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皇後
1. 在整個中國的歷史上,第一個皇後是誰
中國的皇後制度是伴隨著皇帝制度而產生的,所以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後產生,那麼在此之前一定是先有皇帝,然後才有皇後的。第一個建立皇帝制度的是秦始皇,他統一六國之後,開始在全國施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而且秦始皇還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把「皇」和「帝」連起來始稱「皇帝」。秦朝是一個很短命的王朝,秦始皇和胡亥都還沒來得及立皇後。
中國的皇帝制度一直伴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而結束,皇後也同樣如此。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一共有四百九十三位皇帝,而皇後一共差不多有八百多位。因為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皇帝除了特殊時期能被廢,基本上是沒人有那個權利去廢除皇帝的;而皇後就不一樣了,有時候不得寵的皇後,皇帝照樣可以名正言順的廢除皇後。
2. 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個皇後
既然秦始皇是中國一個皇帝,那麼皇後應該從秦漢後才正式存在.先秦時期的諸妃應不在此列.而秦始皇沒有立過皇後,所以中國的皇後應該從漢算起.第二,在此列舉的是皇帝的嫡後和追封的皇後,在此僅列舉幾位 西漢 高後呂雉 孝惠後張嫣 孝文後竇氏 孝景後王志 孝武後陳嬌 思皇後衛子夫 恭哀後許平君 孝宣後霍成君 孝元後王政君 孝成後趙飛燕 東漢 光武後郭聖通 光烈後陰麗華 明德後馬氏 和熹後鄧綏 順烈後梁訥 懿獻後梁女瑩 孝桓後鄧猛女 桓思後竇妙 孝獻後付壽 三國 文昭後甄宓 文德後郭女王 昭烈後甘氏 穆皇後吳氏 兩晉 武元後楊艷 武悼後楊芷 惠後賈南風 惠後羊獻容 孝武後李陵容 隋 文獻後獨孤氏 愍後蕭氏 唐 文德後長孫氏 則天後武則天 韋後 宋 章獻明肅皇後劉娥 宋一代,皇後多賢德,無突出事跡 元 光獻翼聖後宏吉拉·伯爾台 忽蘭後 完者忽都後奇氏 明 孝慈高後馬氏 仁孝後徐氏(徐達長女) 孝庄睿後錢氏 孝節愍後周氏 清 孝慈高後葉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孝端後博爾濟吉特氏(哲哲) 孝庄後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孝獻後董鄂氏(烏雲珠) 孝誠後赫舍里氏 孝賢後富察氏 孝欽後葉赫那拉氏(慈禧) 孝哲後阿魯特氏 其中有兩宮皇太後的 1秦始皇的嫡祖母華陽太後和生祖母夏太後,生母趙姬 2南宋高宗朝孟太後(北宋哲宗廢後,南宋被復尊為皇太後,高宗伯母)和韋太後(宋徽宗韋賢妃,高宗生母) 3明憲宗朝錢太後(英宗皇後)周太後(憲宗生母,英宗貴妃) 4明神宗仁聖皇太後王氏(隆慶的皇後)慈聖皇太後李氏(神宗生母,隆慶的皇貴妃) 5順治朝孝端母後皇太後與孝庄聖母皇太後 6康熙朝孝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的第二位皇後)孝康 皇太後(康熙生母,順治佟妃)和孝庄太皇太後 7同治朝和光緒朝的慈安和慈禧兩位皇太後 只能列出比較知名的皇後,不知名的實在不好說
3. 古代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後有哪些
武則天
武則天14歲時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
在位期間,武則天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展科舉;整頓吏治,嚴懲貪吏,拔擢賢才;廣開言路,注意納諫;同時又任用酷吏,手段強硬。
武則天的一生很有白羊座的特質,天生戰神將女子的柔媚化為披荊斬棘的鋼鐵,一生都在戰斗都在為了自己的選擇開疆拓土;敢於打破舊式的陳規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長孫皇後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及其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後。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
長孫皇後是一個溫柔美麗,善解人意,很完美的一位後宮女子。在史書里,她有著菩薩一般的心腸,她善待每位嬪妃,而且從來不爭寵,還老想著為丈夫納妾,所以有人說,長孫皇後在世時,是歷朝歷代後宮最為安定和諧的一個時期。
長孫皇後很像巨蟹座;溫柔謙和一心為著丈夫和孩子,隱身在家庭之後默默付出自己的心力。看似柔弱內心卻比誰的堅強,時刻准備著為家庭戰斗,當家人受到威脅時,瞬間爆發出無盡的力量。
孝庄皇後
孝庄皇後一生,歷經三朝,輔立兩帝,妥善解決擇危機,輔佑福臨少年親政,培育、扶植康熙皇帝福臨死後,她選康熙繼承皇位,親自撫養、教育,在除鰲拜定三藩的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康熙帝成為清代最傑出的皇帝,是和她分不開的。提倡儒學治國藐視封建禮教。她在輔佐順治康熙親政的過程中,基本遵循儒學傳統。對封建禮教給與藐視和抗爭,尊重男女婚姻自由權,這在當時是罕見而又可貴的。
孝庄皇後很有摩羯座特質,一生都在隱忍一生都在規劃一生都在最差的環境里走出自己的姿態。失去最愛、丈夫、兒子這三個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對於平常人來說絕對是錐心之痛甚至沉溺悲痛無法自拔;孝庄皇後卻能於人生的最底處,堅定的明白輔佐大清才是一生的追求。
竇漪房
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後,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竇姬被立為皇後。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後。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後。竇太後與漢文帝劉恆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竇太後去世,與漢文帝合葬霸陵。
竇漪房一生很像雙魚座的一生,柔順是為了愛情,堅強也是為了愛情;也許別的皇後一生的追求在於實現自己的價值,而竇漪房的一生可能僅僅是為了愛情;並且求仁得仁,與丈夫執手一生相伴到老!
4. 歷史上最漂亮的皇後
歷史上最漂亮的皇後是北魏中宮皇後蒙美姣!以下是她的個人簡介:
姓名:蒙美姣
容貌特徵:有著完美的面部輪廓,膚如軟玉凝脂,眉如遠山之黛,長而濃密的睫毛,直而英挺的鼻,薄而小巧的唇,好一副精緻絕倫的容貌。一雙桃花眼,巨乳肥臀,烏雲疊鬢,杏臉桃腮,淺淡春山,嬌柔柳腰,其似海棠醉月,梨花帶雨,不亞九天仙女下瑤池,月里嫦娥離玉闕。妲己啟朱唇似一點櫻桃,舌尖上吐的是美孜孜一團和氣,轉秋波如雙彎鳳目,眼角里送的是嬌滴滴萬種風情。
5. 中國歷史上所有的皇後有哪些
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2月3日),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縣東)人,陽平侯王禁次女,母親李氏,漢元帝劉奭皇後,漢成帝劉驁生母。中國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後之一。其身居後位(包含皇後、皇太後、太皇太後)時間61年(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僅次於清朝的孝惠章皇後(63年)。王莽篡漢時,王政君曾大怒將玉璽砸在地上,致使傳國玉璽還崩碎了一角,不久憂憤而亡,與漢元帝劉奭合葬渭陵。
6. 中國歷史上被廢除的皇後
1.王皇後(628?——655年),並州祁縣(今山西省祁縣)人,羅山令王仁佑的女兒,母柳氏。唐高宗李治的皇後。 王氏出身名門望族,祖母同安長公主,為唐高祖的妹妹。李治封晉王時,納王氏為晉王妃,約在公元642年,李治年15歲,王氏年約15歲。643年,李治立為太子,封王氏為太子妃。649年,太宗死,李治繼位為高宗,立王氏為皇後。 王皇後沒有生育,宮中只有宮女劉氏生皇子李忠和蕭淑妃生皇子李素節,劉氏位微而無寵,蕭氏位較高而得寵。武氏入宮後,得到高宗的重寵,使蕭淑妃失寵,王皇後自以為目的已經達到了。她真沒有想到,武氏是王皇後更大的競爭者。先是以巫蠱案逼高宗廢去王氏後位,被長孫無忌、褚遂良等諫止;復以誣王皇後殺死武氏所生的小女兒為罪名,於655年(唐高宗永徽六年)廢去王氏後位及蕭氏妃位,皆貶為庶人,打入冷宮囚禁起來。武氏仍不解恨,改王氏為蟒氏,蕭氏為梟氏。
2 清世祖順治帝第一任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順治之母孝庄太後之親侄女,其父為蒙古科而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由多爾袞做主定婚、聘娶。順治親政,順治八年(1651八月)冊為皇後。因陋就簡二人性格不合,順治在兩年後廢掉皇後,降為靜妃。
3衛皇後,字子夫,西漢武帝之後。生年不詳,卒於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陽(今山西臨汾)人。 子夫本是襲封平陽侯曹時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時的夫人平陽公主。漢武帝即位後,他的第一位皇後也就是武帝幼年時戲言要藏於金屋的阿嬌無子,所以平陽公車就把鄰近大戶女子收買來,養在家中,准備讓漢武帝選取為妃。適逢漢武帝在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平陽公主就將這些美女裝飾打扮起來,供漢武帝選擇。但漢武帝看後,覺得都不滿意。在武帝與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又讓歌女起舞助興,漢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隨後,漢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來服侍,一見傾心。這樣,平陽公主送子夫入了宮。入宮一年多來,子夫卻不能得到漢武帝的寵幸,正好漢武帝釋放一批宮女,子夫才又見到他,並哭泣著請求放她出宮。漢武帝憐惜她,便把她留下來,同時,又把她的兄長衛長君、弟弟衛青召入宮中為侍中。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為皇後。 元狩元年(前122年),衛後所生之男劉據被立為太子。由於他是漢武帝長子,漢武帝特別寵愛他。況且,作為宮廷婦人,隨著容顏的衰老,衛皇後尊寵程度也在逐漸下降。她在漢武帝面前的寵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為皇後的第38年,也就是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蠱事變,不能自明而自殺。 固然,漢武帝對衛氏一門的寵幸有過份之處,但總的來說,衛氏一門對漢朝的鞏固是做出過貢獻的。
4曇花的美麗 漢武帝皇後陳阿嬌 陳阿嬌,館陶公主劉嫖的女兒,漢武帝劉徹的皇後, 劉嫖本想把阿嬌嫁給太子劉榮,遭到劉榮生母栗姬的拒絕,於是轉而把阿嬌許給王美人所生的兒子劉徹景帝於四十八歲病逝,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阿嬌此時亦被立為皇後,實在是嬌貴無比。可惜的是,阿嬌自嫁予武帝這么多年來,一直沒能懷孕。館陶長公主十分著急,千方百計尋名醫要讓阿嬌懷上武帝的孩子,卻是無濟於事,致使武帝逐漸疏遠陳皇後。 武帝的新寵衛子夫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劉據。這位衛子夫原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女,入宮後連生三個女兒。這次生子,令衛子夫在宮中的地位獲得空前的鞏固。武帝到衛子夫處留宿的時間多了,讓陳皇後獨守空房的時候也相對地增加。陳皇後又怨又氣,怪責那衛子夫奪去了君王的愛寵,卻又對武帝移情別戀束手無策。思前想後,陳皇後竟想到求助巫蠱。 她找來了巫女楚服,又根據楚服提供的方法做了幾個小布人,代表衛子夫和其它幾個得寵的嬪妃,然後日夜以針刺小布人以詛咒她們。只是這事卻瞞不過其它宮人,有陳皇後宮中的侍女向武帝密報皇後行巫蠱一事,武帝得悉後大怒,立刻處死了巫女楚服,牽連三百餘人。而對罪魁陳皇後,武帝一點也不念舊情,把皇後廢黜,出居長門宮。可惜的是,武帝在看過司馬相如的《長門賦》後,雖稱贊此賦為上乘之作,卻從沒想到把阿嬌復位。於是顧影自憐的陳皇後只能在凄清的冷宮中了此殘生。
5. 郭聖通(?—公元52年),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一任皇後,西漢皇族後裔,其外公為漢景帝七世孫、真定恭王劉普。公元24年,一代英主劉秀為平定河北之需要,與河北真定府聯姻,迎娶了真定王劉揚之外甥女郭聖通。劉秀登基稱帝之後,郭聖通被冊封為皇後。郭氏雖貴為皇後,但在光武帝面前遠不及時為貴人的陰麗華受寵,後期多有不安及怨言。建武十七年,郭氏被廢為中山王太後,貴人陰麗華則榮登後位。建武二十八年,在被廢十一年之後,郭聖通病逝,安葬於京師洛陽近郊的邙山。
6.陰氏(80年——102年),漢和帝皇後。南陽新野人。曾祖陰識,光烈皇後陰麗華之兄。公元96年二月,17歲的陰氏被立為皇後。陰氏頗得和帝喜愛。很快,太傅鄧氏再有遺類。」陰皇後的姨母鄧朱為了幫助的孫女鄧綏進宮,這讓陰皇後感到分外嫉妒和害怕。她竟打算加害鄧貴人。她對身邊的人咬牙切齒地說「我要有一天得志,一定不會讓她奪回昔日的光耀地位,便給陰皇後出謀,企圖用巫術來咒死和帝。不久,陰皇後的陰謀被人告發,於是和帝下命將陰皇後遷到待罪的桐宮。陰皇後不堪折磨,憂憤而死。和帝永元十六年(104年),葬於臨平。
7. 賈南風[1](256-300),是西晉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後,史稱惠賈皇後。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醜女人:據史書上記載,惠賈皇後身材矮小(約1米4左右),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保地,眉後還有一大塊胎記。賈南風是西晉的開國元勛賈充的三女,繼室郭槐的長女。生於三國魏高貴鄉公甘露元年(256年)。卒於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人。
8. 晉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十一月,羊獻容被立為皇後。 永興元年(304年)二月,成都王穎廢羊皇後為庶人。羊獻容 同年七月,左衛將軍陳眕等復後位。 同年八月,河間王顒大將張方又廢後。 永興二年(305年)四月,洛陽「留台」荀藩、劉暾等復後位。 同年同月,張方又廢後。 同年十一月,立節將軍周權詐被檄,自稱平西將軍,復後位。 同年同月,洛陽令何喬攻殺周權,又廢後。 光熙元年(306年)六月,東海王越迎惠帝返洛陽,復後位。 晉懷帝元嘉六年(311年)六月,劉曜、王彌攻破洛陽,擄懷帝及惠羊皇後北去,羊獻容淪為囚虜。 晉元帝太興元年(318年)十月,劉曜稱帝於長安,國號趙,立羊獻容為皇後。
9.漢景帝劉啟廢後薄氏【?—前151】
10.漢成帝劉驁廢後許氏【前50—前8】
11.漢哀帝劉欣廢後傅氏【前15—前1】
12.漢桓帝劉志廢後鄧猛女【139--165】
13.漢靈帝劉宏廢後宋氏【157--178】
14.漢獻帝劉協廢後伏壽【176--214】
15.吳會稽王孫亮後全惠解【243--301】
16.晉海西王司馬奕後庾道憐【?--371】
17.宋少帝劉義符後司馬茂英(393--439)
18.宋後廢帝劉昱後江簡圭【461--?】
19.齊鬱林王蕭昭業後何婧英【474--?】
20.齊海陵王蕭昭文後王韶明【480--?】
21.齊東昏侯蕭寶卷後褚令璩【481--?】
22.陳臨海王陳伯宗後王氏【552--585】
23.北魏孝文帝元宏廢後馮清【476--500】
24.西魏文帝元寶炬廢後乙弗氏【508--538】
25.北齊後主高緯廢後斛律氏【557--?】
26.北齊後主高緯廢後胡氏【不詳】
27.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後元胡摩【542--616】
28.林廢後
北魏林廢後(?-493),或稱貞皇後林氏,孝文帝拓跋宏的妃子,廢太子拓跋恂之母。
林廢後年少時,她父親林勝得罪乙渾而死,林氏因此沒入掖庭為使女。後來乙渾又在496年被馮太後處死,次年拓跋宏才出生。林氏美麗異常,在拓跋宏少年時為他生下第一個兒子元恂。馮太後按殺母立子舊制將林氏處死,拓跋宏為她求情,無效。林氏遂被殺害,追封貞皇後。
拓跋宏遷都和漢化改革招致許多反對,太子拓跋恂與他政見不合,日漸疏遠。最終拓跋宏殺死了16歲的太子,追廢貞皇後林氏為庶人,不再承認和她母子的任何關系。
7. 乾隆的皇後的歷史
1 孝賢皇後
富察氏(1712——1748),滿洲鑲黃旗人,察哈爾綜觀李榮保之女,生於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農歷,下同),雍正五年七月賜婚成為寶親王嫡福晉,時年十六歲(虛歲,下同)。雍正六年十月生皇長女,八年生皇二子永璉;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又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乾隆十一年生下皇七子永琮。乾隆二年以金冊金寶冊立富察氏為皇後,時年26歲。皇後性情節儉,平日冠飾皆草線絨花,不御珠翠。但皇長女、永璉、永琮先後夭折,皇後悲痛萬分。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在德州崩逝,終年三十七歲。謚號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後,葬裕陵。
2 孝儀皇後
魏佳氏(1727。10。23——1775。2。28),漢軍,為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後抬入滿洲鑲黃旗。是內管領清泰之女,雍正五年重陽節出生,小乾隆十六歲。初入宮為貴人,乾隆十一年封令嬪,十四年晉為令妃。二十一年生黃七女,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嬸皇九女。二十四年晉為貴妃。二十五年(1760年)生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後來的嘉慶皇帝),時年34歲。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年晉升為皇貴妃。次年生皇十七子永嶙。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年四十九歲,謚令懿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嘉慶皇帝即位,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聖純皇後。
8. 歷史上李俶的皇後是誰
唐代宗李豫時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在長安淪陷後,當時作為唐玄宗嫡皇孫的李豫跟隨唐肅宗搜兵靈武,擔任天下兵馬元帥。與副元帥郭子儀率軍跟安祿山手下的10多萬叛軍決戰時取得大捷,最終成功收復京師長安。等到李豫整軍進入長安的時候,全城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都在歡迎他的到來。
貞懿皇後獨孤氏是唐代宗李豫生前最為寵愛的妃子,是左威衛錄事參軍獨孤穎的長女。當初因為長相出色,才進宮的時候就被唐代宗看中,深得他的寵愛。只不過此時的李豫心中對於自己下落不明的結發妻子依然念念不忘,為了等待沈氏回來,皇後的位置一直都是懸空的。自然沒有選擇冊封獨孤氏作為自己的皇後,直到獨孤氏染病逝世後才追封其為皇後,上謚號貞懿皇後。
9. 歷史上所有皇後明細表
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稱為「妃」,周朝開始則稱為「後」。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改天子為皇帝,並訂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後的後妃制度。較完備的後妃制度和等級劃分直到漢朝才實際執行。
西漢王朝
高祖呂皇後 呂雉
孝惠張皇後 張嫣
孝文竇皇後 竇漪房
孝景薄皇後
孝景王皇後 王娡
孝武陳皇後 陳阿嬌
孝武衛皇後 衛子夫
孝武李皇後 李妍
趙太後 鉤弋夫人
孝昭上官皇後
孝宣許皇後 許平君
孝宣霍皇後 霍成君
孝宣王皇後 邛成太後
孝元王皇後 王政君
長定許皇後
孝成趙皇後 趙飛燕
孝哀傅皇後 傅黛君
孝平王皇後
新王朝
王皇後
史皇後
東漢王朝
光武郭皇後 郭聖通
光烈陰皇後 陰麗華
明德馬皇後
章德竇皇後
和帝陰皇後
和熹鄧皇後 鄧綏
安思閻皇後 閻姬
順烈梁皇後 梁妠
孝崇郾皇後 郾明
桓帝梁皇後 梁女瑩
桓帝鄧皇後 鄧猛女
桓思竇皇後 竇妙
孝仁董皇後
靈帝宋皇後
靈思何皇後 何蓮
靈懷王皇後 王榮
獻帝伏皇後 伏壽
獻穆曹皇後 曹節
曹魏王朝
武宣卞皇後
文昭甄皇後 甄洛
文德郭皇後 郭女王
明悼毛皇後
明元郭皇後
齊王王皇後
齊王張皇後
齊王甄皇後
高貴鄉公卞皇後
元帝卞皇後
蜀漢王朝
先主昭烈甘皇後 甘梅
先主穆皇後吳氏 吳莧
後主敬哀皇後張氏 大張皇後
後主皇後張氏 小張皇後
東吳王朝
孫權大懿皇後王氏
孫權敬懷皇後王氏
孫權潘皇後
孫權步皇後 步練師
孫亮全皇後 全惠解
孫休朱皇後
孫皓滕皇後 滕芳蘭
西晉王朝
宣穆張皇後 張春華
景懷夏侯皇後 夏侯徽
景獻羊皇後 羊徽瑜
文明王皇後 王元姬
武元楊皇後 楊艷
武悼楊皇後 楊芷
武帝王皇後 王媛姬
惠帝賈皇後 賈南風
惠帝羊皇後 羊獻容
懷帝梁皇後 梁蘭璧
東晉王朝
元敬虞皇後 虞孟母
元帝簡文太後 鄭阿春
明穆庾皇後 庾文君
成恭杜皇後 杜陵陽
康獻褚皇後 褚蒜子
穆章何皇後 何法倪
哀靖王皇後 王穆之
廢帝孝庾皇後 庾道憐
簡文順王皇後 王簡姬
孝武文李太後 李陵容
孝武定王皇後 王法慧
孝武德陳太後 陳歸女
安僖王皇後 王神愛
恭思褚皇後 褚靈媛
五胡十六國
劉漢國
漢光文帝劉淵呼延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單皇後
漢光文帝劉淵光獻張皇後
漢昭武帝武元皇後呼延氏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張徽光
漢昭武帝武孝皇後張氏
漢昭武帝武宣皇後劉氏 劉娥
漢昭武帝廢皇後靳氏 靳月光
漢昭武帝皇後靳氏 靳月華
漢昭武帝弘道樊皇後
漢昭武帝弘孝王皇後
漢昭武帝弘德宣皇後
漢昭武帝武德皇後劉氏 劉英
漢昭武帝左皇後劉氏
漢昭武帝弘德皇後武氏
漢隱帝劉粲靳皇後
前趙國
末帝劉曜獻文皇後羊氏 羊獻容
末帝劉曜劉皇後
末帝劉曜劉皇後 劉芳
末帝劉曜元悼皇後卜氏
成漢國
成景帝羅皇後
成武帝任皇後
成幽公閻皇後
漢昭帝閻皇後
歸義侯李皇後
後趙國
明帝石勒劉皇後
明帝石勒程皇後
武帝石虎鄭皇後 鄭櫻桃
武帝石虎杜皇後 杜珠
武帝石虎劉皇後
彭城王石遵張皇後
代國
代神元帝拓跋力微竇皇後
代文帝拓跋沙漠汗封皇後
代桓帝拓跋猗盧祁皇後
代平文帝拓跋鬱律王皇後
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慕容皇後
冉魏國
平帝冉閔董皇後
前燕國
文明帝慕容皝文明皇後段氏
文明帝慕容皝文昭皇後蘭氏
景昭帝慕容儁可足渾皇後
景昭帝慕容儁景德皇後段氏
幽帝慕容暐可足渾皇後
前秦國
明帝苻健強皇後
厲王符生梁皇後
文桓帝苻雄苟皇後
宣昭帝苻堅苟皇後
哀平帝苻丕楊皇後
高帝苻登毛皇後
高帝苻登李皇後
後秦國
武昭帝姚萇蛇皇後
武昭帝姚萇皇後孫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張氏
文桓帝姚興皇後齊氏
後燕國
成武帝慕容垂成昭皇後段氏 先段後
成武帝慕容垂成哀皇後段氏 段元妃
成武帝慕容垂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惠德皇後段氏
惠愍帝慕容寶獻幽皇後丁氏
廢帝蘭汗乙皇後
昭文帝慕容熙苻皇後 苻訓英
昭文帝慕容熙愍皇後 苻娀娥
北燕國
惠懿帝慕容雲李皇後
文成帝馮跋孫皇後
文成帝馮跋宋皇後
昭成帝馮弘慕容皇後
南燕國
獻武帝慕容德段皇後 段季妃
末主慕容超呼延皇後
西秦國
武元王乞伏乾歸符皇後 東平公主
文昭王乞伏熾磐禿發皇後
後涼國
懿武帝呂光石皇後
隱王呂紹張皇後
靈帝呂纂楊皇後
文帝呂寶衛太後
末主呂隆楊皇後
北涼國
武宣王沮渠蒙遜孟皇後
哀王沮渠牧犍李皇後 李敬受
哀王沮渠牧犍拓跋皇後 武威公主
南涼國
景王禿發傉檀折掘皇後
西涼國
武昭王李暠尹皇後
大夏國
武烈帝赫連勃勃梁皇後
南朝
劉宋王朝
孝穆趙皇後 趙安宗
孝懿蕭皇後 蕭文壽
武敬臧皇後 臧愛親
武帝張皇後 張闕
武帝胡皇後 胡道女
少帝司馬皇後 司馬茂英
文帝袁皇後 袁齊媯
文帝宣皇後沈氏 沈容姬
劉劭殷皇後 殷玉英
孝武文穆王皇後 王憲嫄
前廢帝何皇後 何令婉
明帝王皇後 王貞風
後廢帝江皇後 江簡珪
順帝謝皇後 謝梵境
南齊王朝
宣孝陳皇後 陳道止
高昭劉皇後 劉智容
武穆裴皇後 裴惠昭
文安王皇後 王寶明
鬱林王何皇後 何婧英
海陵王王皇後 王韶明
明敬劉皇後 劉惠瑞
東昏褚皇後 褚令璩
和帝王皇後 王蕣華
末帝元皇後 南陽公主
梁王朝
太祖張皇後 張尚柔
高祖郗皇後 郗徽
高祖穆皇太後 丁令光
文宣皇太後 阮令嬴
文帝簡皇後 王靈賓
豫章王蕭棟張皇後
高宗蔡皇後
元帝夏太後
敬帝王皇後
陳王朝
高祖章皇後 章要兒
世祖沈皇後 沈妙容
廢帝王皇後
高宗柳皇後 柳敬言
後主沈皇後 沈婺華
北朝
北魏王朝
神元皇後竇氏
文帝皇後封氏
桓帝皇後祁氏
平文皇後王氏
獻明皇後賀氏
道武皇後慕容氏
道武宣穆皇後劉氏
明元昭哀皇後姚氏 西平公主
明元密皇後杜氏
太武帝竇太後
太武皇後赫連氏
太武敬哀皇後賀氏
景穆恭皇後郁久閭氏
高宗皇後常氏
文成文明皇後馮氏 馮有
文成元皇後李氏
獻文思皇後李氏
孝文貞皇後林氏
孝文廢皇後馮氏 馮清
孝文幽皇後馮氏 馮潤
孝文昭皇後高氏 高照容
宣武順皇後於氏
宣武皇後高氏 高英
宣武靈皇後胡氏 胡充華
孝明皇後胡氏
孝庄帝爾朱皇後 爾朱英娥
長廣王爾朱皇後
節閔帝爾朱皇後
孝武帝皇後高氏
東魏王朝
孝靜帝高皇後 太原長公主
西魏王朝
文帝文皇後乙弗氏
文帝悼皇後郁久閭氏
廢帝宇文皇後 宇文雲英
恭帝若干皇後
北齊王朝
神武帝神武明皇後婁氏 婁昭君
文宣帝昭信皇後李氏 李祖娥
文襄帝靖德皇後元氏 元仲華
廢帝皇後李氏 李難勝
孝昭帝順成皇後元氏
武成帝皇後胡氏
後主廢後斛律氏
後主左皇後胡氏
後主右皇後穆氏 穆黃花
北周王朝
文帝文皇後元氏
文帝文宣皇後叱奴氏
孝閔帝元皇後 元胡摩
明帝獨孤皇後
武帝武皇後阿史那氏
武帝李皇後 李娥姿
宣帝楊皇後 楊麗華
宣帝朱皇後 朱滿月
宣帝陳皇後 陳月儀
宣帝元皇後 元樂尚
宣帝尉遲皇後 尉遲熾繁
靜帝司馬皇後 司馬令姬
隋王朝
文帝文獻皇後 獨孤伽羅
煬帝蕭皇後 蕭氏
唐王朝
高祖太穆皇後竇氏
太宗文德皇後長孫氏
高宗廢後王氏
高宗則天順聖皇後武氏 武曌
中宗和思皇後趙氏
中宗韋皇後 韋香兒
睿宗肅明皇後劉氏
睿宗昭成皇後竇氏 竇德妃
玄宗廢後王氏
玄宗貞順皇後武氏 武惠妃
玄宗元獻皇後楊氏
肅宗皇後張氏 張良娣
肅宗章敬皇後吳氏
代宗睿真皇後沈氏 沈珍珠
代宗貞懿皇後獨孤氏
德宗昭德皇後王氏
順宗庄憲皇後王氏
憲宗懿安皇後郭氏
憲宗孝明皇後鄭氏
穆宗恭僖皇後王氏
穆宗貞獻皇後蕭氏
穆宗宣懿皇後韋氏
宣宗元昭皇後晁氏
懿宗惠安皇後王氏
懿宗恭憲皇後王氏
昭宗積善皇後何氏
五代十國
後梁王朝
烈祖文惠皇後王氏
太祖元貞皇後張氏 張惠
承帝皇後張氏 張貞娘
後唐王朝
太祖貞簡皇後曹氏
庄宗神閔敬皇後劉氏 劉玉娘
明宗和武憲皇後曹氏
明宗昭懿皇後夏氏
明宗宣憲皇後魏氏
閔帝哀皇後孔氏
末帝皇後劉氏
後晉王朝
高祖皇後李氏 永寧公主
出帝皇後馮氏
後漢王朝
高祖昭聖皇後李氏 李三娘
後周王朝
太祖聖穆皇後柴氏
世宗貞惠皇後劉氏
世宗宣懿符皇後
南唐國
烈祖元敬皇後宋氏 宋福金
元宗光穆鍾皇後
後主昭惠皇後 大周後 周憲(周娥皇)
後主皇後 小周後 周嘉敏(周女英)
閩國
惠宗陳皇後 陳金鳳
康宗李皇後 李春燕
北宋王朝
昭憲杜太後
太祖孝惠賀皇後
太祖孝明王皇後
太祖孝章宋皇後
太宗淑德尹皇後
太宗懿德符皇後
太宗明德李皇後
太宗元德李皇後
真宗章懷潘皇後
真宗章穆郭皇後
真宗章獻明肅劉皇後 劉娥
真宗章懿李皇後 李宸妃
真宗章惠楊皇後
仁宗郭皇後
仁宗慈聖光獻曹皇後
仁宗溫成張皇後
英宗宣仁聖烈高皇後 高滔滔
神宗欽聖憲肅向皇後
神宗欽成朱皇後
神宗欽慈陳皇後
哲宗昭慈孟皇後 孟嬋
哲宗昭懷劉皇後 劉清菁
徽宗顯恭王皇後
徽宗顯肅鄭皇後
徽宗明節劉皇後
徽宗明達劉皇後
欽宗仁懷朱皇後 朱璉
南宋王朝
高宗憲節邢皇後 邢秉懿
憲聖慈烈吳皇後 吳芍芬
孝宗成穆郭皇後
孝宗成恭夏皇後
孝宗成肅謝皇後
光宗慈懿李皇後 李鳳娘
寧宗恭淑韓皇後
恭聖仁烈楊皇後 楊桂枝
理宗謝皇後 謝道清
度宗全皇後 全玖
遼王朝(契丹國)
肅祖昭烈皇後蕭氏 蕭卓真
懿祖莊敬皇後蕭氏 蕭牙里辛
玄祖簡獻皇後蕭氏 蕭月里朵
德祖宣簡皇後蕭氏 蕭巖母斤
太祖淳欽皇後述律氏 述律平
太宗靖安皇後蕭氏 蕭溫
世宗皇後甄氏 甄定徽
世宗懷節皇後蕭氏 蕭撒葛只
穆宗皇後蕭氏
景宗睿智皇後蕭氏 蕭燕燕
聖宗仁德皇後蕭氏 蕭菩薩哥
聖宗欽哀皇後蕭氏 蕭耨斤
興宗仁懿皇後蕭氏 蕭撻里
道宗宣懿皇後蕭氏 蕭觀音
道宗皇後蕭氏 蕭坦思
天祚帝皇後蕭氏 蕭奪里懶
宣宗皇後蕭氏 蕭普賢女
德宗感天皇後蕭氏 蕭塔不煙
承天皇後(西遼女皇) 耶律普速完
金王朝
太祖聖穆皇後唐括氏
太祖光懿皇後裴滿氏
太祖欽憲皇後紇石烈氏
太祖宣獻皇後仆散氏
太宗欽仁皇後唐括氏
熙宗悼平皇後裴滿氏
德宗哀皇後徒單氏
海陵王皇後徒單氏
睿宗欽慈皇後蒲察氏
睿宗貞懿皇後李氏 李洪願
世宗昭德皇後烏林答氏
顯宗孝懿皇後徒單氏
顯宗昭聖皇後劉氏
章宗欽懷皇後蒲察氏
衛紹王皇後徒單氏
宣宗仁聖皇後王氏 王霓
宣宗明惠皇後王氏 王雲
哀宗徒單皇後
西夏王朝
太宗惠慈敦愛皇後衛慕氏
景宗憲成皇後野利氏
景宗皇後沒藏氏
毅宗皇後沒藏氏
惠宗皇後梁氏
崇宗皇後耶律氏 耶律南仙
崇宗皇後任氏
仁宗章獻欽慈皇後羅氏 羅皇後
元王朝
太祖光獻翼聖皇後弘吉剌氏 孛兒帖
太宗昭慈皇後乃馬真氏 脫列哥那
定宗欽淑皇後斡兀立氏 海迷失
睿宗顯懿庄聖皇後怯烈氏 唆魯和帖尼
憲宗貞節皇後弘吉剌氏 忽都台
世祖昭睿順聖皇後弘吉剌氏 察必
世祖皇後弘吉剌氏 南必
裕宗徽仁裕聖皇後弘吉剌氏 伯藍也怯赤
成宗貞慈靜懿皇後弘吉剌氏 失憐答里
成宗卜魯罕皇後伯岳吾氏 卜魯罕
順宗照獻元聖皇後弘吉剌氏 答己
武宗宣慈惠聖皇後弘吉剌氏 真哥
武宗獻章聖皇後亦乞烈氏
武宗文獻昭聖皇後唐兀氏
仁宗庄懿慈聖皇後弘吉剌氏 阿納失失里
英宗庄靜懿聖皇後亦乞烈氏 速哥八剌
顯宗宣懿淑聖皇後弘吉剌氏 普顏怯里迷失
泰定帝皇後弘吉剌氏 八不罕
明宗皇後乃馬真氏 八不沙
文宗皇後弘吉剌氏 卜答失里
寧宗皇後弘吉剌氏 答納也忒迷失
順帝皇後欽察氏 答納失里
順帝皇後弘吉剌氏 伯顏忽都
順帝皇後奇氏 奇皇後(完者忽都)
明王朝
太祖 孝慈高皇後 馬秀英
[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後馬氏]
惠帝 馬皇後
成祖 仁孝徐皇後 徐儀華
仁宗 誠孝張皇後
宣宗 恭讓胡皇後 胡善祥
宣宗 孝恭孫皇後
英宗 孝庄錢皇後 錢錦鸞
英宗 孝肅周太後
景帝 汪皇後
景帝 肅孝杭皇後
憲宗 廢後吳皇後 吳靼韞
憲宗 孝貞王皇後 王鍾英
憲宗 孝穆紀太後 紀淑妃
[明熹宗張嫣張皇後]
憲宗 孝惠皇後 邵妁慈
孝宗 孝康張皇後
武宗 孝靜夏皇後
世宗 孝潔陳皇後 陳蓮
世宗 張皇後
世宗 孝烈方皇後
世宗 孝恪杜太後
穆宗 孝懿李皇後
穆宗 孝安陳皇後
穆宗 孝定李太後 李彩鳳
神宗 孝端王皇後 王喜姐
神宗 孝靖王太後
光宗 孝元郭皇後
光宗 孝和王太後
光宗 孝純劉太後
熹宗 懿安張皇後 張嫣(張寶珠)
思宗 愍周皇後
清王朝
[孝慈高皇後]
太祖 孝慈高皇後 葉赫那拉·孟古姐姐
太祖 孝烈武皇後 烏拉那拉·阿巴亥
太宗 孝端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哲哲
太宗 孝庄文皇後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世祖 順治廢皇後(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惠章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世祖 孝康章皇後 佟佳氏
世祖 孝獻皇後(董鄂妃) 董鄂氏
聖祖 孝誠仁皇後 赫舍里氏
聖祖 孝昭仁皇後 鈕祜祿氏
聖祖 孝懿仁皇後 佟佳氏
聖祖 孝恭仁皇後 烏雅氏
世宗 孝敬憲皇後 烏拉那拉氏
世宗 孝聖憲皇後 鈕祜祿氏
高宗 孝賢純皇後 富察氏
高宗 乾隆繼皇後 烏拉那拉氏(喪葬規格等同於皇貴妃)
高宗 孝儀純皇後 魏佳氏
仁宗 孝淑睿皇後 喜塔臘氏
仁宗 孝和睿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穆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全成皇後 鈕祜祿氏
宣宗 孝慎成皇後 佟佳氏
宣宗 孝靜成皇後 博爾濟吉特氏
文宗 孝德顯皇後 薩克達氏
文宗 孝貞顯皇後(慈安太後) 鈕祜祿氏
文宗 孝欽顯皇後(慈禧太後) 葉赫那拉·杏貞(因慈安太後無子,咸豐死後慈禧由懿妃升為太後。並不是皇後。)
穆宗 孝哲毅皇後 阿魯特氏
德宗 孝定景皇後(隆裕太後) 葉赫那拉·靜芬
遜帝 溥儀皇後 郭布羅·婉容(中國最後一位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