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新中國的歷史

新中國的歷史

發布時間: 2020-11-21 13:39:40

㈠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歷史的三大巨變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歷史的三大巨變是: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1)新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但是,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歸根到底還是沒有能夠鞏固和發展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這個相實很快就被北洋軍閥的首領袁世凱所竊取,初生雪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在中國只存在了幾個月即告天折。

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資產階級共和國蛻變成了封建軍閥的專制統治,中國不僅沒有開通自由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而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了。

㈡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

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㈢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背景是:

遼沈、淮海與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主力已基本被殲滅,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到長江北岸。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絕境。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

中國的國共內戰進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佔領了中國大陸的大部分領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召開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會議決定建立一個不同於中華民國的新中國,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這個新國家的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定於1949年10月1日舉行建國儀式。

1949年6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決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

1949年9月21日,由中國共產黨發起召開的,有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各少數民族、國外僑胞和其他愛國分子的代表參加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隆重開幕。

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並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3)新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生思想:

新中國是建立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的。由於連年的戰爭,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國民經濟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城鎮失業工人從1949年到1951年年均達四百餘萬人,失業率高達20%以上,失業工人的生活非常困難」。

根據聯合國亞太事務委員會的統計,1949年我國的人均國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遠遠低於當時整個亞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

另外,由於舊中國長期受封建制度和戰爭等因素的影響,到新中國成立時,全國文盲人口已佔總人口的80%,學齡兒童入學率僅佔20%。

也就是說當時中國的6億人口,文盲就佔了4億多。經濟、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是擺在以毛澤東為領導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面前的重要課題。

在這種背景下,毛澤東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並從就業、教育、分配、社會保障等方面體現出了符合實際的民生思想。

㈣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1/4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

㈤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

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49-1956):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

第二個階段(1956-1966):十年探索建設時期。

第三個階段(1966-1976):文化大革命時期。

第三個階段(1978-今):改革開放時期。

(5)新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第一個階段: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過渡。頒布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並且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順利的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過度。

第二階段: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主要任務是實現國家的工業化,使國力增強,主要是發展生產力,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指明了發展的方向,指出當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生產之間的矛盾而不是社會主義和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第三階段:是十年的大動盪時期,由於毛澤東對於形勢的判斷失誤發動了「文化大革命」,整整十年國家都處於混亂之中,由於被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被破壞,經濟發展也進入一片混亂之中,打著「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大批優秀的知識分子被迫害,連國家領導人也不例外被打成「左派」。國民經濟遭受嚴重的損失,但是交通工業和科學技術在這一時期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第四階段: 1978 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國家的一次偉大的轉折,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確立了一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並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構想。在思想上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正確路線以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國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春天。國民經濟開始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經濟,科學,文化,都走向了春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㈥ 新中國以前的歷史主要是什麼

1、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2、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由國民革命軍為了消滅軍閥為目的的革命戰爭。北伐軍先向據守在湖南,湖北的吳佩孚這個大軍閥進行圍剿,成功後在向北京挺進,摧毀了北洋集團軍閥。北伐僅一年時間,基本消滅了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的軍隊,重創了軍閥張作霖的軍隊,沉重地打擊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加速了中國革命歷史的進程。
3、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4、七七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5、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沙俄修建,後被日本所佔),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日軍以此為借口,炮轟沈陽北大營,是為「九一八事變」。次日,日軍侵佔沈陽,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1932年2月,東北全境淪陷。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6、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

㈦ 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小故事

1、和平解放西藏

經過許多斗爭和工作,挫敗了美英等阻撓談判的陰謀。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終於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談判,並於5月23日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2、抗美援朝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3、大躍進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

會後,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召開黨的各級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准備掀起工農業生產的高潮。

4、四五運動

四五運動源於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的悼念。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全國各族人民無限悲痛。但是,「四人幫」壓制廣大人民群眾悼念周恩來,誣陷鄧小平,加緊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義憤。

5、許海峰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

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㈧ 新中國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背景是:

一、國際:戰爭與革命是四五十年代的時代主題:

1、美蘇冷戰,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壘。

2、二戰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新高潮,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

二、國內:要和平要民主要獨立是全國人民共同心願,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1、土地革命以來特別是抗日戰爭以來連年戰亂。

2、國民政府官僚資本壓榨民族工商業,國民經濟處於崩潰邊緣。

3、民族資產階級放棄中間道路,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道路贏得民心。

(8)新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一、完成土地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項重大社會改革成就。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指出:「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

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實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務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務——實現社會主義也難以完成。到1952年底,全國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這是民主革命取得最後勝利的重要標志。由於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成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支持力量,也為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現代化的新契機。我們看到,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的現代化屢遭挫折失敗、屢次失去發展機遇。現代工業只是星星點點地分布在若干城市,工業產值只佔國民經濟總產值很小的比例,中國仍然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

中國真正走上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並且改變中國傳統農業國家的地位,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歷史已經證明,中國的現代化是在1949年以後大規模開啟的。1978年以後,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了。

三、新中國的成立,確立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使中國邁入長治久安的歷史時期,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可靠政治保證。

㈨ 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發生的重大事件

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發生的重大事件:

1950年發生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78年改革開放。

1999年澳門回歸。

1997年香港回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於1949年10月1日,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以五星紅旗為國旗 、《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國徽內容為國旗、天安門、齒輪和麥稻穗 ,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首都北京,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9)新中國的歷史擴展閱讀: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9月29日,會議通過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政協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9月30日下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產生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為副主席,其他56人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㈩ 新中國成立以後1949至今的中國重大事件有哪些

1、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

1970年4月1日,裝載著兩顆「東方紅一號」衛星、一枚「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專門列車到達中國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4月份的西北戈壁灘上,白天也要穿棉衣,到夜間,裹著皮大衣也感到寒冷。在離地面30多米高的龍門塔工作平台上,科技人員不分白天黑夜,排除一切故障,一次次地測試。

1970年4月24日3點50分,周恩來總理電話告知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毛澤東主席已經批准這次發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勁,過細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為祖國爭光。

21時35分,衛星發射時刻終於到來了。「東方紅一號」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發動機的轟鳴中離開了發射台。

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音,聲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點,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

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114分鍾。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

然而,為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傾注了全部心血的趙九章先生卻未能等到這一刻。無端受誣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經含冤去世。不少的科學家是在「牛棚」中聽到「東方紅」樂音的。

「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後,星上各種儀器實際工作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東方紅」樂音裝置和短波發射機連續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遙測參數,為後來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寶貴的依據和經驗。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打下了極為堅實的根基,帶動了中國航天工業的興起,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與世界航天技術前沿保持同步,標志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

3、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4、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

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5、神州五號升空

2003年0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楊利偉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

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事年表

熱點內容
鑄彩美術學校 發布:2025-07-12 22:54:44 瀏覽:115
教學重點 發布:2025-07-12 22:52:09 瀏覽:813
家庭教師txt下載 發布:2025-07-12 21:17:51 瀏覽:357
挖掘機英語 發布:2025-07-12 21:08:58 瀏覽:521
數學書籍讀後感 發布:2025-07-12 20:52:09 瀏覽:301
2017理科數學三卷 發布:2025-07-12 19:57:52 瀏覽:647
泡溫泉哪裡 發布:2025-07-12 19:48:11 瀏覽:713
師德閱讀答案孫春平 發布:2025-07-12 17:44:03 瀏覽:999
老師被h 發布:2025-07-12 16:59:10 瀏覽:778
化學萬能夾 發布:2025-07-12 15:22:16 瀏覽: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