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演變
『壹』 中國歷史是怎樣演變而來的
中國是世界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傳說在公元前4600多年前便有國家體制的出現(目前最早的考古證據顯示中國最晚至公元前3700年前出現國家體制)。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原一帶的華夏部落逐步進入封建社會。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三千年之久。現今確認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在黃河流域東部。公元前2世紀左右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集權帝制國家,並擁有豐富的文化典籍。到公元1世紀左右時,中國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歷史上,中國有著幾段輝煌時期,包括漢朝、隋唐、明朝。中國在公元13世紀達到頂峰,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文化及貿易中心。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葯及鍾表為首的眾多發明對世界的歷史與科技發展有重要貢獻,並擁有發達的農業及手工業。
在我國古代,國家有時統一,有時分裂,中國一詞的含義在不同時代也不同,大致統一時期略指全國,分裂時多指中原。隨著皇帝統治疆土的變化,中國包括的范圍也相應有所不同。「中國」這一名稱在西周周武王時期意為「中央之國」。相傳3000年前,周公在陽城(今河南登封)用土圭測度日影,測得夏至這一天午時,八尺之表於周圍景物均沒有日影,便認為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謂之中國。
漢朝以後,雖然有些外族入侵中原後建立的政權也自稱「中國」,但是並不代表它們就是中國政權。因為他們這個自稱的「中國」通常指地理概念上的「中原」而不是國家意義上的「中國」。即使歷史上的某個政權自稱中國政權,也未必代表它就真的是中國政權。根據史料,日本也常自稱「華夏」、「中華」、「中國」、「神州」等。例如二戰結束,日本天皇在《終戰詔書》中還把日本稱為「神州」。但是日本和中國顯然是兩國。判斷歷史上一個政權是否中國政權,主要看它與前一個中國政權的關系,是以國內政權更換的形式取而代之,還是以外來征服者的姿態征服、顛覆之。
中國不是一個單純的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概念。中國是華夏漢族建立並以華夏文明為主體的國家。古代中國人歷來就有抵抗外侵、保衛家園的光榮傳統,一旦有外族入侵,便會英勇反抗,絕不允許外來入侵者篡奪中華正統的地位。從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到岳飛的「精忠報國」,無一不驗證了這一光榮傳統。孔子在論語中評價管仲說:「微管仲,吾其披發左衽矣!」(沒有管仲,華夏就亡於外族了)。「披發左衽」的反義詞是「束發右衽」,也就是華夏漢族的發型服裝,是華夏漢族和華夏文化的標志。可見,孔子也是把華夏漢族和華夏文化視為中華正統,不容外族取代中華正統。所謂「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此處「夷狄入中國」指歸化、內附中國,決不是以外來征服者的姿態征服中國。
由於滿清入關,大儒家 顧炎武提出了「亡國」與「亡天下」之辨。他說:「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此處「亡國」是現代意義上的政權消亡,「亡天下」則是現代意義上民族國家的淪亡。 歷史學家顧誠先生在《南明史》第一章第一節寫道:在漢族官紳看來,大順政權取代明朝只是「易姓改號」,朱明王朝的掙扎圖存是宗室、皇親國戚、世襲勛臣之類「肉食者」的事,同一般官紳士民沒有多大關系;而滿洲貴族的入主中原則是「披發左衽」(剃頭改制),「亡天下」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應當奮起反抗。」
從15世紀末開始,歐洲列強開始崛起並逐漸向東擴張,中國的優勢逐漸消失。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被迫淪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半殖民地。由於文化和制度上無法滿足西方列強的野蠻要求,在遭遇一連串的軍事失敗和經濟入侵後,中國被迫割讓香港、台灣等多處領土。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東亞專制主義帝制,建立了共和體制,但之後中國依然飽受國內外戰火之苦。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中國歷史朝代簡表】
夏:前2070-前1600
商:前1600-前1046
周:
—西周:前1046-前771
—東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前476
——戰國:前475-前221
秦:前221-前207
漢:西漢:前206-公元23(新莽:8-23)更始23-25
東漢:25-220
三國:魏:220-265蜀:221-263吳:222-280
晉:西晉:265-316
東晉:317-420
十六國:304-439
南北朝:南朝:宋:420-47齊:479-502
梁:502-557陳: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東魏:534-550北齊:550-557西魏:535-557北周:557-581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十國: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6後漢:947-950後周:951-960十國:902-979
宋: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
遼:916-1125
西夏:1038-1227
金:1115-1234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2
中華民國:1912-1949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中國歷史朝代歌
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秦漢三國晉統一,南朝北朝是對頭。 隋唐五代又十國,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
夏商和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沿,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後,王朝至此完。
【中國歷代帝王之最】
帝王最多的朝代:商朝(30位)
帝王最少的朝代:新朝(1位,王莽)
壽命最長的帝王:清高宗弘歷(89歲)
壽命最短的帝王:東漢殤帝劉隆(2歲)
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清聖祖玄燁(61年)如果加入太上皇時期則為清高宗弘歷(63年)
在位時間最短的帝王:金末帝完顏承麟(半天)
帝王平均在位時間最長的朝代:清朝(267年傳10帝)
帝王平均在位時間最短的朝代:北遼(19個月傳4帝)
帝王結局最慘的朝代:隋朝(5帝全部被殺)
帝王結局最好的朝代:南朝陳(5帝全部病亡)
最長賦詩的帝王:魏文帝曹丕
最長繪畫的帝王:宋徽宗趙佶
最長作詞的帝王:南唐後主李煜
最長書法的帝王:宋徽宗趙佶
最懶的帝王:明萬曆帝朱翊鈞(28年不上朝)
最勤的帝王:明崇禎帝朱由檢(平均每天只睡兩個時辰)
最多子女的帝王:清聖祖玄燁(55個子女)
最荒唐的帝王:南朝梁武帝蕭衍(三次捨身,最終餓死)
經歷最離奇的帝王:宋恭帝趙顯(幼年為帝,青年為臣,中年為僧,老年入獄被殺)
【5000年華夏文明】
公元前2698年:神農氏著《百草經》超過252種植物的介紹
公元前600年 :老子創立道家學派
公元前551年 :著名哲學系統儒學的創始人孔子出生
公元前2世紀 :中國開始修建萬里長城
105年:中國發明造紙術
606年:中國舉行首次科舉考試
868年:世界上首部印刷出版的書《金剛經》在中國刊行
1000年:中國完成了火葯的發明
1279年:蒙古統治者忽必烈大汗建立元朝(1279-1368年)
1333年:中國乾旱、水災、瘟疫,死亡人數達500萬
1421年:北京成為中國首都
1644年:滿清入關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7年:中國國民黨右派新軍閥屠殺左派黨員;中共被迫反抗、開始武裝斗爭
1934年:毛澤東率領長征,於1935年抵達陝北
1949年: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共產黨上台執政,民主黨派成為參政黨
1966年: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
1979年:鄧小平開始改革開放
『貳』 中國歷史演變
上古堯舜禹之後,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夏朝,
傳到夏桀,商湯取而代之,建立商朝。
到商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發動政變,牧野之戰中打敗商朝軍隊,入主中原,建立周朝。
到周幽王被少數民族所滅,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末年,秦滅六國,始皇帝建立秦朝。
秦末劉邦於項羽四年爭霸,最後劉邦獲勝,建立漢朝。
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
不久以後,劉秀打敗王莽,建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國爭霸。
最後魏滅了蜀國,又被司馬家族奪取政權,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後西晉滅吳國。
西晉王朝滅亡後,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司馬睿建都建康,史稱東晉。
在此時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方主要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比如北魏和前秦,南方東進滅亡之後,依次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國家。
陳後主被楊堅打敗,楊堅建立隋朝。
傳至其兒子隋煬帝,被北方的李淵所擊敗,後者建立唐朝。
唐高宗李治的皇後武則天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改國號為大周。
武則天後期,張柬之帶領太子奪回政權,唐朝繼續發展。
唐末,節度使朱溫殺了唐哀宗,建立後梁,開始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
北方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遼國,又叫契丹。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後滅遼。
宋徽宗和宋欽宗不理政事導致亡國,徽宗之子趙構逃亡南方建都杭州,史稱南宋。
成吉思汗在北方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滅宋,改國號為元朝。
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脫穎而出,最後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女真族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北方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
傳至明思宗朱由檢,被闖王李自成所滅,後者建立大順。
後金攝政王多爾袞輔佐順治皇帝入山海關,滅了大順,改國號清朝。
孫中山1912年1月1號建立中華民國,之後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逼清帝溥儀退位。建立了軍閥政府,復辟失敗後不久死去。國民大革命後蔣介石建立國民黨政府,1949年內戰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
『叄』 中國歷史的演變過程。
上古堯舜禹之後,大禹的兒子夏啟建立夏朝,
傳到夏桀,商湯取而代之,建立商朝。
到商紂王,荒淫無道,周武王發動政變,牧野之戰中打敗商朝軍隊,入主中原,建立周朝。
到周幽王被少數民族所滅,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末年,秦滅六國,始皇帝建立秦朝。
秦末劉邦於項羽四年爭霸,最後劉邦獲勝,建立漢朝。
西漢末年,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
不久以後,劉秀打敗王莽,建都洛陽,史稱東漢。
東漢末年分三國,魏蜀吳三國爭霸。
最後魏滅了蜀國,又被司馬家族奪取政權,改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後西晉滅吳國。
西晉王朝滅亡後,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司馬睿建都建康,史稱東晉。
在此時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方主要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比如北魏和前秦,南方東進滅亡之後,依次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國家。
陳後主被楊堅打敗,楊堅建立隋朝。
傳至其兒子隋煬帝,被北方的李淵所擊敗,後者建立唐朝。
唐高宗李治的皇後武則天發動政變,奪取政權,改國號為大周。
武則天後期,張柬之帶領太子奪回政權,唐朝繼續發展。
唐末,節度使朱溫殺了唐哀宗,建立後梁,開始了混亂的五代十國時期。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史稱北宋。
北方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遼國,又叫契丹。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國,後滅遼。
宋徽宗和宋欽宗不理政事導致亡國,徽宗之子趙構逃亡南方建都杭州,史稱南宋。
成吉思汗在北方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帝國。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滅宋,改國號為元朝。
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脫穎而出,最後統一全國,建立明朝。
女真族領袖努爾哈赤統一北方女真各部,建立後金政權。
傳至明思宗朱由檢,被闖王李自成所滅,後者建立大順。
後金攝政王多爾袞輔佐順治皇帝入山海關,滅了大順,改國號清朝。
『肆』 中國歷史的朝代演變過程
夏商西東周 春秋戰國秦 西東漢三國 西東晉十六國 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國宋(宋分北南、同時存在的還有遼、西夏、金) 元明清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伍』 中國歷代朝代的演變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夏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商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西周
公元前770 -公元前256 東周
公元前221 -公元前206 秦
公元前206 -公元25 西漢<包括王莽(9-23)和更始帝(23-25)>
公元25 -公元220 東漢
220-280 三國
220-265 魏
221-263 蜀漢
222-280 吳
265-317 西晉
317-420 東晉
南朝
420-479 宋
479-502 齊
502-557 梁
557-589 陳
北朝
386-534 北魏
534-550 東魏
550-577 北齊
535-556 西魏
557-581 北周
581-618 隋(隋建國於581年,589年滅陳,完成統一.)
618-907 唐
五代
907-923 後梁
923-936 後唐
936-946 後晉
947-950 後漢
960-1127 北宋
1127-1279 南宋
907-1125 遼(遼建國於907年,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983年(一說947年)改國號為遼,983年復稱契丹,1066年仍稱遼.)
1115-1234 金
1206-1368 元(蒙古孛兒只斤鐵木真(成吉思汗)於1206年稱帝,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
1368-1644 明
1616-1911 清(努爾哈赤於1616年定國號為金(歷史上稱後金),1636年改為清,1644年入關.)
1912-1949 中華民國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陸』 急求中國歷史的百年變遷!!!
中國近百年社會生活變遷,是一個饒有興味的課題。它從一個最基本的層面反映了我們社會文化幾千年未有過的偉大變化。對於社會歷史的研究,可以從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等諸多專門史角度去進行。過去,我們曾非常重視社會發展史研究,五十年代全國范圍內曾普遍進行社會發展史教育。但是,那時所講的社會發展史,實際上只是社會形態發展更迭的歷史,講的是社會經濟形態、社會生產方式發展更迭的歷史過程,基本上沒有觸及社會生活方式,更沒有具體研究人們實際的社會生活形態。綜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除政治活動、政治生活非常重要外,還有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等等更值得注意,而常常被以往學者所忽略的社會日常生活方式,其重要性其實完全不下於它們。正如人們所熟知的那樣,人類從來就不是單個人在生活,人類從一產生起,就是在特定的社會中生活。人們不能自由超越他們所處的特定社會關系和社會存在,他們總受制於歷史形成的特定的社會生活,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也是別無選擇的。這里所說的社會生活變遷,不是包羅政治生活、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等在內的所有社會生活的變遷,而是指人類有史以來賴以生存的最普通、最普遍的日常生活,是人民千百萬芸芸眾生世俗生活的歷史演變。
為什麼我們在當今尤其要重視研究社會生活的變遷歷程呢?這是因為多少年來,由於政治過於泛化,意識形態過於泛化的影響,我們比較多地注意了人類歷史中的政治活動、經濟活動、思想文化活動等方面的研究,而恰恰忽略了與廣大老百姓關系最為密切的衣食住行等社會生活方式及其變遷的研究。我們的歷史研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行研究的,而馬克思本人在進行歷史研究時對於人們的衣食住行卻是極為重視的。他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學說,就認定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便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行以及其他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這是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是人們每日每時都在進行的歷史活動。遺憾的是,除了年鑒學派以外,號稱信奉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學家們在研究社會生活方式方面並沒有做出引人注目的成績。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國學術界在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對於社會生活變遷的研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與發展,出版了許多專著和論文,在一些領域應該說還有一定的突破。但總的說來,這些成果與我們飛速發展的社會需要相比較,還遠遠不夠。精深的著述可以說還是鳳毛麟角,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待於作進一步的開掘和拓展。
本書的作者是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的一群學子,他們艱苦收集相關資料,經多年潛心研究撰成本書。研究社會生活變遷與研究民俗文化原本有著天然的聯系。民俗文化學是專門研究具有傳承性的民間生活和民間文化的科學,它在廣泛而深入研究具體的民間生活和民間文化現象的基礎上,綜合研究民俗文化的特殊規律和一般規律,作出理論概括。從民俗文化這個獨特的視角來研究社會生活變遷,為社會生活變遷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新的視野。芸芸眾生的生活這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它所提供的資料,最具體、最形象、最可靠,也最真實地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中經常為人們所忽視的一些基礎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方面。這些民俗文化現象在什麼社會條件下產生,又是如何影響著社會生活,社會生活又如何推動民俗文化的演變,從這里,可以更好地理清社會生活變遷發展的脈絡。
『柒』 中國歷史的演變
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共和國
『捌』 給我中國歷史朝代的演變過程
1、夏朝(前2070-前1600年)。
夏禹死後,其子啟擔任王,從而由「禪讓」轉變而「家天下」。
夏桀,雖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沉溺聲色。武力征服不從部落,且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盡搜刮民脂民膏,加劇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商湯伐夏成功,夏滅亡。
2、商朝(前1600-前1046年)。
不務朝政,攻打黃土高原和東夷地區。這些加劇了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
岐山地區的周部落,休養生息,悶聲發財,最後商紂無奈自焚,商滅亡。
3、周朝(前1046年-前770年)。
周分為東西二周。
西周。這次要追溯到周宣王時期。周宣王時,土地改革中央加強了對土地的控制,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遭到大貴族的反撲。然後千畝之戰大敗,宣王的南國之師被摧毀。
到了周幽王,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廢太子另立,引起諸侯不滿。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戲諸侯,諸侯憤怒。而後,被廢太子聯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鎬京,諸侯不救,西周滅亡。
東周。東周東遷後,大量土地分封與諸侯,控制諸侯的力量徹底消失,諸周天子成為傀儡,出現了春秋戰國局面。
4、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秦末年,皇子胡亥與宦官和丞相勾結奪位,逼迫太子扶蘇自殺。登基後重用趙高,朝廷內部矛盾激化。外憂。開疆擴土(嶺南地區)使得關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銳北上阻擊;地方起義(陳勝吳廣)爆發。巨鹿之戰,章邯率殘部被項羽擊敗,劉邦趁勢入關中,秦滅。
5、漢朝(前202年-220年)
分為東西漢,中間有外戚王莽篡位,這不做說明。
西漢。漢武帝志在疆域,對外連年征戰,國力消耗殆盡。
霍光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權,6年,殺平帝廢孺子自立稱帝,西漢滅。主要是外戚奪權政變。
東漢。劉秀起兵,大敗王莽,稱帝,國號仍為漢。末年,後宮干政。竇太後垂簾聽政,竇氏家族將國庫掠奪一空。而後,鄧太後鏟除竇太後,重用宦官和外戚,這些都孤立了皇權,使之成為傀儡。220年曹丕稱帝,漢滅。
6、三國時代(220年-280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蜀國阿斗寵信宦官黃皓,不勤政,不納諫。因荊州孫吳殺關羽,蜀吳聯盟開始破碎。諸葛亮和姜維常年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耗盡國庫,軍力下降。鄧艾,鍾會伐蜀。鄧艾繞過蜀國前軍,奇襲益州(成都),此時國內空虛無軍可戰,阿斗降,蜀滅。
吳國政局動盪,國主孫皓荒淫殘暴,軍心渙散;而此時司馬炎隔江相對,招撫渡民,輕徭薄役,並在江邊安營紮寨,訓練水師。279年,攻破建業(南京),吳滅。
7、晉朝(265年-316年)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西晉時期,出現了五胡亂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結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蕪,百姓戰死,加上天災大旱,國力極為虛弱。之後,匈奴首領大舉南侵,攻入洛陽,西晉滅。
東晉時期,主要是軍閥奪權。劉裕經過一系列戰爭,不斷膨脹軍事實力,領土面積,徹底控制了東晉朝政。最後逼迫司馬德文禪讓,東晉滅。
8、南北朝(420年-581年)
這是一個混亂時期,很復雜,參與的國家太多了(宋,梁,齊,陳,北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齊,周。
楊堅輔政,逼迫靜帝禪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興土木,建大興城、開鑿運河;後期又修建洛陽城、隋煬帝肆意揮霍國庫;軍事上,三次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力銳減,士兵消耗殆盡,階級矛盾加劇。
群雄割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淵等起兵。最後李淵攻入長安。618年,稱帝,隋滅。
10、唐朝(618年-907年)
期間有武則天政變,雖為周,納入唐。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
地方割據。中央薄弱,地方割據,全國混戰。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黃巢起義。朱溫在鎮壓起義時崛起,控制政權。907年,篡國,唐滅。
11、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23年,後梁北太原晉王李存勖滅,建立後唐,地方起義。
936年後唐被契丹滅(石敬瑭勾結),建立後晉,外族入侵。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建立遼,外族入侵。
947劉知遠建立後漢。
951年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政變奪權。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長驅直入。1125年金完顏家族南侵,宋軍失敗,割地議和。宋朝軍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戰大臣遭擠壓。1126年,徽欽宗被擄。1127年,北宋滅。
南宋。蒙古鐵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統,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宋朝軍事將領岳飛被殺,岳家軍戰鬥力瓦解。由寧宗理宗開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戰敗,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南宋滅。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瘋狂擴張實行搶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漸降低,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滿,矛盾尖銳。統治上,因對中原(封建社會)認識不足,政治基礎薄弱,失去漢族擁護。
地方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紛紛起兵,天下大亂。後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機發展,脫離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達等能征善戰,攻陷大都改為北平,元順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稱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經濟上因為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等萌芽,經濟發展明顯,需要更多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貨膨脹或緊縮,當時沒有這個能力,因此農商業手工業等波動較大,阻礙了生產力進步;連年東征(出兵朝鮮抗倭,鳴梁海戰就在這時候),消耗了諸多軍事力量;
政治上,張居正改革失敗,階級矛盾嚴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穩,百官變動,人才流失。魏忠賢時期,政治極為黑暗腐敗,捕殺東林黨,黨羽斗爭加劇,朝政動盪,國庫日漸空虛。軍事上,袁崇煥回京被殺,失去關寧防線;加上中原地區旱災嚴重,無糧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明滅。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閉關鎖國,禁錮思想,科技進步緩慢;社會制度上,落後列強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生產力得不到解放。
外敵太過強大(八國聯軍),列強帝國的不斷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條約中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喪失民族氣節,民眾大失所望,得不到群眾基礎擁護。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階級矛盾爆發。
西方思想與傳統思想沖擊,資本主義救國熱情空前高漲,為階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溥儀退位,清滅。
(8)中國歷史的演變擴展閱讀:
中國自秦以來,一共出過九個大一統王朝,它們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
另外,在分裂割據時期還出過五十幾個小王朝,它們是:
1、三國鼎立時的魏、蜀、吳,共三個;
2、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前趙(漢趙)、北涼、夏、後趙、前燕、後燕、西燕、南燕、西秦、南涼、遼西、代、成漢、前秦、後涼、仇池、後秦、前涼、冉魏、西涼、北燕、後蜀,共二十二個,不止十六個,東晉後滅於桓楚;
3、南朝的劉宋、蕭齊、梁、後梁、南陳,共五個;
4、北朝的北魏(含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共三個;
5、五代時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共五個;
6、十國的吳、南唐、吳越、楚、閩、南漢、前蜀、後蜀、荊南、北漢,共十個;
7、西夏、遼、金、西遼、北遼、吐蕃、大理,蒙古,共八個。
當然還有很多短暫的地方政權,農民起義政權不被正史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