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開卷有益

歷史開卷有益

發布時間: 2021-07-31 13:37:15

㈠ 開卷有益 歷史答案

常用以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可以得到有用的知識。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收獲。

㈡ 歷史開卷有益答案誰有

開卷有益就是說主要看書對你都有好處!

㈢ 開卷有益和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成語「開卷有益」來源於北宋王辟之編撰的《澠水燕談錄》卷六:「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西元976-997年在位,原名匡義,後改為光義,宋太組趙匡胤的弟弟)命文臣李昉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網路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始編於太平興國三年(西元977年),成於八年(西元985年)。由於在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此書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門。該書引書浩博,多至一千六百九十種,其中漢人傳記一百餘種,舊地誌二百餘種,都是現在不傳之書。因太宗按日閱覽,遂更名為《太平御覽》,簡稱《御覽》。

宋太宗對此書的編輯極為重視,每天都親自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繁忙來不及閱讀,改日一定補上。

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既要處理國事,又要讀這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勸他少看些,以免過度勞神。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識淵博,處理國事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也紛紛仿效太宗,勤奮讀書。所以當時讀書風氣盛行,連平常不怎麼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地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後來,「開卷有益」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㈣ 歷史開卷有益答案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看書有益。」但是,仔細一推敲,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如果我們對每一本書都感到興趣,那「開卷有益」也就未必有益了。 現在的同學可能都喜歡看武俠、言情只類的小說、書刊,有時會達到廢寢忘食、手不釋卷的程度,他們一旦看迷了書,便會走火入魔,那他們上課一心只想著書,沒心思學習,成績就會一落千丈。還有些人被書中的一些情節所吸引,模仿書中的人物,有時還會走向犯罪的道路。這不是看書害了自己嗎?這只是「開卷未必有益」中包含的第一層:開卷不一定有益。還有第二層。 其二就是,我們看書,要有選擇。那些不健康、對我們沒有多大幫助的書,就不要看。要看書,就看一些有利於我們身心健康、對我們學習、生活中都有幫助的書。這樣的書就是好書,只有看好書,就不會毀了自己。有人把書比作了朋友,看好書,就是交好朋友,才會進步;則看不好的書,當然是交不好的人作朋友,那樣你就會退步。因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所以,只有看好書才會對你有益。 因此,我的觀點是:開卷未必有益。 我真心的希望,每位同學都能有選擇的看書。而不要因為看錯了一本書,將自己引入歧途,毀了自己的一生。 我認為開卷未必有益。誠然,讀書可以使人增長知識,陶冶性情,修養身心,但「開卷」只是「有益」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漢代劉向曾說過:「書猶葯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既然是葯,就具備兩種功能:一是良葯,葯到病除;一是毒葯,置人於死地。不是嗎?20年代的德國,不少人因看了希特勒的《我的奮斗》,受其不良影響而論為希特勒的殉葬品。「不好的書就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一點也不假,現在就有一部分同學迷上了武俠或言情小說,整天看那些庸谷怪誕的書籍,而把功課「丟」在一邊,導致學習成績一直往下降,最後造 成竹籃打水一場空。試想,「開」這樣的書「卷」,能說是「有益」的嗎?「一本好書勝過珍寶,一本壞書比一個強盜更壞。」因此,開卷是否有益,得先看開什麼卷。 有位哲人曾說過,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比吃得很多的人更健康。同時,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見書就讀的人,而是會讀書的人。有的人看書不認真思考,只是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隨便翻翻,有的人去讀不適合自己的書,有的人甚至抱著獵奇的態度去讀書,試問,這樣的「開卷」,又何益之有?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作為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自然有它的積極意義,但若作為「開卷」就「有益」的斷語,卻是不妥當的。 「書都讀得來的人,還怕有什麼做不來。」這句名言是說什麼書都讀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那麼,那個人如果看了不良的書,看過癮了,可能會做出不良行為。 果戈理《死鬼靈》中的比什伽秋,什麼都讀,他並非飽學之士,而是缺少鑒賞力的傻瓜;《莊子·列御冠》中的朱澤漫,他學了一門特殊的殺龍技術,其實沒有什麼地方有龍可殺,他才明白世間無龍,其本領白學也。如此說來,如不加選擇地開卷,總會事倍功半,害多益少! 作家趙樹理說:「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掏金』」。 梨子吃了對心脾有害;紅棗吃了對牙有害;葯吃了對身體有益,但也有副做用。 英國作家菲爾丁所雲:「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會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開卷有益」任為一切書皆讀,而不取捨,不問內容,讀了就有益,其實不對!我們必須學灰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有所感悟的適合自己閱讀的好書才有益。

㈤ 開卷有益的歷史名人是誰

這個成語來源於《澠水燕談錄》:宋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昉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網路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一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誤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
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會有益處。 常用於勉勵人們勤奮好學,多讀書就會有得益。

㈥ 開卷有益是不是歷史成語

開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解釋: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讀書總有好處。
出處: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文儒》:「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這個成語來源於《澠水燕談錄》,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防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網路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閱這部巨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么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說:「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閱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擱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對左右的人說:「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閱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努力讀書,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閱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 後來,「開卷有益」便成了成語,形容只要打開書本讀書,總有益處。

㈦ 「開卷有益」古今中外的例子

1、趙匡義讀書十分刻苦。他命令李昉等編撰了《太平編覽》,並規定自己每天必須閱讀三卷。哪怕是因為政務繁忙的原因有一天沒讀夠三卷,他也要在第二天補上。大臣們勸他注意身體,他卻回答道:「開卷有益,我不覺得辛苦。」

2、 高爾基曾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原來過得是底層人民的生活,他當過店鋪的伙計、看門人、麵包工人等等。後來他自己發憤圖強,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成為了著名的作家。

3、呂蒙之前本來有著成為大將軍的潛力,但是在知識儲備上還差了許多。但後來,他在處理繁忙的軍務之餘還抽出時間看書、學習,使得後來魯肅發出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感慨。

4、匡衡在年幼時就刻苦讀書,為了讀書吧自己和鄰居家的牆壁鑿穿,來「偷」鄰居家的光來看書,正是這種知識的積累,使他成為了西漢的大文學家。

5、司馬光在年幼時就愛看經史類的書籍,常常手不釋卷,正是因為他不斷加強自己知識的積累,他才有豐富的知識來幫助他修撰《資治通鑒》。

㈧ 「開卷有益」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呂蒙讀書

呂蒙是三國時吳國的大將,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卻不愛讀書。於是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大將軍了,肩上擔子很重,一定要多讀讀書,長點見識。」呂蒙便開始讀書。

慢慢地,他發現書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東西。一次,他讀到孫臏用「減灶計」誘使龐涓輕敵,最後打敗龐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開。於是,呂蒙逐漸愛上了讀書。在軍務繁忙之餘,他便一頭鑽進書堆里,如飢似渴地閱讀古代的兵法和史書。

幾年下來,呂蒙的軍事才能大有長進。孫權大為高興,就讓呂蒙擔任了大都督,統領全國兵馬。

【感悟】不論什麼時候,學習都是不可缺少的。古人說:「生下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學習之後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經歷困苦才學習的人,又次一等;經歷了困苦還不知道學習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

當前,青少年正在經歷困苦,在這種環境下,如果還不抓緊時間學習,可能就真的會成為最下等的人了。所以,青少年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增長自己的才幹,為今後的就業謀生做好充分的准備。

2、車胤囊螢夜讀

車胤是晉代的名臣,以博學聞名。他從小勤奮好學,但家裡特別窮困,有時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這樣一到晚上,車胤就不能讀書,為此,他非常苦惱。

一個夏夜,車胤無聊地坐在屋外納涼。這時,在草叢里飛來飛去的螢火蟲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蟲子身上一閃一閃的亮光多像燈光呀!他趕緊找來一個用白紗製成的小口袋,一口氣捉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口袋裡。

這么多蟲子發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盞小小的燈嗎?車胤拿著這盞「燈」,高興地進屋讀書去了。就這樣,車胤經歷長年累月的苦讀,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感悟】晉朝一代名臣車胤,小時候家裡的條件並不好,甚至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但他為了讀書學習,並不氣餒,用裝了幾十隻螢火蟲的「燈」勤奮讀書,最後終於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

古人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尚且好學不厭,現在黨和政府為我們提供一個如此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於青少年來說,就更應該努力學習,奮發向上,不要浪費了求知求學的好時光。

3、孫康映雪讀書

晉朝人孫康自幼聰敏好學,但是家中很貧窮,根本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於是,他開始利用夜晚時間讀書,可是夜間讀書時,必須點油燈,往往讀一個晚上的書,就要用去一燈油,以孫康當時的家庭條件根本負擔不起,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

特別是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誦。

有一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三天兩頭下一場大雪。冬夜,孫康蓋著薄被正蜷縮在床上,面對著北風呼嘯的窗口又在背書。

背著背著,突然發現窗口越來越亮,他甚至懷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陽的時候了,等他披著衣出門一看,原來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孫康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麼一定也可以用積雪照著讀書吧。

想到這里,他便捧起書跑到門外,一個人蹲在雪地里,借著積雪映出的微弱亮光來讀。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腳。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最終擺脫貧困家境,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感悟】孫康映雪讀書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都只有通過刻苦努力,才能成功。特別是遇到困難時,不應該放棄,要動腦筋想辦法,戰勝困難。

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就要利用一切時間去學習,不要放棄,不要畏懼,要在困境中磨礪自己。

4、唐汝洵苦讀書

唐汝洵是明朝人,他小時候是個既聰明又可愛的孩子。誰知,他5歲那年,不幸得了天花,這場病使唐汝洵的世界從此失去了光明。

他再也看不到外面的美麗風景,再也看不到洋溢在夥伴們臉上的笑容 ,也看不到自己的親人了。他痛苦極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逐漸適應了沒有光明的日子,並且開始積極地面對生活。

哥哥們上課的時候,唐汝洵便在一旁仔細地聽,用心地記。雖然他很堅強,但在學習過程中也遇到了困難,因為他看不見,所以常常要付出比別人多很多的努力。

有時候,課文很長,他憑耳朵聽根本就記不住先生講的內容,只好學古人用結繩記事。他還喜歡上了詩歌,因為詩歌中所描繪的意境,他不用眼睛也能體味到。經過不懈努力,唐汝洵終於成為了明朝著名的學者和詩人。

【感悟】唐汝洵沒有埋怨命運的不公,更沒有生活在別人同情的懷抱里,而是用不屈的精神和堅強的鬥志去激勵和感召他人,使自己弱小殘缺的身軀顯得高大、偉岸。一個健康的人要獲得如此成就,尚且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一個歷經坎坷的殘疾人都能如此面對生活,我們正常人不更應該熱愛生活嗎?

5、邴源泣學

邴源是三國時期的魏國人。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使本來就貧困的家庭更加艱難。邴源是個求知慾很強的孩子,可是家裡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更不用說拿錢供他讀書了!

邴家附近有一所私塾,每天他都能聽到從裡面傳來的讀書聲。一天,他從私塾門口路過,想起讀書的事情,鼻子一酸,不禁大哭起來。

私塾先生聽到他的哭聲,走過來問他怎麼了,邴源抽噎著說:「我真羨慕那些能讀書的孩子,我的家裡很窮,沒有能力供我讀書,因此我的心裡很難過,就哭了起來。」

私塾先生聽後,覺得象邴源這樣渴望讀書的孩子很難得,就對他說:「孩子,你要是真想讀書,就到我這里來吧,我不收你學費。」邴源一聽,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才好,連連向老先生表示感謝。

邴源天資聰穎,再加上讀書很用功,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學會了其他孩子幾年才能學會的東西。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汲取知識。長大後的邴源依然很愛讀書,經常到各地去拜師求學,後來他的學問日益增多,向他求學的人也多了起來。

【感悟】生活在貧困家庭的邴源,從小就對讀書有關濃厚的興趣,他對知識的渴求感動了善良的私塾先生。最終憑著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學習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於青少年來說,大家一定要珍惜當前良好的學習環境,更加勤奮、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親人。

㈨ 求、歷史《開卷有益》2011(輔導書的) 的 答案。

《開卷有益》世界現代史答案
第一單元:
11、(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時代。
(2)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1936年憲法的制定。
(3)斯大林模式是在國際上帝國主義包圍、敵視,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形成的,因而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這一模式存在嚴重的弊端,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日益暴露,從長遠看,它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該模式為1991年蘇聯解體埋下隱患。
(4)指蘇俄進入和平時期後,用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作用:調動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政權。
12、(1)1921年列寧領導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斯大林確定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的方針,有計劃地進行經濟建設。
(2)共同點: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不同點:新經濟政策調動了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忽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否定市場機制的作用,造成經濟效益低下,妨礙了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的發揮。
(3)新經濟政策。
第二單元:
10、(1)美國在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時期。
(2)俄國,新經濟政策,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1978年。
(3)都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4)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允許土地流轉)
11、(1)自給自足、男耕女織(家庭農業和手工業相結合)。鴉片戰爭之後。
(2)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特點:國家政權干預經濟。不同點:國家干預經濟。
(3)基本實現農業集體化和國家工業化,工業總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1991年,蘇聯解體。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2、(1)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影響:人民群眾深受其害;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
(2)美國處於世界金融體系中心地位,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聯系日益加強。
(3)如:加強對金融的監管,擴大內需,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
(4)加強國際合作。
(5)不會。世界政治格局多極化,各國之間相互制衡;世界經濟多極化,各國相互依存度很高;和平和發展成為了時代的主題,各國不想發動戰爭。
13、(1)1776年。
(2)有關。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黑奴的後裔在今天才可能當選總統。
(3)整頓金融,恢復銀行信用;整頓農業;調整工業;興建公共工程。
(4)率先進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
第三單元:
14、(1)亞洲及太平洋戰場形勢圖。
(2)珍珠港事件。日本。1941年12月。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3)美國在B(長崎)、D(廣島)處投擲原子彈。
(4)1937年。中國。
(5)蘇聯。中國。
15、(1)德國,捷克斯洛伐克。
(2)慕尼黑陰謀
(3)犧牲弱小國家利益,安撫侵略者,以維護本國利益。綏靖政策。助長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加速二戰的爆發。
(4)丘吉爾。堅決抵抗法西斯勢力。
16、(1)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珍珠港事件。
(2)斯大林格勒是二戰的重大轉折;柏林戰役是二戰在歐洲戰場的結束。
(3)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第四單元:
10、(1)信息產業。
(2)完成了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進入新經濟時代。
(3)適時調整經濟政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11、(1)《獨立宣言》
(2)飛機,電子計算機的廣泛運用。
(3)全球化、信息化
(4)利用北約軍事集團,隨意干涉其他國家 和地區的事務;大力發展高科技武器,加緊研製和部署導彈防禦系統。
第六單元:
9、(1)和平,戰爭或暴力。
(2)為爭奪阿拉伯世界領先地位,稱霸中東地區掃平道路。
(3)歷史淵源:包括宗教、種族問題,地理位置、戰略位置重要,石油資源豐富;大國介入。
(4)有,美國或蘇聯等。
第七單元:
13、(1)經濟全球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世界貿易組織成立,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3)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政策保護本國企業。有利有弊,短期內有一定作用,從長遠看,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
(4)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和生產;各國加強合作,恢復經濟。正確。
(5)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各國相互依存。
14、(1)跨國公司影響加大;
(2)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3)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政策保護本國企業。
《開卷有益》世界近代史答案
第一單元:
17、(1)《蒙娜麗莎》,人文主義思潮。
(2)達·芬奇。在文藝復興時期。《最後的晚餐》。他的藝術風格是:注重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善於利用光的作用,通過明暗對比和陰影烘託人物形象,使畫面產生一種神奇朦朧的效果。
(3)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4)不正確。文藝復興表面上是通過宣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來反對封建教會,實質上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的興起。
(5)造紙術、印刷術。
(6)明朝。八股取士。新文化運動。
18、(1)C。到東方尋找財富。
(2)麥哲倫船隊。
(3)指南針。
(4)鄭和是為了與海外加強聯系。麥哲倫是為了掠奪財富。
19、(1)「紗幕」指中世紀的神學世界觀。「煙消雲散」指神學世界觀的束縛被沖破,人和人性從宗教的束縛下被解放出來。
(2)原因:義大利最早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最早發生了文藝復興運動。
(3)指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
(4)「人」被發現的實質是指人的思想從教會桎梏下被解放出來,提倡以人為中心,反對神權。「世界」被發現的實質是指新航路開辟後,世界由孤立走向聯系,聯為一個整體,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從此開始。
(5)資本主義萌芽和生產力的發展。
(6)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
(7)證明了地圓學說;世界開始聯系為一個整體。
20、(1)美國。
(2)美國獨立戰爭時期。
(3)美國總統。
(4)《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
(5)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隸。
(6)不一樣,因為在1787年憲法中沒有給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隸等同於白人的公民權利。

㈩ 開卷有益的名人故事

「開卷有益」的名人故事有趙光義開卷有益,詳細如下:

宋太宗趙光義是一位聰明而又干練的帝王。少年時代,他曾任職於宋太祖所指揮的宿衛軍。由於經歷頻繁戰事,了解民間疾苦,繼位後他澄清吏治,整頓朝綱,使得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大平,被後人稱為一代賢君。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有「賢君」之稱的趙光義的登基卻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案。按照封建社會的傳統,宋太祖趙匡胤應當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但他卻傳給了弟弟趙光義,實在出乎意料。

據記載,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趙匡胤召弟弟趙光義進宮飲酒。當時趙匡胤身體很好,酒後有些不舒服,就躺下休息。

趙光義讓所有人都離開,自己來照料哥哥。外人只遠遠看見趙匡胤和趙光義說了一些什麼,接著燭影搖晃,似乎趙光義離席退避,隨後聽到鐵斧戳地的聲音,聽見趙匡胤高聲說:「你好好去做。」

天快亮時,趙光義急忙叫人來,說趙匡胤已經逝世。

天亮後,趙光義就在靈柩前即位,改元太平興國。這件事由於沒有第三人在場,因此一直以來都有趙光義弒兄登基的傳說,但是無法證實。

盡管世人對趙光義取得政權的方式心存疑慮,卻不得不承認,歷史上的趙光義確實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為了弘揚傳統文化,宋太宗命宰相李昉等十四人編纂了《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對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作出的重大貢獻

《太平御覽》原名《太平編覽》,書編成後,獻給宋太宗審閱。宋太宗極為重視,認真閱讀。他規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如果因一時政務繁忙,沒完成計劃,那麼第二天一定要補上。當時,有的大臣認為皇帝日理萬機,還要這么刻苦讀書,未免過於辛苦,就勸皇帝放慢計劃,每天少看些。宋太宗卻笑著說:「只要打開書就會有收獲,我不覺得辛苦啊!」

宋太宗用大約一年的時間,終於看完了全書。因為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所以這部書又叫《太平御覽》。

熱點內容
中國醫學科學葯用植物 發布:2025-07-12 23:34:11 瀏覽:499
化學產品銷售 發布:2025-07-12 23:03:30 瀏覽:638
鑄彩美術學校 發布:2025-07-12 22:54:44 瀏覽:115
教學重點 發布:2025-07-12 22:52:09 瀏覽:813
家庭教師txt下載 發布:2025-07-12 21:17:51 瀏覽:357
挖掘機英語 發布:2025-07-12 21:08:58 瀏覽:521
數學書籍讀後感 發布:2025-07-12 20:52:09 瀏覽:301
2017理科數學三卷 發布:2025-07-12 19:57:52 瀏覽:647
泡溫泉哪裡 發布:2025-07-12 19:48:11 瀏覽:713
師德閱讀答案孫春平 發布:2025-07-12 17:44:03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