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歷史人物
甄嬛是沒有的,是小說《後宮甄嬛傳》的虛構人物。但是甄氏的妃嬪是有的。甄嬛應該是參考乾元帝淑妃,靜淑皇後甄氏的人物生平。
《金史·後妃傳》:靜淑皇後甄氏,乾元帝淑妃也,正章帝之母。年15入侍,為莞貴人,後初入宮,因病無寵,於乾元十三年三月與帝在太液池相見,進莞嬪,開未侍寢而進封之先例。旋賜淑房。歷進婉儀,婕妤,於乾元十四年二月冊為莞貴嬪。乾元十六年七月產帝之第三女,朧月帝姬,即永安公主,正章帝改封陳國長公主與乾元三十一年下嫁突厥林可汗。後產下永安公主一月,太後急病,自請出家為太後祈福,永安公主為謹儀淑妃撫養
。乾元二十一年帝思後不止,潛行至冷月庵幸後,後旋有孕,於七月冊後為莞妃,以半後之儀迎歸,九月進淑妃。乾元二十二年三月,一胎生正章帝和靈犀帝姬。帝大喜,頒赦,儀同太子。乾元二十六年,溫裕皇後逝世,帝意以後為繼後,以太後遺命止,遂不立後,以後攝六宮事。乾元二十八年五月,雪魄帝姬生,為帝所最珍愛。乾元三十二年八月,帝崩,遺命以正章帝繼位,上後尊號為仁敬皇太後。正章二十二年,崩於慈寧宮,上謚號曰靜淑媛德容儀皇後。遺命與惠儀,淳順二妃同葬,故另起一陵,即仁敬太後園寢。
㈡ 甄嬛對應歷史上哪個人物
甄嬛是沒有的,是小說《後宮甄嬛傳》的虛構人物。但是甄氏的妃嬪是有的。甄嬛應該是參考乾元帝淑妃,靜淑皇後甄氏的人物生平。
歷史原型
明懿皇後甄氏,吏部尚書甄遠道女。乾元十二年入侍,得封莞貴人。後初入宮,並無寵。乾元十三年三月與帝見於太液池,進莞嬪,開未侍寢而進封之先例。旋賜椒房。歷進婉儀,婕妤。乾元十四年二月冊為莞貴嬪。乾元十六年八月太後急病,後自請出宮祈福。乾元二十一年,上思後不止,潛冷月庵幸,七月,冊為莞妃,半後之儀迎歸。八月,進淑妃,以「莞」為號,是為莞淑妃。惠妃沈氏誕一子,以後養之,即正章帝。乾元二十六年,溫裕皇後獲罪,囚於鳳儀宮。遂特冊後為攝六宮事皇貴妃。上崩,太子紆潤繼位,改元正章,上後尊號明懿皇太後,追生母惠儀貴妃為昭惠懿安太後。正章二十二年,後崩於慈寧宮,謚曰明懿淑敬慧賢皇後。另起一陵,即明懿太後園寢。子二,趙王即清河王涵、正章帝。女三,朧月帝姬,靈犀帝姬,雪魄帝姬。
清世宗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為雍王胤禛之側福晉。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儲,將弘歷名字書寫好,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弘歷二十五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
㈢ 甄嬛歷史的原型
1、甄嬛歷史的原型:她是清世宗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1692年11月5日(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廿七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 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下皇四子弘歷。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後去世後攝六宮事。雍正十三年兒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2、最初在雍親王府邸為妾,號格格,為低階侍妾。十餘年間皆號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來並不受寵。直到弘歷降生才得以改變。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雍親王四子弘歷即後來的乾隆帝。雍正即位初,封為熹妃,居景仁宮。地位次於烏拉那拉皇後、年貴妃、齊妃。但後來隨著年妃、皇後相繼逝世,齊妃之子弘時失帝意,地位日漸升高。八年(1730年),晉封為熹貴妃,為雍正朝後期後宮統攝者。
3、出身名門:孝聖憲皇後的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鈕鈷祿·凌柱。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她的曾祖。而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是她的高祖。額亦都(1562年~1621年)自幼歸附努爾哈赤,太祖建立八旗制度後,隸屬滿洲鑲黃旗,在清初參加了討尼堪外蘭、取色克濟等城、取巴爾達城、敗薩克察人入擾、拿尼瑪蘭、章嘉、索爾瑚等城寨、擊敗葉赫九部聯軍、破扈倫四部等等重大戰役,可謂是身經百戰,累立戰功。
鈕祜祿氏當時是被作為秀女指婚給當時的胤禛的,鈕祜祿氏剛到藩府的時候地位不是很高,只是格格身份。但是鈕祜祿氏為人賢惠勤勞,康熙對這個兒媳婦很是誇贊,到了後來她為雍正生了一個弘歷這個皇孫之後更是專門召見了她。弘歷深受康熙的寵愛,被接到了皇宮撫養,自此鈕祜祿氏的地位也大為提升。
(3)甄嬛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1、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長白山區。滿語"鈕祜祿"漢譯"狼"之意。"狼"是滿族先世女真的圖騰之一,女真人出於對"狼"的崇拜,而以其為姓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鈕祜祿"這個姓氏的稱謂曾幾度變化:遼代稱"敵烈氏",金代稱"女奚列氏",元代稱"亦氣烈氏",明代稱"鈕祜祿氏"。
2、滿洲氏族"鈕祜祿"氏,冠以漢字姓稱"鈕"姓,也有的冠以漢字姓稱"郎"姓。"鈕祜祿"氏是典型的"一氏冠兩姓"的滿洲氏族。詳見《滿族八大姓》。鈕祜祿氏家族出了很多的人才,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大貪官和珅了。
3、嫁入貝勒府:鈕祜祿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給當時還是雍貝勒的胤禛時才12歲,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僅次於王爵),所以當時鈕祜祿氏得身份是為格格身份,這一身份直到弘歷的降生才得以改變。
4、在《玉牒》和生卒記錄底稿上,都清楚地寫著: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誕弘歷於雍和宮。在《實錄》和《聖訓》中也有同樣記載。
㈣ 甄嬛在歷史上的原型是誰
在歷史上的甄嬛的原型就是孝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滿洲鑲黃族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13歲入侍雍王府,名號為格格。
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後來的乾隆皇帝弘歷。1722年(雍正元年二月),冊封為熹妃,入居景仁宮;1730年(雍正八年),進熹貴妃。
1735年(雍正十三年)九月,弘歷即位,尊封為崇慶皇太後,移居慈寧宮。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崩於慈寧宮,享年86歲。
(4)甄嬛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孝聖憲皇後(1692年11月5日—1777年3月2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親王府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歷,即乾隆皇帝。
嫁入皇家:鈕祜祿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歷提升地位,十餘年間皆號格格。
母憑子貴: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鈕枯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葯,無不周到。雍正康復後,對其尤有鍾愛。後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雍正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
㈤ 甄嬛是哪個朝代的人
甄嬛者歷史原型是清世宗胤禛即雍正皇帝的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乾隆皇帝的母親。
乾隆登基後,甄嬛成了高高在上的皇太後。乾隆對母親也很孝順,熹貴妃做了42年的享福太後。乾隆「每出巡幸,輒奉太後以行」。母親六十、七十、八十大壽,「率王大臣奉觴稱慶……慶典以次加隆」。太後駕崩後,「嘉慶中,再加謚,曰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即「孝聖憲皇後」,是孫子最後拍的板。
㈥ 甄嬛是歷史上哪個人物
在歷史上的甄嬛的原型就是孝聖憲皇後,清世宗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1692年11月5日(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廿七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下皇四子弘歷。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後去世後攝六宮事。
雍正十三年兒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6)甄嬛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原名甄玉嬛,後因嫌玉字俗氣所以改名甄嬛,電視劇版由孫儷飾演。原型是清世宗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
甄嬛天生麗質,與當年的純元皇後容貌相似。她與好姐妹沈眉庄、安陵容參加選秀,因容貌酷似已逝的純元皇後而被皇帝選中,最後三人一同入選。但因華妃囂張,步步緊逼,又因沈眉庄被冤,安陵容變心,天真的甄嬛慢慢變成了後宮精明的女子。
後來,皇帝發現年氏一族(慕容氏一族)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慕容氏一族),甄嬛終於斗垮華妃。但不久又遭人暗算,父親也被文字獄牽連而遭牢獄之災,生下女兒後,心灰意冷的甄嬛選擇出宮修行。在宮外幸得果郡王(清河王)悉心照顧,二人相親相愛,只等有機會遠走高飛。後因誤傳允禮(玄清)死訊,甄嬛為保全腹中骨肉,設計與皇帝相遇,重回宮中。
甄嬛因生下雙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平反,甄父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甄嬛多次躲過皇後的陷害,更利用自己胎兒流產的計謀陷害皇後,然後以朧月公主作偽證,皇後百口莫辯,最終成功扳倒皇後。可造化弄人,享盡榮寵的甄嬛,最終卻只能看著心上人允禮死在自己懷中。
皇帝駕崩後,養子四阿哥弘歷(四皇子予潤)登基,甄嬛被尊為聖母皇太後(明懿皇太後)。
㈦ 《甄嬛》是歷史上哪個人物
甄嬛是歷史上孝聖憲皇後。
電視劇里甄嬛的原型是清朝的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凌柱的女兒。她起初是雍親王府里的一個格格,生下唯一的兒子弘歷(即乾隆帝),後來雍正上位後被封為熹妃,1730年晉封為熹貴妃。鈕鈷祿氏去世後,乾隆將其謚號定為「孝聖憲皇後」。
孝聖憲皇後相關經歷:
孝聖憲皇後生於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1693年),滿洲鑲黃旗人,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的天祖父是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的曾祖父,即阿靈阿巴顏。
鈕祜祿氏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被指婚給當時26歲的胤禛,由於其父親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當時胤禛的封爵是貝勒,所以當時鈕祜祿氏是格格身份,也沒有因生下弘歷提升地位,十餘年間皆號格格。
康熙年間,雍正患上了時疫,病情非常嚴重,幾乎喪命,鈕祜祿氏侍奉殷勤,煎湯熬葯,無不周到。後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歷於雍和宮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孝聖憲皇後
㈧ 甄嬛歷史原型:歷史上的甄嬛是誰
甄嬛來的原型其實是大自家熟知的乾隆帝的生母——熹貴妃。
甄嬛在歷史上是沒有的,是小說的虛構人物。 在電視《甄嬛傳》第55集,雍正皇帝賜姓,將甄嬛的「甄」姓改為「鈕祜祿」氏,同時,晉升她的宮中封號為熹妃,並指定甄嬛為皇四子弘歷( 乾隆帝 )的生母。
擴展內容
甄嬛生平:
熹貴妃鈕祜祿氏( 孝聖憲皇後)生於1692年11月5日,滿洲鑲黃旗人,承德人,父親是四品典儀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與康熙朝四大輔臣遏必隆是一個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滿洲開國五大臣之一、後金第一將巴圖魯額亦都。
清朝王闓運《湘綺樓文集》中有描述:說熹貴妃鈕祜祿氏是承德人,家中貧寒,沒有一個可以使喚的下人,到她六七歲的時候,父母親為了生計,要她去集市上做生意,賣些小東西,比如醬油、醋、酒、栗子面等。奇怪的是,每當她所到之處,這里的買賣會非常火爆,生意會很興隆,大家認為她能夠帶來好運,都願意她來到自己的店鋪,生意好紅火。
所以,她在承德已經是小有名氣了。13歲的時候,鈕祜祿氏到京師,正趕上選秀女,便「當選入宮」 。《甄嬛傳》中說甄嬛是選秀女入宮的,這與鈕祜祿氏歷史記錄吻合。
㈨ 甄嬛是歷史上哪個人物
在歷史上的甄嬛的原型就是孝聖憲皇後,清世宗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1692年11月5日(康熙三十一年九月廿七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凌柱之女。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號格格,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下皇四子弘歷。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後去世後攝六宮事。
雍正十三年兒子弘歷(乾隆皇帝)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謚: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
(9)甄嬛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乾隆帝視孝聖憲皇後為國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後偶然提及順天府東有廢寺當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員撥款修蓋,並告誡宮監,今後有事應事先看出,不應讓太後勞神指派。
乾隆在位期間三次南巡,三次東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謁東陵,獵木蘭,皆奉陪太後同行。平日與其左右不離,遇萬壽節必率王大臣行禮慶賀,六十、七十、八十慶典,一次比一次隆重。
特別是太後八十大壽,年已六十的皇帝還綵衣蹈舞,承歡膝下。使太後享盡了人間的「福、祿、壽」。《裕陵神功聖德碑文》中言乾隆帝「事孝聖憲皇後四十二年,晨昏問侍,扶掖安輦,極尊養之,隆祝厘讓,善至於終身。」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歲的太後駕崩,舉國致哀,尊徽謚號定為「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寧豫聖憲皇後」(因此後世稱熹貴妃為孝聖憲皇後),葬於泰東陵。
網路-孝聖憲皇後
㈩ 甄嬛是哪個歷史人物
原本甄嬛傳就是架空虛構的,因為廣電不允許架空劇,於是硬套在雍正頭上,也是夠了,恰巧雍正算是清帝中最不好色的一位,原型什麼的~~~還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