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上猶歷史

上猶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31 06:04:24

1. 上猶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上猶縣是江西旅遊開發重點縣之一,境內有基本景點162處,三級景點31處。已開發的旅遊景點有陡水湖休閑旅遊區、桂竹山莊、京明度假村、五指峰探險獵奇旅遊區、五指峰客家第一漂、仙人湖水上娛樂旅遊區、東山寺大雄寶殿、希橋酒店、嘉華商務酒店、油石董公廟旅遊點等景點。
【陡水湖風景區】陡水湖位於江西贛州西部的上猶縣,處於上猶江中游。上猶江史稱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凈,全長198公里。 陡水湖因建上猶江水力發電站而成湖,水域面積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處在群山環抱之中,形成湖岸線長264公里、湖灣427個、湖心島42個,湖面開闊處縱橫達500米以上,視野寬廣、波平如鏡;狹窄處不足10米,僅容一舟通行。後來,國家又相繼在上猶江上建成羅邊、龍潭等發電站,形成了「一線穿五珠、一江連五湖」壯美景觀,高峽平湖,百里煙波;島嶼港灣,鱗次櫛比;火樹銀花,滿江金龍,為猶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湖面岸上四周有瀑布、鐵扇關、獅象山、九曲攬勝、美女峰、客家民俗等三十餘處風物景象。湖中有形態各異的湖灣427個,湖心島有40餘座。陡水湖綠水長青,偌大水域無一污染,湖中藏灣,灣內套港;湖中有湖,島中見島。湖中林地木本植物多達千餘種,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南方樹木博物園。林中棲息有金錢豹、穿山甲、蟒蛇、金貓、白鶴、獐鹿、麂、麝等野生動物。而落地於湖中的座座島嶼.更是鬱郁蔥蔥,如翡翠寶珠,光氣四達,沁人心脾。陡水湖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無污染,加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人旅遊在這一方碧水之中,更感十二分的愜意。
【五指峰風景區】五指峰景區位於贛州上猶縣陡水湖風景名勝區西部源頭,屬羅霄山脈的余脈山地。距上猶縣城70公里,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是五指峰景區自然的形象標志。
五指峰峰巒由東南至西北走向,綿亘數十公里,氣勢磅礴,巍峨險峻,至今杳無人跡,是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兩邊巨峰對峙,中間一條深谷,谷底為龍慶河,即井岡山河。半山腰有個「天軍洞」,相傳為當年太平天國軍駐地。與五指峰相望的還有「龍慶洞」。傳說此洞曾藏龍居仙,當年紅軍曾在此頂嚴寒、斗冰雪,堅持了40多天游擊戰,故名「游擊洞」。五指峰已列為自然保護區范圍,景區內是一座天然的動植物園,短尾猴、水鹿、白鷳、黃腹角雉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四周峰巒上長著紅豆杉、香花木等300多種植物。五指峰下的龍慶河盛產「井岡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整個保護區春季峰巒疊翠,鳥語花香;夏末蛙蟬齊鳴,悅耳動聽;秋日紅葉映日,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冰晶似玉。
【全國唯一的森林小火車】贛南森林鐵路是我國南方林區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鐵路,被德國蒸汽機專家稱之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車和窄軌線路之一」,被中科院旅遊資源評估小組專家譽為「世界級旅遊珍品」。該鐵路於1964年竣森林小火車工,全線上65公里,途經章貢區、南康市、上猶縣,當時主要作為運送木材和旅客之用,於1998年停止運行,目前已經被改造成森林鐵路旅遊專線。上猶的森林小火車,是專門用來運輸木材的小型火車。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投資上千萬元在江西修建了一條贛州至上猶縣、全長65公里的森林運輸鐵路專線,為江西省森林資源運輸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強森林環境保護和人們綠化意識的提高,森林小火車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蒸汽機車要麼成了陳列品,要麼沉睡在雜草叢生的軌道上,機車司機和工人們也基本轉崗。
【營前鎮客家民居】提起客家民居,往往會想起「贛南客家圍屋」。實際上,在上猶縣營前附近還有另外一種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規中矩對稱分布的特點,又有南方吊腳樓人字屋頂防潮防風的功能,還融入了江南園林建築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對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適性和使用的實用性。

上猶歷史悠久,在原社會晚期就有了人類活動。自南唐保大十年改上猶縣至今,留下不少歷史古跡和古建築,以及騷人墨客和遺墨。
東山寺:位於縣城東山半腰,下臨仙人湖,依山傍水。古為上猶「八景」之首,始建於宋代,元代御史哈麻有詩刻於懸崖。明代建書院於此。清代咸豐年間重修至今。現在長年香火不斷,每逢初一、十五,遊人如織。在寺中有一棵百年之久的黃梔子樹,四季花開,花顏各異。
登龍塔:在縣城東郊,塔高26米,為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建造,清光緒年重修。
文興塔:位於縣城南山上,塔高26米,為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年)建造。

2. 上猶雲峰山歷史

上猶雲峰山有悠久的歷史,山頂上有寺廟,寺廟在97年夏季進行了重修,據說當時吸引了南康,遂川,桂東等多個縣市上萬的人來參觀。該寺廟在解放前被土匪長期佔領。在天氣好時,早上登峰遠望可以看見贛州。在鋒頂稍下,有一形如缺損牛鼻的大岩洞。稱為牛鼻岩,據說是在唐朝時,風水先生楊救貧牽一仙牛路過此地,仙牛戀上了這里的山水,不願走,鼻子被拉壞,於是在這里留下了牛鼻岩。牛鼻岩下有一非常甜的山泉,凡來這里求仙拜佛的人都會帶回一瓶回家去,能給家人帶來平安。是個登山旅遊好地方。山上漫山遍野的茅栗,在寒露和霜降期間有非常多的鄉民去采茅栗。山上多松杉、竹,產杜仲、沙參、黃姜,九節蓮(草珊瑚)等經濟作物和野牛、獐等野生動物及鎢礦。還有山上的的草木非常的清秀。源溪、店背、勝利一帶的村民的牛長年在此牧養。
相傳古時候贛南風水大師楊救貧准備在虔州(今贛州)建京都之地,虔州東北方向儲潭是個缺口,楊救貧便從湖南用鐵索牽一牛神前往把水口。牛神途經現在上猶紫陽境內時,因累了准備停下來休息,楊救貧用手杖催打,因用力過猛,失手將牛神的腰打斷了。牛神走不動了,就化成了現在的紫陽雲峰山,處於雲峰山主峰半腰的牛鼻崖就是當年鐵索穿鼻所留。牛鼻崖內有一股長年不斷的泉水,聽說是牛神的淚水和血水化成的,這股泉水成了章江的源頭之一,它使荒野的紫陽成為了風調雨順的世外桃源。一千多年前,紫陽源溪廖姓祖先發現雲峰山下這個世外桃源就在這里居住下來繁衍後代,(《上猶縣志》)記載紫陽源溪廖姓是上猶最早定居的姓氏之一)。雲峰山北漉攔腰有一裂谷,傳說就是當年牛神斷腰之處。因楊救貧這一失手,贛州也遺憾地未成為京都之地。

3. 上猶的歷史遺跡

上猶縣是江西旅遊開發重點縣之一,境內有基本景點162處,三級景點31處。已開發的旅遊景點有陡水湖休閑旅遊區、桂竹山莊、京明度假村、五指峰探險獵奇旅遊區、五指峰客家第一漂、仙人湖水上娛樂旅遊區、東山寺大雄寶殿、希橋酒店、嘉華商務酒店、油石董公廟旅遊點等景點。
【陡水湖風景區】陡水湖位於江西贛州西部的上猶縣,處於上猶江中游。上猶江史稱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凈,全長198公里。 陡水湖因建上猶江水力發電站而成湖,水域面積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處在群山環抱之中,形成湖岸線長264公里、湖灣427個、湖心島42個,湖面開闊處縱橫達500米以上,視野寬廣、波平如鏡;狹窄處不足10米,僅容一舟通行。後來,國家又相繼在上猶江上建成羅邊、龍潭等發電站,形成了「一線穿五珠、一江連五湖」壯美景觀,高峽平湖,百里煙波;島嶼港灣,鱗次櫛比;火樹銀花,滿江金龍,為猶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湖面岸上四周有瀑布、鐵扇關、獅象山、九曲攬勝、美女峰、客家民俗等三十餘處風物景象。湖中有形態各異的湖灣427個,湖心島有40餘座。陡水湖綠水長青,偌大水域無一污染,湖中藏灣,灣內套港;湖中有湖,島中 見島。湖中林地木本植物多達千餘種,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南方樹木博物園。林中棲息有金錢豹、穿山甲、蟒蛇、金貓、白鶴、獐鹿、麂、麝等野生動物。而落地於湖中的座座島嶼.更是鬱郁蔥蔥,如翡翠寶珠,光氣四達,沁人心脾。陡水湖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無污染,加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人旅遊在這一方碧水之中,更感十二分的愜意。
【五指峰風景區】五指峰景區位於贛州上猶縣陡水湖風景名勝區西部源頭,屬羅霄山脈的余脈山地。距上猶縣城70公里,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是五指峰景區自然的形象標志。
五指峰峰巒由東南至西北走向,綿亘數十公里,氣勢磅礴,巍峨險峻,至今杳無人跡,是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兩邊巨峰對峙,中間一條深谷,谷底為龍慶河,即井岡山河。半山腰有個「天軍洞」,相傳為當年太平天國軍駐地。與五指峰相望的還有「龍慶洞」。傳說此洞曾藏龍居仙,當年紅軍曾在此頂嚴寒、斗冰雪,堅持了40多天游擊戰,故名「游擊洞」。五指峰已列為自然保護區范圍,景區內是一座天然的動植物園,短尾猴、水鹿、白鷳、黃腹角雉等珍禽異獸出沒其間。四周峰巒上長著紅豆杉、香花木等300多種植物。五指峰下的龍慶河盛產「井岡三石」:石雞、石魚、石耳。整個保護區春季峰巒疊翠,鳥語花香;夏末蛙蟬齊鳴,悅耳動聽;秋日紅葉映日,層林盡染;冬天銀裝素裹,冰晶似玉。
【全國唯一的森林小火車】贛南森林鐵路是我國南方林區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鐵路,被德國蒸汽機專家稱之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車和窄軌線路之一」,被中科院旅遊資源評估小組專家譽為「世界級旅遊珍品」。該鐵路於1964年竣森林小火車工,全線上65公里,途經章貢區、南康市、上猶縣,當時主要作為運送木材和旅客之用,於1998年停止運行,目前已經被改造成森林鐵路旅遊專線。上猶的森林小火車,是專門用來運輸木材的小型火車。上世紀60年代初,國家投資上千萬元在江西修建了一條贛州至上猶縣、全長65公里的森林運輸鐵路專線,為江西省森林資源運輸立下了汗馬功勞。隨著我國近年來不斷加強森林環境保護和人們綠化意識的提高,森林小火車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蒸汽機車要麼成了陳列品,要麼沉睡在雜草叢生的軌道上,機車司機和工人們也基本轉崗。
【營前鎮客家民居】提起客家民居,往往會想起「贛南客家圍屋」。實際上,在上猶縣營前附近還有另外一種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規中矩對稱分布的特點,又有南方吊腳樓人字屋頂防潮防風的功能,還融入了江南園林建築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對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適性和使用的實用性。

上猶歷史悠久,在原社會晚期就有了人類活動。自南唐保大十年改上猶縣至今,留下不少歷史古跡和古建築,以及騷人墨客和遺墨。
東山寺:位於縣城東山半腰,下臨仙人湖,依山傍水。古為上猶「八景」之首,始建於宋代,元代御史哈麻有詩刻於懸崖。明代建書院於此。清代咸豐年間重修至今。現在長年香火不斷,每逢初一、十五,遊人如織。在寺中有一棵百年之久的黃梔子樹,四季花開,花顏各異。
登龍塔:在縣城東郊,塔高26米,為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建造,清光緒年重修。
文興塔:位於縣城南山上,塔高26米,為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年)建造。

4. 上猶江水電站的歷史

1957年1月7日,上猶江水電站生產准備工作組成立。8月26日,經武漢電業管理局批准,撤銷上猶江水電站生產准備工作組,成立上猶江水電站,隸屬於贛南電網工程籌建處。
1957年6月20日大壩落成,1957年8月29日水庫開始蓄水。
1957年10月,經電力工業部水電建設總局批准,成立上猶江電站啟動委員會,籌劃機組投產發電事宜。主任委員沈信祥(水電建設局副局長),副主任委員王煥(武漢電業管理局副局長)、周若庄(贛南行署副主任)、翟益濤(上猶水電工程局副局長)。啟動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和運轉指揮部。
1957年10月16日至11月27日,4號、3號、2號水輪發電機組先後啟動試運行。
1957年11月30日,舉行發電典禮。參加剪綵典禮的有:全國各地來賓250名,上猶水電工程局職工4500名。上猶水電工程局局長張浙致開幕詞,中共江西省委第一書記楊尚奎、副省長歐陽武、啟動委員會主任沈信祥、中共贛南區黨委第一書記劉瑞森分別講話。大會宣讀了全國各地發來的賀電、賀信30多封,還宣讀了給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同志的報喜信。楊尚奎為正式發電剪綵,中共江西省委書記白棟材在翟益濤的陪同下啟動了水輪發電機組。
1957年12月5日,高壓輸電線路完工,上猶江水電站正式向贛州供電。10日,工程由承建單位正式簽字移交給上猶江水電站。18日,電力工業部部長劉瀾波與蘇聯專家來上猶江水電站視察。

5. 上猶中學的學校歷史

上猶中學創辦於1941年,佔地197.5畝,建築面積45060.35平方米。民國要員、大書專法家---於右任為學校屬題寫了校名。1962年,上猶中學被定為贛州地區重點中學,1980年秋,贛政發【1980】257號文,列上猶中學為省級重點中學。 學校前鄰猶江水、後靠飛鳳山,素有:「美麗校園」、「紅色熔爐」之稱,是贛州最美、最現代化的公辦學校之一;是贛南紅土地上一顆耀眼的教育明星;是聳立於贛州西大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是江西省一所園林式重點中學。

6. 上猶縣營前鎮的歷史(記住是營前鎮的歷史,不是上猶)

位於贛南西部的營前古鎮----宋代是「峒寇」出沒之地。通過官方的教化和地方勢力自身努力,明代開始出現與官府關系密切、以士紳為主導的宗族組織。隨著清初動亂和流民的進入,營前土著宗族受到沉重打擊,不得不和日益壯大並被官方承認的流民共處一地。清代中期以後,營前不再有大規模的土客沖突,呈現出更為復雜的社會結構和矛盾,並形成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營前由南宋的「峒」轉變成明代的「蔡家城」所在地,是官方「教化」推廣的結果。清代土、客兩大族群產生沖突則是以大量流民進入山區和接受官府招撫為背景的。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營前「土」與「客」兩大族群和獨特的地域文化。因此,可以說,營前至今可見的地域文化,也就是一般意義上所稱「客家」文化,乃是宋以來國家認同意識推廣和山區開發的產物,而動亂則是地域社會力量重組的表現。營前所揭示出來的「客家」文化形成過程,在廣大的、宋至清初才得以開發的閩、粵、贛邊界山區應當有一定的普遍性。

7. 上猶縣名勝古跡介紹

上猶歷史悠久,在原社會晚期就有了人類活動。自南唐保大十年改上猶縣至今,留下不少歷史古跡和古建築,以及騷人墨客和遺墨。 東山寺:位於縣城東山半腰,下臨仙人湖,依山傍水。古為上猶「八景」之首,始建於宋代,元代御史哈麻有詩刻於懸崖。明代建書院於此。清代咸豐年間重修至今。現在長年香火不斷,每逢初一、十五,遊人如織。在寺中有一棵百年之久的黃梔子樹,四季花開,花顏各異。 登龍塔:在縣城東郊,塔高26米,為明代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建造,清光緒年重修。 文興塔:位於縣城南山上,塔高26米,為明代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年)建造。

8. 上猶江的介紹

上猶江是一條美麗多情的江,它從雲凝煙縹的羅宵山脈源流而來,為長江流域贛江水系的一大支流,由西向東流淌,全長198公里,落差615米,上猶江歷史上曾被稱為「九十九曲河」

9. 上猶縣的名人

謝肇,唐代名將,字景初,上猶振德里人。嫻武技,多謀略。
廖宣義,虔化廖氏崇德公蘭階後裔。唐昭宗時以明經擢進士,授中丞之職。裔嗣七代任評事。因亂,棄官隱居今上猶縣紫陽鄉源溪。
陽孝本,字行先,號玉岩,上猶縣小邏團人(上猶縣安和鄉聯合村),「南贛鄉賢」。少時天資純正,好學寡慾,年青時通曉四書五經,上猶縣和鄉聯合村陽孝本故里仍保存有「蓮花井」、「陽氏宗祠」、「祖墳」等有關他的文物古跡。
黃文傑,字顯明,上猶備田人,唐代國子監祭酒黃廷玉後裔。元代創修邑志者。
蔡家軒,(1790-1860年),字基美,號玉山,原名蔡家王郎,上猶縣城人,清代翰林,善文,尤工畫。著有《重修城垣記》收錄於清光緒版《上猶縣志》藝文卷,畫多散失。
李臨馴,字友春,好葆齋,有號芷仙,生於上猶縣城,清代翰林,詩才橫溢,著有《散樗書屋詩存》六卷。
田克明,字啟東,民國人物,著有《統計學》、《統計學探源》等高校教科書。新編《贛州地區志》入民國人物表。
廖昌金,平富鄉上寨村人。建國後。先後任江蘇省公安總隊總隊長、江蘇省軍團副參謀長。1964年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於1972年病故,享年66歲。
黃振棠,1912年出生於平富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是全國政協五屆委員會委員、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鍾元輝,營前蛛嶺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何家產,1917年出生於營前蛛嶺烏子村,1961年中央軍委授予少將軍銜。
李伯勇,1948年11月生於江西贛南上猶縣城,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專業作家,其作品《輪回》獲全國「恆泰杯」長篇小說徵文三等獎(1996年)。1989年曾獲江西省首屆穀雨文學創作獎。2001年獲江西省文藝「十佳」(榜首)稱號。
黃路生,1965年1月出生於上猶縣紫陽鄉店背村,博士、教授,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任江西農業大學校長,德國哥廷根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農業部/江西省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2008年8月起任江西農業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郭平,1966年4月出生於上猶縣東山鎮,華為公司常務副總裁,兼任西門子與華為合資成立的鼎橋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10. 上猶有沒有發生過戰爭

抗日戰爭,日軍攻佔並燒殺搶掠過贛州5個月,我想上猶應該也是在內吧!

熱點內容
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 發布:2025-07-13 14:42:16 瀏覽:896
對教育的 發布:2025-07-13 14:06:14 瀏覽:28
綠色的金魚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12:15:47 瀏覽:779
宮頸多久查一次 發布:2025-07-13 09:36:59 瀏覽:682
逆羽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3 09:16:35 瀏覽:476
幼兒英語口語培訓 發布:2025-07-13 08:37:47 瀏覽:292
2017全國數學文科二卷 發布:2025-07-13 07:49:17 瀏覽:155
水泥多久干 發布:2025-07-13 07:12:13 瀏覽:105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