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八年級物理光學

八年級物理光學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54:05

1. 初二物理光學問題

如果沒有條件限制,在一般情況下要光沿直線傳播,是必須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才行。


若有條件限制,可以讓光在不同介質中也是沿直線傳播。例如:

把各種不同介質(每種介質是均勻的)做成兩表面平行的板狀,然後把各塊介質板靠在一起,並讓光垂直表面入射到板上,則光能在這種特殊場合也沿直線傳播。

2. 初二物理光學

你畫圖時,可能光線是隨手畫的,所以,反向延長線沒有相交於一點。


對於凸透鏡成像,有三條特殊光線,你要記住:

1、平行於主光軸的光線,過凸透鏡後必過焦點;

2、過焦點的光線經過凸透鏡後,必平行於主光軸;

3、過光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

如下圖:

3. 初二物理光學簡答難題有哪些

難題主要在平面鏡成像和凸透鏡成像規律這一塊。要多練習多記憶

4. 初二物理光學的凸透鏡成像的問題

物距小於焦距
成一個正立放大的虛像
物距等於焦距
不成像
物距在一倍與二倍焦距之間
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像距大於二倍焦距
物距在大於二倍焦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像距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間

5. 初二物理光學方面的

答案:1A 2BC
第2題中沒有說清楚物體是放在焦點和透鏡之間還是在焦點之外
下面的數內據僅供參考:
u:物距 f:焦距 v:像距

u>2f 倒立容 縮小 實像 異側 f<v<2f 照相機
u=2f 倒立 等大 實像 異側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異側 v>2f 幻燈機
u=f 探照燈
u<f 正立 放大 虛像 同側 放大鏡

6. 初二物理光學 凸透鏡成像

你搞錯了看東西的作圖法。眼睛看東西是這樣的。對於同一個點發出的兩束光(例如都是F點發出的兩束光),經過眼睛的折射後,會形成一個交點,也就是形成一個實像。實像是可以被光屏,感光物體所接受的,也可以被眼睛的視網膜所接受。
近視眼的晶狀體的屈光度增大,就類似更凸的凸透鏡。那麼這樣F點的實像就落在視網膜前方而不是視網膜上。那麼實像後方的視網膜接受到的F點的光束就是一個較大的光斑。所以近視的人看F點不是一個點而是一片虛影。所以就看不清物體。而不是近視的人看EF的距離改變。
這是你對看不清物體的理解錯誤。看不清不是分辨不出E點和F點。我就是個近視的人,分辨兩點還是能分辨的。但是對於同一點,看到的是個模糊的像。

7. 八年級物理光學

1.(天津市)一束光線由空氣斜射入水中,當入射角逐漸增大時,折射角的大小將:( )
A.不變 B.逐漸減小
C.逐漸增大,但總小於入射角 D.逐漸增大,可能大於入射角
2.(鹽城市)古詩詞中有許多描述光現象的句子,如「潭清疑水淺」、「池水映月明」,這兩句詩描述的分別是光的:( )
A. 反射、反射B.反射、折射 C折射、反射D.折射、折射
3.(寧波市)燭焰通過凸透鏡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燭焰和光屏的位置對調一下,則:( )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C.透過透鏡可觀察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沒有像,需調節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4.(煙台市)觀賞水面風景照片時,總發現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這是由於:( )
A.「倒影」比真實景物的清晰度差 B.人射水面的光線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線被反射掉一部分 D.沖洗照片質量有問題
5.(蘇州市)把凸透鏡對准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1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將一物體放在此透鏡的主光軸上距透鏡30cm處,則在透鏡的另一側可得到一個:(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縮小的虛像
6.(河南省)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處於圖中所示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利用這種成像原理可以製成:( )
A.照相機B.幻燈機C.放大鏡D.潛望鏡

7.關於凸透鏡成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成實像時,像一定比物小
B.成虛像時,像一定比物大
C.成實像時,像和物一定在透鏡的兩側
D.成虛像時,像和物一定在透鏡的同側
8.物體距凸透鏡20㎝時,在凸透鏡的另一側距鏡30㎝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則該是:( )
A.放大的 B.縮小的 C.等大的 D.無法判斷
9.(03呼和浩特)物體放在凸透鏡前,到凸透鏡的距離是16cm,此時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則所用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8cm C.10cm D.18cm
10.(03荊州)某同學做「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時,將蠟燭點燃後放在距凸透鏡15cm的地方,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倒立、放大的燭焰的像,當他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7cm處後( )
A.移動光屏,仍然可以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 B.移動光屏,可以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C.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看不到燭焰的像 D.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一個正立、放大的像
11.小麗用照相機對遠處的同學進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圖3乙所示,若相機的焦距不變,要使底片的像如圖3甲所示,則 ( )
A.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遠些,鏡頭要往前伸
B.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近些,鏡頭要往後縮
C.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遠些,鏡頭要往後縮
D.小麗離被拍同學的距離近些,鏡頭要往前伸

12.張強同學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當光屏、透鏡及燭焰的相對位置如圖8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由此判斷,他所用凸透鏡的焦距( )

A.一定大於20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間
C.一定小於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間
13.當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時,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一定會發生折射現象 B.發生折射時,折射角一定小於入射角
C.發射和折射不會同時發生 D.只要進入另一種介質,光速就會改變
14.在利用蠟燭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是lOcm,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15cm處,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觀察到了蠟燭清晰的像。這個像一定是(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正立、放大的虛像 D.正立、放大的實像
15.圖中的四幅圖,分別表示近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做法的是 (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6.在做「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燭焰到透鏡的距離為20厘米時,在透鏡另一側光屏上觀察到一縮小的像,如果燭焰離透鏡15厘米,那麼燭焰經過透鏡在光屏上( )
A.一定成縮小的實像 B.一定成等大的實像 C.可能成放大的實像 D.可能成虛像
17.用鏡頭焦距不變的照相機給某同學拍照時,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半身像,現要改拍全身像,則應該( )
A.照相機遠離該同學,鏡頭向前調節
B.照相機遠離該同學,鏡頭向後調節
C.照相機靠近該同學,鏡頭向前調節
D.照相機靠近該同學,鏡頭向後調節
18.下列事例中屬於光的折射現象的是( )
A、 陽光照射濃密的樹葉,在地面上出現光斑
B、 潛水員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C、 人們在湖邊看到「白雲「在水中飄動
D、 我信能從各個方向看見本身不發光的桌椅
19.一物體沿凸透鏡的主光軸移動,當物距為30厘米時,在凸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得到一個放大的實像,當物體移至物距為15厘米時,它的像一定是:( )
A、放大實像; B、縮小的實像; C、放大的虛像; D、縮小的虛像
20.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小明同學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觀察不到燭焰清晰的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選)( )
A、 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線上
B、 蠟燭距凸透鏡距離大於焦距
C、 蠟燭距凸透鏡距離小於焦距
D、 蠟燭距凸透鏡距離等於焦距
21.如圖所示,OO』是凸透鏡的主軸,S』是S通過凸透鏡所成的像,若凸透鏡的焦距為f,則物距的范圍是( )
A.小於一倍焦距 B.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
C.大於二倍焦距 D.無法判斷

22.如圖所示,通過透鏡的光路圖正確的是 ( )

23.蠟燭放在離凸透鏡20 cm的主光軸上,在透鏡的另一側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蠟燭向透鏡方向移動8 cm,則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 縮小的 B. 放大的 C. 正立的 D. 倒立的
24.如圖所示,光線通過透鏡後的光路圖,哪個是正確的 ( )

.如圖6一13所示,一塑料薄膜組成的棚頂下堆著一堆乾草,夏天的雨後,陽
25.如圖所示,S是凸透鏡主光軸上一個發光點,Sa是它發出的一條光線,經凸透鏡折射後,折射光線正確的是 ( )
A.ab B. ac
C. ad D. ae

26.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保持蠟燭和透鏡位置不變,點燃蠟燭,並調節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燭焰像(如圖所示)。則在光屏上觀察到的像是(凸透鏡焦距為10厘米) ( )

27.如圖所示,有一束光線從空氣射入某種透明介質,在分界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則 是反射光線, 是折射光線。

28.小剛用已調節好的照相機將位於充滿水的水池底部一個美麗的圖案拍攝下來,當把水池中水排掉後,小剛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照相機拍到這個圖案清晰的照片,則他應調整照相機,使鏡頭 (選填「前伸」、「後縮」或「不動」)。
29..如圖所示.光線從一種介質射人另一種介質,MN是兩種介質的分界面,其中一種介質是空氣,則人射角為____________,MN的___________側是空氣(填「左」 或「右」)
30.我國古代就有光現象的描述,如「撈不到的是水中月,
摘不到的是鏡中花」、「潭清疑水淺」。其中「水中月、鏡中花」
是光的_____________ 現象形成的,「疑水淺」是光的
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形成的.

31.(04長沙)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___ __透鏡,當鏡頭的焦距為40cm時,被拍攝的人到鏡頭的距離大於_ __時,才能在膠片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像。
32.如圖所示,光線從一種介質射入另一種介質,MN進兩種介質的分界面其中一種介質是空氣,則入射角為______度,MN的_ _側是空氣(填「左」或「右」)

33.在「研究凸透鏡成像條件」的實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燭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應大於 cm;當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小於 cm時,透過凸透鏡能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
34.(威海市)在「a小孔成像、b手影游戲、c海市蜃樓、d放大鏡成像」的這些現象中,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規律的是___________;利用光的折射現象成像的是________;屬於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是_________。(填字母代號)
35.(廣東省)某同學用焦距15cm的放大鏡去觀察郵票,郵票與放大鏡的距離應該_____ 15cm(填「大於」、「小於」或「等 於」),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______(填「實」或「虛」)像。
36.(遂寧市)在圓形魚缸里養的魚,看起來比真實的魚要大,其原因是圓形魚缸相當於一個____,所看到的『「魚」是魚的_______ 像。
37.(黃岡市)小華參觀展覽會,在一個小展室里可見一個女導游在介紹商品,試著與 她握手,卻發現是一個虛擬導游,可望不可及。後來他發現這個女導游只是在一個玻璃屏風後倒立的電視機屏幕上經過處理的一個形象而已。則這個玻璃屏風是______鏡,這個虛擬導游是________像(填「虛」、「實」),電視機屏幕與玻璃屏風的距離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
38.(大連市)如圖所示是「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裝置圖,放好儀器,點燃蠟燭,調整 _______和______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實驗中發現蠟燭放在 ________點時,它的像成在 2F』點。放在_____點時,它的像成在2F』點以外,放在______ 點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39.(03鹽城)在「觀察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光具座上的A.B.C三個滑塊用於放置凸透鏡、光屏或蠟燭(如圖),其中在B上應放置______________。器材裝好後,若某同學在實驗中固定了B,無論怎樣移動A和C,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則原因是_____________。

40.在圖中畫出合適的透鏡. 如圖所示,畫出經凸透鏡折射後的兩條光線。

41.圖表示分別從凸透鏡的兩倍焦距和一倍焦距處射向透鏡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它們通過透鏡後的光路(P 是與透鏡距離等於2倍焦距的位置)。

42.右上圖中a為點光源S發出的光線,b為點光源S發出經透鏡折射後的光線,請完成光路圖並確定S的位置。

43.如圖所示,F為凸透鏡的焦點,L1′、L2′為入射光線L1、L2經透鏡折射後的出射光線,L1′平行於主光軸,L2′經過光心O.請在圖中作出入射光線L1、L2.

44.右上圖是射到凹透鏡上的兩條光線,請在圖上畫出這兩條光線的折射光線.

45.請將圖18中的光路圖補畫完整。

46.如圖10、11、12,AO為入射光線,OB是經鏡後的射出光線,就下列三種情況,在O點用作圖法填適當的鏡(三種不同)

47.完成下列光路圖:

48.如圖所示,一束光線AO從空氣斜射到水面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在圖中作出它的反射光線和折射光線.
49.圖5—5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的光路圖,請在圖5—5中畫出界面和法線的位置。(2分)
49.完成圖21中光路。

5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同一直線上的A、O、B
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
(1) 將凸透鏡向____________移動,可以使燭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 此時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______的實像
(3) 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將蠟燭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調整光屏
位里得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與原來相比將__________(填「變大」 、「變小」、「不變」)
5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第1小組同學依次把點燃的蠟燭、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實驗中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請你幫他們找出一個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進行了若干次操作,並把實驗數據准確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第1小組 第2小組
凸透鏡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距/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距/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請分析以上數據,你能得到什麼結論?(寫出兩條即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如圖11,處於主光軸上的物體AB經凸透鏡後在光屏上成的像A'B',請你根據圖中所給的條件畫出凸透鏡,並確定焦點F的位置(4分)

54.如圖所示為一上下表面平行且打磨光滑的玻璃板平放在木桌上。一束 光線以人射角50°從空氣中入射玻璃板的上表面,已知光線進人玻璃的折射角為30°。請在圖中畫出這束光線在玻璃板的上、下表面發生的所有反射和折射的光。(注意標明法線)

55.在「觀察凸透鏡成像」實驗中:某次成像時,燭焰B在光屏C上所成的像如圖所示(圖中A是凸透鏡).(1)請你在下圖的直線上畫出此時蠟燭B放置的大致位置;(2)依據這一成像特點,人們製成了___________(選填「照相機」、「幻燈機」或「放大鏡」)。

56.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依次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光屏放在同一直線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燭焰的像,如圖所示,

(1)將凸透鏡向_____ __移動,可以使燭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
(2)此時所在的像是倒立、____ ___的實像。
(3)調節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將蠟燭向凸透鏡方向移動一段距離,調整光屏位置得到一個清晰的像,這個像與原來相比______ 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7.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
第1小組同學依次把點燃的蠟燭、透鏡、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實驗中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請你幫他們找出一個可能的原因: 。
第1、 2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進行了若干次操作,並把實驗數據准確記錄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鏡焦距/cm
14
14
14
14
16
16
16
16
物體到凸透鏡距離/cm 20 30 40 60 20 30 40 60
像到凸透鏡距離/cm 47 26 22 18 80 34 27 22
像的正倒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59.在「觀察凸透鏡所成的像」的實驗中,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後把燭焰放在.a、b、c、d和e點,如圖所示,同時調整光屏的位置,那麼
(1)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圖上出現的像最小;
(2)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出現的像最大;
(3)把燭焰放在______點,屏上不出現燭焰的像;
(4)如果把燭焰從a點移到d點,像到凸透鏡的距離______,像的大小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60.⑴如圖7所示,這個眼睛存在什麼視力問題?
⑵要想使這個眼睛得到矯正,應該配戴什麼透鏡?為什麼這樣做能使眼睛看清楚物體?
61.在圖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線AO的折射光線,並標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γ。
62.如圖6,發光點S發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條光線反射後經過A點,請作出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

63.如圖所示是小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放好儀器,點燃蠟燭,調整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在實驗中記錄下的數據及觀察到的成像情況如下表:
由該表可知,小明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f的范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次數 蠟燭到透鏡的距離/u 像的性質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縮小
1 8cm 正立 放大
2 18cm 倒立 放大
3 30cm 倒立 縮小

64.近視眼是青少年常患的一咱疾病。近視眼究竟是怎麼回事?某校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以下探究實驗。
如圖甲所示,近視眼鏡放在蠟燭和凸透鏡中間,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標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視眼的視網膜位置。拿開眼鏡,屏上的像變得模糊。向透鏡方向移動光屏,像又變得清晰,再標出光屏位置。觀察眼球結構圖如圖乙並結合以上實驗,回答:
(1)你猜想眼球中晶狀體相當於實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視眼患者不戴眼鏡時,看見的物像落在視網膜的______________(填「前方」或「後方」)。
(3)矯正近視眼應配戴的眼鏡是凹透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在學習了眼睛和眼鏡內容後,想通過實驗探究近視眼的形成原因.他們選擇了如下器材:蠟燭、用薄膜充入水後製成水凸透鏡(與注射器相連,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鏡的厚薄可以通過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來調節.其裝置如圖所示. (5』)
(1)在此實驗裝置中,_____相當於人眼球中的晶狀體.______相當於人眼球中視網膜.
(2)請你用此實驗裝置探究近視眼的成因,要求寫出實驗過程.

66.如圖(a)所示,直線AB是光滑木板與棉布的分界線(木板與棉布處在同一水平面上),然後使一個小線軸(如縫紉機上的線軸)沿著與直線AB成一角度的方向PO勻速滾動,可以看到,線軸在棉布上滾動的方向發生了改變.如圖(b)所示,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中時傳播方向也發生了改變. (6』)
(1)由圖(a)可知當線軸的甲輪剛接觸到棉布時,其速度的大小將 (變小/ 不變/變大),此時乙輪速度的大小將 (變小/不變 /變大)
(2)從圖(a)、(b)兩種類似現象可知,光由空氣斜射入玻璃時而發生折射現象的原因可能

8. 初二物理光學歸納

光學包括兩大部分內容:幾何光學和物理光學.幾何光學(又稱光線光學)是以光的直線傳播性質為基礎,研究光在煤質中的傳播規律及其應用的學科;物理光學是研究光的本性、光和物質的相互作用規律的學科. 一、重要概念和規律 (一)、幾何光學基本概念和規律 1、基本規律 光源發光的物體.分兩大類:點光源和擴展光源.點光源是一種理想模型,擴展光源可看成無數點光源的集合.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幾何線.光束通過一定面積的一束光線.它是溫過一定截面光線的集合.光速——光傳播的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恆為C=3×108m/s。丹麥天文學家羅默第一次利用天體間的大距離測出了光速。法國人裴索第一次在地面上用旋轉齒輪法測出了光這。實像——光源發出的光線經光學器件後,由實際光線形成的.虛像——光源發出的光線經光學器件後,由發實際光線的延長線形成的。本影——光直線傳播時,物體後完全照射不到光的暗區.半影——光直線傳播時,物體後有部分光可以照射到的半明半暗區域. 2.基本規律 (1)光的直線傳播規律 先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小孔成像、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沿直線傳播的例證。 (2)光的獨立傳播規律 光在傳播時雖屢屢相交,但互不擾亂,保持各自的規律繼續傳播。 (3)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線、人射線、法線共面;反射線與人射線分布於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 (4)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線、人射線、法織共面,折射線和入射線分居法線兩側;對確定的兩種介質,入射 角(i)的正弦和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是一個常數. 介質的折射串 n=sini/sinr=c/v。全反射條件①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②入射角大於臨界角A,sinA=1/n。 (5)光路可逆原理 光線逆著反射線或折射線方向入射,將沿著原來的入射線方向反射或折射. 3.常用光學器件及其光學特性 (1)平面鏡點光源發出的同心發散光束,經平面鏡反射後,得到的也是同心發散光束.能在鏡後形成等大的、正立的虛出,像與物對鏡面對稱。 (2)球面鏡 凹面鏡有會聚光的作用,凸面鏡有發散光的作用. (3)棱鏡光密煤質的棱鏡放在光疏煤質的環境中,入射到棱鏡側面的光經棱鏡後向底面偏折。隔著棱鏡看到物體的像向項角偏移。棱鏡的色散作用復色光通過三棱鏡被分解成單色光的現象。 (4)透鏡在光疏介質的環境中放置有光密介質的透鏡時,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透鏡成像作圖利用三條特殊光線。成像規律1/u+1/v=1/f。線放大率m=像長/物長=|v|/u。說明①成像公式的符號法則——凸透鏡焦距f取正,凹透鏡焦距f取負;實像像距v取正,虛像像距v取負。②線放大率與焦距和物距有關. (5)平行透明板光線經平行透明板時發生平行移動(側移).側移的大小與入射角、透明板厚度、折射率有關。 4.簡單光學儀器的成像原理和眼睛 (1)放大鏡 是凸透鏡成像在。u(2)照相機 是凸透鏡成像在u>2f時的應用.得到的是倒立縮小施實像。 (3)幻燈機 是凸透鏡成像在 f<u<2f時的應用。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4)顯微鏡由短焦距的凸透鏡作物鏡,長焦距的透鏡作目鏡所組成。物體位於物鏡焦點外很靠近焦點處,經物鏡成實像於目鏡焦點內很靠近焦點處。再經物鏡在同側形成一放大虛像(通常位於明視距離處)。 (5)望遠鏡由長焦距的凸透鏡作物鏡,轅焦距的〕透鏡作目鏡所組成。極遠處至物鏡的光可看成平行光,經物鏡成中間像(倒立、縮小、實像)於物鏡焦點外很靠近焦點處,恰位於目鏡焦點內,再經目鏡成虛像於極遠處(或明視距離處)。 (6)眼睛等效於一變焦距照相機,正常人明視距約25厘米。明視距離小子25厘米的近視眼患者需配戴凹透鏡做鏡片的眼鏡;明視距離大於25厘米的遠視25者需配戴凸透鏡做鏡片的眼鏡。 (二)物理光學——人類對光本性的認識發展過程 (1)微粒說(牛頓) 基本觀點 認為光像一群彈性小球的微粒。實驗基礎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現象。困難問題無法解釋兩種媒質界面同時發生的反射、折射現象以及光的獨立傳播規律等。 (2)波動說(惠更斯) 基本觀點 認為光是某種振動激起的波(機械波)。實驗基礎 光的干涉和衍射現象。 ①個的干涉現象——楊氏雙縫干涉實驗 條件 兩束光頻率相同、相差恆定。裝置 (略)。 現象出現中央明條,兩邊等距分布的明暗相間條紋。解釋屏上某處到雙孔(雙縫)的路程差是波長的整數倍(半個波長的偶數倍)時,兩波同相疊加,振動加強,產生明條;兩波反相疊加,振動相消,產生暗條。應用檢查平面、測量厚度、增強光學鏡頭透射光強度(增透膜). ②光的衍射現象——單縫衍射(或圓孔衍射) 條件 縫寬(或孔徑)可與波長相比擬。裝置 (略)。 現象 出現中央最亮最寬的明條,兩邊不等距發表的明暗條紋(或明暗鄉間的圓環)。困難問題 難以解釋光的直進、尋找不到傳播介質。 (3)電磁說(麥克斯韋) 基本觀點 認為光是一種電磁波。 實驗基礎赫茲實驗(證明電磁波具有跟光同樣的性質和波速)。各種電磁波的產生機理無線電波 自由電子的運動;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原子外層電子受激發;x射線 原子內層電子受激發;γ射線原子核受激發。可見光的光譜發射光譜——連續光譜、明線光譜;吸收光譜(特徵光譜。 困難問題 無法解釋光電效應現象。 (4)光子說(愛因斯坦) 基本觀點 認為光由一份一份不連續的光子組成每份光子的能量E=hν。實驗基礎光電效應現象。裝置(略)。 現象①入射光照到光電子發射幾乎是瞬時的;②入射光頻率必須大於光陰極金屬的極限頻率ν。; ③當ν>v。時,光電流強度與入射光強度成正比;④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強無關,只隨著人射光燈中的增大而增大。 解釋①光子能量可以被電子全部吸收.不需能量積累過程;②表面電子克服金屬原子核引力逸出至少需做功(逸出功)hν。;③入射光強。單位時間內入射光子多,產生光電子多;④入射光子能量只與其頻率有關,入射至金屬表,除用於逸出功外。其餘轉化為光電子初動能。困難問題無法解釋光的波動性。 (5)光的波粒二象性基本觀點認為光是一種具有電磁本性的物質,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大量光子的運動規律顯示波動性,個別光子的行為顯示粒子性。實驗基礎微弱光線的干涉,X射線衍射. 二、重要研究方法 1.作圖鋒幾何光學離不開光路圖。利用作圖法可以直觀地反映光線的傳播,方便地確定像的位置、大小、倒正、虛實以及成像區域或觀察范圍等.把它與公式法結合起來,可以互相補充、互相驗證。 2.光路追蹤法用作圖法研究光的傳播和成像問題時,抓住物點上發出的某條光線為研究對象。不斷追蹤下去的方法.尤其適合於研究組合光具成多重保的情況。 3.光路可逆法 在幾何光學中,一所有的光路都是可逆的,利用光路可逆原理在作圖和計算上往在都會帶來方便。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