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生物海龍

生物海龍

發布時間: 2021-07-31 19:58:34

A. 海馬和海龍有什麼具體的區別

海馬和海龍有什麼具體的區別的回答如下:

B. 關於海龍的

1.刁海龍編輯本段 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Gray)--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魚綱Pisces,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海龍目Syngnath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 刺魚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超過150種與海馬近緣的魚類的統稱。體極細長,和海馬一樣由骨環所包被。具長管狀吻,小口,一個背鰭,常具一小尾鰭。體長因種類不同而異,約2.550公分(120吋)。見於暖水區,主要為海產,而有些生活於或進入淡水中。很纖弱,游動緩慢,常生活於海草、大葉藻或其他水生植物叢中,既可攝食,又可藏身。以口吸食微小水生生物。生殖行為與海馬相同,由雄魚攜帶受精卵,直至孵化。卵可黏附於體表,埋於一海綿狀組織區,或者載於育兒囊中,囊由縱長皮褶所形成。與海龍近緣的剃刀魚科(Solenostomidae)為印度洋-太平洋的小而稀奇的魚類,吻長鰭擴大,也攜卵孵化,但由雌魚攜帶於由腹鰭癒合形成的育兒囊中。 海棲魚類,體形狹長而側扁。全長37~50厘米。體高遠大於體寬。軀幹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後方逐漸變細,為四棱形,尾端捲曲。背鰭41~42;臀鰭4;胸鰭23。骨環25~26+56~57。腹部中央棱特別突出,體上棱脊粗強,骨環每個棱面中央及每個間盾上均形成一個顆粒狀突起棘。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或與體軸形成大鈍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頂部的後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的粗糙顆料狀棘;頸部背方呈棱脊狀,具頸棘2個。吻特別延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大而圓,眼眶突出,眼間隔小於眼徑,凹陷。鼻孔每側兩個,很小,位於眼前緣前方。口小,前位。口閉時,口裂幾乎呈垂直狀。兩頜短小,微可伸縮。無牙。鰓蓋突出,不具隆起嵴,具明顯的放射狀線紋。鰓孔小,呈裂孔狀,位近頭側背緣。肛門位於體1/2後方腹面。鱗為骨片狀,全體均復骨片,成環狀。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續。背鰭較長,基部不隆起,完全位於尾部;始於尾環第1節,止於第10或11節。臀鰭極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淡黃色,於軀幹部上側棱骨環相接處有一列黑褐色斑點,各鰭淡色。 喜棲息於沿海藻類繁茂之外,其習性及繁殖情況與海馬相似。根據"本草綱目拾遺"的記載:"此物有雌雄,雌者黃,雄者青"。雄魚在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兒囊,擔負著孕育幼魚的職責。本品無食用價值,僅供葯用。 2.擬海龍編輯本段 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Bloch)--海龍科Syngnathidae 體長而平扁,全長20~22厘米。軀幹部粗強,近四棱形;尾部細尖捲曲,前方六棱形,後方漸弱,為四棱形。體寬大於體高。背鰭40~41;臀鰭5~6;胸鰭20~22。骨環16~17+51~53。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胸鰭基部前方,各具一較大而突出的結,頭上除眼嵴上緣各具一向後的小棘外,余無棘刺。吻長而側扁,吻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眶稍突出,前方與吻管背緣成平直斜線。體無鱗,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及下側棱完全相連續。體上棱嵴粗雜。背鰭較長,起於體環最末節,止於尾環第9~10節。臀鰭很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背鰭、臀鰭及胸鰭均為綠黃色。 分布於我國南海,日本、菲律賓、印度洋、非洲東岸及澳洲各海中。 3.尖海龍編輯本段 Syngnathus acus L. (S. schlegeli)--海龍科Syngnathidae 背鰭35~43;臀鰭3;胸鰭12~13;尾鰭10。骨環19+36~41。 體細長,呈鞭狀,全長11~20厘米。軀幹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部後方漸細。體高寬近相等。頭長而細尖。吻呈管狀,大於頭長的1/2。鰓蓋隆起,於前方基部1/3處,具一直線隆起嵴,此嵴後方有放射線紋。體無鱗,被包於骨環中。軀幹部下側棱與尾部下側棱相連續,軀幹部中側棱與尾部上側棱相連續。腹面中面棱止於肛門的前方。背鰭較長,始於最末體環,止於第九尾環。臀鰭短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呈扇形,位低。尾鰭長,後緣圓形。體綠黃色,腹側淡黃,體上具多數不規則暗色橫帶。背鰭、臀鰭及胸鰭淡色,尾鰭黑褐色。 分布於我國沿海,印度尼西亞,非洲東部各海中。

C. 海龍:生物、魚類,海龍又名藻龍,和海馬(seahorses)屬於同一家族,無論形態、生活習性和食物習性都很相似

草海龍:生物、魚類,海龍又名藻龍,和海馬(seahorses)屬於同一家族,無論形態、生活習性和食物習性都很相似。不同的是海龍的身體比海馬大一些,海龍的頭部和身體有葉狀附肢,尾巴也不像海馬的可以盤捲起來。

草海龍偽裝性極強,它全身由葉子似的附肢覆蓋,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類,並呈現綠、橙、金等體色。只有在擺動它的小鰭或是轉動兩只能夠獨立運動的眼珠時,才會暴露行蹤。葉海龍沒有牙齒和胃,它們靠吃磷蝦為生,生活在10~12C的低溫浪少水域。

外觀像海藻葉又像龍的草海龍(leafyseadragons),無疑是海洋魚類中最讓人驚嘆的生物之一。除了葉海龍之外,還有一種草海龍(weedyseadragons),這兩種海龍都只產於澳洲南部近海一帶。目前這兩種海龍都已被列為保育動物,特別是外表細致華麗的葉海龍,更是相當稀少珍貴
體態
草海龍可長到45公分,它的身體由骨質板組成,且延伸出一株株像海藻葉瓣狀的附肢,可以讓葉海龍偽裝成海藻,安全地隱藏在海藻叢生、水流極慢、且未受污染的近海水域中棲息與覓食。海龍沒有牙齒,它們的嘴像吸管一樣,能把浮游生物與像小蝦的海虱吸近肚子里。草海龍的大小與葉海龍差不多,不同的是草海龍有紅色、紫色、與黃色,有的胸上有寶藍色條紋,身上和尾部的附肢也比葉海龍細少許多,外表比較接近海馬。草海龍:生物、魚類,海龍又名藻龍,和海馬(seahorses)屬於同一家族,無論形態、生活習性和食物習性都很相似。不同的是海龍的身體比海馬大一些,海龍的頭部和身體有葉狀附肢,尾巴也不像海馬的可以盤捲起來。
草海龍偽裝性極強,它全身由葉子似的附肢覆蓋,就像一片漂浮在水中的藻類,並呈現綠、橙、金等體色。只有在擺動它的小鰭或是轉動兩只能夠獨立運動的眼珠時,才會暴露行蹤。草海龍沒有牙齒和胃,它們靠吃磷蝦為生,生活在10~12C的低溫浪少水域。

編輯本段習性
草海龍屬於海龍科,與海馬和管狀魚屬同一家。草海龍主要棲息在隱蔽性較好的礁石和海藻叢生密集的淺海水域。棲息水域的一般深度為4-30米,但在50米深的水域也可以發現葉海龍的蹤影。幼體的草海龍一般生活在較淺的水域,而成體草海龍則喜歡生活在10米以深的海域。
草海龍是海洋生物中傑出的偽裝大師,它偽裝的道具是精細的葉狀附肢。草海龍的身體由骨質板組成,並向四周延伸出一株株海藻葉一樣的瓣狀附肢。此外草海龍還利用其獨特的前後搖擺的運動方式偽裝成海藻的樣子以躲避敵害。成體草海龍的體色可因個體差異以及棲息海域的深淺而從綠色到黃褐色各不相同。

與同一家族的海馬一樣,草海龍在孵育後代的過程中也往往存在「角色顛倒」的現象。每年的8月和隔年的3月是草海龍的繁殖季節。在交配期間,雌性的草海龍會將一定數量(一般是150-250個)的草海龍卵排放在雄葉海龍尾部的由兩片皮褶成的育嬰囊中,而雄草海龍則要擔負起孵化卵的重任。草海龍卵一般需要在雄性個體的育嬰囊中待上大約2個月的時間,才可以孵化成為幼體草海龍。

近年來,由於澳大利亞南部淺海水域遭到嚴重的污染和草海龍不易游動的身體使它經常保持靜止不動的習性,以及極高的觀賞價值,使得這一珍稀動物遭到一些不法人士的大肆捕捉。另外葉海龍從產卵、受精、孵化到存活其概率都很低,僅有5%,因此澳大利亞有關部門已將草海龍列為重點保護珍稀動物。

繁殖
與海馬相同,海龍最特別的也是由雄性負責懷孕生產。在交配期間,雌海龍將150到250個卵排在雄海龍尾部的育嬰囊中,雄海龍就孕育著這些小海龍蛋長達六到八個星期,直到它們變成迷你海龍寶寶,再把他們生出來。每年八月到隔年三月是海龍的繁殖季節,在這段期間,通常一隻雄海龍可以孵兩窩蛋,可惜的是,在自然環境里,大約只有百分之五的小海龍寶寶有存活長大的機會。

種群
草海龍的名字源於中國古代的神話故事。在雌海龍將卵產出後,這些受精卵將在雄海龍尾巴下面的蜂巢狀區域(抱卵點)內度過約8周時間,雄性海龍能夠攜帶150到200枚卵。在澳大利亞,它們被稱為澳洲海馬。從1982年起,南澳大利亞政府將草海龍列為了保護動物。
雖然不像其它神秘海洋動物那樣難覓蹤影,但親眼見到這種特殊海龍的人卻變得越來越少了。由於環境污染和工業廢物流入海洋,草海龍已瀕於滅絕。近年來,海龍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脅,不但澳洲南部淺海水域污染的問題愈來愈嚴重,海龍美麗可愛的模樣、不易迅速游動的身軀、與常保靜止不動的習性,也使它們經常遭到一些不道德的人的捕捉。目前這兩種海龍都已被列為保育動物,特別是外表細致華麗的葉海龍,更是相當稀少珍貴。因此它們屬於同一家族

D. 海龍的功效是什麼

動物名,亦稱「楊枝魚」,屬硬骨魚綱,海龍目,海龍科。是本科多種動物的統稱。入葯為少常用中葯,始載於"本草綱目拾遺",列於介部。今市售品的原動物有刁海龍、擬海龍、及尖海龍等三種。 1.刁海龍。 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Gray)--脊椎動物門Vertebrata,魚綱Pisces,輻鰭亞綱Actinopterygii,海龍目Syngnath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 刺魚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超過150種與海馬近緣的魚類的統稱。體極細長,和海馬一樣由骨環所包被。具長管狀吻,小口,一個背鰭,常具一小尾鰭。體長因種類不同而異,約2.5∼50公分(1∼20吋)。見於暖水區,主要為海產,而有些生活於或進入淡水中。很纖弱,游動緩慢,常生活於海草、大葉藻或其他水生植物叢中,既可攝食,又可藏身。以口吸食微小水生生物。生殖行為與海馬相同,由雄魚攜帶受精卵,直至孵化。卵可黏附於體表,埋於一海綿狀組織區,或者載於育兒囊中,囊由縱長皮褶所形成。與海龍近緣的剃刀魚科(Solenostomidae)為印度洋-太平洋的小而稀奇的魚類,吻長鰭擴大,也攜卵孵化,但由雌魚攜帶於由腹鰭癒合形成的育兒囊中。 海棲魚類,體形狹長而側扁。全長37~50厘米。體高遠大於體寬。軀幹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後方逐漸變細,為四棱形,尾端捲曲。背鰭41~42;臀鰭4;胸鰭23。骨環25~26+56~57。腹部中央棱特別突出,體上棱脊粗強,骨環每個棱面中央及每個間盾上均形成一個顆粒狀突起棘。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或與體軸形成大鈍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頂部的後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的粗糙顆料狀棘;頸部背方呈棱脊狀,具頸棘2個。吻特別延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大而圓,眼眶突出,眼間隔小於眼徑,凹陷。鼻孔每側兩個,很小,位於眼前緣前方。口小,前位。口閉時,口裂幾乎呈垂直狀。兩頜短小,微可伸縮。無牙。鰓蓋突出,不具隆起嵴,具明顯的放射狀線紋。鰓孔小,呈裂孔狀,位近頭側背緣。肛門位於體1/2後方腹面。鱗為骨片狀,全體均復骨片,成環狀。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續。背鰭較長,基部不隆起,完全位於尾部;始於尾環第1節,止於第10或11節。臀鰭極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淡黃色,於軀幹部上側棱骨環相接處有一列黑褐色斑點,各鰭淡色。 喜棲息於沿海藻類繁茂之外,其習性及繁殖情況與海馬相似。根據"本草綱目拾遺"的記載:"此物有雌雄,雌者黃,雄者青"。雄魚在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兒囊,擔負著孕育幼魚的職責。本品無食用價值,僅供葯用。 2、擬海龍 體長而平扁,全長20~22厘米。軀幹部粗強,近四棱形;尾部細尖捲曲,前方六棱形,後方漸弱,為四棱形。體寬大於體高。背鰭40~41;臀鰭5~6;胸鰭20~22。骨環16~17+51~53。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胸鰭基部前方,各具一較大而突出的結,頭上除眼嵴上緣各具一向後的小棘外,余無棘刺。吻長而側扁,吻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眶稍突出,前方與吻管背緣成平直斜線。體無鱗,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及下側棱完全相連續。體上棱嵴粗雜。背鰭較長,起於體環最末節,止於尾環第9~10節。臀鰭很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背鰭、臀鰭及胸鰭均為綠黃色。 分布於我國南海,日本、菲律賓、印度洋、非洲東岸及澳洲各海中。 3、尖海龍。 背鰭35~43;臀鰭3;胸鰭12~13;尾鰭10。骨環19+36~41。 體細長,呈鞭狀,全長11~20厘米。軀幹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部後方漸細。體高寬近相等。頭長而細尖。吻呈管狀,大於頭長的1/2。鰓蓋隆起,於前方基部1/3處,具一直線隆起嵴,此嵴後方有放射線紋。體無鱗,被包於骨環中。軀幹部下側棱與尾部下側棱相連續,軀幹部中側棱與尾部上側棱相連續。腹面中面棱止於肛門的前方。背鰭較長,始於最末體環,止於第九尾環。臀鰭短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呈扇形,位低。尾鰭長,後緣圓形。體綠黃色,腹側淡黃,體上具多數不規則暗色橫帶。背鰭、臀鰭及胸鰭淡色,尾鰭黑褐色。 分布於我國沿海,印度尼西亞,非洲東部各海中。 採制] 全年皆產,通常以4~9月間產量較大,漁民捕魚時隨同魚一並捕來,洗凈曬干,或降去外面黑色皮膜及內臟,洗凈曬干。 [炮製] 用水刷凈,切塊即成。 [葯材及產銷] 本品為已除去或未除去內臟的乾燥海龍全體。 [名稱] 海龍 Syngnathus 別名:楊枝魚、錢串子。 [產地及銷售習慣] 主產於廣東陽江、惠陽、寶安、海豐,遼寧旅大、庄河等地,銷全國各地,以浙江、江蘇銷量最大;此外山東、福建、台灣、澎湖群島等沿海地帶亦有產。 [化學成份] 含多種胱氨酸、蛋白質、脂肪酸、甾體及多種無機元素。尖海龍還含有膽甾醇、膽甾烯-4-酮-3(Cholest-4-en-3-one)。 [葯材鑒別] 性狀鑒別 全身呈長形而略扁,中部略粗,尾端漸細而略彎曲,長20~40厘米,中部直徑2~2.5厘米,頭部具管狀長嘴,嘴的上下兩側具細齒,有兩只深陷的眼睛。表面黃白色或灰棕色,黃白色者則背棱兩側有兩條灰棕色帶。中部以上具5條突起的縱棱,中部以下則有4條縱棱,具圓形突起的花紋,並有細橫棱。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咸。 以條大、色白、頭尾整齊不碎者為佳。 [效用] 性味功用與海馬相同,惟葯力較強。

E. 草海龍與葉海龍的區別

這個是草海龍,葉海龍如其名長得像枝葉,大家可以想一想,樹枝上葉子是不是很多,所以葉海龍他的鰭較多,但是草海龍如其名長得像草,鰭較少

F. 海龍的種類

澳大利亞的稀有動物
來自古老而神秘的澳洲
原始生命與現代文明交織
除了考拉之外的另一個國寶級物種—澳大利亞金海龍(gold dragon)
澳大利亞海龍生長在澳洲海底的海草中,成年海龍大約有一尺長,不仔細看還當它們是浮在水裡的海草,但仔細一看會發現它們還真有些龍的形態。
海龍其實動物屬魚類,它的表皮披有一層盔甲似骨質。它的視力很好,以微小的小蝦及海蚤為生,由於它沒有牙齒,所以當它看到食物時是整個吸進它的小嘴裡的。
像所有魚類一樣,海龍也是生蛋繁殖,所不同的是海龍是由雄性海龍來完成懷孕過程的,母海龍將蛋生在雄海龍的尾部,然後就離開了;這些蛋在雄性海龍的尾部大約五個星期才孵化。
小海龍一經孵化,就能看,能游泳,而且必須自己尋找食物獨立生活,因為它的爸爸不擔負照看幼海龍的義務。小海龍要經過兩年的生長才能成年。 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Gray)
刺魚目(Gasterosteiformes)海龍科(Syngnathidae)超過150種與海馬近緣的魚類的統稱。體極細長,和海馬一樣由骨環所包被。具長管狀吻,小口,一個背鰭,常具一小尾鰭。體長因種類不同而異,約2.5-50公分(1-20吋)。見於暖水區,主要為海產,而有些生活於或進入淡水中。很纖弱,游動緩慢,常生活於海草、大葉藻或其他水生植物叢中,既可攝食,又可藏身。以口吸食微小水生生物。生殖行為與海馬相同,由雄魚攜帶受精卵,直至孵化。卵可黏附於體表,埋於一海綿狀組織區,或者載於育兒囊中,囊由縱長皮褶所形成。與海龍近緣的剃刀魚科(Solenostomidae)為印度洋-太平洋的小而稀奇的魚類,吻長鰭擴大,也攜卵孵化,但由雌魚攜帶於由腹鰭癒合形成的育兒囊中。
海棲魚類,體形狹長而側扁。全長37-50厘米。體高遠大於體寬。軀幹部五棱形,尾部前方六棱形,後方逐漸變細,為四棱形,尾端捲曲。背鰭41-42;臀鰭4;胸鰭23。骨環25-26+56-57。腹部中央棱特別突出,體上棱脊粗強,骨環每個棱面中央及每個間盾上均形成一個顆粒狀突起棘。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或與體軸形成大鈍角。眼眶四周、吻管背腹面及頂部的後端均被有大小不等的粗糙顆料狀棘;頸部背方呈棱脊狀,具頸棘2個。吻特別延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大而圓,眼眶突出,眼間隔小於眼徑,凹陷。鼻孔每側兩個,很小,位於眼前緣前方。口小,前位。口閉時,口裂幾乎呈垂直狀。兩頜短小,微可伸縮。無牙。鰓蓋突出,不具隆起嵴,具明顯的放射狀線紋。鰓孔小,呈裂孔狀,位近頭側背緣。肛門位於體1/2後方腹面。鱗為骨片狀,全體均復骨片,成環狀。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續。背鰭較長,基部不隆起,完全位於尾部;始於尾環第1節,止於第10或11節。臀鰭極小,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淡黃色,於軀幹部上側棱骨環相接處有一列黑褐色斑點,各鰭淡色。
喜棲息於沿海藻類繁茂之外,其習性及繁殖情況與海馬相似。根據"本草綱目拾遺"的記載:"此物有雌雄,雌者黃,雄者青"。雄魚在尾部前方腹面有育兒囊,擔負著孕育幼魚的職責。本品無食用價值,僅供葯用。 Syngnathoides biaculeatus (Bloch)
體長而平扁,全長20-22厘米。軀幹部粗強,近四棱形;尾部細尖捲曲,前方六棱形,後方漸弱,為四棱形。體寬大於體高。背鰭40-41;臀鰭5-6;胸鰭20-22。骨環16-17+51-53。頭長,與體軸在同上水平線上。胸鰭基部前方,各具一較大而突出的結,頭上除眼嵴上緣各具一向後的小棘外,余無棘刺。吻長而側扁,吻長約為眶後頭長的2倍。眼眶稍突出,前方與吻管背緣成平直斜線。體無鱗,完全包於骨環中。軀幹部與尾部上側棱及下側棱完全相連續。體上棱嵴粗雜。背鰭較長,起於體環最末節,止於尾環第9-10節。臀鰭很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短寬,側位較低。無尾鰭。體鮮綠黃色,腹側鮮黃色。體側及腹面均有大小不等鮮黃斑點,吻側及下方具有不規則深綠色網紋。背鰭、臀鰭及胸鰭均為綠黃色。
分布於我國南海,日本、菲律賓、印度洋、非洲東岸及澳洲各海中。 Syngnathus acus L. (S. schlegeli)
背鰭35-43;臀鰭3;胸鰭12-13;尾鰭10。骨環19+36-41。
體細長,呈鞭狀,全長11-20厘米。軀幹部七棱形,尾部四棱形,尾部後方漸細。體高寬近相等。頭長而細尖。吻呈管狀,大於頭長的1/2。鰓蓋隆起,於前方基部1/3處,具一直線隆起嵴,此嵴後方有放射線紋。體無鱗,被包於骨環中。軀幹部下側棱與尾部下側棱相連續,軀幹部中側棱與尾部上側棱相連續。腹面中面棱止於肛門的前方。背鰭較長,始於最末體環,止於第九尾環。臀鰭短小,緊位於肛門後方。胸鰭呈扇形,位低。尾鰭長,後緣圓形。體綠黃色,腹側淡黃,體上具多數不規則暗色橫帶。背鰭、臀鰭及胸鰭淡色,尾鰭黑褐色。
分布於我國沿海,印度尼西亞,非洲東部各海中。以上三種原動物的檢索表: 不具尾鰭,尾端捲曲。 體平扁,頭與體軸在同一水平線上——擬海龍Sygnathoides biaculeatus.. 體側扁,頭與體軸形成一大鈍角或直角——刁海龍Solenognathus hardwickii 具尾鰭,尾端不捲曲——尖海龍Syngnathus acus

G. 海馬和海龍有什麼具體的區別

海馬:頭呈馬頭狀而與身體形成一個角,吻呈長管狀,口小,背鰭一個,均為鰭條組成。眼可以各自獨立活動。

海馬行動遲緩,卻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動迅速、善於躲藏的橈足類生物,分布在大西洋、歐洲、太平洋、澳大利亞。

(7)生物海龍擴展閱讀

綜述

1、【產地及銷售習慣】主產於廣東陽江、惠陽、寶安、海豐。

2、遼寧大連、旅順、庄河等地,銷全國各地,以浙江、江蘇銷量最大;此外山東、福建、台灣、澎湖群島等沿海地帶亦有產。

3、【化學成份】

海龍含多種胱氨酸、蛋白質、脂肪酸、甾體及多種無機元素。尖海龍還含有膽甾醇、膽甾烯-4-酮-3(Cholest-4-en-3-one)。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海龍對人體機能有興奮作用,補腎壯陽的功效十分明顯,是一種治療陽痿的良葯,其效用往往超過海馬。

4、主要價值

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葯,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葯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更為有效,自古以來備受人們的青睞,男士們更是情有獨鍾。海馬除了主要用於製造各種合成葯品外,還可以直接服用健體治病。

H. 海龍的功效和海馬的功效是否相同

海馬是一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名貴中葯,具有強身健體、補腎壯陽、舒筋活絡、消炎止痛、鎮靜安神、止咳平喘等葯用功能,特別是對於治療神經系統的疾病更為有效,自古以來備受人們的青睞,男士們更是情有獨鍾。
1、海馬的提取物對鈣離子的專有的鈣通道有很好的阻斷作用,因此,在臨床上經常被用來阻斷鈣離子內流,保護神經元的功能。
2、海馬中含有很多抗氧化成分,在給小鼠喂養海馬之後明顯的發現小鼠體內的過氧化脂體的含量以及單胺氧化酶的活性都表現出降低,因此,海馬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3、海馬的水提取物具有促進正常人外周血中淋巴細胞轉化作用,從而一直人癌細胞的生長增殖。

海龍含多種胱氨酸、蛋白質、脂肪酸、甾體及多種無機元素。尖海龍還含有膽甾醇、膽甾烯-4-酮-3。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海龍對人體機能有興奮作用,補腎壯陽的功效十分明顯,是一種治療陽痿的良葯,其效用往往超過海馬。
1、海龍可以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
2、海龍的乙醇提取物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正常雄性小鼠的精子數和精子成活率,但對正常小鼠的性腺和性器官無影響,可明顯增加環磷醯胺造型小鼠的精子數、精子成活率及性腺、性器官的重量。
3、海龍提取物既有促進人體淋巴細胞轉化的作用,又有抑制人癌細胞的效果,但對人胚肺細胞及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均無直接的殺傷作用。海龍提取物還可促使腫瘤細胞溶解,且葯物劑量越大,細胞溶解率越高。

熱點內容
美國研究生數學專業排名 發布:2025-07-12 02:36:31 瀏覽:902
臨沂市教育局網站 發布:2025-07-12 01:04:56 瀏覽:246
教師節資料50字 發布:2025-07-12 00:58:21 瀏覽:345
老師面試班 發布:2025-07-11 23:57:06 瀏覽:802
如何鋪地磚 發布:2025-07-11 22:46:37 瀏覽:232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