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高中歷史選考

高中歷史選考

發布時間: 2021-07-31 14:56:03

1. 高中歷史學生只考必修一二三嗎,幾本選修課本考嗎

知識點不必必修的少,2,尤其是選秀1,要看你所在的省市怎麼樣規定命題了
必修的3本是基礎,應該是八成的比重,剩下的20%也要考
選修也很重要的,3都是很難理解的,你好好學吧考啊

2. 浙江高考中「選考」,「學考」,「高考」,這些考試分別是什麼意思

語文數學、外語3科外,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科,同一科目提供學考和選考兩種試卷,學考滿分70分,考「必考題」;

選考在學考「必考題」基礎上增加「加試題」(滿分30分),選考滿分100分。同科目的學考和選考同時在不同考場安排考試,學考考1小時,選考考1個半小時。對選考科目的考生來說,他既通過70分必考題的考試獲得高中學考等級,作為高中畢業的依據之一,同時通過100分的考試獲得高考選考科目等級和賦分。因此我們把這次考試簡稱為「學考選考」。


中學考和高考選考都以當次當科考試考生的卷面得分(學考按70分滿分的得分,選考按100分滿分的得分)為依據,根據事先公布的等級比例,按最接近的累計比例劃定等級。學考劃ABCDE 5級;高考選考劃21級並報告給學生,並按對應關系賦分,在招生錄取時計入高考總分。

3. 高考選歷史能考什麼專業

答:現在類似經濟、法學這種文理兼收的大學專業不少,學生總想有較大的專業選擇性,兩頭都能佔一點;

近段時間,有不少高校及高中的專家分析,按常理,高校傳統的理科專業,可能多數要求考物理,文科專業可能多數要求考歷史。所有選擇物理、歷史的學生多是情理之中的。可能有些學生會選物理、歷史,再加其他一門,這樣選擇的面就更寬了。

4. 為什麼高考歷史科目選考人數排名倒數呢

以下是我對於選考歷史人數少原因的見解:
高考往往也要建立在中考的基礎上,往年中考都要考化學和物理,而不考文科,所以說對於多數同學而言,理科基礎是要更好的,而歷史學科再高中的范疇里,又是背誦量最大的,並且我國高校強基計劃的開展,理科理論知識型人才成為了眾多高校、企業或者是事業單位的香餑餑,這就是為什麼高考選考歷史的同學比較少的原因,但是我們的優秀文化是需要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未來等我國文化偉大復興時,歷史也會成為熱門學科的!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5. 浙江省學考、選考是什麼

學考就是你的高中畢業資格考試,大部分人都會過的。選考是新高考改革後才版有得,就是在7門課里任意選擇三權門而且可以在高二11月和高三4月,考兩次。 1、什麼是學考?學業考試,也稱會考,現在的學考是由省里統一組織的。學考其實相當於是高中生的畢業考試,可以允許一門學科不通過,但是政治不通過,考生是無法畢業的。 2、什麼是選考?藝考生文化課選考指高考中除語數外3門以外,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7門課,考生選擇其中的3門課,列為自己的高考科目。外語和選考科目考生每科可報考2次,選用2次中最高成績計入高考成績。 3、學考與選考有什麼區別?浙江省高考改革後,藝考生文化課,學考與選考是同一次考試。除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外,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7科,同一科目提供學考和選考兩種試卷。學考滿分70分考必考題,考試時間在1h這是第一種試卷。選考滿分100分,選考在"必考題"70分的基礎上,加了30分的"加試題",考試時間在1.5小時這是二種試卷。選考科目成績作為高考成績的依據,3門科目各有2次考試機會,取最高成績作為高考成績,成績2年內有效。

6. 高中政治和高中歷史選考哪個

個人認為,高中政治,比歷史好學,當然還是要看你更喜歡哪個科目

7. 高中選考選擇地理技術歷史,以後大學能選什麼專業

高中選考選擇地理技術歷史,
以後大學能選什麼專業,
可上省教育考試院官網,
查看各招生學校選測要求。

8. 高中歷史怎麼考好

樓主你好。我高中是一個文科生,很喜歡文綜,尤其是歷史。下面講點我自己的體會吧,希望對你有幫助(我高三時拿過溫州市文科綜合競賽一等獎哦,小小炫耀下當年的業績呵呵)。
所謂「功夫在平時」,高中的考試與大學不同,高中需要平時量的積累,在考試時才可能有質的飛躍。
首先課堂是最重要的戰場。這點其實我們都心知肚明。不過我還是列一下。課堂上老師的思路和講解絕對是重點,因為老師不會教沒用的內容,這是應試教育的必然結果。因此課堂的聽講必須保持好的狀態,保證自己的思路跟著老師的講解,步步為營。
高中的歷史教材(你和我應該都是新版的教材),新的教材最大特點就是模塊化,而不是「通史模式」,這點我高中時就很蛋疼。因為我喜歡有條理的歷史、有時間感的歷史。有時間才有歷史!我當時的教材卻是分模塊進行的,比如必修一是政治史、必修二是經濟史、必修三是文化史,另外還有一些模塊教學,比如歷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歷史人物評說等。模塊化最大的缺點就是將歷史做了橫向的截面處理,這很不利於我們從宏觀角度把握這門學科,比如說不記住時間的話我們很難想像在大動亂的十年我們國家還會有科技上的重大突破、重返聯合國等一些讓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得到空前提升的事件。所以,老師可以按教材的模塊來上課,但我們絕不能僅僅只是亦步亦趨,課下我們必須自己去體會某某事件所處的年代及其那個時代的其他狀況。如果平時聽得比較認真的話,相信這點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對於平時的學習再講一點,就是目錄。作為一個文科生,對課本的掌握必須要高屋建瓴,從宏觀把握。比如說必修一這本書,當翻開書本目錄的時候,要基本上能沿著目錄回憶起課本的大體內容。抓住目錄!高中的考試,知識點大多在課內(注意只是大多,不是全部)。我高三時翻開目錄基本上能回憶出整本書的內容,甚至課本的插圖。
再來說下考試。高中歷史考試主要是選擇題和材料題。選擇題很多都是能憑文科生的「直覺」做出來的,注意這里說的直覺不是瞎猜。做選擇題的方法很多,比如選最佳答案、排除法、因果推斷法之類的。選擇題考的內容基本知識點是逃不出課本的,這就需要平時的學習和積累。積累的過程就是練就文科生直覺的過程——這點是我親自體會過的,請不要懷疑。很多題目你一下子可能說不出選某個答案的理由,但你知道就是某個答案——就是這種直覺。材料題必須要通讀材料。要明白給我們材料一定是有用的——否則給材料有何用?通過材料來聯系課本知識,挖掘題目的內在意義,相信這也不難。關鍵是緊扣材料!
最後再說一點有關「背書」這個東西。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文科就是背書,而已。這話對,也不對。為什麼不對?首先我們要明白「背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那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對知識點的掌握,或者說是「知道某知道點」。我向來不贊成只是一味的背書,即所謂的「死讀書」。文科生需要的是文科的思維,而不是對課本的背誦。我高中時背書能力在班上絕對只是一般,但是我比其他人考得都好,原因在於那些背書狂人們只是背書,而不是理解性地去背、去記憶。他們把手段當了目的,而沒有去訓練自己的文科思維。
那為什麼又說剛才那句話對?因為考試考得是實力,至少是對這門學科的掌握程度。沒有背書或者說記憶的過程,我們腦子里就沒有知識點的積累,我們就一無所知或者說一知半解、模稜兩可。因此背書的過程也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在於怎麼背!
還有一些小技巧,比如說歷史的共性問題。打個比方,公元前221年,即秦始皇二十六年,秦滅六國,統一天下。秦一天下的積極意義很多,像結束割據混戰狀態、促進農業經濟和生產力發展、促進民族融合等等。其實這些積極意義跟其他的統一戰爭都有共通之處。試想哪次統一戰爭沒有這些類似的積極影響?
青春落落,流年沉沉。告別高中的生涯已經兩年半了,現在回憶起當年的點點滴滴,心中依然有一種沖動,那些熱血沸騰的日子仍然歷歷在目。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高中歷史學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莫嫌海角天涯遠,但肯搖鞭有到時。加油!

9. 我是高一學生,以後選考歷史好嗎

目前應該以你最為拿手的一科為目標,能夠打敗大多數人的

熱點內容
師德閱讀答案孫春平 發布:2025-07-12 17:44:03 瀏覽:999
老師被h 發布:2025-07-12 16:59:10 瀏覽:778
化學萬能夾 發布:2025-07-12 15:22:16 瀏覽:206
師德師風大討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2 13:36:50 瀏覽:887
教育功能有哪些 發布:2025-07-12 12:01:32 瀏覽:329
什麼什麼工作 發布:2025-07-12 11:04:17 瀏覽:624
dnf緊急任務是什麼 發布:2025-07-12 09:36:55 瀏覽:227
媽媽的心教學反思 發布:2025-07-12 09:33:04 瀏覽:158
師德師風測試題 發布:2025-07-12 09:03:10 瀏覽:7
日本歪曲歷史 發布:2025-07-12 08:37:05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