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詹天佑歷史背景

詹天佑歷史背景

發布時間: 2021-07-31 19:42:55

㈠ 詹天佑所處時代背景

詹天佑修鐵路的時代背景;

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灤河鐵路大橋

唐向榮

在京哈鐵路經過的灤河上巍然屹立著一座鐵路橋,這就是l00多年前中國著名工程師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灤河鐵路大橋。這座橋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把控扼關內外咽喉要道的天險變成了通途,更在於它是近代史上中華民族在科學技術領域里揚眉吐氣,一展雄姿的實證。
光緒十七年(1891年),「奉旨開辦關西鐵路」,西起古冶,東至山海關,由北洋大臣李鴻章奏派周蘭亭(記名提督)、李樹棠(候補道員)總攬築路事務,禮聘英國專家「金達為總工程司,李吉士、狄連德、穆和德為副工程司。」穿越灤河的鐵路大橋工程是尚無先例的
難點,金達特請英國的橋梁專家喀克斯承建。橋址選在榆山和武山南麓,下距出海口50多公里,水勢甚大。當時灤河上游既沒有水庫,也沒有引灤人津、引灤人唐的分流工程,河而平槽,洶涌澎湃,史稱「河寬溜急」。加上河底淤沙極深,當時連打樁築墩這一關也沒有闖過去,不得已宣告失敗。喀克斯轉而求助於日本工程師,重新起造,依然是「屢築屢坍」。喀克斯無奈又包給一位著名德國工程專家。此人性情強悍,躊躇滿志。他特從山東膠州灣請來一批德國「機匠」,聲稱將使用最先進的「空氣打樁法」築成橋墩,但終因水勢太猛,根本無法作業。德國人急了眼,為了減低水勢,不顧後果,果然炸掉了灤河西岸的「獨石山」。
獨石山是正對,「水溜」的一塊巨石,高十幾丈。從』上游飛來的急流撞在獨石山上,立即轟然激返,折向東南,所以灤河身一直在靠近昌黎一側。德國人將它炸毀之後,急流不再東折,而是緊靠州城西岸啃咬,幾萬畝良田陸續塌陷。至今河身已由城東十里之外展寬至緊靠州城東門了。德國人仍然無法立樁,遂告無奈。
1892年,由金達授意,讓喀克斯找到詹天佑,以便轉嫁難題。當時詹天佑年方32歲,駐灤河以東盧龍縣石門鎮,任分段鐵路工程師。他雖然留學美國耶魯大學,已經回國10多年,但在建橋史上,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詹天佑認真勘察了現場,找出了外國人的多處失誤,重選橋址,引進「壓氣沉箱法」。而且,「就地取材」僱用了那些被德國專家拋棄在灤州的德國「機匠」。一直下挖『26米,才淘盡流沙,現出花崗岩基址,從而築起橋墩。史載:詹天佑「置備下水器具汲水挖根,深至八丈四五尺,剔盡浮沙碎石,見實底。考驗土性堅凝,用俄國長松木,密釘梅花樁。施長方大石,和三合土砌立。工程浩大,歷三十二月始告成。」1894年4月竣工。「大橋長二百一十七丈四尺六寸(今實測為670.56米),寬二丈。共十七孔,用經費銀七十八萬二千四百九十五兩九錢一分四厘。」
外國人目瞪口呆!金達由藐視、刁難而到敬佩,特推薦詹天佑加人「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成為該會第一位中國籍會員。
詹天佑在修造灤河大鐵橋的過程中,曾有四項重大的創造:一是將建橋基址由山口南移,雖然加長了橋的長度,但因河面開闊,水勢大減,使得打樁、立柱、運料、行船得以進行。二是從大連借用俄國修建軍港時留下的特大長松木,讓灤州精工巧匠將長松木左右兩側鋸成筆直平滑的光面,長松木排成圓形,縫隙密不透水,得以淘凈墩基,順利立墩。三是當時橋墩澆鑄需要到英國購買水泥,海運來華,價格昂貴。詹天佑就地取材,就近使用武山榆山盛產的「樁子石」和「台階石」,讓石匠師傅精心打制,嚴絲合縫,尺寸劃一,極大節省了資金。四是既然用條石砌築橋墩,就需要解決條石之間的粘合料,否則大水一沖,或者嚴冬結凍,26米高的橋墩就會垮散倒塌。這件事行外人看來不算什麼,實際上至關緊要,詹天佑為此也曾絞盡腦汁,但一直無法解決。
鐵橋橋基西側附近不遠處就是著名的偏涼汀帝王行宮,行宮里有常年負責維修的工役匠人,其中身懷絕技者,特稱為「御匠」。因為行宮依山傍水,也有水下工程,所以其中有三位御匠是專司水下作業的,他們掌握·著一種用於水下壘石、和泥粘結的秘方,水沖不散,結凍不碎,其粘如膠,俗名「萬年牢」。詹天佑為人謙恭有禮,特向三位御匠請教這種「萬年牢」的配方。但御匠有皇家的「規法』,,秘方上不告父母,下不傳妻子,只准傳播給內務府指定的一名徒弟,.違者斬首並誅滅九族。因此三位御匠誰也不敢告訴他。後幾經周折,詹天佑得到秘方,18個巨型橋墩巍然屹立,至今100多年,夏季高溫曾達39.996,冬季低溫曾達零下23. 19C,但至今不松不裂,鑄為一體。據傳,其成分有熟石灰、黃豆漿、糯米粉、鹵水和幾種中葯,至今仍然是建橋史的一個謎。又據傳,三位御匠事後為了擺脫內務府的刑訊追究,一起跳下灤河大橋自殺了。
灤州最後一位舉人張鳳翔曾給修橋的詹天佑寫去一信,說:「近世往往盡中華之物力為外人所用,唯足下能用英國之鐵、俄國之木、德國之人、美國之術,造中國之橋。」詹天佑回信說:「集萬國之精華為我所用,乃興國之道也!」15年後他在修築京張鐵路的艱巨工程中再展才華,特別是「人字形路軌」的首創更為中外稱道。因他當時聲名日重,事後又有《京張鐵路修築記》一書問世,所以廣為世人所知,特在青龍橋為他鑄立全身銅像,而灤州築橋的業績卻鮮為人知了。其實,他之所以能受聘主修京張路,是因為他是「英國皇家工程學會」會員;而能加人這個學會則是因為他成功地主修了灤河大鐵橋,而且修築京張鐵路的資金,也正是來自灤河大橋的節余和北寧鐵路的營業性收人。所以,追本溯源,灤河大鐵橋才是詹天佑建業之始,是科教興國的重要紀念地。
灤河鐵路大橋使用了40多年而安然無恙,1939年在其上游另修一橋。1948年11月,國民黨軍隊撤退前,預埋炸葯,將詹公所修大橋3號橋墩炸毀,橋身也受到損害。人民解放軍入關後,立即組織搶修,很快修復,為人民軍隊人關解放唐山,參加平津戰役做出了重大貢獻。1976年地震,大橋仍然屹立如初。震後,大橋不再使用,永作歷史的紀念。
今天,當我們乘火車經過灤河時,看到詹天佑當年修建的揚眉吐氣第一橋的雄姿,會激起許多感慨……

㈡ 詹天佑那時的歷史背景

光緒七年(1881年),詹天佑從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回到了上海。上岸第一天,就聽說曾國藩已死,由淮系軍閥李鴻章接任北洋大臣。留學生們便搭乘輪船,從上海轉到天津的北洋大臣衙門報到,聽候清政府的派用。
詹天佑在天津住進了海河邊的一家小客棧。房間又熱又悶,渾身汗水涔涔,很不舒服,他的心情益加煩躁不安。
那些日子,留學生們有門路的都走門路去了。惟有農家子弟出身的詹天佑無門路可走,也不願走門路。到天津後,有錢的同學紛紛住進了大旅館,而他卻住進了這又破又臟的客棧。
雖然,他口袋裡還有一封信,一封他最敬愛的老師容閎親筆書寫的八行書,是給當朝某權貴的,但詹天佑羞於拿出來。他是容閎最得意的弟子。在美國留學時,容閎曾鼓勵詹天佑,希望他能做中國的伊藤博文。他說,伊藤博文提倡西學,使日本走向富強,中國也要自己的伊藤博文,才能使國家進步。這時詹天佑的心情是很激動的,他立志發奮努力,要用科學救國。
盡管詹天佑的學習成績斐然,但和留學生正監督吳子登的關系越搞越壞。吳子登是著名頑固派,認為中國學生到外國留學是「離經叛道」。
幾天以後,留學生們終於被戈什哈引進北洋大臣的衙門。正官廳上,坐著的那人就是威名赫赫的李鴻章。李鴻章用眼掃了留學生一眼,看他們一個個袍褂不整、帽斜辮歪的樣子,心想:靠這些學生娃娃能富國強兵?李鴻章很想教訓一通,但還是忍住了。他想這些人大都與朝中大臣有交往,不少人還送了八行書和見面禮。他對其中一人非常看不順眼,此人西裝革履,連辮子也沒有一條。他從花名冊中查到這人的名字――詹天佑。猛然想起吳子登信中講過的幾句話:「若再放任這些官學生。。。他日學成回國,不但對國家無好處,反而貽害無窮。」想到這里,李鴻章拍桌罵起來:「離經叛道,無父無君!」
詹天佑對李鴻章的粗暴態度非常反感,想反駁幾句,但終於忍住沒有開口。戈什哈馬上大喊:「送客――」這一場戲劇性的接見就算結束了。
回到客棧,詹天佑燒毀了容閎給他的八行書。過了幾天,北洋衙門發榜,詹天佑的名字赫然榜末,被派往福州船政局譴用,到水師學堂學習駕駛。
就這樣,詹天佑學非所用,消磨了整整七年的時光。
現在,<詹天佑>被作為小學六年級課文收錄在義務教育課本里,每一個人看到詹天佑的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經過和詹天佑的愛國精神,無不感動。在課本中,詹天佑被稱為「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清朝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強盛的時代(所謂康乾盛世);也是中國災難深重,在世界列強的堅船利炮下徹底失敗的時段。這種歷史的研究應該說很多了,各種說法很全面。
清朝女真人入關,帶著屠城的暴力、圈地的野蠻、剃頭的高壓分步統一了中國,擴大了疆域,文字獄打壓文化中人,一直採用極為野蠻的方式壓榨人民。使得中國下層不斷出現各種反抗。當然,到雍正、乾隆時代也確實創造出了很多文化、經濟上的輝煌,主要的一點就是國家大、產值高、較為平定,所謂歌舞昇平泰平年。其實,極端專制的封建社會一直就沒有真正平靜過,主要表現為統治階級內部的利益之爭、毫無生氣的奴才表演;到了道光時期確實「萬馬齊喑究可哀」。康熙雍正乾隆等統治者對外實行閉關鎖國,中止了明代以來的西學東漸;對內施行野蠻統治,扼殺了經濟、文化的進步。因此, 「康乾盛世」時期中國逐步落後於西方,並不值得今人自吹自擂、引以為光榮,算作「民族驕傲」。
清朝腐敗無能的原因就在於:皇帝困於內廷官僚、上下官僚沆瀣一氣。民族歧視下的滿清官僚制度,使得一大批無德無能、缺德少才的滿蒙王公、貴族官僚長期竊居高位;朝廷執掌大權的達官貴人和各省巡撫總督,大多數為滿蒙世襲,昏庸腐朽不堪。中國的國力都消耗在這幫心黑的紈絝子弟手中,各種生產沒有多大發展。
英國特使馬戛尼在(乾隆後期的)出使日記中指出:「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在馬戛尼眼中的康乾盛世真相是:「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善襤褸甚至裸體」,「像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軍隊。」「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英使馬戛尼當時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清朝的衰落,把滿清政權看作「一艘破爛不堪的巨大船艦」,預言它將「不再有紀律和安全」。
更為主要的是整個官僚統治階級普遍虛偽矯飾,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只有在強大刺激來臨時才有一點本能反應,根本看不到世界發展變化的潮流,沒有任何先進性可言,進貢、貿易進口的盡是各種玩物。嘉慶要勤儉,一群官員就像花子一樣上朝比誰補丁多。
吏治最為腐敗,主要表現為買官賣爵,各種官場就是相互勾結、互相賄賂的關系,不僅造成晚清洋務運動失敗,也是清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當官需要銀子,就要想辦法在百姓中挖銀子,一派黑心造就一片黑暗,「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只是冰山一角。
就連林則徐等開明大員也是落後得可笑,認為英國人穿靴行動不便,極易對付。對世界西方的了解還不如明朝後期。原來的茶葉、瓷器等貿易為什麼變成了「鴉片貿易」?為什麼洋務運動最後付之東流?關鍵是皇家昏庸、官僚腐敗、劣幣淘汰良幣的結果。
文化落後,就在於沒有民主、沒有公正、沒有緊跟潮流的危機感。光有熱血、不怕死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沒有學習科學技術的良好機制,沒有創新的競賽,沒有人民大眾的崛起終究無法實現國家的興盛。當一切向錢看之後,想盡辦法化國為家,大「清」的氣數就盡了。
腐敗在於特權,中國的腐敗就在皇家專制、官本位,使得遍地自私自利的小家子氣淹沒了一切青年的銳氣,一群唯利是圖的人變相成為「賣國者」,當他們一心搞點名堂時,得到的只是一敗塗地。種下的是「龍種」,生出的是跳蚤。
中國需要偉大的領袖、偉大的黨、偉大的骨幹力量,沒有同舊傳統勢力徹底決裂的決心和意志就無法改變「小生產的狡詐」和私有制瓜分人民、國家的歷史。這就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根本原因。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那拉氏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獨不願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全靠關內外鐵路的贏余,而此款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款餉,造成誤工。詹天佑既不善鑽營於權貴,更恥於逢迎於洋人,因而憤懣至極。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㈢ 詹天佑當時修鐵路的歷史背景

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㈣ 詹天佑留學的歷史背景

詹天佑簡介
1872年,年僅12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了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留學美國。他帶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
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美國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
1881年,在120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他便是其中的一個。回國後,詹天佑懷著滿腔的熱忱,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卻過分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威」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討伐中國計劃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
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威」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
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威』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幾經周折後,終於轉入了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正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
不久後,詹天佑又遇到了一次考驗。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大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之後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建造,由於交工期限將至,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順利完成了打樁任務,成功建成了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
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
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的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㈤ <<詹天佑>>的時代背景

詹天佑,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卒於1919年4月24日,號眷誠,字達潮,廣東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國首位鐵路工程師,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之稱。 詹天佑1861年(清咸豐帝十一年)出生於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親眼目睹北美西歐科學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而產生悲觀情緒,但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7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幾經周折,終於轉入了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正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詹天佑剛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的把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這便是北京至張家口的鐵路)。英國和俄國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國和俄國的使臣們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京」指北京,「張」指張家路)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親自帶著學生和工人,背著標桿,經緯儀,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能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又重新勘測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疊,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詹天佑修建京張鐵路其間,釐定了各種鐵路工程標准,並上書政府要求全國採用。中國現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標准軌、珍氏自動掛鉤(Janney Coupler,亦稱姜坭車鉤、鄭氏車鉤,美國人 Eli Janney 所創)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議。此外詹天佑亦著重鐵路人才的培訓,制定了工程師升轉章程,對工程人員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規定,並且定明工程師薪酬與考核成績掛鉤。京張鐵路堷訓了不少中國的工程人員,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為其他中國鐵路的模仿對象。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獲宣統賜工科進士,任留學生主試官等職。1910年,任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總理兼工程師,1912年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負責興建粵漢及川漢鐵路。此後一直定居在漢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號(今洞庭街51號)。同年成立「中華工程師學會」,並被推舉為首任會長。民國成立後,於1913年獲政府委任為交通部技監,1914年獲頒授二等寶光嘉禾章。1916年,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參崴和哈爾濱任協約國監督遠東鐵路會議中國代表。4月因病回漢口,4月24日病逝,終年五十九歲。 詹天佑與其妻譚菊珍埋葬在京張路青龍橋火車站附近。1922年青龍橋火車站豎立詹天佑銅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紀念館。 在紀念京張鐵路100周年之際,張家口人民永遠緬懷京張鐵路的總設計師詹天佑,2005年在張家口南站廣場,建起詹天佑塑像。詹天佑是我國近代科學與工程技術史上的先驅,也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愛國知識分子。清咸豐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六日生於廣東省南海縣,清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公費赴美留學。清光緒七年(1881)六月,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雪菲爾德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同年八月回國。曾先後任福州船政學堂和廣州水陸師學堂教員。清光緒十四年(1888)任天津鐵路公司工程師。19世紀八十年代,他投身於中國鐵路建設事業,曾主持過我國京張、川漢、粵漢等早期鐵路的建設,為發展我國早期鐵路建設事業嘔心瀝血,奮斗終生。特別是他主持的京張鐵路(1905—1909)的建成,震驚中外,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振奮了民族精神,推動了鐵路事業的發展。他在帝國主義列強面前不畏強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不受外侮,以自立於地球之上」的口號,代表了炎黃子孫百折不撓、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氣節,永為後世楷模。1919年4月24日在漢口仁濟醫院病逝,享年59歲。同年在青龍橋車站豎立一座詹天佑全身站立銅像。

㈥ 詹天佑的歷史背景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

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前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詹天佑深感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匱乏,對山海關鐵路官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的青年十分珍視、多方培養,使他們在京張路的修建中迅速成長,很多學員在漢粵川鐵路上,成為詹天佑督辦的技術骨幹。

(6)詹天佑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在科技非常衰弱的中國,詹天佑創造了史上絕無僅有的「人」字形線路!在居庸關隧道挖掘工程中,他決定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施工方法。

八達嶺隧道,他採用中間鑿井法,再分別向兩頭開鑿,工期縮短一半。正因為詹天佑的創造性,鐵路施工時間比原計劃提早兩年,讓外國人對中國工程師刮目相看。

1872年,詹天佑等留美幼童,隨洋務派大臣容閎由香港到上海,進入預備學校接受訓練,由在刑部當了20年主事的陳蘭彬教授漢文課,容閎則親授英文課。

幾個月後,詹天佑們即登上輪船,啟程赴美。在紛亂復雜的中國近代史上,這一天,這件事,被載入史冊。它標志著封閉的中國正在打開國門,了解世界,開啟"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夢想。

1881年,正當詹天佑歡慶大學畢業之際,清廷卻下達了全體留美學生撤回中國的命令。當時盡管遭到容閎等人及全體留學生的堅決反對,盡管許多支持留學教育的中美人士竭力呼籲、設法挽回,最終還是沒能使得清廷收回成命。

至此,先後4批中國赴美的120名留學生,除少數病故、因故先行回國和拒絕回國者外,其餘94名,均被迫輟學,於1881年夏天,分3批回國。其中獲得大學學位的僅有詹天佑和歐陽賡兩人。

㈦ 詹天佑的社會背景

張家口是我國北方在經濟上有重要意義的城鎮,商貿之盛可遠溯到元、明,1869年中俄條約之後,更開辟為與俄國通商的陸路商埠。
據張家口市政協文史處主任楊繼先介紹,在京張鐵路通車之前,合適的地理位置及多年商貿史,早已使張家口成為商貿中心。當時文獻記載「內外蒙古,察哈爾日用所需一切雜物無不取於此,且其他大宗物資也以此為轉運之場」;據文通史記載這里「每歲貿易額達三千萬兩以上」。
饒是如此,交通仍制約著當地的發展。這個地區天然資源豐富,有煤、鐵礦石、以及錳、銅、金銀、石墨、大理石等,均屬大宗物資,運輸能力不足。毛皮禽畜、糧食,也是本地久負盛名的特產,因交通不便難以外運。張家口地區以及它作為商埠所聯系吸引的廣大腹地,包括內外蒙甚至蘇聯西伯利亞地區,所出產的產品運不出;所需要布匹、絲綢、茶葉、煤油、紙張、細糧等,運入也極為有限。運輸物資主要靠駱駝、騾馬、每日經南口等處北上役畜達千頭,可謂聲勢浩大,規模可觀,但運力很小,遠不能滿足需要。

㈧ 詹天佑時代背景

詹天佑,字眷誠,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出生在一個普通茶商家庭。兒時的詹天佑對機器十分感興趣,常和鄰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種機器模型。有時,他還偷偷地把家裡的自鳴鍾拆開,擺弄和捉摸裡面的構件,提出一些連大人也無法解答的問題。1872年,年僅十二歲的詹天佑到香港報考清政府籌辦的「幼童出洋預習班」。考取後,父親在一張寫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證明書上畫了押。從此,他辭別父母,懷著學習西方「技藝」的理想,來到美國就讀。
在美國,出洋預習班的同學們,目睹北美西歐科學 技術的巨大成就,對機器、火車、輪船及電訊製造業的迅速發展贊嘆不已。有的同學由此對中國的前途產生悲觀情緒,詹天佑卻懷著堅定的信念說:「今後,中國也要有火車、輪船。」他懷著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信念,刻苦學習,於186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紐海文中學業。同年五月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專攻鐵路工程。在大學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學習,以突出成績在畢業考試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國的中國留學生中,獲得學位的只有兩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個。
回國後,詹天佑滿腔熱忱地准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祖國的鐵路事業。但是,清政府洋務派官員迷信外國,在修築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特長,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艦「揚武」號擔任駕駛官,指揮操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第二年,蓄謀已久的法國艦隊陸續進入閩江,蠢蠢欲動。可是主管福建水師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卻不聞不問,甚至下令:「不準先行開炮,違者雖勝亦斬!」這時,詹天佑便私下對「揚武」號管帶(艦長)張成說:「法國兵船來了很多,居心叵測。雖然我們接到命令,不準先行開炮,但我們決不能不預先防備。」由於詹天佑的告誡,「揚武」號十分警惕,作好了戰斗准備。當法國艦隊發起突然襲擊時,詹天佑冒著猛烈的炮火,沉著機智地指揮「揚武」號左來右往;避開敵方炮火,抓住戰機用尾炮擊中法國指揮艦「伏爾他」號,使法國海軍遠征司令孤拔險些喪命。對這場海戰,上海英商創辦的《字林西報》在報道中也不得不驚異地贊嘆:「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國人會這樣勇敢力戰。『揚武』號兵艦上的五個學生,以詹天佑的表現最為勇敢。他臨大敵而毫無懼色,並且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還能鎮定如常,鼓足勇氣,在水中救起多人……」
從戰後到1888年,詹天佑兒經周折,轉入中國鐵路公司,擔任工程師,這是他獻身中國鐵路事業的開始。
剛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驗。當時從天津到山海關的津榆鐵路修到灤河,要造一座橫跨灤河的鐵路橋。灤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漲急流。鐵橋開始由號稱世界第一流的英國工程師擔任設計,但失敗了;後來請日本工程師衽實行包工,也不頂用,最後讓德國工程師出馬,不久也敗下陣來。詹天佑要求由中國人自己來搞,負責工程的英國人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得同意詹天佑來試試。
詹天佑是一個認真踏實的人,他分析總結了三個外國工程師失敗的原因後,身著工作衣與工人一起實地調查,(P116)密測量。夜晚,借著幽暗的油燈,又仔細研究灤河河床的地質構造,反復分析比較,最後才確定橋墩的位置,並且大膽決定採用新方法——「壓氣沉箱法」來進行橋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了灤河大橋建成了。這件事震驚了世界:一個中國工程師居然解決了三個外國工程師無法完成的大難題。
詹天佑初戰告捷後,立刻遇到了更為嚴峻的考驗。1905年,清政府決定興建我國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至張家口)。英俄都想插手,由於中國人民的強烈反對,他們的企圖沒能得逞。英俄使臣以威脅的口吻說:「如果京張鐵路由中國工程師自己建造,那麼與英俄兩國無關。」他們原以為這么一來,中國就無法建造這條鐵路了。在這關鍵時刻,詹天佑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艱巨的任務,全權負責京張鐵路的修築。消息傳來,一些帝國主義分子及英國報刊挖苦說:「中國能夠修築這條鐵路的工程師還在娘胎里沒出世呢!中國人想不靠外國人自己修鐵路,就算不是夢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們甚至攻擊詹天佑擔任總辦兼總工程師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頂著壓力,堅持不任用一個外國工程師,並表示:「中國地大物博,而於一路之工必須借重外人,我以為恥!」「中國已經醒過來了,中國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師和自己的錢來建築鐵路。」
1905年8月,京張鐵路正式開工,緊張的勘探、選線工作開始了。詹天佑帶著測量隊,身背儀器,日夜奔波在崎嶇的山嶺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風卷著沙石在八達嶺一帶呼嘯怒吼,颳得人睜不開眼睛,測量隊急著結束工作,填個測得的數字,就從岩壁上爬下來。詹天佑接過本子,一邊翻看填寫的數字,一邊疑惑地問:「數據准確嗎」?「差不多」,測量隊員回答說。詹天佑嚴肅地說:「技術的第一個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點模糊和輕率,『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於工程人員之口。」接著,他背起儀器,冒著風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認真地復勘了一遍,修正了一個誤差。當他下來時,嘴唇也凍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進入最困難的階段。在八達嶺、青龍橋一帶,山巒重迭,陡壁懸岩,要開四條隧道,其中最長的達一千多米。詹天佑經過精確測量計算,決定採取分段施工法:從山的南北兩端同時對鑿,並在山的中段開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兩端對鑿。這樣既保證了施工質量,又加快了工程進度。鑿洞時,大量的石塊全靠人工一鍬鍬地挖,湧出的泉水要一擔擔地挑出來,身為總工程師的詹天佑毫無架子,與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臉汗。他還鼓舞大家說:「京張鐵路是我們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錢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著我們,必須成功!」「無論成功或失敗,決不是我們自己的成功和失敗,而是我們國家的成功和失敗!」
為了克服陡坡行車的困難,保證火車安全爬上八達嶺,詹天佑獨具匠心,創造性地運用「折返線」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龍橋地段設計了一段人字形線路,從而減少了隧道的開挖,降低了坡度。列車開到這里,配合兩台大馬力機車,一拉一推,保證列車安全上坡。
詹天佑對全線工程曾提出「花錢少,質量好,完工快」三項要求。京張鐵路經過工人們幾處奮斗,終於在1909年9月全線通車。原計劃六年完成,結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費用只及外國人估價的五分之一。一些歐美工程師乘車參觀後嘖嘖稱道,贊譽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卻謙虛地說:「這是京張鐵路一萬多員工的力量,不是我個人的功勞,光榮是應該屬於大家的。」
京張鐵路建成後,詹天佑又繼任了粵漢鐵路督辦兼總工程師。這時,美國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要他親自去美國參加授銜儀式。為了全力參加祖國鐵路建設,他放棄了這一榮譽。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了起成立中華工程學會,並被推為會長。這期間,他對青年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為作出榜樣外,還勉勵青年「精研學術,以資發明」,要求他們「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釣譽。以誠接物,毋挾褊私,圭璧束身,以為範例。」
詹天佑從事鐵路事業三十多年,幾乎和當時我國的每一條鐵路都有不同程度的關系。到晚年,因積勞成疾,不幸於1919年病逝。周恩來同志曾高度評價詹天佑的功績,說他是「中國人的光榮」。

㈨ 詹天佑當時的歷史背景

詹天佑,字眷誠。1861年生於廣東南海縣。1872年7月8日年僅12歲的詹天佑作為中國第一批官辦留美學生留學美國。

詹天佑在美國先後就學於威哈吩小學,弩哈吩中學,1881年又以優異成績畢業於耶魯大學,並寫出題為《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的畢業論文,獲學士學位,並於同年回國。回國後詹天佑入馬尾船政前學堂學習,學成後派往福建水師旗艦「揚武」任炮手,參加了馬尾海戰。戰後被調入黃埔水師學堂任教習。

福建水師旗艦「揚武」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學鄺孫謀的推薦,到中國鐵路公司任工程師。被湮沒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機會獻身於祖國的鐵路事業。此時正值天津-唐山鐵路施工,他不願久居天津,就親臨工地,與工人同甘共苦,結果只用八十天的時間就竣工通車了。但李鴻章卻以英人金達之功上奏,並提升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之功就這樣被剽竊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關內外鐵路(今京沈鐵路),以金達為總工程師。1892年工程進行到灤河大橋,許多國家都想兜攬這樁生意,金達當然以英人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橋而失敗。日本、德國的承包者也都遭失敗。由於交工期限將至,金達才不得不求於詹天佑。詹天佑詳盡分析了各國失敗原因,又對灤河底的地質土壤進行了周密的測量研究之後,決定改變樁址,採用中國傳統的方法,以中國的潛水員潛入河底,配以機器操作,勝利完成了打樁任務,建成灤河大橋。這一勝利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1894年英國工程研究會選舉詹天佑為該會會員。

此後,詹天佑又領導了京津路、萍醴路(萍鄉至醴陵)等鐵路的建築。

袁世凱為討好那拉氏,1902年奏請修建一條專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鐵路(高碑店至易縣)。坐火車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興。為了不誤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凱於六個月內完工。袁世凱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盡管此路價值不大,卻是中國人自修鐵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視。詹天佑徹底拋棄了當時外國人必須在路基修成之後風干一年才可鋪軌的常規,僅用四個月的時間以極省的費用建成新易鐵路。大大鼓舞了中國人自建鐵路的信心,為後來京張鐵路的修築打下良好基礎。

張家口為北京通往內蒙古的要沖,南北旅商來往之孔道,向來為兵家所必爭,因此京張鐵路就有著重要的經濟價值和政治價值。當清廷要修京張路的消息傳出後,在華勢力最大的英國志在必得,視長城以北為其勢力范圍的沙俄誓不相讓,雙方爭持不下,最後達成協議:如果清廷不借外債,不用洋匠,全由中國人自修此路,雙方可都不伸手。這樣,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於洋人的念頭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張鐵路總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陳昭常為總辦,詹天佑為會辦兼總工程師,1906年詹天佑又升為總辦兼總工程師。詹天佑清楚地知道這一任務的艱巨性,他首先必須頂住來自各方面的冷嘲熱諷:有人說他是「自不量力」,「不過花幾個錢罷了」,甚至說他是「膽大妄為」。他給他的美國老師諾索朴夫人的信中就這樣說:「如果京張工程失敗的話,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國工程師的不幸,同時帶給中國很大損失。在我接受這一任務前後,許多外國人露骨地宣稱中國工程師不能擔當京張線的石方和山洞的艱巨工程,但是我堅持我工程」。充分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心和民族責任心。

詹天佑勘測了三條路線,第二條繞道過遠為不可取。第三條就是今天的豐沙線。由於清廷撥款有限,時間緊迫,詹天佑決定採用第一條路線,即從豐台北上西直門、沙河、經南口、居庸關、八達嶺、懷來、雞鳴驛、宣化到張家口,全長360華里。全線的難關在關溝,這一帶疊巒重嶂,懸殊峭壁,工程之難在當時為全國所沒有,世界所罕見;坡度極大,南口和八達嶺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線分為三段:豐台到南口為第一段,南口到康莊為第二段,余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開工,12月12日開始鋪軌。就在鋪軌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車的一個車鉤鏈子折斷,造成脫軌事故。這一下成了中國人不能自修鐵路的證據,各種誹謗中傷紛至沓來。但詹天佑沒有驚慌失措,反倒冷靜地想到:此路坡度極大,每節車廂之間的連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難避免。為此,他使用了自動掛鉤法,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車,第二段工程同時開始。難關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須打通居庸關、五桂頭、石佛寺、八達嶺四條隧道,最長的八達嶺隧道1,092公尺。這不僅要有精確的計算和正確的指揮,還要有新式的開山機、通風機和抽水機。前者對詹天佑都不成問題,而後者當時中國全都沒有,只在靠工人的雙手,其困難程度可以想見。他們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難度僅次於關溝,首先遇到的是懷來大橋,這是京張路上最長的一座橋,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長的鋼梁架設而成。由於詹天佑正確地指揮,及時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車通到下花園。下花園到雞鳴驛礦區岔道一段雖不長,工程極難。右臨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開一條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墊高七華里長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開道之石來墊山下河床。為防山洪沖擊路基,又用水泥磚加以保護,勝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對於工程上的困難,詹天佑從未放在眼裡,對於人為的障礙卻使詹天佑憂憤至極。清河有個叫廣宅的人,是前任道員,皇室載澤的親戚,朝野均有勢力。鐵路恰經其墳地,他即率眾鬧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許以重賄,要求改道。郵傳部竟不敢過問。這里北面是鄭王墳,南面是宦官墳,西面是那拉氏父親桂公墳,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費多少時間和經費。詹天佑以受賄為可恥,絕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爭。最後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載澤嚇得不敢與聞外事,廣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經其墳牆以外通過。

那拉氏為修頤和園每年不惜數千萬金,獨不願為修路出錢。京張鐵路經費全靠關內外鐵路的贏余,而此款卻被控制在英國匯豐銀行手中,正當進入第二段工程時,匯豐銀行故意刁難,拖付款餉,造成誤工。詹天佑既不善鑽營於權貴,更恥於逢迎於洋人,因而憤懣至極。

帝國主義無時不想奪取此路,工程一開始,日本人雨宮敬次郎就上書袁世凱說:中國人無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請日本技師較為穩妥。英國人金達也來替日本說項。詹天佑以此路決不任用任何一個外國人為由斷然拒絕。居庸關遂道工程開始後,三五成群的外國人,以打獵為名常來窺探,他們希望工程失敗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績為中國人出了這口氣。

此路原訂六年完成,詹天佑終於提前兩年於1909年8月11日全線通車了,還節餘二十八萬兩銀子。京張路的勝利完成,是中國人民的勝利,也是中國愛國知識分子愛國精神的充分體現。

京張路完式之後,詹天佑應廣東商辦粵漢鐵路總公司的聘請,於1910年任該公司總理,又於1912年5月兼任漢粵川鐵路會辦。由於中國政府的腐敗無能,帝國主義的在華角逐,竟使這位愛國的、天才的傑出工程師不能施展才能,焦慮至極。終因勞瘁成疾,於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時半逝世於漢口,享年五十九歲。

熱點內容
一年級數學競賽試題 發布:2025-07-12 06:54:47 瀏覽:673
自己班主任 發布:2025-07-12 06:37:42 瀏覽:926
場合英語 發布:2025-07-12 06:32:53 瀏覽:782
物理的應用題 發布:2025-07-12 06:29:51 瀏覽:204
初一下學期地理 發布:2025-07-12 06:27:41 瀏覽:3
如何愛校 發布:2025-07-12 04:25:07 瀏覽:950
美國研究生數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2 02:36:31 瀏覽:902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