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的慣性

歷史的慣性

發布時間: 2021-07-31 18:08:40

A. 為什麼說傳統具有無形的巨大的歷史慣性

從眼前看中國,面臨很多的問題,與一起邁向現代化的許多國家比,仍有落後與不足。但如若從更久遠處看,那麼從鴉片戰爭到現在中國確實是以一種近乎狂飆的速度追趕。往前看,中國要實現脫胎換骨仍然要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俄羅斯和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有著長期大一統封建傳統的東方國家走上健康的民主法治需要漫長的過程,歷史的慣性無人能擺脫。當然,世界上沒有一套模式能永遠有效,國家與個體都在碰撞、融合中前行。所以天下大勢浩浩盪盪,大勢則有,定向則無。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個體微薄的力量,自覺按照前進的方向努力。

B. 慣性是什麼/

什麼是慣性系

關於牛頓力學有關慣性系的概念,愛因斯坦有這樣的批評:「古典力學想要說明一個物體不受外力,必須證明它是慣性的,想要說明一個物體是慣性的,有必須證明它不受外力。」 5 從而犯了邏輯循環的錯誤。

上面講話的意思是,古典力學要想知道一個物體的受力狀態,不幸預先知道它 的運動狀態,而要想知道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有必須預先知道其受力狀態,但由於古典力學無法預先確定兩者中的任何一個,另一個也就同樣無法確定。

不過,這個批評很明顯地不符合事實,因為著段話的前半股份雖然還看不出有什麼錯誤,牛頓正是由於行星繞太陽的非慣性運動,才判定各行星受到力的作用的,但後半段則是完全不顧事實的,在談論這個問題時應以事實為根據。科學的歷史告訴我們,在牛頓力學問世以前,人類早已對太陽系內各大天體的運動狀態有了基本了解,並建立了哥白尼系統的宇宙圖形。人們取得如此的成就依靠的並不是力學定律和力學實驗,而是長期的天文觀測數據。人們是在對太陽系內個天體的運動狀態已有了基本了解後才找到牛頓的力學定律的。所以「古典力學對天體運動狀態的了解要取決於對天體受力狀態的了解」這個論斷是完全違背事實的。

當然,牛頓力學的建立使人們對天體的運動規律有比較以前更為深刻的理解,但無論如何,天文觀測的數據總是第一位的,而不是開普勒三定律和牛頓定律創造了這些數據。牛頓力學問世後,曾有人利用力學計算的方法預計了海王星的存在,似乎是先知道力學定律,然後才知道星體運動的。但是不能忘記,這些計算方法所依據的原理是從已知星體運動歸路總結出來的,所以總第來說,人們是先知道天體的受力狀態的。牛頓力學問世後,人們有時也利用力學實驗的辦法作為研究天體運動的一種補充手段,例如用在地球表面上關的柯氏力的辦法來正地球存在自轉,但著只是地球自轉的許多證據的一種,它不能給出地球軌道要數的全部數據,至於其它行星如何運行,就更不能採用這個方法了。

太陽系內各行星的軌道要數是老早確定了的,人們不僅已經了解了這些行星的瞬時速度,而且了解它們的瞬時加速度,所以並不存在辨別這些行星是不是慣性系的困難,人們老早就知道它們是非慣性系,知道它們的經向和橫向加速度,甚至水星近日點沒百年約43"的額外進動量也已精確地測出。

因此,牛頓力學並不存在判斷天體是否慣性系的困難或犯了邏輯循環的錯誤。

相對論者一再強調古典力學無法了解天體運動狀態,目的顯然是為了否定絕對時空觀念及其有力支柱哥白尼系統。但他本人卻又常提起哥白尼系統,應用哥白尼系統來解決實際問題,豈非自相矛盾。

也許相對論者回提粗疑問,既然太陽也揉銀河系中心轉動,而銀河系也不是不動的,難道僅僅根據太陽系內各天體的運動狀態就可以判斷其慣性的好壞?

前文已經說明,運動的絕對性是有相對運動的不等價性來體現的。太陽系的質心(採用嚴格性差一點的習慣用語,可以簡單點說太陽)和各行星運動狀態的差別是:太陽只有繞銀心轉動的牽連加速度,而各行星不僅有簡練加速度,而且有相對太陽運動的相對加速度,所以考慮太陽在銀河系內的運動,太陽依然慣性最好。

事實上,由於太陽繞銀心運動的周期是2.5億年,距離銀心是 27,000 光年,向心和橫向加速度均極為微小。可以預計,如果銀河系有繞總星系中心的運動的話,慣性就更好了。所以,沿著這條道路,將會逐漸接近於找到一個絕對的慣性坐標系(或靜止坐標系),這個坐標系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絕對坐標系。(從無限空間的概念來理解,絕對空間應該是一個無中心點的靜止的框架。)所以,我們目前雖然還不能確定一個絕對坐標系,但應該想它是存在的而且是可知的。

相對論者對古典力學有關慣性系的概念進行了批評,但是,相對論又是如何定義慣性系的應該是一個有興趣的問題。

相對論者有時採用一種和古典力學差不多的提法,就是:「如果兩個參考系相對作等速運動,若其中之一是慣性系,其餘一個也是慣性系。」但是,我們知道,由於高等學校承認一個標準的慣性系——絕對坐標系的存在,這樣的定義是可以的,而在相對論沒有明確地提粗一個標準的慣性系以前,這樣的定義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相對論者有時把兩個相對作等速運動的坐標系含混地說成是稈銹病,但這樣的定義只有宇宙間只存在兩個坐標系才可能成立。如果存在甲、乙、丙三個坐標系,甲相對乙作等速直線運動,相對丙作非等速直線運動,那麼甲究竟是慣性系還是非慣性系?

應該指出,相對作等速運動的兩個坐標系,並不一定是慣性系。在伽利略縮有名的斜塔落體實驗時,輕重兩物體同時落地,相對速度和相對加速度均為零,但兩者均非慣性系。

相對論者有時又說不受力的坐標系是慣性系,但問題在於如何知道坐標系是不受力的。所以正是相對論的本身在慣性系的定義問題打夯存在著邏輯循環的毛病。

相對論者有時又說相對於觀察者作等速直線運動的是慣性系(因為觀察者可以把自己所在坐標系看作為慣性系),但觀察者坐標系作為慣性系時又將出現許多新的困難,這個問題將在討論等效原理時再說。

因此,正式由於絕對坐標系的被否定,相對論存在著慣性系定義的困難。
參考資料:http://www.zb.e.sh.cn/wuli-kg/g1/g1-5d/5d-t/1.htm

C. 慣性原理的歷史

慣性原理是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書中發表的,它是作為捍衛日心說的基本論點而提出來的。
伽利略的慣性原理是近代科學的起點,它摧毀了反對哥白尼的所謂缺乏地球運動的直接證據的借口。
而被現代社會所普遍認知的慣性原理,來自於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Math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1687),定義如下:
所有物體都將一直處於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出現施加其上的力改變它的運動狀態為止。
牛頓的慣性原理是古典力學的基礎之一,並且對慣性原理的理解也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而出現了改變。

D. 中國傳統的歷史慣性是什麼 它是如何影響近代政治生活的

中國傳統形成了自己的規律和特點。
中國傳統對於近代以及現代生活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E. 歷史的慣性

即歷史的相似性和延續性。黑格爾曾經說過: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

以下從俄,日,中三個國家舉例:

彼得大帝扮作學徒遠赴歐洲「求取真經」起,俄羅斯人持續地參照學習西方文化和社會制度。十月革命領先世界一步將俄羅斯推向人類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蘇共的豐功偉績不容抹殺,短短幾十年時間,蘇聯從木犁耕田的時代進入全面現代化,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強國。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精英前所未有地按照理想改造現實的典範,蘇聯人向世界證明,威權的公有制也是有效的發展模式。然而蘇聯的崩潰宣告了一條道路的失敗,西方的真理再次回到俄羅斯引導眾生。然而俄式道路顯然不同於西方國家,普京的一系列鐵腕政策將這個國家重新推上一了一條似曾相識的道路:集權下的高速發展。這不是普京的個人選擇,是俄羅斯民族的需要。

大和民族的善於學習舉世聞名。從被侵略到把侵略的戰火燒遍亞太,日本的變化成長速度驚人。然而封建主義傳統與資本主義手段結合出的妖魔終於被世界人民絞滅,日本人從廢墟上建起的民主國家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再一次向世界顯示了大和民族的優越。日本公司管理模式紛紛為各國研究效仿。然而歷史邁進九十年代,日本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成為制約這個國家發展的一道障礙。頻繁更換的元首並不能解決發展的問題,因為問題需要全民族共同解決。

從眼前看中國,面臨很多的問題,與一起邁向現代化的許多國家比,仍有落後與不足。但如若從更久遠處看,那麼從鴉片戰爭到現在中國確實是以一種近乎狂飆的速度追趕。往前看,中國要實現脫胎換骨仍然要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俄羅斯和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有著長期大一統封建傳統的東方國家走上健康的民主法治需要漫長的過程,歷史的慣性無人能擺脫。當然,世界上沒有一套模式能永遠有效,國家與個體都在碰撞、融合中前行。所以天下大勢浩浩盪盪,大勢則有,定向則無。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個體微薄的力量,自覺按照前進的方向努力。

F. 中國近代史有其自身的慣性怎麼理解

由中國近代的社會性質和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

G. 慣性是誰提出的

認識慣性的歷史伽利略 </B>慣性原理是伽利略在1632年出版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書中發表的,它是作為捍衛日心說的基本論點而提出來的。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保持物體以均速運動的是力的持久作用。但是伽利略的實驗結果證明物體在引力的持久影響下並不以勻速運動,而是相反地每次經過一定時間之後,在速度上就有所增加。物體在任何一點上都繼續保有其速度並且被引力加劇。如果引力能夠截斷,物體將仍舊以它在那一點上所獲得的速度繼續運動下去。伽利略在金屬球在斜面滾動的實驗中觀察到,金屬球以勻速繼續滾過一片光滑的平桌面。從以上這些觀察結果就得到了慣性原理。這個原理闡明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 伽利略的慣性原理是近代科學的起點,它摧毀了反對哥白尼的所謂缺乏地球運動的直接證據的借口。 牛頓 而被現代社會所普遍認知的慣性原理,來自於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 1687),定義如下: 所有物體都將一直處於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出現施加其上的力改變它的運動狀態為止。 牛頓的慣性原理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之一,並且對慣性原理的理解也隨著現代物理學的發展而出現了改變。而牛頓卻謙虛的說:「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馬赫 馬赫對牛頓的慣性概念做了重要的補充,認為慣性來源於物體與宇宙其餘部分的相互作用。(不僅僅是物體本身的質量決定的)。 愛因斯坦 </B>對於慣性認識的一個重要進展是慣性與能量的關系。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這是一個嶄新的物理理論,它統一了力學理論和電磁學理論,帶來了時空觀的根本變革。愛因斯坦隨後證明質能關系,E=mc2,一定的質量對應於一定的能量,反之一定的能量對應一定的質量。在這里,能量包括了能量的各種形式,突破了上面把某一種形式的能量與慣性聯系起來的認識。這樣,慣性是能量的屬性,能量具有慣性(質量),任何慣性質量都應歸因於能量。作為物理學基本概念和物質的量的質量概念退居次要的地位,如今在近代物理中能量、動量等概念要比質量、力等概念要重要得多。 能量具有慣性拓寬了對於慣性的認識,也拓寬了對於能量的認識。它帶來的重大實用價值就是核能的釋放。在裂變反應中,裂變產物的靜質量小於裂變前物質的靜質量,質量虧損釋放出大量裂變能;在聚變反應中,聚變產物的凈質量小於聚變前物質的凈質量,質量虧損釋放出大量的聚變能。它也使得人們很好地認識許多物理現象,包括涉及物質的全部質量與能量轉化的正反粒子對的產生和湮沒過程。 我們知道,慣性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反映物體對加速度的阻抗,而引力質量是物體引力屬性的量度,反映物體產生和承受引力的能力。它們顯然是物質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屬性,描述物質兩種不同性質的量是否嚴格相等是一個問題,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相等是一條嚴格的定律。原來牛頓力學中無法說明的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不再是游離於物理學之外的一個普遍事實,而是成為意義得大的廣義相對論的基石。愛因斯坦找到了這塊基石,並由此發展了廣義相對論,這實在是愛因斯坦獨具慧眼、超群絕倫的偉大貢獻。 其他注意事項 對於慣性的理解要注意以下五點: 1、一切物體不論實在靜止狀態還是運動狀態都具有慣性。 2、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 3、.質量是慣性大小唯一的量度。注意(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速度無關) 4、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而不是一種力。所以不能說「受到慣性」,只能說「由於慣性」或「具有慣性」。 慣性質量m與力F和加速度a的基本關系遵從牛頓定律F=ma,從式子可以清楚看出: 當物體受外力的分量F方向與物體運動速度v方向在一條直線上的時候,質量越大的物體越難被加速 當物體受外力的分量F方向與物體運動速度v方向互相垂直的時候,質量越大的物體,其運動方向越難被外力改變 5.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不是力,而是慣性。 當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為零時,慣性表現為物體保持其運動狀態不變,即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當作用在物體上的外力不為零時,慣性表現為外力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 所以有: 1.慣性定律是描述運動的規律,慣性是物體本身的一種性質。 2.慣性定律成立是有條件的,而慣性是任何物體都具有的。 文學部分 在文學部分,慣性一般指思維反射的慣性,即看見某種東西的第一反應。 比如:只要看見游泳館,最先想到的是游泳。 注意:一般生活中說到「慣性」一詞多是貶義,一般在批評的時候使用。 慣性與其他力的區別 慣性」與「第一定律」的區別 「慣性」與「慣性定律」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它們的區別:慣性是一切物體固有的屬性,是不依外界(作用力)條件而改變,它始終伴隨物體而存在。牛頓第一定律則是研究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如何運動的問題,是一條運動定律,它指出了「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原因。而慣性是「物體具有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的特性;兩者完全不同。為何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是因為定律中所描述的現象是物體的慣性的一個方面的表現,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合外力不為零)時,物體不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但物體力圖保持原有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慣性)仍舊表現出來。 「慣性」與「力」的區別 「慣性」與「力」不是同一概念,「子彈離開槍口後還會繼續向前運動」,「水平道路上運動著的汽車關閉發動機後還要向前運動」這些都是慣性。慣性與力的區別:①物理意義不同;慣性是指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而力是指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慣性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始終具有這種性質,它與外界條件無關;力則只有物體與物體發生相互作用時才有,離開了物體就無所謂力。②構成的要素不同:慣性只有大小,沒有方向和作用點,而大小也沒有具體數值,無單位;力是由大小,方向和作用點三要素構成,它的大小有具體的數值,單位是牛。③慣性是保持物體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力作用則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物體慣性」與「外力作用」的辨證關系 物體的慣性和外力作用這一對矛盾的對立統一,形成了宏觀物體的形形色色的各種復雜的運動。如果沒有外力,物體也就沒有復雜多樣的運動形式;如果沒有慣性,物體的運動狀態改變不需要力的作用。只有當我們理解了慣性與外力作用的辨證關系,就不難解釋慣性現象。例如「錘子鬆了,把錘把的一端在物體上撞幾下,錘頭就能緊套在錘柄上」這是因為錘與柄原來都向下運動,柄撞在物體上受到阻力作用,改變了它的運動狀態,就停止了運動,錘頭沒受阻力仍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繼續向下運動,這樣錘頭就緊套在錘柄上了。 「慣性」與「速度」的區別 慣性大小與物體運動的快慢無關。「汽車行駛越快,其慣性越大」是不正確的。運動快的汽車難剎車是因阻力大小有限,如果增大阻力,它也會很快停下來。 描述上的易錯點 常說「某物體受到慣性(力)的作用」,這一說法是錯誤的。但科學家也曾經把慣性作為假想力而存在。 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與它是否運動,是否受力無關,它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或靜止)狀態的屬性,這種屬性稱為慣性。所有物體都具有慣性。 慣性的例子 1.紙飛機離開手以後,還會繼續飛行。 2.星際探測儀,一經脫離地球引力范圍,不需要用發動機就可保持飛行。 3.錘頭鬆了,只要把錘柄在固定的物體上撞幾下,錘頭就牢牢地套在錘柄上了。 4.跳遠時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遠。 5.車啟動或者突然加速時,人會向後靠。 6.緊急剎車或者突然停下時,人會向前傾。 7.子彈離開槍口後還會繼續向前運動。 8.拍去衣服上的灰塵。 9.扔鉛球時,鉛球離手飛了出去。 10.火車上用鏟子送煤,鏟子到爐口煤就進爐子了。 11.轟炸機投下炸彈時,炸彈在落地前會一直保持在飛機下面(不計阻力)慣性_網路 http://ke..com/view/198633.htm 望採納答案,感謝了!

H. 誰能告訴我歷史文化慣性的定義啊 急急急……

歷史的慣性?我知道歷史的規律是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社會主義描寫的未來歷史是 很久以前人類之間是沒有戰爭和爭斗的,處於原始人類階段,那時候人類沒有文明,到了最後,我們人類會處於高度文明階段,這個時候我們會分享我們的財產等等,也沒有戰爭和一切爭斗,就像一個圓一樣回到了起點 ,歷史總是往前進步的,不會退後
簡單說;相似性 和 延續性 還有被後人所記住的必要性~

···································

即歷史的相似性和延續性。黑格爾曾經說過: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

以下從俄,日,中三個國家舉例:

彼得大帝扮作學徒遠赴歐洲「求取真經」起,俄羅斯人持續地參照學習西方文化和社會制度。十月革命領先世界一步將俄羅斯推向人類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蘇共的豐功偉績不容抹殺,短短幾十年時間,蘇聯從木犁耕田的時代進入全面現代化,成為世界上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強國。蘇聯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人類精英前所未有地按照理想改造現實的典範,蘇聯人向世界證明,威權的公有制也是有效的發展模式。然而蘇聯的崩潰宣告了一條道路的失敗,西方的真理再次回到俄羅斯引導眾生。然而俄式道路顯然不同於西方國家,普京的一系列鐵腕政策將這個國家重新推上一了一條似曾相識的道路:集權下的高速發展。這不是普京的個人選擇,是俄羅斯民族的需要。

大和民族的善於學習舉世聞名。從被侵略到把侵略的戰火燒遍亞太,日本的變化成長速度驚人。然而封建主義傳統與資本主義手段結合出的妖魔終於被世界人民絞滅,日本人從廢墟上建起的民主國家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再一次向世界顯示了大和民族的優越。日本公司管理模式紛紛為各國研究效仿。然而歷史邁進九十年代,日本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成為制約這個國家發展的一道障礙。頻繁更換的元首並不能解決發展的問題,因為問題需要全民族共同解決。

從眼前看中國,面臨很多的問題,與一起邁向現代化的許多國家比,仍有落後與不足。但如若從更久遠處看,那麼從鴉片戰爭到現在中國確實是以一種近乎狂飆的速度追趕。往前看,中國要實現脫胎換骨仍然要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俄羅斯和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有著長期大一統封建傳統的東方國家走上健康的民主法治需要漫長的過程,歷史的慣性無人能擺脫。當然,世界上沒有一套模式能永遠有效,國家與個體都在碰撞、融合中前行。所以天下大勢浩浩盪盪,大勢則有,定向則無。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個體微薄的力量,自覺按照前進的方向努力。

I. 什麼是歷史慣性

這是常識,大概不需要誰來提出,也很可能找不到是誰提出的.

既是慣性,阻止的辦法如果不是沒有,也很少,否則就不成其為慣性.

有深厚歷史積淀的生活模式(習慣\價值觀念等),它很難短期內有意識地加以改變,是為歷史慣性.

熱點內容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
如何愛校 發布:2025-07-12 04:25:07 瀏覽:950
美國研究生數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2 02:36:31 瀏覽:902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