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一、導入:
回憶起從幼兒園到現在,我們每位小朋友都已認識了許多的老師。老師的心像媽媽的心,慈祥、親昵;老師的愛像媽媽的愛,溫暖、真實。媽媽祝願我們長得比花兒還美,老師培育我們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爸爸盼望我們早日長成棟梁材,老師叮囑我們要為祖國貢獻綠蔭。伴隨著《老師的心,老師的愛》歌曲和身體律動,我們開始探索老師的世界。
二、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教學
聽完MTV後,我們發現這首歌描繪了老師夜晚在燈下辛勤工作,嘔心瀝血編寫教材、批改作業的場景。歌聲中流露著小女孩對老師的感謝、尊敬、關愛、愛戴之情。與MTV版相比,歌曲在演唱形式、速度和情緒上各有特點,磁帶版更深情、情真意切。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學習歌曲,通過聽伴奏、唱詞、討論藝術處理,最後變換形式演唱,增強了對歌曲的理解和表現能力。
三、老師朗誦歌曲《在老師身邊》歌詞
老師深情地朗誦著歌詞,引人思考未來與老師、校園的分別,以及帶著老師期望去實現少年時代的理想。這首歌是對《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內容的延伸,情感的升華,一個完美的結課。
教學反思
通過歌曲《老師的心,老師的愛》導入,我們為學生提供了情感與內容上的雙重鋪墊,讓他們自然關注老師的生活與內心世界。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的教學中,通過對比磁帶與MTV版,讓學生體驗不同藝術處理,激發了他們的音樂實踐能力。結課時,歌曲《在老師身邊》引發了學生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以及對老師的感謝與深情回望,達到了對新大綱、新課標的深層次和創造性運用。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高妙的構思,將學生的情感認識與現實世界自然聯系起來。
從生活中找「米」寫作指導
很多學生怕寫作文,因為不知道寫什麼內容。看到作文題,腦中一片空白。有時好不容易湊足三四百字,但不是離題萬里,就是雜亂無章。更有甚者,一節作文課下來,作文本上只有空盪盪的幾行字,真是可憐之至!
其實,寫作文並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難。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同學們平時就走進生活,到生活中找「米」,做到「四多」: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炊」自然就容易做了。
當然,寫作文還得注意根據中心來選材,切忌隨便抓一個材料就寫,也切忌不對原材料做任何加工,全盤照搬。
〔學習目標〕⑴學會從生活中找「米」;⑵平時做到「四多」,養成收集素材的好習慣;〔3〕學習根據中心來選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實錄〕
一、出謀劃策
〔投影錄音一〕我是您的學生吳垠,我最怕寫作文了,因為每次提起筆總覺得沒話可寫。老師,您能幫幫我嗎?
〔投影錄音二〕我是您的學生陳丹丹。老師,每次上作文課,都是我最頭疼的時候。寫作文對我而言簡直是種折磨,每次為了湊足那五六百字,我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這如何是好呢?請您救救我!
師:這是兩個同學寫給我的求救信,讓我幫幫他們。其實,這種現狀在大家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同學們,請想想:我們應該怎樣去幫助他們?
生1:他們應該到生活中去尋找跟所寫的作文有關的素材,再根據中心作個篩選。
生2:我建議他們多讀讀書,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學習別人的寫法。
師:說得很不錯。還有別的好主意嗎?
生3:我個人認為多留心觀察生活,多思考,多感悟,並隨手記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日積月累,寫作水平定會提高,而且保證不會有沒話可寫的感覺。
生4:……
師:大家說得都很有道理!針對這兩位同學的來信,我覺得首先要解決沒話可寫的問題。要有話可寫,必須有材料可選。材料哪裡來,靠自己去收集。生活是寫作的「米倉」。毛澤東同志不是說過「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嗎?只要我們平時真正走進生活,投入生活的懷抱,做到多留心觀察生活,多思考,多感悟,多積累,就能不斷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
二、小顯身手
師: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金色的童年。童年的我們無憂無慮,快樂無邪。童年的路上灑滿了歡聲笑語。請大家以《童年趣事》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師:根據題意,你認為選材要注意什麼?
生:一定要選擇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來寫。
師:對,「童年」時的「趣」事。請大家迅速構思,並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你選的趣事。
(思考2分鍾)
生1:我有一次釣魚,竟釣上來一隻鞋子。
生2:我幼時以為香煙很好吃,結果被煙嗆得咳了半天,褲子還被燙了個洞。
生3:我幫媽媽去買鹽,不小心把鹽弄臟了,便去洗,誰知全化掉了。
生4:小時候我真的喝過墨水,因為我總聽爸爸誇別人肚裡墨水多。
師:好,思維很活躍,看來大家蠻會選材的。我看都扣住了一個字——
生(齊答):趣。
師:請大家動筆去寫,注意寫出「趣」來。寫好再分組交流一下,選出組內最好的作文。
(生寫作交流。最後向老師推薦佳作。)
三、佳作欣賞
師:讓我們先來看看陳琳同學的作文。
(投影打出學生習作)
生:在記憶的天空里,有許許多多數不清的星星,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暗淡無光,有的亮得刺眼。但有一顆是最耀眼、最亮的,它記載著我童年的趣事。
小時候,我最討厭下雨,因為下雨時電閃雷鳴,一遇到晚上下雨,就會鬧出不少笑話。
我清楚地記得,也是個雷電交加的夜晚。我一個人睡在寬敞的房間里,爸爸媽媽睡在隔壁。我裹緊被子,把頭捂在被子里,生怕雷劈到我。誰知,天公不作美,老天明知道我最怕雷,還給我這個「賞賜」。一個震破天的雷聲傳到了我的耳朵里,我嚇得直哆嗦,竟然從床上摔了下來。又一個雷給了我下馬威,我嚇得不知鑽到了哪裡,只聽見咚的一聲,頭皮開始發麻。我的一聲慘叫驚醒了爸爸媽媽。他們跑到了我的房間,把燈一開,才發現,我正趴在床底下呢。媽媽大笑起來,說:「喲,丫頭,咋爬到床底下了呀?」爸爸早已笑得直不起腰了。當媽媽把我從床底下拉出來時,我才發現我的身上全都是灰,然後我也跟著笑了。
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嘩,嘩」地流走了,再也不回頭,但那顆耀眼的星星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師:好,朗讀得很有感情。請坐。現在請同學們來評論一下,你認為哪裡寫得最好,並簡要說明理由。
生1:我認為開頭、結尾寫得最好,前後照應,中心突出,語言也很生動、優美。
生2:我覺得第四節心理描寫很成功,尤其是「把頭捂在被子里,生怕雷劈到我」和「嚇得直哆嗦,竟然從床上摔了下來」這兩處寫出了我的膽怯心理。
師:陳琳同學,你能向大家介紹介紹自己寫作的經驗嗎?
生:也談不上什麼經驗,我只是寫出了自己的經歷而已,我小時候就是那麼膽小。
師:對啊,同學們,好的材料就來自於現實生活的呀!讓我們再來看看李葉新同學寫的作文。
(投影打出學生習作)
生:「青銅板,銅板青,青銅板上釘銅釘……」小時候,媽媽總是說著這個歌謠,跟繞口令似的,可小時候的我就是伴著這繞口令入眠的。
還記得童年時的一件傻事。一個月明的夜晚,突然停電了,因為當時是夏天,天氣出奇的熱,於是全家決定去院子里乘涼。
當時的我還未滿六歲,是個稚氣未脫的小孩兒。我躺在媽媽的懷里,好奇地仰望著天上正向我調皮地眨著眼睛的星星,全然不顧大人們的高談闊論,這一片天地彷彿只有我一人,星星好像成了我的朋友,我正和它們親切地談話。看著看著,我的眼睛模糊了。正當我要睡著的時候,幾顆流星從天空劃過,劃亮了我的眼睛。我從媽媽懷里掙脫,跑向大院,朝著流星劃過的方向跑去。來到一個水缸邊,我停了下來,因為我看見滿缸的星星!我急忙喊道:「爸爸、媽媽快來看,我摘到星星了!」「在哪呢?小寶貝!」媽媽故意用身子擋住了星光。「咦?剛才還有的,現在怎麼就沒了呢?」我懷疑有人把星星偷了。可媽媽一離開,我又變得歡喜起來,因為我再次看見水中的星星了。
現在回想起來,覺得當時的我很幼稚,但卻冒出了這樣的想法:
星星啊星星,
總有一天我要把你摘到,
我要把你縫在爸爸的衣扣上,
綴在媽媽的心田裡!
師:哪位同學來點評一兩句?
生1:我最欣賞她的結尾,充滿了詩情畫意。
師:好,大家齊讀一遍。
生齊讀。
「星星啊星星,
總有一天我要把你摘到,
我要把你縫在爸爸的衣扣上,
綴在媽媽的心田裡!」
師:確實不錯。如果跟前面銜接再緊些,會更好。
生2:老師,文章中有一段寫星星的文字與我們學過的散文《繁星》中的很相似。
師:你的目光很敏銳。你覺得這樣寫,可以嗎?
生2:還行。她作了些改動,而且用得很貼切。
師:其實,這一點值得推廣。寫作文時,可以適當地引用或模仿別人成功的東西,只要你用得好,用得巧。
同學們,寫作的素材是不是又多了條獲取途徑?
生:是的。從書本中來。
師:對!寫作的「米」除了可以來自廣泛的社會生活,還可以來自他人或前人提供的資料(包括書本),甚至可以來自以生活和書本為基礎的想像。魯迅先生就曾說過:「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 (總結)歸根到底,生活是寫作的「米倉」。因為資料是間接的生活,想像也是紮根於生活、源於生活的。所以,想寫好作文,我們首先必須走進生活,投入生活的懷抱,去感受生活花朵的芬芳,領悟人生的真諦。
四、布置作文
師:剛才,我們已一起探討了到生活中尋找寫作材料的問題。現在,大家還認為作文沒話可寫嗎?要絞盡腦汁湊字數嗎?
生:不了。
師:好!我們下節課的寫作任務是:以「我愛我家」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附上學生習作一篇:
我的家
七年級 周歡
人們常說:「家是心靈的港灣。」這話一點也不錯。假如我們是鳥,那麼家就是為我們遮風擋雨的「窩」;假如我們是火苗,那麼家就是維持火苗的油。家為我們提供我們想要的一切,我們又怎能不愛我們的家呢!
我的家是一個五口之家,在這個小小集體里,我享盡天倫之樂,嘗遍喜怒哀樂。
喜
「我的徵文獲獎啦!」剛一進門,我便對正忙於鍋勺之間的媽媽喊道。「真的?獎呢?快讓我瞧瞧!」媽媽簡直有點喜出望外啦。我連忙拿出獎狀,媽媽順手接過去。我感覺得出她那股望子成龍的喜悅心情。不一會,家裡所有的人都知道這件事了,他們無一不為我高興。吃晚飯時,爸爸又夾了許多菜給我,還叮囑我要繼續努力。整個晚上,家裡都充滿喜悅的氣氛。我僅僅是獲得一點小小的成績,家卻給我帶來巨大的鼓舞,我怎能不喜?我怎能不愛我的家?
怒
「新華社報道:台灣當局拒絕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剛聽完這一句,我就怒不可遏了,對著電視機吼道:「什麼狗屁話!台灣不是中國的,難道是美國的不成?」爸爸也火冒三丈:「台灣不是中國的,當年鄭成功還收復什麼?」爺爺對此也顯得格外憤懣,認為台灣當局數典忘祖。媽媽、奶奶顯然也支持我們。於是,這個夜晚大家都顯得鬱郁寡歡。雖然我對此事憤憤不平,但當我看到全家都那麼支持我,那麼關心國事,憤怒之中又有些許安慰。
哀
「不能經歷狂風暴雨的鳥,與斷翅無異。」我的家也經歷了不少「風雨」。「奶奶的腿怎麼又疼了?」我望著愁眉不展的爸爸。「老毛病又犯了,掛了水還疼。」「那趕快送醫院。」「早就去過了,醫生說過幾天就沒事了。」我感到很傷心,奶奶對我那麼好,現在她生病,我卻一籌莫展。這幾天,我茶飯不思,整天都希望奶奶早日康復。
樂
「今天作業太難了。」吃飯時我不禁脫口而出。「太難就不用做了。」爸爸話中有話,「做了又不能保證對。」「對了考試又不一定會。」於是我和爸爸玩起了「語言游戲」。「考試會又不一定能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又不能保證分配到好工作。」「分配到好工作又不能保證工作好。」「工作好又不能保證考試時會」「考試會又不一定……」這時,桌上早已笑聲一片。
這就是我的家,一個充滿喜怒哀樂的家。我愛這樣的家!
[教學反思]
這節作文課主要想解決學生寫作沒話可寫、拼湊字數的問題。應該說,通過這節課達到了一定的效果,至少讓學生懂得了:1、寫作要言之有物,要有寫作素材。2、寫作的素材要靠自己到生活中去尋找,去收集。3、要能根據中心選取合適的材料。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如何把作文課上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如何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創作慾望等,還急需進一步探究。
寫作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任務,想提高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持之以恆地付出努力才行。這節課僅是一個引子,生活的博大精深和五彩繽紛還得靠我們每個人自己去領略去感受。
③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第18課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
:<<慈母情深>>人教版新教材 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 第六單元第18課(需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時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重點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抓住了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描寫,體現了平凡母親的偉大.
學情分析:
學生多數朗讀能力欠佳,應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教學理念:
<<慈母情深>>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後,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於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麼,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1)藉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1.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如,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可以體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幹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位母親家境這么貧寒,掙錢又這么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著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二)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反復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學生跟著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搜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3.課外閱讀頌揚母愛或感激母愛的文章,如《母親的「存摺」》、《那一刻,我理解了母
愛》、《媽媽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網查找)。
:<<慈母情深>>人教版新教材 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 第六單元第18課(需一課時)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時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重點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抓住了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進行描寫,體現了平凡母親的偉大.
學情分析:
學生多數朗讀能力欠佳,應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重朗讀訓練,讓學生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識「陷、碌、攥」3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體會母愛的深沉。
教學理念:
<<慈母情深>>人教版課程標准實驗教材五年級上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從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深沉的母愛。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語言淺顯易懂。
根據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設計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尊重「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升華情感,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重點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同學們,學完了《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後,我們深受感動。一位父親經過38小時挖掘終於救出了遇險的兒子。這件事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父愛所迸發出來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種愛是偉大、無私的。那麼,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慈母情深》,將讓我們深深地感受一番母愛。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要求,學生自學。
(1)藉助工具書,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生字要多讀幾遍。
(2)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同桌相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匯報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陷、碌、攥」,學生認讀。
(2)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情
(一)感悟慈母對孩子深沉的愛。
1.根據「提示」要求,自學課文。
畫出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等語句,聯繫上下文,說說這是一位_________的母親,有理由即可。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只作適當點撥。
如,這是一位瘦弱的母親。從「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可以體會出來。
這是一位貧苦的母親。從「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辛勞的母親。從「有事快說,別耽誤幹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了背……」可以看出來。
這是一位善良、關愛孩子的母親。從母親的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這位母親家境這么貧寒,掙錢又這么艱辛,卻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鮮明的對比,其中包含著深沉的母愛。
再如,這是一位勤勞的母親,這是一位慈祥的母親,這是一位無私的母親,這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小結:通過對文中描寫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句段的讀悟,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母親的慈祥與善良,這位母親對孩子深沉的愛。
(二)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更何況是文中的「我」。請找出「我」深受感動的語句,如,「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反復讀讀,邊讀邊想,體會「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四.感情朗讀,升華情感
1.選取自己感受深的語句讀,讀出對偉大母愛的贊頌以及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
2.指名有感情朗讀,教師相機指導。
五.聯系實際,拓展延伸
1.聯系生活實際,講述自己親身經歷母愛的故事。
2.自由朗讀課後的「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感受冰心奶奶熱愛母親,懷念母親的思想感情。
3.寫幾句話或編一首詩,抒發你對母親的熱愛和感激之情。
六.精要總結,歌曲結束
1.教師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是慈祥的,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課件播放《燭光里的媽媽》,學生跟著輕輕哼唱。
七.作業超市: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搜集頌揚母愛的名句或詩歌。
3.課外閱讀頌揚母愛或感激母愛的文章,如《母親的「存摺」》、《那一刻,我理解了母
愛》、《媽媽的心,是瓷器》等等(可以上網查找)。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抓住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2、讓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
教學准備
媒體資源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我們懂得了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的力量能創造生命的奇跡。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更多的是母愛的溫馨。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講述的就是母愛的深沉。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18、慈母情深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開火車朗讀課文,注意正音。重點指導「攥、陷、龜裂、碌」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後,思考:
(1)課文主要講什麼?
(2)讀完課文後,你有什麼感受?
(3)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3、引導質疑: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呢?
(三)研讀課文,感受母愛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句子,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做簡單的批註。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感受最深的地方有哪些?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體會。
教師相機指導:
(1)「我穿過一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
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為「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為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為自己貿然要錢感到內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經將錢塞在我手心裡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從中可以看出母親為兒子愛讀書而興奮不已。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子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這段話運用排比將母親為整個家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麼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拽著錢跑了出去……」
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為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為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疚。
教師指導:找出文中描寫了母親的外貌和語言的語句,朗讀後加以評議。
(四)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總結:(1)說說文章是怎樣表現母親深情的。(2)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
2.拓展:讀一讀「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紙船——寄母親》是冰心早期寫的一首詩,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借含淚疊的紙船抒發了詩人對母親、對祖國的一片深深的誠摯的思念之情。
3.課下搜集一些表現母愛的詩歌或故事
附:板書設計: 18、慈母情深
外貌 瘦弱 疲憊 龜裂
母親 動作 立刻立刻立刻立刻 慈母情深
語言 「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18《慈母情深》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設計,我始終努力堅守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為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為手段,讓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讀出了意,讀出了情,讀出了語文的韻味。
一、 以讀為本。
語文課程標准標中指出:要保證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使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讀中有所感悟。
課前,關注預習中的讀。五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放手讓他們在課前進行有效地預習是必要的。學習生字,掃除障礙,讀熟課文,感知大意,尋找疑慮,設法釋疑,課前的預習自然能做到有效地讀。讀通,讀順,讀熟文本,這是於永正老師說的學習課文的「保底工程」。故在課堂中第二個環節檢查預習的情況時,我只需他們說說課文的大意即可。
課中,關注自學中的讀。《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課堂中,請學生自由地閱讀,梳理學法,然後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抓住重點詞句投入到自主品讀中,學生或圈,或點,或讀,或畫,或寫,或說……交流,品味,個性化的見解暢所欲言,不亦悅乎。
對文本關鍵語段的深入理解、體會,感受慈母情深,我都大膽放手,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在感悟中閱讀。抓住「哪裡使你感受頗深?」「哪裡能夠表現出慈母的深情?」讓學生去讀,去思考、去體驗感悟;再自主學習,自主感悟,所以在之後全班的匯報交流中,學生把讀懂了語言文字背後的內容,化無聲語言為有聲語言,體會到了母親掙錢的艱難,體會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孝心、那份敬重。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慈祥,母愛是深沉的,母愛也是偉大的、無私的。這種愛,作為子女永遠也報答不了,正如唐代詩人孟郊所寫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授之以漁。
課堂上最應該注重的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課標指出: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教師教的境界」。
從扣緊題眼入手,我緊抓住「深情」兩字,用著重號強調,引起學生注意,喚醒學生對重點詞的關注意識,旨在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閱讀文本,暗示學生學習的方法。這樣,學生對詞語有了敏感,就有了良好的語文意識。
閱讀課的生命就在於教師為學生與文本之間創設橋梁進行對話。在學生匯報讀書所得時,我也不時地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去感悟文本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如:當學生匯報:「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我相機引導:哪個詞語是重點,學生說出「極其瘦弱」,於是讓他再讀,語感一出,體會也就到位了。又如:母親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母親卻已把錢塞到我手中,並對旁邊的那個女人大聲喊道:「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我順勢引導學生:用你們剛才抓重點詞語感悟的方法來說說你對這一句話的理解。學生對「揉得皺皺的」「龜裂」等詞語有了敏感,深入體會,並從母親的語言中讀出了其蘊含的深意。學生的智慧,需要我們用方法這把鑰匙去開啟。葉聖陶先生說:活讀運心智,不為書奴僕。當學生習得了方法,在以後的閱讀實踐中,獨立閱讀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三、 以情促情。
課前,我由一首孟郊的《遊子吟》引入主題。當情到深處,升華感情時,我播放一曲深情的《燭光里的媽媽》渲染意境,抓住「慈母」一詞,聯系生活實際,暢談生活中慈母的形象,此時激活了學生親近母愛的情感,學生披情入文,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美好境界。他們有的流下了感恩的淚珠;有的拿起手中的筆寫下了對母親的祝福;又的理解了母愛的偉大,陷入深深的反思……
葉嘉瑩教授說「不僅要明白作品所寫外表事情方面的主題,更可貴的還在能掌握作品中流露的作者隱意識中的某種心靈和感情本質,從而自其中得到感發。」所以,在感悟文本的時候更注重的是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當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並讀出作者的情感後,學生此時的情感也與文本,與作者產生了共鳴。
當然,由於本課內容及意境的深遠,使得這一課時的時間會比較緊,我所預設的一些環節沒能得到落實,使得本節課的交流朗讀的過程中,對學生指導還不充分,讀的遞進層次沒有得到完美的展現。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反思,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