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陳姓的名人
1. 歷史上的陳姓名人
領導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陳勝,和吳廣一起建立了張楚政權。
漢初名臣陳平,曾六齣奇計幫助劉邦奪得天下。
東漢名臣陳蕃,曾與大將軍竇武等人謀殺專權的宦官,因事情敗露而遇害,是歷史上忠臣義士的一個典型代表。
東漢時的陳寔,字仲弓,為人忠厚正直,曾任太丘長。有天晚上他發現一小偷入其室,伏在屋樑上,於是,他叫來子女們,向他們講述做人的道理,小偷聽後大驚,自動下樑伏地認錯。這就是「樑上君子」的典故。
東漢時的陳姓名人還有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等。
到西晉,有歷史學家、《三國志》的作者陳壽。
唐代,則有文學家陳子昂、高僧陳玄奘、詩人陳陶等。
北宋時,有詩人陳師道、醫學家陳自明、音韻學家陳彭年。
南宋時,則有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陳亮,他力主抗金,政論文章筆鋒犀利,氣勢磅礴。到明代,有「南陳」之稱的著名畫家陳洪綬,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等等。
到清代還有詩人陳恭尹、文學家陳繼崧、醫學家陳修園等。
近代的陳姓名人則有民主革命家陳天華、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等。
現代有中共創始人陳獨秀、共和國副總理陳毅、學者陳寅恪、陳垣等。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滿意的話請及時採納,謝謝!
2. 陳姓的名人歷史上有誰
1、陳循。
陳循(1385—1464年),字德遵,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今江西泰和縣人)人。明朝大臣。
永樂十三年(1415年),中狀元,授翰林修撰。正統中,累進戶部右侍郎。景泰帝即位,進華蓋殿大學士,為內閣首輔。嘗集古代帝王行事,撰寫《勤政要典》。明英宗復辟,謫戍鐵嶺。石亨敗後,陳循上疏自訟,釋為庶民。
天順八年,卒,享年七十八歲,著有《芳洲集》十卷與《東行百詠集句》,均《四庫總目》行於世。
2、陳勝。
陳勝(?—前208年),字涉,陽城(今河南登封市東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
後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夫庄賈所害,葬於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3、陳俊。
生於唐朝,死於元朝,活了443歲,創造了一項至今尚無人打破的長壽記錄。據清乾隆十三年《永泰縣志》12卷記載:陳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區湯泉村(今永泰縣梧桐鄉湯埕村)人,生於唐朝僖宗中和辛丑年(公元881年),死於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終年443歲。
4、陳懷。
陳懷(?-1449年),合肥人。明朝初年將領。
陳懷早期承襲父職成為一名武將,因多次征戰有功,被任命為都督同知。宣德年間鎮守寧夏,奉詔征討交趾黎利,獲勝後,卻不向朝廷申報部下的戰功,而遭到彈劾,但明宣宗對此不過問。
後平定叛亂後嬌縱不法,干預地方行政,被宣宗頒敕書責備。正統九年(1444年),因征兀良哈之功獲封平鄉伯。
正統十四年(1449年),陳懷隨明英宗北征,死於土木之變。追封平鄉侯,謚號「忠毅」。
5、陳繼儒
陳繼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字仲醇,號眉公、麋公,松江府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人。明朝文學家、畫家。
諸生出身,二十九歲開始,隱居在小崑山,後居東佘山,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學習蘇軾和米芾,兼能繪事,屢此皇詔徵用,皆以疾辭。
擅長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雲山卷》等傳世。
3. 陳姓古代有什麼名人
陳姓的古代名人有:
1、陳勝:
陳勝是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秦二世元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夫庄賈所害,葬於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叔寶:
陳後主陳叔寶是陳朝也是南朝最後一位皇帝,陳宣帝陳頊嫡長子,母為皇後柳敬言。陳朝天康元年,授寧遠將軍,遷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被立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即皇帝位。
他在位期間,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滅亡陳朝。
陳叔寶被擄至長安,受封長城縣公。隋文帝楊堅賜予宅邸,禮遇甚厚,他仍舊沉湎酒色,醉生夢死。隋朝仁壽四年,陳叔寶病死於洛陽。
3、陳友諒:
陳友諒,是農民起義領袖,陳漢開國皇帝。1351年,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友諒投效其將領倪文俊麾下。
1357年九月襲殺反徐壽輝的倪文俊,自稱勤王,自稱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諸路,連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
1359年,殺天完將領趙普勝,挾徐壽輝,遷都江州,自立為漢王。次年,攻陷鳩州,殺徐壽輝,隨即登基,稱大漢皇帝,國號漢,改元大義,以鄒普勝為太師,張必先為丞相。
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
4、陳廷敬:
陳廷敬是清代大臣、學者,順治十五年考中進士,改庶吉士,授秘書院檢討。康熙十四年,擢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充經筵講官,後歷任左都御史、工部尚書、戶部尚書。
康熙四十二年,拜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四十九年任《康熙字典》總修官。康熙五十一年四月病逝。
5、陳介祺:
陳介祺是中國清代金石學家。清吏部尚書陳官俊之子。字壽卿,號簠齋,晚號海濱病史 、齊東陶的父親。
4. 陳姓歷史名人
1、陳完:春秋時陳國公族,陳厲公媯躍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謚號);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的始祖;其後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孟嘗君田文,新朝皇帝王莽等。
2、陳勝:字涉,秦末陽城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他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3、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於,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
4、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
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乾等同染疫疾而亡。
5、陳後主:陳太建十四年(隋開皇二年,582年)至陳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黃奴,陳宣帝陳頊長子,母皇後柳敬言,南北朝時期陳朝最後一位皇帝。
5. 姓陳的古代名人有誰
1、陳勝,字涉,陽城( 今河南登封市東南 ,一說今河南商水縣西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聯合吳廣率領戍卒發動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起義,成為反抗暴秦起義的先驅;占據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為車夫庄賈所害,葬於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2、陳湯,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經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於,為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
官至射聲校尉、從事中郎,封關內侯,在長安去世。王莽掌權後,追謚陳湯為破胡壯侯。
3、陳寔,字仲躬(《陳寔碑》誤作仲弓),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長葛縣古橋鄉陳故村)人 。東漢時期官員、名士。
陳寔出身微寒,起家任都亭佐,轉為督郵,遷西門亭長,四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公,再辟大將軍府。司空黃瓊辟選人才,補聞喜縣令,治理聞喜半歲;復除太丘長,後世稱為「陳太丘」。
其子陳紀、陳諶並著高名,時號「三君」。他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與鍾皓、荀淑、韓韶合稱為「潁川四長」。中平四年(187年),陳寔在家中逝世,享年八十四。謚號文范先生,葬於郎城。
4、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乾等同染疫疾而亡。
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5、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
早年擔任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傳令吏,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廣州兵亂,蕭映被圍,陳霸先一戰解圍,受梁武帝矚目。次年,受任為交州司馬,前往交州討伐李賁等人。侯景之亂,陳霸先得知都城被圍,立即准備赴援。
大寶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毀侯景勢力。陳霸先奉命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梁承聖三年(554)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殺。陳霸先與王僧辯迎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至建康,准備稱帝。承聖四年,北齊派兵南向,護送貞陽侯蕭淵明即位。
九月,陳霸先在京口舉兵,除去王僧辯,把蕭淵明趕下台,蕭方智登基稱帝。陳霸先總攝梁朝軍國大事,分別於紹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後擊潰北齊兩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進犯。
後進爵為公,拜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進封義興郡公,拜大傅;又進位相國,總百揆,加九錫,封陳公,尋進爵為王。
6. 歷史上的陳姓名人有誰
1、陳霸先
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太平二年受梁禪稱帝。永定三年,陳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歲。謚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萬安陵。
陳霸先在抵禦落後勢力摧殘,維護社會穩定,恢復南方經濟,保護華夏傳統文化等方面,做出了歷史的貢獻,是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就陳霸先治國、治軍、從政、為人的自身品格來講,更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傑出代表。陳霸先不僅是一代開國皇帝,他還具有彪炳千古的賢明人格。
2、陳安
字安仲,號叔恭,福建閩縣人。明洪武三十年「春榜」狀元。陳安能詩善文,與林鴻、陳仲完、唐泰、高棅、唐震、王恭、鄭定、王偁、王褒並稱「閩南十才子」。此科進士因大江以北無一人中式,落第的北方舉子紛紛上疏,告主考官「私其鄉」。
太祖怒,選派張信及陳安等人復審,結果仍維持原榜。於是,又有人上疏,稱主考官與復審官專選北方舉子中的劣卷進呈。太祖下令將張信等分屍;陳安也因復審時,沒有明確批語,被定為「有惑聖覽」,判處流放,終受牽連被殺。
3、陳慶之
陳慶之,字子雲,漢族,義興國山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出身寒門,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頗受信任。梁普通年間,任武威將軍、宣猛將軍等職,帶兵有方,善撫軍士。
同五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謚號「武」。長子陳昭繼承他的爵位。陳慶之身體文弱,難開普通弓弩,不善於騎馬和射箭,但是卻富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是一位深得眾心的儒將。
4、陳碩真
陳碩真,一作陳碩貞,睦州雉山梓桐源田莊里人。唐代浙東農民起義軍女首領。早年喪夫。永徽四年,浙江一帶農民不堪官吏貪求及豪強逼掠,陳碩真與妹夫章叔胤在睦州清溪縣的覆船山六甲四十八黨組織農民起義,自稱「文佳皇帝」,以章叔胤為僕射。
陳碩真是中國史上女性自稱皇帝的第一個人,她的舉兵事件規模不算大,最後雖然被鎮壓了,但因她開天闢地般的女性稱帝行為,現代史學家翦伯贊稱她為「中國第一個女皇帝」。
5、陳子昂
陳子昂 ,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台正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後而株連下獄。
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時,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7. 歷史上的陳氏名人
1、陳完
陳完(前705-?),春秋時陳國公族,陳厲公媯躍之子,字敬仲(一說敬是謚號);是戰國時期田氏齊國的始祖;其後裔中有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田穰苴,孟嘗君田文,吳孫子孫武,齊孫子孫臏,新朝皇帝王莽等。
8.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上姓陳的名人有:陳完、陳勝、陳平、陳湯、陳寔、陳琳、陳登、陳宮、陳群、陳震、陳壽等等。
1.陳勝
陳勝(?—前208),字涉,秦末陽城( 今河南省登封市東南,一說今河南省商水縣西南)人,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領袖之一。他與吳廣一同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西南)率眾起兵,成為反秦義軍的先驅;不久後在陳郡稱王,建立張楚政權。後被秦將章邯所敗,遭車夫刺殺而死,陳勝死後被輾轉埋葬在芒碭山。劉邦稱帝後,追封陳勝為「隱王」。
5.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參考資料網路-陳勝
網路-陳平
網路-陳湯
網路-陳宮
網路-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