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門歷史

門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23:01

『壹』 德勝門箭樓的德勝門歷史文化

城牆大都已拆掉,惟保留了三座門樓:正陽門,東便門和德勝門。提起德勝門,筆者略知一二。
北京有句老話:先有德勝門,後有北京城。此話不知是否屬實,卻道出了德勝門的來龍去脈。元朝末年,大將軍徐達率領軍隊攻破了元朝的大都城(即北京),元順帝急忙從大都城的北門健德門逃走了,元朝從此滅亡。徐達便把健德門改成德勝門,也叫得勝門,可能是紀念明軍取得勝利之意。這是洪武元年(1368年)的事。到了永樂十八年(1420年)修北京城時,就把大都城的城牆南移兩公里,另外修了城門和瓮城,還叫德勝門。由此看德勝門的命名早於北京城52年。
北京城建成了,只有九個城門,各有各的用途。在封建王朝時代,皇帝專門喝玉泉山的泉水,給皇帝運水的水車,從西直門出入,給官廷運煤的煤車出入於阜成門。正陽門出入皇帝祭祀天地的車輦。朝陽門走糧車,東直門通柴車,崇文門進酒車,宣武門出刑車,安定門出戰車。出兵打仗得勝還朝,要進德勝門。
據說,清朝時士兵們進德勝門時還要高唱得勝歌。聽老北京說,這得勝歌就是八角鼓(單弦)的前身。
史載,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瓦刺軍進攻北京,兵部尚書於謙率領大軍出安定門迎敵,一舉擊斃了號稱鐵頸元帥的乜先的弟弟索卯那孩,把瓦刺軍打得丟盔棄甲。於謙得勝,凱旋而歸。這是於謙保衛北京的一次大勝仗,在歷史上很有名。以後,到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皇帝朱由檢派吏部右侍郎李建泰帶兵出安定門,開赴山西去打李自成的起義軍。軍隊剛走到涿州,迎頭碰上闖王的部隊。兵士不戰自潰,聞風喪膽而逃。李自成的大軍乘勝追擊,打下了北京城。朱由檢見大勢已去,只好在煤山上了吊,可見名曰德勝門,實際上勝敗都有。
北京內城有九門,這九門都有城樓和箭樓。可是德勝門的箭樓卻有點與眾不同。拿正陽門來說,箭樓下有門洞和城門,而德勝門的箭樓卻沒有門洞和城門,也是北京獨一無二的沒有門洞和城門的箭樓。
清朝時,德勝門有重兵把守,派章京二員,驍騎校四員,馬軍二百名,由正黃旗管轄。
德勝門已經有五百年的歷史了。在明朝嘉靖年間和清朝康熙年間都曾經重修過,民國初年也修繕過,因為財力不足,只修了半個城台就停工了。民國十三年,北洋政府索性將城樓拆掉,賣了木料,用這筆錢給政府官員發了薪金。

『貳』 南京神策門的歷史

神策門 今稱和平門,位於南京城北,坐南朝北。東至後湖小門界,西至金川門界,兩界之間長995丈。這座城門的開築,與附近守衛京城的駐扎部隊 「神策衛」有關。洪武九年(1376)八月,置千戶所駐守。神策門本門荒僻有兩券,東至後湖,依丘傍湖,地近幕府山和長江,是軍事防守要地。南京十三個城門中,其中十二門都只有一個門洞,唯神策門設左右兩個門洞。相傳劉伯溫認為,這里為兵家必爭之地,必須能攻能守,平時只開一洞門,另一洞門則緊閉。只有在軍情緊急、萬不得已時再開。內瓮城的城樓,城樓內陳列並展示了明城牆、城門以及神策門歷史、沿輩和現狀的藏品及圖片資料。 順治時,鄭成功17萬大軍攻城時,中了守城清將緩兵之計,守兵偷偷鑿開另一城洞,偷襲大敗鄭成功,後稱神策門為得勝門。1931年,國民政府認為南京諸城門的名稱具有封建迷信色彩,不符合時代潮流,而將神策門改為和平門,此門現尚存瓮城券門各一,譙樓(城樓)一座(清末建築)和城門的木門。是現存南京城門中最為完整的城門。在南京諸城門中絕無僅有的。

『叄』 攻打南天門歷史上有這個事嗎

《我的團長》里攻打南天門的歷史背景是1944年5月國軍發動的滇西大反攻作戰,其中電視劇里的南天門之戰就是強渡怒江攻打高黎貢山戰役的部分展現。具體可以搜索高黎貢山作戰、松山戰役、騰沖戰役等關鍵詞。

『肆』 韓劇秘密之門歷史背景

庄獻世子本是英祖的次子,英祖十一年一月廿一日生於昌慶宮集福軒,生母為映嬪李氏,出生後一年就被冊封王世子。由於他的兄長孝章世子很早就過世了,他是英祖唯一存活的兒子,因此英祖對他的教育十分嚴格。英祖的要求非常高,因為自己非常成功,所以對兒子有了很高的期待,他要思悼世子成為完美的君主,人格和政治都要求兩全其美。然而,這卻是很不現實的願望。背負了這樣巨大的壓力,思悼世子始逃避現實,這是導致他日後精神出問題的原因之一。而且,東宮殿的內人曾今侍候過景宗,因為這些內人的寵溺,導致世子沉迷軍事游戲,荒廢學業,造成了思悼世子與英祖之間產生摩擦。類似這樣的種種原因導致了庄獻世子與英祖有了嫌隙,感情逐漸轉淡。
陰歷1762年7月3日,英祖回到昌德宮,命令思悼世子陪同前往徽寧殿(貞聖王後的陵廟)向貞聖王後拜別,之後,英祖下令關閉宮門,對世子問罪,將其廢為庶人,並要他自盡 (根據實錄記載,世子的生母映嬪李氏親自要求英祖取其子的性命)。為了避免世子和「犯罪」掛鉤(否則世子的妻兒將受到牽連),英祖不賜死葯,而要世子自殺,世子自縊多次不果,被英祖命人關進米櫃。八天後(7月12日),世子活活餓死。過後,英祖非常悲傷和後悔,將世子復位,並追封尊號「思悼」,但《璇源系譜》、《朝鮮王朝實錄》中大多以「庄獻世子」稱呼居多。

『伍』 太和門歷史



太和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當時稱奉天門。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門,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順治三年(1646年)、嘉慶七年(1802年)重修,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焚毀,次年重建。
太和門左右各設一門,東為昭德門(明代稱弘政門),西為貞度門(明代稱宣治門)。光緒十四年貞度門失火,殃及太和門與昭德門,第二年三門重建。太和門前有面積約26000㎡的廣場,內金水河自西向東蜿蜒流過。河上橫架五座石橋,習稱內金水橋。
廣場兩側是排列整齊的廊廡,習稱東、西朝房,並有協和門(明代稱會極門)和熙和門(明代稱歸極門)東西對峙。東側廊廡在明代用作實錄館、玉牒館和起居注館,清代改作稽察欽奉上諭事件處和內誥敕房。西側廊廡在明代為編修《大明會典》的會典館,清代改為繙書房和起居注館。

『陸』 關於北京前門的歷史

http://ke..com/view/203813.html?wtp=tt

前門是正陽門的俗稱,包括箭樓和城樓,原由瓮城牆連為一體,後因修路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但一般人們也把大柵欄那個地方叫做前門,所以說嚴格意義上來說,前門的概念是一個區域,范圍是正陽門和它前面的珠寶市、大柵欄等區域。
前門大街是北京著名的商業街之一,位於北京的中軸線上,北起正剛門箭樓,南至天壇路口,與天橋南大街相連,當年曾是皇帝出城去往天壇、山川壇的御路。
前門商業街發源於明代。明代北京突破了元代「前朝後市」的定製,在正剛門周圍以及南至鮮魚口、廊房胡同一帶形成大商業區。清朝前期,這里山現大量:工匠作坊、茶樓和戲園,形成專門街市。到了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大量洋貨涌如北京,京奉鐵路、京漢鐵路開通,往前門設立東西兩個火車站,前門商業盛極一時。

前門歷史
[編輯本段]
正陽門箭樓始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建築形式為磚砌堡壘式,城台高12米,門洞為五伏五券拱券式,開在城台正中,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專走龍車鳳輦。箭樓為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上下共四層,東、南、西三面開箭窗94個,供對外射箭用。箭樓四闊七間,寬62米,北出抱廈五間,寬42米,樓高24米,門兩重,前為吊落式閘門(即千斤閘),後為對開鐵葉大門。

明、清時期正陽門城樓與箭樓之間原有一個巨大的瓮城,南端呈弧形抹角,箭樓坐落在頂端,瓮城南北長108米,東西寬88米,內有空場,四向均有門。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樓兩度失火被毀。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箭樓被焚毀。1901年開始修繕箭樓,1906年竣工。1915年為改善內、外城交通,政府委託德國人羅思凱格爾改建正陽門箭樓,添建水泥平座護欄和箭窗的弧形遮檐,月牆斷面增添西洋圖案花飾,1916年竣工。改建後,正陽門瓮城月牆及東西閘門被拆除。
正陽門箭樓從它建成那天起,一直是老北京的象徵。1915年改建後,更成了北京人游覽的場所。1928年辟為國貨陳列所,30年代增設電影院,1949年藝人魏喜奎等組織大眾游藝社在箭樓演出。1949年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此舉行盛大的入城式。

正陽門箭樓曾多次修葺,1976年唐山地震,箭樓嚴重受損,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門對箭樓進行全面大修。1989年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集資160萬元,將正陽門箭樓修飾一新,1990年1月21日正式對遊人開放。

『柒』 北京德勝門歷史背景

德勝門(2張)

德勝門
北京德勝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是由城樓、箭樓、閘樓和瓮城等組成的群體軍事防禦建築。元為健德門,為出兵征戰之門,寄語於「德勝」二字。

此後,歷代都對城門和箭樓進行維修。1951年國家撥款修繕。1980年再次進行全面修繕。1982年設立文保所,並對外開放。1992年恢復瓮城內的真武廟。現箭樓上長年舉辦歷史古錢幣展。

德勝門自古就是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德勝門是京藏高速(G6 原八達嶺高速)路的起點,連接著北京的北部地區;因為附近有地鐵車輛工廠,積水潭地鐵站成為北京最早開通的地鐵換乘大站。

50年前的德勝門
從50年前這張圖中可以看見,當年德勝門城牆外面、護城河之間是有鐵路。拆鐵路應該是「文革」以前的事,拆城牆則是1969年的冬天。

歷史

明洪武元年(1368),大將軍徐達攻入元大都,改稱北平,隨後將北垣西側門「健德門」改為「德勝門」,並在北垣南五里新築土城垣,作為防止元軍

德勝門景觀圖集(1)(20張)

反攻的第二道防線。

德勝門箭樓雄踞於12.6米高的城台之上,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面闊七間,後出抱廈五間,樓連台通高31.9米。對外的三面牆體上下共設四排箭窗,總計82孔。

洪武四年(1371年)廢元大都北垣,將新築北垣加寬加高,開兩門,西側門仍稱「德勝門」。

正統元年至四年(1436-1439)修建包括德勝門在內的內城九門的城樓、箭樓、角樓、橋閘。此後,德勝門歷經修繕。
德勝門
1915年德勝門瓮城和閘樓被拆除,1921年德勝門城樓被拆除。1980年國家對德勝門箭樓進行修繕,1982年竣工,並成立德勝門文物保管所。

1993年改為北京市古代錢幣展覽館。

2006年德勝門箭樓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字來歷

北方按星宿屬玄武。玄武主刀兵,所以出兵打仗,一般從北門出城。之所以取名叫德勝門,意為「以德取勝」、「道德勝利」。遇到戰事自德勝門出兵,由安定門班師,分別取「旗開得勝」和「太平安定」之意。

它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素有「軍門」之稱。明代永樂皇帝北征、清代康熙皇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皇帝鎮壓大、小和卓叛亂都是出師德勝門。

明清兩代,德勝門正面迎擊來自北方的軍事入侵,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這里曾經發生過著名的北京保衛戰。

典故

乾隆四十三年,天大旱顆粒無收,年末清高宗去明陵,至德勝門,

德勝門景觀
圖集(2)(11張)

時逢大雪紛飛,除去一年之暑氣,高宗龍顏大悅作御詩立"祈雪"碑碣一通,有黃頂碑樓,碑之高大,令其它諸門的石刻難以比擬,故人稱:
「德勝祈雪」。

德勝門東邊的城牆上放著一尊炮,不過,這炮不是打仗用的,是報時用的。每日午時,德勝門和宣武門同時一聲火炮,城內的老百姓聽炮對時。可是,北京城人稱「宣武午炮」卻不說「德勝午炮」,估計可能是宣武門殺人總在午時,炮聲一響人頭落地,比德勝門有名的緣故吧。德勝門瓮城內的珍品,應當要數立在中間的一座碑亭。亭中矗立著一座高大石碑,鐫有乾隆帝六十二年時(1797年)的御制詩。這位當時的太上皇回憶往昔的崢嶸歲月,在「德勝」二字上很是抒發了一回豪情。

生命線

德勝門地區還有一處與北京息息相關的「生命線」!
沿「豁口」護城河向東二百公尺,在原城牆下方有一水道連接著護城河與城內水系,水道的城內出口處正好在積水潭小廟的下方。多少年來,通過此水道,城外西山、玉泉山的甘泉源源不斷地流入城內,滋潤養育著京都百姓和權貴。
兒時曾目睹過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在此通道水中摸出精美的銀盤。甚至還有在該水道出口處掉入冰窟的經歷。

冰窖口胡同的冰廠至六十年代初期應還在使用。具體地址在冰窖口胡同與護城河之間,當時有數個長百餘米寬二三十米深約6、7米的用於存放冰塊的大坑。每當在北京寒風最凜冽的時節,冰廠工人們才開始到積水潭或太平湖取冰,有些老工人甚至已取冰數十年。
德勝門
工人們在寒風中用專用工具將已凍得非常厚實的冰面切割成一米見方的冰塊,用溜槽將冰塊提到岸邊運至冰廠,再用溜槽將冰塊放至儲冰坑中碼放好,每塊冰之間都鋪有稻草相隔,隨後再用保溫之物質如稻草等將全部的冰塊厚厚蓋好,等至氣候炎熱之時,遂將存冰取出向市場供應。五、六十年代的盛夏時節,在北京城內的副食商場,街邊小店,用天然冰塊冰鎮的啤酒、北冰洋汽水隨處可見。

後因人造冰的大量使用,有數百年歷史的冰廠迅速消失。冰窖口胡同處的冰廠撤消後,遺留下的儲冰大坑被政府稍加改造成為「青年湖」,並蓄水待用,但尚未確定具體用途。數年後在冰廠原址上修建了北京變壓器廠。

後北京變壓器廠遷移,隨後既成為目前狀態。

兒時經常隨父到冰窖口胡同西口的加油站去看熟識的叔叔們下棋,而我的目光和思緒則更多地停留在那掛滿棚架的葡萄和飛舞的蝴蝶身上。「豁口」名字的由來應出於五十年代該處城牆被開挖破壞後,「豁口」的出現使城內的新街口與城外北太平庄連成一片。極大地方便城內外居民的交通。

『捌』 老九門歷史真的存在過嗎 長沙真的有老九門嗎

歷史上沒有老九門,老九門是南派三叔在小說中創作出來的。南派三叔作品《盜墓筆記》中提到的老長沙的九個盜墓世家,稱為老九門,又稱九門提督。

《老九門》是《盜墓筆記》的前傳,即講述吳邪等人祖輩的故事,以平和簡短的風格,講述各自人物的日常片段,最早發表於《超好看》。

老長沙的九門提督,外八行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些盜墓家族,勢力龐大,涵蓋文物走私的所有環節,幾乎所有的冥器,流出長沙必然經過其中某一家。

為何稱呼為九門提督有多種說法,其中最被認可的是,因為古代大城都有九個城門,來往的客商進出城必須選擇其中的一個,而老九門取的就是這個意思,在長沙城裡做買賣,只能在這九大勢力中選擇一個,沒有其它路可以走。

(8)門歷史擴展閱讀:

據《盜墓筆記》書中寫道,民國年間,九大家族鎮守長沙,被稱為「九門提督」。這九門勢力龐大,外八行的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幾乎所有冥器,流出長沙必然經過其中一家。

九門概述:老九門分上三門,平三門和下三門。上三門:張啟山(張大佛爺),二月紅(陳皮阿四的師傅),半截李。

平三門:陳皮阿四,吳老狗(主角吳邪的爺爺),黑背老六。下三門:霍仙姑(霍秀秀的奶奶),齊鐵嘴,解九爺(解雨臣的爺爺)。

『玖』 門窗的演變歷史是怎麼來的啊

人類自從有了居所,就知道了門窗並成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茹毛飲血時期的茅草棚屋到科技膨脹時期的高樓大廈,門窗時刻伴隨著人類。

門,是進入房屋的必經,窗,是放眼視野的通途。

古語常以「門戶」代表至關重要的關卡和通路,門即為房門,戶即為窗戶。門是外與內的屏障,窗是內與外的交流。門窗不僅僅是滿足通風、採光、出入等功能,更有心靈的寄託和文化的沉澱。正是門窗,讓有限的空間,得以無限延伸……

門窗是建築特色特別是中國建築特色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門窗是品味家居生活的保障,也體現著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價值。

門窗打通了人與自然的隔膜,是演繹詩情畫意的道具……

在歷史的長河中,門窗從小到大,從簡陋到堅固,又到完善和適度,從實用到功利表現,從經濟考慮到審美追求,人類對門窗的完善可以說標志了人類對自身的完善,門窗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證明。

就門窗的材質革命而言,木窗從原始的各種實木發展到運用現代科學工藝處理的硬度適中的集成材,鋼窗從單一的空腹鋼窗向彩板鋼窗、節能鋼窗、特種鋼窗延伸;塑料窗從單一色彩塑料發展,普通鋁合金也已邁入斷橋節能窗時代……

就開啟方式而言,從平開窗到推拉窗流行,再到復合開啟為主導……

就時代的主流窗來說,可以說從原始木窗到鋼窗的流行是實用性方面的變革;從鋼窗到鋁合金是審美的勝利,窗框的觀感提高;從鋁合金到塑料窗的流行,是使用節能的主導。從原來單一品種的流行到現代各類高性能門窗的並存,是個性化張揚的使然……

正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品質的不懈追求,為門窗歷史的進步、使用功能的延伸、審美情趣的拓展,門窗文化的更大空間交流融合提供了光輝燦爛的可能,同時門窗也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特性。

『拾』 清凈無為門歷史簡介!

清靜,指心性純正恬靜;今人多錯誤的把道家的無為理解為對萬物發展不加干預,任其發展.其實,道家的無為,並非不求有所作為,只是指凡事要「順天之時,隨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違反「天時、地性、人心」,憑主觀願望和想像行事.老子的「無為」學說,當代的哲學家和政治家們多把它當作一個消極的思想來理解,其實這是錯誤的.從《道德經》的全篇哲學理念的反映,無為其實就是無主觀臆斷的作為,無人為之為,是一切遵循客觀規律的行為.按現在通常的說法,無為,就是科學的作為,就是合理的作為,因而也是積極的作為.其實現代詞彙里的「消極」和「積極」,都是以訛傳訛被人們約定俗成地誤解了.消極,就是消除偏執和極端,是非常對頭的行為;積極,就是強化偏執和極端,是非常錯誤的行為.既然已經以訛傳訛,實在無可奈何.只望細心研究的人,讀到此處,知道有人糾正即可 .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