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王志花
1.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條件
學校官網顯示,截止2013年12月底,學院有教職工589人,專任教師297人,副高以上職稱155人,「雙師素質」教師257人,碩博以上研究生175人,兼職教師375人,從區內大中型企業聘請客座教授12名,專業帶頭人27名,骨幹教師77名,國家級考評員29人,自治區級教學名師3人,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並涌現出一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入選自治區313人才工程」、「中國烹飪大師」、「全國餐飲服務大師」等優秀教師。選派31名專業帶頭人、青年骨幹教師、骨幹建設專業核心團隊成員到德國、瑞士、新加坡等國家培訓學習,國內參培人數達390人次,到企業掛職鍛煉教師達443人次。
教學團隊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 團隊年份帶頭人清真烹飪專業教學團隊2011年宋國慶物流管理專業教學團隊2012年康秀榮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教學團隊2012年馬輝院級教學團隊: 團隊年份帶頭人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團隊2012年施衛保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團隊2012年史成澤旅遊管理專業教學團隊2012年葉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學團隊2012年趙京丹汽車工程專業教學團隊2012年趙潤良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教學團隊2014年赫宜電氣自動化技術教學團隊2014年秦萍工商企業管理教學團隊2014年毛學偉市場營銷教學團隊2014年薛春梅數控技術教學團隊2014年王立華
教學名師
魯琳雯
2008年獲自治區級教學名師,2007年入選寧夏「313人才工程」。
張天祿
2009年獲自治區級教學名師,並獲全國金廚獎、最佳人才培育獎、全國烹飪大師金爵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施衛保
2011年獲自治區級教學名師。 截至2014年,學院有骨乾重點建設專業4個,精品課程36個,建有1個學生創業園、7個校中廠、116個校內實訓室,校企合作建立了15個教師流動中心、162個校外實習就業基地。
自治區骨乾重點建設專業(4個):清真烹飪工藝與營養、物流管理、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化工技術
自治區骨幹師范專業(3個):烹飪工藝與營養、酒店管理、市場營銷
實訓中心(11個):清真烹飪工藝實訓中心、酒店管理實訓中心、物流管理實訓中心、能源化工實訓中心、分析檢驗實訓中心、電工電子實訓中心、數控加工實訓中心、機械加工實訓中心、汽車服務實訓中心、會計實訓中心、信息技術實訓中心
中央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4個):清真烹飪工藝與營養、物流管理、應用化工技術、汽車運用與維修
國家級培訓基地(1個):清真烹飪培訓基地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1個)
區級精品課程 序號課程名稱專業所屬系部負責人級別完成狀態1甲醇生產技術應用化工化工工程系馬玉華區級中期檢查2倉儲與配送實務物流管理商貿經濟系康秀榮區級中期檢查3食品雕刻烹飪工藝與營養旅遊管理系宋國慶區級中期檢查4典型電氣控制設備的安裝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工程系張源淳區級中期檢查5典型零件的加工與裝配電氣自動化技術機械工程系王立華院級中期檢查6自動化生產線的組裝與維護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工程系秦萍院級中期檢查7室內、外電氣布線的計劃和實施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工程系任雲明院級中期檢查83DS MAX多媒體信息技術系赫宜院級中期檢查9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課思政部范麗萍院級中期檢查10酒店英語口語公共課基礎部陳喜萍院級中期檢查11化工設備機械基礎化工設備維修化工工程系張俊義院級中期檢查12機械零部件的加工(手動)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工程系施衛保院級中期檢查13機電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制定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工程系孫幫華院級中期檢查14機電設備的維護與保養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工程系張晉院級中期檢查15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應用信息技術系馬蓉院級中期檢查16現代禮儀酒店管理旅遊管理系范蓉麗院級中期檢查17酒店管理原理酒店管理旅遊管理系楊志國院級中期檢查18供應鏈管理連鎖經營管理商貿經濟系毛麗霞院級中期檢查19旅遊心理學旅遊管理旅遊管理系石英院級中期檢查20旅遊政策與法規旅遊管理旅遊管理系葉燕院級中期檢查21景區管理旅遊管理旅遊管理系葉燕院級中期檢查22清真名菜烹飪工藝與營養旅遊管理系崔拯壁院級中期檢查23餐飲管理烹飪工藝與營養旅遊管理系魯琳雯院級中期檢查24清真名點烹飪工藝與營養旅遊管理系潘玉龍院級中期檢查25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機械工程系趙潤良院級中期檢查26應用微生物技術生物技術與應用化工工程系陳彬院級中期檢查27生物工程產品工藝學生物技術與應用化工工程系嚴奉坤院級中期檢查28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商貿經濟系毛學偉院級中期檢查29公共關系市場營銷商貿經濟系阮靜院級中期檢查30商務談判市場營銷商貿經濟系於瀟瀟院級中期檢查31Coreldraw矢量繪圖圖形圖像信息技術系王志崗院級中期檢查32運輸管理實務物流管理商貿經濟系史媛院級中期檢查33物流信息技術應用物流管理商貿經濟系史媛院級中期檢查34無機及分析化學應用化工化工工程系薛新巧院級中期檢查35物流營銷(2013年)物流管理商貿經濟系邵寧平院級中期檢查36物流案例與實訓(2013年)物流管理商貿經濟系曲勁亮院級中期檢查 據學校官網2015年1月信息顯示,3年評審立項自治區級教科研課題41項,院級教科研課題116項,橫向課題21項;教師在各種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409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64篇;獲中國實用新型專利項目2項;教師或自治區級科學研究成果獎2項,教育廳科學研究成果獎1項。
自治區級科學研究成果獎:寧夏青年作家群小說創作中的死亡書寫研究(張靜)、對演講與口才實踐性教學的研究與探討(周久雲)
教育廳科學研究成果獎: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邱明玉)
發明專利 年度 部門 姓名 專利名稱 專利類型 2012 機械工程系 趙潤良 葡萄藤條埋土刮平機 實用新型專利 2012 機械工程系 趙潤良 馬鈴薯播種機 實用新型專利 厚德:厚德載物。「厚德載物」一語出自《易經》,原文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話前後呼應闡述了才能與德行之間的對應關系:前一句「天行健」(蒼天高高在上,以強有力不可抗拒的運行法則影響世界),「君子以自強不息」(有才能的人應該不斷追求、進取、強壯自己),闡述強者應當通過自身不斷的努力具備超凡的濟世才能。
勤學:勤學苦練。也就是要求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持之以恆;不懈怠懶惰,不投機取巧。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社會,只有不斷學習,及時掌握新的科學知識,才能保證自己不落後於時代,不落伍於社會。
敬業:愛崗敬業。南宋哲學家、教育家朱熹說:「敬業 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意思是說,對待自己所從事的職業要盡心盡力,專 心致志。人們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需要專心致志,盡職盡責,勤奮認真,這種 態度就是敬業。 何謂敬業?從詞意上解釋,敬業就是敬重自己的工作,將工作當成自己的事,其具體表現為忠於職守、盡職盡責、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善始善終等職業道德。其中揉合了一種使命感和道德感。這種道德感在當今社會得以發揚光大,使敬業精神成為一種最基本的做人之道,也是成就事業的重要條件。
強能:強化技能。高職院校主要面向生產、經營、服務等一線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須牢固確立以能力為本位的培養目標,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和素質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其能力和技能的培養,特別要強化學生自身的技能訓練,使他們在畢業時能掌握就業崗位所必需的技能。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徽整體形象設計主要是由一枚方孔古幣演化而來,它清晰體現了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和濃厚的人文底蘊。
校徽中環繞的四個弧形意在表達學院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精神的技能型專門人才的辦學定位,而其形成的四個通道則蘊涵了學院廣開辦學渠道,廣納人才、以高職教育為主多層次辦學的辦學特點,又寓意了學院注重與行業、企業共同培養技能型專業人才的辦學宗旨,以及致力於向社會各行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輸送各類技能型人才的辦學目標。
校徽核心是由一枚商周時期鏟形貨幣向一個「人」字象形演化的藝術概括,鏟形貨幣象徵著先進的工業冶煉和發達的商業貿易,蘊含了「工商」之意,「人」字象形傳達出學院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人」字鏟形貨幣既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凝練和現代設計元素的巧妙結合,又寓意了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
整個校徽結構嚴謹,韻味濃厚,渾然圍繞核心,在表達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攜手同進,共創佳績的同時,也蘊涵了學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校徽圓中有方,體現了學院團結活潑的辦學精神中融著嚴謹的規章制度,嚴肅而又不失生動。
在顏色上紅色代表學院在黨委的領導下與時俱進的辦學熱誠,藍色則代表了學院走在職業教育前沿引領科學辦學的理念,色調沉穩含蓄。校徽整體設計簡潔穩重,個性突出,易於識別。
2. 胡宏紋的學術論文
1 Reutov,O.A.;Ptitsina,O.A.;Hu,Hongwen 由二芳基碘鹽合成有機汞化合物 蘇科學院報告 122(5) 825 1958
2 Reutov,O.A.;Smolina,T.A.;Hu,Hongwen 用ΥΓHg標記的二某汞與二對氯苯之間的同位素交換反應 蘇聯科學院通報 (3) 559 1959
3 高濟宇,王德粉,胡宏紋 1,6-二酮的成環反應 南京大學學報 (1) 69 1959
4 胡宏紋,余學海 ARBUZOV 反應的一種新模型 南京大學學報 133 1962
5 ReutovO.A.;Hu,Hongwen,Beletskaja,E.P.;Smolina,T.A. だ-溴汞化苯乙酸乙酯與ΥΓHg標記的溴化 苯基汞之間的同位素交換動力學研究,(蘇聯)物理化學 3 2424 1962
6 胡宏紋,王德粉等 丁烯二酸三乙基錫酯的共聚 高分子通訊 5(2) 1963
7 吳養潔 陳鎮東,胡宏紋 芳基汞化物的性質研究 Ⅰ 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 化學化工版 (試刊) 6 529 1965
8 吳養潔 陳鎮東,王行方,胡宏紋 芳基汞化物的性質研究 Ⅱ 鄭州大學學報 1 19 1965
9 吳養潔 陳鎮東,司九敏,胡宏紋 芳基汞化物的性質研究 Ⅲ 鄭州大學學報 1 15 1966
10 蔡松傅 丁賢民,陶嘉琳,胡宏紋 合成芳基磷酸的新方法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3 62 1978
11 胡宏紋,倪九祥,高濟宇 芳香族有機汞化合物的合成 化學學報 37(1) 9 1979
12 吳養潔 陳鎮東,張憲平,胡宏紋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質研究 鄭州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 48 1980
13 王德粉,胡宏紋,張進琪 有色冠醚的合成 化學學報 39(1) 909 1981
14 吳養潔,陳鎮東,張憲平,胡宏紋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質研究 Ⅶ 有機化學 5 331 1982
15 陳偉興,王毅軍,陶明,胡宏紋 雙戊二酮鈷催化作用的研究 Ⅰ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4) 849 1982
16 施耀曾 朱惠祥,蔣燕灝,孫祥楨,胡宏紋 左旋甲基多巴的合成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4) 853 1982
17 胡宏紋,張壯予 多齒配體的合成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4(6) 727 1983
18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紋 含活性基團的冠醚的合成 科學通報 (11) 664 1983
19 陳鎮東,吳養潔,張憲平,陳榮峰,胡宏紋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質研究 Ⅵ 化學學報 41(1) 57 1983
20 胡宏紋 陸國元 甲基冠醚的合成 有機化學 (5) 345 1983
21 胡宏紋 陳偉興 寧光躍 孔偉雄 N-苯基-N'-異丙基苯二胺-1,4-的新合成法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 245 1983
22 張進琪 黃德培,王德粉,胡宏紋 有色冠醚的固體絡合物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3) 592 1983
23 邰子厚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紋 選擇性膜遷移-冠醚二酯酸纖維素膜的離子選擇透過性 膜分離科學與技術 3(1) 37 1983
24 沈孟長 羅勤慧,諸葛卸梅,戴安邦,陸國元,胡宏紋 冠醚配合物的熱力學性質的研究 Ⅰ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4(1) 135 1983
25 羅勤慧 沈孟長,諸葛卸梅,戴安邦,陸國元,胡宏紋 冠醚配合物的熱力學性質的研究 Ⅲ 化學學報 41(10) 877 1983
26 朱春生 王德粉,程紹尊,胡宏紋 含三嗪環的雙冠醚的合成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5(5) 669 1984
27 黃德培 朱春生,張進琪,王德粉,胡宏紋 含三嗪環雙冠醚鉀、鉈電極的研製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5(5) 641 1984
28 黃德培 張進琪,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紋 雙冠醚 PVC膜鉀電極的研究 化學學報 42 101 1984
29 黃德培 朱春生,張進琪,雷恆毅,王德粉,胡宏紋 雙冠醚 PVC膜鉈(Ⅰ)電極的研製 分析化學 (12) 89 1984
30 王德粉 張進琪,謝 川,朱春生,胡宏紋 有色冠醚的研究 Ⅱ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 250 1984
31 胡宏紋 陸國元,馮先旗 甲基冠醚的合成 Ⅱ 南京大學學報 (化學專刊) 174 1984
32 陳鎮東 吳養潔,張憲平,蘇全用,尹孟平,胡宏紋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質研究 Ⅷ 化學學報 42 792 1984
33 羅勤慧 沈孟長,王志林,陸國元,胡宏紋,戴安邦 冠醚配合物熱力學性質的研究 Ⅳ 化學學報 42 861 1984
34 張 偉 黃嘉棟,胡宏紋 對鈉離子有選擇性的中性載體 無機化學 1 91 1985
35 張 偉 胡宏紋 對鈉離子有選擇性的中性載體的合成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1(4) 662 1985
36 王德粉 蔣培華,胡宏紋 2'-羥基-1',3'-苯撐二亞甲基冠醚的合成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6(1) 45 1985
37 沈孟長 羅勤慧,王志林,陸國元,胡宏紋 冠醚配合物熱力學性質的研究 Ⅴ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6(4) 285 1985
38 游效曾 胡宏紋,徐 正,胡躍飛等 2-甲氧基-5-氯-1,3-亞苯二甲醛與鄰氨基苯酚生成的雙 Schiff鹼的結構 有機化學 (2) 131 1985
39 潘佐華 衛新城,邰美城,吳養潔,陳鎮東,王玉蘭,胡宏紋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質研究 Ⅹ 化學學報 43 801 1985
40 邱玉珠 張 正,胡宏紋 苯乙腈類化合物的緩蝕性能研究 中國腐蝕與防腐學報 5(1) 1985
41 金祥林 唐有琪,吳養潔,安浩雲,胡宏紋 苯並-15-冠-5的配位性能研究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6(12) 1057 1985
42 趙燾南 蔣燕灝,榮露珊,楊際虹,蔣 琴,朱春生,王德?,胡宏紋 雙冠醚的快原子轟擊質譜 化學學報 44 830 1986
43 朱春生 王德粉,胡宏紋 含三嗪環的雙冠醚 Ⅱ 無機化學 2(4) 66 1986
44 胡宏紋 沙 堅,傅和亮,陳偉興 低價鈦鹽還原反應的研究 Ⅰ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2(4) 739 1986
45 陳鎮東 張富民,胡宏紋 芳基汞化合物的性質研究 Ⅺ 河南科學 (3,4) 41 1986
46 曲 筠 唐雯霞,胡宏紋等 順式-1,3-環己二胺合鉑配合物的合成、表徵及抗癌作用 應用化學 3(3) 25 1986
47 胡躍飛,胡宏紋 多齒配體的合成Ⅱ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7,132 1986
48 胡躍飛 胡宏紋 4-取代-2,6-二(羥甲基)苯酚的選擇性氧化 化學學報 45 613 1987
49 胡宏紋 潘 毅,徐建華 Meerwein芳基化反應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8(9) 819 1987
50 胡躍飛 胡宏紋 8-羥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 有機化學 (3) 227 1987
51 徐建華 譚魯石,胡宏紋 Li2PdCl4-CuCl催化的芳基重氯氟硼酸鹽與丙烯酸及其甲酯的反應
有機化學 (6) 452 1987
52 胡躍飛 許 紅,胡宏紋 銅 (Ⅱ)離子影響下醚鏈的裂解 無機化學 3(2) 91 1987
53 胡宏紋 王千傑 二芳基汞的合成 無機化學 3(3) 78 1987
54 張壯予 胡宏紋,高濟宇 芳基碘化物在[聚(苯乙烯)聯吡啶]鈀(O)催化下的乙烯基化反應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China),1,29-34,1987〉 分子催化 1(2) 65 1987
55 趙燾南 蔣燕灝,楊際虹,胡宏紋等 N-苯乙烯基糖精的質譜研究 化學學報 45 964 1987
56 束家有 沈 浩,李師鵲,胡宏紋 高分子冠醚聚合物對水溶液中微量稀土元素分離富集的研究 稀土 (5) 5-9 1987
57 於佩鳳 胡宏紋 由二醯基過氧制備氯化烴基汞 化學研究 (2) 7 1987
58 王德粉 孫小強,王登進,胡宏紋 雙冠醚的研究 Ⅰ 希夫鹼型雙冠醚的合成及性質 有機化學 (3) 219 1987
59 王德粉 孫小強,黃嘉棟,胡宏紋 希夫鹼型和仲胺型雙冠醚 用雙冠醚作載體的PVC膜鉀離子選擇性電極 化學學報 45 92 1987
60 樊玉國 楊光弟,黃嘉棟,游效曾,胡宏紋等 N,N'-(4,6-二硝基-1,3-亞苯基)雙(4'-氨基苯並-15-冠-5)和硫氰酸鉀配合物的合成與結 構 中國科學 (B輯),(12) 1247 1987
61 胡宏紋 陳偉興,陶 明,高濟宇 だ-鹵代酮在銀粉作用下的反應 化學學報 45 204 1987
62 高濟宇 胡宏紋,陳偉興,步修仁,沙 堅 低價鈦鹽還原反應的研究 Ⅱ 無機化學 3(1) 83 1987
63 邱玉珠 張 正,金國新,胡宏紋 有機化合物的結構對緩蝕性能的影響 Ⅱ 中國腐蝕與防腐學報 7(3) 219 1987
64 孫玉善 彭啟強,孫漢章,梁衛民,李學德,胡宏紋 海洋資源的化學 Ⅸ 用於海水提鉀的一種新型有機富集劑 海洋學報 9(3) 330 1987
65 施耀曾 潘 友,胡宏紋 不對稱誘導 Ⅰ 手性銨鹽催化下芳醛與氯仿的加成反應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8(1) 41 1987
66 施耀曾 潘 友,呂 龍,陸婉芳,胡宏紋 不對稱誘導 Ⅱ 相轉移催化下苯甲醛與氯仿、手性銨的反應 有機化學 (5) 350 1987
67 Z.Y.Zhang H.W.Hu,Kao Tsiyu [Poly(styryl)phenanthroline]palladium catalyst.Synthesis and some of its applications in viny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s with organic halides Reactive Polymers,9 240 1988
68 陳偉興 席尚忠,胡宏紋 在三乙酸錳引發下芳烴與ぢ-二羰基化合物的反應 無機化學 4(1) 77 1988
69 陳偉興 步修仁,沙 堅,胡宏紋,高濟宇 低價鈦鹽還原反應的研究 Ⅲ 無機化學 4(2) 50 1988
70 陸國元 王德粉,胡宏紋 含嘧啶環的雙冠醚 Ⅲ 無機化學 4(4) 91 1988
71 胡宏紋 馮先旗 芳基丙酮酸的合成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9 966 1988
72 陳偉興 傅和亮,尚 芸,胡宏紋 雙戊二銅合鈷催化作用下的研究 Ⅲ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9(2) 201 1988
73 王德粉 都恆華,王登進,孫小強,胡宏紋 雙冠醚研究 Ⅳ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9 (4) 317 1988
74 施耀曾 蔣衛平,陸婉芳,胡宏紋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Ⅳ 有機化學 8(5) 474 1988
75 Han Yinlin 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aminomethyl aryl Ketones and their derivatives Tetrahedron Letters,30(39) 5285 1989
76 Wang Defen Sun Xiaoqiang,Hu Hongwen,et al. Bis crown ethers Ⅵ. The first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of Schiff base type bis kengo-15-crown-5 and potassium picrate Polyhedron,8(16) 2051 1989
77 苟少華 胡宏紋 芳基碘化物在[聚(4-乙烯基吡啶)]鈀(O)催化下的乙烯基化反應 分子催化 3(2) 165 1989
78 胡宏紋 於佩風 だ-氯汞代乙醛與芳基重氮鹽的反應 無機化學學報 5(4) 81 1989
79 魯天保 胡宏紋 [2+2]大環 Schiff鹼的非模極法合成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5(1) 64 1989
80 楊際虹 趙燾南,蔣燕灝,胡宏紋,張壯予,潘 毅 N-2-苯乙烯基鄰苯二甲醯亞胺及衍生物的質譜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5(4) 728 1989
81 王德粉 蔣立健,龔 雁,胡宏紋 制備二氮雜冠醚和三氮雜冠醚的新方法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0(2) 148 1989
82 陸國元 王德分,胡宏紋 含嘧啶環的雙冠醚 Ⅱ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0(8) 812 1989
83 史 堅 陸國元,郭為,王德粉,胡宏紋 八種冠醚固定液的 McReynolds常數的研究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0(16) 647 1989
84 陸國元 王德?,趙曉林,胡宏紋 腺型雙冠醚對鹼金屬的配位性能 無機化學學報 5(4) 72 1989
85 馮友建 張 正,胡宏紋 取代芳乙酸酯型擬除蟲菊酯的合成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5(2) 295 1989
86 朱宏劍 馮今明,唐雯霞,胡宏紋等 順式-1,3-環戊二胺合鉑類配合物的合成、表徵和抗癌活性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5(2) 314 1989
87 施耀曾 石農原,孫祥禎,胡宏紋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Ⅳ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0(4) 426 1989
88 施耀曾 石農原,蔣衛平,范富龍,陸婉芳,胡宏紋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Ⅴ 有機化學 9(3) 254 1989
89 蔣衛平 施耀曾,陸婉芳,胡宏紋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Ⅵ 有機化學 9(4) 340 1989
90 李 偉 施耀曾,孫祥禎,范富龍,胡宏紋 手性誘導的甲基多巴不對稱合成 有機化學 9(4) 363 1989
91 施耀曾 蔣衛平,陸婉芳,王豐玲,胡宏紋 2-取代-4(5)-烷氧基咪唑的合成 有機化學 9(5) 467 1989
92 施耀曾 石農原,孫祥楨,胡宏紋等 苯亞甲氨基乙酯及 N-2氧羰基亞甲基苯甲亞氨酸乙酯的 'H和 C NMR的研究 波譜學雜志 6(3) 304 1989
93 吳美玉 雍忠根,施耀曾,蔣衛平,胡宏紋 3(4)-取代苯亞甲氨酸酯中取代效應的C NMR研究 波譜學雜志 6(4) 423 1989
94 Z.Y Zhan Hu Hongwen,Kao Tsiyu [Poly(styryl)phenanthroline]palladium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Heck aryla tion using iodobenzene Reactive Polymers 12 229 1990
95 Han Ying 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primary amines using sodium diformylamides as a modie- fied Gabriel Reagent Synthesis,(2) 122 1990
96 Han Ying 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aminomethyl Ketones (だ-aminoketones) Synthesis,(7) 615 1990
97 Pan Yi 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Amino-functionalized silica-supported palladium catalys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Heck olefination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62 297 1990
98 束家有 魯 立,何 思,朱高華,胡宏紋 酚醛型冠醚聚合物對稀溶液中某些金屬離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離子交換與吸附 6(3) 195 1990
99 黃為鈞 周硯珠,談 夫,胡躍飛,胡宏紋 8-羥甲基香豆素衍生物的 DSC研究 化學物理學報 3(6) 443 1990
100 王德粉 王登進,胡宏紋 雙冠醚研究 Ⅶ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1(3) 266 1990
101 陸國元 王德粉,胡宏紋 含嘧啶環的雙冠醚 Ⅰ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6(2) 348 1990
102 陸國元 王德粉,王登進,孫小強,胡宏紋 希夫鹼型雙冠醚的合成及其性質 化學試劑 12(1) 1 1990
103 朱春生 陸國元,朱惠祥,王德粉,胡宏紋 含喹惡啉環的雙冠醚的合成及其配位性能 化學試劑 12(4) 207 1990
104 陸國元 蔣 琴,韓宗仁,湯 斌,張文彬,王德粉,胡宏紋 雙酚 A型聚冠醚的合成與性能 有機化學 10(1) 26 1990
105 陸國元,王德粉,胡宏紋 含嘧啶環的雙冠醚 Ⅳ 化學研究與應用 2(1) 71 1990 106 陸國元 朱春生,王德粉,胡宏紋 含三嗪環的雙冠醚 Ⅲ 化學試劑 12(5) 263 1990
107 王登進 王德粉,孫小強,胡宏紋 雙冠醚的研究 Ⅴ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1(7) 672 1990
108 張 正 邱玉珠,杭超,胡宏紋 2,6-二取代苯乙酮腙在 PPA存在下的成環反應 有機化學 10(1) 66 1990
109 施耀曾 李偉,孫祥楨,胡宏紋 不對稱誘導 Ⅲ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 26(4) 667 1990
110 Z.Y.Zhang,Pan.Yi,H.W.Hu,Kao Giyu A Facile approach to 2-arylethylamin-es via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21(22) 3563 1990
111 Hu Yuefe,Hu Hongwen A novel selective oxidation of 5-substituted-2-hydroxy-3-hydroxymethylbenzaldehyde. Synthesis,(4) 325 1991
112 Z.Y.Zhang,Pan YI,Hu Hongwen,Kao Giyu A Facile approach to arylacetald-ehydes via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esis,(7) 539 1991
113 Han Yinlin,Lu Tianbao,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diamino oligoethylene glycols and amino polyethylene glycols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21(1) 79 1991
114 Han Yinlin,Hu Hongwen,etc. Synthesis and structure of ethyl (Z)-だ-for- mylamino-ぢ-arylarylates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9(1) 60 1991
115 Hu Hongwen,Wei Xudong,Li Cun,etc.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main adct of benzaldoxime dehydrodimer and styrene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9(5) 85 1991
116 Chen Jij Du Zhengmin,Shi Yaozeng,Hu Hongwen A novel method for synthesizing だ,だ-disubstituted だ-aminoacid Chinese Chemicial Letters,2(3) 193 1991
117 Shi Yaoz Rong Yajing,Jiang Weiping,Lu Wanfang,Hu Hongwen Reaction of ethyl N-cyano-methylbenzenecarboxidate with aliphatic aldehydes under the solid-liquid phase transfer catalysts Chinese Chemicial Letters,2(3) 213 1991
118 Wang Defen Ge Yuhua,Hu Hongwen,etc. The structure and binding properties of Bibracchial Lariat Ether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10)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eity, 685 1991
119 韓應琳,胡宏紋等 N,N-二甲醯基-@-氨基苯乙酮與芳醛的羥醛縮合反應及 3-羥基-2-甲醯氨基-1,3-二苯基-1- 丙酮的晶體結構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2(2) 202 1991
120 韓應琳 胡宏紋 芳基丙酮酸及其乙酯的合成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2(5) 617 1991
121 孫小強 王德粉,王登進,胡宏紋 雙冠醚研究 Ⅷ 無機化學學報 7(1) 58 1991
122 劉 育 童林薈,孫小強,王德粉,胡宏紋 雙冠醚配位作用的熱力學性質 化學學報 49 220 1991
123 陸國元 王德粉,趙曉林,胡宏紋 甲基冠醚的合成 Ⅲ 南京大學學報 (自然科學版),27(2) 409 1991
124 邱玉珠 杭 超,張 正,胡宏紋 2-(三甲氧基苯基)色胺鹽酸鹽的合成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2(3) 332 1991
125 周曉明 施耀曾,杜爭鳴,胡宏紋 氨基酸合成方法研究 Ⅸ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2(3) 336 1991
126 施耀曾 周曉明,杜爭鳴,胡宏紋 2,5-呱嗪二酮的羧基化烷基化反應 有機化學 11(1) 78 1991
127 戎婭青 施耀曾,陸婉芳,杜爭鳴,胡宏紋 N-2氧羰基亞甲基甲亞氨酸乙酯與脂肪醛的反應 有機化學 11 170 1991
128 Hu Hong-wne,Chen Xiao-chun,Cui Wen-ge Recation of dibenzoylperoxide With だ-mercurated だ-oxo·Compounds Metalloorg.Khim., 4(3) 665 1991
129 Hu Hongwen,Cui Wenge,Chen Xiaochun Recation of diphenacylmercury with arenediazonium chlorides in the presence of Copper dichloride Metalloorg.Khim., 4(3) 669 1991
130 林中祥,胡宏紋 莰烯和長葉烯的間接W-醯化 林產化學與工業 11(3) 209 1991
131 束家有,胡宏紋,王德粉 2,6-二羥甲基酚類與苯並冠醚縮聚合成酚醛型冠醚聚合物 功能高分子學報 4(3) 1991
132 林中祥 胡宏紋 二聚莰烯和二聚長葉烯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 15(1) 54 1991
133 束家有 胡宏紋 冠醚共縮聚物的合成與性能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2(7) 1991
134 Chen Xiaochun,Wang Defen,Wang Denjing,Hu Hongwen Bis-crown ethers Ⅸ Chem.Res.Chinese Univ.,7(4) 256 1991
135 Wang Yong,Pan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Arylation of camphene with arenediazonium salt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acetate Synthesis,(10) 967 1991
136 Han Yinlin,Hu Hongwen C-alkylation of だ-acylaminoketones,A versatile synthesis of だ-alkyl-だ-aminoketones Chin.J.Chem.,9 251 1991
137 Zhang Li-tao,Lu Tian-bao,Hu Hongwen,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5-nitro-2,6-bis[(4'-benzo-15-crown-5)amino] pyridine potassium picrate. Jiegou Huaxue,10(3) 167 1991
138 Hu Hongwen,Yu Peifeng Preparation of alkyl-and arylmercuric chlorieds by the reaction of acyl Peroxides with diethoxyphosphenyl-mercuric chloride Mealloorg.Khim., 4(3) 672 1991
139 王德粉,張進琪,胡宏紋 有色冠醚的合成 化學學報 39(9) 909-915 1981
140 Ge Yuhua,Wang Defen,Hu Hongwen et al., Bibracchial Lariat ethers Ⅰ. Chem. Res. Chin. Univ., 8(1), 48-52 1992
141 Wang Defen,Ge Yuhua,Hu Hongwen et al., Crystal structure of N,N-bis(2-methoxy-1-naphthylmethyl)-4,13-diaza-18-crown-6 potassium iodide. Jiegou Huaxue, 11(1), 61-64 1992
142 Wei Xudong,Hu Yuefei,Li Tingsheng,Hu Hongwen, A facile preparation of 1,2,3-triaroyllidolizines. Synth. Commun., 22(14), 2103-2109 1992
143 Wei Xudong,Fang Jin,Hu Yuefei,Hu Hongwen, A convinient preparation of 3,5-diarylisooxazoles. Synthesis, 11/12, 1205-1206 1992
144 Hu Yuefei,Hu Hongwen, A versatile oxidizing agent: Tetrakis-pyridino- cobalt(Ⅱ) dichromates. Synth.commun., 22(10), 1491-1496 1992
145 Hu Hongwen,Wei Xudong et al., The structure of benzaldoxime and m-chlo- ro-benzaldoxime dehydrodimers wite styrene, Chin.J.Chem., 10, 278-284 1992
146 Wei Xudong,Hu Hongwen et al., Dehydrodimers of arylaldoxime--a convini- ent source of iminoxy radicals. Chin.J.Chem., 10(4) 344-349 1992
147 Pan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Vinylation of alkyl halide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Commun., 22(14), 2016-2029 1992
148 李廷盛,胡宏紋 含冠醚環的查爾酮的合成 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 28(4),663 1992
149 Wei Xudong,Zhang Zhuangyu,Li TingSheng,Hu Hongwen, The reaction of dip- olarphile with arenealdoxime dehydrodimers. Heteroatom Chem., 3(5/6), 603-609 1992
150 Wei Xudong,Hu Hongwen,Yu Kaibei,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of 1,2,3-tribenzoylindolizine. Jiegou Huaxue, 12(1), 26-28 1993
151 李廷盛,魏旭東,胡宏紋, 含黃酮結構的冠醚的合成 化學通報 6, 35-36 1993
152 Zhang Litao,Lu Tianbao,Hu Hongwen et al., The first crystal structure of bis(crown ether) compound that forms an intramolecular sandwich complex with rubidium picrate. Supermol.Chem., 1,107-110 1993
153 Zhong Zheqi,Qiu Yuzhu,Hu Hongwen, et al., A new and facile synthesis of 1-H-indazoles. J.Chem.Soc., Perkin Trans.Ⅰ, 1279-1280 1993
154 Wei Xudong,Hu Yuefei,Hu Hongwen, A facile one-step synthesis of aromatic indolizunes by 1,3-dipolar cycloaddition of pyridinum and related heteroaromatic ylides with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TPCD.J.Chem.Soc., Perkin Trans.I, 2487-2489 1993
155 Zhu Changchen, Wei Xudong, Hu Hongwen, et al., A facil synthesis of indolizines by 1,3-dipolar cyrloaddition of pyridinium and related heteroaromatic ylides with alkenes in the presence of TPCD. Chem. Res. Chin.Univ., 10(20), 93-101 1994
156 王德粉,胡宏紋等, 含硫套索冠醚的合成, 高等學校化學學報, 15(8), 1159-1162 1994
157 Wang Defen,Xiang Hai,HuHongwen,et al., The first binuclear copper(Ⅱ) complex of a bibrancchial lariat ether. J.Chem.Soc.,Dalton Trans., 3325-3328 1994
158 Dai Wenning,Wang Dfen,Hu Hongwen, Synthesis of 6.6''''-dimethyl-4',4'''-diphentl-2,2'-6',2'',6'',2''',6''',2''''-quinquepyridine and its binuclear double helicalcomplex. Chin.Chem.Lett.,5(1),69-72 1994
159 Liao Yi,Zhang Zhuangyu,Hu Hongwen, The vinylation of 4-iodobenzocrown ether catalyzed by polymeric palladium catalyst. Synth.Commun., 25(4), 595-601 1995
160 Zhong Zhenqiu,Qiu Yuzhu,Zhang Zhen,Hu Hongwen, A novel synthesis of 3-phenyl -1 H-indazol derivatives. Chin. Chem. Lett.,6(1), 13-16 1995
161 Pan Yi,Zhang Zhuangyu,HuHongwen,Vinylation of benzylic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s catalyzed by palladium. Synthesis, 1995(3), 245-249
162 Zeng Pengju,Hu Yuefei,Hu Hongwen, A convenient preparation of N-(2-substituted 1-cyanoethy)acetamides. Synth.Commun.,25(8), 1167-1172 1995
163 Zeng Penju,Hu Yuefei,Hu Hongwen, Aconvenient retion of N-(2-substituted-1-cyanomethyl) acetamides with NaTeH. Synth.Commun. 1997 27(5), 939-944.
164 Zhang Xuechun,Cao Weili, Wei Xudong,Hu Hongwen, A convenient synthesis of 1-acyl indolizines by 1,3-dipoler cycloaddition reactions of pyridi-nium ylides and α,β-unsaturated aldehydes or ketones in presence of TPCD. Synth, Commun. 27(8),1395-1403 1997
3. 礦物識別方法和工作流程
目前,礦物識別制圖的方法是特徵譜帶識別和基於相似性測度的識別:①利用岩石礦物的特徵譜帶構造識別技術,該方法相對直觀,簡單可行,但是單一的特徵往往造成岩石礦物的錯誤識別,其精度難以達到工程化應用的需求,同時對成像光譜數據的信噪比、光譜重建的精度要求較高;②從岩石礦物光譜的整體特徵出發,與成像光譜視反射率數據進行整體匹配、擬合或構造模型進行分解,這也是目前研究的重點,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礦物光譜漂移或光譜變異而造成的單個光譜特徵的不匹配,並能綜合利用弱的光譜信息,避免局部性特徵(如單一特徵構建的識別方法)造成識別的混淆,識別的精度高。
對於成像光譜上百個波段而言,數據量非常之大,尤其在目前無論是航空成像光譜數據,如AVIRIS、CASI、HyMap等,還是在軌的航天成像光譜數據,如Hyperion航帶都普遍比較窄,一般在3~10km,給大面積應用帶來很多不便,增加了大面積數據處理的難度,並使工作量在目前微機配置的條件下成倍增加。因此,無論是從岩石礦物光譜的局域特徵還是整體特徵開展對礦物的識別,在保證識別精度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工程化的處理,必須探索新的技術流程。
在對成像光譜數據特徵與識別方法的比較研究中,結合工作實際以及進行工程化處理的初步要求,在確保識別精度的條件下,設計出標准資料庫光譜+光譜-特徵域轉換+礦物識別方法的技術流程。該流程的主要作用:
(1)直接開展蝕變礦物的識別與信息提取:在對試驗區岩石類型、構造、熱液活動以及礦產綜合研究的基礎之上,提煉與礦化關系密切的蝕變礦物,利用標准庫的光譜或野外實測光譜作為參考光譜。
(2)進行光譜域與特徵域的轉換,實現數據減維與數據壓縮,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像光譜數據波段上百,不同的航帶寬度與記錄長度使單次處理的數據量達1Gbytes,中間過渡文件單航帶可達10Gbytes;在以前的處理中常常將航帶分割成較小的區域進行處理後再進行拼接,利用MNF技術可以將整個光譜域空間轉換到特徵域空間,消除原有光譜向量間各分量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去掉信息量較少雜訊較高的向量,使數據處理從成百的光譜域集中到去噪的特徵域中進行,減低數據量,縮短數據處理時間,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
(3)特徵分離,增加不同礦物的可分性,提高礦物識別的精度:在成像光譜數據MNF變換並剔除雜訊波段的特徵域空間中,不同的波段被賦予了不同的物理或數學意義,地物的光譜特徵在特徵域發生分離,地物的細微特徵得到放大,增加了數據的可分性。
4.4.2.1 光譜特徵域轉換
光譜解析度的提高,一方面提高了數據的分類識別的精度以及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數據的容量,也使數據高冗餘高相關。有效的數據壓縮與特徵提取勢在必行。一般地,利用傳統的主成分變換進行相應的變化,衍生出一系列的成像光譜數據壓縮與特徵提取方法,如MNF變換(Kruse,1996;Green et al.,1998),NAPC(Lee et al.,1990)、分塊主成分變換(Jia et al.,1998)以及基於主成分的對應分析(Carr et al.,1999)等。空間自相關特徵提取(Warner et al.,1997)、子空間投影(Harsanyi et al.,1994)和高維數據二階特徵分析(Lee et al.,1993;Haertel et al.,1999)也得到相應的重視。利用非線形的小波、分形特徵(Qiu et al.,1999)也在研究之中。
主成分分析(PCA)是根據圖像的統計特徵確定變換矩陣對多維(多波段)圖像進行正交線性變換,使變換後新的組分圖像互不相關,並且把多個波段中有用信息盡可能地集中到少數幾個組分圖像中(圖4-4-1)。一般地,隨著主成分階次的提高,信噪比逐漸減小。但在波段較多時並不完全符合這一規律。
為改善主成分在高光譜維中的數據處理能力,相應地利用最大雜訊組分變換(MNF)的方法(甘甫平,2001;甘甫平等,2002~2003)。該方法是利用圖像的雜訊組分矩陣(ΣNΣ-1)的特徵向量對圖像進行變換,使按特徵值由大到小排序的變換分量所包含的雜訊成分逐漸減小,而圖像質量順次提高。Σ為圖像的總協方差矩陣,ΣN為圖像雜訊的協方差矩陣。MNF相當於所有波段雜訊方差都相等時的主成分分析,因此可分為兩步實現,第一步先將圖像變換到一個新的坐標系統,使變換後圖像雜訊的協方差矩陣為單位陣;第二步再對變換後的圖像施行主成分變換。此改進的演算法稱為「雜訊調節主成分變換(NAPC)」。
對P波段的高光譜圖像
Zi(x),i=1,2,…,p (4-4-1)
可以假設
Z(x)=S(x)+N(x) (4-4-2)
這里,ZT(x)={Z1(x),…,Zp(x)},S(x)和N(x)分別為Z(x)中不相關的信息分量和雜訊分量。因此,
Cov{Z(x)}=∑=∑S+∑N (4-4-3)
∑S和∑N分別為S(x)和N(x)的協方差矩陣。因此,可以定義第i波段雜訊分量,
Var{Ni(x)}/Var{Zi(x)} (4-4-@4)
選擇線形轉換,MNF變換可以表示為
成像光譜岩礦識別方法技術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
在變換中,確保
成像光譜岩礦識別方法技術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
同時,為使雜訊與信息分離,S(x)分別與Z(x)和N(x)正交。
圖4-4-1 MNF變換的特徵值曲線
MNF有兩個重要的性質,一是對圖像的任何波段作比例擴展,變換結果不變;二是變換使圖像矢量、信息分量和加性雜訊分量互相垂直。乘性雜訊可通過對數變換轉換為加性雜訊。變換後可針對性地對各分量圖像進行去噪,或舍棄雜訊占優勢的分量。MNF變換的特徵值曲線如圖4-4-1。
4.4.2.2 特徵分離
在MNF變換後的特徵域中不同波段具有不同物理與數學意義。比如變換後的第1波段表示地物的亮度信息,第7 波段或第8 波段表示地形信息。在MNF變換中,通過信號與雜訊分離,使信息更加集中於有限的特徵集中,一些微弱信息則在去噪轉化中被增強。同時在MNF轉換過程中,使光譜特徵向量集匯聚,增強分類信息。
圖4-4-2是一些礦物光譜通過MNF變換前後的曲線剖面圖,從右圖可見信息與雜訊分別有序地集中在一些有限的波段內。通過舍棄雜訊波段或其他處理,相應地降低或消除雜訊的影響。同時信息也比原始數據更易區分。
4.4.2.3 礦物識別
礦物識別主要選用光譜相似性測度的方法。基於整個譜形特徵的相似性概率的大小,能有效地避免因岩石礦物光譜漂移或光譜變異而造成的單個光譜特徵的不匹配,並能綜合利用弱的光譜信息。
圖4-4-2 礦物光譜MNF變換前後特徵比較
基於整個光譜形特徵的識別方法主要有光譜角技術、光譜匹配濾波、光譜擬合與線形分解等。利用大氣校正後的重建光譜數據,可選擇性地利用上述礦物識別技術開展端元礦物的識別。光譜角方法可直接選擇端元礦物進行匹配,最終生成二值圖像,簡單易行,在閾值合理可靠的前提下能夠獲取較高的識別精度。
在成像光譜岩礦地質信息識別與提取方法中,光譜角技術是一種較好的方法之一(王志剛,1993;劉慶生,1999)。光譜角識別方法是在由光譜組成的多維光譜矢量空間,利用一個岩礦矢量的角度測度函數(θ)求解岩礦參考光譜端元矢量(r)與圖像像元光譜矢量(t)的相似性測度,即:
成像光譜岩礦識別方法技術研究和影響因素分析
這里,‖*‖為光譜向量的模。參考端元光譜可來自實驗室、野外測量或已知類別的圖像像元光譜。θ介於0到π/2,其值愈小,二者相似度愈高,識別與提取的信息愈可靠。通過合理的閾值選擇,獲取礦化蝕變信息的二值圖像。
4.4.2.4 閾值的選擇與航帶間信息的銜接
無論是光譜角技術還是光譜匹配以及混合光譜分解,都存在對非礦物信息的分割,因此閾值的選擇是一個必須面臨的重要問題。這不僅關繫到所識別礦物的可靠度,也關繫到礦物分布范圍大小的界定。同時由於是分航帶提取,不同航帶間因大氣校正的誤差和雜訊的影響而使同一地物的光譜特徵存在差異,可能使所提取的礦物空間展布特徵在航帶之間所有診斷和一致性,增加了制圖的困難。因此對於閾值的選擇,需遵循以下原則:在去除明顯假象信息、保留可靠的礦化蝕變信息情況下考慮整體的一致性以及航帶的過渡性。
4.4.2.5 技術流程
結合成像光譜數據預處理,根據實際應用情況,可以總結出成像光譜遙感地質調查工作的技術流程,如圖443所示。
4. 蘭州大學出過哪些名人
蘭州大學出過的名人有:秦大河、劉人懷、吳雲東、李陽、李吉均等等。
1.秦大河
秦大河,1947年1月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冰川學家和氣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
1965年秦大河從武威第一中學畢業後,考入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1970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和政縣第一中學任教;1978年調進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工作,同年7月考取蘭州大學地理系研究生;1980年碩士畢業後返回冰川所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1990年3月3日抵達國際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科學考察終點,成為中國第一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大河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人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吳雲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吉均
5. 陝西寶雞文理學院屬於幾本的院校,是三本的嗎
寶雞文理學院屬於二本
6. 除了硝酸銀,還有什麼試劑能檢測氯離子
其實主要是ag+檢測
以下引用論文
摩爾法測定氯離子
摩爾法測定氯離子的范圍為=5~100 mg/L。周少玲等[2]從理論上指出以鉻酸鉀為指示劑,在中性或弱鹼性條件下,用硝酸銀標准溶液進行滴定實驗,由於AgCl的沉澱溶解損失,溶液中仍然余留0.44 mg/L的氯離子不能被滴定。所以對於氯離子含量低的水質用摩爾法測定會造成較大的分析誤差,而且測定精密度也較差。在用AgNO 3滴定氯離子的過程中,Ag+易與溶液中的氨形成銀氨絡離子Ag(NH 3)+,從而增加了AgNO 3的消耗量,造成分析結果偏高。所以,摩爾法測定中水中氯離子含量時,應控制溶液的pH值為中性。周強等[3]以耐鹽性較強的大麥品種「鑒4」幼苗為材料,用硝酸銀滴定法測定植物體內氯離子含量。結果得出在0~0.5 mol/L范圍內的線性關系較好,相關系數r為0.9986,但標准曲線未通過坐標原點。回收率為87.73% ~117.78%,RSD為10.80%。准確度僅為88.43%,變
異系數為10.33%。
摩爾法是一種傳統的測量方
法,但僅對氯離子含量高的物質
測定較准確,此方法採用的鉻酸
鉀和硝酸銀試劑是有毒物質,且
排放到環境中會造成環境污染;
硝酸銀試劑價格高,增加了測定
成本,影響了方法的實用性。
2.2
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是通過測定被測
物質在特定波長處或一定波長
范圍內光的吸收度,對該物質進
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楊學芬[4]
研究了以過氧化氫
為氧化劑,硝酸-
甘油為介質,
分光光度法測定工業亞磷酸中
氯離子含量。此系統的穩定性
高,測定波長為380 nm,氯離子
含量在1~6 g/mL
范圍內呈線性
關系,相關系數為0.9999,回收
率為96%~105%。
關瑞等[5]
通過研究氯化銀沉
淀在明膠-
乙醇水溶液中的穩
定性,建立了測定微量氯離子的
分光光度分析方法,並應用到有
機工藝水中微量氯離子的測定。
在實驗最佳條件下,氯離子濃度
在0~6 mg/L
范圍內呈良好線性,
相關系數為0.9993,方法的標准
偏差為0.108,變異系數為
0.026,回收率為101%~105%。該
方法的檢測限為1.35 ×10
- 2
mg/L。
顧立公[6]
利用在酸性條件下,
氯離子與硫氰酸汞反應生成微
電離的氯化汞絡合物,釋放出等
量的硫氰酸根與鐵(III)反應生
成紅色的絡合物,建立了硫氰酸
汞-
硝酸鐵間接分光光度法測
定水中的微量氯離子的方法,得
出氯離子含量在0.2~10 mg/L
范
圍內呈良好線性關系,相關系數為
0.9992,回收率在95.8%~102.1%。
本方法靈敏度高,重現性好,方
法簡便、
快速,可用於水中微量
氯離子的測定。
氯化物共沉澱富集分光光度
法是一種國標方法[7]
。該方法用
磷酸鉛沉澱做載體,共沉澱富集
痕量氯化物,經離心機分離後,
用硝酸鐵/
高氯酸溶液完全溶解
沉澱物,加硫氰酸汞/
甲醇溶液
顯色,用分光光度計間接測定痕
量氯離子,測定范圍為0.01~0.1
mg/L。
分光光度法可以精確測定微
量氯離子,靈敏度高,重現性好,
方法簡便、
快速。但是共沉澱富
集分光光度法採用的磷酸鉛、
硫
氰酸汞和甲醇試劑是有毒物質,
影響操作人員的健康,且這些試
劑使用量很大,如果不加處理直
接排放則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
染。
2.3
濁度法
此濁度法是在比色法的基礎
上發展起來的,是根據測量光線
通過懸浮液後透射光的強度進
行分析的一種分析方法,在臨床
分析、
食品分析、
環境分析、
工業
分析、
葯物分析等研究工作中應
用廣泛。
陳振華等[8]
研究了在表面活
性劑下用硝酸銀濁度法測定Cl
-
。
結果表明,在0.3 mol/L
酸性條件
下,吐溫- 60
作為AgCl
濁度的
穩定劑,該方法的線性范圍為
0~8 g/mL,相關系數r =0.991,回
收率為87.75%~103.33%,可用
於發電廠爐水中Cl
-
的測定。
王愛榮等[9]
研究了以乙二醇
為增溶劑,硝酸銀作沉澱劑,采
用氯化銀比濁法,在不分離硫酸
銅的條件下,直接測定酸性鍍銅
液中微量氯離子。測定波長為
440 nm,線性范圍為0~2 g/mL,其
俞凌雲,等:氯離子測定方法及其應用研究行業論壇
33
西部皮革第31
卷
表觀摩爾吸光系數ε=113 ×
105,方法檢出限為0.035 g/mL,
該法用於測定酸性鍍銅液中微
量氯離子在不同水平的加標回
收率為95.4%~104.5%。杜斌等[10]
研究了以非離子型微乳液乳化
劑OP/
正丁醇/
正庚烷/
水為介
質,
AgCl
濁度法測定氯離子的試
驗條件。該方法的線性范圍為
0.2~3.4 mg/L,
r =0.9997,
RSD <
2.8%,回收率為94%~104%,可
用於水泥原料、
生料及熟料中微
量氯離子的測定。
申海燕[11]
利用氯化銀沉澱在
明膠-
乙醇水溶液中的穩定性,
建立了一種測定有機工藝水中
微量氯離子的濁度法。該法的線
性范圍為0~6 mg/L,
r =0.9993,回
收率為95.2%~101.3%。王兆喜
等[12]
設置流動注射分析儀器參數
工作波長為450 nm,進樣頻率為
60
次/h,建立了反相流動注射比
濁法測定水中的氯離子含量的
方法。 氯離子的濃度在1.0 ×
10
- 5
~10.0×10
- 4
mol/L
范圍內與
吸光度呈良好線性關系,相關系
數為0.995,回收率為95%
~101%,
RSD<2.49%。
此濁度法操作簡便、分析時
間短、
所用試劑少、
運行成本低,
檢測手段簡單,可與流動注射等
其他先進技術聯用,易實現自動
化,程序化,前景十分廣闊。由於
此濁度法具有上述特點,故在分
析科學中有廣泛的應用。
2.4
離子色譜法
離子色譜法是比較新的離子
分離技術。這一方法現已廣泛應
用於環境監測、鹽水、土壤、
血
液、
鍋爐水、
乳製品等試樣的分
析之中。張新申等[13]
利用自製的
離子色譜儀對製革生產中的浸
酸廢液、
鉻鞣廢液、
總污水中的
氯離子含量進行了測定。表明氯
離子濃度在10
- 5
~10
- 3
mol/L
范圍
內有很好的線性關系,測量上限
為10
- 2
mol/L,回收率為98.6%
~102.5%。朱子平[14]
採用萃取分
離法消除乳化液中有機組分對
測定組分的影響及對色譜柱所
造成的污染,應用離子色譜法檢
測了乳化液中氯離子。其加標平
均回收率為95%~105%,相對標
准偏差優於4.0%(n=20)。
陸克平
等[15]
採用在鹼性條件下加熱迴流
分解雙氧水,用離子色譜法測定
其中微量氯離子。得出雙氧水中
氯離子檢測限為0.06 g/mL,線性
方程為C=1.155 ×10
- 5
A- 0.
02435。
線性范圍為0.10~15.0
g/mL,濃度與面積的相關系數r
=0.9992。
王艷麗等[16]
用高純Cu
粉與
濃HNO 3
進行氧化還原反應,
170
℃加熱分解Cu(NO 3
)2
,去除絕大
部分NO 3
-
,研究了一種以離子色
譜電導檢測法測定HNO 3
中微、
痕量級Cl
-
的方法。Cl
-
的加標回
收率為87.5% ~93.7%
,
RSD(n
=5)<10%。劉燕等[17]
採用離子色
譜雙柱串聯法分離硝酸樣品,以
離子色譜電導檢測法測定硝酸
濾液中的痕量氯離子。氯離子濃
度在0.01~0.30 mg/L
范圍內與色
譜峰面積成線性關系,線性相關
系數r =0.997,對硝酸樣品進行
測定,氯離子的加標回收率為
96.5%~99.0%,測定結果的相對
標准偏差為1.84% ~ 2.83%(n
=5)。
宋曉年等[18]
採用預濃縮離子
色譜法(採用濃縮柱預先濃縮樣
品然後進來)測定高純度水中痕
量氯離子,分析結果線性回歸後
得出方程為H = 0.429C- 0.596,
式中H
為測得氯離子的峰高;
C
為氯離子含量,線性相關系數r =
0.9985,標准曲線有很好的線性
關系,可監測高純去離子水中
10
- 9
mg/L
氯離子。
離子色譜法簡單方便,靈敏
度高,測量快速而准確,且不需
要其他化學試劑,能快速、
簡便、
高效、安全地應用於實際分析,
尤其適用於大批量試劑連續測
定。
2.5
原子吸收法
原子吸收是基於被測物質的
原子蒸氣對特定譜線的吸收作
用來進行定量分析的一種方法。
顧永祚等[19]
以Cl
-
與定量Ag
+
生
成AgCl
沉澱反應為基礎,提出了
一個測定水中Cl
-
的間接原子吸
收法。Cl
-
濃度在0~50 g/mL
范圍
內呈線性。錢初洪等[20]
用原子吸
收法間接測定了己二酸銨中的
微量氯離子,此法通過加入乙醇
和霧化增效劑,使AgCl
的溶解度
降低並提高了原子化效率,從而
使測定的靈敏度提高,利用
AgNO 3
與己二酸銨中的微量氯離
子反應,測定剩餘Ag
+
間接求出
氯離子的含量,測定的相對標准
偏差1.9%~4.8%,靈敏度(1%A)
為0.022 mg/L。
葉曉萍[21]
利用乙醇-
明膠可
以提高氯化銀沉澱的穩定性,
行業論壇
34
第15
期
AEO- 7
表面活性劑對銀原子化
效率也有明顯提高的特性,研究
了在一定的介質條件及儀器分
析條件下,通過加入乙醇-
明膠
和AEO- 7,應用石墨爐原子吸收
法測定銀離子含量,從而間接測
定高價稀土氧化物礦物中氯離
子的含量,其線性范圍為20~100
g/L,相關系數r = 0.9997,
RSD
=0.27% ,加標回收率為92.5%
~102.0%。
楊延等[22]
研究了火焰原子吸
收光譜法間接測定電廠高純水中
的痕量氯離子的方法。該法採用
AgCl
沉澱,測定剩餘Ag
+
間接求
出氯離子含量。方法的相對標准
偏差2.3%~8.6%,加標回收率為
94% ~103% ,靈敏度(1% A)為
0.029 mg/L。袁志莉等[23]
研究了在
酸性環境中,氯離子與銀離子生
成沉澱,經氨水溶解後,用火焰原
子吸收法測定銀,從而間接測定
出氯離子的含量。本方法測定氯
的線性范圍為1.0~30 g/mL,相關
系數r = 0.999,靈敏度為0.023
g/mL
(1%),檢測下限為0.059
g/mL,回收率為95%~105%。
王傳化[24]
利用原子吸收分光
光度法間接測定了濕法磷酸中
微量氯(0.001%~0.01%)。此法是
用適當過量的Ag
+
與Cl
-
反應,
將生成的沉澱AgCl
過濾後,用原
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濾液中
剩餘的Ag
+
含量,從而得出濕法
磷酸中氯含量。氯離子的線性范
圍為0.6~1.0 g/mL,加標回收率
為99.5%~101.1%。
原子吸收法具有較高的靈敏
度、
很好的重現性、
較高的准確
度和操作簡單,容易掌握,干擾
少等特點,對微量氯離子的跟蹤
監測是科學准確簡單易行的。
2.6
流動注射法
流動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
FIA)是一種容易實現現
場與鄰近實驗室聯線的自動分
析系統,廣泛用於環境、
農業、
醫
葯、
臨床、
食品、
冶金、
生物化學
等方面的金屬、
非金屬和有機物
等的分析。
廖霞等[25]
探討了用流動注射
-
雙波長分光光度法測定水樣中
游離氯的最佳化學條件和最佳
儀器參數,選擇參比波長為650
nm,測定波長為553 nm
之處進
行比色測定。
此方法的精度
(RSD)和檢出限分別為1.2%
(10.88 g/mL,
n =11)和0.24
g/mL,用本系統測定水樣中的游
離氯,回收率在100.0%~110.0%
之間,檢測限低,線性范圍寬,重
視性好,可對自來水及漂白粉游
離氯進行實際應用測試。呂淑清
等[26]
根據氯離子與硫氰酸汞和硝
酸鐵在酸性介質中反應生成紅
色絡合物的吸光度與水中氯離
子的含量成正比這一反應原理,
建立了用流動注射-
分光光度
法測定微量氯離子的自動分析
方法。本方法的檢測極限為20
g/L,相對標准偏差為0.89%,回
收率為100%~105%,分析速度為
60~120
樣/h,適用於火電廠爐水
中微量氯離子的測定。
王建偉等[27]
以可編程邏輯控
制器來控制系統以實現自動操
作,測定頻率達80
次/h,建立了
一種應用流動注射連續快速監
測飲用水中余氯的方法。此方法
的檢測下限為0.1 mg/L,線性范
圍0.1~1.6 mg/L,相關系數為
0.9980。
FIA
技術具有裝置小型簡
單,操作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分
析速度快,分析結果重現性良
好,所需試劑量少,靈敏度高,檢
測下限低等優點,可與比濁法、
速差動力學分析等多種分析方
法聯用且效果更佳,具有良好的
應用前景。
2.7
容量法
容量法[28]
測定生活飲用水中
的氯離子,有硝酸銀容量法(A)
和硝酸汞容量法(B)。A
法為沉
淀滴定法,終點變色不敏銳,易
受氯化銀沉澱顏色的干擾,需以
對比法判定終點,帶有很大的經
驗性。B
法的終點變色很敏銳,易
於判斷,但要嚴格控制試液的pH
值在3.0±0.2
的范圍內。若水樣
氯離子含量超過100 mg/L
時,須
稀釋樣品。
張艷[29]
確定了二苯卡巴腙
(DPCO)和二苯碳醯二肼(DPCI)
兩種指示劑、
不同酸度對測定結
果的影響,並不經稀釋直接測定
了高濃度的樣品,測量結果得A
法的回收率為102.2%~101.0%,
RSD<0.016;
B
法的回收率為
100.2%~100.5%,
RSD<0.009。硝
酸汞容量法測定飲用水中的氯
離子,方法簡便,終點變色敏銳,
其准確度和精密度均優於硝酸
銀容量法,由於水樣具有一定的
緩沖能力,對於含量高的樣品,
只需將試液滴定前的pH
值控制
在3.2,樣品不需稀釋可以直接
俞凌雲,等:氯離子測定方法及其應用研究行業論壇
35
西部皮革第31
卷
測定。B
法的適應濃度范圍廣,准
確度、
精密度均優於A
法。其原
因主要是A
法的終點顏色由黃
色變為磚紅色,變色不明顯,需
以對比法進行終點判定。而B
法
的終點顏色是由微黃色變為淡
紫色,變色敏銳,易於判定。
陸克平[30]
發現現行硝酸汞容
量法測定安慶分公司煉油污水
中氯離子含量大大偏高和終點
變色遲緩返色等現象。於是改進
了煉油裝置污水的預處理方式,
將樣品經過濾直接加熱揮發、
酸
性條件下雙氧水消解和鹼性條
件下煮沸等過程後,能完全消解
和去除干擾離子,消除該現象,
而且氯離子幾乎無損;汞氯配合
物的平均配位數與試液中氯離
子濃度有關,通過控製取樣量,
使氯離子濃度在平均配位數近
似為2
的可准確測定范圍。改進
後的硝酸汞容量法單次試驗分
析周期為40 min,可准確測定至
0.35 mg/L
的氯離子,氯離子回收
率為98.0%~102.4%。
3
其他分析方法
陳建欣[31]
用電化學分析法測
定工業亞磷酸中氯離子含量,應
選擇測定環境無氯氣存在,參比
電極採用217
型雙鹽橋飽和甘
汞電極,若用新銀電極要先用乙
醇擦洗,用蒸餾水泡24 h,然後
用0.001 mol/L
的AgNO 3
溶液浸
泡20~30 min
將電極活化,用
0.1000 mol/L
的AgNO 3
標准溶
液,試樣質量10 g
左右為宜,本
方法適用於可溶性氯化物的測
定,測定最低值可低至0.0001%。
魏紅兵等[32]
研究了用自動電
位滴定法測定化肥中氯離子含
量的方法。本方法是先將樣品溶
解後加3
倍溶液體積量的乙醇,
然後用硝酸銀標准溶液通過自
動電位滴定儀進行等當點滴定。
氯離子的檢出下限為0.006,回
收率為98.6%~102.0%。
邵海青[34]
研究了以銀電極作指示電極,
217
型甘汞電極作參比電極,在
經冷藏後的銅電解液中加入過
量的硝酸銀標准溶液,以氯化鉀
標准溶液電位返滴定測定氯離
子含量。
測得回收率在95%
~100%范圍內,
RSD=2.8%。電位
滴定法簡捷方便,測量准確,工
作效率高。
4
展望
在各種氯離子分析方法中,
以離子色譜法最為簡便快速與
通用,而硝酸銀容量法和硝酸汞
容量法因不需要特殊的儀器及
器皿簡單,在廢水的氯離子含量
測定中最為普及。雖然汞量法需
用到有毒試劑,但較銀量法溶液
穩定性好、
可消除殘硫酸根及低
pH
條件下滴定可減少干擾。但
兩種容量法都存在靈敏度低、
重
現性差、
誤差大等缺點。分光光
度法以其靈敏度高,選擇性好,
操作簡單等優點廣泛用於各種
微量以及痕量組分的分析。濁度
法快捷簡便且運行成本低,易實
現自動化,在分析科學中有廣泛
的應用。離子色譜法雖然檢測下
限很低,但操作復雜,儀器昂貴,
不適宜於實際生產的應用。原子
吸收法是一種十分成熟的痕量
分析技術,操作簡便、
儀器普及、
重現性好、
有較高的靈敏度和選
擇性,因此在稀土工業生產及分
析研究工作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流動注射有檢測限低,線性范圍
寬,重視性好,可與多種分析方
法聯用,以此建立起來的痕量氯
離子濃度自動測定方法,更適合
於發電廠、
化工廠等生產運行中
各種水或中間反應過程中的氯
離子濃度的實時、在線自動監
測。
參考文獻:
[1]但衛華.製革化學及工藝學[M].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6.
[2]周少玲,張永.各種氯離子含量測定方
法的適用性探討及新方法的提出[J].
熱力發電,
2007,
37
(7):
75-76.
[3]周強,李萍,曹金花,等.測定植物體內
氯離子含量的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比較[J].
植物生理學通訊,
2007,
43
(6):
1163-1166.
[4]楊學芬.分光光度法測定工業亞磷酸
中的氯離子[J].
雲南化工,
2000,
27
(4):
15-16.
[5]關瑞,李昌,宋維.分光光度法測定微
量氯離子的研究與應用[J].化工標准
化與質量監督,
2000,(3):
7-9.
[6]顧立公.硫氰酸汞-硝酸鐵間接法測
定水中微量氯離子[J].江蘇衛生保健,
2005,
7
(1):
18.
[7]GB/T 6905.4—1993,鍋爐用水和冷卻
水分析方法—— —氯化物的測定:共沉
淀富集分光光度法[S].
[8]陳振華,泉香芹.濁度法測定發電廠爐
水中微量氯離子的研究[J].華北電力
技術,
2003,(2):
7-8.
[9]
王愛榮,楊波,胡小保.比濁法測定酸
性鍍銅液中微量氯離子[J].廣東微量
元素科學,
2007,
14
(3):
45-47.
(下轉第42
頁)
西部皮革行業論壇
36
西部皮革第31
卷
(上接第36
頁)
[10]杜斌,王淑仁,魏琴.非離子型微乳液
介質-氯化銀濁度法測定氯離子[J].
分析化學,
1995,
23
(5):
612.
[11]申海燕.水中微量氯離子的微型測定
[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
2003,
21(4):
87-88.
[12]王兆喜,汪敬武.反相流動注射比濁
法測定水中氯離子[J].
南昌大學學
報,
2003,
27
(3):
248-251.
[13]張新申,鄭筱梅,陳子陽.離子色譜法
測定氯離子含量[J].
皮革科技,
1993,
18
(9):
14-16.
[14]朱子平.離子色譜法測定乳化液中的
氯離子[J].分析儀器,
2003,(4):
32-
34.
[15]陸克平,劉心烈.離子色譜法測定雙
氧水中微量氯離子[J].
化肥工業,
2002,
29
(6):
39-40.
[16]王艷麗,伯英,劉燕,等.離子色譜法
測量硝酸中痕量的氯離子(I)[J].化
學工程師,
2006,(2):
42-43.
[17]劉燕,侯倩慧,余季金,等.離子色譜
雙柱法測定硝酸中痕量氯離子[J].化
學分析計量,
2006,
15
(2):
40-41.
[18]宋曉年,王瑾.離子色譜法測定高純
度水中痕量氯離子[J].
宇航材料工
藝,
1996,(5):
55-56.
[19]顧永祚,楊洪高,潘楊,等.間接原子
吸收法測定水中氯化物研究[J].四川
環境,
1994,
13
(1):
23-25.
[20]錢初洪,梁巧榮,黃志明.用原子吸收
法間接測定已二酸銨中的微量氯離
子[J].應用化工,
2003,
32
(3):
39-41.
[21]葉曉萍.原子吸收法間接測定高價稀
土氧化物[J].稀土,
2006,
27(2):
53-
56.
[22]楊延,薛來,劉來昌.用原子吸收法間
接測定電廠水中的痕量氯離子[J].上
海電力學院學報,
2000,
16
(1):
8-12.
[23]袁志莉,孫建民,高崢,等.火焰原子
吸收法間接測定二氧化硅中的氯[J].
分析科學學報,
2006,
22
(1):
115-
116.
[23]王傳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間接測
定濕法磷酸中的微量氯[J].磷肥與復
肥,
2006,
21
(4):
73-74.
[25]廖霞,肖仁貴,趙中一.流動注射-雙
波長分光光度法測定水樣中的游
離氯[J].
貴州化工,
1998,(3):
32-
34.
[26]李永生,董宜玲,呂淑清.爐水中微量
氯離子的流動注射分光光度測定法
[J].華東電力,
2003
(7):
70-74.
[27]王建偉,洪陵成.飲用水中余氯的反
相流動注射分析[J].儀器儀表與分析
監測,
2006
(1):
33-34.
[28]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
准[S].
[29]張艷.硝酸汞容量法測定氯化物[J].
中國公共衛生,
2004,
20
(3):
349.
[30]陸克平.汞量法測定煉廠含硫污水中
氯離子的改進[J].
檢驗檢測,
2008
(9):
24-27.
[31]陳建欣.電化學分析法測定工業亞磷
酸中氯離子的含量[J].井岡山醫專學
報,
2007.14
(4):
43-44.
[32]魏紅兵,李權斌,王向東.自動電位滴
定法測定化肥中氯離子含量[J].磷肥
與復肥,
2005,
20
(2):
67-68.
[33]邵海青.電位滴定法測定銅電解液中
氯離子[J]. 治金分析,
2001,
21(4):
65.
部分:需從纖維中萃取的偶氮染料測
定[S].
[8]鵬搏.禁用偶氮染料檢測技術進展[J].
上海化工,
1997,
6
(22):
36-39.
[9]崔燕娟,賴勁虎,王志暢.淺析生態紡
織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技術[J].
化工時刊,
2008,
22
(4):
76-77.
[10]GB 20400-2006.皮革和毛皮有害物
質限量[S].
[11]GB 19601-2004.
染料產品中23
種
有害芳香胺的限量及測定[S].
[12]GB/T 19442-2005.
皮革和毛皮化學
試驗禁用偶氮染料的測定[S].
[13]SN/T 1045.1.
染色紡織品和皮革制
品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方法液相
色譜法[S].
[14]SN/T 1045.2.染色紡織品和皮革製品
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方法氣相色
譜/質譜法[S].
[15]SN/T 1045.3.染色紡織品和皮革製品
中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方法氣相色
譜法[S].
[16]DIN 53316:
1997.皮革檢驗皮革某些
偶氮染料的測定[S].
[17]§35 LMBG 82.02-2.日用品分析紡織
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檢測
[S].
[18]§35 LMBG 82.02-3.日用品測試皮革
上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S].
[19]§35 LMBG 82.02-4.日用品分析聚酯
纖維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檢測[S].
[20]§64 LFBG 82.02-9.日用品研究可排
放4-氨基偶氮苯的偶氮染料之使用
驗證[S].
[21]ISO/TS 17234:
2003.
皮革化學測試
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測定[S].
[22]姜遜,張玉蓮,汪福坤.禁用偶氮染料
檢測現狀與發展建議[J].上海紡織科
技,
2008,
36
(1):
52-53.
[23]朱少萍,顧麗娟.禁用偶氮染料檢測
中假陽性結果的鑒別方法[J].科技信
息,
2007,(11):
85,
87.
!!!!!!!!!!!!!!!!!!!!!!!!!!!!!!!!!!!!!!!!!!!!!!!
西部皮革行業論壇
42
7. 徐斌的科研簡介
主要論著
1. Xu Bin. Han Ji-hua. Zhou Shi-long, et 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wheat germ oil obtained by an experimental innovative subcritical butane extraction[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2015.
2. Xu B, Wang L k, Miao W J, et al. Thermal vs. microwave inactivation kinetics of lipase and lipoxygenase from wheat germ. [J].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2015.
3. Xu Bin, Liu Yan-xia, Miao Wen-juan, et al. A modified titrimetric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activity of wheat germ lipase[J]. 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 2014(8): 1-8.
4. Xu, Bin, Zhuo Shi-long, Miao Wen-juan, et al. Study on the stabilization effect of continuous microwave on wheat germ[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3,117(1): 1-7.
5. Xu Bin, Miao Wen-juan, Zhuo Shi-long, et al. A modified colorimetri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activity of lipase of wheat germ in low-aqueous media[J].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 2013, 5(2):113-118.
6. Xu Bin, Miao Wen-juan, Zhuo Shi-long, et al. An improved method to characterize crude lipoxygenase extract from wheat germ [J].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 Foods, 2012, 4(1):26-32.
7. 薛丁萍, 徐斌, 苗文娟,等.食品微波加工中的非熱效應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3,4:143-148.
8. 徐斌, 周世龍, 苗文娟,等.微波輻射對小麥胚芽糊化特性與微觀結構的影響[J].農業機械學報, 2012, 12: 151-157.
9. 苗文娟, 徐斌, 周世龍, 等. 小麥胚芽的穩定化技術研究進展[J].中國糧油學報,2012,27(10):123-128.
10. 徐斌, 苗文娟, 董英, 等.中國小麥胚芽資源分布及深加工相關品質[J].農業工程學報,2012,2:244-249.
11. 徐斌, 董英.小麥胚芽的產業化開發現狀與發展趨勢[J].農業工程學報,2011,12:341-345.
12. 徐斌, 李波, 苗文娟, 等.小麥胚芽貯藏過程中的酸敗變質機理[J].中國糧油學報,2011,9:123-128.
13. 徐斌, 董英, 吳艷博. 麥胚多層多室流化床在線穩定化試驗[J].農業機械學報,2010,1127-131.
14. 徐斌, 董英, 吳艷博.小麥胚芽的微波在線穩定化試驗[J].農業機械學報,2009,8:134-138.
15. 徐斌, 董英, 胡慶松, 等.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測定小麥胚芽脂肪氧化酶活力[J].分析化學,2009, 8:1252.
16. 徐斌, 韓及華, 薛丁萍,等. 玉米朊的品質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 2015
17. 薛丁萍, 徐斌, 韓及華, 等. 玉米朊脫色用活性炭的篩選及其脫色工藝的優化[J].中國糧油學報, 2014, 29(8): 11-16.
18. 肖香, 薛丁萍, 徐斌, 等. 玉米朊的脫色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科技, 2014, 39(1): 178-182.
19. 王志暉, 徐斌. 玉米朊的性質特徵, 生產現狀與應用前景[J].糧食與食品工業, 2013, 20(5): 21-24.
20. 馬廣亮, 董英, 徐斌. 玉米朊的活性炭脫色工藝研究[J].食品科技, 2007, 32(2): 261-264.
21. 李波, 董英, 徐斌. 米糠脂肪氧化酶活力的快速測定及其酶學特性研究[J].中國食品學報,2012,9: 192-197.
22. 王宏平, 徐斌, 周世龍, 等. 大豆胚芽的高效分離技術探討[J]. 中國油脂, 2012, 37(4): 70-72.23.徐斌, 董英. 苦瓜多糖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效果.營養學報, 2006(6):401~404.
24.徐斌, 董英. 分光光度法測定苦瓜總皂甙含量.食品科學, 2005(10):165~169.
25.徐斌, 董英. 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測定苦瓜多糖含量.食品科技, 2005(7):79~82.
26.徐斌, 董英. 苦瓜汁的真空凍干研究.食品與發酵工業, 2004(2):15~18.
27.徐斌, 王宏平. 董英.隔膜壓濾機在棕櫚油干法分提中的應用.中國油脂2004(5):27~28.
28.徐斌, 董英. 苦瓜汁的真空凍干.食品工業, 2004(2):33~34.
29.董英, 徐斌. 水提苦瓜多糖的分離純化及組成性質研究.食品科學, 2005(11):115~119.
30.崔恆林, 徐斌, 董英. 苦瓜皂甙的提取過程研究.江蘇大學學報, 2004(10):372~75.
31.高音, 董英, 徐斌. 芝麻餅粕提取物對豬油抗氧化作用研究, 中國油脂2007(5):56~57.
32.董英, 林琳, 徐斌. 利用米糠毛油制備生物柴油及其燃料性能.中國糧油學報 2008(4): 163~168.
33.董英, 林琳, 徐斌. 米糠油制備生物柴油的工藝優化和燃料特性.農業機械學報, 2007(10):80~83.
34.董英, 林琳, 徐斌. 大豆磷脂作乳化劑制備柴油-乙醇乳化燃料.中國油脂, 2007(12): 41~44.
35.董英, 林琳, 徐斌. 柴油-米糠油生物柴油-甲、乙醇類混合燃料的研究.農業機械學報,2007(11):26~30.
36.徐斌, 董英. 糖果及巧克力專用油脂制備探討.中國油脂, 2005(4):27~29.
37.王宏平, 徐斌. 油脂分提工藝的進展與應用.中國油脂, 2004(7):23~25.
38.王宏平, 徐斌. 大型浸出油廠防火安全技術的應用探討.中國油脂, 2005(1):27~31.
39.吳艷博, 董英, 徐斌. 麥胚穩定化處理方法的比較研究.食品工業科技, 2008(6):154~157.
40.馬廣亮, 董英, 徐斌. 玉米朊脫色工藝的研究.食品科技, 2007(2):261~264.
主持項目:
1. 2014.01-2017.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微波協同無機鹽對麥胚膜結合脂肪酶及其界面活性的調控機制(31371877);
2. 2013.07-2015.06,河南省創新基金項目:智能化超聲輔助亞臨界流體萃取成套試驗裝置(132203210271);
3. 2013.07-2015.12,江蘇省農業科技支撐項目:羅氏沼蝦生態養殖(與加工)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BE2013399);
4. 2013.01-2015.12,國家博士後基金特別資助項目:微波對小麥胚芽中耐熱膜結合脂肪酶的油水界面擾動機制(2013T60510);
5. 2013.01-2014.12,國家博士後基金面上項目:微波鈍酶作用及對穀物胚芽品質影響的分子機制(2012M521020);
6. 2014.07-2016.06,揚州市農業科技支撐項目:高品質稻米油生物加工與保質製取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YZ2014150);
7. 2014.07-2017.06,鎮江市農業科技支撐項目:大豆胚芽高效增值全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新產品開發(NY2014007);
8. 2013.07-2015.12,企業委託項目:原羊毛脫脂與羊毛脂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開發。
9.2010-2010,江蘇省研究生創新工程項目:糧食加工副產品的微波穩定化機理研究及其應用(CX09B-213Z);
10.2008-2010,鎮江市農業攻關項目:小麥胚芽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新產品開發(NY2007004);
11.2007-2009,鎮江市農業攻關項目:米糠油脂的高效提取及綜合利用研究(NY2006018)。
科研成果:
1. 科技部創新基金:玉米加工副產物聯產玉米朊和玉米黃色素(11C26213201415),2014年5月,通過科技部驗收(技術主持);
2. 河南省創新基金:天然產物的智能化亞臨界流體低溫萃取裝備(102203210083),豫科鑒委字【2012】第318號(技術主持);
3. 江蘇省產學研聯合創新資金—前瞻性聯合研究項目:麥胚制備抗腫瘤功能食品及新型食品配料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BY2012172),2014年12月,通過江蘇省科技廳驗收(第2)
4. 江蘇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小麥胚芽、麩皮高效增值全利用關鍵技術開發與產業化(BA2009111),2014年5月,通過江蘇省科技廳驗收(第3);
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苦瓜對糖脂代謝的調節作用及分子營養機制(31040061),2013年通過國家基金委驗收(第3);
6. 江蘇省農業高技術項目:「高效安全泡菜生產菌種的選育與直投式發酵劑的研製(BG2007339),蘇科驗字【2012】第234號、鑒字【教SH2012】第010號(第2);
7. 江蘇省農業科技支撐項目:小麥胚芽穩定化及綜合利用新技術與裝備(BE2007420),中糧學鑒字【2009】第2號(第3);
8. 江蘇省農業科技攻關項目:芝麻餅粕深加工技術研究及新產品開發(BE2005335),中輕聯科鑒字【2007】第016號(第3);
9. 江蘇省農業科技攻關項目:苦瓜深加工技術研究及新產品開發(BE2004360),蘇科鑒字【2006】第777號(第3);
10. 揚州市農業科技支撐項目:高純度蛋黃卵磷脂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開發(YZ2011062),揚科計驗【2014】第045號(技術主持);
11. 鎮江市農業科技支撐項目:米糠蛋白、膳食纖維和米糠油聯產技術研究與產業化(2010001),鎮科驗字【2013】第28號(技術主持);
12. 鎮江市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小麥胚芽高效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NY2007004),鎮科驗字【2010】第13號(技術主持)。
13.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礎研究項目「拮抗酵母防治水果病害及作用機制研究(06KJB210013)」,鑒字【教SH2008】第007號,(第5);
14.鎮江市科技攻關項目「高效安全直投式乳酸菌生物發酵劑(GY2004005)」,蘇科鑒字【2006】第617號(第6)。
科研獎勵:
1、 農產(食)品的亞臨界流體萃取新技術,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技術主持);
2、 農產(食)品的亞臨界流體萃取新技術,安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2013年(技術主持);
3、 農產(食)品的亞臨界流體萃取新技術,中國糧油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2012年(技術主持)。
4、 拮抗酵母防治水果病害及作用機制研究,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5),2007年;
5、 高效安全直投式乳酸菌生物發酵劑,鎮江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6),2006年。
授權專利:
1. 一種高純度蛋黃卵磷脂的制備方法. ZL 201210330558.7 .授權日, 2015-02-19.
2. 液化石油氣萃取產品中溶劑殘留的檢測方法. ZL 201210551265.1.授權日, 2014-06-25.
3. 大豆胚芽聯產胚芽油、低聚糖及濃縮蛋白的方法. ZL201110070810.0. 授權日, 2013-03-13.
4. 一種亞臨界丁烷萃取高品質大豆胚芽油的方法. ZL 201110070808.3. 授權日, 2013-03-13.
5. 天然產物有效成分的亞臨界流體萃取裝置與方法. ZL 200910034263.3. 授權日, 2012-05-30.
6. 小麥麩皮在線微波與氣流組合乾燥方法與裝備. ZL 200910033456.7. 授權日, 2012.08.08.
7. 小麥胚芽在線微波滅酶的裝置. ZL201110033322.2. 授權日, 2012-12-19 .(第2)
8. 蛋黃卵磷脂、腦磷脂、蛋黃油及低變性蛋白粉聯產方法. ZL201210330592.4. 授權日, 2014-12-04(第2)
9. 芝麻抗氧化多肽組合物及其生產方法. ZL 200810243669.8. 授權日, 2011-07-06. (第2)
10. 苦瓜傷流汁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及用途. ZL 200610039757.7. 授權日, 2009-01-07. (第2)
11. 一種水飛薊籽仁的綜合利用方法. ZL 201010152017.0. 授權日, 2012-07-04. (第3)
12. 一種高純度α-玉米朊的制備方法. ZL 200610086010.7, 授權日, 2009.12.23. 2009-12-23. (第3)
13. 一種苦瓜多糖降血糖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ZL 200610039751.X. 授權日, 2009-07-01. (第3)
8.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的國家項目
基金委重大項目(九五)
項目名稱 主持人
植物光合作用吸能、傳能和轉能超快過程的機理及其調控 匡廷雲
視覺信息加工的神經基礎 王書榮
真核基因表達的調節與控制研究 敖世洲
異種器官移植的基礎研究 孫方臻
蛋白質組及蛋白質結構變化與其生物功能的研究 李林
《中國植物志》、《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的編研 魏江春、黃大衛、陳心啟
知覺信息的基本表達及其無創性認知成像研究 陳霖
中國重點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研究 馬克平
973項目
項目名稱 首席專家
1)重要疾病創新葯物先導結構的發現和優化 陳凱先
2)光合作用高效光能轉化機制及其在農業中的應用 匡廷雲
3)水稻重要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研究 薛勇彪
4)腦功能和腦重大疾病的基礎研究 楊雄里
5)蛋白質功能、三維結構和折疊原理研究 饒子和、王志新
6)腦發育和可塑性的基礎研究 郭愛克
承擔「863」、國家攻關項目、課題若干。
重大研究成果及成果轉化
院級73項 國家級15項
自然科學獎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97年
1、中國種子植物的特有屬 (植物所)
2、水稻蠟質基因的克隆、結構分析與表達調控的研究 (上海植物生理所)
3、排卵機理的研究 (動物所 昆明動物所)
4、草原蝗蟲生態學研究 (動物所)
1998年
1、峨眉山藏獼猴行為生態學研究 (昆明動物所)
2、石杉鹼的化學與葯理研究 (上海葯物所)
3、蛋白酶抑制劑結構與功能的研究 (上海生化所)
1999年
1、蛋白質二硫鍵異構酶既是折疊酶也是分子伴侶 (生物物理所)
2000年
1、江浙蝮蛇磷脂酶A2三維結構與功能 (生物物理所 上海生物化學所)
2、種子吸脹冷害和滲透調控 (植物所)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1997年
1、中國蕨類植物的孢子形態 (植物所)
2、中國苔蘚植物泥炭蘚目至叢蘚類6目的分類系統學研究 (沈陽應用生態所、昆明植物所、華南植物所、中山大學)
3、tpA和PAL-1在調節黃體萎縮和精子發生成熟過程功能研究 (動物所、昆明動物所)
4、中國動物志 硬骨魚綱:鰈形目 (動物所)
5、植物病毒衛星核糖核酸(sRNA)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機理 (微生物所 、 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所、武漢大學、植物所)
6、基於蛋白質和核酸三維結構知識的葯物設計 (上海葯物所)
7、兩棲類胚胎表皮細胞的興奮性幾興奮性的傳播 (上海細胞所)
1998年
1、 中國木蘭科植物種質保存及開發利用研究 (華南植物所、植物所)
2、重要小蜂類群的分類和系統發育研究 (動物所)
3、激素、遞質與行為關系的研究 (心理所)
4、水稻花粉植株的產生、特性與應用的基礎研究 (遺傳所)
5、左旋千金藤碇鹼對腦內多巴胺受體的雙重作用研究 (上海葯物所)
6、巨噬細胞免疫調變和信號轉導研究 (上海細胞所)
1999年
1、 中國菊科藍刺頭族、萊薊族及菊苣族系統分類與區系 (植物所)
2、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區植物區系地理的研究 (昆明植物所)
3、稀有瀕危植物遷地保護的原理與方法研究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4、中國假尾孢屬的研究 (微生物所)
5、神經細胞退行性改變過程中一氧化氮作用機理的研究 (上海葯物所)
6、脊髓傷害性信息傳遞和調制的突觸機制 (上海腦所)
2000年
1、鯉魚人工雌核發育及建立人工多倍體單性克隆魚的研究 (水生所)
2、中國淡水魚類粘孢子蟲的研究 (水生所)
3、中國經濟昆蟲志 (動物所、江西農大、安徽農大)
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7年
1、光(溫)敏核雄性不育水稻的光溫反應特性及其發育遺傳 (上海植物生理所)
2、芳香植物及其化學成分專著 (華南植物所)
3、中國多孔菌 (微生物所)
4、抗腫瘤葯物篩選模型的研究 (上海葯物所)
5、雞慢肌纖維去神經後肥大的發現及其機理研究 (上海生理所)
6、天花粉蛋白對滋養層細胞專一損傷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上海細胞所)
1998年
1、溫帶草原植被現代特徵與近20年之動態 (植物所)
2、 紫色非硫光合細菌氮調節系統和光合基因的研究 (上海植物生理所)
3、南亞熱帶森林植被生物量、生產力和能量利用效率研究 (華南植物所)
4、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地區昆蟲 (動物所、沈陽農業大學)
5、青藏高原生物資源分析化學 (西北高原生物所)
6、小鼠ES細胞誘導分化和TGF-β1基因過表達對分化的調節 (上海細胞所)
1999年
1、南海島嶼的植物區系的研究 (華南植物所)
2、馬檳榔甜味蛋白的研究 (昆明植物所)
3、 植物次生物質在植物害蟲及其天敵尋找寄主過程中的動態分布 (動物所)
4、 細胞器的蛋白質組分及其在細胞周期中的動態分布 (上海細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