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化學的發展

化學的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44:02

㈠ 簡述中國對化學發展做出的貢獻

.人類文明的起點——火的利用
在幾百萬年以前,人類過著極其簡單的原始生活,靠狩獵為生,吃
的是生肉和野果。根據考古學家的考證,至少在距今50
萬年以前,可以找到人類用火的證據,即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生活過的地方發現了經火燒過的動物骨骼化石。

有了火,原始人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吃了熟食後人類增進
了健康,智力也有所發展,提高了生存能力。

後來,人們又學會了摩擦生火和鑽木取火,這樣,火就可以隨身攜
帶了。於是,人們不再是火種的看管者,而成了能夠駕馭火的造火者。

火是人類用來發明工具和創造財富的武器,利用火能夠產生各種各
樣化學反應這個特點,人類開始了制陶、冶金、釀造等工藝,進入了廣
闊的生產、生活天地。

2.歷史悠久的工藝——制陶
陶器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已很難考證。對陶器的由來,說法不一,
有人推測:人類最原始的生活用容器是用樹枝編成的,為了使它耐火和
緻密無縫,往往在容器的內外抹上一層粘土。這些容器在使用過程中,
偶爾會被火燒著,其中的樹枝都被燒掉了,但粘土不會著火,不但仍舊
保留下來,而且變得更堅硬,比火燒前更好用。這一偶然事件卻給人們
很大啟發。後來,人們乾脆不再用樹枝做骨架,開始有意識地將粘土搗
碎,用水調和,揉捏到很軟的程度,再塑造成各種形狀,放在太陽光底
下曬干,最後架在篝火上燒製成最初的陶器。

大約距今
1萬年以前,中國開始出現燒制陶器的窯,成為最早生產陶器的國家。陶器的發明,在製造技木上是一個重大的突破。制陶過程改變了粘土的性質,使粘土的成分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碳酸鈣(gài),氧化鎂(měi)等在燒制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化學變化,使陶器具備了防
水耐用的優良性質。因此陶器不但有新的技術意義,而且有新的經濟意
又。它使人們處理食物時增添了蒸煮的辦法,陶制的紡輪、陶刀、陶挫
等工具也在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陶制儲存器可以使穀物和水
便於存放。因此,陶器很快成為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必需品,特別是定居
下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們更是離不開陶器。

3.冶金化學的興起

在新石器時代後期,人類開始使用金屬代替石器製造工具。使用得
最多的是紅銅。但這種天然資源畢竟有限,於是,產生了從礦石冶煉金
屬的冶金學。最先冶煉的是銅礦,約公元前3800年,伊朗就開始將銅礦 石(孔雀石)和木炭混合在一起加熱,得到了金屬銅。純銅的質地比較軟,用它製造的工具和兵器的質量都不夠好。在此基礎上改進後,便出現了青銅器。

到了公元前3000~前2500年,除了冶煉銅以外,又煉出了錫(xī)
和鉛(qiān)兩種金屬。往純銅中摻入錫,可使銅的熔點降低到800℃左
右,這樣一來,鑄造起來就比較容易了。銅和錫的合金稱為青銅(有時也
含有鉛),它的硬度高,適合製造生產工具。青銅做的兵器,硬而鋒利,
青銅做的生產工具也遠比紅銅好,還出現了青銅鑄造的銅幣。中國在鑄
造青銅器上有過很大的成就,如殷朝前期的「司母戊」鼎。它是一種禮
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又如戰國時的編鍾,稱得上古代在音
樂上的偉大創造。因此,青銅器的出現,推動了當時農業、兵器、金融、
藝術等方面的發展,把社會文明向前推進了一步。

世界上最早煉鐵和使用鐵的國家是中國、埃及和印度,中國在春秋
時代晚期(公元前6世紀)已煉出可供澆鑄的生鐵。最早的時候用木炭煉
鐵,木炭不完全燃燒產生的一氧化碳把鐵礦石中的氧化鐵還原為金屬
鐵。鐵被廣泛用於製造犁鏵、鐵■(一種鋤草工具)、鐵錛等農具以及鐵
鼎等器物,當然也用於製造兵器。到了公元前8~前7世紀,歐洲等才相
繼進入了鐵器時代。由於鐵比青銅更堅硬,煉鐵的原料也遠比銅礦豐富,
在絕大部分地方,鐵器代替了青銅器。

4.中國的重大貢獻——火葯和造紙
黑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什麼要把它叫做「黑火葯」呢?
這還要從它所用的原料談起。火葯的三種原料是硫磺、硝(xiāo)石和木
炭。木炭是黑色的,因此,製成的火葯也是黑色的,叫黑火葯。火葯的
性質是容易著火,因此可以和火聯系起來,但是這個「葯」字又怎樣理
解呢?原來,硫磺和硝石在古代都是治病用的葯,因此,黑火葯便可理
解為黑色的會著火的葯。

火葯的發明與中國西漢時期的煉丹術有關,煉丹的目的是尋求長生
不老的葯,在煉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煉丹的方法是把硫磺和
硝石放在煉丹爐中,長時間地用火煉制。在許多次煉丹過程中,曾出現
過一次又一次地著火和爆炸現象,經過這樣多次試驗終於找到了配製火
葯的方法。

黑火葯發明以後就與煉丹脫離了關系,一直被用在軍事上。古代人
打仗,近距離時用刀槍,遠距離時用弓箭。有了黑火葯以後,從宋朝開
始,便出現了各種新式武器,例如用弓發射的火葯包。火葯包有火球和
火蒺藜兩種,用火將葯線點著,把火葯包拋出去,利用燃燒和爆炸殺傷
對方。

大約在公元8世紀,中國的煉丹術傳到了阿拉伯,火葯的配製方法
也傳了過去,後來又傳到了歐洲。這樣,中國的火葯成了現代炸葯的「老
祖宗」。這是中國的偉大發明之一。

紙是人類保存知識和傳播文化的工具,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
大貢獻。在使用植物纖維製造的紙以前,中國古代傳播文字的方法主要
有:在甲骨(烏龜的腹甲和牛骨)上刻字,即所謂的甲骨文;甲骨數量有
限,後來改在竹簡或木簡上刻字。可是,孔子寫的《論語》所用的竹簡
之多,份量之重是可想而知的;另外,用絲織成帛(bó),也可以用來寫
字,但大量生產帛卻是難以做到的。最後才有了用植物纖維製造的紙,
一直流傳到今天。

1957年5月,中國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省西安市灞(bà)橋的一座古代
墓葬中發現一些米黃色的古紙。經鑒定這種紙主要由大麻纖維製造,其
年代不會晚於漢武帝(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這是現存的世界上最
早的植物纖維紙。

提起紙的發明,人們都會想起蔡倫。他是漢和帝時的中常侍。他看
到當時寫字用的竹簡太笨重,便總結了前人造紙的經驗,帶領工匠用樹
皮、麻頭、破布、破魚網等做原料,先把它們剪碎或切斷,放在水裡長
時間浸泡,再搗爛成為漿狀物,然後在席子上攤成薄片,放在太陽底下
曬干,便製成了紙。它質薄體輕,適合寫字,很受歡迎。

造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化學工藝,它是廣大勞動人民智慧的產物。
實際上,蔡倫之前已經有紙了,因此,蔡倫只能算是造紙工藝的改良者。

5.煉丹術與煉金術
當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的時候,統治
階級對物質享受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皇帝和貴族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兩種
奢望:第一是希望掌握更多的財富,供他們享樂;第二,當他們有了巨
大的財富以後,總希望永遠享用下去。於是,便有了長生不老的願望。
例如,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便迫不及待地尋求長生不老葯,不但讓徐
福等人出海尋找,還召集了一大幫方士(煉丹家)日日夜夜為他煉制丹砂
——長生不老葯。 古代的煉丹術是化學科學的先驅,煉丹術就是企圖將丹砂(硫化汞)之類葯劑變成黃金,並煉制出長生不老之丹的方術。中國金丹術始於公元前2、3世紀的秦漢時代。公元142年中國金丹家魏伯陽所著的《周易參同契》是世界上最古的論述金丹術的書,約在360年有葛洪著的《抱朴子》,這兩本書記載了60多種無機物和它們的許多變化。約在公元8世紀,歐洲金丹術興起,後來歐洲的金丹術逐漸演進為近代的化學科學,而中國的金丹術則未能進一步演進。

金丹家關於無機物變化的知識主要從實驗中得來。他們設計製造了加熱爐、反應室、蒸餾器、研磨器等實驗用具。金丹家所追求的目的雖屬荒誕,但所使用的操作方法和積累的感性知識,卻成為化學科學的前驅。

㈡ 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有什麼作用

化學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到底有哪些好處化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關系密切,化學與環境、化學與能源、化學與材料、化學與生命、化學與醫葯營養、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法學、化學與哲學、化學與信息都有密切的關系
化學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價值
化學是一門具有重大實用價值的科學.學習了化學,就能更好地認識和說明生活和生產中的化學變化和現象,就能控制這些變化,消除或者降低這些變化有害的方面,並使變化充分向有利的方面發展.例如,掌握了燃燒的化學原理,就可以合理利用燃料,防止火災以及開發新的燃料來源等.運用化學原理,可以從自然界中提取或利用自然物質製造出自然界本來不存在的、人類需要的各種物質.例如從海水中提取鹽類和其它有用的物質;用礦石冶煉多種金屬;以空氣、水、石油、煤炭等作原料,製造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化肥、農葯、染料、洗滌劑、醫療葯品等等.應用化學研究的成果,還可以探索生命現象的奧秘,研究新的生產流程,研製新材料,開發新能源,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的環境,促進農業發展,增加食物和營養品,使物理學、生物學、地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得到進一步發展.總之,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有著極其廣泛的聯系,對於我國實現工業、農業、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化學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的價值
作為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化學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㈢ 化學工業的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化學工業已進入了成熟時期,主要化工產品的生產能力已大部分滿足世界市場的需要,世界性的市場競爭和技術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化工生產仍屬於較高利潤的行業之一,並仍處於快速成長期。從世界統計情況看,從80年代起化學工業的稅後利潤一直高於食品加工、造紙等行業。21世紀初,世界化學工業將繼續進行合理化調整,完全走出亞 洲金融危機的陰影,逐漸進入另一個上升周期。21世紀初將是化工投資的新一輪高峰期。(感受中國股市最具震撼力的攻擊型波段……)

目前,世界化學工業在經濟結構調整和高新技術的推動下,正在進行由資本集約型向技術集約型的產業結構調整。發達國家的化工產業已進入成熟期,正向上中下游協調發展、全球化經營的目標邁進;而發展中國家的化學工業則初具規模,正處在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經營轉變的過程中。

世界化學工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和趨勢是:(獨家證券內參,披露更多內幕……)

高新技術已成為影響世界化學工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技術、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催化技術、新能源利用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將為世界化工產業在新經濟時代的升級換代提供巨大的動力和強有力的支持,促進世界化工技術產生新的重大突破,從而使世界化工行業在21世紀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世界各大跨國公司,為了取得競爭優勢,都不惜加大科技開發的投入,以確立其在全球范圍內的領先地位。

大型跨國公司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紛紛進行兼並和重組,進行資產與技術的交換和合作,收縮經營范圍,加強核心業務,集中力量謀求競爭優勢。其發展趨勢足從多元化發展轉向專業化發展,加速向技術和效益密集型轉移,逐步退出附加值低、污染嚴重的傳統化工領域,加速向技術和效益密集型轉移。

以優勢核心業務為主的結構調整使化學工業公司經營業務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其變化大致可分為四類:一類足以ExxonMobH、Shell、BPAmoco為代表的上中下游一體化經營的綜合性大石油公司,它們以巨大的跨國油氣資源儲量、高的油氣產量、強大的煉油能力和全球性的油品市場,以及與煉油相配套的各具特色的石化產品生產能力一起成為全球或區域性石油和石化業中堅的跨國石油公司;另一類是以發展中國家、產油國為主的國家石油和石化公司,它們以本國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石油石化業為主,積極向國際化經營發展,憑借其資源等優勢和國家的支持成為國際石油石化工業的重要力量,其典型代表是委內瑞拉、沙特等的石油石化公司;第三類是為提高競爭力放棄非核心業務的同時加強優勢業務領域,向大型專用和高附加值專業化學品公司的方向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專用化學品、精細化學品公司,諸如汽巴精化公司、羅姆哈斯公司、韋伯公司等,第四類是淡出傳統的以石油化工為基礎的化學工業,在保留少部分或大部分核心優勢石化品業務的同時,主體或部分向包括制葯、保健、農業等業務在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以生物技術為基礎的生命科學領域轉移,諸如杜邦、拜耳、羅納普朗克、孟山都公司等。

世界化工行業在調整中進一步走向集約化經營。超大型跨國化工集團的影響不斷擴大,兼並聯合創造出了世界化工行業的超大型公司,而單項產品的聯合增強了該產品在技術、質量、市場等某一方面的領先地位。一批化工超大型公司相繼出現,在其優勢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對世界化工產品市場的競爭和行業的發展將帶來重大影響。

生產裝置上下游一體化已成為全球化工行業的發展主流。一體化可優化原料成本,降低運輸和終端銷售成本,以及公用事業、管理成本和其它費用,提高裝置利用率,增加收益。今後,一體化的化工公司和能夠獲得低成本原料的化工公司在行業中將居於支配地位,而弱小和中等規模的經營者被迫撤離化工行業,一些純化學公司也將被擠出化工領域。如歐洲主要大宗聚合物生產者之一荷蘭DSM公司,由於沒有石油原料,不能保持其競爭力,已准備退出石化行業,非上下游一體化的比利時索爾維公司已將其聚合物業務轉讓給了BP公司。而上下游一體化的公司由於其巨大的協同作用,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成為世界化學工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成為推進化工產品和技術更新換代的主要動力。世界化學工業在21世紀將進行不懈的努力,通過推行環境友好工藝技術,重視環保投資,以節能降耗,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提高環境質量;以期在為全社會創造更多財富的同時,得到社會的認可,樹立本行業良好的形象。

亞太地區已成為發達國家大型公司轉移大宗石化產品和傳統化工產品生產的熱點。世界化工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大宗石油化工產品市場已進入成熟期,增長速度平緩,競爭加劇,費用增加,獲利空間減小,而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進入成長期。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亞太地區石油化工正處於生命力旺盛的成長期,對化工產品的需求則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這一地區人口眾多,原料豐富,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化學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到2010年,亞洲在世界化工市場需求所佔的比重將由目前的24%提高到38%,遠遠高於北美的22.6%和西歐的24%。

亞洲金融危機雖然對亞洲國家的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但亞洲國家通過其財政制度的改革,市場的透明度將進一步增加,從長遠上看,亞洲市場的規模仍具有巨大的潛力,是最有希望的投資和消費地區。目前在亞洲地區正在建設一系列世界頂尖級的化工生產裝置,據國外權威機構預計,今後世界石化和化工行業一半以上的新投資將用在亞洲地區,這將給亞洲的石化市場帶來質的飛躍。

㈣ 化學發展的歷史

在化學發展的歷史上,是英國的波義耳第一次給元素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指出:「元素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它可以與其他元素相結合,形成化合物。但是,如果把元素從化合物中分離出來以後,它便不能再被分解為任何比它更簡單的東西了。」 波義耳還主張,不應該單純把化學看作是一種製造金屬、葯物等從事工藝的經驗性技藝,而應把它看成一門科學。因此,波義耳被認為是將化學確立為科學的人。 人類對物質結構的認識是永無止境的,物質是由元素構成的,那麼,元素又是由什麼構成的呢?1803年,英國化學家道爾頓創立的原子學說進一步解答了這個問題。 原子學說的主要內容有三點:1.一切元素都是由不能再分割和不能毀滅的微粒所組成,這種微粒稱為原子;2.同一種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質量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質量不同;3.一定數目的兩種不同元素化合以後,便形成化合物。 原子學說成功地解釋了不少化學現象。隨後義大利化學家阿伏加德羅又於1811年提出了分子學說,進一步補充和發展了道爾頓的原子學說。他認為,許多物質往往不是以原子的形式存在,而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例如氧氣是以兩個氧原子組成的氧分子,而化合物實際上都是分子。從此以後,化學由宏觀進入到微觀的層次,使化學研究建立在原子和分子水平的基礎上。 19世紀末,物理學上出現了三大發現,即X射線、放射性和電子。這些新發現猛烈地沖擊了道爾頓關於原子不可分割的觀念,從而打開了原子和原子核內部結構的大門,揭露了微觀世界中更深層次的奧秘。 熱力學等物理學理論引入化學以後,利用化學平衡和反應速率的概念,可以判斷化學反應中物質轉化的方向和條件,從而開始建立了物理化學,把化學從理論上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在量子力學建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化學鍵(分子中原子之間的結合力)理論,使人類進一步了解了分子結構與性能的關系,大大地促進了化學與材料科學的聯系,為發展材料科學提供了理論依據。 化學與社會的關系也日益密切。化學家們運用化學的觀點來觀察和思考社會問題,用化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問題,例如能源危機、糧食問題、環境污染等。 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產生了很多邊緣學科,如生物化學、地球化學、宇宙化學、海洋化學、大氣化學等等,使得生物、電子、航天、激光、地質、海洋等科學技術迅猛發展。 化學也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了數不清的物質保證,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方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現代化學的興起使化學從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多分支學科的科學,開始建立了以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為分支學科的化學學科。化學家這位「分子建築師」將運用善變之手,為全人類創造今日之大廈、明日之環宇。

㈤ 化學的歷史由來

化學的歷史淵源非常古老,可以說從人類學會使用火,就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踐活動。我們的祖先鑽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驅趕猛獸,充分利用燃燒時的發光發熱現象。

當時這只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化學知識的形成、化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它的發展,又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歷史的前進。

化學在發展過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類別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務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層次的許多分支。

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化學傳統地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四個分支。20年代以後,由於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化學鍵的電子理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興起,化學研究在理論上和實驗技術上都獲得了新的手段。

導致這門學科從30年代以來飛躍發展,出現了嶄新的面貌。化學內容一般分為生物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應用化學和化學工程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等七大類共80項,實際包括了七大分支學科。

(5)化學的發展擴展閱讀

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

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即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過程是在原始的地球條件下進行的。需要著重指出的是米勒的模擬實驗。在這個實驗中,一個盛有水溶液的燒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間里含有氫氣、氨氣、甲烷和水蒸汽等「還原性大氣」。

米勒分析其化學成分時發現,其中含有包括5種氨基酸和不同有機酸在內的各種新的有機化合物,同時還形成了氰氫酸,而氰氫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組成核苷酸的基本單位。

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第二個階段

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這一過程是在原始海洋中發生的,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經過長期積累,相互作用,在適當條件下(如黏土的吸附作用),通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和核酸分子。

第三個階段

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這一過程是怎樣形成的?前蘇聯學者奧巴林提出了團聚體假說,他通過實驗表明,將蛋白質、多肽、核酸、明膠、阿拉伯膠和多糖等放在合適的溶液中,它們能自動地濃縮聚集為分散的球狀小滴,這些小滴就是團聚體。

第四個階段

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包括以生化系統和遺傳系統的建立為標志的細胞的誕生。這一階段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復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目前,人們還不能在實驗室里驗證這一過程。

㈥ 化學發展前景及其方向

1.就業前景
化學就業前景每年一次性就業率都較高,就業行業包括教育、材料、軍工、汽車、軍隊、電子、信息、環保、市政、建築、建材、消防、化工、機械等行業。部門包括:各級質量監督與檢測部門、科研院所、設計院所、教學單位、生產企業、省級以上的消防總隊等。
市場調研發現應用化學專業的畢業生適宜到石油化工、環保、商品檢驗、衛生防疫、海關、醫葯、精細化工廠等生產、技術、行政部門和廠礦企業從事應用研究、科技開發、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適宜到科研部門和學校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適宜繼續攻讀應用化學及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研究生。
2.就業方向
化學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從事化學工業領域的產品研製與開發、裝置設計、生產過程的控制以及企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具體就業方向:
1、各種原料及成品的分析測試;
2、化工、石油煉制等生產操作、技術和質量管理;
3、石油產品的調配、分析與營銷;
4、精細化學品、油田化學劑的研製與開發;
5、分析儀器的維護和保養,化驗室的技術與質量管理;
6、電池,電池材料,電化學表面處理等生產和研發;
7、分析儀器營銷。

化學專業就業崗位:
銷售工程師、化驗員、銷售代表、研發工程師、銷售經理、高中化學教師、初中化學教師、工藝工程師、實驗員、質檢員、化學分析員、銷售助理等。

㈦ 化學歷史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時期

1.遠古的工藝化學時期。這時人類的制陶、冶金、釀酒、染色等工藝,主要是在實踐經驗的直接啟發下經過多少萬年摸索而來的,化學知識還沒有形成。這是化學的萌芽時期。
2. 煉丹術和醫葯化學時期。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煉丹術士和煉金術士們,在皇宮、在教堂、在自己的家裡、在深山老林的煙熏火燎中,為求得長生不老的仙丹,為求得榮華富貴的黃金,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驗。記載、總結煉丹術的書籍,在中國、阿拉伯、埃及、希臘都有不少。這一時期積累了許多物質間的化學變化,為化學的進一步發展准備了豐富的素材。這是化學史上令我們驚嘆的雄渾的一幕。後來,煉丹術、煉金術幾經盛衰,使人們更多地看到了它荒唐的一面。化學方法轉而在醫葯和冶金方面得到了正當發揮。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版了一些有關化學的書籍,第一次有了「化學」這個名詞。英語的chemistry起源於alchemy,即煉金術。chemist至今還保留著兩個相關的含義:化學家和葯劑師。這些可以說是化學脫胎於煉金術和制葯業的文化遺跡了。

3. 燃素化學時期。從1650年到1775年,隨著冶金工業和實驗室經驗的積累,人們總結感性知識,認為可燃物能夠燃燒是因為它含有燃素,燃燒的過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過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後成為灰燼。
4.定量化學時期,既近代化學時期。1775年前後,拉瓦錫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開創了定量化學時期。這一時期建立了不少化學基本定律,提出了原子學說,發現了元素周期律,發展了有機結構理論。所有這一切都為現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 科學相互滲透時期,既現代化學時期。二十世紀初,量子論的發展使化學和物理學有了共同的語言,解決了化學上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另一方面,化學又向生物學和地質學等學科滲透,使蛋白質、酶的結構問題得到逐步的解決。

㈧ 化學的發展對人類社會有何意義

我國著名滑雪前輩楊石先生說:「農、輕、重、吃、穿、用,樣樣都離不開化學。」沒有化學創造的物質文明,就沒有人類的現代生活。就化學對人類的日常生活的影響來說,化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
化學可謂給生活增添溫暖。尼龍,滌綸還有類似的許多衣料,如人造纖維、尼龍等衣料大部分都是石油提煉成的化學品製成。
化學對於食物同樣重要。用純鹼發面制饅頭,松軟可口。各種飲用酒,經糧
食等原料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製得。在住的方面,建築材料如三合土(水泥)鋼筋、磁磚、玻璃、鋁和塑膠等均來自化學工業的製成品。通過化學,我們才能擁有鐵製品,石油,陶土等. 交通方面
:,如飛機、輪船和汽車等交通工具所用的燃料均是石油工業提煉成的副產品。飛機機身是由特殊的合金製造的。
在過去的100多年裡化學作為一門核心、實用、創造性科學,已經為人類認識物質世界和人類的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化學尋求結構多樣性和分子多樣性,合成制備了數以千萬計的化學物質,發展了化學合成理論和技術,為闡明生命的起源、發現生物活性物質、新材料以及新葯物的設計合成奠定了理論和實驗基礎。化學研究物質之間的變化規律,闡明各類化學反應的機理,從真實時空的水平上認識物質轉化的化學過程。化學創立了研究物質結構和形態的理論、方法和實驗手段,認識了物質的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和規律,為設計具有各種特殊功能的化學品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面對生命科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等其它學科迅猛發展的挑戰和人類對認識和改造自然提出的新要求,化學在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思路的同時,不斷地創造出新的物質和品種來滿足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造福國家,造福人類。

㈨ 談談中國化學發展的認識(從古至今)

十六世紀,化學從古典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新的科學學科的時候,也就是被現代人類公認的「第一次科技浪潮」澎湃的歷史時期。
中國錯過了人類科學史上的那次重要機遇!致使中國的科技思想與曾經輝煌的冶煉技術、造紙技術、陶瓷技術、釀造技術、紡織印染技術等喪失了科學升華、放眼千里的大踏步進步的能力。相反,上述技術傳到歐洲後,得到了新的科學思想的洗禮後,脫胎換骨成為了嶄新的工業技術。特別是化學理論給予的洗禮,奠基了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
反觀當時的中國,人類科技文明的春風數百年沒有吹進這個內力澎湃、方向感喪失的泱泱大國。從此,落後了數百年,被列強欺負了數百年。
可喜的是國人的反省能力,自強能力、學習能力。新中國建立以後,政府的第一個「五年規劃」就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化學科技在這個奮起直追西方的國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短短的六十幾年,中國已經在化學科技領域走到了前沿。化學工業給國民經濟的各個工業領域注入了發展的動力。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歷史證明了化學科技給予國家發展的貢獻。歷史也必將證明化學科技是全人類的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㈩ 化學的來歷

化學的歷史淵源非常古老,可以說從人類學會使用火,就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踐活動。我們的祖先鑽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驅趕猛獸,充分利用燃燒時的發光發熱現象。

當時這只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化學知識的形成、化學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而它的發展,又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歷史的前進。

化學的發展經歷的時期:

(1)萌芽時期

從遠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類學會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製出陶器、由礦石燒出金屬,學會從穀物釀造出酒、給絲麻等織物染上顏色,這些都是在實踐經驗的直接啟發下經過長期摸索而來的最早的化學工藝,但還沒有形成化學知識,只是化學的萌芽時期。

(2)丹葯時期

約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學被煉丹術、煉金術所控制。為求得長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徵富貴的黃金,煉丹家和煉金術士們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驗,而後記載、總結煉丹術的書籍也相繼出現。

(3)燃素時期

這個時期從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學的孕育時期。隨著冶金工業和實驗室經驗的積累,人們總結感性知識,進行化學變化的理論研究,使化學成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這一階段開始的標志是英國化學家波義耳為化學元素指明科學的概念。

(4)發展期

這個時期從1775年到1900年,是近代化學發展的時期。1775年前後,拉瓦錫用定量化學實驗闡述了燃燒的氧化學說,開創了定量化學時期,使化學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

19世紀初,英國化學家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說,突出地強調了各種元素的原子的質量為其最基本的特徵,其中量的概念的引入,是與古代原子論的一個主要區別。

(5)現代時期

二十世紀的化學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實驗與理論一直是化學研究中相互依賴、彼此促進的兩個方面。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受到自然科學其他學科發展的影響。

並廣泛地應用了當代科學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化學在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合成和測試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展,而且在理論方面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

(10)化學的發展擴展閱讀:

化學對我們認識和利用物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宇宙是由物質組成的,化學則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關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化學在發展過程中,依照所研究的分子類別和研究手段、目的、任務的不同,派生出不同層次的許多分支。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化學傳統地分為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四個分支。

20年代以後,由於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化學鍵的電子理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興起,化學研究在理論上和實驗技術上都獲得了新的手段,導致這門學科從30年代以來飛躍發展,出現了嶄新的面貌。

化學內容一般分為生物化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應用化學和化學工程學、物理化學、無機化學等七大類共80項,實際包括了七大分支學科。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