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地理

歷史地理

發布時間: 2020-11-21 13:48:13

什麼歷史地理

《歷史地理》是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的歷史地理學集刊,供歷史地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參考。中國歷史地理學以中國歷史時期地理環境變化和發展的學科。近現代學者有顧頡剛、嚴耕望、譚其驤、侯仁之、史念海、陳橋驛、石泉、鄒逸麟、張修桂、葛劍雄、周振鶴、李孝聰、唐曉峰、辛德勇、韓茂莉、吳松弟等。[1]

② 選歷史政治、歷史地理兩個對未來工作和前景有什麼不同

政治類的專業有:政治學與行政學、國際政治、外交學、思想政治教育等,歷史類的專業有:歷史學、世界歷史、考古學、博物館學、民族學等,地理類的專業有:地理科學、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等。每一個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不同,因而其就業的方向也不一樣,要說到就業面廣,應該是:政治學與行政學、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環境與城市規劃管理。但是就業面廣和容易就業是兩碼事,一些冷門的專業可能更容易就業。 1中小學校: 小學教育 初中 歷史與社會教師 高中 歷史教師 2大專院校黨校電大;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毛澤東思想概論教師 歷史系教師 3博物館:從事歷史研究,博物館管理其他 4旅遊:導游主要是歷史文化旅遊 5檔案管或單位公司檔案工作。 6 圖書館圖書館圖書館,從事圖書相關工作 7編輯:文字編輯 8政府部門:教育局,政策研究,黨史研究室,其他人文崗位 包括革命紀念館,歷史文化遺址管理保護等文化有關工作,以及地方誌工作,宗教民族相關工作 9文物部門;如考古,文物管理,文物堅定拍賣 10各報紙新聞單位 11進社會科學院系統從事專職的歷史研究 12高等學校學生輔導員高校管理工作 13考研究生,文化史,社會史,生活史,工業史,地方史,區域史,政法史,政治史,中外關系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等方向歸入中國古代史,近現代史發歷史學碩士學位。從上我們看出歷史學(發史學學位)的范圍正在縮小,被其他學科分割的現在就是我們所說的史學危機的一個表現。其實這也是研究專門化發展的必然。

③ 歷史地理都學習什麼書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 鄒逸麟福建 人民出版社。


《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王育民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國史綱要》 翦伯贊 人民出版社 。


《中國自然地理》 趙濟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古代漢語》 王力主編 中華書局。

《簡明中國古代史》張傳璽。《中國近代史》李侃。《中國現代史》王繪琳(上、下)

《世界史》吳於廑(六本)。

如何學習歷史地理學?

一、歸類記憶法
整理、歸類歷史知識,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不僅便於學生記憶,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二、「濃縮」記憶法
「濃縮」記憶法,即把一些繁雜的內容進行概括、濃縮,提煉成幾個要點,使學生能提綱挈領地掌握其重點。而如果將要點擴展,又能呈現出歷史內容的原貌。

三、串線記憶法
通過串線,使同一類型的歷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時期的活動,按歷史發展的線索,呈現於學生面前, 便於學生理解和鞏固。

四、歌訣記憶法
歷史年代、歷史朝代、政權名稱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學生也難記住。有的則可編製成歌 訣的形式。

五、趣味記憶法
有趣味的知識學生印象就深刻,記得也牢。因此,可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教學時聯系教材內容,採用講述歷史故事,引用詩、詞、對聯,編造謎語或用諧音等方法,使學生有一種新奇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可提高記憶效果。

六、規律記憶法
歷史發展有其規律性。揭示歷史發展的規律,能為預示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借鑒,能幫助學生形成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七、聯想記憶法
對容易混淆的歷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學時則可採取聯想的方法,幫助學生加以區別。

八、圖示記憶法
圖示法的特徵是形象、直觀,一目瞭然。圖示法的板書設計可以多樣化。它能生動、形象地揭示復雜歷史現象之間的關系,既能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又能幫助學生記憶知識。

九、比較記憶法
有比較,才有鑒別。所謂比較,就是對性質相同或相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找出異同。

十、重復記憶法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復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

④ 歷史地理學怎樣

歷史地理學是由民國時期一代大師顧頡剛首創,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發布在《禹貢》雜志上,那時主要側重邊疆史地的研究。由其三大弟子譚其驤、侯仁之、史念海奠基的一門學科,現在是歷史學大類下面的一個二級學科。歷史地理學主要是沿革地理學,即研究歷史上各個地區行政區劃、風土人情等情況的變遷。當然現在情況有了很大變化,結合歷史情況研究城市規劃等,也被算入歷史地理學的范疇之中。現在歷史地理學最強的學校是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陝西師范大學。

⑤ 環境史與歷史地理的關系

中國歷史地理學是研究我國歷史時期地理環境變遷、人地關系及其變化規律等的學科。由於歷史地理學的研究對象覆蓋自然科學、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很多領域,對於從總體上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同時也有很強的應用性。中國歷史地理學自誕生以來,涌現了譚其驤、史念海、侯仁之等一批學術大家,產生了許多重要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有關其學科性質、任務和學科屬性、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論,有關其各個分支學科的探索及今後的發展方向等重要問題仍舊存在諸多不同觀點和論爭。本刊將邀請幾位專家就此發表一組文章,以期對推進相關問題的交流和學科發展有所啟迪、有所助益。

中國歷史地理學在近30年取得了較大發展,研究領域大大拓寬,汲取了大量新方法和新手段。國內開設「中國歷史地理學」課程的高校越來越多,研究機構也越來越多。以歷史自然地理為基礎的環境史在歷史學的研究中與社會史一樣成為顯學。但是,我們應該看到,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還受到很大挑戰,面臨不少困難。

從學科發展現狀來看,以前與歷史地理學同處歷史學二級學科的考古學、世界史都已單列為一級學科,而歷史地理學還面臨學科歸屬爭論較大、學科整體積淀還不具規模、學科發展長期方向還不夠明確等困境,在學術界的整體影響遠不如考古學和世界史。以前我從發展角度提出的歷史地理學在將來應發展成為「人地時空學」的理念亦未引起重視。具體來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隊伍還相對薄弱,而且長期分屬於歷史學和地理學領域,未受到足夠重視。

⑥ 歷史地理學如何考研

答:歷史地理方抄向 大概招歷史學碩士的學校裡面一半的學校都有招收 具體去查看報考院校招生簡章

比較傳統的 實力比較好的如 陝西師大 西南大學 暨南大學 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 武漢大學 廈門大學 四川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人大等

考試范圍要去查看各學校官方網站的招生簡章 每個學校考法不一樣
廈大這個 按照你給的情況 考試范圍是 中國史+世界史 考歷史學通史

⑦ 歷史和歷史地理哪個就業好

歷史地理好,你的知識面是相關的,可以從地理角度解釋一些歷史現象,比如為什麼歷史上中國基本上北方統一南方。

⑧ 有關歷史地理的論文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題和研究特點相關資料: 圖片

研究主題 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題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綜合性,它涉及政治制度、政治歷史、政治哲學、理想模式、治國戰略、施政方策、權力運用等。二是主題穩定。自春秋戰國直到明清之際兩千多年間,歷代研究者長期使用形式固定的概念、范疇、範式等,盡管含義有所不同。中國歷史上的政治研究主要涉及下述主題:①政治哲學。包括仁、禮、法、道、勢等范疇,天與人、義與利、君與臣、君與民等關系,以及人性論、歷史觀等理論。②理想社會政治模式。如孔丘的「天下歸仁」的「有道」之世,孟軻的「足衣足食」的「王道」世界,墨翟的「兼愛」、「尚同」的政治思想,老聃的「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荀況的「王制」天下,朝非的法治社會,鮑敬言的無君無臣的理想社會,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烏托邦,康有為的「大同世界」,等等。③治國戰略。

為了達到理想的社會政治狀態,治國戰略也是中國歷來政治研究的重要課題。在這方面,歷代研究者提出了諸如:仁愛、禮治、峻法、尚同、無為而治、孝治、刑德而治,通過格、致、誠、正,達到修齊治平,以及改良、革命等各式各樣的治國戰略。同時還研究各種治國戰略間的協調、配置等等。④施政方策。對各個歷史時期的決策研究,也是中國歷來政治研究的課題。這種研究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總體層面,如經濟發展中的重農抑商,唯農除商,農商協調發展,重商等等;外交領域的遠交近攻,合縱連橫,和親,羈糜,以夷制夷等等。二是具體層面,即各個歷史時期統治中面臨的政治問題的決策研究。⑤權力運用。

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統治,要求統治者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總攬全局的統治術。因此,有關諫議、兼聽、獨斷、考課、監察、防奸等統治術的研究,在近代以前的政治研究中一直受到重視。⑥政治制度。國家的統一和政治的有效運作,離不開制度、規范的研究與建設。數千年來的中國政治研究對在封建體制框架內如何建立和完善各項具體制度和規范、保障政治的有效運行,進行了大量研究。在諸如地方與中央的關系、官吏的選拔與任用、政權機構的組織、監察制度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在維護和發展封建政治統治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近代以後,研究重點開始轉向制度改造。⑦政治史。

中國歷代的政治研究者,特別重視政治史的研究,在政治沿革史、制度史、思想史等方面留下了大量著述。他們的研究目的,主要是為了總結前代的政治經驗、教訓,「以史為鑒」。
研究特點 數千年來的中國政治研究,在中國歷史、社會、文化的背景下,在自身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些特點可歸納為:①範式單一。盡管中國歷史漫長、曲折,但從西周、春秋戰國起對封建社會政治研究,到秦、漢時期確立了以儒家為主體的,糅合法、道及其他各家的思想與方法的研究範式。這一研究範式在中國政治研究中長期處於統治地位,直到為近代新的政治研究範式所替代。②注重世事。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較為注重對人與現實政治的研究,如人性、人與社會、君臣關系、君民關系、施政方略等,在研究中有泛政治化傾向和濃厚的「經世致用」傾向,而疏於對國家、權力、體制等政治形式的研究。

③強調布政。在對人與現實政治的研究中,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者注重的是對治國之道及其合理性的研究,包括治國戰略、施政方策、權力運用、選才用人以及它們與政治哲學范疇的關系等,而不注重研究政治體制的合理性問題,這一狀況到近代才有所改變。④側重倫理。受到單一範式的影響,中國歷代政治研究者在研究治國之道時,側重於對倫理調控手段的研究。從孔丘的「導之以德、齊之以禮」,到荀況的「導之以禮、齊之以刑」,以至董仲舒的「德經刑權」、朱熹的「為政以德」,無不體現著政治道德化的濃重色彩。雖然政治運作中的「陽儒陰法」,使法理調控在政治研究中仍佔有一定地位。但與倫理調控相比,法理調控長期被置於次要地位。⑤學科界線模糊。

由於中國歷代學科分化不明顯,由於單一範式的影響和偏重倫理研究,歷代政治研究一直與哲學、倫理學、歷史學合為一體,學科界線極不明確,未能確立獨立的學科地位。

熱點內容
幼兒園片段教學 發布:2025-07-13 02:47:43 瀏覽:426
2017年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7-13 02:45:25 瀏覽:447
dnf黑刀暗月哪裡爆 發布:2025-07-13 00:00:06 瀏覽:597
中國醫學科學葯用植物 發布:2025-07-12 23:34:11 瀏覽:499
化學產品銷售 發布:2025-07-12 23:03:30 瀏覽:638
鑄彩美術學校 發布:2025-07-12 22:54:44 瀏覽:115
教學重點 發布:2025-07-12 22:52:09 瀏覽:813
家庭教師txt下載 發布:2025-07-12 21:17:51 瀏覽:357
挖掘機英語 發布:2025-07-12 21:08:58 瀏覽:521
數學書籍讀後感 發布:2025-07-12 20:52:09 瀏覽: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