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2017年高考文綜卷歷史

2017年高考文綜卷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31 05:06:58

A. 高考文綜歷史選擇題(全國新課標卷)

1.秦朝設立丞相,明朝廢除丞相,下列對這種現象分析正確的是
A.體現權力互相制衡的原則 B.因為相權威脅皇權
C.有利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D.君主專制的需要
2.十七世紀某西方人認為「(中國)這一制度提供了這樣一種保障,即政府以個人的才能為基礎,而非歐洲那樣——為世襲權力所支配,故該制度不失為一種民主和平等的制度。」該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3.有史料曰:「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由此可見該制度
A.確立了嫡長子繼承製 B.使土地、政權和血緣結合
C.確立了中央集權制 D.擴大了國家疆域
4.吳起治楚,規定「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廢公族疏遠者」;商秧治秦,規定「獎勵軍功,按軍功受爵,貴族無軍功不再受爵。」下列史實發揚了這一做法的是
A. 封國制 B.科舉制 C.恩蔭制 D.旗人制
5.北宋後期,科舉考試採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其主要原因是
A.統治者重文輕武
B.北方長期戰亂
C.南方經濟、文化發展迅速 D.吏治腐敗
6.商鞅變法、秦朝實行郡縣制和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發揮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強了君主專制 B.緩和了階級矛盾 C.打破了世襲特權 D.促進了民族融合
7.梁啟超在論及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指出「蓋權臣之消長,與專制政體之進化成比例,而中國專制政治之發達,其大原因有二,一由於教義之浸淫,二由於雄主之布劃。」材料中「教義之浸淫」指的是
A.統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維護自己統治 B.宗教使人民喪失了反抗精神
C.儒家思想成為維護專制統治的工具 D.中國專制意識根深蒂固
8.有學者在描述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指出:「傳統中國的帝制為西史所未有,其獨特即在君主專制一切的剛性與官僚高度流動的柔性巧妙結合。」下列制度中,最能體現政制「柔性」一面的是
A.世襲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9.明朝曾經出現內閣對皇帝「不合理」的詔旨拒絕草擬,封還執奏的情況。也曾出現皇帝不滿內閣票擬發回重擬時,內閣拒絕重擬,以原票封進的情況。以上材料可以說明
A.明朝內閣的權力高於皇權 B.明代內閣屬於決策機構
C.明朝皇權較前代有所弱化 D.制度設計與實際執行未必相符
10.下列關於明朝的內閣和清朝軍機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都設在皇宮內部,體現出從屬皇權的性質 B.都加強了中央集權
C.明朝內閣能參與決策,清朝軍機處則不能 D.都加強了君主專制
11..東漢時期的民謠說:「舉秀才,不識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材料反映了
A.察舉制的沿革 B.察舉制的弊端 C.科舉制的興起 D.出身門第成為選才唯一標准
12.清末御史張瑞蔭的一份奏摺中說:「自設軍機處,名臣賢相不勝指屈,類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過有庸臣,斷不至有權臣,……軍機處雖為政府,其權屬於君;若內閣,則權屬於臣。」這說明軍機處
A.防止了大臣專權 B.加強了中央集權 C.削弱了內閣的權力 D.擴大了統治基礎
13.「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詞進。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錢谷之司,文士也;邊防大帥,文士也;天下轉運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材料中「今世」是指
A.秦代 B.漢代 C.隋唐 D.宋代
14.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曾這樣評價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國)政府與其說是管理民政,毋寧說管理家政。」產生這一統治方式的制度淵源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禮樂制 D.內外服制
1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在《琅琊刻石》中曾說:「六合之內,皇帝之土。」對這句話理解最准確的是
A.全國的土地都歸皇帝所有 B.皇帝對全國有最高控制權
C.全國的土地都歸國家所有 D.名歸皇帝,實為民眾所有
16.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漢代從昭宣以下的歷任宰相,幾乎全是讀書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讀書知識分子而獲入仕途。」這種現象主要反映了
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緣政治 B.考試為主的選官制度普遍實行
C.中央集權的加強 D.諫議、監察制度的完善
17.某歷史人物曾中進士,先後做過蘇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後被提拔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宰相。此人可能生活在
A.漢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8.「王侯將相不必為貴胄」這一觀念在秦末已深入人心,該局面的出現首先得益於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
A.世卿世祿制 B.軍功爵制 C.推舉制 D.科舉制
19.右圖中秦代磚文為「海內皆臣,歲登成熟,道毋飢人,踐此萬歲。」其中「海內皆臣」反映的歷史信息主要是
A.交通發達、水陸並用 B.疆土遼闊、臣民眾多
C.國家一統、皇帝集權 D.法律嚴苛、覆蓋全國
20.清趙翼論某時期政制之變雲:「迨至七國反後,又嚴諸侯王禁制,除吏皆自天朝,諸侯王惟得食租衣稅,又多以事失侯,於是三代世侯、世卿之遺法始盪然凈盡……」材料論述的是哪一時期的史實
A.戰國 B.秦朝 C.西漢 D. 東漢
21.「秦以前,民皆以金玉為印,龍虎鈕,唯其所好。秦以來,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記集解》)。這一材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A.秦朝時期人們以金玉為印 B.皇權至上,皇帝獨尊
C.秦以前玉璽為皇帝獨有 D.皇權為民,與民共享
22.清朝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寫到:「蓋(孝文)帝優於文學,惡本俗之陋,欲以華風變之,故不憚為此舉也。然國勢之衰,實始於此。」此話屬於
A.歷史事實 B.一手史料 C.史料解釋 D.歷史評價
23.中國古代官吏選拔經歷了「世襲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的過程。下列表述與「科舉制」相關的是
A.「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B.「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C.「立嫡以長不以賢」 D.「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24.某位學者描述中國史上的一種制度:「雖無相名,實有相職。既有相職,卻無相權。既無相權,卻有相責。」這位學者所指的制度是
A.漢代的尚書令 B. 唐代的門下省長官 C. 明代的內閣首輔 D.清代的議政王大臣
25.清朝軍機大臣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樣葫蘆畫不難,葫蘆變化有千端。畫成依樣舊葫蘆,要把葫蘆仔細看。」由此來看,軍機處的基本職責是
A. 決定清朝的軍國大事 B. 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
C. 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 D. 筆錄、傳達皇帝的旨意

熱點內容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
綠色的金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12:15:47 瀏覽:779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