農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仰韶文化在黃河中游形成,龍虎觀念萌生,彩陶藝術出現,壁畫出現 母系氏族公社
約公元前4300年 大汶口文化在黃河下游形成,釀酒器皿製成 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 大溪文化在長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現,動物殉葬風俗已見
約公元前3500年 紅山文化在內蒙古草原東部及遼西形成,玉豬龍崇拜形成,石砌祭壇出現
約公元前3300年 馬家窯文化在黃河上游形成,彩陶藝術進入盛世,青銅刀已用范鑄;良渚文化在長江下游形成,天圓地方觀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於建造
約公元前3000年 屈家嶺文化在長江中游漢江地帶形成,崇祖觀念萌生,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築成
約公元前2600年 龍山文化在黃河下游形成,文字與文書出現,山東鄒平丁公村古成築成
約公元前2550年 黃帝與炎帝結盟,華夏族形成;涿鹿大戰,筮卜出現;阪泉之戰,史官出現,倉頡造字
約公元前2450年 顓頊稱帝
約公元前2372年 嚳稱帝
約公元前2297年 堯稱帝
約公元前2227年 堯讓位於舜
約公元前2179年 舜稱帝
約公元前2155年 大禹治水
約公元前2142年 禹征三苗
約公元前2120年 禹朝諸侯於會稽
約公元前2100年 禹劃天下為九州
約公元前2190年 禹鑄九鼎
約公元前2000年 齊家文化在黃河上游甘青地帶形成,石磐已成為重要樂器之一,青銅鏡已有製造;二里頭文化在黃河中游豫西晉南形成,酒器青銅爵已鑄造,宮殿已建築
二、 奴隸社會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啟稱夏後建國 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商 (554年)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275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秦襄公帶領軍隊救援周王朝,並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因護送有功,襄公被封諸侯,秦才成為諸侯國。
春秋 (294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春秋時期天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即春秋五霸)。
三、 封建社會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254年)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國李悝將變法首次付出實踐。
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 (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變法。
秦(15年)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209年)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分別率精兵出擊匈奴,大敗匈奴,經過此次漠北之戰,匈奴無力與漢朝對抗。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195年)
(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60年)
(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國主 曹丕
221年 蜀國建立 國主 劉備
222年 吳國建立 國主 孫權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
263年 魏滅蜀
西晉(51年)
(265年到316年)
265年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280年 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正式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103年)
(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169年)
(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隋(37年)
(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
589年 隋軍揮師南下,滅掉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289年)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十國(53年)
(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167年)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李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於會寧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49年)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北宋皇帝欽宗的弟弟趙構於同年登上皇位 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97年)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276年)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267年)
(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3年 清軍進入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四國《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英法《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八國《辛丑條約》簽訂,後加入荷比西三國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近代史按史學家普遍定義年限為:1840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10月1日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2008年 北京奧運會
2009年10月1日 60年大慶,中國第一批女子飛行員,駕駛著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
2010年 上海世博會
④ 中國歷史年表
1、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2、商朝 前1600年內 - 前1066年;
3、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4、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5、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6、西楚容 前206年 - 前202年;
7、西漢 前206年 - 23年;
8、新朝 8年 - 23年;
9、東漢 25年 - 220年;
10、三國 220年 - 280年;
11、 西晉 265年 - 316年;
12、東晉 317年 - 420年;
13、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14、隋朝 581年 - 618年;
15、唐朝 618年 - 907年;
16、五代十國 907年 - 979年;
17、北宋 960年 - 1127年;
18、南宋 1127年 - 1279年;
19、元朝 1260年 - 1368年;
20、明朝 1368年 - 1644年;
21、清朝 1644年 - 1911年。
⑤ 中國歷史年歷表
原始社會
(距今約40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距今約400萬年前 蝴蝶臘瑪古猿已在雲南元謀盆地生息
距今約200萬年前 巫山人已在川東生息
距今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已在雲南元謀盆地生息,打制石器問世,先民已知用火
距今約100萬年前 藍田人已在陝西藍田地帶生息
距今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燧人氏)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面貌上保留了猿類的某些特徵,已經能夠保存火種,並用火燒烤食物,手腳分工明確,過著群居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會。
距今約20萬年前 金牛山人已在東北遼河流域生息,標志著人類開始由直立人向智人進化。
距今約15萬年前 丁村人已在山西南部生息
距今約10萬年前 許家窯人(伏羲氏)已在晉北古大同湖畔生息,飛石索已用於狩獵
距今約5萬年前 骨針在遼寧小孤山製成
距今約3萬年前 峙峪人已在晉北桑乾河流域生息
距今約3萬年前 山頂洞人已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生息,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已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
距今約3萬年前 下川文化在晉南形成
距今約1萬年前 (神農氏)原始農業在中華大地出現
約公元前6000年 裴李崗文化在中原地帶形成,龜甲占卜在中原出現,文字元號萌芽,骨笛製成,粟在黃河流域廣泛種植,豬狗雞在中原已家養
約公元前5850年 大地灣文化在隴東形成,黍子、油菜已種植,原始混凝土製成
約公元前5000年 河姆渡文化在長江下游形成,稻在長江流域廣泛種植,骨耜已為稻作農具;半坡文化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仰韶文化在黃河中游形成,龍虎觀念萌生,彩陶藝術出現,壁畫出現 母系氏族公社
約公元前4300年 大汶口文化在黃河下游形成,釀酒器皿製成父系氏族公社
公元前3990年 大溪文化在長江中游形成,男女合葬出現,動物殉葬風俗已見
約公元前3500年 紅山文化在內蒙古草原東部及遼西形成,玉豬龍崇拜形成,石砌祭壇出現
約公元前3300年 馬家窯文化在黃河上游形成,彩陶藝術進入盛世,青銅刀已用范鑄;良渚文化在長江下游形成,天圓地方觀念形成,原始混凝土已用於建造
約公元前3000年 屈家嶺文化在長江中游漢江地帶形成,崇祖觀念萌生,湖南澧縣城頭山古城築成
約公元前2600年 龍山文化在黃河下游形成,文字與文書出現,山東鄒平丁公村古成築成
約公元前2550年黃帝與炎帝結盟,華夏族形成;涿鹿大戰,筮卜出現;阪泉之戰,史官出現,倉頡造字
約公元前2450年 顓頊當上了部落聯盟首領
約公元前2372年 嚳當上了部落聯盟首領
約公元前2297年 堯當上了部落聯盟首領
約公元前2227年 堯讓位於舜
約公元前2179年 舜當上了部落聯盟首領
約公元前2155年 大禹治水
約公元前2142年 禹征三苗
約公元前2120年 禹朝諸侯於會稽
約公元前2100年 禹劃天下為九州
約公元前2090年 禹鑄九鼎
約公元前2000年 齊家文化在黃河上游甘青地帶形成,石磐已成為重要樂器之一,青銅鏡已有製造;二里頭文化在黃河中游豫西晉南形成,酒器青銅爵已鑄造,宮殿已建築
奴隸社會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歷時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啟稱夏後建國 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商(歷時554年)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歷時275年)(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秦襄公帶領軍隊救援周王朝,並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因護送有功,襄公被封諸侯,秦正式成為諸侯國。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
周朝的後半段。
周王室東遷洛邑以後到滅亡這段時間,歷史上稱為東周,以別於在這以前國都在鎬京時期的西周。東周首位君王為周平王(宜臼),共傳25王,歷時515年,最後為秦所滅。
東周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持續了二百多年,稱為「春秋時代」;後半期,剩下的諸侯大國繼續互相征戰,稱為「戰國時代」。
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並,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以「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1]
春秋(歷時294年)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奴隸社會向帝制社會轉變階段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雒邑,東周開始,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各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各諸侯國不斷進行戰爭,強大的諸侯迫使各國承認他的首領地位成為「霸主」。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即春秋五霸)。
戰國(歷時254年)
(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魏國李悝將變法首次付諸實踐。
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 (第一次)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
公元前350年,商鞅第二次變法。
帝制社會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840年)
秦(歷時16年)
(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政滅六國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帝制國家——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歷時4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歷時210年)
(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 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同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分別率精兵出擊匈奴,大敗匈奴,經過此次漠北之戰,匈奴無力與漢朝對抗。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歷時16年)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為新
東漢(歷時195年)
(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歷時60年)
(220年到280年)
220年 曹魏建立 皇帝:曹丕(魏文帝)
221年 蜀漢建立 皇帝:劉備(昭烈帝)
229年 孫吳建立 皇帝:孫權(吳大帝)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
263年 魏滅蜀
西晉(51年)
(265年到316年)
265年 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篡取了曹魏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280年 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正式結束了三國分裂的局面。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歷時103年)
(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歷時169年)
(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族融合)
隋(歷時37年)
(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外戚楊堅掌握大權。581年,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
589年 隋軍揮師南下,滅掉了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南北重歸統一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歷時289年)
(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十國(89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歷時167年)
(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李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於會寧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歷時149年)
(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北宋皇帝欽宗的弟弟趙構於同年登上皇位,後來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歷時97年)
(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歷時276年)
(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最遠到達了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滿清(歷時267年)
(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皇太極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3年 清軍進入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40年到1949年)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中俄《璦琿條約》.四國《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英法《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八國《辛丑條約》簽訂,後加入荷比西三國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近代史
(近代史按史學家普遍定義年限為:1840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4年 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秋收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國共第二次合作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現代史
社會主義社會(1949年—)
1949年 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10月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0年 北京亞運會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2008年 北京奧運會
2010年 上海世博會
⑥ 中國歷史年代表
中國朝代 順序如下: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朝、 玄漢
、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
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 、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中部分朝代處於同朝並立,如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 等。
(1)夏 公元前2070----1600年 共470年姒啟(夏啟)
(2)商 公元前1600----1046年 共554年子成湯(商湯)
(3)周 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
(4)西周 公元前1046----771年 共275年姬發(周武王)
(5)東周 公元前770----256年 共515年姬宜臼(周平王)
(6)春秋 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7)戰國 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8)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15年嬴政(秦始皇)
(9)西楚 公元前206----202年 共4年項羽(西楚霸王)
(10)南越 公元前203----111年 共93年趙佗(南越王)
(11)漢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12)西漢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劉邦(漢高祖)
(13)新 公元9----23年 共13年王莽
(14)更始 公元23----25年 共2年劉玄(更始帝)
(15)東漢 公元25----220年 共196 年劉秀(光武帝)
(16)三國 公元220----280年 共60 年
(17)魏 公元220----265年 共46年曹丕(魏文帝)
(18)蜀 公元221----263年 共43年劉備(漢昭烈帝)
(19)吳 公元222----280年 共59年孫權(吳大帝)
(20)晉 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21)西晉 公元265----317年 共53年司馬炎(晉武帝)
(22)東晉 公元317----420年 共104年司馬睿(晉元帝)
(23)十六國 公元304----439年共136年
(24)漢.前趙 公元304----329年共25年
(25)漢 公元304----319年 共15年劉淵
(26)前趙 公元319----329年 共10年劉曜
(27)成.漢 公元304----347年共43年
(28)成 公元304----338年 共34年李雄
(29)漢 公元338----347年 共9年李壽
(30)前涼 公元314----376年 共62年張軌
(31)後趙 公元319----350年 共31年石勒
(32)前燕 公元337----370年 共33年慕容皝
(33)前秦 公元351----394年 共43年符洪
(34)後秦 公元384----417年 共33年姚萇
(35)後燕 公元384----409年 共25年慕容垂
(36)西秦 公元385----431年 共46年乞伏國仁
(37)後涼 公元386----403年 共17年呂光
(38)南涼 公元397----414年 共17年禿發烏孤
(39)北涼 公元397----439年 共42年沮渠蒙遜
(40)南燕 公元398----410年 共12年慕容德
(41)西涼 公元400----420年 共20年李暠
(42)夏 公元407----431年 共24年赫連勃勃
(43)北燕 公元409----436年 共27年馮跋
(44)代 公元315----376年 共61年拓跋猗盧
(45)冉魏 公元350----352年 共2年冉閔
(46)西燕 公元384----403年 共19年慕容泓
(47)仇池 公元196----552年 共356年楊騰
(48)翟魏 公元388----392年 共4年翟遼
(49)西蜀 公元405----413年 共8年譙縱
(50)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51)南朝 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52)宋 公元420----479年 共60年劉裕(宋武帝)
(53)齊 公元479----502年 共24年蕭道成(齊高帝)
(54)粱 公元502----557年 共56年蕭衍(梁武帝)
(55)陳 公元557----589年 共33年陳霸先(陳武帝)
(56)後梁 公元555----587年 共33年蕭詧
(57)北朝 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58)北魏 公元386----534年 共149年拓跋珪(北魏道武帝)
(59)東魏 公元534----550年 共17年元善見(孝靜帝)
(60)西魏 公元535----556年 共22年元寶炬(文帝)
(61)北齊 公元550----577年 共28年高洋(文宣帝)
(62)北周 公元557----581年 共25年宇文覺(孝閔帝)
(63)隋 公元581----618年 共37年楊堅(隋文帝)
(64)唐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李淵(唐高祖)
(65)武周 公元684----705年 共21年武曌(武後)
(66)渤海 公元689----公元926年 共237年大祚榮(渤海王)
(67)南詔 公元738----902年 共165年皮羅閣(南詔王)
(68)五代 公元907----960年共54年
(69)後梁 公元907----923年 共17年朱溫(後梁太祖)
(70)後唐 公元923----936年 共14年李存勖(後唐庄宗)
(71)後晉 公元936----946年 共11年石敬瑭(後晉高祖)
(72)後漢 公元947----950年 共4年劉知遠(後漢高祖)
(73)後周 公元951----960年 共10年郭威(後周太祖)
(74)十國 公元892----979年共87年
(75)吳 公元892----937年 共45年楊行密
(76)南唐 公元937----975年 共38年李升
(77)吳越 公元893----978年 共85年錢鏐
(78)楚 公元896----951年 共55年馬殷
(79)閩 公元909----945年 共36年王審知
(80)南漢(越) 公元917----971年 共54年劉龑
(81)前蜀 公元903----925年 共23年王建
(82)後蜀 公元933----965年 共22年孟知祥
(83)荊南(南平) 公元924----963年 共39年高季興
(84)北漢 公元951----979年 共28年劉崇
(85)宋 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86)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共168年趙匡胤(宋太祖)
(87)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趙構(宋高宗)
(88)契丹.遼 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
(89)契丹 公元907----947年 共41年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90)遼 公元947----1125年 共178年耶律阮(遼世宗)
(91)西遼 公元1124----1211年 共88年耶律大石
(92)金 公元1115----1234年 共120年完顏阿骨打(金太祖)
(93)西夏 公元1038----1227年 共189年李元昊(西夏王)
(94)大理 公元937----1253年 共316年段思平(大理王)
(95)蒙古.元 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
(96)蒙古 公元1206----1271年 共6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元太祖)
(97)元 公元1271----1368年 共98年孛兒只斤忽必烈(元世祖)
(98)北元 公元1371----1636年 共236年孛兒只斤妥懽貼睦爾(元順帝)
(99)明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朱元璋(明太祖)
(100)後金.清 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
(101)後金 公元1616----1644年 共28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祖)
(102)清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愛新覺羅福臨(清世祖)
(103)太平天國 公元1851----1864年 共13年洪秀全(天王)
(104)中華民國 公元1911----1949年 共38年孫中山
(105)中華人民共和國
⑦ 中國歷史年表
中國歷史年表:
中國歷史年代表∶
1、原始社會
五帝∶炎帝、黃帝、堯、舜、禹
約前2528年-前2029年(約500年)
2、先秦時期
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470年)
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554年)
周朝∶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275年),東周∶前770年
-前221年(549年)
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295年)
戰國∶前475年
-前221年(254年)
3、秦漢時期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16年)
西楚王朝∶前206年-前202年(5年)
漢朝∶
西漢∶前202—公元8年11月(210年),東漢∶25年-220年(195年)
新朝∶公元8年12月-23年10月(16年)
玄漢王朝∶23年10月-25年(2年)
4、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220年-280年(60年)包含魏,蜀,吳;
魏∶220年-265年(45年)
蜀∶221年-263年(42年)
吳∶222年-280年(58年)
晉朝(266年-420年)包含西晉,東晉;
西晉∶265年-316年(51年)
東晉∶317年-420年(103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五胡十六國∶304年-439年(135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
南朝·宋∶420年-479年(59年)
南朝·齊∶
479年-502年(23年)
南朝·梁∶502年-557年(55年)
南朝·陳∶
557年-589年(32年)
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北朝·北魏∶386年-534年(148年)
北朝·東魏
∶534年-550年(16年)
北朝·西魏∶535年-557年(22年)
北朝·北齊∶550年-577年(27年)
北朝·北周∶
557年-581年(24年)
5、隋唐時期
隋朝∶581年-619年(38年)
唐朝(618年—907年)包含唐朝前期,武周,唐朝中後期
唐朝前期∶618年-690年(72年)
武周∶690年-705年(15年)
唐朝中後期∶705年-907年(202年)
6、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891年-979年(89年)包含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前蜀,後蜀,楊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
7、宋元時期
宋∶960年-1279年(320年)
含北宋,南宋;
北宋∶960年-1127年(167年)
南宋∶1127年-1279年(152年)
大蒙古國∶1206年-1271年(66年)
元∶271年-1368年(98年)
北元∶1368年—1402年(35年)
8、遼金夏
遼朝∶916
年-1125年(210年)
西遼∶1124年-1218年(94年)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190年)
金朝
∶1115年-1234年(120年)
大理國包含前大理,後大理937年-1094年,1096年-1253年(316年)。
9、明清時期
明
∶1368年-1644年(277年)
南明
∶1644年-1662年(19年)
後金∶1616年-1636年(21年)
清前期∶1636年-1840年(205年)
10、近代時期
晚清∶1840年-1912年(73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38年)
11、新中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