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所圖書館
『壹』 武漢大學有幾個圖書館
1、圖書館現設四個分館:文理分館、工學分館、信息科學分館和醫學分館。
2、文理分館主要收藏哲學、歷史、經濟、政治、法律、管理、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類文獻;
3、工學分館主要收藏水利、電工、動力、土木建築、電子、機械、城市建設與規劃、工業與民用建築等類文獻;
4、信息科學分館主要收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計算機科學、大地測量、地理信息工程、地圖制圖、印刷技術、光學電子儀器設計與製造、電子信息技術等類文獻;
5、醫學分館主要收藏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管理學、口腔醫學等類文獻。全校各院系還設有20多個圖書資料室,與圖書館共同組成學校的文獻服務體系。
『貳』 中國的科研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生命科學圖書館
上海光機所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植物所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圖書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都是了,所以要看你需要什麼方向的
『叄』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怎麼樣
能進中科院的都是IQ特別高的,我當年也考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研究生滑檔下來的,專題目大多是超綱題。
工作屬生活前期基本在實驗室,後期有成果之後召開發表,刊登在世界著名的科學期刊上,去全國各地高校做演講,一是獲取學術地位,二是賺點生活費。搞科研很辛苦的,特別是前期,有成果就不一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
兩年過去了,我現在在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高能所的情況我不大了解,中科院的國家經費都不低就對了,現在每個月(碩士)3000-4000左右,不用學費(返還),專心科研。據我所知國內高校幾乎沒有幾個比中科院給的多。
生活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前期就混個二作共同一作啥的,後面有成果了就寫論文,半年左右一片,科研狗枯燥乏味,論文都是相互引用,水文章從講師評職稱到教授,所以說為什麼中國高校中流傳一句話: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博,三流的教授,有那麼點意思在裡面,不過並不能以偏概全,至少我現在的導師是碩果累累(核聚變等離子體約束行為方向)。
『肆』 大學圖書館排名
以下是全國前十圖書館排名 不一定完全按以下順序
清華 北大 浙大 復旦 南京大學 華中科技大 上海交大 武漢大學 吉林大學 中山大學
一.清華大學圖書館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舍由聯成一體的東西兩部分組成。東部(老館)建於1919年,擴建於1931年;西部(新館)也即「逸夫館」於1991年建成。全館總建築面積27820平方米。新館與舊館風格基本一致,渾然一體,是建築工程中的傑作之一,曾被評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築」。
二.北京大學
圖書館的前身是京師大學堂藏書樓,建於1902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國立大學圖書館。目前館藏文獻總量已達 450餘萬冊,訂有中外報刊7000餘種。館藏中外主要學科文獻齊備,語種多樣,還有古籍善本、舊報刊、金石拓片等 珍貴特藏。圖書館目前的館舍於1975年落成,總建築面積25500 平方米。近年來,圖書館朝著現代化方向迅速邁進。目前可利用Internet國際聯機檢索和光碟檢索,為讀者提高效率的文獻信息服務。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已在全館范圍內投入使用。「國家教委北京大學文科文獻信息中心」的建立,為全校師生和全國高校系統提供了高水平的現代化信息服務。「『211工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管理中心」正在建設中。 圖書館新館於1998年建成後,總面積達到50000平米,閱覽座位4000多個,總藏書容量超過600萬冊,在規模上將成為亞洲高校第一大館。
三.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圖書館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圖書館之一,其前身為建於1897年的求是書院藏書樓。1998年9月,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並為新浙江大學,圖書館也隨著學校的合並,形成統一的浙江大學圖書館。2003年10月,2.2萬平方米的紫金港校區新圖書館落成啟用。目前,全館擁有館舍5座,總建築面積8.4萬平方米,總閱覽座位6800個。
四.復旦大學圖書館
復旦大學圖書館前身為戊午閱覽室,1922年正式建館。現由文科館、理科館、醫科館、張江館、江灣館組成,館舍面積55,933平方米。 至2007年底,館藏文獻480萬冊(包括圖書和期刊合訂本),其中線裝古籍近40萬冊(包括善本6萬冊),民國時期圖書10萬冊。 年訂購中西文紙本期刊7,000餘種,訂購電子圖書126萬冊,中西文全文電子期刊2.9萬余種,各類資料庫253種。
五.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由原華中理工大學圖書館、同濟醫科大學圖書館、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圖書館合並而成。三座功能完備的圖書館總面積43020平方米,館藏文獻349萬冊(件),涵蓋了理工文管醫等9大學科門類。1989年全國文獻資源調查,確認機械、機械工業,電工技術,電廠熱能動力工程,金屬學、金屬工藝,電子材料與原器件,製冷及低溫工程,物理電子學與光電子學,計算機器件與設備,工業自動化,模式識別與智能控制,系統工程,通訊與信息系統,環境衛生學,基礎醫學,病理學,內科學,傳染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葯理學等20個學科文獻達到研究級。特別是特種文獻、檢索文獻和德文醫學文獻、城市建設科學文獻的收藏和資料庫建設,已引進30多種電子文獻和資料庫,已自建中外文書目資料庫40多萬條,湖北省高校西文期刊聯合目錄資料庫1萬多條,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的論文資料庫、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等特色資料庫。
六.武漢大學圖書館
位於東湖之濱的武漢大學圖書館源於上個世紀水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自強學堂圖書室,1917年正式建館,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圖書館.座落在獅子山之頂的老圖書館大樓建於1935年,其歷史悠久,環境幽稚,建築風格獨特,是武漢大學的標志性建築.
武漢大學圖書館現設總館、工學分館,信息科學分館和醫學分館,均為湖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全校館舍總面積達44136平方米, 閱覽座位4256個,校內讀者6萬。全校28個學院設有圖書資料室,在業務上由總館統一領導,共同組成學校的文獻服務網路。圖書館每年入藏中外文圖書90000餘冊,定購報刊10000餘種.截止2002年底,館藏印刷型文獻總量達519萬冊,擁有各類型非書資料500餘、資料庫130餘種
七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同年建有一個圖書室。1919年建成一座獨立圖書館大樓。1981年7月,在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王震等同志親自關懷下,原香港環球航運集團主席包玉剛先生向上海交通大學捐贈1000萬美元,建設一座現代化圖書館,於1985年10月落成使用,葉劍英同志親筆題寫館名。1990年,為適應學校的發展,在閔行校區興建了包玉剛圖書館,於1992年4月啟用。1999年9月,上海農學院正式並入上海交通大學。現圖書館徐匯校區包兆龍圖書館、閔行校區包玉剛圖書館、閔行校區文科圖書館和七寶校區圖書館組成,總面積44,200㎡,閱覽座位4,000座;至2003年底,館藏文獻260萬余冊(件),中外文科技類現刊4,000餘種, 25萬種電子圖書, 外文電子期刊近10,000種,中文電子期刊7,000餘種,國內外網路版學術資源資料庫系統30餘種(200餘個資料庫),其中大型資料庫有:Web of knowledge、IEEE/IEE Electronic Library、EI Village、OCLC Firstsearch、Elsevier、Springer-Link、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中國學術期刊網等。面向全校四萬余名師生,為教學科研和科技園區服務;同時對兄弟院校和社會開放服務。
八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圖書館創辦於1924年,初名廣東大學圖書館,由廣東高等師范學校、廣東政法專門學校、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和廣東公醫學校的藏書合並而成,其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建立的兩廣優級師范學校藏書樓。1926年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圖書館。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部分藏書調配至其它高校,新成立的中山大學圖書館以原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文理學科藏書為基礎,並入歷史悠久的嶺南大學圖書館藏書和中南地區其它高等學校圖書館的部分藏書,初步形成多學科的綜合藏書體系。其間,中山大學圖書館的館址和館舍隨中山大學校址的變遷曾多次變化,建國後曾長期沿用原嶺南大學圖書館的館舍。
九吉林大學圖書館
自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立以來,學校圖書館購進中外文學名著、藝術、音樂、舞蹈、
體育文化道德修養等等素質教育類書刊41846種,共計107483冊,投入資金600餘萬元。圖書館改變了以往小說類圖書只供文科學科使用的規定,在理科圖書館開設了小說閱覽室,大大方便了理科學生的借閱。同時,在文科館學生閱覽室,補充有關科普、計算機、外語等方面圖書,提高了文科學生適應新技術、新知識的能力。學校還建立了文化素質教育圖書中心。並在校園網上開辟文化素質教育專欄,把有關書籍、課程和報告的錄像、錄音以及其他影音資料上網,發揮接入每個學生寢室的校園網的教育作用
10、南京大學圖書館歷史源遠流長,其發展可上溯至十九世紀初建立的中央大學圖書館和金陵大學圖書館。1994 年,建立浦口校區分館, 至2007年,分館藏書已達到34萬冊。
『伍』 2013年10月18日下午,蘭花湖校區圖書館三樓學術報告廳座無虛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的研究員高登義
非洲東部有一條世界陸地上最長的裂谷帶--東非裂谷帶.
故選:A.
『陸』 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區別是什麼
傳統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服務渠道和方式比較
1.從服務渠道上看
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服務實現的最大差別是渠道不同。數字圖書館的服務渠道是互聯網、無線互聯網以及廣電網,它服務的對象范圍廣、人數多,面向全球所有網民。而傳統圖書館的服務渠道是物理實體機構,如市縣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以及遍布城鄉大街小巷的書屋、書吧、流動書車等,因而限制了服務對象的范圍和人數,僅局限於本地區人員。
2.從服務方式上看
服務方式主要是指服務業要開展服務活動時,必須使服務產品的生產和交換服務產品的形式(即服務方式)靈活多樣,方便消費者,符合消費者的需要。由於數字圖書館與傳統圖書館各自的服務渠道不同,導致它們的服務方式差異很大。
(二)閱讀方式比較
數字圖書館的閱讀方式稱為數字媒介閱讀或者叫電子式閱讀。這里的「書」不再由紙張裝訂而成,僅由顯示在屏幕的「頁面」取而代之。「讀書」也不局限於手捧一冊,一頁頁翻閱,而是意味著或者在線閱讀、或者手機閱讀、又或者手持式閱讀。數字媒介閱讀的優點在於快捷、信息豐富、可交互性,缺點在於容易產生疲勞,不適合深度閱讀。
傳統閱讀又叫紙質閱讀,與數字媒介閱讀比較,它最大的優點是有助於培養閱讀者的抽象思維能力。同時,紙質經典藏書歷史悠久,不僅質量上乘,而且數量大,需要花費讀者很多腦細胞去深度閱讀。自然,「咀嚼」的功能是不應當退化的。因為,它決定著一個民族思維的深度和高度,對文化傳承、整體民族素質提高、國家富強有著重要意義。
(三)館藏比較
傳統圖書館館藏和數字圖書館相比,擁有絕對優勢。首先,藏品歷史悠久。其次,藏品種類豐富。傳統圖書館是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保存中心,保存蘊藏著人類各民族、各歷史時期知識精華的各種信息。最後,藏品經典眾多。
然而,傳統圖書館藏品體積大,佔用空間多,存儲密度小也是不爭的事實。對於這點,正好是數字圖書館的優勢。另外純數字圖書館收藏不經出版的「原創」圖書,屬它館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線閱讀或下載閱讀。
總結:通過以上比較研究可以看出,數字圖書館的優勢不少。首先,數字圖書館的讀者群青少年居多,他們和互聯網一起成長,網路閱讀漸成習慣。其次,數字圖書館提供的服務不僅方便、快捷,而且靈活多樣,可在全球范圍內尋找讀書資源。但是,基於傳統圖書館館藏資料的歷史性、完整性以及豐富性,需要到其學習、研究的讀者大有人在。有需求就會有市場,如果說數字圖書館是屬「下里巴人」的,則傳統圖書館就屬「陽春白雪」的,他們各自有需求者,因此有各自的發展市場。
註: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
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最早的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據《在辭典中出現的「圖書館」》說,「圖書館」一詞最初在日本的文獻中出現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國文獻中出現,當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擬設簡便圖書館說》,時為1894年。
中國最早的省級圖書館為1904年創辦的湖北省圖書館。
『柒』 為什麼圖書館沒有關於物理的書呢
那要看是什麼類型的圖書館,如果是公共圖書館,基本上都是面向社會的大內眾閱讀的書,容物理方面的書也可能有,但是都基本比較簡單。藝術學院類或者文科類圖書館的話,物理方面的書應該也很少,高校圖書館買書基本上都根據學校專業的設置情況。
『捌』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圖書館怎麼樣
來會議室聽報告,有很多國際頂級期刊,有閱讀室,很安靜。打水和去衛生間也都很方便。
『玖』 請問哪些大學的圖書館好
北京師范大學..
陝西中醫學院..
同濟大學 的不錯.
不過我建議你最好好清楚自己到底要奮斗到個什麼程度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