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七年歷史

七年歷史

發布時間: 2021-07-31 14:20:31

㈠ 七年級歷史著名戰役

牧野之戰,城濮之戰,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㈡ 七年級上冊歷史有什麼重點

1、我國已知的最早人類——元謀人,它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它們已知道用火,會不會製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它們過著群居生活。 

2、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裡發生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的北京人。他們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他們會使用天然火,會保存火種。他們過著群居生活。 

3、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3萬年以前的北京人活動地區。他們以使用打制石器為主,也出現了磨製的石器,已掌握了鑽孔技術。他們已會人工取火,靠採集、狩獵為生,還會捕魚,還知道到很遠的地方交換生活用品。

他們已用骨針縫衣,懂得愛美,死後還要埋葬。他們過著由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氏族公社。他們的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4、河姆渡的原始農耕生活:距今約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動地展現了長江流域原始農耕的圖景。他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他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著定居生活。

他們已挖掘水井,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和製造簡單的玉器和原始的樂器。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5、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在陝西西安附近半坡村,發現了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原始農耕村落遺址。他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製的耒耜等開墾土地,用石刀收割莊稼。

主要糧食是粟。飼養豬狗等動物,還用骨制箭頭、漁叉、漁鉤打獵捕魚。他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能製造色彩艷麗的彩陶。陶器上出現一些刻畫符號,學者認為是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他們已會紡線、織布、制衣。 

6、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山東大汶口居民,農耕經濟有更大發展,農具有磨製石鐮、石鋤等。同時,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7、炎黃戰蚩尤:距今約四五千年,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生活著許多部落。炎帝和黃帝是黃河流域部落首領,東方有強大的蚩尤部落。他們聯合起來,在涿鹿戰勝東方的蚩尤。炎帝和黃帝結成聯盟,形成日後的華夏族。 

8、黃帝功績:相傳黃帝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教人挖井,發明舟車,為後世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嫘祖發明養蠶繅絲,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寫了樂譜。後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9、堯舜禹的禪讓:相傳繼黃帝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堯生活儉朴,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領導人民治水,在外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相傳堯年老時,推舉舜做他的繼承人,舜採用同樣辦法讓位給禹。這種推舉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歷史上叫「禪讓」。 

10、夏朝的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禹也從部落聯盟首領轉變為奴隸制國家的國王。 

11、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 

(1)實質:它是原始社會時期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 

(2)表現:第一,新的部落首領是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出來的。第二,被推選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沒有特權。

第三,從推選的幾個首領認識到:堯的生活儉朴,說明他與一般氏族成員在生活上是平等的;舜的以身作則,說明被推選者應是德才出眾者;禹治水有功,說明為群眾辦事是他的責任和義務。

㈢ 七年級歷史大事年表

原始社會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80萬年前 藍田人生活在陝西藍田一帶
約20——7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000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5000——7000年前 河姆渡 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4000——5000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黃帝 堯 舜 禹時期

奴隸社會

夏(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
約公元前21世紀 禹傳子啟 夏朝建立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
約公元前16世紀 商湯滅夏 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
約公元前11世紀 周武王滅商 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共和元年 我國歷史開始有明確紀年
公元前771年 犬攻入鎬京 西周結束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 東周開始

封建社會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 秦始皇確立郡縣制 統一貨幣 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 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 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119年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 改國號新
17 18年 綠林赤眉起義爆發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壁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 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西晉滅吳
316年 匈奴兵攻佔長安 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南朝的開始
485年 北魏實行均田制
494年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年)
581年 隋朝建立 北朝結束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南朝結束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戰爭開始 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 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世紀前期 松贊干布統一吐蕃
8世紀前期 粟末秣褐建立的政權 以渤海為號
同一時期 南詔首領皮羅閣合並六詔為南詔
8世紀中期 骨力裴羅統一回紇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780年 實行兩稅法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 唐亡 五代開始
916年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政權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979年 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1005年 宋 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晟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變法
1115年 完顏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 南宋開始
1140年 宋 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1227年 蒙古滅西夏
1234年 蒙古滅金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1351年 劉福通等領導紅巾軍大起義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 盟軍攻佔大都 元亡
明初 開始修建明長城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
明朝中後期 資本主義萌芽在江南開始出現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
1581年 實行一條鞭法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 農民軍攻佔北京 明亡
清(鴉片戰爭以前)(1644年到1840年)
1644年 清軍入關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5 1686年 雅克薩自衛反擊戰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6年 昭莫多戰役
1727年 清朝設置駐藏大臣
18世紀中期 維吾爾貴族大和卓 小和卓發動叛亂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不用向下看了,全是抄的)

㈣ 七年級歷史:

…………………………OH MY MJ………………這題太變態了
南宋海船,13個倉體現了中國人防患於未然的特點(假如一個艙或一堆艙進水了,也不可能是13個一起進)
宋朝科舉跳過…………我比較了解明朝。
1、紙幣的出現是因為第一面額大第二好攜帶第三是體現經濟進步
優點就不說了…………你說你是拿著100兩銀子(一兩=50克)逛街(要考慮衣服材質)還是拿一百兩銀票逛街?
個人理解,請勿當真

㈤ 七年級中國歷史

一、商鞅變法:(七上P35-36)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例:材料「春秋以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比較徹底的。」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答: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答: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於同舊勢力作斗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溫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七上P46),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例:材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1)該材料是誰說的?答:是孔子
2)是什麼學派的創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張什麼?有何影響?答: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貢獻?答: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例:材料:「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1)體現了誰的主張?是什麼意思?體現了什麼思想?
答: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2)這種思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加以說明?
答:我認為有用。如:在解放戰爭中,裝備人數上超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最終是被打敗了。

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七上P51)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四、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二)經濟——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四)思想——焚書坑儒(P52)
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五)軍事——北築長城、南修靈渠(P53)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2、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答: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3、全國推行郡縣制;
4、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5、修築了長城; 6、開鑿了靈渠。
例:材料「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統一法度、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誰實施的?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實施的,主要措施有:實行郡縣制,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貨幣。
(2)實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答: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作用是:有利於鞏固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

五、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六、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P62)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P63)
4、文化: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P63)
5、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P79、P82-83)
6、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護的設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八、絲綢之路:(七上P78)
1、陸地: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引進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
3、作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4、歷史價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富有創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有利於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於當今旅遊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的開展。

九、造紙術:(七上P81)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的麻紙。
2、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十、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七上P82)

十一、司馬遷與《史記》:(七上P88)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既是一部歷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1) 這是誰說的?寫在什麼書上?答:司馬遷;《史記》。
2) 他生活在什麼朝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答:西漢。這句話是:人當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卻死得比鴻毛還輕。
3)這部書內容如何?答: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4)這部書地位如何?答:《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5)魯迅怎樣評價這部書?答:「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十二、赤壁之戰:(七上P95-96)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軍南下,想消滅孫權、劉備統一天下,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打敗曹軍。」
材料二:引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這是描述的中國歷史上哪次著名戰役?答: 208年的赤壁之戰。
2)你從他們的勝敗中得到了什麼啟示?答:驕兵必敗;團結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要更詳細的了解這次戰役的情況,應從哪裡去查詢或查找資料?

十三、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與台灣地區的聯系。(七上P98)
(這是台灣與內地的最早記錄。)

十四、北魏孝文帝改革: (七上P107)
1、背景:北方的統一和民族大融合。
2、政權:鮮卑族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後孝文帝遷都洛陽。
3、改革的內容——漢化政策:
即:說漢語、改漢姓、穿漢服、通漢婚、用漢律、學漢風。
4、作用:加速了北方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進程,促進了北方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

十五、數學成就:(七上P110)祖沖之(南朝):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到小數點以後的第七位數字,比歐洲早近1000年。

㈥ 七年級歷史(急用!!)

暈 A嘛 統一全國的是隋朝。。。

㈦ 七年級中國歷史朝代順序表

中國歷史朝代表,以列表的形式敘述中國歷史朝代順序及簡要的有關歷史知識。中國朝代順序如下:夏、商、周[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西漢、新朝、玄漢、東漢、三國時期(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南朝(宋、齊、梁、陳)、北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十國[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宋(北宋、南宋)、遼、西夏、金、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代歌秧
第一版

[大陸人教版小學歷史教材]

三皇五帝始,堯舜禹相傳;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

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

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

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

宋元明清後,皇朝至此完。

第二版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黃虞夏商,周到戰國亡,秦朝並六國,嬴政稱始皇。

楚漢鴻溝界,最後屬劉邦,西漢孕新莽,東漢遷洛陽。

末年黃巾出,三國各稱王,西晉變東晉,遷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國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國,南朝宋齊梁,

南陳被隋滅,楊廣輸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則天皇,

殘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華歆分十國,北宋火南唐,

金國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稱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幀帝,大順立闖王,金田太平國,時適清道光,

九傳至光緒,維新有康梁,換位至宣統,民國廢末皇,

五四風雨驟,建國存新綱,抗日反內戰,五星紅旗揚。

第三版

[大陸蘇教版歷史教材]、[香港版]第二首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版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後殷商西東周,春秋戰國秦皇收。

西漢東漢魏蜀吳,西晉東晉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後稱雄。

宋齊梁陳是南朝,北魏齊周稱北朝。

北周滅齊傳於隋,隋又滅陳再統一。

隋滅唐興稱富強,五代十國各稱王。

契丹興起在北方,建號為遼入汴梁。

五代梁唐晉漢周,宋朝建國陳橋頭。

女真建金先滅遼,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興起國號元。

滅金滅宋歸一統,元朝統治九十年。

明代共傳十六君,滿洲初起號後金。

後金國號改為清,入關稱帝都北京。

人民覺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國立。

人民民主再勝利,齊心奔向共產國。

第五版

盤古開天神話傳, 三皇五帝數千年。

炎帝黃帝華夏祖, 堯舜禹王位讓賢。

夏商西周奴隸制, 東周列國變封建。

秦漢統一開疆域, 三國紛爭起戰亂。

西晉東晉南北朝, 隋唐疆域又擴展。

五代十國鬧割據, 宋遼夏金歸大元。

明朝船隊下西洋, 清朝鎖國被破關。

民國內戰加外戰, 人民共和開新篇。

第六版

[香港中學生常用簡易版本]

黃虞夏商周,春秋戰國秦,

兩漢三國晉,晉後南北分,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

第七版

三皇五帝夏商周,歸秦及漢三國謀。

晉終南北隋唐繼,五代宋元明清華。

第八版

[模仿周傑倫《菊花台》]

你的課堂,歷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開來繼往。

周朝太長,一分成了雙;春秋在竹簡上,戰國忙打仗。

秦滅六國,長城曾輝煌;就因為那暴政,二世而亡。

漢在遠方,西元前後傷;隨風飄散,新的模樣。(新:王莽新朝)

三國殘,兩晉殤,胡人模樣已泛黃;北方人斷腸,天蒼蒼,野茫茫。

吳晉偏,宋齊梁,陳的江山被剪斷;六朝胭脂粉,在何處成雙。

隋朝太短,唐落了燦爛,凋謝的絲道上,五代不堪。

宋朝渡江,南北拆兩半,怕遼金上了岸,江山在搖晃。

元的江山,馬蹄聲狂亂;明朝的戎裝,呼嘯滄桑。

清軍入關,天朝輕聲嘆;一聲巨響,如此難堪。

歷史書,滿是殤,你的容顏已泛黃;讀書人斷腸,傷心事,靜靜淌。

北風亂,夜未央,二十五史剪不斷;徒留我孤單,落下淚兩行。

第九版

夏商西周繼,春秋戰國承。

秦後西東漢,三國西東晉。

兩晉南北朝,隋唐大一統。

五代和十國,宋遼與夏金。

元明清三代,中國疆土定。

㈧ 七年級歷史

什麼廢話,歷史應學習歷史推理,學習這個有何用,歷史書的漏洞多的是呢

熱點內容
師德閱讀答案孫春平 發布:2025-07-12 17:44:03 瀏覽:999
老師被h 發布:2025-07-12 16:59:10 瀏覽:778
化學萬能夾 發布:2025-07-12 15:22:16 瀏覽:206
師德師風大討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13:36:50 瀏覽: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2:01:32 瀏覽:329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