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除雜
實驗常見的去除雜質的方法。
1,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固體、鹼石灰、無水CuSO4(並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2,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CO2)、NaOH溶液、KOH溶液、鹼石灰等,這是化學實驗常見的去雜質的方法之一。
3,除HCl氣體可用:AgNO3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這個也是化學實驗常見的去雜質的方法。
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2. 化學除雜有哪些注意事項
1、添加的葯品不能與要保留的物質反映
2、生成物必須是 沉澱 或氣體 或與要保留的物質相同的物質
3、溶液除雜生成物不能是除了要保留溶液的其他溶液,氣體除雜也一樣
3. 化學除雜質題,在線等
B
D
BD的處理把雜質除去了,並且有效成分沒有太大損失(有時還可增加,如D)
A
不必蒸發結晶,因為需要的是
MnO2,而不是雜質KCl
C這樣處理就把CuO破壞了,
4. 化學除雜 CO2(H2O)
呵呵,「h2co3
=
h2o
+
co2↑」是化學反應方程式!h2co3是碳酸,是反應物,h2co3(碳酸)在常溫下容易分解,生成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在化學反應方程式中應該叫「生成」,不是「等於」。
參考:http://ke..com/view/108882.htm
5. 初中化學除雜原則
①不增不減②把雜質轉變為主要純凈物④減少主要物質的損失
6. 化學除雜。。。
原物 所含雜質 除雜質試劑 除雜質的方法 1 N2 O2 灼熱的銅絲網 洗氣 2 CO2 H2S 硫酸銅溶液 洗氣 3 CO CO2 石灰水或燒鹼液 洗氣 4 CO2 HCl 飽和小蘇打溶液 洗氣 5 H2S HCl 飽和NaHS溶液 洗氣 6 SO2 HCl 飽和NaHSO3溶液 洗氣 7 Cl2 HCl 飽和NaCl溶液 洗氣 8 CO2 SO2 飽和小蘇打溶液 洗氣 9 碳粉 MnO2 濃鹽酸 加熱後過濾 10 MnO2 碳粉 ----------- 加熱灼燒 11 碳粉 CuO 鹽酸或硫酸 過濾 12 Al2O3 Fe2O3 NaOH溶液(過量),再通CO2 過濾、加熱固體 13 Fe2O3 Al2O3 NaOH溶液 過濾 14 Al2O3 SiO2 鹽酸 NH3?H2O 過濾、加熱固體 15 SiO2 ZnO 鹽酸 過濾 16 CuO ZnO NaOH溶液 過濾 17 BaSO4 BaCO3 稀硫酸 過濾 18 NaOH Na2CO3 Ba(OH)2溶液(適量) 過濾 19 NaHCO3 Na2CO3 通入過量CO2 ------ 20 Na2CO3 NaHCO3 ------- 加熱 21 NaCl NaHCO3 鹽酸 蒸發結晶 22 NH4Cl (NH4)2SO4 BaCl2溶液(適量) 過濾 23 FeCl3 FeCl2 通入過量Cl2 ----- 24 FeCl3 CuCl2 鐵粉、Cl2 過濾 25 FeCl2 FeCl3 鐵粉 過濾 26 Fe(OH)3膠體 FeCl3 (半透膜) 滲析 27 CuS FeS 稀鹽酸或稀硫酸 過濾 28 I2 NaCl ------ 升華 29 NaCl NH4Cl ------- 加熱 30 KNO3 NaCl 蒸餾水 重結晶 31 乙烯 SO2、H2O 鹼石灰 洗氣 32 乙烷 乙烯 溴水 洗氣 33 溴苯 溴 稀NaOH溶液 分液 34 硝基苯 NO2 稀NaOH溶液 分液 35 甲苯 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36 乙醛 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蒸餾 37 乙醇 水 新制生石灰 蒸餾 38 苯酚 苯 NaOH溶液、CO2 分液 39 乙酸乙酯 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 40 溴乙烷 乙醇 蒸餾水 分液 41 肥皂 甘油 食鹽 過濾 42 葡萄糖 澱粉 (半透膜)滲析 氣體除雜的原則:(1)不引入新的雜質(2)不減少被凈化氣體的量注意的問題:(1)需凈化的氣體中含有多種雜質時,除雜順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氣體,如:氯化氫氣體,CO2、SO2等,水蒸氣要在最後除去。(2)除雜選用方法時要保證雜質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OH)2濃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方法: 1雜質轉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氫氧化鈉,使苯酚轉化為苯酚鈉,利用苯酚鈉易溶於水,使之與苯分開 2吸收洗滌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氫和水,可使混合氣體先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即可除去 3沉澱過濾法;欲除去硫酸亞鐵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銅,加入少量鐵粉,待充分反應後,過濾除去不溶物即可 4加熱升華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即可用此法 5溶液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採用此法 6結晶和重結晶;欲除去硝酸鈉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鈉,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溫度,使硝酸鈉結晶析出,可得到純硝酸鈉晶體 7分餾蒸餾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採用多次蒸餾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將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分離,可採用此法,如將苯和水分離 9滲析法;欲除去膠體中的離子,可採用此法。如除去氫氧化鈉膠體中的氯離子
7. 初三化學除雜方法總結(化學方法)
初中化學知識小輯
一: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作者: AfterWed 2005-3-13 11:22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考試前有必要記的初中化學基礎概念
二:其它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後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 Fe3O4。
8、溶液的特徵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麼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麼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
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恆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於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恆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乾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澱;(3)硫酸銅溶液。
27、過濾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靠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靠在玻璃捧引流。
28、啟普發生器由三部分組成:球形漏斗、容器、導氣管。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葯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葯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葯品的味道。
31、寫出下列物質的顏色、狀態
膽礬(藍礬、五水硫酸銅CuSO4•5H2O):藍色固體
鹼式碳酸銅(銅綠):綠色固體 黑色固體:碳粉、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白色固體:無水硫酸銅(CuSO4)、氯酸鉀、氯化鉀、氧化鎂、氯化鈉、碳酸鈣、碳酸鈉、硫酸鋅
紫黑色:高錳酸鉀 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FeSO4)
32、要使可燃物燃燒的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接觸、要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33、由雙原子構成分子的氣體:H2、O2、N2、Cl2、F2
34、下列由原子結構中哪部分決定:①、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
②、元素的分類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③、元素的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④、元素的化合價最外層電子數決定、⑤、相對原子量由質子數+中子數決定。
35、學過的有機化合物:CH4(甲烷)、C2H5OH(酒精、乙醇)、CH3OH(甲醇)、CH3COOH(醋酸、乙酸)
36、從宏觀和微觀上理解質量守恆定律可歸納為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一個可能改變:
(1)五個不改變:認宏觀看元素的種類和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從微觀看原子質量、原子的種類和原子數目不變;
(2)兩個一定改變:認宏觀看物質種類一定改變,從微觀看分子種類一定改變;
(3)一個可能改變:分子的總和可能改變。
37、碳的兩種單質:石墨、金剛石(形成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8、寫出下列物質的或主要成分的化學式
沼氣:CH4、煤氣:CO、水煤氣:CO、H2、天然氣:CH4、酒精:C2H5OH、
醋酸:CH3COOH、石灰漿、熟石灰、石灰水:Ca(OH)2、生石灰:CaO、
大理石、石灰石:CaCO3、乾冰:CO2
作者: AfterWed 2005-3-13 11:23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考試前有必要記的初中化學基礎概念
初中化學知識點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化學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蒸發、揮發、溶解、潮解等。
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如:燃燒、生銹、腐敗、風化等。
2 、單 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H2、O2、C、S、Fe 等。
化合物: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H2O、CO2、KClO3、H2SO4等。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CO2 、 SO2、Fe2O3等。
酸性氧化物: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化合物。通常是一些非金屬氧化物,如:CO2 、SO2 、SO3 等。
鹼性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通常是一些金屬氧化物,如:CuO、MgO、Fe2O3等。
酸:由H+、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如:HCl(鹽酸)、H2SO4(硫酸)、HNO3(硝酸)
鹼:一般由金屬離子和OH— 組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Fe(OH)3
鹽:一般有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鹽分為三種: (1) 正鹽,如:NaCl、Na2CO3、CuSO4 (2) 酸式鹽, 如: NaHSO4
(3) 鹼式鹽, 如: Cu2(OH)2CO3
3、分子: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原子: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常見原子團如下:OH— (氫氧根)、 NO3— (硝酸根)、
SO42— (硫酸根)、CO32— (碳酸根)、 PO43— (磷酸根)、 NH4+(銨 根)
作者: AfterWed 2005-3-13 11:24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考試前有必要記的初中化學基礎概念
二、化學用語:
1、元素符號: 例 H:表示氫元素,也表示氫原子;3H:表示三個氫原子
2、離子符號: 例 氫離子: H+ (注意:1不寫出) 鎂離子:Mg2+三個硫酸根離子 :3 SO42—
3、化學式: 例 碳酸鈉: Na2CO3 氫氧化鈣: Ca (OH)2
4、電離方程式: 例 HNO3 === H+ + NO3–
Ca(OH)2 === Ca2+ + 2OH–
Na2CO3 === 2Na+ + CO32–
5、化學方程式: (要求熟練)
實驗室制O2 :
實驗室制H2 : Zn + H2SO4 ===== ZnSO4 +H2↑
實驗室制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檢驗CO2 : CO2 + Ca(OH)2 ===== CaCO3↓+ H2O
檢驗H2O :CuSO4 + 5H2O ===== CuSO4 ? 5H2O (白色 藍色)
濕法煉銅 : Fe + CuSO4 ===== Cu + FeSO4
要求熟記: (1)、1—18號原子順序,並能畫出結構示意圖。 (P59)
(2)、常見元素化合價。 (P63)
作者: AfterWed 2005-3-13 11:24 回復此發言
--------------------------------------------------------------------------------
5 回復:考試前有必要記的初中化學基礎概念
三、基本反應類型:
1、化合反應: A + B + … == C
2、分解反應: A == B + C + …
3、置換反應: A + BC == B + AC
(1)、金屬 + 酸 ==== 鹽 + H2
反應條件:金屬必須是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屬, 酸一般用稀鹽酸或稀硫酸,不用稀硝酸。
(2)、金屬 + 鹽 ==== 新金屬 + 新鹽
反應條件: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可置換後面的金屬, (K、Ca、Na 除外)
鹽必須是可溶性鹽。
4、復分解反應: AC + BD ==== AD + BC
(1)、 酸 + 鹼性氧化物 ==== 鹽 + 水
(2)、 酸 + 鹼 ==== 鹽 + 水
(3)、 酸 + 鹽 ==== 新酸 + 新鹽
(4)、 鹼 + 鹽 ==== 新鹼 + 新鹽
(5)、 鹽 + 鹽 ==== 兩種新鹽
反應條件:反應物中無酸時要求反應物都可溶,有酸時要求是強酸,
生成物中必須有沉澱、氣體或水。
要求熟記: (1)、 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P162)
(2)、 常見酸、鹼、鹽的溶解性表。 (P228)
作者: AfterWed 2005-3-13 11:24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考試前有必要記的初中化學基礎概念
四、元素化合物知識:
1、常見氣體及其性質: H2、 O2、 CO、 CO2、 CH4
可燃性:H2、CO、CH4 還原性:H2、CO 毒性:CO
密度比空氣大:O2、CO2 可溶於水:CO2 最簡單的有機物:CH4
2、常見物質的俗名:
純 凈 物: CO2 (乾冰) C2H5OH (酒精) CH3COOH (醋酸) CaO (生石灰)Ca(OH)2 (熟石灰、消石灰) Na2CO3 (純鹼) NaOH (燒鹼、火鹼、苛性鈉) CuSO4•5H2O (膽礬、藍礬)
混 合 物: 煤( C ) 天然氣、沼氣(CH4)生鐵、鋼(Fe) 鐵銹、赤鐵礦(Fe2O3)
磁鐵礦(Fe3O4) 石灰水、石灰漿[Ca(OH)2 ] 石灰石、大理石(CaCO3)鹽酸( HCl )
3、與水可以反應的物質:
(1)、大多數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 ,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H2CO3、 H2SO3 (亞硫酸)、 H2SO4 。
(2)、少數鹼性氧化物: 如K2O、CaO、Na2O ,與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鹼 KOH、 Ca(OH)2、 NaOH 。
(3)、某些鹽: (有結晶水合物的鹽) 如:
CuSO4 + 5H2O === CuSO4•5H2O
Na2CO3 + 10H2O === Na2CO3•10H2O
4、常見的酸、鹼、鹽的特性:
揮發性:濃鹽酸、 濃硝酸 吸水性: 濃硫酸、 固體氫氧化鈉(潮解)
脫水性:濃硫酸 毒性: NaNO2(亞硝酸鈉) 、CuSO4 (硫酸銅) CH3OH(甲醇)
遇水放熱:濃硫酸(稀釋時)、 固體氫氧化鈉(溶解時)、 CaO(與水反應時)
紫色石蕊試液 無色酚酞試液 pH 值
酸 性 紅 色 無 色 pH值<7
中 性 紫 色 無 色 pH值=7
鹼 性 藍 色 紅 色 pH值>7
備註:鹽不一定顯中性,如 NaCl溶液顯中性,但Na2CO3溶液顯鹼性,而強酸的酸式鹽(如NaHSO4)溶液則顯酸性。
5、常見酸、鹼、鹽的主要用途:
HCl、H2SO4 —— 用於金屬除銹
NaOH —— 制肥皂、造紙 Al(OH)3 —— 治療胃酸過多
Ca(OH)2 —— 制三合土、漂白粉、農葯波爾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等
CuSO4 —— 配製農葯波爾多液 Na2CO3 —— 制洗滌劑、蒸饅頭等
CaCO3 —— 制水泥等建築材料
6、環境污染方面:
(1)、大氣污染:
主要分兩種:A、有害氣體,如:SO2、NO2、CO 等,其中CO主要來源於汽車尾氣,而SO2、NO2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質。
[另註:空氣中CO2 濃度增大會導致溫室效應 (P111);而含氟物質的排放會破壞O3 (臭氧) 層,使得地球表面受紫外線輻射加重 (P10)。]
B、粉塵,如:灰塵、粉煤灰 等。
(2)、水污染:
主要來源於:A、工業廢水的大量排放;
8. 九年級化學常見除雜要詳細
常見物質的除雜
一、氣體除雜:(括弧中為雜質)
1. CO2(含O2):將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
2. CO2(含H2或CO):將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3. O2或CO2或H2(含H2O):將氣體通過濃硫酸或氧化鈣或氯化鈣等乾燥劑。
4.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將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二、固體除雜:
1. 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過濾。(將活潑金屬用酸溶解)
2. Fe(含Cu):用磁鐵將鐵粉吸引出來。
3. Cu(含CuO)、Fe(含Fe2O3):高溫下與H2或CO反應。(將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
4. CuO(含Cu或C):在空氣中灼燒。
5. CaO(含CaCO3):高溫煅燒(CaCO3分解成CaO和CO2)
6. 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CaO與水反應溶於水)
7. CaCO3(含CaCl2):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CaCl2溶於水,CaCO3不溶於水)
8. CaCl2(含CaCO3):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液蒸發。
9. Ca(OH)2(含CaO):加足量水。(C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三、溶液除雜:
1. 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鹽酸或CuCl2): 加過量鐵粉,過濾,取濾液。 有關反應:Fe+H2SO4=FeSO4+H2↑;Fe+CuSO4=Cu+ FeSO4 Fe+2HCl=FeCl2+H2↑; Fe+CuCl2=Cu+ FeCl2 2. NaCl溶液(含Na2CO3):加適量..稀鹽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3. Na2SO4溶液(含CuSO4):加適量..NaOH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
9. 初中化學除雜
常見物質的除雜一、氣體除雜:(括弧中為雜質) 1. CO2(含O2):將氣體通過灼熱的銅網。 2. CO2(含H2或CO):將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3. O2或CO2或H2(含H2O):將氣體通過濃硫酸或氧化鈣或氯化鈣等乾燥劑。 4. O2或H2或CO(含CO2或SO2):將氣體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 二、固體除雜: 1. 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鹽酸或稀硫酸,過濾。(將活潑金屬用酸溶解) 2. Fe(含Cu):用磁鐵將鐵粉吸引出來。 3. Cu(含CuO)、Fe(含Fe2O3):高溫下與H2或CO反應。(將金屬氧化物還原成金屬) 4. CuO(含Cu或C):在空氣中灼燒。 5. CaO(含CaCO3):高溫煅燒(CaCO3分解成CaO和CO2) 6. CaCO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CaO與水反應溶於水) 7. CaCO3(含CaCl2):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渣。(CaCl2溶於水,CaCO3不溶於水) 8. CaCl2(含CaCO3):加足量水溶解,過濾,取濾液蒸發。 9. Ca(OH)2(含CaO):加足量水。(CaO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 三、溶液除雜: 1. FeSO4溶液(含H2SO4或CuSO4)、FeCl2溶液(含鹽酸或CuCl2): 加過量鐵粉,過濾,取濾液。 有關反應:Fe+H2SO4=FeSO4+H2↑;Fe+CuSO4=Cu+ FeSO4 Fe+2HCl=FeCl2+H2↑; Fe+CuCl2=Cu+ FeCl2 2. NaCl溶液(含Na2CO3):加適量..稀鹽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3. Na2SO4溶液(含CuSO4):加適量..NaOH溶液。CuSO4+2NaOH=Cu(OH)2↓+Na2SO4
10. 化學除雜
NaOH溶液;
飽和食鹽水;
加入新制氯水;
通入CO2;
有問題請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