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歷史內容

高中歷史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7-31 05:18:52

A. 高中歷史學些什麼內容

是初中歷史的深化,分別要學經濟,文化,政治

B. 高中歷史的內容整理。

高中政治常考知識點

一、考點分析

經濟常識

第一部分基本經濟理論

(一) 重要考點

1. 使用價值和價值關系。

2. 價值量與勞動時間和勞動生產率的關系。

3. 貨幣的職能。

4. 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與流通中貨幣的關系。

5. 價值規律內容的表現形式和作用的結合。

6. 公有制經濟的地位與作用。

7. 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

8. 雙層經營機制與農村重新走向聯合經營(合作) 。

9. 我國的分配製度必然性 , 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考配的結合 : 效率優先與兼顧公平原則。

10. 我國的所有制結構。

11.我國非公有制的地位及作用。

12.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 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地位。

13. 國家的宏觀調控 , 尤其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

14.共同富裕。
(二)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 只有商品才有價值 , 價值是商品所獨有的 , 有價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價值。

2. 商品的使用價值與價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偽劣就不能視為商品。

3. 個別勞動生產率、個別勞動時間與價值無直接關系 , 但存在間接關系 , 將會對社會勞動生產率產生重要的影響。商品的價值量有單位商品價值量和 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量之分 , 但多數情況下是指單位商品價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 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這是不考慮供求關系變化情況下 , 得出價值相等。

等式的右邊是等價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換 , 買與賣同時進行即 W-W。

5. 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價物 , 也可以是貨幣 , 這時買與賣分離。貨幣產生後 , 交換媒介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 , 即W-G-W.

6. 紙幣不能執行價值尺度 , 有貯藏手段職能。除執行價值尺度外 , 必須是現實的貨幣。紙幣不是觀念中的貨幣 , 是貨幣符號。假幣不是紙幣。

7. 價值的表現: 交換價值、等價物、一般等價物、價格都是商品價值的表現。

等價物一一一般等價物一一貨幣

↓ ↓ ↓

交 換 價 值 ←——— 價格

8. 流通中所須的貨幣量是指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由於貨幣是指金銀貴金屬貨幣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也是指金屬貨幣量。

9. 物價上漲不一定是通貨膨脹引起的。通貨膨脹一定會引起物價上漲。

10. 價格變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價值

(社會勞動生產率 ,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供求關系是影響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在堅持價值決定價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關系的影響。供求關系直接影響 價格的變化但不是決定因素。在貨幣價值一定的條件下考慮 ,除價值的決定與供求關系的影響 , 還有政策因素、紙幣的發行、人們的購買心理等。

11. 等價不是價值與價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價值規律的作用是價值規律在發生作用 , 因此三個作用都基於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違背價值規律的表現 , 結果就是受懲罰或遭淘汰。

12. 社會主義公有制 = 社會主義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公有制經濟 ,非公有制經濟)

13. 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 而不是主導。堅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是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一個方面表現。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 占優勢。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 不是對所有行業所有部門而言的 ,不同行業和部門可以有所不同。

14. 混合所有制經濟不能再簡單地劃作是非公有制經濟。對混合所有制 經濟的性質要具體分析 , 其中國有集體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國有集體控股企業 具有明顯的公有性。它體現了公有制的優越性。股份制是資本組織形式和經營形式 , 股份制經濟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經濟。但股份制企業不一定有公有製成分。

15. 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場地位是平等的。

16. 合法的勞動收入有: 不同所有制企業中的(含國有)勞動工資、獎金津 貼、管理收入、技術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體力和腦力所獲得的個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勞動收入主要是指因資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紅利、 購買債券的利息、房地產租金等。按生產要素分配 ,則資金、技術、管理、信息、 勞動力、土地房屋(用於生產) 等都可以成為生產要素。按勞分配側重公平 , 按生產要分配側重效率 , 但不能說按勞分配只體現公平 , 按生產要素只體現效率。

17. 按勞分配的原因≠ 我國分配製度的原因。

18. 價值規律起作用的途徑是通過價格體制 , 供求關系 , 競爭規律進行的。這被認為是市場經濟的三要素。

19. 客觀經濟手段(經濟杠桿)有價格、稅收、信貸、利率等。

20.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基礎的資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認計劃 , 宏觀調控是市場經濟的重要內容。

21. 政府或政府官員(不含黨的組織和村干)部代表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控 , 企業和社會團體的活動不是。但國家可以通過企業或社會因素進行宏觀調控。中國人民銀行是金融機構也是國家機構 , 但不是企業法人。其活動也可以行使國家職能。政府進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對經濟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參與管理和從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第二部分 企業和產業

(一)重要考點

1. 企業的經濟效益及提高效益的意義和途徑 : 企業的兼並與破產。

2. 國有企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與混合所有制企業 : 股份制企業及股票。

3. 企業的領導體制;企業的形象和信譽;正當和不正當競爭。

4. 支柱產業及新型工業化道路。

5. 農業問題(地位、作用、問題、根本途徑)。

6. 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和農民塘收。

7. 發展第三產業的必要性。

8.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及其關系。

9.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
(二) 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 企業不是唯一的市場的主體。法人是一種組織 , 不等於經濟組織 , 也不是自然人。公司是法人 , 企業不一定是法人。公司筍企業。

2. 利潤高或勞動生產率高≠經濟效益高。經濟效益既考慮勞動產品 , 又考慮這些勞動產品價值的實現 , 還考慮生產這些產品所消耗的勞動俄本〉。 經濟效益是衡量一切經濟活動的最終綜合指標 , 對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 可以 說是企業規模、競爭力之源。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須不斷提

高企業經濟效益。提高經濟效益的兩條途徑都圍繞著利潤的增加、成本的減少兩方面。

3. 產品的質量對實現經濟效益至關重要 , 但不能說質量好就一定效益高。高效必須優質 , 優質未必高效。優質產品如果消耗的勞動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會高效;優質產品如果不適銷對路 , 不符合市場的需求 , 造成積壓也不會高效。

4. 企業的規模大 , 可以產生規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著規模越大效益就越 好。我國組建大企業集團 , 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 ,從而能參與國際競爭。

5. 要區分法人、法人代表、廠長經理、企業法人 = 法人企業、公司等概念。

6. 合法的競爭才會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 國家應對競爭加以引導和規范。

7. 名牌代表了高質量、高市場佔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著信譽和形象。其根本目的還是企業的經濟效益。正因為名牌往往有好質量 , 使用價值高 , 往往耗費了更多的人類勞動 , 因此價格更昂貴。

8.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統分結合雙層經營機制 , 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 相分離 , 它是農村集體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種經營形式 , 也是一種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經營不是集體經營。

9. 農業結構 , 不等於農村經濟結構。它是指農業缺義〉內部糧食和經濟 作物結構或者廣義農業內部農林畜副的結構。農村經濟結構是指農村中農業和非農業的比例關系。

10. 增加農民收入是解決當前農村問題的關鍵。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途徑是發展農村經濟 , 當前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的關鍵是減輕農民負擔。

11. 加工業不等於產業化經營 , 鄉鎮企業不等於農村中的工業。

12. 三大產業總括了我國所有的國民經濟部門。 一、二產業的發展為第三產業提供了條件 , 第三產業又為斗、二產業提供服務 , 所以它們相互促進。

13.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不是在任何條件下都是結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才存在統一。義務不可以放棄 ,而權利能放棄。

14. 我國現在的失業是稱為結構性失業。原因:①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②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制轉變的必然產物。③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結果。④計劃經濟時代 , 重復盲目建設的後遺症影響。⑤我國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 , 用人單位逐步建立人才競爭機制的影響。解決: ①生產力有較大的發展 , 提供條件使之再就業②由國家加強宏觀調控 , 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15. 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地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等。調整經濟結構的原則要以市場為導向 , 以效益為目標 , 以企業為主體 , 以科技為依託 , 勞動密集和技術密集產業相協調 , 傳統產業和現代產業相協調 , 地區經濟相協調。
第三部分 財政稅收和銀行

(一) 重要考點

1. 社會總產品、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國民(內)生產總值。

2. 國民收入的分配。增加國民收入的最根本途徑。

3. 積累和消費 , 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及對社會影響。

4. 財政預算 , 財政收支及財政的作用 : 我國的財政政策及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理解)

5. 稅收的三個特徵及作用。

6. 納稅人意識及我國的幾個主要稅種 : 公民依法納稅的義務。

7. 銀行的分類及職能 : 中央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8. 商業銀行的性質及利率 , 銀行利潤 : 政策性銀行的性質和目的。

9. 銀行的業務和作用。

10. 存款儲蓄的類型 , 原則政策和儲蓄的作用 : 正確理解我國的貨幣政策。

11. 債券的種類和特點 : 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

12. 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 , 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分工明確 , 互相協調
(二)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 社會總產品和國民收入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 , 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總產品是交*的關系。國民收入與物質生產部門所創造的那部分國民生產總值不是等同的。國民收入的分配與財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國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 , 不是由國家統一分配; 財政收入是由國家經過預算進 行分配的。國民收入經過分配分為積累和消費兩部分 , 財政收入經分配後也 分作積累和消費。但兩者不等同。財政收入的一部分來自國民收入 , 另一部 分來自非物質部門。

2. 財政收支的三種情況: 收大於支;收等於支 , 或收大於支略有節余; 收小於支。第一種情況意味著財政沒充分利用 , 第二種狀況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種狀況就是財政赤字 , 財政赤字主要*借債來彌補 , 但發行貨幣也是一種消除赤字的辦法。不能籠統地看財政赤字是有利還是有害。一般說來 , 財政赤字過大會引發通貨膨脹 , 但近年來我國運用適度的財政赤字對擴大內需 , 拉動經濟增長 ,平衡總供給和總需求等產生了良好的作用。

3. 我國仍然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 主要運用財政收支來調節資源配置 , 促進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生產決定分配 , 生產決定交換 , 生產決定消費。所以影響財政 , 稅收增長 , 儲蓄增長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礎性)都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

5. 稅收的三個基本特徵是強制性、固定性和無償性 , 這是稅收區別於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但其他財政收入形式並不是完全否定這些特徵。 它們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個甚至兩個特徵。稅費改革是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稅的固定性特徵來讓農民減負的。

6. 中國人民銀行作為領導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國家機關 , 依法制定和實施 貨幣政策 , 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一一制定貨幣政策、防範金融風險、維 護金融穩定、促進經濟增長。銀監會既不是國家機關 , 也不是企業法人 , 但是 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的法人。銀監會產生後 , 行使著監管金融機構的職責 , 形成 了出國資委、證監會、銀監會組成的國有資產監管體系 , 使我國國有資產監管 體系進一步完善。

7. 要弄清債券與股票 , 政府債券、金融債券與公司債券 , 商業保險和社會 保險幾組概念的區別。

8. 從廣義來看 , 對公民來說 , 儲蓄存款 , 購買債券 , 購買商業保險和購買股票都屬於投資行為 , 都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但從貨幣流通的角度看 , 居民儲蓄的直接結果是貨幣退出流通 , 只有當銀行再貸出時貨幣才又進入流通。

9. 雖然2004年 10 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下調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 , 但我國仍然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使我國的金融政策具有連貫性 , 對防範金融 風險 , 促進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

10.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 是國家的重要政策。但兩者又有不同。調節經濟的手段不同 , 財政政策是運用財政收入和支出來調節 , 貨幣政策是通過調節貨幣的供應量和需求量來調節。制定政策的機關不同 , 財政政策中的財政收支計劃必須經過人大的批准 , 貨幣政策由中國人民銀行制定。財政調節更具有直接性 ,貨幣調節則相對具有間接性。
第四部分國內和國際市場

(一) 重要考點

1. 商品服務市場 , 市場交易原則。

2. 生產與消費的關系 , 家庭消費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3. 影響家庭消費的因素 : 正確的消費觀 : 消費者的權益及維護。

4. 世界市場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 :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面向全世界。

5. 外匯與匯率 : 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現象。

6. 世界性貿易和金融組織(重點是世貿組織)。

7. 對外貿易的范圍、主要內容及關稅。

8. 我國對外貿易的方式及作用 : 我國對外貿易的基本原則。
(二)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 市場交易原則從不同方面規范著市場上買賣雙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 為。因原則各有其特點 , 又相互聯系。它們和市場的一般特徵有天然聯系 , 但 又不能混同。平等性既是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也是市場交易必須遵守的基本 原則。競爭性必須以遵循公平原則為前提。違背公平原則需要法律和道德來調節 , 又體現市場的法制性和誠實信用原則的要求。

2. 消費包括家庭消費和社會公共消費。廣義的消費還包括生產消費。適度消費是指在家庭消費中要量入為出 , 既不黯後也不超前。不滯後就要不抑制消費。不超前消費就是要量入為出 , 考慮家庭的承受能力。鼓勵消費與提 倡節約是不矛盾的。艱苦奮斗與鼓勵消費也是不矛盾的。

3. 消費者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 , 但消費者維護自己的權利也要依法。消費者的合法權利與市場交易原則是一致的。

4. 貨幣的購買力與貨幣的外匯匯率是不同的 , 但兩者有密切聯系。貨幣的升值與貶值是指貨幣與外匯的匯率變化 , 不是指購買力變化。一國貨幣貶 值 , 意味著該國貨幣能換的外匯更少 , 在對外貿易中有利於產品出口 , 升值則不利於出口。

5. 外匯儲備是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用於平衡國際收支 ,穩定匯率 ,償還外債。

6. 對外貿易不等於對外商品貿易 , 它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之間進行的商 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對外貿易也不等於對外經濟關系。對外經濟關系包 括對外貿易、對外資金交流、發展國際旅遊等。

哲學常識

第一部分 唯物論

(一)重要考點

1.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2. 物質的含義 , 世界的客觀性原理:自然界與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客觀性。

3. 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 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 , 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闊的反作用。

4.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 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 , 從實際出發 ,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5. 入具有主觀能動性 ,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 物質運動的規律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 , 實事求是。
(二)考點中要注意的問題

1: 注意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物質的具體形態、以及物理化學上的物質的區別。

2. 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 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兩者是不同的 , 前者是區別於意識而言的唯一特性。後者是指物質具有的屬性中最根本的是運動。

3. 世界的本源是物質 , 這揭示了世界的來源。世界的本質是物質 , 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徵。物質第一性 , 是相對意識第二性而言的。意 識是物質的反映 , 揭示的是物質決定意識。

4. 意識的能動作用 , 首先表現在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 , 其次表現 在意識能反作用客觀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識對物質的反映有錯誤的方面 , 但強調能正確反映 , 要求人類不斷探索 , 追求真理。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得出兩方面 : 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 , 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5. 物質決定意識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理論依據。從實際出發簡單地 說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 , 從物質出發 ,就是路線方針政策和理論與客觀 存在的事實相一致。因此要反對從主觀出發。

6. 從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但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論前提是物質決定意識 , 後者的理論前提是按規律辦事。

7. 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統一。 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遵循客觀規律為前提 , 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為前提 , 這是堅持這一問題中的唯物論 ,實事求是 ,與時俱進 ,在變化發展中把握規律 ,體現了這一問題的辯證法 ,在認識過程中不斷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又體現了認識論。

C. 高中歷史學什麼內容

高中歷史基本上分的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
你說的高一高二高三歷史學什麼內容,
基本上高中只是高一高二才有學習的內容,高三是總復習。
然後學習的內容包含國內外的政治,經濟,文化。
高中歷史不難,主要是那些關鍵的人和事。

D. 高中歷史主要學哪些內容

首先當然是要把課本的內容看透,背熟。

接下來要注意把內容歸類,盡量詳內細點。譬容如農業(在分為農作物、其他什麼的)、改革措施的、文化藝術等等。因為時間太久了,只記得個大概了,你自己再分。
最重要的是你要每個時代都整理成一個綱領,怎麼說呢,就好像是樹狀圖,政治(包含時代背景)、經濟、文化三大分支,然後再分詳細點。

第三,中國史要從橫向和縱向兩個方面來學習,學習中國史是縱向學習(按時間推移),橫向的意思是指在學中國史的同時,要注意同世界史聯系,注意它們同時間上都在發生什麼事,或事件上的對比,如鄭和下西洋和開辟新航線的異同等等。

最後,你可以自己給自己出題。根據課本內容,自己想一下可怎樣出題,要注意的是題目的范圍不能太小。若能包括不同時代,不同領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外)就算是很好的題了,因為試卷上最後一道題一般都是這樣的題。

我高中是歷史專業的,所以也算是我的經驗吧。但因為實在是太久了,也就記得這些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加油啊!!

E. 高中歷史所有內容具體大綱,要完整點的

本文件來源於網路

教學大綱.doc" wealth="0" />

F. 高中歷史主要講什麼

鴉片戰爭(條約※)※;鴉片戰爭的影響※;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與教訓※;《天朝田畝制度》;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甲午戰爭(條約);戊戌變法主要內容;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與教訓;辛亥革命的功績與教訓※;三民主義;五四運動的背景與歷史意義※;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流程;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下冊]
「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主要內容;土地革命的內容與意義;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後的抗日運動;遵義會議;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歷史意義※;重慶會議;解放戰爭※;七屆二中全會的內容,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鞏固新政權的措施;十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54大法;十年動亂※;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歷史意義※;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內容。

是反向綜合吧,想給你弄的詳細一些,看來你也不需要了。這些重點是我所能概括的最簡單的了。向你介紹一種背歷史的竅門:歷史有很多東西都是死的,你注意觀察我給你打的這些就會發現,重點的絕大多數都是什麼作用啦,意義啦,教訓啦之類的,而且這些東西都是有一定格式的,有些傻子就會生硬硬的把整句都背下來。其實你只要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全句也就自然而然地記下來了。這在記憶學中被稱為「關鍵詞法」舉個例子:
太平天國運動的功績:
一.加速了清王朝和整個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抓住關鍵詞「加速了」)
二. ............................(抓住關鍵詞「雙重任務」)
三. ............................(抓住關鍵詞「高潮」)
四. ............................(抓住關鍵詞「新方案」)
五. ............................(抓住關鍵詞「世界」)

G. 高中歷史要背哪些內容

不知道你是高幾的!高中只分中國古代史和近現代史,古代史大題一般考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中央集權的不斷鞏固,人才的選拔(從孝廉到科舉、八股取士),幾次著名的變法的內容、影響。經濟:從貢,助,徹;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
近代史,幾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影響;戊戌變法、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的意義、影響,失敗原因,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共產黨幾次代表大會的內容;武昌起義、遵義會議、抗日戰爭勝利、新中國建立的意義。
現代史考的不多,土地制度的演變,幾個五年計劃的成就,外交政策,八大,十二大到十五大提出的思想。
小題就得多做題了。書要一遍一遍的看,多總結,注意知識的連貫性!文科短時間是不會有明顯提高的。三、五個月後看效果吧

H. 高中歷史講那些內容

這個具體很難明說的,建議直接去搜高中歷史教材啦,或直接去問些前輩借書或去圖書館買
高中歷史無非就是初中歷史的延伸和政治化
主要是講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代史,尤其以中國近代史為主,主要講從鴉片戰爭開始到現代改革開放的歷史。

I. 高中歷史主要學什麼

高中歷史學習,要學會聽課:
1、有準備的去聽,也就是說聽課前要先預習,找出不懂的知識、發現問題,帶著知識點和問題去聽課會有解惑的快樂,也更聽得進去,容易掌握;
2、參與交流和互動,不要只是把自己擺在「聽」的旁觀者,而是「聽」的參與者,積極思考老師講的或提出的問題,能回答的時候積極回答(回答問題的好處不僅僅是表現,更多的是可以讓你注意力更集中)。
3、聽要結合寫和思考。純粹的聽很容易懈怠,能記住的點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學會快速的整理記憶。
4、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出現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知識,課上或者課後一定要花時間去弄懂。不然問題只會越積越多,最後就只能等著擁抱那「不三不四」的考試分數了。

其次,要學會記憶:
1、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醒,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2、合理用腦。所謂合理,一是要交替復習不同性質的課程,如文理交叉,歷史與地理交叉,這可使大腦皮層的不同部位輪流興奮與抑制,有利於記憶能力的增強與開發;二是在最佳時間識記,一般應安排在早晨、晚上臨睡前,具體根據自己的記憶高峰期來選擇。
3、藉助高效工具。速讀記憶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其訓練原理就在於激活「腦、眼」潛能,培養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學習方式,主要練習提升閱讀速度、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思維力等方面。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具體學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學習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的方法,也是高效整理,促進理解和記憶的方法。不僅在記憶上可以讓你大腦里的資料系統化、圖像化,還可以幫助你思維分析問題,統籌規劃。不過,要學好思維導圖,做到靈活運用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的。前面說的「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也有關於思維導圖的練習和方法講解,可以參考。

最後,要學會總結:
一是要總結考試成績,通過總結學會正確地看待分數。只有正確看待分數,才不會被分數蒙住你的雙眼,而專注於學習的過程,專注於蘊藏在分數背後的秘密。二是要總結考試得失,從中找出成敗原因,這是考後總結的中心任務。學習當然貴在努力過程,但分數畢竟是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象徵之一,努力過程是否合理也常常會在分數上體現出來。三是要總結、整理錯題,收集錯題,做出對應的一些解題思路(不解要知道這題怎麼解,還有知道這一類型的題要怎麼解)。四是要通過總結,確定下階段的努力方向。

熱點內容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
綠色的金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12:15:47 瀏覽:779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