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物理水平考試知識點

物理水平考試知識點

發布時間: 2021-07-31 10:09:04

Ⅰ 高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必背的資料

一、形變

1、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

2、形變的種類: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范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

3、彈性限度:若物體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後,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

二、彈力

1、定義: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產生條件:1、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2、量物體接觸處有彈性形變(彈力是接觸力)。

3、方向: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的形變方向相反。

4、彈力方向的判斷方法

1、彈簧兩端的彈力方向,與彈簧中心軸線重合,指向彈簧恢復原狀的方向。其彈力可為拉力,可為壓力;對彈簧秤只為拉力。

2、輕繩對物體的彈力方向,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即只為拉力。

3、點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過接觸點垂直於接觸面(或接觸面的切線方向)而指向受力物體。

4、面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垂直於接觸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5、球與面接觸時彈力的方向,在接觸點與球心的連線上而指向受力物體。

6、球與球相接觸的彈力方向,沿半徑方向,垂直於過接觸點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體。

7、輕桿的彈力方向可能沿桿也可能不沿桿,桿可提供拉力也可提供壓力。

8、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動力學規律判斷.

說明:

①壓力、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接觸面(若是曲面則垂直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壓或被支持的物體。

②繩的拉力方向總是沿繩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③桿既可產生拉力,也可產生壓力,而且能產生不同方向的力。這是桿的受力特點。桿一端受的彈力方向不—定沿桿的方向。

5、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數有關,遵循胡克定律。①彈簧、橡皮條類:它們的形變可視為彈性形變。高中物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

牛頓第—定律

定義: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慣性

1、定義:物體具有的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慣性不是一種力。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

3、慣性的大小隻由物體本身的特徵決定,與外界因素無關。

4、慣性是不能被克服的,但可以利用慣性做事或防止慣性的不良影響。

5、不要把慣性概念與慣性定律相混淆。慣性是萬物皆有的保持原運動狀態的一種屬性,慣性定律則是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定律。



運動狀態

1、運動狀態指的是物體的速度

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變則運動狀態不變,速度改變運動狀態也就改變了,所以運動狀態不斷改變的物體總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3、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高中物理水平考。

知識點總結3

電磁振盪

1、LC迴路振盪電流的產生:先給電容器充電,把能以電場能的形式儲存在電容器中。

(1)閉合電路,電容器C通過電感線圈L開始放電。由於線圈中產生的自感電動勢的阻礙作用。放電開始瞬時電路中電流為零,磁場能為零,極板上電荷量。隨後,電路中電流加大,磁場能加大,電場能減少;直到電容器C兩端電壓為零。放電結束,電流達到、磁場能最多。

(2)由於電感線圈L中自感電動勢的阻礙作用電流不會立即消失,保持原來電流方向,對電容器反方向充電,磁場能減少,電場能增多。充電流由大到小,充電結束時,電流為零。接著電容器又開始放電,重復(1)、(2)過程,但電流方向與(1)時的電流方向相反。

2、有效的向外發射電磁波的條件:(1)要有足夠高的振盪頻率,因為頻率越高,發射電磁波的本領越大。(2)振盪電路的電場和磁場必須分散到盡可能大的空間,才有可能有效的將電磁場的能量傳播出去。

3.採用什麼手段可以有效的向外界發射電磁波

改造振盪電路——由閉合電路成開放電路

高中物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4

—、電路的組成:

1.定義: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

(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

(2)用電器:工作的設備;

(3)開關:控制用電器或用來接通或斷開電路;

(4)導線:連接作用,形成讓電荷移動的通路

二、電路的狀態:通路、開路、短路

1.定義:(1)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

(2)開路:斷開的電路;

(3)短路:將導線直接連接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2.正確理解通路、開路和短路

三、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串聯電路、並聯電路

四、電路圖(統—符號、橫平豎直、簡潔美觀)

五、電工材料:導體、絕緣體

1.導體

(1)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2)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⒉絕緣體

(1)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2)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

六、電流的形成

1.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

2.形成電流的電荷有:正電荷、負電荷。酸鹼鹽的水溶液中是正負離子,金屬導體中是

自由電子。

七.電流的方向

1.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

2.電流的方向跟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八、電流的效應:熱效應、化學效應、磁效應

九、電流的大小:l=Q/t

十、電流的測量

1.單位及其換算:主單位安(A),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uA)

⒉測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電流表;(2)量程;(3)讀數方法(4)電流表的使

用規則。

高中物理水平考知識點總結5

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於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參考系。

(2)參照物不—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

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⒉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

素,建立—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於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

理想客體)

Ⅱ 廣州高二物理水平測試詳細知識點...

物理會考(文科)必記公式大全
一、運動學基本公式
1.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推論公式(無時間):
2、計算平均速度
【計算所有運動的平均速度】
【只能算勻變速運動的平均速度】
3、打點計時器
(1)兩種打點計時器
(a)電磁打點計時器: 工作電壓(6V以下) 交流電 頻率50HZ
(b)電火花打點計時器:工作電壓(220v) 交流電 頻率50HZ
【計數點要看清是相鄰的列印點(間隔0.02s)還是每隔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間隔0.1s)】
(2)紙帶分析
(a)求加速度公式:
(b)求某點速度公式:【會根據紙帶計算某個計數點的瞬時速度】
二、力學基本規律
1、不同種類的力的特點
(1).重力:(,,在地球兩極g最大,在赤道g最小)
(2). 彈力: 【彈簧的勁度系數k是由它的材料,粗細等元素決定的,與它受不受力以及在彈性線度內受力的大小無關】
(3).滑動摩擦力 ;【在平面地面上,FN=mg,在斜面上等於重力沿著斜面的分力】
靜摩擦力F靜 :0~Fmax ,【用力的平衡觀點來分析】
2.合力: 【對應題型每年必考】

三、牛頓運動定律
(1)慣性:只和質量有關
(2)F合=ma【用此公式時,要對物體做受力分析】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質相同、同時產生同時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體上(這是與平衡力最明顯的區別)

(4)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

四、曲線運動
1.曲線運動的速度:與曲線的切線方向相同
曲線運動的條件:合外力與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合外力指向軌跡凹側)
2.平拋運動:(特點: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體只受重力,加速度a=g恆定不變,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水平方向:
豎直方向: , ,
經時間t的速度: 、位移
平拋運動時間:(取決下落高度,與初速度無關)
3.勻速圓周運動【必考,公式務必記住】
(1)線速度:
(2)角速度:
(3)
(4)向心加速度: 周期:
(5)向心力:
【勻速圓周運動中保持不變的物理量】:
角速度、周期、頻率、線速度的大小(線速度變化,因為它的方向變化)
(勻速圓周運動是變加速曲線運動,因為它的加速度方向在不斷變化)
五、萬有引力與航天
【會考要求】:會算天體的質量,會判斷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隨軌道半徑變化的關系
萬有引力定律:
應用:把天體運動看成是勻速圓周運動,其所需向心力由萬有引力提供。
主要公式:;(黃金代換式)
天體質量M的估算:
人造地球衛星: , ,
第一宇宙速度。
同步衛星:相對於地面靜止且與地球自轉具有相同周期的衛星,T=24h。同步衛星只能位於赤道正上方特定的高度(h≈3.6104km),v、ω均為定值。
六、機械能
1.功: 【力F做負功 = 物體克服力F做功】
2. 功率: 【當P為機車功率時,F為機車的牽引力】
機車運動最大速度:
3. 動能 ;
4、重力勢能 【h與零勢面選擇有關】
5.動能定理:
6.機械能守恆定律:
【條件】:只有重力做功或沒有摩擦力和介質阻力)如果有摩擦力做功機械能肯定不守恆 【重點】
七、電流 電場
元電荷 (元電荷=質子帶電量=電子帶電量)【但是元電荷不是質子或電子】
物體帶電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帶電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
【起電方式】:摩擦起電:玻璃棒-、絲綢+;毛皮+,橡膠棒-;感應起電
場強 單位N/C
場強大小看電場線疏密,方向為電場線切線方向。場強由電場本身決定,與檢驗電荷大小、正負,有無無關。(見書P9)
庫侖定律:,(電荷量單位C,力的單位N,距離的單位m,k=9.0×10 )
電場力(只要有電荷在,電荷的周圍就有電場)
4、電容C:影響電容的因素:【只有這三個因素】
(1)兩極板正對面積(2)兩極板距離(3)電介質
【換算關系】
5、電流強度,單位安培(A)方向:正電荷運動方向,與電子(負電荷)運動方向相反
6、焦耳定律(書P17) 熱功率
八、磁場
1、通電直導線和通電螺線管產生磁場方向的判斷【右手定則】 【必考】
2. 磁感應強度 (單位特斯拉,T)
3. 安培力(,當【安培力方向左手定則的判斷】【必考】
4、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所受洛倫茲力的方向判斷【左手定則】
十、 電磁感應
1、磁通量 (S是垂直於磁場方向的線圈面積)【 磁通量的單位:Wb韋伯】
影響因素:磁場大小,與線框夾角,磁感面積,線框面積
2、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感應電動勢 單位伏特V
3.峰值 有效值 ;
4.照明電路電壓有效值220伏、最大值、頻率50赫茲、周期0.02秒
5.變壓器:
(電壓比等於匝數比)【匝數越大,電壓越高】【升壓、降壓變壓器的判斷】
6.波長、頻率、波速的關系:

電磁波譜: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γ射線,頻率( f )依次變大,波長(λ)依次變小。
7、國際單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長度、質量、時間、電流、熱力學溫度;
基本單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開爾文(K)
力學的基本單位:米(m)、千克(kg)、秒(s)【三個】
8、高中涉及的矢量(文科6個):力、位移、速度、加速度、電場強度、磁感應強度; 17、電磁學常用物理量及單位:
電量(Q): 庫侖(C)
電流(I): 安培(A)
電壓、電勢差(U): 伏特(V)
電容(C): 法拉(F)
電動勢(E): 伏特(V)
電阻(R): 歐姆(Ω)
磁感應強度(B): 特斯拉(T)
磁通量(Φ): 韋伯(Wb)
頻率(f): 赫茲(Hz)

Ⅲ 高中物理會考復習知識點資料

高中物理學業水平考試要點解讀
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
第二章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描述
要點解讀
一、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而具有質量的點。
2.實際物體看作質點的條件: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相對於所要研究的問題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看作質點。
二、描述質點運動的物理量
1.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為一線段,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於一點。與時間對應的物理量為過程量,與時刻對應的物理量為狀態量。
2.位移:用來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路程是標量,它是物體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只有當物體作單方向直線運動時,物體位移的大小才與路程相等。
3.速度:用來描述物體位置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運動物體的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時速度:運動物體在某時刻或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測量(實驗)
①原理:。當所取的時間間隔越短,物體的平均速度越接近某點的瞬時速度v。然而時間間隔取得過小,造成兩點距離過小則測量誤差增大,所以應根據實際情況選取兩個測量點。
②儀器:電磁式打點計時器(使用4∽6V低壓交流電,紙帶受到的阻力較大)或者電火花計時器(使用220V交流電,紙帶受到的阻力較小)。若使用50Hz的交流電,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還可以利用光電門或閃光照相來測量。
4.加速度
(1)意義:用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義:,其方向與Δv的方向相同或與物體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當a與v0同向時,物體做加速直線運動;當a與v0反向時,物體做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與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相等的直線運動。
(2)特點:軌跡是直線,加速度a恆定。當a與v0方向相同時,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反之,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1)基本規律
①速度時間關系:
②位移時間關系:
(2)重要推論
①速度位移關系:
②平均速度:
③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的位移之差:Δx=xn+1-xn=aT2。
3.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的運動。
(2)性質: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3)規律:與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相同。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要點解讀
一、力的性質
1.物質性:一個力的產生僅僅涉及兩個物體,我們把其中一個物體叫受力物體,另一個物體則為施力物體。
2.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體受到施力物體給它的力,則施力物體也一定受到受力物體給它的力。
3.效果性:力是使物體產生形變的原因;力是物體運動狀態(速度)發生變化的原因,即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4.矢量性:力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力的三要素為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5.力的表示法
(1)力的圖示:用一條有向線段精確表示力,線段應按一定的標度畫出。
(2)力的示意圖:用一條有向線段粗略表示力,表示物體在這個方向受到了某個力的作用。
二、三種常見的力
1.重力
(1)產生條件:由於地球對物體的吸引而產生。
(2)三要素
①大小:G=mg。
②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點:重心。形狀規則且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
2.彈力
(1)產生條件:物體相互接觸且發生彈性形變。
(2)三要素
①大小:彈簧的彈力大小滿足胡克定律F=kx。其它的彈力常常要結合物體的運動情況來計算。
②方向:彈簧和輕繩的彈力沿彈簧和輕繩的方向。支持力垂直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壓力垂直接觸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③作用點: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壓力作用在被壓物上。
3.摩擦力
(1)產生條件:有粗糙的接觸面、有相互作用的彈力和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2)三要素
①方向: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
②大小:
A.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f=μFN。其中μ為動摩擦因數。FN為滑動摩擦力的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之間的正壓力,不一定等於物體的重力。
B.靜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據受力物體的運動情況確定。靜摩擦力的大小范圍為0<Ff≤Fm。
③作用點:在接觸面或接觸物上。
三、力的運算
合力與分力是等效替代關系,力的運算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分力為平行四邊形的兩鄰邊,合力為兩鄰邊之間的對角線。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是矢量運演算法則。
1.力的合成: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實驗探究: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實驗原理:合力與分力的實際作用效果相同。實驗中使橡皮條伸長相同的長度。
(2)減小實驗誤差的主要措施:
①保證兩次作用下橡皮條的形變情況相同(細繩與橡皮條的結點到達同一點)。
②利用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的辦法記下力的方向,所以兩點的距離要適當遠些,細繩應長一些。
③將力的方向記在白紙上,所以細繩應與紙面平行。
④實驗採用力的圖示法表示和計算合力,應選定合適的標度。
2.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要按照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
3.力的正交分解:它不需要按力的實際作用效果來分解,建立直角坐標系的原則是方便簡單,讓盡可能多的力在坐標軸上,被分解的力越少越好。

學法指導
一、彈力的求解
1.判斷彈力的有無
形變不明顯時我們一般採用假設法、消除法或結合物體的運動情況判斷彈力的有無。
2.計算彈力的大小
對彈簧發生彈性形變時,我們利用胡克定律求解;對非彈簧物體的彈力常常要結合物體的運動情況,利用動力學規律(如平衡條件和牛頓第二定律)求解。
二、靜摩擦力的求解
1.判斷靜摩擦力的有無
靜摩擦力方向與受力物體相對施力物體的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對相對運動趨勢不明顯的情形,我們可以依據不同情況,利用下面兩種辦法進行判斷。
(1)假設法。假設接觸面光滑,看物體是否有相對運動。有則相對運動趨勢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同;無則沒有相對運動趨勢。
(2)效果法。根據物體的運動情況,主要看物體的加速度,利用動力學規律(如牛頓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條件)判定。
2.計算靜摩擦力的大小
靜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據受力物體的運動情況(主要是看加速度)),利用動力學規律(如牛頓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條件)來計算。最大靜摩擦力的大小近似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三、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
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和關鍵。
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驟:
(1)選取合適的研究對象,把對象從周圍物體中隔離出來。
(2)按一定的順序對對象進行受力分析:首先分析非接觸力(重力、電場力和磁場力);接著分析彈力;然後分析摩擦力;再根據題意分析對象受到的其它力。
(3)最後畫出對象的受力示意圖。高中階段,一般只研究物體的平動規律,我們可把研究對象看作質點,畫受力示意圖時,可把所有外力的作用點畫在同一點上(共點力)。
2.受力分析的注意事項:
(1)防止多分析不存在的力。每分析一個力都應找得出施力物體。
(2)防止漏掉某些力。要養成按照「場力(重力、電場力和磁場力)→彈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順序分析物體受力情況的習慣。
(3)只畫物體受到的力,不要畫研究對象對其他物體施加的力。
(4)分析彈力和摩擦力時,應抓住它們必須接觸的特點進行分析。繞對象一周,找出接觸點(面),再根據它們的產生條件,分析研究對象受到的彈力和摩擦力
第四章 牛頓運動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與慣性
1.牛頓第一定律的含義: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慣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二、牛頓第二定律
1.牛頓第二定律揭示了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合力和質量之間的定量關系。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隨合力同時變化。
2.控制變數法「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的關鍵點
(1)平衡摩擦力時不要掛重物,平衡摩擦力以後,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當小車和砝碼的質量遠大於沙桶和砝碼盤和砝碼的總質量時,沙桶和砝碼盤和砝碼的總重力才可視為與小車受到的拉力相等,即為小車的合力。
(3)保持砝碼盤和砝碼的總重力一定,改變小車的質量(增減砝碼),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小車質量之間的關系;保持小車的質量一定,改變沙桶和砝碼盤和砝碼的總重力,探究小車的加速度與小車合力之間的關系。
(4)利用圖象法處理實驗數據,通過描點連線畫出a—F和a—圖線,最後通過圖線作出結論。
3.超重和失重
無論物體處在失重或超重狀態,物體的重力始終存在,且沒有變化。與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相比,發生變化的是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
(1)超重:當物體在豎直方向有向上的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於重力。
(2)失重:當物體在豎直方向有向下的加速度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於重力。當物體正好以大小等於g的加速度豎直下落時,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為0,這種狀態叫完全失重狀態。
4.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狀態是指物體處於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處於共點力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的合力為零。
三、牛頓第三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揭示了物體間的一對相互作用力的關系: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兩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性質相同。而一對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力的性質不一定相同。
第五章 曲線運動
要點解讀
一、曲線運動及其研究
1.曲線運動
(1)性質:是一種變速運動。作曲線運動質點的加速度和所受合力不為零。
(2)條件:當質點所受合力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質點做曲線運動。
(3)力線、速度線與運動軌跡間的關系:質點的運動軌跡被力線和速度線所夾,且力線在軌跡凹側,如圖所示。
2.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1)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2)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一是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效性和等時性;二是各分運動具有獨立性。
(3)矢量的合成與分解: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就是要對相關矢量(力、加速度、速度、位移)進行合成與分解,使合矢量與分矢量相互轉化。
二、平拋運動規律
1.平拋運動的軌跡是拋物線,軌跡方程為
2.幾個物理量的變化規律
(1)加速度
①分加速度: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為零,豎直方向的加速度為g。
②合加速度:合加速度方向豎直向下,大小為g。因此,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2)速度
①分速度:水平方向為勻速直線運動,水平分速度為;豎直方向為勻加速直線運動,豎直分速度為。
②合速度:合速度。,為(合)速度方向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3)位移
①分位移:水平方向的位移,豎直方向的位移。
②合位移:物體的合位移,
,為物體的(合)位移與水平方向的夾角。
3. 《研究平拋運動》實驗
(1)實驗器材:斜槽、白紙、圖釘、木板、有孔的卡片、鉛筆、小球、刻度尺和重錘線。
(2)主要步驟:安裝調整斜槽;調整木板;確定坐標原點;描繪運動軌跡;計算初速度。
(3)注意事項
①實驗中必須保證通過斜槽末端點的切線水平;方木板必須處在豎直面內且與小球運動軌跡所在豎直平面平行,並使小球的運動靠近木板但不接觸。
②小球必須每次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無初速度滾下,即應在斜槽上固定一個擋板。
③坐標原點(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起點)不是槽口的端點,而是小球在槽口時球的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點,應在實驗前作出。
④要在斜槽上適當的高度釋放小球,使它以適當的水平初速度拋出,其軌道由木板左上角到達右下角,這樣可以減少測量誤差。
⑤要在軌跡上選取距坐標原點遠些的點來計算球的初速度,這樣可使結果更精確些。
三、圓周運動的描述
1.運動學描述
(1)描述圓周運動的物理量
①線速度():,國際單位為m/s。質點在圓周某點的線速度方向沿圓周上該點的切線方向。
②角速度():,國際單位為rad/s。
③轉速(n):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所轉過的圈數,單位為r/s(或r/min)。
④周期(T):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運動一周所用的時間,國際單位為s。
⑤向心加速度: 任何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都指向圓心即與速度方向垂直,這個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國際單位為m/s2。
勻速圓周運動是線速度大小、角速度、轉速、周期、向心加速度大小不變的圓周運動。
(2)物理量間的相互關系
①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
②線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③角速度與周期的關系:
④轉速與周期的關系:
⑤向心加速度與其它量的關系:
2.動力學描述
(1)向心力: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所受的合力一定指向圓心即與速度方向垂直,這個合力叫做向心力。向心力的效果是改變物體運動的速度方向、產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是一種效果力,可以是某一性質力充當,也可以是某些性質力的合力充當,還可以是某一性質力的分力充當。
(2)向心力的表達式: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向心力表達式為。在速度一定的條件下,物體受到的向心力與半徑成反比;在角速度一定的條件下,物體受到的向心力與半徑成正比。

第六章 萬有引力與航天
要點解讀
一、天體的運動規律
從運動學的角度來看,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提示了天體的運動規律,回答了天體做什麼樣的運動。
1.開普勒第一定律說明了不同行星的運動軌跡都是橢圓,太陽在不同行星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
2.開普勒第二定律表明:由於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的時間內掃過相等的面積,所以行星在繞太陽公轉過程中離太陽越近速率就越大,離太陽越遠速率就越小。所以行星在近日點的速率最大,在遠日點的速率最小;
3.開普勒第三定律告訴我們:所有行星的軌道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轉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比值是一個與行星無關的常量,僅與中心天體——太陽的質量有關。
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同樣適用於其他星體圍繞中心天體的運動(如衛星圍繞地球的運動),比值僅與該中心天體質量有關。
二、天體運動與萬有引力的關系
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星體所受中心天體的萬有引力是星體作橢圓軌道運動或圓周運動的原因。若將星體的橢圓軌道運動簡化為圓周運動,則可得如下規律:
1.加速度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得
2.線速度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得
3.角速度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得
4.周期與軌道半徑的關系:由得
若星體在中心天體表面附近做圓周運動,上述公式中的軌道半徑r為中心天體的半徑R。

學法指導
一、求解星體繞中心天體運動問題的基本思路
1.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星體在中心天體表面附近時,萬有引力看成與重力相等。
二、幾種問題類型
1.重力加速度的計算
由得
式中R為中心天體的半徑,h為物體距中心天體表面的高度。
2.中心天體質量的計算
(1)由得
(2)由得
式(2)說明了物體在中心天體表面或表面附近時,物體所受重力近似等於萬有引力。該式給出了中心天體質量、半徑及其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之間的關系,是一個非常有用的代換式。
3.第一宇宙速度的計算
第一宇宙速度是星體在中心天體附近做勻速圓周運動的速度,是最大的環繞速度。
(1)由=得
(2)由=得
4.中心天體密度的計算
(1)由和得
(2)由 和得
第七章 機械能守恆定律
要點解讀
一、熱量、功與功率
1.熱量:熱量是內能轉移的量度,熱量的多少量度了從一個物體到另一個物體內能轉移的多少。
2.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
(1)功的公式:(α是力和位移的夾角),即功等於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的餘弦這三者的乘積。熱量與功均是標量,國際單位均是J。
(2)力做功的因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的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力做功既可以說成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積,也可以說成是物體的位移與物體在位移方向上力的乘積。
(3)功的正負:根據可以推出:當0° ≤ α < 90° 時,力做正功,為動力功;當90°< α ≤ 180° 時,力做負功,為阻力功;當 α=90°時,力不做功。
(4)求總功的兩種基本法:其一是先求合力再求功;其二是先求各力的功再求各力功的代數和。
3.功率: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的時間的比值叫做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1)平均功率與瞬時功率公式分別為:和,式中是F與v之間的夾角。功率是標量,國際單位為W。
(2)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額定功率是動力機械長時間正常工作時輸出的最大功率。機械在額定功率下工作,F與v是互相制約的;實際功率是動力機械實際工作時輸出的功率,實際功率應小於或等於額定功率,發動機功率不能長時間大於額定功率工作。實際功率P實=Fv,式中力F和速度v都是同一時刻的瞬時值。
二、機械能
1. 動能: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其表達式為。
2.重力勢能: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勢能,其表達式為EP,其中是物體相對於參考平面的高度。重力勢能是標量,但有正負之分,正值表明物體處在參考平面上方,負值表明物體處在參考平面下方。
3.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各部分之間,由於有彈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勢能。
彈簧彈性勢能的表達式為:,其中k為彈簧的勁度系數,為彈簧的形變數。
三、能量觀點
1.動能定理
(1)內容:合力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
(2)公式表述:
2.機械能守恆定律
(1)內容:在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的物體系統內,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而總的機械能保持不變。
(2)公式表述:或寫成EK2+EP2= EK1+EP1
(3)變式表述:
①物體系內動能的增加(減小)等於勢能的減小(增加);
②物體系內某些物體機械能的增加等於另一些物體機械能的減小。
3.能量守恆定律
(1)內容:能量既不會消滅,也不會創生,它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其他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外一個物體,而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能量的總和保持不變。
(2)變式表述:
①物體系統內,某些形式能的增加等於另一些形式能的減小;
②物體系統內,某些物體的能量的增加等於另一些物體的能量的減小。
第一章 電場 電流
要點解讀
一、電荷
1.認識電荷
(1)自然界有兩種電荷:正電荷和負電荷。
(2)元電荷:任何帶電物體所帶的電荷量都是e的整數倍,電荷量e叫做元電荷。
(3)點電荷:與質點一樣,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只有當一個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對它們之間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可以忽略時,才可以視為點電荷。
(4)電荷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2.電荷的轉移
(1)起電方式:主要有摩擦起電、感應起電和接觸起電三種。
(2)起電本質:電子發生了轉移。
構成物質的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和核外帶負電的電子組成。一般情況下,原子核的正電荷數量與電子的負電荷數量一樣多,整個原子顯電中性。起電過程的實質都是使電子發生了轉移,從而破壞了原子的電中性,得到電子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帶上負電荷,失去電子的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帶上正電荷。
3.電荷守恆定律:電荷既不能創生,也不能消滅,只能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分,在轉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不變。
4.電荷的分布:帶電體突出的位置電荷較密集,平坦的位置電荷較稀疏,所以帶電體尖銳的部分電場強,容易產生尖端放電。避雷針就是利用了尖端放電的原理。
5.電荷的儲存
(1)電容器:兩個彼止絕緣且相互靠近的導體就組成了一個電容器。在兩個正對的平行金屬板中間夾一層絕緣物質——電介質,就形成了一個最簡單的平行板電容器。電容器是儲存電荷的容器,電容器兩極板相對且靠得很近,正負電荷相互吸引,使得兩極板上留有等量的異種電荷——電容器就儲存了電荷。
(2)電容:電容是表示電容器儲存電荷本領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電壓下,儲存電荷多的電容器電容大;電容的大小由電容器的形狀、結構、材料決定;不加電壓時,電容器雖不儲存電荷,但儲存電荷的本領還是具備的——仍有電容。
6.庫侖定律:
(1)內容:真空中兩個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跟它們的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其表達式:。
(2)適用條件:Q1、Q2為真空中的兩個點電荷。
帶電體都可以看成由許多點電荷組成的,根據庫侖定律和力的合成法則,可以求出任意兩個帶電體之間的庫侖力。
二、電場
1.電場:電荷周圍存在電場,電荷間是通過電場發生相互作用的。
物質存在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實物,一種是場。電場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它可以通過一些性質而表現其客觀存在,如在電場中放入電荷,電場就對電荷有力的作用。
2.電場強度
(1)定義:放入電場中某點的電荷所受的靜電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其定義式:。
(2)物理意義:電場強度是反映電場的力的性質的物理量,與試探電荷的電荷量q及其受到的靜電力F無關。它的大小是由電場本身決定的;方向規定為正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
(3)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電場力。
3.電場線:電場線是人們為了形象描述電場而引入的假想的曲線,電場線的疏密反映了電場的強弱,電場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表示該點的電場方向 。
不同電場的電場線分布是不同的。靜電場的電場線從正電荷或無窮遠發出,終止於無窮遠或負電荷;勻強電場的電場線是一簇間距相同、相互平行的直線。
三、電流
1.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1)形成電流的條件:要有自由移動的電荷,如:金屬導體中有可以自由移動的電子、電解質溶液中有可以自由移動的正、負離子;導體兩端要有電壓,即導體內部存在電場。
(2)電流的大小:通過導體橫截面積的電量Q與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表達式:。
(3)電流的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但電流是標量。
2.電源:電源的作用就是為導體兩端提供電壓,電源的這種特性用電動勢來表示。
電源的電動勢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不同電源的電動勢一般不同。
從能量的角度看,電源就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電動勢反映了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
3.電流的熱效應:電流通過導體時能使導體的溫度升高,電能轉化成內能,這就是電流的熱效應。
(1)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導體的電阻、通電時間成正比。其表達式:。
(2)熱功率:在物理學中,把電熱器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叫做熱功率。其表達式: ,對於純電阻電路,還可表示為。

Ⅳ 高中物理會考各知識點所佔的分值~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來到網易高考聊天室參加網易教育頻道和中學生報合作舉辦的高考名師面對面系列活動。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廣州天河中學劉濟寬老師,就高考物理復習沖刺等問題進行指導。
主持人:劉老師,首先請您給各位網友簡單介紹一下自己。
劉濟寬:各位網友大家好,非常高興網易提供這樣的平台,跟大家見面,我是天河中學的物理老師.我今年是教育工作以來的第17年,之前是在湖南株洲工作。99年的時候調到廣州市天河中學。
主持人:劉老師對高考物理經驗豐富的老師,現在離高考還有半個月的時間,您認為這段時間內,物理學科考生要注意哪些知識點?
劉濟寬:高考的知識點是很多的,所有的要考的知識點都在考試大綱中有說明,哪些是一級的要求,哪些是二級的要求,所以建議考生將認真看看考試大綱,哪些知識點是比較重要的,還有哪些知識點自己掌握得不夠好,或者還有哪些知識點自己平常還重視得不夠。往往是一級的知識點是比較基礎的要求,二級知識點是高考的要求要更高一些。
主持人:二級知識點是高考的重點嗎?
劉濟寬:也不完全是這樣的,物理學科包括了幾個大的板塊,一個是力學、電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這幾個板塊,力學和電學是最重要的。從表面上來看,力學和電學高考的佔分比例都是38%,其他的三個板塊佔分比例都是8%,這樣合起來就是100%。
但是,我認為力學比電學更重要,原因是電學的內容很多的地方都涉及到力學的基礎。如果說力學基礎沒有打牢的話,對電學的學習和處理,分析方法、思路都會帶來一些影響,所以建議考生一定要重視力學基礎。
主持人:就力學板塊而言,有哪些知識點是比較重要的。
劉濟寬:力學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有三條主要的思路。
一、牛頓運動定律。
二、能量的思路,能量的思路包括了機械能守恆定律、功能原理等等。
三、動量的思路,這就包括了動量守恆定律,動量定理。
力學裡面這三條思路,在高中物理里邊非常重要的,特別是高考。高考裡面不可想像哪次高考都沒有牛頓運動定律,或者沒有動量守恆定律,或者是沒有動能定理和機械守恆定律的。
力學裡面還包括了相對邊緣的知識,例如機械振動,機械波等,這些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些在高考裡面,也應該說是必考的,但是相對比重要比這三個低一些。
主持人:電學部分注意哪些?
劉濟寬:電學主要指電磁學,內容也是很多的。基礎應該是電場,其次是電路、磁場和電磁感應,最後是電磁波。相對來說,電磁波部分如果出題的話,往往會在選擇題中出現,在大題目裡面不太可能涉及的。電學主要是電和磁兩部分。這里比較常出實驗題。
主持人:您認為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這三部分的內容各佔了8%,是否集中體現在客觀題中?
劉濟寬:這些內容的命題是比較困難的,因為佔分的比例是只是8%,折算成150分,8%一個板塊佔分也就是12分左右。12分是不太可能出一個大題目的,所以最大的可能性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就是選擇題,近年的高考的客觀題都是10道題,客觀題要考慮到高考的題目知識點的覆蓋面。
所以這些客觀題考的知識點是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有的時候電學和力學也會出現,但是相對少一些。因為客觀題要照顧到考的知識點和面。

熱點內容
中考語文要點 發布:2025-07-13 06:16:00 瀏覽:386
教師節送給老師的賀卡 發布:2025-07-13 06:07:45 瀏覽:28
英語考公務員 發布:2025-07-13 05:54:03 瀏覽:243
2017全國一卷語文題型 發布:2025-07-13 05:12:55 瀏覽:652
教師尿褲子 發布:2025-07-13 03:39:22 瀏覽:909
自體脂肪填充哪裡好 發布:2025-07-13 03:32:04 瀏覽:174
幼兒園片段教學 發布:2025-07-13 02:47:43 瀏覽:426
2017年師德培訓心得 發布:2025-07-13 02:45:25 瀏覽:447
dnf黑刀暗月哪裡爆 發布:2025-07-13 00:00:06 瀏覽:597
中國醫學科學葯用植物 發布:2025-07-12 23:34:11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