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拼音
歷史
拼音:lì shǐ
釋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近義詞:
汗青、史乘、史書、史冊、史籍
反義詞:
現狀、現實
『貳』 史的拼音是什麼
史
拼音:[shǐ]
部首:
釋義:
1.歷史:~學。近代~。世界~。有~以來。
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
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書。~部。
4.姓。
組詞
史書 秘史 史前 歷史 史官 修史 通史 史學 史實 別史 野史 青史 史料 史策
『叄』 歷史二字拼音怎麼拼
[lì shǐ]
歷史
要注意的是史字是翹舌音。
以上供參考
『肆』 史的拼音是什麼呢
史
讀音:[shǐ]
部首:口
釋義:
1.歷史:~學。近代~。世界~。有~以來。
2.古代掌管記載史實的官。
3.古代圖書四部分類法(經史子集)中的第二類:~書。~部。
4.姓。
『伍』 歷史的拼音是什麼
歷史拼音:
[lì shǐ]
[釋義]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陸』 拼音歷史
我國古代漢字讀音大多採用「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這個方法太繁瑣,不易讀准。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中,首次准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雲、王征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跡》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匯。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拉丁化方案,於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准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2008年9月,中國台灣地區確定中文譯音政策由「通用拼音」改為採用「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譯的部分,都將要求採用漢語拼音,自2009年開始執行。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
『柒』 老漢語拼音的歷史
漢語拼音是在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時制定出來的。制定方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
我國古代是沒有拼音字母的,而是採用直音或反切的方法來給漢字注音。直音,是用同音字註明漢字的讀音。反切,就是用兩個漢字來給另一個漢字注音。
(7)歷史的拼音擴展閱讀: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讀音的工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范,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根據這套規范寫出的符號叫做漢語拼音。
『捌』 「歷史」的拼音怎麼寫
讀音:lì shǐ
釋義: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沿革,來歷。
過去的事實。
3.介紹: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玖』 「史」字拼音怎麼拼
史【shǐ]】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亦指記述、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科:歷~。通~。斷代~。近代~。世界~。文學~。~詩。~部(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包括各類歷史著作)。~壇。~評。~前(沒有書面記錄的遠古)。~不絕書。
2.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太~。內~。
3.古代官職:刺~。御~。
4.姓。
『拾』 歷史兩個的拼音
拼音: [lì shǐ]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