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發布時間: 2020-11-21 02:02:38

Ⅰ 求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和第七章(萬有引力及航天)的復習資料

第五章 《機械能及其守恆定律》單元復習
一、知識回顧
1 功的計算
恆力做功
變力做功
重力做功
摩擦阻力或介質阻力做功
總功
2 功率
平均功率
瞬時功率
分析機車的速度、牽引力和發動機功率的問題:
恆力啟動:

恆功率啟動

畫出恆力啟動和恆功率啟動兩種模型機車的速度圖象

3 動能定理
表述

公式
用途
4 機械能守恆定律
表述

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恆的方法:
表達式一
表達式二
用途
5 功能原理
表述:除了重力、彈力以外的力做的功等於機械能的增量
表達式:
用途:

本章中的功、動能的計算是選 為參考系

二、典型例題
1.如圖所示,靜止在水平桌面的紙帶上有一質量為0. 1kg的小鐵塊,它離紙帶的右端距離為0. 5 m,鐵塊與紙帶間動摩擦因數為0.1.現用力向左以2 m/s2的加速度將紙帶從鐵塊下抽出,求:(不計鐵塊大小,鐵塊不滾動)
(1)將紙帶從鐵塊下抽出需要多長時間?
(2)紙帶對鐵塊做多少功?

2 一種氫氣燃料的汽車,質量為=2.0×103kg,發動機的額定輸出功率為80kW,行駛在平直公路上時所受阻力恆為車重的0.1倍。若汽車從靜止開始先勻加速啟動,加速度的大小為=1.0m/s2。達到額定輸出功率後,汽車保持功率不變又加速行駛了800m,直到獲得最大速度後才勻速行駛。試求:
(1)汽車的最大行駛速度;
(2)汽車勻加速啟動階段結束時的速度;
(3)當速度為5m/s時,汽車牽引力的瞬時功率;
(4)當汽車的速度為32m/s時的加速度;
(5)汽車從靜止到獲得最大行駛速度所用的總時間。

3.雜技演員在進行「頂桿」表演時,用的是一根質量可忽略不計的長竹 竿,質量為30 kg的演員自桿頂由靜止開始下滑,滑到桿底時速度正好為零.已知竹竿底部與下面頂桿人肩部之間有一感測器,感測器顯示頂桿人肩部的受力情況如圖所示,取g= 10 m/s2.
求:(1)桿上的人下滑過程中的最大速度;
(2)竹竿的長度.

4 如圖所示,斜面傾角為 ,質量為m的滑塊距擋板P為s,以初速度v沿斜面上滑,滑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滑塊所受摩擦力小於滑塊重力沿斜面的分力,若滑塊每次與擋板相碰均無機械能損失,求滑塊經過的路程有多大?

5 如圖中兩物體質量分別為m和2m,滑輪的質量和摩擦都不計,開始時用手托住2m的物體,釋放後,當2m的物體從靜止開始下降h後的速度是多少?
三、強化訓練
6 一質量為1kg的物體被人用手由靜止向上提升1m,這時物體的速度為2 m/s,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手對物體做功12J B. 合外力對物體做功12J
C. 合外力對物體做功2J D. 物體克服重力做功10 J
7 在下列情況下機械能不守恆的有:
A.在空氣中勻速下落的降落傘 B.物體沿光滑圓弧面下滑
C.在空中做斜拋運動的鉛球(不計空氣阻力) D.沿斜面勻速下滑的物體
8 航天員進行素質訓練時,抓住鞦韆桿由水平狀態向下擺,到達豎直狀 態的過程如圖所示,航天員所受重力的瞬時功率變化情況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減小
C.先增大後減小
D。先減小後增大

9 如圖2所示,某力F=10N作用於半徑R=1m的轉盤的邊緣上,力F的
大小保持不變,但方向始終保持與作用點的切線方向一致,則
轉動一 周這個力F做的總功應為:
A、 0J B、20πJ
C 、10J D、20J.

10 關於力對物體做功以及產生的效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滑動摩擦力對物體一定做正功
B.靜摩擦力對物體一定不做功
C.物體克服某個力做功時,這個力對物體來說是動力
D.某個力對物體做正功時,這個力對物體來說是動力
11 物體沿直線運動的v-t關系如圖所示,已知在第1秒內合外力對物體做的功為W,則
(A)從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為4W。
(B)從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為-2W。
(C)從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為W。
(D)從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為-0.75W。

12 如圖,卷揚機的繩索通過定滑輪用力F拉位於粗糙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動。在移動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對木箱做的功等於木箱增加的動能與木箱克服摩擦力 所做的功之和
B.F對木箱做的功等於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
C.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於木箱增加的重力勢能
D.F對木箱做的功等於木箱增加的機械能與木箱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

13 如下圖甲所示,質量為m的物塊與傾角為的斜面體相對靜止,當斜面體沿水平面向左勻速運動位移時,求物塊所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做的功和合力做的功。
14 有一物體,在A點時的重力勢能為500J,從A點自由下落,到地時速度是10m/s(g=10m/s)。求:(1)A點離地的高度;
(2)從A點下落到地面這段時間內重力做功的功率。
15一輛汽車的質量是5×103 kg,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60 kW,汽車所受阻力恆為5 000 N,如果汽車從靜止開始以0. 5 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功率達到最大後又以額定功率運動了一段距離後汽車達到了最大速度,在整個過程中,汽車運動了125 m.問在這個過程中,汽車發動機的牽引力做功多少?
下面是甲、乙兩位同學的解法:
甲同學:
W=Pt=6×104×22.36 J =1. 34×106 J.
乙同學:F=ma+f=7500 N.
W=Fs=7 500×125 J =9. 375×105 J.
請對上述兩位同學的解法做出評價,若都不同意請給出你的解法.
16 如圖所示,在長為L的輕桿中點A和端點B各固定一質量均為m的小球,桿可繞無摩擦的軸O轉動,使桿從水平位置無初速釋放擺下。求當桿轉到豎直位置時,輕桿對A、B兩球分別做了多少功?
17 如圖所示,一固定的楔形木塊,其斜面的傾角 =30°,另一邊與地面垂直,頂上有一定滑輪,一柔軟的細繩跨過定滑輪,兩端分別與物塊A和B連接,A的質量為4m,B的質量為m,開始時將B按在地面上不動,然後放開手,讓A沿斜面下滑而B上升,物塊A與斜面間無摩擦,若A沿斜面下滑s距離後,細線突然斷了.求物塊B上升的最大高度H.
18.一個質量為m=0. 20 kg的小球系於輕質彈簧的一端,且套在光豎直的圓環上,彈簧固定於環的最高點A,環的半徑R=0. 50 m,彈簧原長L0 = 0. 50 m,勁度系數為4.8 N/m,如圖所示,若小球從圖示位置B點由靜止開始滑到最低點C時,彈簧的彈性勢能=0. 60J;求:
(1)小球到C點時的速度vC的大小.
(2)小球在C點時對環的作用力(g=10 m/S2).
答案:
1 解:(1)設紙帶的加速度為a1,鐵塊的加速度為a2.則
,得t=1s。
(2)

2 40m/s 20m/s 2×104W 0.25m/s2 55s
3 解:(1)以人為研究對象,人加速下滑過程中受重力mg和桿對人的作用力F1,由題圖可知,人加速下滑過程中桿對人的作用力F1為180 N.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mg一F1 =ma,則a=4 m/s2.
1s末人的速度達到最大,則v= at1=4 m/s.
(2)加速下降時位移為:=2 m.
減速下降時,由動能定理得
代入數據解得.

4解析:由於滑塊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於滑塊所受摩擦力,所以可斷定滑塊最終將停靠在擋板處.從以v向上滑動至最終停下,設滑塊經過的路程為l,則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負功.
解法一:此過程重力對滑塊做功WG=mgssin ,
摩擦力做功Wf=- mglcos
對滑塊由動能定理,有:
mgssin - mglcos =0-mv2
解得l=
解法二:由能量轉化與守恆求解,此過程滑塊機械能的減少ΔE1=mgssin +mv2,克服摩擦力做功轉化的內能ΔE2= mgcos ·l,由能量守恆定律有ΔE1=ΔE2
即mgssin +mv2= mglcos
同樣可解出l.
答案:
5.解析:細繩的拉力分別對物m和物2m做正功和負功,所以物m和物2m各自的機械能都不守恆,但物m和物2m構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恆,故以系統為研究對象.
此過程中系統減少的勢能為
2mgh-mgh=mgh
系統增加的動能為(3m)v2
根據機械能守恆定律,有
mgh=(3m)v2,v=
答案:
6 ACD 7 AD 8 C 9 B 10 D 11 CD 12 CD
13分析與解答:
物塊受重力,如上圖乙所示,物塊隨斜面體勻速運動,所受合力為零,所以,。
物塊位移為
支持力的夾角為,
支持力做功。
靜摩擦力的夾角為做的功.
合力是各個力做功的代數和

14(1)5m (2)500W
15解:甲、乙兩位同學的解法都不正確.
甲同學把125 m全部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求出運動時間t,這一步就錯了,然後又用公式W=Pt來求牽引力做功,而汽車在做勻加速運動的過程中功率是逐漸變大的,這一步驟又錯了.
而乙同學的做法中,第一步是正確的,但力F是汽車做勻加速運動時的牽引力,當汽車以額定功率行駛時,牽引力是變力,做功不能用W=Fs來計算.
正確的解法是:汽車行駛的最大速度為
根據動能定理得,

16 錯解:由於桿的彈力總垂直於小球的運動方向,所以輕桿對A、B兩球均不做功。
分析糾錯:設當桿轉到豎直位置時,A球和B球的速度分別為VA和VB。如果把輕桿、地球、兩個小球構成的系統作為研究對象,那麼由於桿和小球的相互作用力做功總和等於零,故系統機械能守恆。若取B的最低點為零重力勢能參考平面,可得:
2mgL=
又因A球對B球在各個時刻對應的角速度相同,故VB=2VA
由以上二式得:.
根據動能定理,可解出桿對A、B做的功。對於A有
WA+mgL/2= -O,
所以WA=-mgL.
對於B有WB+mgL=,所以WB=0.2mgL.

17.解析:由A、B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在A、B運動過程中,只有A、B的重力做功,系統機械能守恆.
ΔEP=ΔEk
即:4mg·-mg·s=mv2+×4mv2 ①
細線突然斷的瞬間,物塊B豎直上升的速度為v,此後B做豎直上拋運動,設繼續上升的距離為h,由機械能守恆得
mv2=mgh ②
物塊B上升的最大高度H=h+s ③
由①②③解得H=1.2 s
答案:1.2 s
18解:小球由B點滑到C點,彈簧和小球機械能守恆有

得vC=3 m/s.
(2)在C點時有,
設環對小球作用力為N,方向指向圓心,則
.
小球對環作用力為, .
10.(10分)一列火車質量是1 000t,由靜止開始以額定功率沿平直軌道向某一方向運動,經1min前進900m時達到最大速度。設火車所受阻力恆定為車重的0.05倍,g取10m/s2,求:
(1) 火車行駛的最大速度;
(2) 火車的額定功率;
(3) 當火車的速度為10m/s時火車的加速度。

10. (1)根據動能定理 ,
又 P=Fvm=Ffvm=kmgvm,
聯列以上兩式可得 ,
代入數據得 vm2-60vm+900=0,
解得火車行駛的最大速度 vm=30m/s。
(2)火車的額定功率
P=kmgvm=0.05×1000×103×10×30W=1.5×107W。
(3)由 ,
解得當火車的速度為10m/s時火車的加速度
m/s2m/s2=1 m/s2。

18、如圖16所示,半徑為r,質量不計的圓盤與地面垂直,圓心處有一個垂直盤面的光滑水平固定軸O,在盤的最右邊緣固定一個質量為m的小球A,在O點的正下方離O點r/2處固定一個質量也為m的小球B。放開盤讓其自由轉動,問:
(1)A球轉到最低點時的線速度是多少?
(2)在轉動過程中半徑OA向左偏離豎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分析與解:該系統在自由轉動過程中,只有重力做
功,機械能守恆。設A球轉到最低點時的線速度為VA,B
球的速度為VB,則據機械能守恆定律可得:
mgr-mgr/2=mvA2/2+mVB2/2
據圓周運動的知識可知:VA=2VB
由上述二式可求得VA=
設在轉動過程中半徑OA向左偏離豎直方向的最大角度是θ(如圖17所示),則據機械能守恆定律可得:
mgr.cosθ-mgr(1+sinθ)/2=0
易求得θ=sin-1 。

19、如圖所示,mA=4kg,mB=1kg,A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0.2,B與地面間的距離h=0.8m,A、B原來靜止,(A、B長度不計)求:
B落到地面時的速度為多大;
B落地後,A在桌面上能繼續滑行多遠才能靜止下來。(g取10m/s2)
19、(1)0.8m/s (2)0.16m

《萬有引力與航天》單元復習
知識回顧
一、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
軌道定律
面積定律
周期定律
二、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
1 萬有引力定律

2 應用
(1)求重力加速度

重力與萬有引力的關系
考慮地球自轉時:
在高空的物體:
(2)估算天體的質量

天體密度
(3)求環繞天體的V、、T
3 宇宙速度和人造衛星
(1)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
求V1的方法:
第二宇宙速度是指:

第三宇宙速度是指:

(2) 衛星軌道的特點
人造衛星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圓心落在 上。
同步衛星的特點:
定周期
定高度
定軌道
衛星的變軌分析:抓住萬有引力與向心力的大小關系去分析
典型例題
1 一顆質量為m的人造衛星,在距地面高度為h的圓軌道上運動,已知地球的質量為M,地球半徑為R,引力常量為G,求:
(1)衛星繞地球運動的向心加速度;
(2)衛星繞地球運動的周期;
(3)衛星繞地球運動的動能。

2 一衛星繞某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已知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行星的質量為M與衛星的質量m之比=81,行星的半徑R與衛星的半徑R之比=3.6,行星與衛星之間的距離r與行星的半徑R之比=60,設衛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在衛星表面有:G=m g ......經過計算得出:衛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上述結果是否正確?若正確,列式證明;若錯誤,求出正確結果.
3 宇航員站在一個星球表面上的某高處,沿水平方向拋出一個小球,經過時間T小球落到星球表面,測得拋出點與落地點間的距離為L.若拋出時的初速度增大到原來的2倍,則拋出點與落地點間距離為,已知兩落地點在同一水平面上,該星球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數為C,求該星球的質量.
4 宇航員在月球表面完成下面實驗:在一固定的豎直光滑圓弧軌道內部的最低點,靜止一質量為m的小球(可視為質點)如圖所示,當給小球水平初速度v0時,剛好能使小球在豎直面內做完整的圓周運動.已知圓弧軌道半徑為r,月球的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若在月球表面上發射一顆環月衛星,所需最小發射速度為多大?
5、設想有一宇航員在某未知星球的極地地區著陸時發現,同一物體在該地區的重力是地球上的重力的0.01倍.還發現由於星球的自轉,物體在該星球赤道上恰好完全失重,且該星球上一晝夜的時間與地球上相同。則這未知星球的半徑是多少?(取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 g=9.8 m/s2,π2=9.8,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強化訓練
1.關於地球同步衛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地球同步衛星只是依靠慣性運動;
B.質量不同的地球同步衛星軌道高度不同
C.質量不同的地球同步衛星線速度不同
D.所有地球同步衛星的加速度大小相同
2.對人造地球衛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由v=rω,衛星軌道半徑增大到原來的2倍時,速度增大到原來的2倍;
B.由,衛星軌道半徑增大到原來的2倍時,速度增大到原來倍
C、由,衛星軌道半徑增大到原來的2倍時,向心力減為原來的
D.由,衛星軌道半徑增大到原來的2倍時,向心力減為原來的
3.關於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它是人造衛星繞地球飛行的最小速度;
它是近地圓軌道上人造衛星的運行速度;
它是衛星在橢圓軌道上運行時在近地點的速度;
D.它又叫環繞速度,即繞地球做圓軌道運行的衛星的速度都是第一宇宙速度。
4 兩顆人造衛星A、B繞地球作圓周運動,周期之比為TA:TB=1:8,則軌道半徑之比和運動速率之比分別為:
A、RA:RB=4:1;VA:VB=1:2。B、RA:RB=4:1;VA:VB=2:1
C、RA:RB=1:4;VA:VB=1:2。D、RA:RB=1:4;VA:VB=2:1
5 宇宙飛船在近地軌道繞地球作圓周運動,說法正確的有:
A.宇宙飛船運行的速度不變,速率僅由軌道半徑確定
B.放在飛船地板上的物體對地板的壓力為零
C.在飛船裡面不能用彈簧秤測量拉力
D.在飛船裡面不能用天平測量質量
6 科學家推測,太陽系的第十顆行星就在地球的軌道上,從地球上看,它永遠在太陽的背面,人類一直未能發現它,可以說它是「隱居」著的地球的「孿生兄弟」,由此根據以上信息可以推測
A.這顆行星的公轉周期與地球相等 B. 這顆行星的自轉周期與地球相等
C. 這顆行星的質量等於地球的質量 D. 這顆行星的密度等於地球的密度
7 據國際小行星中心通報: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1981年10月23日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4073號的小行星已榮獲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員會批准,正式命名為「瑞安中學星」。這在我國中等學校之中尚屬首次。 「瑞安中學星」沿著一個近似圓形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軌道半徑長約為3.2天文單位(一個天文單位為日地間的平均距離,)則「瑞安中學星」繞太陽運行一周大約需多少年
A 1年 B 3.2年 C 5.7年 D 6.4年

8 氣象衛星是用來拍攝雲層照片、觀測氣象資料和測量氣象數據的.我國先後自行成功研製和發射了「風雲」一號和「風雲」二號兩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衛星軌道與赤道平面垂直並且通過兩極,每12h巡視地球一周,稱為「極地圓軌道」.「風雲二號」氣象衛星軌道平面在赤道平面內稱為「地球同步軌道」,則「風雲一號」衛星比「風雲二號」衛星
A.角速度小 B.線速度大 C.覆蓋地面區域小 D.向心加速度大

9 如圖2所示,發射地球同步衛星時,先將衛星發射至近地圓軌道l,然後經點火,使其沿橢圓軌道2運行,最後再次點火,將衛星送入同步圓軌道3。軌道1、2相切於Q點,軌道2、3相切於P點,則當衛星分別在1、2、3軌道上正常運行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衛星在軌道3上的速率大於在軌道1上的速率
B.衛星在軌道3上的角速度小於在軌道l上的角速度
C.衛星在軌道1上經過Q點時的加速度大於它在軌道2上經過Q點時的加速度
D.衛星在軌道2上經過P點時的加速度等於它在軌道3上經過P點時的加速度
10 「神舟三號」順利發射升空後,在離地面340km的圓軌道上運行了108圈。運行中需要多次進行 「軌道維持」。所謂「軌道維持」就是通過控制飛船上發動機的點火時間和推力的大小方向,使飛船能保持在預定軌道上穩定運行。如果不進行軌道維持,由於飛船受軌道上稀薄空氣的摩擦阻力,軌道高度會逐漸降低,在這種情況下飛船的動能、重力勢能和機械能變化情況將會是
A.動能、重力勢能和機械能都逐漸減小
B.重力勢能逐漸減小,動能逐漸增大,機械能不變
C.重力勢能逐漸增大,動能逐漸減小,機械能不變
D.重力勢能逐漸減小,動能逐漸增大,機械能逐漸減小
11 現代觀測表明,由於引力作用,恆星有「聚集」的特點。眾多的恆星組成不同層次的恆星系統,最簡單的恆星系統是兩顆互相繞轉的雙星,如圖7-12所示,兩星各以一定速率繞其連線上某一點勻速轉動,這樣才不至於因萬有引力作用而吸引在一起。已知雙星質量分別為m1、m2,它們間的距離始終為L,引力常量為G,求:
(1)雙星旋轉的中心O到m1的距離;
(2)雙星的轉動周期。
12設衛星做圓周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運動周期為T,試證明:是一個常數,即對於同一天體的所有衛星來說,均相等。

13 已知萬有引力常量G,地球半徑R,同步衛星距地面的高度h,月球繞地球的運轉周期T1,地球的自轉周期T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某同學根據以上條件,提出一種估算地球質量M的方法:同步衛星繞地心作圓周運動,由得:
(1)請判斷上面的結果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如不正確,請給出正確的解法和結果.
(2)請根據已知條件再提出兩種估算地球質量的方法並解得結果.
14 已知月球半徑約為1800km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g取10m/s2).
(1)求物體在月球表面附近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大小(保留二位有效數字).
(2)天文學研究表明,月球在陽光的照射下表面溫度可達127℃,在這個溫度下,水蒸氣分子的平均速率為2.0×103m/s,根據(1)的計算結果簡要說明月球表面是否存在水.
15 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經歷115小時32分的太空飛行後順利返回。已知地球半徑為R,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為g。
(1)飛船在豎直發射升空的加速過程中,宇航員處於超重狀態。設點火後不久儀器顯示宇航員對座艙的壓力等於他體重的5倍,求此時飛船的加速度。
(2)設飛船變軌後沿圓形軌道環繞地球運行,運行周期為T,求飛船離地面的高度。
16 1976年10月,劍橋大學研究生貝爾偶然發現一個奇怪的射電源,它每隔1.337s發出一個脈沖信號。貝爾和她的導師曾認為他們和外星文明接上了頭。後來大家認識到事情沒有這么浪漫,這類天體被定名為「脈沖星」。「脈沖星」的特點是脈沖周期短,且周期高度穩定。這意味著脈沖星一定進行著准確的周期運動,自轉就是一種很准確的周期運動。
(1)已知蟹狀星雲的中心星PS0531是一顆脈沖星,其周期為0.331s。PS0531的脈沖現象來自自轉。設阻止該星離心瓦解的力是萬有引力,估計PS0531的最小密度。
(2)如果PS0531的質量等於太陽質量,該星的可能半徑最大是多少?(太陽質量是M=1030kg)
答案:
例題1
(1)萬有引力提供衛星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①
所以衛星的加速度·······························②
(2)由於·····························③
故由②③得衛星的周期····················④
(3)由於····································⑤
由①⑤得衛星的動能EK=·················⑥

2 解析:所得結果是錯誤的.
G=m g中的g並不是衛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而是衛星繞行星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加速度.正確解法是:
衛星表面 G=g, 行星表面 G=g,
()=, 即g=0.16g.
3 解析 設拋出點的高度為h,第一次平拋的水平射程為x ,則有:
x+h=L
由平拋運動規律得知,當初速度增大到2倍時,其水平射程也增大到2x.
∴ (2x)+h=(L)
由以上兩式解得
設該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為g,由平拋運動的規律得:
由萬有引力定律與牛頓第二定律得:
聯立上述各式解得:


4 設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為g,月球質量為M.
∵球剛好完成圓周運動,∴小球在最高點有…………2分
從最低點至最高低點有 …… 2分
由①②可得 2分
∵在月球表面發射衛星的最小速度為月球第一宇宙速度
∴ 3分
5、設該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 g 。該星球半徑為 r
由向心力公式得 ① (8分)
而 ② (2分)
由①、②得 ③ (6分)

練習
1D 2 C 3 B 4 D 5 BD 6 A 7 C 8 BD 9 BD 10 D
11解析 設雙星旋轉的中心O到m1的距離為x,由F引=F向知
G,G。
聯立以上兩式求解得:
雙星旋轉的中心到m1的距離為x=。
雙星的轉動周期為 T=2πL。

12證明:由G= mr(2π/T)2得=,即對於同一天體的所有衛星來說,均相等。

13解:(1)上面的結果是錯誤的.地球的半徑在計算過程中不能忽略.
正確的解法和結果是:
得:
(2)方法一:對月球繞地球做圓周運動有:
得:
方法二:在地球表面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
得:

14 (1)物體在月球表面附近繞月球做勻速圓周運動:

得v= ②
==1.7×m/ s ③
④⑤⑥①②③④⑤⑥
(2)由於:v=1.7×m/s<2.0×m/s ④
月球表面的水蒸氣分子將脫離月球表面,所以月球表面不存在水。
評分標准:本題16分.(1)問12分,①、②、③式各4分;(2)問4分,④式2分,得出月球表面沒有水2分.
15 (1)由牛頓第二定律得5mg-mg=ma ①
解得a=4g,方向豎直向上 ②
(2)設地球質量為M,飛船質量為m,由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第二定律,有



評分標准:本題共8分,其中①②③各2分,④⑤各1分
16解析 (1)脈沖星的脈沖周期即為自轉周期,脈沖星高速自轉但不瓦解的臨界條件是:該星球表面的某塊物質m所受星體的萬有引力恰等於向心力。由

又 ,
故脈沖星的最小密度為

(2)由,得脈沖星的最大半徑為

Ⅱ 跪求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公式。

1. 沖量: I = Ft 沖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矢量,方向同運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於恆力, 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械能守恆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高一物理必修二復習資料
第一章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
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算應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f =μFN
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是一樣的)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算就是解三角形,並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動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關系式: - =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時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於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系。
6. 對於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下列規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2T秒內、3T秒內…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第2T秒內、第3T秒內…第nT秒內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刻的.
(3)瞬時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關系.
(4)局限性: 只成立於慣性系中, 受制於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內的內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於加速度和外力的計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力時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行隔離時有講究, 應選取受力較少的進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 便會產生超重與失重現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是重力的實際大小與表現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並不是實際重力發生了什麼變化,只是表現出的重力發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 就應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後再合成以轉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動
1.對勻速圓周運動的描述:
①.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角速度的定義式: =
③.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v =
④.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⑤.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v = r
⑥.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合外力,在計算向心力時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動的方向,不改變運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於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點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點的質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於質點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恆量,G = 6.67×10-11N

Ⅲ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二節的課後習題答案

1.17.32J
2.-10^5J
3.5*10^3J
4.光滑面上7.5J,粗糙面上6.5J

好不容易才找到書,一時興起答了下。過程就不寫了,自己好好算,加油

Ⅳ 請問物理學完必修二第七章機械能守恆,到了高二後是學選修3-1,電場。還是接著學第八章動量。

是先學選修3-1,電場,動量下半學期才學。

Ⅳ 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識點總結(詳細點哦)

http://wenku..com/view/d922b967783e0912a2162a0b.html

熱點內容
中國房價歷史 發布:2025-07-05 16:22:07 瀏覽:309
2年級的英語 發布:2025-07-05 13:33:31 瀏覽:773
初中物理電動機 發布:2025-07-05 11:48:09 瀏覽:245
慈利教育網 發布:2025-07-05 11:15:09 瀏覽:622
奧特曼黑歷史 發布:2025-07-05 05:13:59 瀏覽:8
2017全國二語文試卷 發布:2025-07-05 02:17:04 瀏覽:679
德陽是哪個省的 發布:2025-07-05 01:20:18 瀏覽:562
歐豪年彩墨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5 00:38:16 瀏覽:713
教學實踐內容 發布:2025-07-04 21:32:22 瀏覽:431
雲南教育論文 發布:2025-07-04 18:10:10 瀏覽: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