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焦煤歷史

焦煤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30 04:24:39

① 河南焦煤集團馮營電廠歷史

就是一部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史和對環境的污染史。

② 焦炭歷史最高價格多少錢一噸哪一年

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焦炭提價一直是熱點詞彙,尤其是2007年上半年,焦炭價格幾乎每月調整,一次加價幅度20元至50元不等。
從去年12月份開始,在煉鋼等需求增加,以及國外焦炭價格大漲等因素推動下、國內焦炭行業進景氣度高漲。焦炭價格出現快速上漲,並且在經過多次提價之後,國內焦炭價格已突破2000元/噸,創下歷史最高價位!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唐山、河南的一些鋼坯廠家昨日接到山西焦炭企業傳來的5月調價函,調價函上寫明下月焦炭價格上漲200元/噸。
據知情人透露,這是前日召開的山西焦炭市場分析會達成的意見,這次大會由山西大部分焦化廠參加,並達成一致意見,在5月份將焦炭價格在4月份的基礎上提高200元/噸,屆時一級冶金焦的價格將會從4月份平均2200元/噸提高到2400元/噸,考慮到下游企業的接受程度,對部分客戶提價不會一步到位,而是分階段進行。
專家預計,由於需求繼續大增 焦炭價格還有上漲空間。2007年,全球生產粗鋼13.43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7.5%,生產生鐵5.43億噸,比上年增長8.2%。全球消費焦炭突破5.6億噸,同比增長8.19%。2008年全球經濟增幅可能放緩,但經濟繼續增長、對鋼鐵需求繼續增加的基礎沒有改變。據國際鋼鐵協會近期預測,2007年全球鋼材表觀消費量達11.97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6.8%;2008年將達到12.78億噸,再增長6.8%,其中中國增長11.5%。按此推測,2008年全球粗鋼產量將突破14億噸,生鐵產量突破10億噸,全球焦炭表觀消費量將有可能突破6億噸。
顯然,焦炭價格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焦炭研究員王玲認為,國際焦炭價格遠高於國內焦炭價格,今後一段時間山西省焦炭價格仍然會繼續保持上漲的趨勢,且幅度不會很低。

③ 誰知道西山煤電集團的歷史

西山煤電集團的歷史:
西山礦區煤炭開采始於隋唐時期,有著悠久的歷史。到20世紀20年代,開辦注冊的小煤窯有120多座。1933年(民國22年),由閻錫山創辦的西北實業公司收購了其中規模較大的白家莊慶豐窯(日出煤60-70噸),在此基礎上於次年成立西北煤礦第一廠,年產量為1.5萬噸。
1937年(民國26年)日本侵略者侵佔太原,西北煤礦第一廠被日軍佔領,之後相繼更名為西山煤礦廠、西山采炭所。1945年(民國34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西北實業公司接管西山采炭所,復名為西北煤礦第一廠。至新中國成立前,西山礦區煤炭開發主要依靠手工開采和畜力運輸,機械化程度很低,生產效率低下。
1949年(民國38年)4月,西山白家莊解放,太原市軍事管制委員會輕重工業接管組接管西北煤礦第一廠。當年8月20日,成立太原煤礦公司西北煤礦第一廠,不久更名為西山煤礦第一廠;同時對從閆錫山政權手中接管過來的「虎峪、玉門煤炭產銷合(作社)聯(合)社」進行改編,將所屬48個小煤窯合並成立西山煤礦第二廠。
1950年6月後,西山煤礦第一廠、西山煤礦第二廠曾一度合並,統稱西山煤礦。1951年底,西山煤礦第二廠從西山煤礦分出,由生產原煤轉向生產土窯焦,更名為西銘焦炭廠。1952年,西山煤礦原煤產量為85.39萬噸。
1956年1月1日,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工業廳和煤炭工業部太原煤礦管理局協商同意,報國家計委批准,將西山煤礦和西銘焦炭廠合並,成立西山礦務局,屬國營企業,當年生產原煤184萬噸。從此揭開了西山礦區規模化開採的新篇章。
西山礦務局成立後,依靠科技進步,逐步實現由手工作業向機械化作業的過渡。先後引進截煤機、康拜因採煤機、耙斗裝煤機等設備,提高了生產機械化水平。1960年原煤炭產量為524.9萬噸。1963年至1965年,原煤年產量保持在350萬噸左右。
1966年後,受「文革」影響,全局生產建設發展緩慢。進入70年代後,進行以礦井改擴建為重點、以發展綜采為方向的技術改造,首次引進2套英國綜采設備,綜合機械化採煤開始起步。1975年,採煤機械化程度達到33.3%,原煤產量572.5萬噸。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西山礦務局進入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新階段。局黨政貫徹中央「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繼續進行改擴建,建設古交新區,完成一批礦區配套工程。1979年開始使用綜掘機。1981年生產原煤1003萬噸,實現生產規模的新飛躍。1985年生產原煤1262萬噸,成為山西省八大煤炭基地之一,躋身全國千萬噸大局行列。
1986年後,西山礦務局加快現代化礦井和質量標准化建設步伐,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實現了原煤產量、精煤產量、企業收入的大幅度增長。1990年,原煤產量達到1572.1萬噸,名列全國第七位。1991年,採煤機械化程度達100%。1994年,榮登中國500家工業企業排行榜。1995年,原煤產量達1753萬噸,名列全國第四位;精煤產量達693萬噸,躍居全國第一位。
1996年後,西山礦務局致力於建設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進一步加快改革發展步伐。1997年,被大眾國際公司評估為AA級信用企業。1998年1月,西山礦務局改制為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實現由工廠制向公司制的過渡,當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榮譽稱號。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造,1999年4月組建山西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西山煤電A股股票在深圳成功上市,初步構建母子(分)公司結構基本框架,當年獲「全國煤炭工業科技進步十佳企業」榮譽稱號。
2001年10月,以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汾西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霍州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主體,組建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總部設在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2年11月,以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市後的存續資產為基礎,成立西山煤礦總公司。
西山煤礦總公司、山西西山煤電股份公司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企業駛入了做強做大快車道。2002年原煤產量突破2000萬噸大關,達2365萬噸。2004年原煤產量達3010.3萬噸,實現了新的歷史性跨越。山西西山煤電股份公司連續3年進入中國上市公司100強。
2005年12月,根據山西省國資委關於債轉股工作要求,西山煤礦總公司、山西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改制為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當年,生產原煤3150.3萬噸、精煤1286.5萬噸,發電量13.9億千瓦小時,實現利潤5.7億元,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煤炭工業優秀企業」等榮譽稱號,被國務院六部委確定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單位。

④ 中國歷史上三大煤炭基地是什麼

晉北煤炭基地---------山西省太原以北地區
晉中煤炭基地---------山西省中部地區
晉東煤炭基地---------山西省東南部地區

⑤ 中國煤炭工業的歷史

1895~1936年,在外資和民族資本家爭相投資中國煤礦的情況下,又出現一批新式煤礦企業。1896年中美商人合辦門頭溝通興煤礦(後改為中英合辦)。1898年德國根據不平等的膠州灣租借條約,取得膠濟鐵路沿線兩旁15公里內的礦山開采權,首開攫取中國礦權的先例,1901年德國人成立華德公司開采山東坊子、黌山煤礦。繼後,英商福公司(ThePekin Syndicate Ltd.)於1898年取得河南焦作煤礦開采權,1902年正式施工開采(見焦作礦務局)。1898年曾由李鴻章派員創辦於1882年的直隸臨城煤礦,因連年虧損,向比利時借款,全部資金由比國供給,采礦權乃屬比國,至1920年華商還清借款,收回礦權,官商合辦,年產煤20多萬噸。1936年礦井被水淹沒報廢。1898年清朝鐵路督辦盛宣懷委派張贊宸創辦萍鄉煤礦(見萍鄉礦務局)。1899年張連芬集資恢復一度停辦的山東棗庄煤礦,取名中興公司,它是中國人自籌資金開辦的生產規模最大的一個近代煤礦,年產煤100多萬噸。1931年該礦從德國購買兩台割煤機,在薄煤層中試用,每台日產能力160噸左右。1900年英商趁八國聯軍侵入中國之機,騙買開灤煤礦(見開灤礦務局),後又與灤州煤礦公司合並,改名開灤礦務總局,由中英合辦。20世紀30年代開灤煤礦年產煤400~500萬噸,是中國近代最大的煤礦之一。1903年中國商人集資開采六河溝煤礦,後因連年虧損,於1911年借德款辦礦,聘德人為顧問,受制於德人。1914年該礦主持人以礦產向華比銀行抵押,借比款償還德債,又為比國人所控制,直到1919年還清比債,收回礦權,成為華商自辦的煤礦,最高年產70多萬噸,1946年後因戰爭破壞,礦井遭水淹沒報廢。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軍佔領中俄合辦的撫順煤礦,後交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經營,直至1945年。撫順煤礦用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方法。其露天開采規模,是20世紀初世界上比較大的。從1914~1945年,撫順露天礦採煤7700萬噸,剝離土石量18921萬米3,其剝離量等於世界有名的巴拿馬運河土石挖掘量的2倍。撫順煤礦的產量在當時是中國產量最多的煤礦,在東亞也首屈一指(見撫順礦務局)。1908年山西省官紳成立保晉礦務公司,贖回英商福公司在山西的開礦權,開采陽泉、大同等地煤礦。1910年中日合辦本溪湖煤鐵礦(見本溪鋼鐵公司)。
1929年國民黨政府建設委員會開辦淮南煤礦 (1937年改為商辦,主要投資者是宋子文經營的建設銀行公司),日產能力700噸。同年,成立山西晉北礦務局,開采大同煤礦,日產300~400噸。至1936年,全國年產5萬噸以上的新式煤礦61個,其中年產60萬噸以上的煤礦8個(開灤、井陘、中福、淄博、中興、撫順、本溪、西安煤礦)。全國原煤產量3900萬噸。平均效率每工0.3噸。
這一時期的基本特點是:①各帝國主義相率攫取中國礦權,以單獨經營或同中國合資經營的方式,控制了中國主要煤礦。這期間外人投資的煤礦32個,投資額佔中國煤礦總投資額的 51.78%。1933年全國煤產量屬於有外資的產額佔61.3%;②中國民族資本在資金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的條件下,開辦了一批煤礦,效率較低,成本較高,經受不住外煤傾銷的打擊,往往虧損;③生產環節的機械配置極不合理,礦井提升、通風、排水用新式機器,而回採工作面主要是手鎬刨煤,巷道運輸多靠人力和畜力;④煤礦企業分布極不合理,主要集中於河北、山東、遼寧、山西、河南5省。1936年這5省煤產量佔全國煤產量的76.5%。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帝國主義繼1931年侵佔東北所有煤礦之後,又陸續侵佔華北、華中煤礦。日本帝國主義在東北(從「九·一八」事變起至1945年8月)、華北、華中(從「七七」事變起至1945年8月)佔領區進行掠奪性開采,搶走原煤41950萬噸。
日帝侵佔的煤礦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日帝為解決設備不足的困難,而又能更多、更快地掠奪中國煤炭資源,煤田開拓方式主要採用小斜井和小立井。例如東北有大小煤坑267個,其中立井8個,露天礦7個,斜井252個。採煤方法絕大多數為殘柱式,回收率僅20%左右。②增產主要靠增加勞動力,很少增加機械設備。③生產效率逐年下降,煤炭成本逐年提高。④缺少保安設備和措施,災害事故嚴重。1942年本溪湖煤礦發生世界罕見的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
1937年以後,隨著華北主要產煤區被日帝的侵佔,國民黨政府不得不把煤炭開發事業轉向西南、華南和西北。從1937~1945年,國民黨政府管轄區新建或擴建日產50噸以上的煤礦57個,規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礦,年產30多萬噸。其他煤礦年產量多在2萬噸以下。從 1938~1945年國民黨政府管轄區共計產煤4562萬噸。 1945年日本投降後,所侵佔的煤礦,大部分為國民黨政府接收。這些煤礦因受日帝掠奪破壞和戰爭影響,多數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西南等地的煤礦因銷路不旺,產量銳減。1946~1948年國民黨政府資源委員會直轄的29個煤礦只生產原煤1252萬噸。
在中國解放區,民主政府先是從日帝手中接管了一批煤礦,嗣後又陸續從國民黨政府手中接管了除台灣省以外的所有煤礦。這些煤礦都曾遭到嚴重破壞。民主政府在器材物資極端缺乏的條件下,進行艱苦的修復工作,逐步恢復生產。從1946~1949年10月,中國解放區約生產原煤2000萬噸。中國1912~1949年煤產量見附圖。 1949年以來,中國煤炭工業在原來破落不堪的基礎上,經過30年建設,形成一個能夠獨立完成勘探、設計、施工、生產、洗選加工、機械製造和科研、教育等各項任務的工業體系。中國煤炭資源十分豐富。垂深1500米(南方1000米)以內的預測儲量為32000億噸,1982年末累計探明儲量 7527億噸,保有儲量7418億噸。煤種齊全,有煙煤、無煙煤和褐煤,主要是煙煤。在煙煤中,氣、肥、焦、瘦等煉焦煤和非煉煤約各佔一半。成煤地質條件較好,有一定儲量可供露天開采。到1982年,擁有407個統配煤礦、2333個縣營以上地方煤礦、101個選煤廠、84個建井工程處、34個重點煤礦機械廠、131個煤田地質勘探隊、29個煤礦設計院,另有為煤炭工業發展培養人才、提供技術儲備、開展科學研究的大專院校12所,中專36所,煤炭科學研究機構34所。共有職工447萬人,其中省屬以上煤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23萬餘人。1949~1982年原煤產量的平均增長速度為9.6%,1982年生產原煤66632萬噸,比1949年的3240萬噸增長19.5倍。煤炭洗選加工和綜合利用也有一定發展,洗煤廠設計處理原煤能力11699萬噸/年。

⑥ 請問:煤炭上市公司中,哪家的焦煤產量最大

A股上市公司中,原煤產量最高的公司是 中國神華(601088)。焦煤產量最高的是西山煤電(000983)它是山西焦煤集團公司的一個上市子公司,截至2010年12月25日18時,山西集團公司今年共生產原煤10029萬噸,銷售收入達1018億元,實現了「億噸焦煤、千億焦煤」的歷史大跨越。 因為山西焦煤還未整體上市,旗下上市公司為西山煤電(000983)和山西焦化(ST山焦600740)所以, 上市公司中原煤產量最高的是中國神華,焦煤產量最高的是西山煤電。

⑦ 誰知道中國的煤炭發展史謝謝

1 前言
1.1 世界及我國煤炭儲量與分布
1.1.1 世界煤炭資源儲量與分布
世界煤炭資源在地區分布廣泛且具有不平衡性。全世界擁有煤炭資源的約有80個國家,共有大小煤田2,371個。古生代的石炭紀、二疊紀,中生代的侏羅紀,以及新生代的第三紀,是地史上最主要的聚煤期。從資源的地區分布看,集中北半球,北半球北緯30°~70°之間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聚煤帶,佔有世界煤炭資源量的70%以上,尤其集中在北半球的中溫帶和亞寒帶地區。
世界煤炭資源的地理分布,以兩條巨大的聚煤帶最為突出,一條橫亘歐亞大陸,西起英國,向東經德國、波蘭、原蘇聯,直到我國的華北地區;另一條呈東西向綿延於北美洲的中部,包括美國和加拿大的煤田。南半球的煤炭資源也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比較豐富的有澳大利亞、南非和波札那。其中地質儲量在5,000億噸以上的7個大煤田是蘇聯的勒拿、通古斯、泰梅爾、坎斯克——阿欽斯克和庫茲巴斯,巴西的阿爾塔—亞馬孫,美國的阿巴拉契亞。此外,儲量超過10億噸的煤田尚有近200個。
各大洲相比,北半球的三大洲都比較豐富,現探明煤炭資源量中,亞太地區296889百萬噸,約佔世界的32.7%;北美洲有254432百萬噸,約佔世界的28.0%;歐洲及歐亞大陸有287095百萬噸,約佔世界的31.6%。南半球各大洲的煤炭資源都比較少,其中中南美洲19893百萬噸,約佔世界的2.2%;非洲和中東50755百萬噸,約佔世界的5.6%。
從各國擁有煤炭資源來看,儲量上100億萬噸的有美國、俄羅斯、中國、印度、澳大利亞、南非、烏克蘭、哈薩克、波蘭、巴西10個國家。其中最多的是美國,探明儲量246643百萬噸,佔世界煤炭儲量的27.1%;其次是俄羅斯,探明儲量157010百萬噸,佔世界煤炭儲量的17.3%;中國和印度分別是114500百萬噸和92445萬噸,分別佔世界煤炭儲量的12.6%和10.2%。
2005年底世界煤炭探明儲量909064百萬噸,其中:北美洲 254432百萬噸,約佔世界煤炭探明儲量的28.0%;中南美洲 19893百萬噸,約佔世界煤炭探明儲量的2.2%;歐洲及歐亞大陸 287095 百萬噸,約佔世界煤炭探明儲量的31.6%;非洲與中東 50755百萬噸,約佔世界煤炭探明儲量的5.5%; 亞太地區 296889百萬噸,約佔世界煤炭探明儲量的32.7%。

圖1-1 世界煤炭資源分區區分布示意圖

圖1-2 世界煤炭資源分布圖
1.1.2 中國煤炭資源儲量與分布
中國也是煤炭儲量大國,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高達70%左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截至2007年底,我國保有資源量約14000億噸,位居世界第三位。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地域廣,但不均衡,具有東少西多、南貧北富、相對集中的特點。北方已經查明資源量佔90%,其中65%集中分布在晉陝蒙三省(區)。南方查明資源量僅佔全國的10%,且集中分布在貴州和雲南省,佔南方區的77%。資源量與儲量的相對集中反映了與大型含煤盆地的密切關系,也決定了我國煤炭「北煤南運」」、 「西煤東調」的發展格局。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具有多時代分布,煤類分帶性明顯的特點。晚古生代以中變質煤為主;中生代以低、中變質煤為主;第三紀主要形成低變質褐煤。煤類在地理分布上呈現天山—陰山以北,以褐煤與低變質煤為主;天山—陰山以南,昆侖山—秦嶺—大別山以北,則分布有各級變質程度的煙煤和無煙煤及少量褐煤;秦嶺—大別山以南,以高變質煤為主,中變質煤有分布,低變質煤很少。煤類品種全,但以優質動力煤為最豐,占保有儲量的72.9%;優質煉焦煤、無煙煤比例偏小,佔25.4%。煤田區伴生礦種類多,可綜合利用產生新效益。

圖1-3 中國煤炭資源分布圖

圖1-4 中國煤炭資源分布及主要產煤基地
1.2 我國煤炭工業發展概述
1.2.1 我國古代煤炭工業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的國家。煤炭的開發與利用,有利地推動了社會發展和進步,極大地便利和豐富了人民的生活。
1)遠古時代
我國一些流傳久遠的神話傳說充分說明,我國很早就已發現和利用煤炭。眾所周知女媧氏煉石補天的神話,這就與煤的發現和利用有關。相傳女媧氏在山西平定東浮山上設灶煉石,使用的燃料就是煤炭。明代學者陸深根據民間傳說和當地人民自古以來用煤燒塔火的習俗(「家家置一爐焉,當戶,高五六尺許,實以雜石,附以石炭,至夜煉之達旦,火焰焰然,……是之謂補天」),認定女媧氏用煤來煉石補天,並為此寫了《浮山遺灶記》碑文。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則進而認為「此即後世燒煤之始」。明代另一學者甄敬也認為「石火(燒煤)之利,其始於女媧乎!」。所謂女媧氏補天,並不可信,但平定地處盛產煤炭的陽泉礦區,那裡很早就利用露頭煤來燒火則是十分自然的。
此外,在山西大同礦區還流傳著天火把石頭引著,人們於是知道這里的黑石頭能燒、可以取暖做飯,以及「木頭不著石頭著」的傳說等,都是中國人民很早就發現煤炭的間接例證。
2)從新石器時代到先秦時期
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個別地區一經發現煤炭的可燃性能並從煤層露頭處零星拾取和利用煤炭。
中國2500年前的《山海經》,最早記載了煤並稱之為「石湟」。從遼寧沈陽發掘的新樂遺址內,發現多種煤雕製品,證實了中國先民早在6 000~7 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認識和利用了煤炭。繼新石器時代到夏朝、商朝煤炭逐步得到了更廣泛的利用,到了周代(公元前1122年)煤炭開采已有了相當發展,並開始了地下採煤。采礦業就有了很完善的組織,采礦管理機構中還有「中士」、「下士」、「府」、「史」、「胥」、「徒」等技術管理職責的分工,這既說明了當時社會階層的分化與勞動分工,也反映出礦業有相當大的發展。
3)兩漢時期煤的開發與利用
從漢代始煤炭已經用於冶鐵過程中,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時期,開始採煤煉鐵。這是因為周代已出現了鐵器,到了漢代時鐵制兵器數量猛增,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實行鹽鐵官營政策,分別在產鹽和產鐵地區設鹽官和鐵官。從而使漢代的冶鐵業得到較快發展。於是解決燃料問題成為開辦冶鐵業的先決條件。漢代的冶鐵業一般都靠近燃料產地,記載西漢鹽鐵會議情況的《鹽鐵論》一書反映了這一事實:「鹽冶之處,大校(抵)皆依山川,近鐵炭」。這里的「炭」所指的就是煤。
三國時期東漢末年,煤炭的開采和使用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前後,以城為基,修建三台(銅雀、金虎、冰井)之一的冰井台中就貯藏了大批煤炭。八九十年以後,西晉文學家陳雲登臨三台,見到曹操在三台中所貯藏的煤炭(當時叫石墨),很覺得新奇,於是寫信告訴他哥哥陸機。信中說:「一日上三台,曹公藏石墨數是萬斤,雲燒此消復可用,然(燃)煙中不知,見頗見之不」。這里所提可燃燒的石墨,即是煤。
當時曹魏的煤炭開采情況是怎樣的呢?西晉左思《魏都賦》中講:「墨井鹽池,玄滋素液」,又據《魏都賦》唐人李善註:「鄴西,高陵西,伯陽城西有石墨井,井深八丈」。當時煤稱石墨,墨井即石墨井,故《魏都賦》中的墨井以及李善所注的石墨井即煤井無疑。魏都即指鄴都,這條關於墨井的記載及其注釋正好是曹操在三台貯藏煤炭的補充說明,它提示了煤井的位置在伯陽城西。鄴鎮以西,乃今安陽、磁縣以及峰峰、邯鄲一帶礦區。至於井深八丈,當指立井井筒深度,並非包括井下巷道的延深,當時已用深八丈的立井採煤,其生產規模也大致可知。
4)西晉南北朝時期的煤炭開采與利用
晉代以及南北朝時期(公元265~589年),江西高安、新疆庫車和山西大同等地區煤炭開發比較突出。
江西高安煤炭開發利用見於《後漢書•郡國志》。該書在豫章郡建城一節的注中載:「《豫章記》曰:縣有葛鄉,有石炭兩傾,可燃以鬢」。這是我國南方用煤的最早記載。
新疆一些地區煤炭開採的程度,利用規模更為龐大,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載:「屈茨北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恆充三十六國用。故郭義恭《廣志》雲:龜茲能鑄冶」。酈道元所引《西域記》中的這一段話,把新疆煤炭的產地、自燃現象、廣泛用途都講得一清二楚。「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是我國用煤冶鐵最早的文字記載。說明至遲在《西域記》作者所處的晉朝,我國就完全掌握了用煤冶鐵的技術。
「恆充三十六國用」這一記載更為重要。三十六國泛指西域的廣大地區。當年西域戰事頻繁,鐵制兵器及鐵制農具的用量是相當大的,其用煤量之多是可想而知。煤炭開採的具體地點,是「屈茨北而百里」一代的山中,屈茨即龜茲,在今新疆庫車地區。
5)隋唐時期的煤炭開采與利用
隋文帝初年,煤炭就成了宮廷中的正要燃料。任著作郎的王劭在表中說:「在晉時,有人以洛陽火渡江者,世世事之,火色變青。今溫酒及炙肉,用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警火,氣味各不相同」。王劭在關於火的奏報中把石炭放在首位,並與木炭、竹草等其他燃料較其異同,說明石炭已成為宮廷內第一位的燃料了。
到了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煉丹家清虛子發明了黑火葯,使采礦業進入了爆破開採的時代。從唐代開始,我國煤炭開發利用的知識逐漸傳播到國外,在一些外國著作中,記述了中國人民利用煤炭的情況,成為中外友好交往的象徵。
唐代開採煤炭的地區已較多,利用煤炭的范圍也更加廣泛。因此唐代詩人李婉有「長安分石炭,上黨結松心」的詩句。據山西地質資料記載,太原西山煤田「遠自唐宋年間即有土窯開采」,經地質調查,那裡「虎峪的神底窯,官地附近的林溝窯以及晉祠、梁泉溝的西溝窯等,就是唐宋年間開鑿的」。
遼寧撫順在唐五代時期,特別是遼金時期,已進入了煤炭採掘高潮。當時燒制陶器普遍用煤作燃料。《東北的礦業》一書載:「唐朝時,有國人李氏者,首先開掘,知用煤之方法,惟今日尚可發現高麗人採掘之遺跡,亦即圓形斜坑與容油器等」。《滿鐵十年史》一書也講:「煙台(今遼陽境內)煤炭採掘和利用的方法,是由唐朝李某所傳,且和撫順礦一樣,在唐宋時期為高麗人所採掘」。
山東淄博和棗庄兩個煤田也都是在唐朝時被發現和開發。據吳承洛《今世中國實業通志》記載,山東棗庄「礦區內有唐宋時期舊井甚多」。
在唐代,我國已大致掌握了煉焦技術,當時雖沒有出現正式煉出的焦炭,但已經有焦炭的雛形。據唐人康驕《劇談錄》載:「洛中豪貴子弟……,凡以炭炊飯,先燒令熟,謂之煉炭,方可入暴,不然猶有煙氣」,這里的炭指的就是煤而不是木炭,因為木炭在少制過程中已煉去煙氣,這里還是有煉去煙氣,顯然是指煤是有煙的,先燒一下,使之去掉煤煙,正好炊用,所以才有生熟之分。但是,這里的煉炭並非有目的燒煉而成,僅接近於焦炭,所以只是焦炭的雛形。盡管如此,煉炭的出現,是我國用煤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表明古人在發明煉焦技術的道路上已前進了一大步。
6)宋代煤炭的開發與利用
宋代的煤炭開發利用以河南、河北、陝西、山東等省最為突出。宋代文人朱翌講:「石炭自本朝河北、山東、陝西方遂及京師。」足見石炭產地之廣。據《汝州全志》卷四載:「宋時寶豐清嶺鎮產煤、礬,故名興寶」。此外,河南文物工作隊於1960年在鶴壁礦區發現了包括一個井口、4條巷道、10個采區、和1處排水井在內的宋元時代煤礦遺址,說明當時已經有了很完整的采礦技術。
此外,在遼寧撫順大官屯金代瓷窯遺址以及山東淄博、河南鶴壁、新安,陝西銅川、旬邑,河北曲陽、觀台等地的宋代或宋元時代瓷窯遺址中,都發現了燒煤的遺跡。這些發現表明,上述地區已經開采利用煤炭了。
特別應該提出,至遲在宋代,我國人民就已經利用焦炭,煉焦技術已臻成熟。宋朝已用焦碳冶鐵了。1961年,在廣東新會縣發掘的南宋咸淳六年(1270)前後煉鐵遺址中,除找到爐渣、石灰石、礦石外,還找到焦碳,這說明那時已用焦碳來冶鐵了。目前所知,這是世界上冶鐵用焦碳的最早實例。歐洲到18世紀才開始煉焦,比中國晚了500多年。
7)元代煤炭開采業
元代,在全國統一之後,以蒙古貴族為首的統治集團為了鞏固統治,大力發展生產,注重礦業。特別是都城大都(今北京)的西山地區,採煤業發展較為普遍,成為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據《元一統志》記載:「石炭煤,出宛平縣西十五里大谷(峪)山,有黑煤三十餘洞。又西南五十里桃花溝,有白煤十餘洞」,「水火炭,出宛平縣西北二百里齋堂村,有炭窯一所」。由於煤窯較多,元朝政府不得不在西山設官吏加以管理。為便於煤炭買賣,還在大都內的修文坊前設煤市,並設有煤場。
在元朝時,從義大利來中國的馬可•波羅(Marc Polo,1254—1324),看到中國用煤的盛況,很感新鮮驚奇。回國後,他寫了一部《游記》,書中描述了中國有一種「黑石頭」,像木材一樣,能夠燃燒,火力比木材強,晚上燃著了直到第二天早上還不熄滅,價錢比木材便宜。於是歐洲人把煤當作奇聞來傳頌。至於歐洲人用煤煉鐵,到16世紀才開始。
元明以後,使用煤炭已經普及。明朝著名科學家宋應星在他的著作《天工開物》「冶鐵」條下說:那時全國冶鐵,用煤炭的約十分之七,用木炭的約十分之三。可見在明末,煤炭已是冶鐵的主要原料了。
8)明代煤炭開采業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我國煤炭開發利用得到了比較明顯的發展。當時煤炭業不僅在河南、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省有了普遍進步,且在江西、安徽、四川、雲南等省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發展。據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煤炭普天皆生,以供鍛煉進士之用」,宋應星還詳細記述了在冶鐵中所用的煤的品種、使用方法、操作工藝等。據他估計,「凡爐中熾鐵用炭,煤炭居十(之)七,木炭居十(之)三」。煤炭在熾鐵燃料中竟佔70%之多,說明煤和鐵的密切關系,再聯繫到明代冶鐵業的發展,不難想像這一行業用煤量之大。在明代,煤炭的勘查、採掘和提升運輸技術都有很大發展。在嘉靖以前一段時間,河南安陽一帶煤窯井下延深已經到數十百丈,煤炭可以大規模地開采,產量不斷增加,煤炭開采范圍十分廣泛,主要產煤區幾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開發。
9)清代煤炭開采業
清代的採煤業,在明代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從清初到道光,歷代統治者對煤炭生產都是比較重視,並對煤炭開發採取扶植措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六月十五日,兩廣總督鄂彌達、廣東巡撫楊永斌奏請開發廣東煤炭,陳述了「煤斛為民間日用炊爨之物,未便概為封禁」的道理,雍正皇帝明確指示道:「煤始於薪,乃日用所需,非礦廠之比,何須封禁」。這些區別對待的礦業政策對於煤炭開發是十分有力的。由於和各級官府對煤炭開發比較重視,加上社會的迫切需要和各地人民的辛勤勞動,從而使清代採煤業有了普遍的發展,尤其是在乾隆年間(公元1736~1795年),出現了我國古代煤炭開發史上的有一個高潮。
1.2.2 我國近代煤炭工業發展
中國正式建成的第一個近代煤礦是台灣基隆煤礦。在李鴻章奏請試辦直隸磁州煤礦的同時,兩廣總督沈葆楨奏請試辦台灣基隆煤礦。磁州煤礦試辦失敗了,而基隆煤礦卻試辦成功,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煤礦。基隆煤礦1878年建成投產出煤,與1895年台灣淪陷時關閉。基隆煤礦最高年產在1881年,為54 000t,當年每工工效為0.18t。
1)中國近代煤礦的發展與特點
1887年直隸總督李鴻章任命唐廷樞、丁壽昌、黎壽棠籌辦開平煤礦,1881年建成唐山礦,以後又建成林西、西山等礦。至1894年還先後開辦了直隸磁州煤礦、湖北開採煤鐵總局、安徽池州煤礦、湖北荊門煤礦、山東峰縣煤礦、廣西富川縣賀縣煤礦、直隸臨城煤礦、江蘇徐州利國驛煤鐵礦、安徽貴池煤礦、北京西山煤礦、山東淄川煤礦和湖北大冶王三石煤礦、江夏馬鞍山煤礦。自台灣基隆煤礦和直隸開平煤礦創建後,中國民族資本家開始對投資煤礦業感到興趣,在19世紀80~90年代初,形成了一個開辦煤礦的小高潮。至1895年為止,各地開辦了十幾個規模較小的近代煤礦,使中國的採煤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此為中國近煤礦發展的第一階段。
1895~1936年是中國近代煤礦發展的第二階段。40年間,帝國主義相繼掠奪了中國的采礦權,外國資本大量侵入中國煤礦,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請王朝為止,外資經營煤礦的產量占當時中國近代煤礦產量的83.2%,基本上控制了中國的煤炭工業。從1903年起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回收礦權運動。經過斗爭,全國收回礦權9宗,並創辦了民族資本煤礦企業,主要有陝西保晉礦務局、晉北礦務局、山東中興煤礦公司、華東煤礦公司和河南中原煤礦公司,開辦了陽泉、大同、壽陽、晉城、峰縣、焦作、六河溝、萍鄉、賈江等煤礦。1914~1918年,中國民族資本近代煤礦得到了一定發展,又先後開辦了華東、長興、北票、正豐、長城、柳江、恰立、中和、大通、淮南等煤礦,(煤炭產量雖有所上升,但仍不到外資經營煤礦之半。)
中國近代煤礦是適應洋務派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勢力的需要而產生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結構形成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它的出現,一開始就帶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其主要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
1、創辦人大都既是封建官僚又是大買辦。他們一部分來自清朝政府或政府官吏,一部分來自商人。
2、技術上完全依賴外國。礦井設備要從國外購買,礦師、工匠都從國外聘請,生產技術管理的實權都在外國礦師手中。自1875年試辦新式煤礦起,至1895年止,20年間,居然沒有一個掌握近代開采技術的中國礦師主持過近代煤礦的開采。
3、生產的煤炭主要供洋務派開辦的軍工和民用企業,剩餘部分供國外企業、輪船和城市居民使用。
上述三個特點就是我國早期近代煤礦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據統計 ,在1875~1895年20年間,我國共先後開辦了16個煤礦。從1895~1936年41年間,外國資本在中國開辦的煤礦就有32個,其產量佔全國煤產量總數的1/2到2/3。在同一時期,中國民族資本亦先後開辦了幾十個新式煤礦,到1936年止,中國年產5萬t以上的近代煤礦共有61個,其中年產達到60萬t以上的煤礦有10個(開灤、撫順、中興、中福、魯大、井陘、本溪、西安、萍鄉、六河溝煤礦)1936年,全國產煤3934萬t,其中新式煤礦產量2960萬t,編造的勞動效率平均每工0.3t左右。在1933年,煤礦工人已經發展到27萬人,占當時全國工人總數的33.5%左右。這期間,政府制定了礦業法,企業制定了若干管理章程,使管理工作略有所循,尤其明顯進步的是,逐步開展了全國范圍的煤田地質調查工作,初步搞清了中國煤田分布於煤炭儲量。

⑧ 大同煤業的歷程

與共和國同齡的大同煤礦,成立於1949年8月,55年的風雨歷程,走出了一條「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企業發展之路。經過改革和專業化重組,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逐年攀升。目前,大同煤礦集團累計生產煤炭13億噸,上繳國家利稅169億元,是國家投資的3.4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2005年,同煤集團產銷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達到10027萬噸,銷售收入實現236億元,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歷史的跨越,同年,集團入選「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突出企業」,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40位。目前同煤集團無論從資源佔有量、產運量、銷售收入、還是固定資產、職工人數等規模優勢上,都已成為繼神華之後中國第二大煤炭集團。公司在我國能源資源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01年7月29日,同煤集團作為主發起人,整合資源,強強聯手,聯合中煤能源集團公司、秦皇島港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公司、寶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總公司、大同同鐵實業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大同市地方煤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7家大企業、大集團和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組成大同煤業股份有限公司。
該公司的誕生,宣告了一個面向世界的大型化、專業化煤炭能源基地崛起的開始。
2005年,大同煤業總資產47.62億元、原煤產量1018萬噸、毛利率56.2%、實現利潤4.49億元,與國內現有的煤炭類上市公司相比,大同煤業的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
據介紹,作為過渡性措施,公司已託管同煤集團目前所有煤炭資產和股權,公司對生產、銷售和運輸等享有絕對優先權,而集團不再設置銷售機構。公司上市之際,集團作出承諾,2014年前會將所有優質煤炭資產全部注入公司,使公司成為集團下屬企業中唯一經營煤炭采選業務的經營主體。屆時,大同煤業的業績和資源將得到充分的增長。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彰顯企業發展潛質
早在明清時期,大同「口泉大塊」就在全國赫赫有名,是中國煤炭最早的品牌,北京、天津一帶的煤商都用「口泉大塊」作為招徠顧客的商標。時至今日,大同的老人們說起「口泉大塊」來依然津津樂道。
大同煤不但品質好,且儲量豐富。大同煤田地理位置為東經113゜7′左右,北緯約40゜4′,地跨大同、右玉、平魯、左雲、朔州等市縣,大致為一長方形、走向東北至西南,長85公里、寬30公里,總面積為1827平方公里,煤炭總儲量718億噸。此外,大同煤田具有優越的開采條件。它的煤層離地表很近,開鑿井筒一般只要鑿下60-100米就能見煤,最深的部分也不超過400米,因此,建井快、投資少。大同煤田煤層傾斜度小,一般的斜度都在5%左右,便於機械開采。大同煤田瓦斯量少,地下水少,排水設備功率小。
大同煤業正在開採的侏羅紀煤系,是最好的動力用煤,被稱為「世界動力煤細糧」。一般的煤每公斤發熱量5000-6000大卡,煤灰分在10%-20%,大同煤每公斤發熱量達約8000大卡,煤灰分只有5-8%。大同煤硫、磷含硫小於1%,含磷只有0.29%,大同煤揮發分含量在30%-34%間,很容易點燃,宜於制煤氣,是加工轉化成煤化工產品的好原料,且硬度高,運輸方便。
大同煤業所屬4個礦目前開發的煤層為侏羅系煤層,為天然優質動力煤,傳統所言「大同煤」即指公司所屬各礦所產煤炭,在整個大同礦區各煤礦中品質最高,可采儲量達到3.80億噸。募集資金擬投資建設的塔山礦井項目,開採煤系為石炭二疊系煤系,其可采儲量達30.71億噸,礦井設計服務年限122年。
從地理環境看,大同煤業所處區域是京津唐工業發展的能源供應區域,又是環渤海經濟圈的輻射地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從運輸條件看,公司有鐵路與整個華北乃至全國廣大地區相連,主要鐵路干線有京包、同蒲和年運量達1億噸的大秦鐵路直達全國最大的現代化煤炭碼頭秦皇島港,煤炭產品和開發的商品可便利地運往各地。大同煤業擁有如此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這是許多公司夢寐以求的。
大同煤業產品歷史悠久,「大友」、「大沫」、「口泉」和「大有」等四大煤炭產品品牌馳名國內外,市場佔有率較高,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優勢。目前,大同煤支持著全國5大火力電網、3大港口、6大城市的煤氣發生爐以及全國20多個城市、自治區2800多家大中型企業,並出口歐、亞、美的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依託技術進步與安全生產成就同行高效率典範
多年以來,大同煤業積極推進科技進步,鼓勵自主創新,力圖使自己成為技術密集型企業,成為中國煤炭開采業中最具科技含量、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
公司依託同煤集團國家級的技術中心的優勢。推進信息化建設,生產指揮調度、瓦斯監測監控和企業物流、財務、計劃管理等十多個系統實行了信息化管理;加快了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的轉變,基本實現了礦井規模大型化、採掘作業機械化、巷道支戶錨索化、皮帶運輸高速化、監測監控信息化。
據最新統計,我國採煤機械化程度平均為42%,國有重點煤礦為75%。目前,大同煤業的綜采機械化程度達到100%,高於全國大型煤炭企業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公司投資1.1億元裝備的大采高工作面,日產穩定在1萬噸,平均工效達到123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針對大同礦區「兩硬」、「三多」的特有煤層賦存條件,研發、完善了短臂綜采、無頂網下分層綜采、5米采全高綜采、頂煤預爆破低位放頂煤綜采、不規則煤層旋轉綜采、「三下」開采等十多種成熟開采技術,有的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企業的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了37%,居全國煤炭行業之首。被中國科協、國家計委、國務院經貿委授予最高榮譽———「奉獻杯」。
「安全為天」是煤炭企業的一句常用警語,更是同煤的一條治企根本,對於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同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大同煤礦集團總結歸納出安全思想宣傳教育「十大模式」,提出了安全工作「十靠十到位」的要求,推行了「六化一落實」的安全管理工作法,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同煤集團特色的監管機制,連續4年杜絕了瓦斯事故。建立職業安全健康體系,初步實現了安全工作由管結果向管源頭和全過程的轉變。
2005年5月,全國人大安全生產執法檢查組前來檢查時,對同煤集團安全工作「群防群治、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管黨、行政管長、工會管網、共青團管崗、女工」家屬管幫帶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
同年7月,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下發文件,將同煤集團「井下班組群防群治、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築牢安全防線」的安全管理成功經驗向全國進行了推廣。
募股項目為上市公司帶來業績倍增效應
如果說大同煤業是同煤集團,乃至山西省的煤企皇冠,那麼公司此次的募股項目———塔山工業園區就是皇冠上熠熠生輝的明珠。塔山園區的建設對整個大同煤業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塔山井田位於大同煤田東翼中東部邊緣地帶,已經探明煤炭地質儲量達50.74億噸,工業儲量47.64億噸,可采儲量30.71億噸,其中主採煤層(3號、5號、8號煤層)合計可采儲量26.47億噸,佔全礦井可采儲量的86.19%。
塔山礦井煤炭儲量豐富,地質構造簡單,煤層賦存穩定,煤質優良,塔山的煤炭資源,無論是儲量還是煤質,放眼整個國際煤炭行業,都是殊為珍貴的。
塔山的礦井完全嚴格按照建設高產高效現代化礦井的模式進行設計。其主要生產設備全部由國外引進,技術和裝備堪稱世界一流,礦井採煤綜合機械化程度達100%。
塔山生產系統設計上採用國內外最先進的放頂煤及大采高採煤工藝,配備大功率採煤機及工作面配套設備,引進無軌膠輪車輔助運輸系統,用連續採煤機進行巷道掘進,用大功率膠帶輸送機集中運煤。
而在井田開拓方面的特點是:採用主-副平硐開拓方式,礦井最終形成的生產布局是集中出煤、集中設備運輸、分區上下人員、分區通風的分區開拓的生產布局,實現井下開拓、開采及地面生產系統最優化。
大同煤業金宇高嶺土化工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塔山礦區石炭二疊紀煤系中高嶺岩儲量2.59億噸,品質極為優良,是國內最優質的煤系高嶺土資源。塔山礦井及選煤廠每年可提供16.35萬噸左右的高嶺岩粗礦石,而生產5萬噸煤系高嶺土產品約需8———10萬噸左右的原礦,國內最大的高嶺岩開發基地將在公司逐步建成。這一項目利用塔山礦井開採煤炭和加工洗選煤炭過程中廢棄的煤矸石為主要原料,對矸石中伴生的優質煤系高嶺岩進行深加工,可生產出附加值高、國內市場緊缺的煅燒高嶺土,使煤田中與煤伴生的高嶺土資源得到合理利用。
步入塔山工業園區,看不到滿臉黝黑的礦工、看不到簡陋的采礦設備、更看不到滿天飛舞的煤灰,取而代之的是現代化的作業設備、先進的管理手段以及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塔山將以大型煤礦和配套洗煤廠為依託,實現動力煤潔凈生產,在塔山工業區,煤-電-建材,煤-電-鋁,煤-電-化,一大批縱向延伸產業鏈條項目已開始起步了。把可能造成污染的煤炭生產剩餘原料吃干榨凈,內部消化,循環轉化為有利資源,進行重新利用。
塔山的「一礦六廠一條路」,將組成一個「循環經濟工業園」。原煤通過每小時6000噸的超大功率膠帶運輸機直接進入洗煤廠,洗選產生的中煤、尾煤和煤矸石、煤泥等進入電廠利用,電廠配套的熱電聯供系統將發電的余熱取代居民鍋爐取暖,洗選排放的高嶺岩礦石進行深加工,高嶺岩廠和電廠的粉煤灰作為水泥廠的生產原料,礦區的工業廢水和生活廢水全部處理並進入電廠循環使用。塔山礦工業園區由此組成一個煤炭生產工業鏈,做到多業並舉,實現資源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塔山園區的建設,既走上了國際流行的循環經濟之路,對於能源的深度加工以及再利用具有非常良好的效應,同時又符合國家倡導的綠色環保理念,將徹底顛覆人們心目中對煤炭企業「傻大黑粗」的形象,代而為「高精凈細」。高技術含量、精良的生產設備、潔凈的生產環境和礦山形象,以及對不可再生能源的細致分流利用,構建一體化產業鏈條,將引領國內煤企建設的新潮流。
據了解,塔山礦井2003年2月1日開工建設,截至2005年12月31日,已累計完成礦井巷道工程16302米,完成首采面投產所需總進尺的88.81%,礦井主要設備已到貨安裝,首采面設備進行了地面聯合試運轉,預計將於2006年下半年正式投產。
塔山項目一旦正式投產,其年產1500萬噸的產能將給公司業績帶來巨幅增長。2005年,大同煤業年產總量是1018萬噸,不考慮原有礦井的增產幅度,如果僅僅
塔山正式達產後的產量加上的話,其產量將達到2518萬噸。這一總產量在國內上市煤企中排行第二,僅略微次於兗州煤業。所以這一項目將為公司帶來可預期的爆炸性的業績增長。
大企業、大集團戰略鑄就未來成長空間
煤炭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在我國能源工業和國民經濟中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建國以來,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一直佔2/3以上,並將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保持其不可替代的主導地位。近年來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專家預測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不會低於50%。
我國煤炭行業產業集中度低是不爭的事實,其結果是監管難以到位,資源浪費以及安全事故頻發。國家「十一五」規劃對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提出了指引,行業整合將在結構調整大戲中唱主角。
據了解,全國各地煤炭資源整合基本上由大煤炭企業主導,目的是通過大型煤炭基地的建設,把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培育成為優化煤炭工業結構的主體、平衡國內煤炭市場供需關系的主體、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體。充分發揮大型煤炭企業的管理、技術、融資等優勢,重組、兼並、改造中小型煤礦,帶動整個煤炭工業產業升級。
根據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建成13個煤炭基地,其煤炭產量將達到17億噸,佔全國煤炭產量的78%;並形成5到6個億噸級生產能力的特大型企業集團和5到6個5000萬噸級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
公司集團化,產能有序化,價格國際化,生產集約化,將是我國煤炭企業未來的發展潮流。如果說2005年以前全行業的小規模重組是煤炭行業整合的序幕,從2006年開始的「十一五」期間則標志著我國煤炭行業整合的大戲將正式上演。
山西是我國最大的產煤省,從「十五」開始,山西就推出了整合藍圖,全省將形成三大煤炭企業集團:以大同煤礦為主體的動力煤集團、以西山煤電集團為主體的山西焦煤集團、以陽泉、晉城為核心的無煙煤集團。
面對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大同煤業將依託大股東同煤集團的鼎力支持,利用自身資源、品牌、區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做大做強。同煤集團將把更多的優質資產逐漸注入股份公司,借風助力,股份公司在資源整合方面將獲得強勢的支持。
早在2003年10月,山西就制訂了《關於做大做強大同煤礦集團有限公司的方案》,總體思路是以大同、寧武煤田為資源基地,大同動力煤為品牌標志,大秦、京包、京原、朔黃鐵路為運輸依託,通過資產重組、兼並、收購等手段,將同煤集團建設成為我國最大的煤電企業,並進入世界「十大」煤炭企業的行列。
同年11月,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盡快實施做大做強大同煤礦集團有限公司方案的會議紀要》,提出要加快推進方案的實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同煤集團編制了《大同煤礦集團戰略發展規劃》。該規劃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和持續增長的後盾和平台。
2006年4月,國務院批准山西省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的試點工作,包括強化行業管理、完善安全生產機制、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資源市場化管理、建立開采綜合補償和生態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建立企業轉產和煤炭城市型發展有效機制等。從長期來看,隨著行業整合的切實有效推進,煤炭行業將逐步形成大集團發展趨勢,行業集中度大大提高,資源供給不斷合理完善高效而穩固,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得以加強,行業和企業的成長發展更為健康。
大同煤業表示:我們在發展,別人也在發展,比得就是速度和效益,發展慢了,就意味著落後。只有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發揮優勢、加快發展,才能贏得勝利,取得勝利。
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落實到位,大企業、大集團戰略的實施,大同煤業的地位將得到更牢固的確立,這必將推動以大同煤業為代表的中國特大型能源集團的迅速崛起。
漳澤電力28日推出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擬以不低於5.56元/股的價格向特定對象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大同煤礦集團臨汾宏大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發行約6.23億股股份,分別購買同煤集團持有的塔山發電60%股權、同華發電95%股權、王坪發電60%股權、大唐熱電88.98%股權,以及臨汾宏大持有的豁口煤業100%股權、錦程煤業90%股權。標的資產評估預估值約34.62億元。重組完成後,漳澤電力控股股東將變更為同煤集團。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持有公司股份合計36.24%,為公司第一大股東。資產重組完成後,中電投將把對漳澤電力的控股權讓於同煤集團。 重組方案顯示,控股股東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擬將所持的漳澤電力13.98%的股權,計1.85億股,無償劃轉給山西省國資委;山西國際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擬將所持的漳澤電力8.62%股權,計1.14億股,無償劃轉給山西省國資委,分別占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後漳澤電力總股本的9.51%和5.86%。對上述共計2.99億股股權,山西省國資委將全權委託同煤集團進行管理,並同意以符合規定的方式注入同煤集團。
在本次重組前,中電投共持有漳澤電力36.24%股權。資產重組完成後,同煤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臨汾宏大將共持有漳澤電力31.99%的股份,計6.23億股,成為漳澤電力控股股東。同時,山西省國資委將前述2.99億股注入同煤集團後,同煤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合計持有漳澤電力9.23億股股份,占總股權的47.36%。
此次重組後,中電投將退居漳澤電力第二大股東之位。通過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同煤集團旗下全部發電資產將實現整體上市;而在把兩項煤炭資產注入漳澤電力後,同煤集團將消除與大同煤業的同業競爭。
公告顯示,重大資產重組後,漳澤電力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664.85萬千瓦,加上現有在建、待建和已取得「路條」的項目,「十二五」末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00萬千瓦至1500萬千瓦,佔到山西省火力發電總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漳澤電力表示,本次重大資產重組將使漳澤電力的生產規模得到成倍擴張,同時原有的火電機組得到了較為穩定的煤源保證;可以充分發揮漳澤電力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專業優勢,進一步提高同煤集團下屬四座電廠的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使漳澤電力成為煤電一體化的示範企業。
公司還稱,在目前及今後一段時間內,國內煤電矛盾仍然緊張的狀況下,漳澤電力經營的火力發電廠將得到充足穩定的煤炭資源供應,並最大限度減少運輸費用。大幅改善漳澤電力的盈利能力,全面提高上市公司的綜合競爭力。

⑨ 焦煤最高溫度

不知道你的容量和燃燒度是什麼概念,不過從熱值數據來看,熱值差不多的煤在6500--7500左右,焦炭熱值也是6500左右,單從熱值比較他們相差不大.但價格要差一些,焦炭是煤深加工的成品,還有很多副產品,所以貴.

⑩ 侏羅紀煤的各種煤

煉制焦炭要先將氣煤,肥煤,焦煤,瘦煤按一定比例組成煉焦配煤.在傳統的煉焦方法中,除瘦煤配入比例較低外,氣煤,肥煤,焦煤的配入比例差不多,但在資源方面,氣煤的儲量超過肥煤與焦煤的總和,儲量比例與消耗比例不協調.隨著煉焦工業的發展,肥煤和焦煤出現了明顯短缺.而搗固焦技術可以大幅提高煉焦配煤中的氣煤比例,充分利用儲量豐富的氣煤,節省稀缺的肥煤和焦煤. 高爐煉鐵過去一般都是全部採用焦炭,而高爐噴吹則是將低硫低灰的優質無煙煤或貧煤磨成煤粉,在煉鐵時噴入高爐中,替代部份焦炭,進而節省寶貴的煉焦煤資源.高爐噴吹技術歷史悠久,但真正興起卻是近年來的事.高爐噴吹技術的極限可以節省大約40%的焦炭,節省煉焦煤的同時擴展了無煙煤和貧煤的應用范圍,特別是貧煤過去用途很窄,主要用於發電.
-

熱點內容
選修數學22 發布:2025-07-16 12:08:08 瀏覽:886
堅持不懈的英語 發布:2025-07-16 12:06:25 瀏覽:758
歷史戰爭新聞 發布:2025-07-16 11:03:11 瀏覽:152
行知教育招聘 發布:2025-07-16 10:36:29 瀏覽:745
鄧倫英語 發布:2025-07-16 10:04:03 瀏覽:871
文都教育下載 發布:2025-07-16 09:49:59 瀏覽:97
麻將機多少錢 發布:2025-07-16 09:45:32 瀏覽:903
明地理志 發布:2025-07-16 08:56:57 瀏覽:461
物理昏迷 發布:2025-07-16 08:30:48 瀏覽:460
古典舞身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6 08:16:40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