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講述
㈠ 講述三國歷史`
定軍山位於陝西省 漢中市 勉縣 城南5千米,三國時期古戰場.建安廿年,即公元215年,曹操平漢中,並派大將夏侯淵、張郃等留守,駐兵定軍山和天盪山各隘口。劉備趁曹操立足未定,同年率將進兵漢中,老將黃忠打敗了駐守天盪山的張郃後,又奮勇取定軍山,經法正指點,奪得定軍山以西的擋箭牌山的山頭,踞高臨下,直取夏侯淵,夏措手不及,被黃忠腰斬,從而奪得了定軍山。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曹操在消滅北方群雄之後,揮師南下荊州。此時割據荊州的劉表病逝,其子劉琮不戰而降,屯兵樊城的劉備感到形勢孤危,被迫帶領人馬和不願降的荊州官兵及百姓向荊州重鎮江陵轉移,曹操聞訊,恐其得江陵獲軍實成為後患,令精騎五千急追,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至當陽長坂坡,兩軍遭遇。劉備倉猝應戰,兵潰,棄妻子倉皇出逃。而擔任護衛劉備眷屬的趙子龍在危難中奮不顧身地與曹兵展開了一場大戰,救出甘夫人及幼主劉禪而聲威大震、名揚天下。
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一次有組織、有準備的全國性農民起義。因起義軍頭戴黃巾為標幟,史稱黃巾起義。東漢末年,社會危機日益深重,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激化。黃巾起義正是在農民斗爭蓬勃開展的基礎上爆發的。黃巾起義的領袖張角,冀州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人,太平道的首領,自稱「大賢良師」,以傳道和治病為名,在農民中宣揚教義,進行秘密活動。10餘年間,徒眾達10萬 ,遍布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分為36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設一渠帥,由他統一指揮 。張角廣泛傳播「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讖語。又在各處府署門上用白土塗寫「甲子」字樣,作為發動起義的信號 。中平元年(184,甲子年)初 ,張角命於三月五日同時起義。但預定起事前一月,因叛徒告密,張角派人飛告各方提前起義。於是36方「一時俱起」,眾達數十萬人。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靈帝慌忙調集各地精兵,進剿黃巾軍。各地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起義初期,黃巾軍的主力分散在巨鹿、潁川、南陽等地,他們各自為戰,攻城奪邑,焚燒官府,取得了很大勝利。與此同時,各地還出現了許多獨立的農民武裝。但黃巾軍各自為戰,缺乏戰斗經驗,以致東漢王朝能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潁川、陳國、汝南、東郡和南陽的黃巾軍相繼失敗。冀州黃巾軍在張角病死後,由張梁統率固守廣宗。當年十月,皇甫嵩率官軍偷襲黃巾軍營 ,張梁陣亡 。3萬多黃巾軍慘遭殺害,5萬多人投河而死 ,張角被剖棺戮屍 。張寶也隨即於下曲陽兵敗陣亡,10餘萬黃巾軍被殺害。之後,黃巾余部和各地的農民武裝,仍然堅持斗爭。青州黃巾一度發展到擁眾百萬 。後來因作戰失利,被迫接受曹操的收編。曹操平定冀州時 ,張燕領導的黑山軍也投降。
戰爭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並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遮掩,插上與曹操約定的旗號,並系輕快小艇於船後,順東南風駛向烏林。接近對岸時,戒備鬆懈的曹軍皆爭相觀看黃蓋來降。此時,黃蓋下令點燃柴草,各自換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風闖入曹軍船陣,頓時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邊營屯。聯軍乘勢攻擊,曹軍傷亡慘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敗局,下令燒余船,引軍退走。
聯軍水陸並進,追擊曹軍。曹操引軍離開江岸,取捷徑往江陵,經華容道(今潛江南)遇泥濘,墊草過騎,得以脫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滿寵屯當陽,自還北方。
周瑜等與曹仁隔江對峙,並遣甘寧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圍甘寧。周瑜率軍往救,大破曹軍,後還軍渡江屯北岸,繼續與曹仁對峙。劉備自江陵回師夏口後,溯漢水欲迂迴曹仁後方。曹仁自知再難相持,次年被迫撤退。
赤壁大戰後,劉備乘勝取得武陵、長沙、桂陽、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荊州牧,奠定了壯大發展、進據益州的基礎。曹操吸取失敗教訓,大興水軍,進控江淮,與孫權對峙。孫權為抗曹,繼續與劉備聯盟,任其在荊州發展。三國鼎立格局逐漸形成。
赤壁之戰,曹操自負輕敵,指揮失誤,加之水軍不強,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面前,冷靜分析形勢,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創造了中國軍事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㈡ 講述歷史的書每個人
並不能說誰就故意歪曲事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看法,就像《品三國》是人家歷史嘛,就是講述一些過去的事情,誰也不可能了解最真實的歷史,每位寫書人
㈢ 求 講述歷史的通俗易懂的書籍
歷史的
通俗讀物
有很多,我建議你讀一些有歷史真實性和
文筆
不錯的
書內籍
,秦漢以前的看《容
東周列國志
》,
這本書
是
馮夢龍
寫的,雖是
古文
卻
淺顯易懂
。
漢末
看《
三國演義
》,兩晉
南北朝
看《
華麗血時代
》梅毅寫的,有點網路
風格
,我認為相當不錯。
隋唐
的就看《
隋唐演義
》,
褚人獲
寫的,
可讀性
比較強。
明朝
時期
當然是《明朝那些事了》。秦漢和
清朝
的我沒什麼好建議。在迅雷上收索書的名字就好了。
㈣ 講述歷史的節目
《一寸河山一寸血》
不能看《百家講壇》,都是御用文人,政治服務色彩太濃。
單純的歷史書回籍和節目很答少,國內是不讓出版發行的,尤其是解密的資料。
向你推薦香港和台灣的,比國外和大陸的要詳細和真實。
你很難想像,直至今日,台灣地圖上蒙古都是中國的國土!!!
還有很多書籍紀錄片很好,但很難弄到,基本上都是禁書。
例如《血紅雪白》
㈤ 求各種講述歷史(中國近代史佳)的綜藝節目~
世紀大講堂、中國記憶、南粵紀事、百家講壇、鳳凰大視野
1、《中國記憶》
央視出品的一個紀錄片。由《CCTV-10中國記憶》攝制組著。本書主要為收集各個歷史時期的中國文化遺產。
2、《南粵記事》
南粵大地一直得風氣之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從廣東開始轉折,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從廣東起步。在改革開放30年、建國60年之際,回首南方這片土地上所發生的和正在發生的一切,對所有的華人觀眾都顯得特別有意義。
2009年,鳳凰衛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推出《南粵記事》欄目,以世界工廠、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為解剖藍本,通過新聞事件、歷史事件及當事人的講述,對南粵的科技、經濟、文化、歷史及發展路徑作出深刻揭示。
3、《百家講壇》
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2001年7月9日開播的講座式欄目,欄目宗旨為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選擇觀眾最感興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選題。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強調雅俗共賞,重視傳播互動。欄目選材廣泛,曾涉及文化、生物、醫學、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現多以文化題材為主,並較多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具有科普歷史知識及深入點評講解的作用。
(5)歷史講述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歷程: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㈥ 講述古代的歷史故事50字從中得到了道理
1.柳絮才高(謝道韞)東晉時期,尚書僕射謝安把兒女輩召集在一起談論詩文,突然雪花紛紛揚揚,漫天飄舞,要求子侄們用詩形容此時的大雪,侄兒謝朗作詩「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聽後淡淡一笑,侄女謝道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笑,欣賞侄女的詩才,後來謝道韞成為了著名女詩人2.人琴俱亡(王獻之)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問手下的人:「為什麼總聽不到(子敬的)消息?這(一定)是他已經死了。」他說話時完全不悲傷。就要坐轎子去看望喪事,一路上竟沒有哭。 子敬一向喜歡彈琴,(子猷)一直走進去坐在停放屍體的床鋪上,拿過子敬的琴來彈,弦的聲音已經不協調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說:「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於是痛哭了很久,幾乎要昏死過去。過了一個多月,(子猷)也去世了。3.程門立雪(楊時)。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游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濃雲密布。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 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程頤一覺醒來,從窗口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4.金貂換酒(竹林七賢之一楊孚)晉朝時期,「竹林七賢」的阮鹹的兒子阮孚特別好酒,在做安東參軍時,整天在軍中飲酒作樂,醉眼朦朧,絲毫不把軍務放在心上,皇帝派他去作車騎將軍的長史,勸他少喝酒,他更是縱情狂飲,經常是爛醉如泥,有時甚至用他的金飾貂皮大衣去換酒喝。5.金屋藏嬌(劉徹)公元前153年,被立為太子的劉榮尚未婚配,館陶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成為皇後,就想把女兒許給太子劉榮。不料劉榮生母栗姬因厭惡館陶屢次給景帝進獻美女而拒絕這樁婚事。館陶十分惱火。於是,又看上了「夢日入懷」而生的膠東王劉徹,劉徹的生母王娡同意了這樁婚事。 《漢武故事》以此史實為基礎,講述了一個青梅竹馬的美好童話:館陶長公主抱著小劉彘問:「彘兒長大了要討媳婦嗎?」小劉彘說:「要啊。」長公主於是指著左右侍女百餘人問劉徹想要哪個,小劉彘都說不要。最後長公主指著自己的女兒陳阿嬌問:「那阿嬌好不好呢?」小劉彘就笑著回答說:「好啊!如果能娶阿嬌做妻子,我就造一個金屋子給她住。」長公主非常高興,於是數次請求景帝,終於定下了這門親事。 6.囊螢映雪(車胤)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找了好久。。。希望採納!
㈦ 講述詳細中國歷史的書
《中國通史》,全書共十冊,其中前四冊為範文瀾著,後六冊為蔡美彪補充定稿。該書是我國近百年來最完整、最系統的一套中國通史。它通過記敘各個歷史時期的歷史事實與歷史人物,闡明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全書觀點鮮明、體例嚴謹、內容豐宮、文筆流楊,是受到社會各界普遍歡迎的優秀通史著作之一。
㈧ 講述歷史事件的清晰
世界歷史,上網看吧.現在不知還播不播了
㈨ 關於中國歷史的紀錄片,內容全一些
《大明宮》《大國崛起》《復活的軍團》《復興之路》《百年中國》《故宮》《黃河》 《中華文明》《世界歷史》《中華民族》 《河之南》《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