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轉折
㈠ 歷史上的轉折點
秦,奠定了中國大統一的基礎。「一元」「同一」深深地浸入儒家文化地各個層面。
元,滅亡了傳統中國文化,從此中國文化走向沉淪。
免責聲明,偶非憤青。
順便強烈建議樓上有幾位放棄所謂「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的概念。你們一定要這么套,那我問你們美國內戰前是什麼社會,奴隸社會嗎?
郭老這個害人不淺。
㈡ 中國古代歷史轉折點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鴉片戰爭的結果,中國被迫同英、美、法等國簽訂了《向京條約》、《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社會的性質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
1.中國的主權開始遭到破壞,戰前,中國政治上是一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國家。戰後,割讓香港等條款破壞了中圍的領土及領海主權;「領事裁判權」制度,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協定關稅,破壞了小國的關稅主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為列強廣泛地掠奪中國提供了方便。這樣,中國就從一個獨立的主權園家開始淪為一個遭受外因侵略者奴役的半殖民地國家。
2.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戰前,中國經濟上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封建國家,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有力地排斥著外國的商品侵略。戰後,廢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喪失關稅主權,外國的廉價商品源源不斷地湧入中國。 這種商品「重炮」,逐漸摧毀了中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使中國日益成為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市場和原料供給地。
3.中國的社會階級結構和主要矛盾開始發生變化。戰前,中國社會基本上只有兩大對立階級,即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戰後,出現了一批買辦和買辦商人;在外國企業中出現了第一批產業工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除原有的封建地主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外,又出現了外國資本主義相中華民族的矛盾。從此,中國的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即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任務
㈢ 什麼是歷史轉折
歷史轉折之前,有某種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制度,經過了歷史轉折之後,就打破了原先或好或孬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制度,而這種改變針對於某個國家、某個地域或者整個世界都可以。
為了更好理解,中國的鴉片戰爭(辛丑條約)、中華民國的建立、新中國成立、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一國兩制構想的實施等等,美國的獨立戰爭、1787年憲法,法蘭西5次大革命以及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德國的1871年憲法,英國光榮革命、權利法案,世界上有一戰、二戰、麥哲倫航海、羅馬法、中國四大發明、馬克思社會主義理論、牛頓的經典力學、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愛迪生的電燈、居里夫人的鐳、工業革命期間的紡織機、蒸汽機、飛機、火車等等
㈣ 中國共產黨的「三大偉大歷史轉折」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召開的轉折性的會議有三次
八七會議: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專起的轉折點
遵義會屬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 中國共產黨召開的轉折性的會議有三次
遵義會議是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轉折點,它結束了王明的「左」傾錯誤,重新確立了黨的正確路線、組織路線和軍事路線,在中國革命的危機關頭挽救了黨、紅軍和中國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則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歷史轉折點,它全面糾正了自1957年以來黨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上發生的指導思想上的「左」傾錯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的錯誤,重新恢復了黨的正確的思想路線、組織路線、政治路線.
㈤ 歷史上著名歷史事件的轉折
明天就是七月七日了,我不禁想起了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歷史上還有辛亥革命啊等都是重要的轉折點.
㈥ 什麼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
應該選A 因為鴉片戰爭意味著中國從封建社會轉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雖然失敗了,但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使我國走向了近代.
B辛亥革命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從最終結果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大地主買辦階級代表袁世凱所竊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所以說失敗了.
C戊戌變法 因為請政府的主權掌握在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手中,維新派依靠的是沒有實權的光緒帝,而且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不敢發動群眾,勢力弱小,最終也失敗了.
D太平天國起義就更不對了,因為在1846年的時候,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天京淪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下去了.
所以A為正確答案.
㈦ 中國歷史的轉折性事件有哪些
黃帝打敗炎帝,華夏族形成
夏啟建立夏朝,家天下
平王東遷,春秋開始
鄭庄公初霸,諸侯開始爭霸
初稅畝,土地私有化
齊桓公稱霸,五霸時代開始
三家分晉,戰國開始
商鞅變法,秦國開始崛起
長平之戰,秦國確立絕對優勢
秦始皇統一六國,帝國時代
陳勝吳廣起義,人民斗爭方式的創新
漢武帝罷黜百家,儒家統治地位確立
黃巾起義,漢王朝的終結
赤壁之戰,三足鼎立
劉淵起兵,五胡十六國開始
淝水之戰,北方進入五胡二階段
450年南北之戰,南北均勢
隋朝滅陳,結束三百多年的分裂
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
石敬瑭稱兒皇帝,出賣幽雲十六州,遼確立對中原的軍事及地理優勢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結束藩鎮亂相
元朝滅宋,結束近五百年分裂局面
紅巾起義,元朝崩潰
土木之變,明朝轉衰
吳三桂降清,漢服終結
鴉片戰爭,屈辱的開始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五四運動,新文化的勝利
中 共一大,中國 革 命的希望
國民黨一大,國共第一次合作
四一二事變,大革命結束
張學良易幟,國民黨形勢統一全國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蘇區斗爭失敗
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
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解放戰爭開始
三大戰役勝利,解放軍取得戰略優勢
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文化大革命,左傾錯誤泛濫
粉碎四人幫,糾正極左錯誤
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㈧ 中國古代歷史有那幾個歷史轉折點
1.秦始皇:來滅六國,源統一文字,度量衡。這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斷的根基。
2.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今中國人的性格,於此密不可分。
3.東晉:五胡亂華。中華文明受到極大地沖擊,並差點就此斷絕。也被動的完成了民族大融合。
4.崖山海戰:崖山之後,已無中國。這個中國,指的是真正古典意義上的中國。此戰之後,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崖山之戰也是中國歷史的重要的轉折點。
5.明代海禁:閉關鎖國千古罪。自我拋棄了鄭和七下西洋的輝煌,首開閉關鎖國的惡例,使中國社會進入停滯封閉的漫漫長夜。
6.清軍入關:有人認為,清軍入關是近代中國落後於世界的的重要原因之一。
7.清末:外來侵略。被動的開放國門,中華任人魚肉。
鴉片戰爭 從封建社會轉變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五四運動 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
8.抗日戰爭:遭受了進一個世紀的分裂、戰爭後,中華民族再一次凝聚在一起,戰勝了強大、沒有人性的敵人。
㈨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三個轉折點各是什麼
1、遵義會議
一九三五年一月,黨中央政治局在長征途中舉行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並且在在這以後能夠戰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西柏坡會議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央委員34人。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
3、十一屆三中全會
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9)歷史的轉折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發展
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帶領處於水深火熱的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斗爭,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實行改革開放,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在實踐上從「文化大革命」災難中走出並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已走過了90多年的歷史,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
1、它標志著中國革命有一個先進的堅強的政黨作為凝聚自己力量的領導核心。
2、使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聯系起來,進而把中國的解放事業同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運動聯結起來並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為中國人民指明了斗爭目標、革命前途和走向勝利的道路,使其有了科學的指導思想。
㈩ 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哪幾次重大歷史轉折
1、1927至1937年的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嚴黨領導的武裝起義有100多次,遍及14省140多縣(市),參加起義的工農群眾和革命士兵有數百萬人。
這些起義,高舉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旗幟,給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以有力的回擊。起義保存下來的武裝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主要來源。
2、1937至1945年的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3、1945至1949年的全國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
4、1949年至今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中國社會主義革命指從新中國成立的1949年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10)歷史的轉折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革命歷程
第一階段(1919~1927)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並直接促成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
第二階段(1927~1937)
這一階段被稱為「土地革命」時期。由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群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後,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開辟了以井岡山為代表的無數農村革命根據地,並成功粉碎國民黨數次「圍剿」。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三階段(1937~1945)
這一階段被稱為「抗日戰爭」 時期。以「七七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八年全面抗戰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
第四階段(1945~1949)
這一階段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共進行重慶談判,簽訂關於和平建國問題的協定(即「《雙十協定》」)。1946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發動內戰。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戰爭最終獲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