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物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
生物學最早是按類群劃分學科的,如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等。由於生物種類的多樣性,也由於人們對生物學的了解越來越多,學科的劃分也就越來越細,一門學科往往要再劃分為若干學科,例如植物學可劃分為藻類學、苔蘚植物學、蕨類植物學等。
動物學劃分為原生動物學、昆蟲學、魚類學、鳥類學等;微生物不是一個自然的生物類群,只是一個人為的劃分,一切微小的生物如細菌以及單細胞真菌、藻類、原生動物都可稱為微生物,不具細胞形態的病毒也可列入微生物之中。因而微生物學進一步分為細菌學、真菌學、病毒學等。
(1)研究生物擴展閱讀
生物分類
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
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學
Ⅱ 生物學研究的對象是什麼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體的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即:研究自然界所有生物的起源,演化,生長發育,遺傳變異等生命活動的規律和生命現象的本質,以及各種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
Ⅲ 研究生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哪兩種區別是什麼
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等.
(1)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觀察法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輔助工具,對客觀事物進行系統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發現和驗證科學結論.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並及時記錄下來;要有計劃、要耐心;要積極思考,及時記錄;要交流看法、進行討論.
(2)實驗法是現代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實驗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一般步驟:①發現並提出問題;②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③作出假設;④設計實驗方案;⑤實施實驗並記錄;⑥分析實驗現象;⑦得出結論.
(3)調查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有時因為調查的范圍很大,就要選取一部分調查對象作為樣本.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
(4)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去圖書管查閱書刊報紙,拜訪有關人士,上網收索.其中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數據以及音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進行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答案和探究線索.
Ⅳ 研究生物學有何意義
生物學的研究可以說明,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極其精確和完善的機制,生物所具有的許多卓有成效的本領是人造機器所不可比擬的。人們在技術上遇到的某些難題,生物界早在千百萬年前就曾出現,而且在進化過程中就已解決了。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人們並沒有自覺地對生物的功能進行模仿,而走了不少彎路。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們已經認識到生物系統是開辟新技術的主要途徑之一,開始自覺地把生物界作為各種技術思想、設計原理和創造發明的源泉。
Ⅳ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的什麼的科學
研究生物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關系等的科學。
Ⅵ 為什麼要研究生物
你是想問生物研究是干什麼的吧?生物研究簡單來說就是了解各種生物的特點,研究的初級是了解動物內部結構,生殖特點,及生物與環境的關聯等方面。深入以後,就是研究到如何培養新物種,以及葯物的開發,環境的保護等等。
Ⅶ 生物學是研究什麼的 生物學是研究__和__的科學.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的學科.人是生物的一種,也是生物學研究的對象.
Ⅷ 中國有哪些生物技術的研究
我國生物技術研究與開發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如已在兩系法雜交稻、抗蟲轉基因棉花和玉米、基因工程葯物和疫苗、人血液代用品、人重大疾病相關基因研究和動物乳腺生物反應器、農作物組織培養和基因轉移、家畜胚胎分隔和試管牛、羊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並具備與世界發達國家整體競爭與抗衡的能力。
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物技術產品缺乏創新,極易喪失發展後勁。
因此,我國應高度重視產品和技術的創新,必須深刻認識到生命科學的發展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
為迎接生命科學世紀的挑戰,更好地參與新世紀激烈的生物技術產業的競爭,必須大力發展關鍵的生物技術,如基因組學技術,生物信息技術,基因克隆、重組、表達技術,動植物體細胞克隆技術,生物晶元技術、微陣列技術(Microarray)和生物感測器的基礎研究,人工組織與器官研製技術,並帶動農業生物技術、醫葯生物技術、環境生物技術、海洋生物技術和工業生物技術的高速發展。
1986年3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實施的我國高科技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也將生物技術確定為主攻方向之一,選擇了高產、優質、抗逆性的植物新品種選育,新型葯物、疫苗和基因診療,蛋白質工程研究與應用等三項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進行跟蹤和創新研究,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生物技術研究與發展。在基礎理論、實驗技術和實際應用等方面都有了明顯進展,大大縮短了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地位。
Ⅸ 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
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為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
觀察描述的方法在17世紀,近代自然科學發展的早期,生物科學的研究方法同物理學研究方法大不相同。生物科學的研究是考察那些將不同生物區別開來的、往往是不可測量的性質。生物科學用描述的方法來記錄這些性質,再用歸納法,將這些不同性質的生物歸並成不同的類群。
比較的方法。18世紀下半葉,生物科學不僅積累了大量分類學材料,而且積累了許多形態學、解剖學、生理學的材料。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作分類研究已經不夠了,需要全面地考察物種的各種性狀,分析不同物種之間的差異點和共同點,將它們歸並成自然的類群。比較的方法便被應用於生物科學。
實驗的方法前面提到的觀察和描述的方法有時也要對研究對象作某些處理,但這只是為了更好地觀察自然發生的現象,而不是要考察這種處理所引起的效應。實驗方法則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並通過這種干預和控制所造成的效應來研究對象的某種屬性。
(9)研究生物擴展閱讀:
生物科學的進展有: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生物科學的新進展,新成就層出不窮。從總體上看,當代生物科學主要朝著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發展:在微觀方面,生物學已經從細胞水平進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質;在宏觀方面,生態學的發展正在為解決全球性的資源和環境等問題發揮著重要作用。
生物工程方面生物工程(也叫生物技術)是生物科學與工程技術有機結合而興起的一門綜合性的科學技術。也就是說,它是以生物科學為基礎,運用先進的科學原理和工程技術手段來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如DNA、蛋白質、染色體、細胞等,從而生產出人類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製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科學
Ⅹ 生物學是研究什麼和什麼規律的一門科學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科學內,是自容然科學的一個部分。目的在於闡明和控制生命活動,改造自然,為農業、工業和醫學等實踐服務。
生物學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觀察描述的方法、比較的方法和實驗的方法等是在生物學發展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學的發展史上,這些方法依次興起,成為一定時期的主要研究手段。這些方法綜合而成現代生物學研究方法體系和研究框架。
(10)研究生物擴展閱讀
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如果考慮到仿生學,它還影響到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人口、食物、環境、能源問題是當前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問題。
大學生物科學的研究,包括一個基礎廣泛的的課程和廣泛的科學設計准備以及全面的健康護理專業人員的培訓。培養學生的書面和口頭的溝通技巧,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並理解和尊重倫理和道德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