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歷史
『壹』 縉雲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歷史由來
相傳在唐天寶年間有許多繽紛彩雲迴旋於此山,山谷樂聲震天,山林增輝內。當時有刺史苗奉倩上報玄容宗。玄宗聽後驚嘆地說:「這是仙人薈萃之都也!」並親自寫下「仙都」二字。仙都盛名由此傳到今天。仙都景色美在天然,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她有桂林山水之秀又有雁盪奇峰怪石之神韻。
『貳』 縉雲氏的歷史記載
作為一個「傳說時代」的氏族或部落來說,縉雲氏最早見於《左傳》文公十八年。謂:「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聚斂積實,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杜預註:「縉雲,黃帝時官名。」司馬遷據《左傳》編入《史記·五帝本紀》中謂:「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集解》引賈逵曰:「縉雲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當黃帝時任縉雲之官也。」』《正義》:「今括州縉雲縣,蓋其所封也。字書雲縉,赤繒也。」又「謂三苗也。言貪飲食,冒貨賄,故謂之饕餮。」《左傳》中的縉雲氏是與帝鴻氏、少昊氏、顓頊氏並列敘述,可見縉雲氏也是一個古老氏族。
縉雲氏與炎帝、黃帝、三苗的關系是需要再探討的問題。賈逵是東漢初期著名的占文經學大師許慎的老師。其父賈徽曾受業於劉歆學習《左傳》,又專習《古文尚書》和《毛濤》。他所見古文經典及其有關資料不少,按說他對古史所解說應是尤大問題。可是說縉雲氏是「炎帝之苗裔」,就難以理解。「苗裔」,即後代子孫。既然「當黃帝時任縉雲之官也」,怎能是炎帝的後代子孫?這類的記載確實給研究先秦歷史文化設置了不少的障礙和謎團。
『叄』 縉雲縣歷史以來哪年洪水最大
2015年縉雲縣降水量創歷史新高
受厄爾尼諾大環流的影響,縉雲縣今年降水量異常偏多,截至12月6日,累計降水量達2067.8毫米,較常年平均降水量的1482.2毫米多出近3成,創歷史新高,成為有氣象紀錄以來降水量最多年。
全年除1月、2月、3月、4月、6月降水量比常年偏少外,其餘各月均比常年偏多,其中尤以5月、7月偏多最為明顯,兩月降水量分別為320.3毫米和389.6毫米,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2015年縉雲縣梅雨形勢典型,5-6月份降水量549.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7-9月份分別受到今年第9號台風「燦鴻」、第13號台風「蘇迪羅」和第21號台風「杜鵑」的影響,均出現明顯降水過程,其中「蘇迪羅」影響最為嚴重。10-11月地面冷空氣和西南暖濕氣流活躍,又出現了明顯的秋汛。
針對今年異常的氣候,縉雲縣氣象局正嚴密監測天氣,及時做好氣候分析,最大限度的避免災情的發生
『肆』 縉雲氏的歷史由來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由若干氏族、部落經過長時期爭斗、兼並、融合而成。我們祖國經過上古時代的發展,人王朝時期就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見諸於文字記載「傳說時代」的一些某某氏,無論是氏族、部落或代表人物都當視為存在過。如盤古氏(渾沌氏)、女媧氏(女媧、她媧、女希等)、燧人氏、有巢氏、容成氏(庸成)、柏皇氏、中央氏、伏羲氏(宓羲氏、庖羲氏、太昊)、栗陸氏(栗睦氏)、黎連氏、尊盧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亡懷氏、東扈氏等等。其中或有同名異族、同族異名者,因記事簡略難以考究。有的見於《莊子》、《呂氏春秋》等先秦典籍,應當說不是無根之木。還有許多氏族、部落或代表人物因事跡或經後世人補充敘述,有較多的了解,這里從略。
『伍』 有誰知道麗水的歷史
麗水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建處州,592年改為括州,607年改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改為括州,779年改為處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為處州路,1359年改為安南府,隨後改為處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處州府轄麗水、龍泉、松陽、縉雲、青田、遂昌、慶元、宣平、雲和、景寧10縣。1911年辛亥革命後設立處州軍政分府。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處州軍政分府,先後由甌海道和麗水、第九、第六、第七行政督查區管轄,轄麗水、松陽、縉雲、龍泉、慶元、宣平、景寧、雲和8縣。 1949年5月解放,10月設麗水專區,1952年撤銷專區,各縣分別劃入溫州、金華、衢州專區管轄。1963年5月恢復麗水專區,轄麗水、青田、縉雲、遂昌、雲和、龍泉6縣。1968年改稱麗水地區,1978年設立麗水地區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復慶元縣,1982年恢復松陽縣,1984年設立景寧畲族自治縣,1986年撤銷麗水縣,設立縣級麗水市,1990年撤銷龍泉縣,設立縣級龍泉市,2000年撤銷縣級麗水市,設立蓮都區。2000年7月19日撤銷行署建制,設麗水市,轄蓮都區、縉雲、青田、景寧、雲和、松陽、遂昌、慶元七縣另代省管理一個龍泉市。其中,景寧畲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浙江省唯一少數民族自治縣,而珍貴的畲族綠曲酒就產自於之,據《景寧縣志》記載,唐永泰二年(766),畲族從閩遷居浙西南山區時,畲族綠曲酒也隨即成為畲族長老府的養生之寶。此酒在色澤上呈現出自然純凈的金黃兼翠綠,酒液瑩澈透明,猶如深山碧玉;清新淡雅的山草香輕柔飄逸,入口順滑,純凈清幽、成熟雅緻、風格獨特。 龍泉市是聯合國非遺保護名錄龍泉青瓷的產地,全國聞名的龍泉寶劍也出自於此。青田是浙江省重點僑鄉之一,出產有名的青田石產地。
『陸』 縉雲山名字的由來
軒轅帝在縉雲山修道出關時,山下的雲突然都變成了特殊的紅色.那座山因為有這個事件,後人就給這座山取了這個名字."縉"是指一種淺紅色
『柒』 浙江麗水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麗水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隋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建處州,592年改為括州,607年改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復改為括州,779年改為處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為處州路,1359年改為安南府,隨後改為處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處州府轄麗水、松陽、縉雲、青田、遂昌、慶元、宣平、雲和、景寧10縣。1911年辛亥革命後設立處州軍政分府。民國元年(1912年)撤銷處州軍政分府,先後由甌海道和麗水、第九、第六、第七行政督查區管轄,轄麗水、松陽、縉雲、龍泉、慶元、宣平、景寧、雲和8縣。1949年5月解放,10月設麗水專區,1952年撤銷專區,各縣分別劃入溫州、金華、衢州專區管轄。1963年5月恢復麗水專區,轄麗水、青田、縉雲、遂昌、雲和、龍泉6縣。1968年改稱麗水地區,1978年設立麗水地區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復慶元縣,1982年恢復松陽縣,1984年設立景寧畲族自治縣,1986年撤銷麗水縣,設立縣級麗水市,1990年撤銷龍泉縣,設立縣級龍泉市,2000年撤銷縣級麗水市,設立蓮都區。2000年7月19日撤銷行署建制,設麗水市,轄蓮都區、龍泉市和青田、縉雲、雲和、慶元、遂昌、松陽、景寧7縣。
『捌』 縉雲 有哪些歷代遺留下來的文化
建置沿革
縉雲縣歷代建置沿革表
縉雲建縣時間辨證
縉雲建縣時間釋疑
附:我國古籍記載縉雲建縣時間一覽表
女皇武則天封禪與縉雲建縣
經濟
番薯、玉米的種植與縉雲的人口
宋代處州名酒金盤露的傳說與釀造
地質
天然的火山地質博物館——仙都
黃帝文化
縉雲黃帝文化概論
我國古代黃帝馭龍飛升的文化現象
中國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縉雲封禪
三天子鄣山考
東夷、兩昊和蚩尤
軒轅黃帝車駕駐蹕之地——黃碧
黃帝合宮的文化遺產和縉雲河陽民居
仙都文化
縉雲仙都文化發展史綱
唐明皇敕封仙都的綜合考證
縉雲越王山傳說及其研究
括蒼山山脈地理和文化考察
縉雲永康之交東歷山虞舜文化考察
鼎湖峰巡禮
仙鄉帝里——縉雲瓊閣
元日登黃龍山記
文物考古
縉雲出土石器的年代初探
試探李邕《縉雲三帖》
再探李邕《縉雲三帖》
仙都的摩崖石刻
吏隱山中的李陽冰摩崖石刻
仙都胡塔地的宋元古橋
縉雲的古井
宋縉雲胡份《欽止帖》的考定
人物考索
隋代縉雲山高道——徐則
法華尊者——縉雲智威禪師
附:天台宗六祖——法華尊者智威
唐初麗州刺史——閭丘胤
「縉雲飛聲」的唐縣令——李陽冰
關於李陽冰的讀音
唐代凈土宗五祖——縉雲少康
附:凈土宗五祖——縉雲少康
縉雲詹驥的傳說和考證
縉雲宋代名將詹度
附:宋愛國名將——縉雲詹度
文物考古
人物考索
杜光庭年譜(青少年時代)
呂祖謙後裔族祖譜在縉雲被發現
明代縉雲五重臣
宗教
縉雲仙都道教概述
縉雲仙都與道教南天師道
縉雲是我國佛教初傳之聖地
仙都洞天的開啟和敕封
浙江古代趙炳崇拜
教育
縉雲縣學興廢史略
名家仙蹤
倪翁尋蹤
謝靈運慧眼首識縉雲山
縉雲古代兩胡則
蘇東坡和縉雲詹適的朋黨情結
朱熹與縉雲仙都的獨峰書院
歷代狀元仙都行
元末朱元璋兵取處州和禮聘劉伯溫
徐霞客考察仙都蹤跡
一路詩賦桃花嶺
農民戰事
縉雲鋼叉舞與古代浙中農民斗爭
縉雲宣和紀事
縉雲張山寨陳十四的史實和傳說
太平軍在縉雲的歷史考證
傳說懷古
縉雲龍津懷古
縉雲青田古鍾之謎
玉盒記
好溪玳瑁魚的傳說
縉雲鬼仙的傳說
軒轅天黿在縉雲的蹤跡和傳說
城鎮溯源
五雲鎮的聚邑和集市
縉雲壺鎮的傳說和設鎮
史事鉤沉
辛亥革命時期的黃龍會黨
五四運動與縉雲
趙舒義救周恩來
縉雲大地上的紅軍活動足跡
朦朧的回憶
古史叢考
鬼穀子其人其書
夏禹塗山地名辨識
釋姑蔑
漯水、屯氏河和魯北徒駭河的禹息故城
跋
1996年12月23日
在紀念縉雲建縣1300周年的時候,有人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今年真的是縉雲建縣1300年嗎?」出現這個問題,是我國古籍對縉雲建縣時間記載不一致所造成的。為了對歷史負責,有必要對此作全面的考證和認定。
我國是一個偉大文明古國,有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它們詳盡地記錄著各個時期全國各地的生動歷史,其中有關縉雲建縣的史料,就我目前所知,就有十九種。歸納起來,有六種說法:
一、唐武德四至八年(621-25)說。《舊唐書·地理志》曰:「婺州東陽郡……永康,吳分烏傷縣置。武德四年置麗州,又分置縉雲縣。八年廢麗州及縉雲縣。以永康來屬。」
二、唐中宗嗣聖元年(684)說。明李寅《重建縉雲縣廳記》曰:「縉雲……始唐中宗改置名縣。」同持此說的還有:成化《處州府志》,萬曆《縉雲縣志》,清康熙十一、二十三年、乾隆三十二年三部《縉雲縣志》,還有樊獻科、李鐿等。
三、武周萬歲登封元年(696)說。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曰:「縉雲縣、上、萬歲登封元年分麗水縣北界、婺州永康縣南界置,因山(縉雲)名縣。」持此說的還有五代的《舊唐書》,北宋的《太平寰宇記》,道光、光緒、民國續志和新近修成的四部《縉雲縣志》。
四、武周聖歷元年(698)說。《新唐書·地理志》曰:「縉雲,上。聖歷元年析括蒼及婺州永康置。有縉雲山。」持此說還有元陳性定的《仙都志》。
五、唐代宗大歷中(766-779)說。明李棠的《樊通縉雲集序》中有:「大歷中始分麗水、永康二縣為縉雲。」
六、唐寶歷間(825-826)說。明樊公倫《訪溪圖志序》雲:「縉雲為邑,秦所未聞,唐寶歷間始折括之麗水及婺之永康餘地建置。」
『玖』 縉雲歷史上出的名人
潛說友
潛說友(1216—1288)字君高,號赤璧子,縉雲人。南宋淳佑元年(1241)進士,官至代理戶部尚書,封縉雲縣開國男。任臨安(今杭州)知府期間,重視疏浚西湖,修葺名勝,整修道路。主修《咸淳臨安志》。後遷任平江(今蘇州)知府。德佑元年(1275)元兵逼平江時棄城逃跑,在福州降元,任福州安撫使,被部將李雄殺死。
趙順孫
趙順孫(1215—1277)字和仲,縉雲人。南宋淳佑十年(1250)進士,曾任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等職。經常與奸臣賈似道對抗,為賈所忌。度宗欲封趙為相,辭謝。蒙古軍南侵,襄陽危急,賈似道匿而不報,他竭力與之爭論,忿然出朝,因憂憤成疾而卒。著有《四書纂疏》、《孝宗系年錄》、《中興名臣言行錄》等書。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字聖賓,號東瀛子,縉雲人。唐懿宗時,考進士未中,後到天台山入道。僖宗時,如為供奉麟德殿文章應制。隨僖宗入蜀,後來追隨前蜀王建,官至戶部侍郎。賜號傳真天師。晚年辭官隱居四川青城山。一生著作頗多,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門科範大全集》、《廣成集》、《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青城山記》、《武夷山記》、《西湖古跡事實》等。古代著名傳奇小說《虯髯客傳》相傳系他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