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城區

歷史城區

發布時間: 2020-11-20 22:58:30

㈠ 伊斯坦布爾歷史城區最引人注目的文化遺產包括什麼

被瑪爾斯拉海、黃金角及博斯普魯海峽三面水域包圍的伊斯坦布爾,曾是全世界政治、宗教及藝術中心,時間長達兩千年之久。在這樣的千年古都中,小亞細亞文明、拜占庭遺跡、鄂圖曼文化並存,隨處一轉身皆是風格獨特的清真寺,其中天主上帝與阿拉和平相處的清真寺更是奇觀中的奇觀。伊斯坦布爾歷史城區最引人注意的文化遺產包括: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大帝時代的賽馬場、公元6世紀的建築巨作聖索菲亞大教堂及鄂圖曼建築最完美之作的蘇雷曼尼亞清真寺,它們分別見證了伊斯坦布爾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傳承。兩千多年來,伊斯坦布爾先後成為希臘人、伊朗人、羅馬人、土耳其人宗教政治文化的中心,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對它的影響都很大,尤其是伊斯蘭教的影響最為深遠。所以這里也是世界上清真寺最多,建築最宏大奢華的城市。

㈡ 位於伊斯坦布爾歷史城區是什麼建築類型

伊斯坦布爾(土耳其語:İstanbul)是土耳其經濟、文化、金融、新聞、貿易、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位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扼黑海入口,當歐、亞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面積5343平方公里,人口1385萬(1985)。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稱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為東羅馬帝國首都,改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譯康斯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始稱伊斯坦布爾。但西方國家仍習稱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初建時為首都(獨立戰爭期間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在市區已擴大到金角灣以北,博斯普魯斯海峽東岸的子斯屈達爾也劃入市區,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現代化城市。

㈢ 澳門歷史城區於何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

人民網澳門7月15日電 記者曾坤報道:在今天舉行的第廿九屆世界遺產委員會版大會上,澳門「歷史權城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正式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於何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

㈣ 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城區

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

㈤ 澳門歷史城區的價值概要

澳門歷史城區或澳門歷史古城區(舊稱澳門歷史建築群),是由22座位於澳門澳門半島的建築物和相鄰的8塊前地所組成,以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2005年7月15日會議上,獲得21個成員國全體一致通過,中國「澳門歷史城區」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中國第31處世界遺產。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建築群,當中包括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和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築群、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和第一所西式大學等。作為歐洲國家在東亞建立的第一個領地,城區見證了澳門四百多年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互相交流、多元共存的歷史。正因為中西文化共融的緣故,城區當中的大部分建築都具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城區內的建築大部分到今仍完好地保存或保持著原有的功能。
世界遺產委員會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評價是「見證了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以至遠東地區的發展,也見證了向西方傳播中國民間宗教的歷史淵源。」、「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西式建築遺產,是東西方建築藝術的綜合體現。」 由此可見,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內接觸近代西方器物與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同時是近代西方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正如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在申請成功後發表的即時書面講話指出:「澳門特區從此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名錄,意義重大深遠。」

㈥ 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城區

東單西單前門王府井大柵欄前海後海中南海
你這樣問實在沒有什麼意義,解放前都沒有這樣的行政區劃,這四個區都是解放後設立,58年前都不叫什麼東城區西城區,分的更細,什麼東四區西四區東單區西單區,一區到九區什麼的,直到58年才有了東城西城的概念
具體的你可以看看網路里的北京市行政區劃
http://ke..com/view/2621.htm#4

㈦ 澳門歷史城區是什麼

澳門歷史古城區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為一體,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廳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羅倫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聖母教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

16世紀中葉,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為主的外國商人居住及進行貿易,澳門由此發展成19世紀前中國主要的對外港口,也是亞洲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

貿易活動的興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來,一個融合歐、亞、非、美四洲人民的「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由此誕生。

葡萄牙人將這個用城牆圍起的城市命名為「天主聖名之城」,今天的澳門歷史城區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400多年間,有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義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以及非洲地區等各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他們帶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行業技藝,不同的風俗習慣,在澳門歷史城區內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台,展開多姿多彩的生活。

隨著外國人的定居,他們把自己的建築傳統越洋帶到澳門,使澳門成為近代西洋建築傳入中國的第一站。

尤其是葡萄牙人的建築物,無不顯露出與葡萄牙本土建築的密切關系。

事實上,文藝復興後的一些主要建築形式、風格,結合亞洲其他地區不同的建築元素在澳門產生了新的變體,形成獨樹一幟的建築風格。

這些建築至今保持原貌,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西建築相互輝映的歷史城區。

中國最古老的教堂遺址、最古老的西式炮台群、最古老的修道院、最古老的基督教墳場、第一座西式劇院、第一座現代化燈塔、第一所西式大學、西式醫院等都位於這一區域內。

澳門歷史古城區,兼有海港城市和葡萄牙人聚居地的特點,突出體現了中西文化融會交流的特色。

古浪與四周花園

㈧ 老城區的歷史沿革

老城建城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042年的西周時期。北宋始設河南府城,金設「金昌府」。1948年洛陽解放前,老城的城區基本保留了公元1217年金在洛陽設「金昌府」時的建築格局,「老城」之名由此而來。

㈨ 中國最美的五大城區,你去過哪幾個城市

北京什剎海地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是指前海、後海和西海及其周邊地區146.7公頃的范圍,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有文物保護單位40餘處,佔西城區的三分之一以上。什剎海地區是京城內老北京風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有大量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這一帶也是原老北京主要的商業活動區。至今,一些有生命力的民俗活動仍然在什剎海地區大量存在。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