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杠桿題
Ⅰ 關於物理杠桿的一道題目。
第一空求最大測量值,先根據照片測算出兩力臂OB、OA的大小比例關系,然後根據杠桿原理,算出當秤砣在力臂最大位置B點時,被稱物體的質量,就是該桿秤的最大測量值。
第二空增大桿秤的測量范圍,就是要使當秤砣在B點時被稱物體的質量能更大。根據杠桿平衡條件知m
0
·OB=m
物
·OA,要增大m
物
,可以增大秤砣質量m
0
、增大OB長度或將提紐O向右移(即增大OB同時減小OA)。
第三空計算,需要根據杠桿在兩次平衡時列出兩個杠桿平衡等式m
0
·l
1
=m
1
·OA和m
0
·l
2
=m
2
·OA,帶入數據後兩式相減得:1kg×10cm=(2.5kg-0.5kg)·OA,OA=5cm。
Ⅱ 杠桿原理物理題
如果O點在杠桿最左端,應該是250吧?
相當於有兩個阻力矩已經在杠桿上了,一個是1m乘以1000N,一個是總重100N乘以2.5m
然後動力F乘以5m要等於它們的和
結果應該是250N
Ⅲ 幾道物理杠桿的題目
1.B
阻力大小不變,動力臂長度不變.在杠桿被抬起時,阻力臂逐漸變小,所以所需的動力也會變小
2.A
動力、阻力的方向始終為豎直方向,則動力臂與阻力臂之比保持不變,可知:所需的動力大小不變
3.A
以梯子的著地點為支點
重力大小不變,力臂不斷變大
而梯子對牆壁的力臂不變,所以梯子對牆壁的壓力會逐漸變大
Ⅳ 初三物理杠桿計算題
解:
設支點離左端掛物點距離為L1,則支點離右端掛物點距離為L2=2-L1
根據杠桿平衡原理可得:F1L1=F2L2
即F1L1=F2(2-L1)
24×L1=40×(2-L1)
解得:L1=1.25(m)
即支點離左端掛物點距離為1.25m,離右端掛物點距離為0.75m。
若兩端各加8牛的物體,即此時:F1'=24+8=32N;F2'=40+8=48N
F1'L1'=F2'(2-L1')
32×L1『=48×(2-L1』)
解得:L1『=1.2(m)
所以,支點應向左邊移動才能平衡,移動距離為:L1-L1'=1.25-1.2=0.05(m)
答:略。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Ⅳ 物理杠桿綜合題。
B在2格時,A受桌面向上反作用力300*0.1^2=3N
B在3格時,A受向上力(300-100)*0.1^2=2N
根據受力平衡
2MBg=4(MAg-3)
3MBg=4(MAg-2)
兩式相減得MBg=4N
PS LS童鞋把減少100看成變成100,所以結果大1倍~~
Ⅵ 初二物理杠桿題
滑輪
由可繞中心軸轉動有溝槽的圓盤和跨過圓盤的柔索(繩、膠帶、鋼索、鏈條等)所組成的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簡單機械。滑輪是杠桿的變形,屬於杠桿類簡單機械。在我國早在戰國時期的著作《墨經》中就有關於滑輪的記載。中心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叫定滑輪,是變形的等臂杠桿,不省力但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中心軸跟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叫動滑輪,是變形的不等臂杠桿,能省一半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實際中常把一定數量的動滑輪和定滑輪組合成各種形式的滑輪組。滑輪組既省力又能改變力的方向。
工廠中常用的差動滑輪(俗稱手拉葫蘆)也是一種滑輪組。滑輪組在起重機、卷揚機、升降機等機械中得到廣泛應用。
滑輪有兩種:定滑輪和動滑輪
(1)定滑輪實質是等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但可改變作用力方向.
定滑輪的特點
通過定滑輪來拉鉤碼並不省力。通過或不通過定滑輪,彈簧秤的讀數是一樣的。可見,使用定滑輪不省力但能改變力的方向。在不少情況下,改變力的方向會給工作帶來方便。
定滑輪的原理
定滑輪實質是個等臂杠桿,動力L1、阻力L2臂都等於滑輪半徑。根據杠桿平衡條件也可以得出定滑輪不省力的結論。
(2)動滑輪實質是動力臂為阻力臂二倍的杠桿,省1/2力多費1倍距離.
動滑輪的特點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鉤碼升高的距離,即費了距離。
動滑輪的原理
動滑輪實質是個動力臂(L1)為阻力臂(L2)二倍的杠桿。
(3)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既省力又可改變力的方向.
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總重的幾分之一.繩子的自由端繞過動滑輪的算一段,而繞過定滑輪的就不算了.
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重物移動的距離.
滑輪組的用途:
為了既節省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可以把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
省力的大小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
滑輪組的特點
用滑輪組做實驗,很容易看出,使用滑輪組雖然省了力,但是費了距離——動力移動的距離大於貨物升高的距離。
Ⅶ 初二物理杠桿計算題
1、2Kg*4=0.25Kg*x 得x=32cm
x*4=0.25*60 得x=3.75kg
2、F*1=10*9.8*0.8 得F=78.4N
3、0.2*G=0.4*10 得G=20N
Ⅷ 物理杠桿題目(急)
支點在距粗段1m處的地方時,樹干可平衡
說明樹乾的重心在距粗段1m處的地
設樹干質量為m
樹乾的重量與細段懸掛的重量在杠桿上力矩平衡
則樹乾重心距支點一米,細段端點距支點也為一米,力臂相等
所以有m=50kg
Ⅸ 初三物理杠桿練習題
這里我教你學習化學方法: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自然學科,掌握和應用化學科學,對於工農業生產、科技、能源、社會、環境及人類的生活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學好化學呢?
一. 理解雙基,掌握化學用語
所謂「雙基」即指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它們一般都是用簡明精煉的詞句表達出來,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嚴密性和邏輯性。學習時不要只局限於熟記,要善於抓住其中的關鍵「字」、「詞」,准確無誤地去理解。如催化劑概念的關鍵詞為「能改變」、「反應前後」「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質量守恆定律重點理解「參加反應」、「質量總和」、「相等」,抓住「三個守恆」(元素、原子、質量)。對雙基不僅要正確理解,更重要的是應用。所謂「化學用語」是指化學科學在交流、描述及表達物質變化過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學術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要能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二. 立足結構,了解物質性質
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而物質的性質又制約了物質的存在方式、製法和用途。因此在學習元素化合物性質時,應抓住其結構來了解物質性質。如學習氧氣時,須思考:氧氣是由許多氧分子組成的,而一個氧分子又是由二個氧原子構成的,氧原子最外層6個電子,易得電子,所以氧氣的化學性質較活潑,許多物質在常溫、點燃或加熱時均能與氧氣發生化學變化且放出大量的熱。在學習了許多物質後,要善於將相關物質構建成知識網路,使知識條理化,以便於牢固掌握。
三. 重視實驗,培養動手能力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在研究元素化合物的有關化學性質,進行物質的分離與提純、鑒別與鑒定等定性定量分析時,一般都要以實驗為手段加以驗證或探究完成而得出結論,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重視實驗。從簡單的常用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的訓練到復雜實驗的設計都要認真操作、大膽試驗。在設計實驗時要做到科學合理,即裝置簡單、操作方便、程序合理、現象明顯。對老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要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掌握實驗的原理、步驟、現象和要領,課本中安排的學生實驗和家庭實驗是培養動手能力的最好機會,要積極參與認真去做。
四. 注重學法,提高學習效果
初三化學是啟蒙化學,基礎知識點多而雜,隨著知識的積累,有些學生會因學習方法不當而導致化學成績下滑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學好化學必須注重學法,提高學習效果。常見的有效學法有:
(1)對偶知識對比記。如化合與分解、氧化與還原等。
(2)物質性質網路記。如對含碳元素的相關物質可構建碳鏈知識網路系統記憶。
(3)類似知識歸類記。如H2和CO的性質,H2和CO2的制備裝置等。
(4)化學用語分散記。如元素、原子、分子、化合價、化學式及化學方程式等按知識階梯分散到各章節記憶。
(5)交叉知識切點記。如物化知識切入點為密度、壓強、浮力、重力、杠桿原理、電學等;生化知識切入點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赤潮現象等。
五. 及時反饋,精練習題
學完每一章節要及時鞏固所學知識,檢查學習上的薄弱環節,適當選做一些經典習題,但必須克服盲目做題而陷入題海。在做題時不要只就題論題,要盡量拓展思維。如在做計算題時,注意精選一些與日常生活相聯系、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好題。在解法上盡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或尋求一解多題規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六. 拓展知識,閱讀課外讀物
為了拓展知識視野、歸納知識內容、提高解題技巧和掌握解題方法,訂一份質量高、導向性准、實用性強的同步輔導材料很有必要。如《中學生理化報》設有學法指導、知識歸納、概念辨析、解題技巧、章節訓練、競賽輔導、趣味化學、生活化學及科技動態等欄目,是教與學的良師益友,值得一讀
物理:
一)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導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盡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系. 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四)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思或盡量少走思.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五)筆記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保存.
(六)學習資料.學習資料要保存好,作好分類工作,還要作好記號.學習資料的分類包括練習題,試卷,實驗報告等等.作記號是指,比方說對練習題吧,一般題不作記號,好題,有價值的題,易錯的題,分別作不同的記號,以備今後閱讀,作記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復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里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
(九)知識結構.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十)數學.物理的計算要依靠數學,對學物理來說數學太重要了.沒有數學這個計算工具物理學是步難行的.大學里物理系的數學課與物理課是並重的.要學好數學,利用好數學這個強有力的工具.
(十一)體育活動.健康的身體是學習好的保證,旺盛的精力是學習高效率的保證.要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要會一種,二種鍛煉身體的方法,要終生參加體育活動,不能間斷,僅由興趣出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搞體育活動,對身體不會有太大好處.要自覺地有意識地去鍛煉身體.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以減少睡覺的時間去增加學習的時間,這種辦法不可取.不能以透支健康為代價去換取一點好成績,不能動不動就講所謂"沖刺","拼搏",學習也要講究規律性,也就是說總是努力,不搞突擊.
Ⅹ 物理關於杠桿的一題計算題,解答過程要詳細
當支點在離粗端30cm處時,木棒可保持水平平衡。說明此點即為木棒的重心所在位置.
支點移到離粗端50cm處時,要使木棒恢復水平平衡,必須在細端掛合適的重物
設此重物的重力為G
G*40cm=19.6N*(50cm-30cm)
G=9.8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