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皇後歷史
A. 歷史上有幾位獨孤皇後
有四位姓獨孤的皇後。
1、獨孤皇後(?-公元558年),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後,獨孤信長女,回母郭答氏。明帝為藩王時,納為夫人。明帝二年正月,立為王後,四月逝世,葬於昭陵。北周武成(559年-560年)初年,追崇為皇後。北周明帝逝世後,與獨孤氏合葬。全謚曰明敬皇後。
2、隋文帝皇後獨孤伽羅,北朝關隴軍事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七女,河南洛陽人。謚曰文獻皇後。
3、元貞皇後獨孤氏,北周大司馬,衛國公獨孤信之女。隋文帝文獻皇後獨孤伽羅的四姐,北周皇後獨孤氏的四妹。嫁給唐國公李昞,生梁王李澄,蜀王李湛,李洪,唐高祖李淵和同安長公主。618年(死後)追封為元貞皇後。
4、貞懿皇後(?-776年)獨孤氏,唐代宗李豫皇後。失其何所人。父獨孤穎,左威衛錄事參軍。
B. 歷史上的獨孤皇後簡介 獨孤皇後的父親是誰
隋文獻皇後獨孤伽羅(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陽人,漢化鮮卑人,北周衛國公、關隴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之嫡長子楊堅。同年父親政斗失敗被殺,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權臣猜忌。獨孤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以期為夫消禍;周隋交替之際,親自勸勉楊堅定下立隋大計;之後拜為隋王妃、隋王後;隋朝開國乃為皇後。獨孤皇後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宮中並尊帝後為「二聖」[1] 。晚年主導罷黜宰相、廢易太子引發史學界爭議評價。隋文帝和皇後夫妻恩愛,「誓無異生之子」[2] ,共誕育有十個兒女。仁壽二年八月皇後崩逝,在位二十二年。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後升化為妙善菩薩,並親自為其送葬;又營造天下最盛佛寺為皇後祈福,臨終前企盼和愛妻「魂其有知,當地下相會」[3] 。仁壽四年七月文帝病逝,十月帝後合葬太陵,皇後謚曰「文獻'。次子即隋煬帝楊廣。
中文名
獨孤伽羅
別 名
庄嚴
國 籍
隋朝
民 族
鮮卑族
出生日期
公元544年
逝世日期
公元602年9月15日
職 業
皇後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輔佐隋文帝開創隋朝基業
配 偶
隋文帝楊堅
享 年
59歲
謚 號
文獻皇後
陵 寢
隋太陵
隋文帝皇後獨孤伽羅,北朝關隴軍事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七女,河南洛陽人。14歲嫁給儀表非凡的楊堅,同年父親政斗失敗自殺,夫家遭權臣猜忌。獨孤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為丈夫廣結人緣、樹立良好形象;周隋交替之際,縱橫政壇、果斷出擊,和丈夫開創隋朝基業;在後位時,對朝政「隨則匡諫,多所弘益」,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同時夫妻恩愛、情投意合,誕有五子五女。晚年主導廢易太子引發史學界爭議評價。仁壽二年八月病逝,隋文帝始終「不能忘懷」,企盼「魂其有知,地下相會」,合葬太陵,全謚曰文獻皇後。
D. 歷史上的獨孤皇後是指誰
指的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後,獨孤伽羅。
文獻皇後獨孤伽羅(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陽人,漢化鮮卑人,北周衛國公、關隴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
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之嫡長子楊堅。同年父親政斗失敗被殺,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權臣猜忌。獨孤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以期為夫消禍。
周隋交替之際,親自勸勉楊堅定下立隋大計;之後拜為隋王妃、隋王後;隋朝開國乃為皇後。
獨孤皇後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宮中並尊帝後為「二聖」。
晚年主導罷黜宰相、廢易太子引發史學界爭議評價。隋文帝和皇後夫妻恩愛,「誓無異生之子」,共誕育有十個兒女。
仁壽二年八月,皇後崩逝。隋文帝迷信皇後升化為妙善菩薩,並親自為其送葬;又營造天下最盛佛寺為皇後祈福,臨終前企盼和愛妻「魂其有知,當地下相會」。仁壽四年七月文帝病逝,十月帝後合葬太陵,皇後謚曰文獻。
(4)獨孤皇後歷史擴展閱讀:
獨孤伽羅生平大事:
1、幫助隋文帝改革
隋文帝改革時間為581年至605年,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
隋文帝改革以削弱地方豪強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為目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對後世政治制度發展影響巨大的變革運動,為後世的行政制度奠定基礎。
隋文帝致力於鞏固國家的統一。南北朝以來,由於中原地區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的繁榮,給予國內少數民族地區的人民的深遠的影響。隋文帝在處理國內民族關繫上,對周邊各民族政權,盡可能使他們臣服,維護國家安定。
2、輔佐隋文帝開創開皇之治盛世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北周的基礎上開創的局面。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
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分裂的中國,結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
另外,隋朝在選官上廢除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考試制度選拔官員;在官僚制度上採用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是為唐代三省六部制之藍圖。
中書、門下兩省負責詔令的起草和封駁,尚書省負責政務的管理。尚書省又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
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
隋朝建立以後,隋文帝勵精圖治,崇尚節儉,發展生產,又攻滅了陳朝,結束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長期分裂的局面,實現了全國統一,同時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那時,天下安定,經濟發展,所以封建史學家稱之為「開皇之治」。
E. 隋朝獨孤皇後叫什麼名字 歷史上獨孤皇後和李淵是什麼
文獻皇後獨孤伽羅(544年-602年),河南洛陽人,北朝關隴軍事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第七女,母清河崔氏。十四歲嫁給楊堅。
李淵的母親是隋文帝獨孤皇後的姐姐,李淵是隋煬帝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明敬皇後與他的母親和隋文帝文獻皇後分別是鮮卑貴族獨孤信的長女、四女和七女。
F. 歷史上的獨孤皇後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獨孤皇後,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後,獨孤信長女。明帝為藩王時,納為夫人。二年正月,立為王後。獨孤王後於四月逝世,葬於昭陵。武成(559年—560年)初年,追崇為皇後。北周明帝逝世後,與獨孤氏合葬。
1、有智慧,巾幗不讓須眉。隋朝能夠建立,她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獨孤氏十四歲嫁與楊堅之時,要楊堅保證此生不納妾,楊堅立下誓言:「不和第二個女人生孩子。」果然楊堅的七個子女皆為獨孤皇後所生。所以很多演義戲文中,她是被塑造成一個醋壇子。不過重點在後面,不僅身體力行,並且廣泛在女子間宣揚這種意識,再有「見朝士及諸王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不得重用。見不得別人納妾的。這個就尤其值得敬佩了。您瞧,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明確了斗爭的方向,明白了男女爭斗的實質,重要的是拿男人開刷,罪魁禍首嗎,殺之而後快。當然幸運的是這個女人有本事,所以她可以這么斬釘截鐵。
G. 獨孤皇後歷史原型是什麼 獨孤伽羅歷史結局如何有幾個
《獨孤皇來後》是根據歷史源人物改編的,所以獨孤皇後在歷史上是有原型的。獨孤皇後原型是隋朝的文獻皇後,是鮮卑人,北周魏國公獨孤信的嫡女。那麼這是她的真名嗎?根據歷史記載,應該是的。獨孤皇後出生在南北朝時期,那個時候正在普遍推崇佛教思想。獨孤信也是佛教徒,所以給女兒取名富有佛教色彩。伽羅,在梵語中是Tagara,意思是香爐木、沉香木。
文獻皇後獨孤伽羅(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陽人,漢化鮮卑人,北周衛國公、關隴集團重要成員獨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歲嫁給大將軍楊忠之嫡長子楊堅。同年父親政斗失敗被殺,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權臣猜忌。
獨孤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以期為夫消禍;周隋交替之際,親自勸勉楊堅定下立隋大計;之後拜為隋王妃、隋王後;隋朝開國乃為皇後。獨孤皇後深度參與朝政,終身對隋文帝保持了強烈影響力,於開皇之治功不可沒,宮中並尊帝後為「二聖」。
晚年主導罷黜宰相、廢易太子引發史學界爭議評價。隋文帝和皇後夫妻恩愛,「誓無異生之子」,共誕育有十個兒女。
H. 歷史上的獨孤皇後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獨孤皇後名為獨孤迦羅,是隋朝的開國皇後,也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女性政治人物。在她的協助下,隋文帝楊堅北御突厥、南平陳朝,讓分裂了將近四百多年的華夏大地重新歸於統一,從而使得社會安定,百姓得以安居。性格方面,獨孤皇後不僅具有鮮卑族女子的直爽率真,敢愛敢恨,又有著漢家女兒的溫婉體人,優雅聰慧。正是如此才讓隋文帝對之迷戀不已,不設後宮,不納旁妃,甚至讓朝廷中人把他們並稱為“雙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