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化學習
⑴ 如何學習數理化
數理化的學習方法 有一句話道出了理科各科的特點:「物理難,化學繁,數學習題做不完」,許多學生反映物理難學,不好理解,面對著一道道的物理題,就像是霧中看花一樣,總有不識廬山真面目之感,其實,我覺得難不難在於你對該科學習技巧的摸索和掌握,對如何學好物理,我說說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學會對物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 能不能學好物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你對物理概念能否理解得透徹,物理概念因其抽象性,總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感,比如「能量」、「慣性」等等這些概念,單靠老師的「言傳」並不能傳神地表達出概念的真諦所在,而只有自己做到了「意會」才能真正領略出它的全部內涵,這種「意會」的感覺就只有靠我們對概念的反復分析、琢磨才能體會得到,所謂「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意義正在於此.例如「摩擦力」這個概念,書中是這樣下定義的:「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經過分析,我們可首先找出概念中的關鍵字句,「互相接觸」、「相對運動」、「接觸面上」「阻礙相對運動」然後琢磨、體會這些字句的含義。「互相接觸」說出了摩擦力產生的首要條件,並由此可聯想到它與重力、磁力等的不同,但是不是互相接觸的物體就一定有摩擦力呢?顯然不是,一個「當」字揭示出了「摩擦力」的產生必然是伴隨著「相對運動」,那麼什麼是「相對運動」呢?「相對」二字應該是指這「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由此意識到判斷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是否產生摩擦力的依據應該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相對運動」而不是看這兩個物體是否發生了「運動」,「接觸面上」告訴了我們摩擦力產生的位置,而「阻礙相對運動」則說明了「摩擦力」的作用和方向,它的作用是阻礙「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運動」,那麼它的方向就應該與「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而不是與「運動」的方向相反,並由此可恍然悟到摩擦力並不總是阻力.經過這樣的反復分析、琢磨,我們對摩擦力產生的條件、位置、作用、方向自然就會清楚、透徹,哪裡還會有似是而非之感呢. 二、學會對實驗的層層剖析 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縱觀課本上的實驗內容,演示實驗、學生實驗、課後小實驗、小製作等,大大小小不下百十個,由此可見物理與實驗的不可分割性,這么多的實驗如何才能搞得清,弄得明呢?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其實無論什麼樣的實驗,無外乎都有這么幾部分組成,實驗的目的、原理是什麼?需要哪些器材?分幾步進行?每一步要滿足什麼樣的條件?如何滿足?要觀察什麼?記錄什麼?如何分析觀察到的現象?整理記錄到的數據?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什麼?例如在《焦耳定律》這節課中,書中一開始就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燈泡接入電路中時,燈泡和電線中流過相同的電流,燈泡和電線都要發熱,可是實際上燈泡熱得發光,電線的發熱卻覺察不出來,這是為什麼?」由此,需要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跟哪些因素有關系,這便是焦耳定律實驗的目的.如何進行研究呢?聯想到物體間熱傳遞的規律和溫度計的製作原理便設計出了如課本圖9-7所示的實驗裝置,由此便把電流放出熱量的多少形象地轉化成了液柱上升得高低,這便是該實驗的原理.分析可知該實驗需分三步進行,分別研究電流產生的熱量與電阻的大小、電流的大小、和通電時間的長短的關系,在這三步中,當我們研究電熱與電阻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流和通電時間相同而電阻不同;當研究電熱與電流的關系時,就必須保證電阻和通電時間相同而來改變電流;當研究電熱與通電時間的關系時就應該保證電流和電阻的大小相同而通電時間不同.那麼書中又是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呢?在第一步中採取的辦法是把兩個不同阻值的電阻接成了串聯電路;在第二步中採取的辦法是比較同一個燒瓶中液柱上升得高低,而用變阻器來改變它的電流;至於第三步就無須多說人人明白,然後通過觀察每一步中條件改變前後液柱的升降情況便得出了焦耳定律的內容.在平常的學習中,如果我們對每一個實驗都能這樣環環設問、層層剖析,那麼對整個實驗過程就會了如指掌、默然於胸,還有什麼能難倒我們呢? 三、學會通過實踐加深對物理公式中各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 學習理科離不開計算,在物理公式中對各物理量間的對應性以及確切的物理含義的理解要求很高,而對於初學者而言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理解得透徹,因此常常出現張冠李戴、亂點鴛鴦譜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物理量含義的確切理解.例如,對於功的計算公式W=FS中S的含義的考查有這么一道題:一位同學用50N的力,將重30N的鉛球推到7m遠處,這位同學對鉛球做的功為:A.350J B.210J C.0J D.無法判斷.初學者往往覺得選A或C,但一旦知道正確答案應為D,那麼對S的含義自然是心領神會.哲學上講,我們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就是一個「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螺旋式上升過程」就體現在這里. 四、學會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 我們常說,學習的過程就是把書由薄變厚,再由厚變薄的過程.我們前面所說的正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把書由薄變厚,但把書由薄變厚並不是我們的目的,太厚了,就會超負荷,承載不起.大千世界,紛繁復雜,但在哲學家看來,無非是物質或精神;而在生物學家看來,無非是動物或植物.可見,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其共性,找出其本質,便都可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學習也正如此,我們若學會了對類似知識點的歸納,總結,那麼繁雜的物理內容便化成了簡單的幾個部分,學習起來自然就會輕輕鬆鬆、游刃有餘.例如:在物理量的定義中,速度、密度、壓強、功率、電流等,它們的定義方式都是一樣的,而那麼多的演示實驗,卻幾乎都是用控制變數法,只要我們掌握了控制變數法的實質,所有的實驗便不都迎刃而解了. 五、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注重感情投資 我們都知道「感情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在學習中的作用猶如化學中的催化劑.對一個學生而言,能試著喜歡自己的老師,那將會終生受益非淺.學習的過程本就是艱辛的,甚至在大多數學生看來是個單調、枯燥的過程。如果再有情感的反面效應,那麼什麼樣的方法都將是徒勞無效的,如果我們能在枯燥的學習過程中寓於神奇的感情力量,那麼,我們的學習生涯不就其樂無窮了嗎?
⑵ 初中高中數理化學習機哪個好
不過,你如果不是很想學習的話,真的不用買學習機。勸你從以下兩方面考慮: 1.個人的情況 就是看你對學習到底是怎麼想的,如果本身就不想學習,真沒必要折騰了,這樣好的學習機也得不少錢的,如果不是真心想學,你還不如跟家裡省省;如果是真心想把學習弄上去,學習機倒還可以買買。 2. 學習機的選擇 學習機也分很多種,先不管廣告,主要看對自己是否實用。先看年級,因為現在教材的更新,版本的不同,專業的學習機不可能是包打全場的,有些學習機是只適合小學生的,有些是只適合初中生的……看你自己所處的年級。 再一個就是科目的針對性。越到高年級,學的科目越多,你不會什麼科目都差吧,那就太悲劇了,一般情況下主要還是針對自己比較差的科目選學習機
⑶ 學習數理化究竟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人生發展有什麼好處
要說有什麼好處,這要看你怎麼去吸收他,當然你以後如果不在這些領域回工作和思考,那麼,你會答淡忘掉你學的數理化,但卻有看不見的數理化思想方式在影響你。
數理化到底重要不重要呢?你要想西方國家憑借這些知識,從農業社會,一下爆炸性地發展到工業社會,快過以前社會的發展速度,你可以想像,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世紀,整個科技高速發展,所依賴的是知識大發現。
而對你來說,數理化是要把握紛繁復雜的現象,用概念、定理去分析它,整個過程講究嚴謹、求實、多思考、能分辨、把握規律等等,這些對你的思維和以後的做事的方式上都有影響,使你這兩方面的素養都積累起來了。
還對你與許多好處,讓你了解世界,把握真實,這些東西就在你學習知識的領悟里。還好許多好處,比如這些知識會滲入你的生活,在你的生活起點作用。
我有質疑過數理化學了有什麼作用,那是為了質疑教育有問題,這些知識一定是對你有好處的,只是教育的方式,教育的目標等,會讓我們討厭這些知識,這是我的經驗,僅供你參考
⑷ 數理化學習
你要想把大學的題作及格的話初高中的基礎肯定是要的。
高中的教材編排很不錯的,化學和物理照你的情況就把高二的課程看一遍就成,生物當然只能從頭開始了。學習計劃因人而異,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不過理科的原則是看一章就要做一章的題,做題對鞏固公式要點非常好,歐洲有科學家證明最有效率的學習方法就是將題目作為學習指南。
理科的復習不用文科那麼緊張,把每一章後的題作為復習對象即可,你時間寬裕的話每周各科看一個章節,同時復習上一周的學習內容就行了。高中的參考書還是有必要的,而且高中的參考書普遍比大學編得好得不是一點點,非常有條理,明晰,對各種題型都有分類講解。參考書都大同小異,每科一本就夠了。
你有高一的基礎,而且數學不錯,高中的內容基本一個月就能搞定,大學要難得多。
大學的物理化學教材還是必須的,英語被人詬病那是因為專門從事英語教育的機構太多,新東方,朗文等等都有各自的教材,其實大學英語教材還是比較適合一般學生的。物理化學就沒得選了,《大學物理》和《大學化學》,當然你也可以買外國教材,前提是你資金足夠而且英文不錯。
學習方法和高中一樣,不過自學的話你會發現書上例題很少,很多做題要用的方法書上是沒有介紹的,所以那種習題集是很有用的,不用全部做完,拿一本對照自己所學的章節瀏覽一遍,看那種自己沒有思路的題目就行。看完以後自己一定要再做一遍,不過手的東西是很容易遺忘的。最好找你學理科的同學詢問一下哪些書比較好,一般各個大學題目難易程度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這幾本書看完及格是絕對沒有問題的,當然看你想掌握到什麼程度了,不過這種基礎課程老實說作用著實有限,建議你再學一下自己感興趣的理科專業課程。
⑸ 學習數理化的方法。
一、認真安排好你的時間。首先你要清楚一周內所要做的事情,然後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在表上填上那些非花不可的時間,如吃飯、睡覺、上課、娛樂等。安排這些時間之後,選定合適的、固定的時間用於學習,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正常的閱讀和課後作業。當然,學習不應該占據作息時間表上全部的空閑時間,總得給休息、業余愛好、娛樂留出一些時間,這一點對學習很重要。一張作息時間表也許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是它能讓你了解如何支配你這一周的時間,從而使你有充足的時間學習和娛樂。
二、學習前先預習。這就意味著在你認真投入學習之前,先把要學習的內容快速瀏覽一遍,了解學習的大致內容及結構,以便能及時理解和消化學習內容。當然,你要注意輕重詳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點時間,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學習進程。
三、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這也意味著在課後少花些功夫。課堂上要及時配合老師,做好筆記來幫助自己記住老師講授的內容,尤其重要的是要積極地獨立思考,跟得上老師的思維。
四、學習要有合理的規律。課堂上做的筆記你要在課後及時復習,不僅要復習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重要內容,還要復習那些你仍感模糊的認識。如果你堅持定期復習筆記和課本,並做一些相關的習題,你定能更深刻地理解這些內容,你的記憶也會保持更久。定期復習能有效地提高你的考試成績。
五、有可能的話,找一個安靜的、舒適的地方學習。選擇某個地方作你的學習之處,這一點很重要。它可以是你的單間書房或教室或圖書館,但是它必須是舒適的,安靜而沒有干擾。當你開始學習時,你應該全神貫注於你的功課,切忌「身在曹營心在漢」。
六、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平時測驗的目的主要看你掌握功課程度如何,所以你不要弄虛作假,而應心平氣和地對待它。或許,你有一兩次考試成績不盡如人意,但是這不要緊,只要學習扎實,認真對待,下一次一定會考出好成績來。通過測驗,可讓你了解下一步學習更需要用功夫的地方,更有助於你把新學的知識記得牢固。
怎樣提高學習效率
經驗一:
1、不妨給自己定一些時間限制。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自己產生厭煩情緒,這時可以把功課分成若干個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時間,例如一小時內完成這份練習、八點以前做完那份測試等等,這樣不僅有助於提高效率,還不會產生疲勞感。如果可能的話,逐步縮短所用的時間,不久你就會發現,以前一小時都完不成的作業,現在四十分鍾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學習的同時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誰都明白,可還是有許多同學在邊學習邊聽音樂。或許你會說聽音樂是放鬆神經的好辦法,那麼你盡可以專心的學習一小時後全身放鬆地聽一刻鍾音樂,這樣比帶著耳機做功課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個晚上都復習同一門功課。我以前也曾經常用一個晚上來看數學或物理,實踐證明,這樣做非但容易疲勞,而且效果也很差。後來我在每晚安排復習兩三門功課,情況要好多了。
除了十分重要的內容以外,課堂上不必記很詳細的筆記。如果課堂上忙於記筆記,聽課的效率一定不高,況且你也不能保證課後一定會去看筆記。課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應當是把老師的講課消化吸收,適當做一些簡要的筆記即可。
經驗二:
學習效率這東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談起過。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某同學學習極其用功,在學校學,回家也學,不時還熬熬夜,題做得數不勝數,但成績卻總上不去其實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是十分著急的,本來,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而且,付出的多就應該回報很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實際的情況卻並非如此,這里邊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效率指什麼呢?好比學一樣東西,有人練十次就會了,而有人則需練一百次,這其中就存在一個效率的問題。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呢?我認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勞逸結合。學習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頭腦,所以適當的休息,娛樂不僅僅是有好處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項學習效率的基礎。那麼上課時的聽課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經歷來看,課前要有一定的預習,這是必要的,不過我的預習比較粗略,無非是走馬觀花地看一下課本,這樣課本上講的內容、重點大致在心裡有個譜了,聽起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預習時,我們不必搞得太細,如果過細一是浪費時間,二是上課時未免會有些鬆懈,有時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東西。上課時認真聽課當然是必須的,但就象我以前一個老師講的,任何人也無法集中精力一節課,就是說,連續四十多分鍾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課期間也有一個時間分配的問題,老師講有些很熟悉的東西時,可以適當地放鬆一下。另外,記筆記有時也會妨礙課堂聽課效率,有時一節課就忙著抄筆記了,這樣做,有時會忽略一些很重要的東西,但這並不等於說可以不抄筆記,不抄筆記是不行的,人人都會遺忘,有了筆記,復習時才有基礎,有時老師講得很多,在黑板上記得也很多,但並不需要全記,書上有的東西當然不要記,要記一些書上沒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題與典型解法,這些才是真正有價值去記的東西。否則見啥記啥,勢必影響課上聽課的效率,得不償失。
作題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選"好題",千萬不能見題就作,不分青紅皂白,那樣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題都是圍繞著知識點進行的,而且很多題是相當類似的,首先選擇想要得到強化的知識點,然後圍繞這個知識點來選擇題目,題並不需要多,類似的題只要一個就足夠,選好題後就可以認真地去做了。作題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作題之後的過程,對於做錯的題,應當認真思考錯誤的原因,是知識點掌握不清還是因為馬虎大意,分析過之後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這樣作題效率就會高得多。
評:夏宇同學對於聽課和做題的建議,實際上反應了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重要方法--"把勁兒使在刀刃上",即合理分配時間,聽課、記筆記應抓住重點,做習題應抓住典型,這就是學習中的"事半功倍"。
經驗三:
學習效率是決定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如何提高自己學習效率呢?
第一點,要自信。很多的科學研究都證明,人的潛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數人並沒有有效地開發這種潛力,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何時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這種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種必勝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擺脫失敗的陰影。相反,一個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會一事無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遠的自卑之中。
提高學習效率的另一個重要的手段是學會用心。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調用腦筋聯想的作用。可見,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另一個影響到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緒。我想,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松,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經驗四:
很多學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績總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學習效率太低。同樣的時間內,只能掌握別人學到知識的一半,這樣怎麼能學好?學習要講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徑大致有以下幾點:
一、每天保證8小時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時就寢。中午堅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飽滿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二、學習時要全神貫注。
玩的時候痛快玩,學的時候認真學。一天到晚伏案苦讀,不是良策。學習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補充能量。學習之餘,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並用。我學習的時侯常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腦與課本交流。
三、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因而,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放鬆鍛煉。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煉,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四、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郁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做事干凈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關系,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六、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
評:學習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習之外的其他因素,這是因為人的體質、心境、狀態等諸多因素與學習效率密切相關。
【總結】
學習必須講究方法,而改進學習方法的本質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效率的高低,是一個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體現。在學生時代,學習效率的高低主要對學習成績產生影響。當一個人進入社會之後,還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這時候,一個人學習效率的高低則會影響他(或她)的工作成績,繼而影響他的事業和前途。可見,在中學階段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擁有較高的學習效率,對人一生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可以這樣認為,學習效率很高的人,必定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言外之意,學習成績好未必學習效率高)。因此,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提高學習效率就是提高學習成績的直接途徑。
提高學習效率並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長期的探索和積累。前人的經驗是可以借鑒的,但必須充分結合自己的特點。影響學習效率的因素,有學習之內的,但更多的因素在學習之外。首先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另外還要注意"專心、用心、恆心"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對於自身的優勢、缺陷等更要有深刻的認識。總之,"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⑹ 為什麼學數理化這么難學
關於怎樣學數學我看了很多網上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大都是一大篇一大篇的,表面上看似乎很專業、很有道理,但就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看了後沒有一點幫助。為什麼呢?因為大多數這些回答者沒能分清對象,都不對著目標放箭,這叫做無的放矢。他們忘了最根本的一點,那就是提出這個問題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數學沒學好的,有的甚至連跟班都感到很困難,你跟他講那麼一大堆大道理有什麼用呢?依我看還是來點簡單實用點的好。如果你對數學這門課程感到很吃力,那麼你應該: 1,數學的基礎很重要,數學這門課的特點是連慣性太強,每一個知識點就象我們上樓的每一級台階,你某一個知識點沒學好,就象那裡少了一級台階。有的同學說,老師在課堂上講我能聽得懂,為什麼做題時就是做不出來呢?這是因為課堂上老師講好比開著燈上樓梯,雖然有一兩級台階沒有(只要它們不連慣)還是能上去的,但做作業或考試時就象關著燈上樓梯,完全憑感覺走,沒有任何人幫你指出哪裡沒有台階,所以走到斷級的時候不跌到才怪。那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只有把缺少了的那級台階補上去。其方法就是一定要抽出時間去看以前的課本,如果你拿某一本舊課本來看還是看不懂,那說明你要補的還在前面,暫時把這本書放下,去看更前面的舊課本。只到你能完全弄明白了為止,然後從這一本書一直往後看,直到你現在所學的課本。我個人認為這比你為了完成任務而做作業重要得多,這才是你跟得上課程的根本保證。我有一個外孫女就是這種情況。有一次她拿一道數學題來問我,那道題有四個知識點,我問她,她竟然一個都回答不了,我叫她先去看以前的課本上的相應部分再來做這個題,她竟然去問同學去了,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的把答案抄了一遍,完成了作業。還說我不如她的同學厲害,我只有苦笑(在這里我不由的又要報怨現在的教育起來了,作業,作業,做孽,對優生是一條拖後腿的繩,對差生是套牢脖子的繩。當年我就是經常沒能完成作業而。。。這是題外話不說也罷)依我的看法,對於所謂的差生來說,花時間去學習以前被遺忘了的知識點比做作業要重要得多。當然我不是在這叫大家都不要做作業,而是說要花適當的時間去自己給自己補課。 2,要學好數學,興趣最關鍵,人人都這么說。但歸根到底還是基礎要好才可能產生興趣,一個人不可能對那個讓自己陷入困境的事情產生興趣。所以成績不好的同學還是要把時間多花在第一步上。如果你是一名中學生,那麼小學課本應當能看懂吧,你能看懂它,做小學的一些奧數題你一定會覺得其樂無窮。這樣你就能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了。有了光趣還有什麼做不好呢! 3,數學不是靠的死記硬背,要理解,怎樣理解呢,還是在基礎,所以成績不好的同學還是要多把時間花在第一步上。對於公式的記憶呢,只要求能記住最基本的就行了,其餘的要學會自己推導出來,發明狂當年很多公式都記不住,但我能在考場上花上一兩分鍾就把需要的公式當場推導出來,這比你花死力氣去死記要保險得多,而且絕對准確,這就叫做理解記憶,發明狂與課本無緣已有一二十年了,但做題時所要的公式還是能根據它的定義把它推導出來。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就是這個意思,不要把時間花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死記硬背是靠不住的,關鍵時刻最容易出亂子,你一下子想不起,或對一個符號不敢確定,這一題就完了,而自己會推導就不一樣了,一本書你要記的不過幾個公式而已,從小學到高中真正要記憶的公式恐怕不會超過二十個吧。比如:面積公式,只要記住矩形和圓的面積公式就行了。矩形面積=底X高(S=ab)。三角形面積如何從這推導呢?在矩形中劃一條對角線,是不是得兩個面積一樣大的三角形?那當然就有:(S=ab/2) 那梯形呢?在梯形中劃一條對角線,是不是得兩個三角形?而且它們的高相等?根據三角形面積公式就有S=ah/2+bh/2=(a+b)h/2。有一點要說的是你在推導公式時用特殊的情況就行了,因為你不是證明。發明狂已多年沒接觸課本了,對課本都已不了解了,如有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4,要多做題,多思考,才能打開思維面。上面我反對作業不是叫你不要做作業,而是反對浪費時間去做那些對你來說一看就會毫無意義的作業。你應當把這鍾時間花在做真正要做的題目上。如果你確實覺得做作業是浪費時間,你可以向老師申請不做作業。我想老師應當同意的(你們現在的老師應當比我們那時的老師開明得多了吧?) 5,碰到好的題目時,要多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你能不能出一個相類似的題、或比它有所改變的題、或者有所提高的題。這樣下次碰到這一題或與它相類似的題時你就能很容易的做出來了。這也是訓練發散思維的好方法。也是發明家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了。 6,認真聽講,有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或同學請教,只到弄懂為止,孔子都不恥下問呢,何況我們! 7,信心很重要,要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才會成功。廢話就不多說了,最後希望你愛上數學,這樣你一定會覺得數學是那樣的其樂無窮了。還愁學不好數學?祝你成功。數學是理化的基礎,學物理和學數學相類似,都要求理解每一個概念 ,公式也要學會推導。另外,物理和化學要多做實驗,這能加深你對概念的理解,但主要的還是提高你的興趣。
希望採納
⑺ 初中數理化學習方法。
學好理科離不開練習,練習方法不好,事倍功半!現在很多同學做試卷裡面的重復題目,已經完全掌握的題目,還要不斷地做。相反,那些不怎麼會做的,訓練的強度又不夠。要想解決一個難點,需要重復10--50次才行.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難點,傳統的方法不適合每一個人。練習多做綜合試卷,做完後整理分析做錯的題目,分析會發現,做錯的題往往包含相同的知識點,也就是這個知識點沒掌握牢,針對性學習該知識點並做相關習題徹底掌握該知識點。這個方法最適合復習備考階段。但如果在平時學習中也使用這個方法,不把問題帶到快考試,相信復習也會輕松很多。具體方法如下:每學完一節的內容,測試一到兩次,分析錯誤題目,找到學習過程中忽視或誤解的課本中的概念。加強記憶,理解。做到學完一節掌握一節。每學完一章的內容,測試兩到四次,分析錯誤題目,找到錯誤題目所對照的知識點。加強學習理解,並針對性訓練。做到學完一章掌握一章。………在學習過程中,時時測試下以前學過的知識,查找遺忘知識點加強學習。………中考復習時,先針對錯題集訓練,排除已掌握題目知識點。再做綜合試卷全面評測,爭取全面掌握中考考點。這樣中考中想不取得好成績都難!學YO學習機題庫很完整,內容全部包含了要考的內容. 而且根據學生答題情況進行整理分析錯誤題目,出具診斷報表,哪個知識點掌握程度一目瞭然,並且能根據錯誤題目所在知識點自動生成新的針對錯誤知識點的試題,加強學習。做到找到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最佳練習方式!
⑻ 學習數理化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覺得高中還是要好好學習數理化的,因為如果你在高中如果數理版化是比較好的話,你在權大學甚至是工作之後還可以去幫別人做家教,一般做家教來說的話補數理化的居多,而且工資會更高一些,
所以我覺得為了你將來的多一份兼職,你也要好好學習數理化,而且不能停下,要時常多看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知識,否則的話忘記是非常快的。
⑼ 怎樣學好數理化
如何學好數理化
1.端正態度
米盧說過:「態度決定一切」,寒窗下的生活是暗無天日還是妙趣橫生,這些都由你的態度決定,就如看到一枝玫瑰,有人贊嘆花的美麗,有人只注意尖刺,我認為我們應把自己培養成前者。
2、樹立信心、目標
教育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不管什麼事,你對它有激情就會成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因為就是目標明確,樹立信心。有了目標,你就有了前進的動力,有了信心,你就可以戰勝無數困難。
3、培養興趣
我一直相信,學習中不缺少樂趣,而是缺少發現。我也一直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不斷地發現學習中點滴樂趣,並刻意地去強化這種樂趣。
4、屢敗屢戰,百折不撓
面對困難與失敗,不能灰心與氣餒,冰心曾說過:「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艷,然而她當初的芽心,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數學:
1、遠離題海
學習數學重在理解數學概念,規律,思考數學方法,領悟思想方向,而不要去盲目地做題,而要做到舉一反三,節省時間去總結題型與方法。
2、相信自己
也許你的思路與大家都不一樣,也許你的結果與大家相差千里,都不要擔心,相信自己,也許你是唯一一個正確的,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數學。
3、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課堂上一定要認真聽講,勤於思考,積極回答老師問題,重在理解,同時記好筆記,老師總是會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一些補充,天才也不能將老師三年補充內容全部記住,並要時常做一做。請記住: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備好錯題本
准備一個厚本子專門收集你做錯的題,同時記下自己不清楚的概念,規律,和解題方法。每當你做錯了題都應該認真反思。也許題太多記不過來,那錯題也應時常翻閱。
物理:
在初中與高中的學習中,物理學習一共分為5大方面,聲光熱電力。在高一階段,物理學主要學習力學。上學期物理主要學習運動方面的知識,例如:速度,加速度等。本學期也主要學習運動方面,但是學習的不再僅僅是勻速直線或勻變速直線運動,而是學習曲線運動與和它相關的天體運動。這么一看,如何才能找到規律來學習物理呢?
首先,在上物理課前,要做好預習工作,其次,在上課期間,一定要全神貫注的傾聽老師所講的關鍵處,做到心中有數;最後,在下課之後的一段時間內一定要即時復習所學過的內容,做到溫故而知新。
除了上述一些基本方法外,學習物理還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掌握一章中典型的例題。在周末,同學們可以省下一些花費在做大量試題的時間,而是整理一下本周學習中所學的內容和所遇到的典型題,並將其分析思路映在自己的腦海中,這樣在考試中就可以分門別類地解答所遇到的不同類型題了。
化學:
化學是一門比較「雜」的學科,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並不十分緊密,所以它就需要多去記憶,但這種記憶並不是死記硬背,而要靈活地去掌握。例如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掌握化學規律的前提條件……而在學校老師所領我們做的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在平時多去做題,在做題中去理解,只有理解才是最重要的,不能深陷題海之中,「不能自拔」,而應將重點放在典形題上,在做完題後多總結,做到融會貫通,以不變應萬變,還應注意的是,任何一個知識點,一道題,都應仔細專研,而不應因懶惰而束之高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讓我們用心去學習,收獲那成功的喜悅吧!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讓我們勇攀高峰,不斷前進吧!
⑽ 如何學好數理化

丟掉畏懼
大部分付出了努力但是仍然學不好數理化的同學,內心很多都存在一些害怕,這種害怕可能是周圍環境灌輸的,旁邊的人都告訴你數理化難,慢慢的你有了不敢深究的潛意識;也有可能是因為在剛接觸數理化學科的時候被打擊到了,缺少一種可以學好數理化的自信。
這兩種畏懼都多多少少的會影響到你的數理化學習,所以克服掉這種畏懼心理是學好數理化的第一步。
改變認知
這里講到認知,是因為認知這個東西很大程度上是家庭環境以及文化環境影響的,我看到過很多書香門第出來的孩子文科很好但是理工科比較差,也見到過父母都是理工科孩子理工科非常好但文科卻很差。大多數情況下文科的東西都是感性的直觀的,而理科的東西卻是原理剖析性的,所以為了做到不那麼偏科的話,我們都要嘗試從自己比較弱的方面看世界,慢慢的你的思路也會更加開闊,人生也會很大不同。
另外說一下為什麼一般情況下男生的理科容易好,這是因為從原始社會開始,男人主要是負責狩獵覓食這樣工作,所以在其基因里對於邏輯思考會比較擅長,而女人的角色大多是在部落進行內務的工作,比較需要相互之間的溝通理解,所以女人在基因里會比較擅長理解別人和感性思維。
總之,不管你缺什麼,嘗試從理解你缺的那部分認知開始很多東西都會變得不同。
認真對待
數理化學好的前提當然是你要付出努力,認真學習相關課程,天才不努力也會變成普通人的。
掌握方法
最後一點就是老生常談了,各科的學習方法,當然可能每個學習好的同學的方法都會不一樣,我們要知道的並不是學霸的方法,因為我相信每個學霸的學習方法是人家結合自身條件形成的。我們要做的是了解一些必要的方法,並結合自身的特點,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當然,還有一點,算是學習方法裡面的內容,對於數理化不同的科目,以及不同的大模塊章節都有其不同的理解思考方式,單純的使用一兩種思路去學習所有課程效率肯定不會高。
上面的總結算是我求學以及工作以來對數理化學習方法的一點總結,想想當年從初中開始階段成績平平,到數理化接近滿分考上重點高中,再到高考依靠數學理綜成績名列前茅考上心儀大學,再到後來的輾轉晶元軟體圖像AI,貌似總結起來也就是這四點,克服恐懼改變認知認真對待掌握方法。
希望我建立的這個公眾號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同學,因為數理化的作用已經遠遠不是以前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階段了,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特別是AI技術在我們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融入,一些原先可能離我們比較遙遠的知識現在都慢慢變成了常識,數理化作為基礎也成為我們現代社會的人理解這個世界最基礎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