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劉的歷史名人
① 歷史上姓劉的名人
劉備、劉禹錫、劉邦、劉勰、劉伯溫等。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2、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3、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縣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4、劉勰
劉勰(約465年-約520年),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
5、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② 歷史上姓劉古代名人都有誰
歷史名人
劉 邦:即漢高祖,江蘇沛縣人。於公元前211年建國稱帝,國號漢,定都洛陽,後遷都長安,史稱西漢。
劉 向:江蘇沛縣人,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是我國目錄學之祖。
劉 秀:南陽蔡陽人,東漢開國君主,史稱光武帝,建武元年稱帝,定都洛陽。後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統 一了全國。
劉 備: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蜀漢的建立者。曾投靠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後得諸葛亮輔佐,採用聯吳抗曹策略。於建安十三年大敗曹操於赤壁。公園221年正式稱帝,建都成都,國號漢。
劉 淵:匈奴人,十六國時漢國建立者,西晉末年起兵反晉,稱 大單於,後改稱漢王。永嘉二年稱漢帝,建都平陽。
劉禹錫: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所著《天論》三篇,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及辯證法哲學著作。
【劉三妹】亦稱「 劉三姐 」。
傳為 唐 代著名的 壯 家女歌手,善唱山歌,有「歌仙」之稱。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劉三妹》:「 新興 女子有 劉三妹 者,相傳為始造歌之人。 唐中宗 年間,年十二,淹通經史,善為歌……今稱『歌仙』。」 何其芳 《毛澤東之歌》:「 毛主席 說:『 劉三姐 反壓迫,是革命的。』」
【劉三姐】見「 劉三妹 」。
【劉氏冠】 漢高祖 劉邦 創制的一種竹皮冠。《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令求盜之 薛 治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後漢書•輿服志下》:「長冠,一曰齋冠,高七寸,廣三寸,促漆纚為之,制如板,以竹為裏。初, 高祖 微時,以竹皮為之,謂之『劉氏冠』, 楚 冠制也。」
【劉石經】 北魏 劉芳 的美稱。《魏書•劉芳傳》:「昔 漢 世造三字石經於太學,學者文字不正,多往質焉。 芳 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 劉石經 。」
【劉四罵人】《舊唐書•劉禕之傳》:「父 子翼 ,善吟諷,有學行……性不容非,朋僚有短常面折之。友人 李伯葯 常稱曰:『 劉四 雖復罵人,人都不恨。』」後以「劉四罵人」謂用俏皮淺露的語言罵人。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隨園詩話》所載詩,如……《詠茶灶》雲:『兩三杯水作波濤』等類,皆舌尖聰明語,惡薄淺露,何異 劉四 罵人?」
【劉生】 漢 橫吹曲名。原為人名。《樂府詩集•橫吹曲辭四•<劉生>詩》 宋 郭茂倩 解題:「『 劉生 ,不知何代人, 齊 梁 以來為 劉生 辭者,皆稱其任俠豪放,周遊 五陵 三秦 之地。或雲抱劍專征,為符節官,所未詳也。』按《古今樂錄》曰:『 梁 鼓角橫吹曲,有《東平劉生歌》,疑即此《劉生》也。』」 梁元帝 、 陳後主 、 唐 盧照鄰 等均有《劉生》詩。
【劉仙掌】 唐 代詩人 劉象 的美稱。 五代 何光遠 《鑒誡錄•卓絕》:「 劉象 郎中因詠仙掌得名,時人呼為 劉仙掌 。」
【劉白】 唐 代詩人 劉禹錫 和 白居易 的並稱。《新唐書•白居易傳》:「[ 居易 ]又與 劉禹錫 齊名,號『 劉白 』。」 宋 王禹偁 《桂陽羅君游太湖洞庭詩序》:「前不見 劉 白 ,後不見 皮 陸 ,又何人也。」 明 高啟 《三賢堂》詩:「 韋公 既前蹈, 劉 白 乃後連。」
【劉白墮】相傳為 南北朝 時善於釀酒的人。 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記•法雲寺》:「 河東 人 劉白墮 ,善能釀酒。季夏六月,時暑赫晞,以甖貯酒,暴於日中,經一旬,其酒不動,飲之香美而醉,經月不醒。京師朝貴多山郡登藩,遠相餉饋,逾於千里;以其遠至,號曰『鶴觴』,亦名『騎驢酒』。 永熙 年中, 南青州 刺史 毛鴻賓 齎酒之蕃,逢路賊,盜飲之即醉,皆被擒獲,因復名『擒奸酒』。游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唯畏 白墮 春醪。』」
【劉阮】1. 東漢 劉晨 和 阮肇 的並稱。相傳 永平 年間, 劉阮 至 天台山 采葯迷路,遇二仙女,蹉跎半年始歸。時已入 晉 ,子孫已過七代。後復入 天台山 尋訪,舊蹤渺然。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元 雜劇中有 王子一 撰《誤入桃源》,即用其事。後用為遊仙或男女幽會的典故。 唐 呂岩 《七言》詩之一○四:「曾隨 劉 阮 醉 桃源 ,未省人間欠酒錢。」 後蜀 顧夐 《甘州子》詞:「曾如 劉 阮 訪仙蹤,深洞客,此時逢。」 明 陸采 《明珠記•贅蘋》:「忽成 劉 阮 約,如入 武陵村 。」《宦海》第五回:「畫眉窗下,孔雀屏前, 天台 之 劉 阮 重來。」參見「 劉郎 」。2. 劉伶 、 阮籍 的並稱。 劉 阮 , 魏 晉 時人,以縱酒放達著稱。 清 戴名世 《醉鄉記》:「自 劉 阮 以來,醉鄉遍天下。」
【劉杜】 明 末 劉綎 、 杜松 的並稱。 劉 杜 在遼地與 清 兵激戰,壯烈犧牲。 清 方拱乾 《廣宇》詩:「 光熹 往事傷心久, 劉 杜 征魂帶血還。」 清 吳偉業 《送杜公弢武歸浦口》詩:「當時海內稱 劉 杜 ,死事忠勛君叔父。」
【劉村】 宋 代畫家 劉益 的美稱。 元 夏完彥 《圖繪寶鑒》卷三:「 劉益 字 益之 。 汴 人,工花禽……尤長小景。 靖康 之難流落 嶺表 ,多畫山果野禽,故人呼為 劉村 。」
【劉伶酒】《晉書•劉伶傳》:「 劉伶 字 伯倫 , 沛國 人也……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後以「劉伶酒」、「劉伶鍤」為縱酒放達的典實。 王德鍾 《書感》詩之三:「澆愁須飲 劉伶 酒,埋骨願傍 蘇小 墳。」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甚時同荷 劉伶 鍤,一醉空江卧月明。」
【劉伶鍤】見「 劉伶酒 」。
【劉阿斗】 三國 蜀 後主 劉禪 小名 阿斗 。雖有 諸葛亮 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 蜀漢 。參閱《三國志•蜀志•後主傳》。後因稱懦弱無能、不思振作的人為「劉阿斗」。《新華文摘》1982年第2期:「想依靠這批捧不起的『劉阿斗』,對不起,此路不通。」
【劉表牛】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輕詆》:「[ 桓公 ]顧謂四坐曰:諸君頗聞 劉景升 不?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牸。 魏武 入 荊州 ,烹以饗士卒,於時莫不稱快。」後因以「劉表牛」謂大而無用之物。 宋 蘇轍 《土牛》詩:「君看 劉表 牛,豈脫 曹公 手。」
【劉郎】1.指 南朝 宋武帝 劉裕 。《宋書•符瑞志上》:「逆旅嫗曰:『 劉郎 在室內,可入共飲酒。』」2.指 漢武帝 劉徹 。 唐 李賀 《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 劉郎 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3.指 漢高祖 劉邦 。 宋 辛棄疾 《六幺令》詞:「長喜 劉郎 馬上,肯聽詩書說。」4.指 三國 蜀 先主劉備 。 宋 王千秋 《賀新郎•石城弔古》詞:「要約 劉郎 銅雀醉,底事遽爭 荊 楚 。」5.指 東漢 劉晨 。相傳 劉晨 和 阮肇 入 天台山 采葯,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唐 司空圖 《遊仙》詩之二:「 劉郎 相約事難諧,雨散雲飛自此乖。」 後蜀 顧夐 《虞美人》詞:「此時恨不駕鸞皇,訪 劉郎 。」 清 無名氏 《後會仙記》:「 劉郎 曾否訪仙山,柳色青春正可攀。」6.借指情郎。 宋 周邦彥 《蘇幕遮》詞:「翠屏深,香篆裊。流水落花,不管 劉郎 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只願扇兒寄去的速,師父束裝得早,三月三 劉郎 到了,攜手兒下妝樓。」參見「 劉阮 」。7. 唐 劉禹錫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詩:「 玄都觀 裏桃千樹,盡是 劉郎 去後栽。」此為 禹錫 自稱,後因以「劉郎」指 禹錫 。 唐 白居易 《醉中重留夢得》詩:「 劉郎 劉郎 莫先起, 蘇台 蘇台 隔雲水。」
③ 姓劉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劉備、劉禹錫、劉邦、劉勰、劉伯溫等。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謚號昭烈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根據《三國志·先主傳》,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
2、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3、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縣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
4、劉勰
劉勰(約465年-約520年),字彥和,生活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代,中國歷史上的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漢族,生於京口(今鎮江),祖籍山東莒縣(今山東省莒縣)東莞鎮大沈庄(大沈劉庄)。他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
5、劉伯溫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④ 中國歷史上姓劉的名人都有誰
漢高祖劉邦(前256—前195):西漢(前206—203)王朝的建立者。故人亦稱沛公。
漢文帝劉恆:漢朝的第3個皇帝(不包括兩位漢少帝的情況下),躬行節儉勵精圖治,開創治世「文景之治」,其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
漢景帝劉啟:在西漢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其父一起開創了「文景之治」;又為兒子劉徹的「漢武盛世」奠定了基礎,完成了從文帝到武帝的過渡。
漢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民族英雄。7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漢武帝在位期間擊破匈奴、吞並朝鮮、遣使出使西域。獨尊儒術,首創年號。謚號「孝武」,廟號世宗。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西漢淮南王。曾招賓客一同撰寫《鴻烈》(後世稱《淮南子》)。《漢書》記載,漢武帝時劉安因謀反之事敗露而自殺。
劉向:(約前77—前6),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漢沛縣(現江蘇省沛縣)人,漢成帝時,改名為向,任光祿大夫,校閱經傳諸子詩賦等書籍,撰成《別錄》一書,為中國最早的分類目錄。
劉歆:(約前50-23),新朝開國功臣。封紅休侯。劉歆在天文學及古代典籍分類整理方面作出重要貢獻,他編制的《三統歷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歷的雛形,並在當時積極推行古文經學。此外,他在圓周率的計算上也有貢獻。
⑤ 古代劉姓名人有誰啊
1、劉邦
漢高帝劉邦(前256年3月19日-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豐邑中陽里(今江蘇徐州豐縣)人。秦末漢初的政治家、軍事家。劉邦從沛縣起兵反秦,被蕭何、曹參、樊噲等人擁立,自稱沛公,後投奔楚項梁,以「先入定關中者為王」之約,破武關,秦王子嬰降。
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入關諸侯有功者,封劉邦為漢王。楚漢戰爭中,劉邦擊敗項羽獲勝,統一自秦亡後的天下,於公元前202年稱帝,史稱西漢,為漢朝開國皇帝,駕崩於公元前195年,在位7年,死後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史稱漢高帝。太祖為其正式廟號,而史書多稱呼 「漢高祖」。
2、劉徹
漢武帝劉徹(前157年7月30日-前87年3月29日),西漢第七位皇帝。於7歲時被冊立為儲君,16歲登基,在位達54年。其正式謚號為「孝武皇帝」,後世省略「孝」字稱「漢武帝」,是清聖祖以前在位最長的中國皇帝。
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都有顯赫建樹,與秦始皇被後世並稱為「秦皇漢武」,被歷代史學界和政治家們評價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漢武帝的思想積極進取,極具前瞻性,為朝廷以至社會帶了新思維,親政後進行了多項大刀闊斧的改革,深遠地影響著後世。
3、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河南洛陽人,字夢得,祖先來自北方,自言出於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唐朝著名詩人,中唐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詩豪之稱。因曾任太子賓客,故稱劉賓客,晚年曾加檢校禮部尚書、秘書監等虛銜,故又稱秘書劉尚書。
4、劉義慶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父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
劉義慶是劉裕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為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贊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為中國古代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5、劉秀
漢光武帝劉秀(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襄陽棗陽市),東漢建立者,25年8月5日-57年3月29日在位。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劉秀為漢高帝九世孫,漢景帝七世孫,長沙定王劉發之後, 出身於南陽郡的地方豪族。新朝末年國家動盪,各地寇盜蜂起。地皇三年(22年),劉秀與其兄長劉𬙂在宛(今河南省南陽市)起兵。25年,在鄗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高邑縣)登基稱帝,改元建武,國號為「漢」,史稱東漢。
此後,劉秀逐步掃平各方勢力,最終統一中國。劉秀在位三十二年,社會逐漸從新朝末年的動盪中恢復,故稱「光武中興」。建武中元二年(57年),劉秀逝世於雒陽。
⑥ 歷史上姓劉的名人有哪些
漢代皇帝都劉姓 這我不多說 劉義慶:(403年-444年),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學家。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著有《徐州先賢傳》,編有《幽明錄》、《宣驗記》等,但皆已散佚,現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流傳於世。 劉義隆:宋文帝(407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 劉仁軌:(602年~685年),唐高宗至武周時期的名相,曾指揮滅百濟之戰,白江口之戰消滅倭國海軍。 劉昫xù:(公元887——946年),字耀遠,涿州歸義(今屬河北雄縣)人,五代史學家,後晉政治家。二十四史之一《舊唐書》的編撰者。後唐庄宗時任太常博士、翰林學士。後晉時,官至司空、平章事。後晉出帝開運二年(945年)受命監修國史、負責編纂《舊唐書》。 劉松年:南宋錢塘人,畫家,善於作山水畫,與李唐、馬遠、夏圭合稱「南宋四家」。 .劉錡:(1098-1162年),字信叔,甘肅靜寧人。中國南宋抗金將領 劉福通(1320~1365)潁州(今安徽阜陽)人,元末紅巾軍首領。至正十五年(1355年)迎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稱小明王,定都亳州。建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他歷任平章、丞相等職,掌握大宋的軍政大權。後被朱元璋命部將沉於江中溺死(一說在安豐陣亡)。 劉伯溫(1311—1375) 字伯溫,元末明初青田(現在浙江省文成縣)人。輔佐朱元璋平定天下,官御史中丞,弘文館學士。封誠意伯。民間傳說其神機妙算,常與諸葛亮相提並論。 .劉顯:(1515一1581)本姓龔,字惟明,江西南昌人。明抗倭名將。
⑦ 姓劉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劉備
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2、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大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歷任沛縣泗水亭長、沛公、漢王。秦時因釋放刑徒而亡匿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集合縣中約3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不久投奔項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西楚霸王項羽後,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3、劉禹錫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漢族,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中山靖王劉勝,晚年自號廬山人。唐代大儒、哲學家、文學家、詩人,有「詩豪」之稱。
貞元九年(793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產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義思想。有《劉夢得文集》,存世有《劉賓客集》。
⑧ 姓劉的名人有誰
1、劉少奇(1898年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劉少奇同志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了一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各個歷史時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為黨和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受到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衷心愛戴。
2、劉嘉玲(Carina Lau),1965年12月8日生於中國江蘇蘇州,1980年隨父母移居香港,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歌手。
3、劉嘉玲(Carina Lau),1965年12月8日生於中國江蘇蘇州,1980年隨父母移居香港,中國香港影視女演員、歌手。
4、劉亦菲,1987年8月25日出生於湖北省武漢市,華語影視女演員、歌手,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02級表演系本科班。
5、劉若英(Rene Liu),1970年6月1日出生於台灣省台北市, 中國台灣女歌手、演員、導演、詞曲創作者,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音樂系。
6、劉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於上海市普陀區,中國男子田徑隊110米欄運動員。中國體育田徑史上、也是亞洲田徑史上第一個集奧運會冠軍、室內室外世錦賽冠軍、國際田聯大獎賽總決賽冠軍、世界紀錄保持者多項榮譽於一身的運動員。
⑨ 歷史上劉姓的名人都有哪些
1、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即漢太祖高皇帝,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指揮家,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劉邦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陳勝起事後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後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時期,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統一天下。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登基後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
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政策,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恢復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
2、劉恆
漢文帝(前202年-前157年),廟號太宗,謚號孝文皇帝,漢高祖第四子,母薄姬,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葯的主角。前196年劉邦鎮壓陳豨叛亂後,封劉恆為代王,其為人寬容平和。
在政治上保持低調。高祖死後,呂後專權,諸呂掌握了朝廷軍政大權。前180年,呂後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打盡,迎立代王劉恆入京,是為漢文帝。
其即位後,勵精圖治,興修水利,衣著樸素,廢除肉刑,使漢朝進入強盛安定的時期。劉恆為代王時有位王後,生有四個嫡子,在劉恆稱皇帝後不久,這四個嫡子相繼去世。
其餘諸子中寵姬竇漪房之子劉啟最長。劉恆登基後三月後(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竇漪房為皇後。漢文帝與其子漢景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死後葬於霸陵。
3、劉基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溫州市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勛。
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至順間舉進士。博通經史,尤精象緯之學,時人比之諸葛亮。
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聞劉基及宋濂等名,禮聘而至。他上書陳述時務十八策,倍受寵信。參與謀劃平定張士誠、陳友諒與北伐中原等軍事大計。
吳元年(1367)為太史令,進《戊申大統歷》。奏請立法定製,以止濫殺。朱元璋即皇帝位後,他奏請設立軍衛法,又請肅正紀綱。嘗諫止建都於鳳陽。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誠意伯,歲祿240石。四年,賜歸。劉基居鄉隱形韜跡,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尋以舊憾為左丞相胡惟庸所訐而奪祿。入京謝罪,留京不敢歸,以憂憤疾作。
胡惟庸曾派醫生探視。八年,遣使護歸,居一月而卒。劉基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尤以詩文見長。詩文古樸雄放,不乏抨擊統治者腐朽、同情民間疾苦之作。
著作均收入《誠意伯文集》。劉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遇急難,勇氣奮發,計劃立定,人莫能測。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
4、劉伯承
劉伯承(1892年12月4日—1986年10月7日),原名劉明昭,曾用名劉伯堅,重慶市開州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家,軍事教育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締造者之一。辛亥革命時期從軍,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相繼參加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土地革命戰爭、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建國後,歷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劉伯承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為我國的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貢獻,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邁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5、劉少奇
劉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譜名紹選,表字渭璜,湖南省寧鄉縣人,祖籍江西吉水,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首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二任、第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56年至1966年,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1969年11月12日,劉少奇病逝。
⑩ 歷史上的劉姓人士很多,他們之中有哪些是名人呢
歷史上的劉姓名人太多了,漢朝中的皇帝都姓劉,漢武帝劉協是封建王朝中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他在位時是大漢王朝的頂峰時期,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盛世。劉秀也是漢朝皇帝中英明的君主,他在位歷史上稱作光武中興,撐起了東漢王朝的一片天地。
漢景帝劉啟也是漢朝一位重要的君王,他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繼續漢文帝的政策發展綜合國力,也為漢武帝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景帝繼續推行減輕賦稅和徭役,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形成歷史上的「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