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湯歷史

湯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1 00:07:27

① 湯加的歷史沿革

主詞條:湯加歷史、陶法阿豪王朝
3000多年前,波利尼西亞人在湯加塔布島定居。
1000多年前成立湯加王國,公元950年,湯加就由圖依・湯加家萬族的國王和王後統治。
1616年,圖伊·卡諾庫柏魯王朝誕生的第六年,西方列強之一的荷蘭的航海家威廉·斯考滕和雅各布·勒梅爾到達北部的努奧圖布達布島。
1643年,亞伯·塔斯曼再次抵達東加塔布群島的東加塔布島和哈亞派島,但歐洲人對群島的有效接觸始於1773年至1777年之間英國著名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的幾次考察。庫克稱群島為友誼群島,因為原住民為他補充必需品,對他熱烈歡迎。
1797年及1822年,倫敦傳教會和循道宗教會(衛理公會)分別在湯加傳播基督教,沒有成功。1826年循道宗教會再次佈道,獲得成果。1842年瑪利亞會修士設立天主教傳教會。
1799年至1852年湯加的三個家族為爭奪王位爆發了內戰,陶法阿豪家族的喬治·陶法阿豪平息戰亂,在衛理公會教徒的擁戴下,建立湯加第四個王朝——陶法阿豪王朝,於1845年稱為國王喬治·圖普一世。
19世紀,基督教傳入湯加。1900年,湯加成為英國保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紐西蘭在湯加建立軍事補給基地。1970年6月4日,湯加獨立,東加獲內政和外交的全面控制權,並成為英聯邦成員。

② 關於姓湯歷史和現狀.

排123。然後什麼什麼什麼什麼什麼?

③ 白面湯歷史有多久

人類在舊石器時代就開始研磨穀物食用。
白面是小麥製品,人類種植小麥的歷史是八千年。
那麼白面湯的歷史應該和這個差不多,就是八千年略少一點

④ 湯水文化的湯水歷史

湯(soup)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喝湯時要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呷湯時則發出絲絲的聲音,絲絲的聲音和soup這個詞的發音很相似。另一種說法是soup這個詞可能起源於德文sop,即一種澆有肉湯或濃湯的麵包。在英語中,晚餐(supper)這個詞來自輟飲(sup),意思是請坐下喝一碗湯。在美國,喊一聲soup is coming(湯來了),表示家人可坐下來用餐了。
湯的歷史悠久。根據考古學家所發掘的文物表明,近東地區是世界上最早做湯的地方。約在公元前8000到7000年間,近東地區的人就已學會了煮湯。由於當時陶器還沒有產生,人們煮食物時,在地上挖一個坑,鋪上獸皮,使之凹下一個坑,放入水和要煮的食物,然後在坑的附近燃起柴火,將兩塊石頭燒燙了投入坑內,至水煮開食物煮爛成湯喝。同時,國外歷史學家在考古研究中發現,人類曾製作了一種蔬菜庇肉濃湯,裝在皮水袋中,喝前投入燙石子加熱。這種奇特的喝法在美州印第安人中也曾長期存在過。據記載,在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每個參賽者都帶著一頭山羊或小牛到宙斯神廟中去,先放在宙斯祭壇上祭告一番,然後按照傳統的儀式宰殺掉,並放在一口大鍋中煮,煮熟的肉與非參賽者一起分而食之,但湯卻留下來給運動員喝,以增強體力,說明在那個時候,人們已經知道在煮熟的食物中,湯的營養最為豐富這個道理。
烹飪屬於文化范疇,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文化的遺產。作為這一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湯,和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歷史學家考證世界上最古老的一本食譜是在公元2700年前在中國發現的,這本古代食譜上載有十幾種湯,其中有一道湯一直沿用至今,那就是「鴿蛋湯」,食譜中把它稱之為「銀海掛金月」。《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了煨湯的真諦:凡味之本,水最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變,則成至味。大文人李漁在《閑情偶記》中稱:湯即羹之別名也……有飯即應有羹,無羹則飯不能下。中國的帝王家的食譜可算是集中國菜與中國湯之大成。慈禧太後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美食家。有8名御廚為她做湯,她最喜歡喝的湯是雞茸鴨舌湯,作料是雞、鴨舌、火腿絲、鮑魚、干貝等。德齡公主在她的《瀛台喋血記》中曾寫到這位老佛爺一生似乎與鴨舌湯結下了不解之緣。

⑤ 老火湯的煲湯歷史

到廣東的人都知道,這里的老火湯很有特色;走進本地人家,你會發現這里的女子個個都能拿出煲湯的絕活。所以,有一種觀點,老火湯的歷史就是廣東女人的歷史。
據史書記載:「嶺南之地,暑濕所居。粵人篤信湯有清熱去火之效,故飲食中不可無湯」。翻閱史書,我們可以了解廣東女人:早年的粵女多不外出,秉承內助之德,也不象江南女子,整天對鏡貼花黃,梳妝打扮。她們多守著一團火一鍋湯,心懷無限遐思、萬般溫情地煲湯,等待丈夫的歸來。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飛速發展,一改「南蠻之地」的形象,並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熱潮。可謂一夜春風,這里八方麗人雲集,爭奇斗艷、萬紫千紅。但這些沒能太多沖擊本地女子的思想和生活,她們依然著裝自然隨意,行為傳統低調,她們仍願意把精力放在家庭,樂於相夫教子,即便自己的男人只開一家士多店。
廣東人煲湯不同其他地方,她們首先對炊具有講究,用的是厚厚的沙鍋。湯則慢慢煲,煮熟後還要小火燜四五小時,認為這樣才能原汁原味。不同的時令,她們煲不同的湯,養胃的、去濕氣的、下火的,夏季的冬瓜排骨、冬季的土雞茶樹姑,花旗參、貝母、紅棗,他們放入不同的葯材,一道道湯料煲出不同口味的湯。湯很稠,很濃,很有味道,很有學問,也只有廣東女人才會把湯煲得到位。廣東人吃飯時湯是必不可少的,並通常飯前喝湯,而越到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家,越能喝到地道的口味。
老火湯是廣東女子一生的守侯。傳統的廣東女人不愛出行,她們每天在雲蒸霧罩中,把自己所有依賴、希望和溫情都融到湯里,如此心思煲出來的湯,已遠非普通一道菜的概念。有人說,這鍋湯是一鍋讓男人不會忘情、不會丟魂的湯。盡管廣東男人也同樣花心,但家裡的那鍋湯讓男人牽腸掛肚,走得再遠也想回頭。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廣東女人是煲湯的高手,更是養護婚姻的高手,她們慢慢讓男人在不知不覺中進城、護城、守城,也許這就是廣東女人對待婚姻和男人的精明之處。
有人形容廣東女子是典型的良家女子,外表纖弱的廣東女子個性也不溫不火。她們煲湯的過程其實就是守侯男人的過程,她們看著自己的男人從青澀到成熟,到百煉成鋼。在任何階段,她們都會心滿意足挽著自己的男人去喝早茶、逛花市,這份滿足和愜意不是一般女人所能體會得到的。如今盡管南下女子風風火火,有的甚至沖擊著她們的家庭,如遇上北方女人非得鬧個天翻地覆,但她們大都能容忍老公的花心,小心呵護自己的家庭,很少大吵大鬧。
聽一位供職於國內最好金融機構的朋友說,他們單位僅有的幾位女中層,大多事業成功後婚姻都失敗,北大一MBA的老師分析說,一是單位壓力太大工作太忙,以至沒有太多時間顧及家庭;二是收入地位較高,給男人較大壓力。只有一位廣東籍的老總家庭事業雙豐收,據說,她的秘訣是每周都要抽空回家給做保安隊長的老公煲兩次老火湯。

⑥ 廣州的煲湯歷史

廣州人喝老火湯的歷史由來已久,這與廣州濕熱的氣候密切相關,版而且廣州湯的種類會權隨季節轉換而改變,長年以來,煲湯就成了廣州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內容,與廣州涼茶一道當仁不讓地成了廣州飲食文化的標志。俗語說:「寧可食無菜,不可食無湯。」更有人編了句「不會吃的吃肉,會吃的喝湯」的說法。先上湯,後上菜,幾乎成為廣州宴席的既定格局。在這炎熱的夏季,每天繁忙工作之後,喝一碗清心下火的老火湯,個中味道,實在讓大家愜意不已。

廣州人的老火湯種類繁多,可以用各種湯料和烹調方法,烹制出各種不同口味、不同功效的湯來。具有廣州地方特色的「靚湯」,有半邊蓮燉魚尾、三蛇羹、冬瓜荷葉燉水鴨、冬蟲草竹絲雞湯、椰子雞湯、西洋菜豬骨湯、霸王花豬肉湯、酸菜魚湯等。湯料可以是肉、蛋、海鮮、蔬菜、乾果、糧食、葯材等;煲湯的方法可以是千奇百異,熬、滾、煲、燴、燉等;不同的湯由於不同的材料會有咸、甜、酸、辣等不同的味道。廣州在夏天喜歡喝生滾的肉片、魚片青菜湯,冬天則喜歡葯燉的、肉熬的濃湯,用慢火熬的肉湯、雞湯、魚湯,味鮮美而不肥膩。

⑦ 潵湯的來歷

早在4300多年以前,中國烹飪的先師--彭祖,曾用野雞配麥糝製作的雉羹獻給堯帝,得到堯專的賞識,封邑於大彭氏屬國(今徐州市)。雉羹是啥湯的前身,可謂中華民族最早的湯羹。屈原《天問篇》:"彭鏗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之長。"記述了彭祖善作雉羹受寵於堯帝,被封到彭城(今江蘇徐州)。相傳彭祖是以野雞、稷米煮成羹,和以鹽、梅,為中國最早烹與調的結合,這是中國古就留名的第一個菜,故號稱"天下第一羹。"

⑧ 胡辣湯的來歷

傳說糊辣湯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於謙的傷風。「粉身碎骨渾不怕——於謙紀念館」紀念文選記載:於謙做河南、山西兩省巡撫,駐節開封。有一年他過生日時,正好在鄭州視察,便按節儉慣例,找到了一家「胡記」飯鋪,喝了一碗熱辣辣的湯,度過了生辰。這別具風味的生日食品,使於謙深深地記住了它的佳美滋味。有一次,於謙出巡山西歸來,路過鄭州,由於路途勞頓,公務繁忙,染上傷風病了好幾天,也不見好。一天晚上,於謙突然想起了「胡記」的湯,就派人去買。「胡記」的掌櫃一聽是尊敬的於巡撫要吃,就放足佐料,精心製作。於謙吃過之後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輕體健,傷風竟不知不覺地痊癒了。於謙就封了白銀十兩,答謝胡掌櫃的治病之恩,並建議該湯以胡姓命名,從此這個湯就變成了「胡辣湯」。
清朝以後,鄭州賣胡辣湯的多了。但由於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民間不敢多說「胡」字,湯看上去又呈糊狀,「胡」「糊」同音,所以胡辣湯後來又改成了糊辣湯,並一直沿用至今。
現在,糊辣湯已經習慣的被稱為胡辣湯,又美名曰:「宮廷御錦湯」。

[編輯本段]製作方法
河南胡辣湯做法:
先將紅薯粉條和切碎的肥豬肉放入鐵鍋里燉,同時加入花生仁、芋頭、山葯、金針、木耳、乾薑、桂仔、麵筋泡等。待八成熟後勾入適量精粉,注意攪拌。然後兌入配好的調料及花椒、胡椒、茴香、精鹽和醬油,略加食糖少許,一鍋色香味俱佳的胡辣湯就做成了(據說正宗的還要加葯材,具體配料不得而知。)
河南肉丁糊辣湯的製作方法如下:
〔 原料〕(制30碗)熟羊肉1.6公斤,羊肉鮮湯10公斤,麵粉1.5公斤,粉皮(或粉條)500克,海帶100克,油炸豆腐150克,菠菜250克,胡椒粉15克,五香粉8克,鮮姜20克,鹽10克,香醋500克,芝麻油150克。
〔工藝〕分為原料加工、洗麵筋、制湯三道工序。
(1)原料加工。熟羊肉切成小骰子丁(也可切片);粉皮泡軟後切成絲;海帶脹發後洗凈切成絲,用開水煮熟淘去粘液,再用清水浸泡;油炸豆腐切成絲;菠菜揀去黃葉,削根,洗凈切成約2厘米長的段;鮮姜洗凈切成或剁成米粒狀。
(2)洗麵筋。將麵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公斤調成軟面團,用手蘸上水把面團揉上勁;餳幾分鍾,再揉上勁,然後兌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呈稠狀時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將面團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將麵筋用手攏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
(3)制湯。鍋內加水約5公斤,加入鮮羊肉湯,再依次放入粉皮絲、海帶絲、油炸豆腐絲和鹽,用大火燒沸,然後添些涼水使湯鍋呈微沸狀。將麵筋拿起,雙手抖成大薄片,慢慢地在盆內涮成麵筋穗(大片的麵筋用擀杖攪散)。鍋內燒沸後,將洗麵筋沉澱的面芡(將上面的清水瀝去)攪成稀糊,徐徐勾入鍋內,邊勾邊用擀杖攪動,待其稀稠均勻,放入五香粉、胡椒粉,攪勻,再撒入菠菜,湯燒開後即成。食用時淋入香醋、芝麻香油。
陝西回民肉丸胡辣湯製作方法: 陝西胡辣湯做法原料:材料與河南胡辣湯有幾分相似,也許是此基礎上改進的吧。白菜、土豆塊、胡蘿卜塊等必要材料外,牛肉丸子取代了河南胡辣湯的肉丁,吃前要澆香油,覆油潑辣子,再拿一個陀陀饃,這陀陀是回民常見的麵食,一個面餅怕有20cm的直徑,1cm多的厚度,真個扎實。掰開了泡進湯里,比羊肉泡饃要粗疏的多,掰上個拇指第一節大小也就差不多了,按個人喜好而定。。。。。。。。
肉丸糊辣湯做法一:
製作糊辣湯首先要有一口0.8—1米的大鐵鍋才成。水燒九成加入事先用手搓好的光滑如一分幣大小的牛肉丸(羊肉的很少,可能是成本的原因),接著放入時令蔬菜:土豆、胡蘿卜(均切成滾刀塊)、洋白菜、長豇豆(寸段)、西葫蘆等。接著放入定量的調料:鹽、五香粉、胡椒粉、花椒粉及不讓外人所知的各家的絕招秘方(好像有牛油之類的),加入適量的澱粉或麵粉(還是成本原因)用木鏟不停地攪動至糊狀,加入味精,燒熟即成。吃時可依個人喜好加入辣子(用滾油潑入辣椒面做成的,也叫油潑辣子,各家的味道也不同)。 糊辣湯不是常見的飯後喝的湯,而是類似北京的炒肝、油茶一樣的糊狀小吃
我在西安吃的大多是一做法,我找到第2種做法,供大家參考。
肉丸糊辣湯做法二:
用牛肉、羊肉(漢民可用其他肉)做肉餡,加入料酒,花椒末,薑末,香油,味精,鹽,一隻雞蛋,一點麵粉(千萬不可多加)拌好,淹半個小時或是10分鍾。泡好木耳黃花菜,洗干凈,撕成小片和小條。煮鍋加辣椒絲,花生米和水煮至水滾花生米8成熟,用手把肉餡擠成肉丸下入鍋中(用勺子作肉丸也行,但沒有手擠的味道好),下黃花菜,過8-10分鍾左右肉丸就熟了,下圓粉條,下木耳。調一碗澱粉汁,加入大量花椒末,白鬍椒,少量五香粉,粉條煮熟的時候就可以下這碗調味汁。鍋中的湯汁粘稠的時候,可以打蛋花進去,也可以加弄碎的嫩豆腐。冬天喝這個湯很舒服,也可以有不同湯底,豬骨,牛骨,羊骨,也可以加枸杞一類的中葯。
肉丸糊辣湯的肉丸很小,不比四喜丸子,也不如丸子湯的丸子那麼大,只有小拇指那麼大,但一定要是牛肉做的,大肉做的就不好,所以漢民做的肉丸糊辣湯就不行。
無論您按那類做出來肉丸胡辣湯,最後再灑上些胡椒及香油,如果把饃掰碎了泡在湯里,更是地道!是又香又辣絕對過癮!
另外,提示的是優質肉丸糊辣湯的特點如下:
一: 聞:
北舞渡胡辣湯就是湯端起先聞一下,有沒有濃厚撲鼻的牛肉湯香味.
二: 看:
觀察一下碗里的蔬菜和肉丸比例搭配是否合適,湯的稀稠是否適中,辣子油是否調得紅紅的!
三: 吃:
蓮花白煮的不軟不硬,大小適中.土豆是否煮麵咧,關鍵是丸子吃到嘴裡有沒有彈性,有沒有一股類似餃子餡肉香味直竄鼻子,辣子油和香油搭配的比例,有特殊愛好的看有沒有撒點生蒜苗.(劉蜂和大皮院的幾家一般都有)
四: 品:
吃完後嘴裡的余香和花椒的麻味能保持多久(超過十分鍾以上為佳品)。
[編輯本段]逍遙鎮老楊家胡辣湯的來歷
明嘉靖年間,嚴閣老於一道士手中得到一制湯秘方,遂獻於朝廷。皇帝服用後即倍感榮光煥發,精氣十足。遂賜名「御湯」。清滅明,御廚趙杞攜此秘方至中原名鎮逍遙,後把胡辣湯秘方傳於當地百姓。
楊記胡辣湯傳人楊繼明為使楊記發揚光大,惠澤世人,在原配方基礎上潛心研究,結合現代科技精心篩選配料,歷經50年反復試驗終於熬製成「群仙蜂擁至,爭嘗一勺鮮」的老楊家方便胡辣湯。至此,逍遙鎮老楊家胡辣湯以色香味醇、湯香味辣等特色,風靡全國上下,享譽大江南北。逍遙鎮胡辣湯成為眾所公認的中華吃一絕。
胡辣湯是河南的名小吃,以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的為代表。因河南各地飲食習慣不同,又可分為以下六種風味。
一、北舞渡胡辣湯
北舞渡的燉肉糊辣湯肉爛湯鮮,香辣綿口,回味無窮,是30幾種中草葯加上燉肉、胡椒,辣椒,花椒,八角等熬制的。也是胡辣湯中的極品。
二、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
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據說源於明代,據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其影響也頗為深遠。最負盛名的是楊家胡辣湯,用羊肉鮮湯加清水和輔料經武火 熬制,鍋大開後,再將洗麵筋沉下的面漿徐徐勾入鍋內。待稀稠適度,再加入胡椒粉、五香粉攪勻。食用時淋入香醋、香油,倍覺酸辣鮮香,風味濃郁。
三、開封胡辣湯
開封胡辣湯和逍遙鎮胡辣湯 製法大同小異,口味區別也不大,只是為了提香,開封人把千張換成了炸豆腐,喝起來有一股濃郁的豆香味。令人不解的是,開封胡辣湯了往往會漂著幾根菠菜,有時會令初喝的人覺得不大習慣。
四、許昌胡辣湯
許昌胡辣湯用兩個字形容比較合適:稀、辣
湯稀的可以清楚的照見你的瞳仁,浮在湯上面的胡椒分顆粒清晰可辨。喝一口你會覺得喉嚨里象被塞了烙鐵,火燒火暴的灼痛。真可謂「稀的誇張,辣的離奇」。
五、南陽胡辣湯
南陽胡辣湯也是以羊肉湯提鮮味,以胡椒粉提辣味。只不過在原料選擇上更為簡約明快:熟羊肉(或牛肉)和麵筋照例是要的,粉條改用粉皮,千張豆腐都棄之不用,而以黃花菜代之。濃淡適口,胡辣鮮香。
六、汝州胡辣湯
胡辣湯有葷素兩種,我個人認為素胡辣湯更能體現汝州人的美食理念。支鍋的竹桶有一米多高,兩頭粗,中間細,很像立起來的朝鮮族的腰鼓。兩寸來寬的鍋沿上堆簇著炸得金黃的雞蛋絲、墨綠的豆角段、鮮紅的辣椒絲、外黃內白的豆腐絲、白中透綠的蔥絲……在蒸騰熱氣的襯托下,簡直是一幅絕好的水彩畫。做湯選用上好的胡椒粉,還一定要用汝州柔韌順滑的粉條。舀一碗熱湯,捏幾撮菜,最好放一小勺醋,一碗酸辣爽口的胡辣湯就等您品嘗了!西關橋頭、鍾樓市場都有生意很好的胡辣湯店。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