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化學書答案
A. 高一必修一化學17頁答案
7.濁液、溶液和膠體的主要區別是分散質粒子的直徑不同。膠粒的直徑在10-9~10-7m之間。讓一束光束通過氫氧化鐵膠體和氯化鐵溶液,從垂直於光的方向觀察,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的是氫氧化鐵膠體。
8. 55.6g,0.50mol
這是江蘇教育出版社的,看看是否相符
B. 高一化學必修一書
正常高一是需要學習 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的,所以化學是必修的
C. 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的書 103頁習題答案
1.酸性 吸水性 脫水性 強氧化性 強氧化性
2.B
3.C
4.B
5.AB
6.A
7.C
8.D
D. 高中化學必修一課後習題答案(全部)
人教版高一化學必修一答案 第四章 非金屬 第一節 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 第一節(P80課後習題)1.(1)⑧⑩ (2)④⑤⑥⑦⑨ (3)①②③④2.材料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玻璃 透明、堅硬、熔點高、不溶於水 穩定。其實能與HF、NaOH溶液反應。陶瓷 不透明、堅硬、熔點高、不溶於水 穩定。跟玻璃一樣,與HF、NaOH溶液反應。3.Na2SiO3 + H2SO4 + H2O = H4SiO4↓+Na2SO4 H4SiO4 = H2SiO3 + H2O(註:從水溶液里析出的硅酸其實都是原硅酸H4SiO4,書上為了簡便,就把它寫成了硅酸)4.B(註:SiO2+4HF = SiF4↑+2H2O;NaOH與SiO2的反應太慢,故並不選D。)5.玻璃、石英、陶瓷里都含有大量的SiO2,熔融燒鹼時有:SiO2+2NaOH=Na2SiO3+H2O反應發生,對坩堝造成腐蝕。6.河沙主要成分是石英,其化學成分為SiO2晶體,屬於原子晶體,非常堅硬,可以做磨料。7.SiO2+2NaOH=Na2SiO3+H2O、Na2CO3+SiO2 高溫 Na2SiO3+CO2↑(註:其實水玻璃是指Na2SiO3的水溶液,並非Na2SiO3本身,Na2SiO3叫「泡花鹼」。)8.半導體。用於二極體、三極體及集成電路(IC)生產。9.(1)還原劑 (2)化合反應 置換反應 還原劑 (3)SiO2 (沙灘物質)—— Si(粗)—— Si(純)—— 集成電路產品如電腦(用戶)10.(1)同:最外層電子數都是4;異:電子層數不同。二者為同主族元素。(2)晶體硅的結構與金剛石的結構非常相似,二者的硬度都很大,熔點都很高。但碳元素的另一單質石墨由於結構的關系,卻很軟。(3)CO2、SiO2由於結構關系,物理性質差異非常大。CO2常溫下為氣體,而SiO2為非常堅硬的固體。但二者的化學性質非常相似,如都是酸性氧化物,可與鹼反應,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能被C還原等。11.(1)n(Na2O):n(CaO):n(SiO2)= : : =1:1:6化學式為:Na2O•CaO•6SiO2 (2)純鹼:72 t 石灰石:81 t 石英:246 t 12.略 第二節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P87課後習題)1.氯氣溶於水後,部分與水發生下列反應Cl2+H2O=HCl+HClO,生成的HClO不穩定,易分解產生新生態的氧,具有強氧化性,故可以氧化有機色素(漂白)及把細菌、病毒殺死。2. 實驗現象 解釋或離子方程式滴入硝酸銀溶液 產生白色沉澱 Cl2+H2O=HCl+HClO,Cl-+Ag+=AgCl↓滴在藍色石蕊試紙上 先變紅後褪色 鹽酸使石蕊變紅,次氯酸漂白滴入紅墨水 褪色 次氯酸的漂白作用3.略 4.D 5.C 6.B 7.C8.漂白粉與漂粉精的化學成分都是次氯酸鈣與氯化鈣的混合物(其實,「漂粉精」只是商人為了多賺錢給漂白粉起的新名字,並無其它含義)。它們是固體,比較便於保存和運輸。而氯水是液體,不便於保存運輸。9.因為一旦發生上述反應,產生出HClO,它不穩定易分解造成漂白粉失效。故購買時應該注重看商品外包裝是否破損,若破損則不要購買。保存也是一樣要注意密封。10.防止過多的接觸氯氣,若必須大量制備和使用,最好在通風櫥里進行實驗。11.(1)這樣可以盡快逃離氯氣擴散區。(2)吸收Cl2:Cl2+2OH- = Cl-+ClO-+H2O ,減輕其污染。12.(1)Cl2+2Br- = Br2+2Cl- Cl2+2I- = I2 + 2Cl- (2)Br2+2I- = I2+2Br- 13.(1)可仔細觀察外形,氯化鈉晶體呈立方體透明,而純鹼呈不透明粉末狀;(2)純鹼溶液有滑膩感,而食鹽水無滑膩感;(3)分別取少量加食醋,有氣泡產生的為純鹼;(4)取極少量嘗一下,食鹽咸而純鹼澀; (5)用石灰水鑒別…14.(1)1.43 g (2)要考慮導管、燒瓶內會殘留大量Cl2。故必須多取反應物(這就是理論與實際的不同之處)。 15.略 第四章 第三節 硫和氮的氧化物 (P95課後習題)1.CaO+SO2 = CaSO3 2CaSO3+O2+4H2O = 2CaSO4•2H2O 2.(1)高溫下促使N2、O2化合,另一可能原因是汽車汽缸內用於點燃汽油蒸氣的電火花促使N2、O2放電反應。(2)2NO+2CO 催化劑 CO2+N2 (3)①②3.A 4.C 5.C 6.D 7.D 8.C9.(1) 2SO2+O2 2SO3 (2)Cl2+2NaOH=NaCl+NaClO+H2O (3)3NO2+H2O=2HNO3+NO10.(1)1280 kg= 1.28 t (2)448 m3 (3)720 t 11.略 第四章 第四節 硫酸、硝酸和氨 (P103課後習題)1.(1)酸性(酸的氧化性)(2)吸水性 (3)脫水性 (4)強氧化性 (5)強氧化性2.B 3.C 4.B 5.AB(但要明確,這二者的紅色是不同的) 6.A 7.C 8.D9.可以分別先加銅片微熱,溶液變藍色且有少量氣泡逸出的為稀硝酸。另兩份溶液里直接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澱產生的是稀硫酸。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a2++SO42- = BaSO4↓10.請與你的同學討論解決。11.乾燥劑有酸性、中性、鹼性之分,也有氧化性、非氧化性之分,還有液態、固態之分。要根據被乾燥物質的性質與乾燥劑的性質,以二者不發生化學反應、不溶解為原則選擇。SO2——可用濃硫酸乾燥,但不能用鹼石灰;NO——可選用無CaCl2乾燥。注意!不能用濃硫酸,因濃硫酸能與NO化合。也不宜用鹼石灰。NH3——可用鹼石灰,或生石灰。不能用濃硫酸,也不能用無水氯化鈣。CaCl2+8NH3=CaCl2•8NH3(類似於結晶水合物)。12.(1)1.0 mol•L-1 0.5 mol•L-1 (2)1.0 mol•L-1 1.0 mol•L-1 1.5 mol•L-1(3)1.5 mol•L-1(實際上等於溶液里SO42-的濃度)13.略 第四章 復習題(P107)1.MnO2+4HCl(濃) △ MnCl2+2H2O+Cl2↑ MnO2 HCl KMnO4 2.(1)N2 N2不活潑,不易與金屬及氧氣反應(2)NH3 NH3易液化且汽化時能吸收大量的熱(3)NH3 NH3+H+ = NH4+ (4)銨鹽 NH4++OH- △ NH3↑+H2O 3.(1)2NaCl + 2H2O 電解 2NaOH + H2↑+Cl2↑(2)H2+Cl2 點燃 2HCl(溶解於水得鹽酸) Cl2+2NaOH = NaCl+NaClO(漂白液、消毒液)4.C 5.B 6.D 7.D 8.B 9.D10.可能產生白煙 NH3+HCl=NH4Cl(離子化合物,常溫下為固體小顆粒,呈煙狀)11.N2+O2放電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硝酸降落後與土壤作用形成硝酸鹽肥料,「發莊稼」。12.煤中的硫元素燃燒時形成SO2排放,在空氣中飄塵表面(飄塵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被氧氣氧化為SO3,SO3+H2O=H2SO4 。形成硫酸型酸雨。13.此題中只設計實驗分別證明白色晶體中含有NH4+、SO42-即可。(但其實這樣做的不準確的,因為可能還含有別的雜質,嚴格應該定量確認一定質量晶體中NH4+與SO42-的質量和為晶體總質量才可以。具體設計略。)14.(1)6.0 g (2)2.2 mol•L-1 15.(略)。 P53
1.在實驗室里,應把金屬鈉保存在煤油里。這是由於鈉很容易與空氣或水反應,鈉的密度比煤油的大,沉在煤油底部,煤油起到隔絕空氣的作用。2Na+O2=Na2O2 ,2Na+2H2O=2NaOH+H2↑
2.B
3.B
4.D
5.D
6.A
7.
(1)3Fe+4H2O(g)=Fe3O4+4H2↑(條件寫加熱)
(2)2Al+6HCl=2AlCl3+3H2↑ 2Al + 6H+ = 2Al3+ + 3H2↑
(3)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 + 2OH- + 2H2O = 2AlO2- + 3H2↑
(4)Zn+CuCl2=ZnCl2+Cu Zn + Cu2+ = Zn2+ + Cu
8. 5.4gAl的物質的量為:5.4g/27g·mol-1=0.2mol,根據Al與NaOH反應方程式可知;能置換出氫氣0.3mol,標准狀況下體積為0.3mol×22.4L/mol=6.72L。
9. 1 kg Mg與1 kg Al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時,1 kg Al放出的H2多。(1 kg Mg與足量鹽酸反應可放出83 g H2,1 kg Al 與足量鹽酸反應可放出111 g H2。)
設體積為1 000 cm3,則Mg的質量為1 738 g,約72.4 mol,反應可產生H2 144.8 g;Al的質量為2 700 g,約100 mol,反應可產生H2 300 g。所以相同體積的Mg、Al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Al放出的H2多。(建議學生運用物質的量概念進行計算,並列出計算式。)
10. 建議從鋁的礦產資源、鋁的冶煉、鋁燃燒放出的熱量、鋁燃燒的條件、燃燒容器等方面去考慮。
11. 建議列表比較幾種主要因素,再查閱資料,填表比較、分析,最後得出結論。
P62
1、2Na2O2+2CO2=2Na2CO3+O2↑
2、酸、鹼、兩性、兩性
3、出現白色沉澱、沉澱不溶解、出現白色沉澱、沉澱溶解
4、D 5、B 6、B 7、A、C
8、D 9、D
10、2FeCl3+Cu=2FeCl2+CuCl2 Cu 從0到2 Fe3到2
制印刷電路時常用FeCl3溶液作為腐蝕液,發生的反應為2FeCl3+Cu=2FeCl2+CuCl2.向盛有FeCl3溶液的燒杯中同時加入鐵粉和銅粉,反應結束後,
下列結果不可能出現的是
A.燒杯中有銅無鐵
B.燒杯中有鐵無銅
C.燒杯中鐵,銅全有
D.燒杯中鐵,銅都無
選B
鐵比銅還原性強,所以如果沉澱中有鐵,溶液中就不可能有銅離子。所以燒杯中不可能有鐵無銅。
11、生成白色沉澱後迅速變成灰綠色再變成紅褐色
FeSO4+2NaOH=Na2SO4+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12、Na2CO3
2NaHCO3 △ Na2CO3+CO2+H2O
168g 1mol
33.6g n(Na2CO3)
n(Na2CO3)=0.2mol
m(Na2CO3)=21.2g(水也蒸發了)
p70
BCDDAC
7.2Cu+O2△ 2CuO CuO+H2SO4=H2O+Cu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Cu(OH)2△ CuO+H2O CuSO4+Fe=FeSO4+Cu
8.CO2+2OH-=CO3 2-+H2O 2Al+2OH-+2H2O=2AlO2-+3H2氣體
9.CaCO3△ CaO+CO2氣體 CaO+H2O=Ca(OH)2 Na2CO3+Ca(OH)2=CaCO3↓+2NaOH
10.KAl(SO4)2
用鉑絲沾取少量溶液在火焰上灼燒,火焰呈紫色 K+
取少量溶液於試管中,滴加少量燒鹼溶液,產生白色沉澱,後溶解 Al
再取少量溶液於試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SO4 2-
11.設鎂的質量為x,則鋁的質量為(5.1-x)
Mg+2HCl=MgCl+H2氣體
24 2
x a
24/2=x/a a=x/12
2Al+6HCl=2AlCl3+3H2氣體
54 6
5.1-x b
54/6=(5.1-x)/b b=(30.6-6x)/54
Vm=V/n n=5.6/22.4=0.25mol
m=nM=0.25*2=0.5g
x/12+(30.6-6x)/54=0.5 x=2.4g
5.1-x=2.7g
(2.7/5.1)*100%=53.0%
n1=m1/M1=2.4/24=0.1mol
n2=m2/M2=2.7/27=0.1mol
n1:n2=1:1
E. 高一人教版化學必修一課本答案
去書店買本《王後雄學案》你的問題不是問題
F. 化學高一必修一課本104~105頁答案。 132~134答案。
1.無,刺激,極易。小,吸,製冷劑
2.NH3 NH4NO3 N2 N2O NO N2O3 NO2 N2O4 N2O5 HNO3……
3.B 4.C
5.
濃硫酸
稀硫酸
酸性
強弱
弱(主要以分子狀態存在,弱酸性,不能用來製取氫氣) 強(可以用來與活潑金屬反應製取氫氣)
化學
方程式
H2SO4(濃)+2NaOH=Na2SO4+2H2O
2NaCl+H2SO4(濃)Na2SO4+2HCl↑ H2SO4+2NaOH=Na2SO4+2H2O
2NH3+H2SO4=(NH4)2SO4
應用
制氯化氫等揮發性酸 除鐵銹、制硫酸銨等鹽類
氧化性
強弱
強氧化性(硫元素被還原,可以與不活潑金屬如Cu及非金屬如C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弱氧化性(氫元素被還原,只能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反應)
化學
方程式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Zn+H2SO4=ZnSO4+H2↑
應用
精煉石油、製造炸葯等 實驗室制氫氣、制鹽等
吸水性
濃硫酸有吸水性 無
應用
乾燥劑
脫水性
濃硫酸有脫水性 無
化學
方程式
C12H22O1112C+11H2O
應用
在有機反應中作脫水劑、制染料等
6.提示:(1)各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稀硫酸:
Ba(NO3)2+H2SO4=BaSO4↓+2HNO3
(2)各取剩下的兩種溶液少許,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的是稀鹽酸,最後一種是稀硝酸。
AgNO3+HCl=AgCl↓+HNO3
7.區別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方法僅供參考(只要求學生掌握其中三四種方法即可)。
(1)密度法:濃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大得多,可以測試這兩支試管相同體積液體的重量,重量大的是濃硫酸,重量小的是稀硫酸(或用密度計進行測試)。
(2)黏度法:濃硫酸是黏稠的液體,而稀硫酸接近水的黏度,所以將兩支試管拿起搖動幾下,觀察。流動性差的是濃硫酸,流動性好的是稀硫酸。
(3)稀釋法:濃硫酸溶於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故可用稀釋法進行鑒別。在小燒杯中加入10 mL水,再慢慢沿燒杯壁加入某種硫酸,放出熱量大的是濃硫酸,熱量變化很小的是稀硫酸。
(4)露置法: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而稀硫酸無此特性。分別稱取等量的兩種硫酸,露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後再稱量,質量明顯增加的是濃硫酸,另一種是稀硫酸。
(5)吸水法: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少量膽礬,再分別加入幾滴硫酸,晶體溶解且溶液變藍的是稀硫酸,若藍色晶體變白,則加入的酸是濃硫酸。
(6)鈍化法:取已去氧化膜的兩塊鐵片或鋁片,分別放入盛有兩種硫酸的試管中。無明顯現象的是濃硫酸,有氣泡產生的是稀硫酸。(或取已去氧化膜的兩塊鐵片或鋁片,分別放入盛有兩種硫酸的試管中片刻,取出後用水洗凈,再分別浸入CuSO4溶液中,過一會兒後如果有紅色物質析出,則原試管所盛的是稀硫酸;若無現象,則原試管所盛的是濃硫酸。)
(7)氧化法: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而稀硫酸的氧化性弱。分別取兩支試管,加入銅片後再分別加入兩種硫酸,加熱,能產生刺激性氣味氣體的是濃硫酸,另一種是稀硫酸。
(8)脫水法:分別用玻璃棒醮取兩種酸塗在紙上,過一段時間後,若紙上出現黑色痕跡,則塗的是濃硫酸。
(9)生霧法: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少量濃鹽酸,再分別加入少量的兩種硫酸,若有大量白霧生成,則加入的是濃硫酸。
(10)導電法:取兩種酸少許於兩只小燒杯中,分別做導電性實驗,若小燈泡發光且亮,則燒杯中所盛的是稀硫酸。
……
8.提示: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是:能夠達到乾燥效果,最大限度地減少所需氣體的損失,不產生其他雜質。
SO2可以用濃硫酸等乾燥;NO可以用濃硫酸、鹼石灰或P2O5等乾燥;NO3可以用鹼石灰乾燥。
9.提示:以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循環為線索,分別考慮硫及其化合物的轉化,並分析人類行為的影響。
10.2Cu+O22CuO
CuO+H2SO4=CuSO4+H2O
G. 高一化學必修一課課練答案
抄作業是不好地!
你是不是趕著交暑假作業啊,呵呵!
我剛升高二,我問同學借借看
H. 高一化學必修一課本答案107,108答案
這個作業我們也寫過啊
答案如下:
1MnO2+4HCL(濃)===MnCL2+Cl2+2H2O MnO2 Hcl 高錳酸鉀
2(1)N2 N2的化學性質穩定(2)NH3 易液化,液化後再氣化帶走熱量(3)NH3 H++NH3==NH4+ (4)銨鹽 OH-+NH4+===NH3+H2O
3(1)2NaCl+2H2O===2NaOH+H2+Cl2 (2)2Cl2+2Ca(OH)2===Ca(clo)2+2H2O+CaCl2;漂白粉,用於殺菌消毒。H2+Cl2===2HCL;氯化氫,制鹽酸 Cl2+2NaOH===NaCl+NaClO+H2O;
NaCl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NaClO可作消毒劑,漂白劑
4C 5B 6D 7D 8B 9D
10有白煙產生 HCl+NH3===NH4Cl
11.N2與O2在雷電的作用下發生反應生成NO:N2+O2===2NO;NO與O2反應生成
2HNO3+NO,HNO3隨雨水降到地面,生成硝酸鹽,成為氮肥
12.煤中含有硫元素,在燃燒時生成SO2,SO2與H2O反應生成H2SO3,H2SO3又被O2氧化成H2SO4 S+O2===SO2 SO2+H2O可逆符號H2SO3 2H2SO3+02===2H2SO4
13取少量的白色晶體配成溶液,取少量溶液加鹽酸無明顯現象,若加Ba(NO3)2產生白色沉澱,證明原晶體中含硫酸根;另取少量晶體加入NaOH固體加熱,若產生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證明含銨根離子
14(1)6.0g (2)2.23mol/L
15.2Cu+O2===2CuO CuO+H2SO4(稀)===CuSO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