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玩笑
有一個秀才70歲時得了一子,因為上了年紀有個兒子,就取名「年紀。」不久又得了一子,看著有讀書的潛質,就取名「學問,」第二年又得一子,秀才說:這么大歲數還要生子,真是笑話。於是就取名「笑話」。這幾個孩子大了以後,沒有什麼事可做,就讓他們去山上砍柴。晚上回來後,秀才問媳婦誰砍的多,媳婦說:「年紀有了一把,學問半點也無,笑話倒有一擔。」
6:有一個商人去嫖妓,問妓女多大年齡,妓女說18了,過了幾年,商人賠了不少錢,再去這個妓女那裡,又問妓女多大了,妓女已經把他忘了,就說17。又過兩年,再去妓女那裡,又問多大了,妓女又說16。商人忽然哭泣不止。妓女忙問原因,商人說:「你的年齡和我的本錢一樣,越來越少了,想到此處,怎麼能不傷心呢!」
❷ 歷史上有啥玩笑開大了的故事
開玩笑是緩解尷尬,促進彼此感情的一種交流方式。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和朋友開玩笑,互相打趣,這是一種幽默,一種態度,一種智慧。《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就常常開玩笑,逗賈母一樂,或者化解尷尬。一個成功的笑話,首先要分清兩個人的身份和當前的場景,其次是所說的內容,是否可以達到目的,歷史上就有一些玩笑開大了的事情。
還有一個玩笑開大了的事就是家喻戶曉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周幽王為搏美人褒姒一笑,不惜拿諸侯開玩笑,拿自己的天下開玩笑。點燃烽火台引來諸侯匆忙奔波讓美人開心,最後就是真的需要勤王時,沒有人相信他了,以致亡國,可以說是最早的玩笑開大的故事。
❸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笑話
現代生活過當中有很多時候都會鬧笑話,在古代也不例外,像南轅北轍、刻舟求劍,買櫝還珠,掩耳盜鈴等笑話,那我就來講一講掩耳盜鈴的笑話吧。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這個小偷很蠢吧,就這樣鬧了個很大的笑話,流傳了下來,真是好事不出門 ,壞事傳千里,這都傳千年了。
❹ 關於中國歷史的笑話
文字獄。。有一題是關於「維民所止」的考題,雍正看了。很不高興,因為他說:「他的頭沒了」(維 止),結果把他全家都抄了。
❺ 歷史上哪些玩笑,稱得上是「國際玩笑」
稱得上國際玩笑的有很多,比如義大利軍把炸葯放置在教堂,躲過了敵人的空襲,卻遭受雷擊爆炸;英國軍和義大利軍在中非戰役中,有實力和優勢的義大利軍竟然以沒帶撬棍,打不開彈葯箱為由舉白旗投降了等等,還有很多。是不是有一句口頭禪,怎麼說來著:開什麼國際玩笑。哈哈,讓本人結合歷史國際,給您獻下丑吧。
二是在二戰中,地點在北非,當時很少的坦克(英國軍)竟然朝反坦克炮陣地(義大利)沖鋒,義大利軍在開始時還擊,後面就停止了,他們舉白旗向英國軍投降了!你們猜猜為什麼?義大利人回答說,他們忘帶撬棍了,不帶撬棍,彈葯箱就打不開!」。
❻ 歷史 笑話
1、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
楚國一人賣山雞,一個路人問他是什麼鳥?他騙路人說:「『鳳凰』」。
路人說:「我聽說過鳳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見到了。你賣嗎?」
楚國人說:「賣呀!」
路人給他好多的錢,他不賣,要求加倍,待加倍後,才賣給了路人。路人想將山雞獻給楚國的大王,結果過了一夜,山雞死了,路人不可惜花了多少錢,只可惜不能把「鳳凰」獻給大王。
楚國的人們聽說了,都在紛紛傳說,都以為是真的鳳凰,才會花那麼多的錢買來獻給大王。
後來楚王也聽說了。楚王被那個路人的行為感動了,遂把他召去賜給了好多的東西和錢,路人得到的比買山雞的錢何止多了十倍。
2、痴人賣豆
隋朝時有一個傻子,用車裝著黑豆到京城去賣,到灞頭的時候,車子翻了,豆子都翻到了水裡,於是他就丟下豆子回家,想招呼家裡人下水撈取。離開之後,灞店的人爭著把豆子撈走了,沒有留下一點兒。
等到那傻子回來,水裡只有蝌蚪有數千尾,成群結隊游來游去。那人以為仍然是原來的黑豆,想下水撈取。蝌蚪知道人要到了,一下子被驚散了。
那傻子驚嘆了很長時間,說:「黑豆,即使你不想認我,背棄我逃走;難道我不認識你,即使你突然長出了尾巴?」
3、掩耳盜鈴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鍾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4、買櫝還珠
一個楚國人,他有一顆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這顆珍珠賣出去。為了賣個好價錢,他便動腦筋要將珍珠好好包裝一下,他覺得有了高貴的包裝,那麼珍珠的「身份」就自然會高起來。
這個楚國人找來名貴的木蘭,又請來手藝高超的匠人,為珍珠做了一個盒子(即櫝),先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氣撲鼻。然後,在盒子的外面點綴上玉珠和玉片,裝飾上名貴的紅色寶石,再填上翠鳥的羽毛,看上去,珠光寶氣,精美無比,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樣,楚人將珍珠小心翼翼地放進盒子里,拿到市場上去賣。
到市場上不久,很多人都圍上來欣賞楚人的盒子。一個鄭國人將盒子拿在手裡看了半天,愛不釋手,終於出高價將楚人的盒子買了下來。鄭人交過錢後,便拿著盒子往回走。可是沒走幾步他又回來了。
楚人以為鄭人後悔了要退貨,沒等楚人想完,鄭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見鄭人將打開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來交給楚人說:「先生,您將一顆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來還珠子的。」於是鄭人將珍珠交給了楚人,然後低著頭一邊欣賞著木盒子,一邊往回走去。
楚人拿著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尷尬地站在那裡。他原本以為別人會欣賞他的珍珠,可是沒想到精美的外包裝超過了包裝盒內的價值,以致於「喧賓奪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5、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❼ 關於歷史的幽默小故事,3分鍾內。
幽默故事 歷史典故 隋朝時,有一個人內心特別敏慧,但卻有個天生的缺陷——口吃。越國公楊素每逢閑悶時,便把他召來暢談取樂。 有一年臘月,楊素與這人在府中閑坐。楊素戲問道:「有這么一個大坑,深一丈,方圓也是一丈,假如把您放在裡面,您可有什麼辦法出來?」這人低頭想了好長時間,忽然抬起頭來問道:「坑……坑裡有……有梯子嗎?」楊素說:「當然無梯啦,若有梯子,還用問您嗎?」這人又低頭想了好長時間,問道:「白……白……白……白天?還是夜……夜……夜……夜……夜裡?」楊素不耐煩地說:「管什麼白天黑夜?我問您可有法子出來?」這人反問道:「若不是在……在夜晚,眼睛又……又不瞎,為何掉入……入坑裡?」楊素聽了,大笑不止。 楊素又問他:「假如我突然命您做一軍官,守一小城,您手下的兵士不過千人,糧食也僅夠吃幾天,城外有數萬敵軍包圍。您作為城中主帥,可有什麼守城之計?」這人低頭良久,問道:「有……有援……援兵嗎?」楊素答道:「正因為沒有援兵,所以才問您呢?」這人又沉吟很久,抬頭對楊素說:「誠……誠如君言,失敗難免。」楊素又大笑不止。 接著,楊素又問道:「看來您多智多能,我提的問題沒有能難住您的。現在再問您一事:今天家中有人被蛇咬了腳,您說應該怎麼醫治呢?」這人應聲回答:「取五月五日南牆下雪……雪……塗……塗即……即治。」楊素問:「五月哪裡能有雪?」這人笑著反問道:「既然五月沒……沒有雪……雪,那麼……么臘月何處有蛇咬?」楊素聽了,笑得前仰後合,把這人打發走了。
賀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寶初年,文名頗著的秘書監賀知章,上書朝廷,欲告老致仕歸故鄉吳中。玄宗李隆基,對他非常敬重,諸事待遇異於眾人。 賀知章臨行,與唐玄宗辭別,不由得老淚縱橫。唐玄宗問他還有什麼要求。知章說:知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賜名,實老臣歸鄉之榮也。」玄宗說:「信乃道之,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為孚。」知章拜謝受命。 時間長了,知章不覺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吳地人,『孚』字乃是『』字下面加上『子』字。他為我兒取名『孚』,豈不是稱我兒爪子嗎?」
不知詩為何物
艾子喜歡作詩。一天,艾子漫遊到齊魏之間,下榻在一個旅館。夜間,他聽到鄰屋裡有話:「一首。」不一會兒又說:「又是一首。」艾子莫名其妙,困意全無,一夜無眠。躺到拂曉,共聽到鄰屋那人大約說了六七次,亦即六七首也。艾子以為鄰屋那人一定是個詩人,在靜靜月夜裡專心吟詩,心裡油然產生敬意,又愛那人文思敏捷,便決定結識一下此人。 一大早,艾子就披衣下床,整好冠帶,站在門口迎候。不一會兒,鄰屋裡走出一個商販的人來,身材瘦弱,一臉病相。艾子感到很失望,心想:就憑這副尊容,哪像個詩人?也許,人不可貌相,不能盲目揣度。便走上前拜問道:「聽說先生詩篇甚多,能否讓學生我看一下。」那人說:「我是一個做生意的,從來不曉得詩是什麼玩意兒。」始終拒絕拿出詩艾子固執地說:「昨天夜裡聽到您在屋裡說『一首』,不一會兒又說『一首』,難道那不詩嗎?」 那人聽了,不覺啞然失笑:「您誤會啦。昨夜我肚子不好,每瀉一次,夜裡找不到手紙,於是就用手揩。一夜腹瀉不止,差不多污了六七次手。我說的『手』,不是詩篇之『首』。」艾子聽了,羞慚不已。
--------------------------------------------------------------------------------
蘇軾難荊公 宋代大文豪蘇軾,號東坡。他經常和王荊公(安石)在一齊研究字義。有一次,東坡指「坡」字請教王荊公字義。王安石解釋道:「『坡』者乃『土』之『皮』。」東坡聽了,不以為然,反問道:「照這樣說來,即么『滑』字乃『水』之『骨』嘍?」王安石聞之,半天無語。
--------------------------------------------------------------------------------
不知辛苦為誰甜 蘇東坡字子瞻,他任杭州太守時,經常與詩僧佛印參禪、唱和,二人最是友善。東坡喜歡燒豬。佛印和尚住金山寺時,常常做好燒豬等待東坡來吃。 一天,蘇東坡又來到金山寺,而佛印做的燒豬卻被別人偷吃了,佛印甚感不快。蘇東坡了一首游戲詩,安慰佛印: 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 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
--------------------------------------------------------------------------------
為甚酥 蘇東坡任黃州團練副使時,有一天,曾去何秀才家聚餐。何家做的油果非常酥脆可口,蘇東坡邊吃邊問:「這種油果叫什麼名字?」主人回答說還沒有取名字呢。東坡又問:「為甚?」(為什麼這么酥脆)座中眾客皆曰:「您說的『為甚酥』 三字就可以作為它的名字了。」 還有,潘長官因知蘇東坡不能飲酒,東坡每次來赴宴時,就特地為他准備了一些度數低的甜酒。蘇東坡飲之笑著打趣道:「這酒一定是錯煮水了。」 一天,蘇東坡忽然心血來潮,想吃油果,便作了一首小詩向何秀才索求之: 野飲花前百事無,腰間唯系一葫蘆; 已傾潘子錯煮水,更覓君家為甚酥。
--------------------------------------------------------------------------------
都是葯名 蘇東坡和姜至之參加朋友的宴會,二人同坐一席。席間,姜至之先說了個酒令:「在座的諸位各要打一個葯名。」於是指著東坡說:「你就是個葯名。」東坡莫名其妙,連忙請教。姜至之說:「子蘇子。」東坡隨口對他說:「你也是個葯名,如果不是半夏,那一定是厚朴了。」姜至之一時不解,反問東坡有何說法。東坡笑著告訴他:「不是半夏、厚朴,為姜制(至)之呢?」
--------------------------------------------------------------------------------
文字游戲 蘇東坡聽說王荊公的《字說》剛完成,前去荊公處祝賀,並戲言道:「大作中說:以『竹』鞭『馬』為『篤』。但我還有個疑問:「不知以『竹』鞭『犬』,又有什麼可『笑』的?」荊公笑而不答,卻反問道:「『鳩』字以『九』從『鳥』,難道也有什麼證據嗎?」 東坡立即作答:「《詩經》上說:『屍鳩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們的爹娘,恰好是九個。」 王荊公聽了,欣然點頭應允。時間長了,才知道蘇東坡又跟他開了個大玩笑。
--------------------------------------------------------------------------------
三分詩,七分讀 秦少章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詩人郭祥正有一次路過杭州,把自己寫的一卷詩送給蘇東坡鑒賞。未等東坡看詩,他自己先有聲有色地吟詠起來,直讀得感情四溢,聲聞左右。吟完詩,征詢東坡的意見:「祥正這些詩能評幾分?」 東坡不假思索地說:「十分。」郭祥正大喜,又問何以能有十分。東坡笑著答道: 「你剛才吟詩,七分來自讀,三分來自詩,不是十分又是幾分?」
--------------------------------------------------------------------------------
免稅 蘇東坡被朝廷貶謫黃州時,監管黃州的貿易稅收工作。有一個書生給東坡寫了一封信,請求減免他家的稅收。信中說: 「我的船上沒有什麼貨物,因此無法納稅。一切聽憑大人您的指揮,請求您讓我到荊南府取回亡父的靈柩吧。」 眾官員看了,笑得前仰後合。
--------------------------------------------------------------------------------
好了你 蘇東坡生性豪爽率直,內心最存不住事,他曾說:「比如食中有蠅子,必欲吐之而後快。」晁美叔(晁端彥字)每次往見東坡,東坡都說這樣的話。 有一次,東坡對美叔說:「我被昭陵選拔在賢科,當時的文魁俊彥,往往相結為知己。在便殿召群臣策對,我每每直陳時事,都蒙皇上贊許採納。不久,我便屢屢呈上章疏議詞雖然很剴切直率,皇上也從不怨怒。假使不是我給朝廷提建議,又有誰能提中肯的建呢?我現在所擔心之事,只不過害怕朝廷殺我罷了。」美叔聞之,默然無語。 東坡長嘆良久,又說:「朝廷如果真要殺我,我這條小命又有什麼可惜的。只是有一件殺我以後,反倒好了你。」 二人遂相對大笑而起。
--------------------------------------------------------------------------------
士 詩人石曼卿(石延年字)性嗜酒,有李謫仙(太白)之奇才。曼卿舉止放盪,善為談諧幽之語。 有一次,石曼卿乘馬游覽報寧寺,牽馬人一時失控,馬驚走,曼卿不慎墜馬落地。侍從人連忙把他攙起來扶上馬鞍。行人見此,都聚攏來圍觀,都以為他一定會大發雷霆,把這個馬人痛罵一陣。不料,石曼卿卻慢悠悠地揚起馬鞭,半開玩笑地對牽馬人說: 「幸虧我是石學士,如果是瓦學士的話,豈不早被摔碎啦?」
--------------------------------------------------------------------------------
換羊書 黃庭堅開玩笑地對蘇軾說:「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字被世人戲稱為換鵝字;今人韓宗儒為人貪得無厭,每得到您的一幅字,便到殿帥姚麟那裡換取十斤肉。如此來說,可以稱您的書法為換羊書了。」 一天,蘇軾在翰林院撰述正忙,這時韓宗儒派人送來一封信,目的是想讓蘇軾回信,以便拿他的字換肉。來人站在門庭下,督催甚急。蘇軾笑著對他說:「回去告訴你們的上司,今天就斷了他的肉食吧。」
--------------------------------------------------------------------------------
老婆子塗面 晉人王濛清約自守,家中每有來客,必是清茶相待,時人戲稱為「今日有水災」。 蘇東坡早年曾到一家做客,主人熱情好客,一遍遍地勸茶,東坡不勝受窘,笑對主人說:「正所謂老婆子塗面。」主人不理解此意——搽(茶)了又搽(茶)。
--------------------------------------------------------------------------------
先做了賊再做官 閩地有一個大海盜,名叫鄭廣,後來歸降了朝廷,朝廷授給他一個官職。 有一次,鄭廣和同僚們在一塊吟酒賦詩,眾人吟詩罷,都力勸鄭廣作詩一首。鄭廣被逼無奈,只得胡亂吟道: 「不問文官與武官,總一般。列位是做了官再做賊,鄭廣我卻是做了賊再做官。」 眾人聽了,無不捧腹大笑。
--------------------------------------------------------------------------------
延年術 蒲傳正任杭州太守時,一天,有個方術之士前來拜謁。這方士大約九十多歲,然而面容卻像嬰兒一樣鮮嫩。蒲傳正愉快地招待他,二人談得甚是投機。傳正便向他請求延年長壽術。方士回答說:「我的長壽術極為簡便易行,基本上沒有什麼可禁忌的,只有一件須牢記,必須禁絕性慾。」 傳正聽了,俯首沉思良久,感嘆道:「如果是這樣,那麼即使壽逾千歲又有什麼益處呢?」
--------------------------------------------------------------------------------
忌說「落」字 唐代的柳冕秀才,生性最是多忌諱。早年參加科舉考試時,舉子們跟他說話,有不注意而說「落」字的,便忿然而怒,出語不遜。如果是僕人誤犯「落」字,他便用棒痛打。因此,僕人對他說話時,常常把「安樂」說成「安康」。 這一天,他忽聽人說榜書貼出來了,連忙派僕人前去觀看。不一會兒,僕人就跑回來,柳冕慌忙迎上前去問道:「榜上有我的名字嗎?」僕人唉聲嘆氣地答:「秀才康了。」
--------------------------------------------------------------------------------
臠婿 宋朝時,人們把科舉榜下選擇的女婿,稱為「臠婿」。「臠婿」一語大概出自東晉文人袁山松,但這一說法實在沒有道理。就中榜的科舉士子來說,他們中間也有本不情願做別人的乘龍快婿的,只是迫於權貴豪門的威逼強誘而不得不屈從。 有一位新科少年,相貌俊美,風度瀟灑,被一個極有勢力的權貴所欣慕,欲擇為已婿。權貴使命十幾個僕人將新科少年簇擁到自己府中。一路上,少年欣然而行,全無趨避推辭意。到了權貴家門口,前來觀看的人們幾乎圍成人牆,里三層外三層的,好不熱鬧。不一會兒,從裡面走出一位穿金紫衣服的官員來,見了新科少年,滿臉堆笑地說:「老夫只有一個女兒,容貌也不錯,願與君結為秦晉之好,不知尊意若何?」 少年連忙鞠躬拜謝道:「我乃寒微之士,得以托跡高門,實乃三生有幸。只是小生已是,我回家後與妻子商量一下,再來答復如何?」眾人聞之,大笑而散。 zhuan
❽ 有沒有關於歷史的幽默小故事
沒人磨墨
一個富家之子去考試,父親事先考了他一下,成績很好,滿以為一定能錄取了,不料榜上竟沒有兒子的名字。父親趕去找縣官評理。縣官調來卷查看,只見上面淡淡一層灰霧,卻看不到有什麼字。
父親一回家便責罵道:「你的考卷怎麼寫得叫人看也看不清?」
兒子哭道:「考場上沒人替我磨墨,我只得用筆在硯上蘸著水寫呀。」
希望你採納
❾ 關於歷史的笑話
一個匪徒沖進一家銀行,用槍指著出納員,扔給他一個口袋,
說:「給你一分鍾把口袋裝滿,否則,你將成為地理!」
出納員雖然處於極度的恐慌之中,但仍啞然失笑:
"你......你說錯了吧?應該是你將成為歷史......」
匪徒皺皺眉頭,不好意思地說
「從念書的時候開始,我就最怕歷史......」
1.李白近視眼
老師問學生:「你對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詩有何感想?」學生:「李白一定是個近視眼。」
2.羅馬帝國
語文課上,老師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成語;「羅馬不是在一個白天就能建成的。」歷史課上,老師向學生們提問;「羅馬帝國是什麼時候建立起來的?」「夜裡!」
3.重 演
「老師,我兒子歷史考得怎麼樣?我當初上學時可不喜歡這門課。」
「哪您當時歷史課的考試成績如何?」
「考了個不及格。」
「我想,歷史在重演。」
4.以下為各個學科的新釋:
經濟 -- 經常忘記
會計 -- 很快就忘記
會計是 "快快忘記"啦!
還有 "統計"是 "通通忘記"
AND " 設計 "--> "設法忘記"
計算機組織 -- 祭祖
微積分 -- 危機分, 微微累積的分數
《明史》——明明就會死
《宋史》——送死
《西洋史學史》——死了又死
5.獨立宣言
師:獨立宣言是在那簽的字?
生:我想是在桌子上吧。
6.誰領導廿世紀的前半世紀
一位美國歷史學家和一位俄羅斯歷史學家,討論誰領導廿世紀的前半世紀?
「我投票贊成胡佛先生,」美國人說:「他嘗試著教導我們美國人停止酗
「那個沒什麽了不起!」俄國人接著說:「我選擇史達林,他嘗試教我們俄國人不要吃飯。」
7.找不到
「老師,您給我們講過『太平天國」吧?
「是的,講過。」
「那我在地圖上怎麼找不到呢?」
8.武則天是大數學家
歷史教師:「你知道武則天是什麼人嗎?」
學生:「武則天是數學家。五過則添,就是發明四捨五入的那位大數學家。」
9.歷史考試
「文革」結束後,全國恢復了統一招考。一次考歷史,出了一道題:
「巴黎公社為什麼失敗?」
有學生答:「因為沒有學大寨。」
10.李時珍要今朝來
文革」某年,一個外國醫葯代表團到上海訪問,有個「雙突」幹部去接待。代表團團長說:「貴國李時珍在醫葯上的貢獻真是了不起……?這個幹部馬上大聲問翻譯,「李時珍同志來了沒有?」翻譯嚇了一跳,急忙向他搖了搖手。「噢,沒有來,快用小轎車去接!」 翻譯急得直搔頭皮。 「呀,他在理發?不行,叫他馬上就來。」 翻譯無可奈何,只好湊到這個幹部的耳邊,小聲說:「李時珍是明朝……」「明朝來?不行,一定要今朝來!」這個幹部大光其火。
11.把記者嚇飽了
「文革」某年,老記者某公,剛從幹校回報社。新頭目命令他去采訪
當時紅極一時的博羅縣典型,一位「活學活用」標兵。他抖擻精神上路,
很容易就找到了這位人物。
「請問, 你原籍在什麼地方?」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標兵侃侃而答,記者不得要領,只好再問:「你現在的生活還好吧?」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記者膛然,不甘心,又問:「你家有幾兄弟?」
「全世界受苦人都是我的階級兄弟」
記者落荒而逃。
12.師生問答
教師:「我們已學過《世界發明史》,請問,你們誰能告訴我,50年前所沒有的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我!」一個最聰明的學生理直氣壯地說。
教師:「在人類發展史上,人從四肢走路進化到兩肢走路,最大的優點是什麼?」
學生:「可以省一雙皮鞋!」
13.師生問答
在英國某學校的一次歷史課上,老師問一名學生:「你能說出
1312年英國發生了什麼事嗎?」
學生:「英國王朝威爾斯王子誕生。」
老師:「好極了,答得對。你接著往下說1317年又發生了什麼
事?」
學生:「王子威爾斯5歲了。」
13.考試
彼得:「剛才考歷史你為什麼老是盯著監考老師的眼睛?」
湯姆:「因為我有一道題不會回答」
彼得:「可老師的眼睛上也沒有答案呀!」
湯姆:」只要他的眼睛朝窗外看一看,我立即就能找到答案。」
❿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笑話
說起歷史人物的笑話,我國近代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這個笑話是關於胡適的。
黃的反擊有點損,但最少說明了胡的例子只是個例,總的來說文言文還是比白話文簡潔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