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歷物理化 » 歷史唐伯虎

歷史唐伯虎

發布時間: 2021-07-31 23:52:03

1. 歷史上真實的唐伯虎是怎麼樣的

唐伯虎(1470年~1523年),名寅,字伯虎,後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畫家、文學家。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唐伯虎生於蘇州,其父唐廣德是普通的蘇州市民,在蘇州皋橋開設酒肆做小生意,其母丘氏也是當地的小家碧玉。因他出生那年是庚寅年,故取名唐寅,因在家中排行老大,故又稱唐伯虎。
據蘇州有關文史專家介紹,唐伯虎自幼天資聰敏,過目成誦,熟讀四書五經,博覽《史記》、《昭明文選》等古籍,閑暇時也學畫山水花鳥。當時文徵明的父親文林常去唐家的酒肆喝酒,見唐伯虎稟賦和才學過人,決定讓他與文徵明一起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唐伯虎16歲時秀才考試得第一名,轟動了整個蘇州城。因才華出眾,唐伯虎與祝枝山、文徵明、徐禎卿被並稱為「吳中四才子」,也稱「江南四才子」。
唐伯虎19歲時娶當地女子徐氏為妻,兩人感情甚洽。唐伯虎25歲那年家中遭遇不幸,父、母、妻、妹在一年之內相繼去世,這對他打擊很大。悲痛之餘,唐伯虎更加努力讀書治學。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唐伯虎29歲時參加應天府(現南京)鄉試,中解元(第一名),一時聲名鵲起,名震江南,「冒東南文士之上」,春風得意。

2. 唐伯虎的歷史資料

一、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時,便取名「寅」,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別號。江蘇蘇州人。

舉鄉試第一(解元)。後因科場舞弊案受牽連,功名受挫,又遭家難,經歷坎坷。後半生在蘇州城西北桃花塢建一「桃花庵」,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時與徐禎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藝,號「吳中四才子」。唐寅「任逸不羈,頗嗜聲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大畫家,擅人物、山水、花鳥。唐寅書法為畫名所掩,主要學趙孟頫,更受李北海影響,筆畫俊逸挺秀,婉轉流暢,筆力稍弱,鉤挑綿軟,看不出一絲狂態。王世貞評曰:「伯虎入吳興堂廡,差薄弱耳。」(《州山人稿》)流傳墨跡有《自書詩》、《聯句詩》、《落花詩卷》等。

唐伯虎自幼聰穎,能詩擅畫,十六歲便中秀才,十九歲娶徐氏。徐氏文靜秀氣,溫柔體貼,夫妻恩愛。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唐記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氣風發時,父親突然中風過世,母親因太悲傷也隨父親而去,後又驚聞妹妹在夫家喪亡,心愛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時,產後熱盛,悄悄離世,可憐的小嬰兒在出世三天後,也隨親娘而去。親人接連病故,打擊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後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勵下,重拾古文,發憤苦讀,結果鄉試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時名遍南京城。二十七歲時續弦,娶了何氏。當唐寅上京考取進士時,被同行的同鄉都元敬出賣,被誣告行賄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經幾番周折後,證實無罪。釋獄後,落魄潦倒,妻子何氏離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時幸有好友、九娘(青樓女子)在精神上援濟他。後來,他娶了能幹貼心的九娘為妻,自此也潛心作畫,在丹青上大有進展。

唐寅31歲開始「千里壯游」,足跡遍及江、浙、皖、湘、鄂、閔、贛七省,貧困之下以賣畫為生。唐寅擅畫山水及工筆人物,尤其是仕女,筆法秀潤縝密、瀟灑飄逸,「唐畫」為後世畫家所宗。傳世作品有《騎驢歸思圖》、《秋風紈扇圖》、《李瑞瑞圖》、《一世姻緣圖》、《山路松聲圖》等。詩詞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歲即因操勞過度而過世。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蘇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簡廢園址上築室桃花塢,有學圃堂、夢墨亭、竹溪亭、蚊蝶齋等(亦稱唐家園,遺址在今桃花塢大街)。他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採花仙人。他的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塢,一生中的主要藝術作品也產生於此。唐寅坎坷一生,貧困凄苦,享年五十四歲。

二、 唐伯虎的軼聞軼事
「吳門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人們只知道他少年時候頑皮;青年時風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將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葉,以至於編造成許多傳奇小說,例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等。但關於傳說中唐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實,但可以透露出,這位才子畫家性格上的風流狂放,不居禮法。
當時,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畫家。所以,許多有錢有勢的人都想仗著自己的權勢,向唐伯虎要幾幅畫,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權勢,而好結窮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寧願作畫送給窮人,也不願理會那些高官貴人。
從前有本叫《九美圖》的書,講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節很離奇,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這樁事,不過唐伯虎畫九美圖倒是真的。九美圖的由來,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訪唐伯虎,而與唐伯虎打賭,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內,將蘇州城裡有名望的小姐,畫出十張美女圖來,祝枝山將付給他三百兩銀子。但當時唐伯虎卻忽略了:大家閨秀,平日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哪來十張美女圖?這時,書僮唐興建議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觀去,必可輕易的得到十張美女圖,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張,而這九張美女圖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 祝、文、張與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雖為舉人,但無意於功名,心思全在書法上,草書尤其聞名。兩人性情相近,時常拎著酒壺,乘著漁船,一面飲酒賦詩,一面欣賞山水,頗有避世棄俗之意。在唐伯虎於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後不久,祝枝山也辭了知縣,兩人更是結伴冶遊,放情詩酒,寄意名花。曾傳說兩人有一次抵揚州,發現所帶銀兩已用盡,聽說揚州的鹽政御史喜好風雅,便化身為化緣道士來到衙門。御史請他們以石為題,聯句成詩,於是兩人之作,御史極為滿意,便大賞銀子,兩人又因此多玩好幾天。而祝枝山著名的草書,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畫技,更使得「唐畫祝字」遠近馳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為小時受父親文林的嚴格管教,從不敢拈花惹草,所以當唐伯虎和祝枝山瞞著他請來兩小妓對他開玩笑時,徵明即為此寫了封長信,規勸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當真,兩人二十年的友情從此失和。直到十年後,唐伯虎給徵明寫信,坦率檢討自己的過失,徵明讀畢即趕往桃花塢,兩位摯友才在淚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因此,兩人友情更加深厚,無話不談,直至唐伯虎過世。
張靈,字夢晉,自幼聰明過人,曾在童子試中得到狀元,但因父親早逝,漸漸疏狂不羈,嗜酒如命。祝枝山見他可惜,收他為徒,從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雲游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發現沒帶錢,於是唐伯虎找張白紙,幾筆勾勒,便成青山綠水,祝枝山接過筆,題了四句詩,更增色不少,最後夢晉在綠水旁添了個汲水小童,頓使畫面生氣盎然。此畫不但付了酒錢,更讓他們多喝了幾杯。〔夢晉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於官名,始終為唐伯虎他們的最佳摯友。〕
唐伯虎的故事
自從馮夢龍的小說「唐解元一笑姻緣」問世以來,由於民間藝人和戲曲的喧染,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唐伯虎也成了中國老百姓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民間傳說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 腰纏萬貫,荒唐風流的富豪。其實,這是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來面目,歷史上的唐伯虎,不僅沒有傳說中的風流韻事,而且活清貧,一生坎坷。
唐伯虎,名唐寅,生活在明代中葉,出生在一個小商人的家庭里。從小才氣橫溢,詩文書畫,無一不工。弘治年間,考中應天府(今南京)鄉試第一名—解元,一時名聲大振,他也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可惜,好景不長,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唐伯虎受到科舉舞弊案的牽連,吃了一連串冤枉官司,從此科舉無門,功名路斷。
唐伯虎功名無望,婚姻也很不幸。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門,十分勢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題名,青雲直上,夫貴妻榮,誰知唐伯虎卻因科場舞弊牽連,失去仕進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從此夫妻反目,日日爭吵,最後終於勞燕分飛,離婚了事。後來,有個叫沈九娘的女子走進了唐伯虎的生活,倆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諧,不幸,沈九娘又過早去世了。唐伯虎從此再未續弦。
科舉失敗,婚姻不幸,使唐伯虎受到很大的打擊,便落魄江湖,漫遊名山大川,潛心書畫創作,終於成為一代大家,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
在蘇州流傳著他的不少故事。據說,有個人與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畫一幅,畫的是一竿清竹臨風而立,竹竿上趴著一隻紡織娘。此人回家後,就把唐伯虎的贈畫掛在房間里。到半夜,此人在睡夢中被紡織娘的陣陣叫聲吵醒,他爬起來,掌燈四處雪找,最後發現,鳴叫不停的紡織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畫中的那隻。還有一次,唐伯虎為一個朋友的扇子畫了三隻河蝦,這個朋友愛不釋手。一次乘船出遊,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裡,扇面上的三隻蝦竟一齊從扇面上跳到河裡遊走了。這些傳說,傳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畫技之高超。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羈、蔑視權貴的性格。他在一首詩中說:「但願老死花酒間 ,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 ,酒盞花枝貧者緣」。反映了他寧願貧窮,也不趨炎附勢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開罪了達官貴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並不富裕。他在一首詩中說:「立錐莫笑無餘地,萬里江山筆下生」,生活窘迫得幾無立=錐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詩中寫道:「青山白發老痴頑,筆硯生涯苦食艱!」直接了當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狀況。西元1523年,53歲的唐伯虎在貧病中死去,死後貧窮,無力安葬,只得在住宅邊暫痤。如今,在蘇州桃花塢唐伯虎住宅遺址附近,還有一條名曰「唐寅墳」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後,由唐伯虎的親友湊了錢才將唐伯虎靈柩遷葬於城西橫壙王家村。
悠悠歲月,四百餘年過去了,蘇州人民始終緬懷著這位傑出的畫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蘇州市人民政府出資百萬余元,重修了唐寅墓,並在其墓地建造了紀念館,陳列唐寅事跡及其作品,並於1986年正式向公眾開放。
在唐寅紀念館內,有一幅楹聯,概括了唐寅的一生。抄錄如下:
問唐衢痛哭何為,縱使青雲無望,卻贏得才子高名,在將相王侯之上,
繼宋玉招魂之後,此番蒼墓重修,更裝點橫壙美景,替湖山花月壇妍。

後記:

由於其瀟灑飄逸、傲世不羈,又治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章,仕女畫登峰造極,故被後人誤解,留傳許多風流傳說,如「唐伯虎三點秋香」等。其實他坎坷一生,貧困凄苦,可謂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典型。說他有八個老婆,恐怕只是後人和他的美好願望罷了。

唐伯虎在受科場舞弊案牽連後便無意上進,以詩、書、畫、酒自娛,生活放浪,甚至流連妓院。但仍自視甚高,刻了一個圖章,自稱「江南第一才子」。這首《言志》詩寫出他的境況和心態: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就青山買,不使人間造孽錢。

中年後,他因經歷坎坷而滿懷苦惱,於是歸心佛教以尋求寄託。《嘆世》一詩展現了他此時的人生觀:

萬事由天莫強求,何須苦苦用機謀。

飽三餐飯常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

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到了晚年,他的生活相當貧苦,有詩為證:

十朝風雨苦昏迷,八口妻拏並告飢。

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

潦倒落魄的他,54歲即悄然病逝,臨終前寫下這首絕筆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

3. 歷史上的唐伯虎有哪些成就

主要成就

繪畫

唐寅作畫很少註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很有規律,很難推測作畫時間,也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單就題材來看,唐寅的畫作主要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寫意畫等。
唐寅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一方面在於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南宋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兼收並蓄,主要學習了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派,兼學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同時參合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並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布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代表作品有《落霞孤鶩圖》、《春山伴侶圖》、《虛閣晚涼圖》、《杏花茅屋圖》等。
唐寅人物畫寫實功力較強,形象准確而神韻獨具,《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其仕女畫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線條勁細,敷色妍麗,氣象高華,出自南宋院體畫,如《王蜀宮妓圖》。工筆重彩,以「三白法」染仕女面部,突出宮女的濃施艷抹。衣紋用細勁流暢的鐵線描,服飾施以濃艷的色彩,顯得綺羅絢爛。把宮妓們競相裝扮,斗綠爭緋的情態刻畫得生動入微,為唐寅仕女畫的優秀之作。另一種是脫胎自南宋院體,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由工麗變為簡逸。代表作品有《秋風紈扇圖》以及《李端端圖》等,把宋代李公麟行雲流水描和顏輝折蘆描參合使用,畫面富有韻律感。
唐寅水墨寫意花鳥,墨韻明凈、格調秀逸灑脫而富於真實感。代表作為《枯槎鴝鵒圖》,構圖用折枝法,枯木枝幹由右下方向上彎曲伸展,枯筆濃墨,蒼老挺拔。以積墨法畫一隻棲於枝頭的八哥,禿筆點葉,一兩條細藤,數筆野竹。右上角題詩為:「山空寂靜人聲絕,棲鳥數聲春雨餘。」 以書法人畫,以寫代描,筆力雄強,造型優美,筆墨疏簡精當,行筆挺秀灑脫。《雨竹圖》,畫面以二組濃葉為主枝,後出淡葉,再出葉數筆以相呼應,葉均向下急趨,一派雨打竹葉之勢。 另有《墨梅圖》、《風竹圖》、《臨水芙蓉圖》、《杏花圖》等。

書法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
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議:「伯虎書入吳興堂廟,差薄弱耳。」依據文獻記載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學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各家,並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從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面貌。大體上說,其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
《自書詞》卷,明,唐寅書
第一時期是30歲以前,他居住家鄉蘇州,與同年齡的文徵明交善,甚受文氏影響,故兩人書畫均很接近,唐寅20餘歲所繪《黃茅渚小景圖卷》(上海博物館藏),湖石、平坡、樹叢均極似文氏細筆;書法亦俱從趙孟頫入手,均結體端麗,用筆秀潤,唐寅的《高人深隱圖》上款字,就極似文徵明。
第二時期是30歲至36歲,唐寅科場被黜,妻子離異,無奈藉詩文、書畫謀生,其時書法上追唐人,力求規范,尤宗尚顏真卿的楷書,用筆凝重,圓碩多肉,結體偏於長方,雄強茂密,點畫橫細豎粗,並吸納隸法,橫筆收尾似「蠶頭」,捺筆收筆中途之頓近「燕尾」,極富力度,如唐寅作於弘治乙丑(1505年)36歲時的《落花詩冊》。

落花詩冊-影印 (10張)

第三時期是37歲至45歲,唐寅正值壯年,居住在桃花庵,專心從事詩文書畫,創作達到頂峰。其時書法重又歸返趙孟頫,並上追唐代李邕,遂形成了自身的成熟風貌,以結體俊美婉媚、用筆娟秀流轉的趙體為根基,並融入了李邕斜長的字姿、有力的筆法和生動的布勢,於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這類風格作品甚多,作於正德元年(1506年)37歲的《七言律詩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30餘歲的《山路松聲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和《行書三絕卷》(丁念先藏)等作品,均呈趙孟頫與李邕相融合的面貌。
第四時期是46歲至54歲去世,已屬唐寅晚年。自江西寧王處裝瘋逃回,進一步看透世事,書法亦變為率意,並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勢的書風,用筆迅捷而勁健,沉著痛快,八面出鋒,率真自如,追求力量、速度和韻味;同時又融諸家筆法於一體,使結體、用筆均富於變化,並達到了揮灑自如的境地。代表作品有50歲以後作的《西洲話舊圖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上款題、《看泉聽風圖軸》(南京博物院藏)上款題等。

文學
唐寅詩文以才情取勝。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麗,有六朝駢文氣息。泄題案之後,多為傷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氣,情真意摯。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閑中歌》等600餘首。詩集中有為歌妓而作者,如《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見寄》、《玉芝為王麗人作》等。陳繼儒《太平清話》記:「唐伯虎有《風流遁》數千言,皆青樓中游戲語也。」 是書已失傳,無以為證。
除詩文外,唐寅也嘗作曲,多採用民歌形式,由於多方面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經歷坎坷,見聞廣博,對人生、社會的理解較深,雅俗共賞,聲名遠揚。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畫家、書法家、詩人。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游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
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
唐寅的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

4. 歷史上真的有唐伯虎這個人嗎

有這個事情 唐伯虎點秋香 忘記了是在 三言 還是兩拍中看過,估計也有 唐伯虎本人那是一定有的了,當年確實落榜了 ,原因是他說自己一定能考中,而當時據說考試的題目很難,只有 兩人知道哪句話的出處,結果被冤枉買通考官從此老唐游戲人生,特別說出的事那個和他一起的那個哥們後來 有個子孫很出名就是徐霞客 你一定知道的 ~~~~

5. 唐伯虎歷史上有此人嗎

有此人。
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6. 歷史上的唐伯虎是什麼樣子

唐伯虎出身於小商之家,自幼熟讀四書五經,16歲就因參加秀才考試得第一而轟動家鄉。1488年,19歲的唐伯虎與徐氏成婚。原本家境富裕其樂融融的唐伯虎,卻在他25歲之時,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沉重打擊。那一年,唐伯虎的父親去世。「父沒,子畏猶落落」,但他還沒有從失去父親的悲痛中緩過神來,緊接著,巨大的痛苦又接踵而至,他的母親病逝,妻子難產而死,兒子夭折,妹妹病逝,一個個親人相繼永遠離他而去。現實如此無情,沉重地擊垮了一代才子。接二連三的失去親人,一度讓25歲的唐伯虎陷入了絕望,而家境也迅速衰敗下去。唐伯虎年紀輕輕就承受如此巨大的人生打擊,實在讓人凄嘆。
看到唐伯虎日益消沉,好友祝允明規勸他苦讀詩書,以成功名,重振家業。1498年,29歲的唐伯虎參加應天府鄉試時中解元第一名,一時名震江南,「冒東南文士之上。」盛名之下,大家閨秀何氏又慕名投入唐伯虎的懷抱,做了唐伯虎第二任妻子。
但天有不測風雲,在唐伯虎人生得意之時,又一場足以改變他人生的牢獄之災隨之而來。

1499年,30歲的唐伯虎進京參加會試,其才學得到主考官程敏政的賞識。但由於「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事發,程敏政捲入此案中,最後也牽連到唐伯虎,結果唐伯虎求取功名不成,反倒因此下獄。
唐伯虎在獄中的生活十分悲慘,他在給文徵明的信中寫道:「至於天子震赫,召捕詔獄,自貫三木,吏卒如虎,舉頭抱地,涕淚橫集。」一句「涕淚橫集」,讓我們不禁心酸動容。
那時的唐伯虎,經過科考案的四處傳播,已是聲名掃地,他自述道:「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知與不知,畢指而唾,辱亦甚矣!」
一場科考案,讓唐伯虎「扶案而思,仰天而嘆」、「憤悒而哀傷」。科考案擊碎了唐伯虎的所有夢想,吹散了他的一腔豪情,也委屈了他的絕世才情。
後來,唐伯虎雖洗清冤屈出獄,但朝廷還是革除了他的「仕」籍,把他發配到浙江偏遠之地做一名小吏。但唐伯虎卻以此為恥不去上任,而是帶著一身失意回到了家鄉。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回家之後,原本追求富貴的續弦妻子何氏見他落魄如此,追求功名無望,竟毫不留情地離他而去另攀高枝。
唐伯虎仕途受挫,妻子又離去,頓覺心灰意冷,無奈之下,為抒發郁悶之氣,遂游歷名山大川,「放浪形骸,翩翩遠游,扁舟獨邁祝融、匡廬、天台、武夷,觀海於東海,浮洞庭、彭蠡」。
所有盤纏用盡之後,唐伯虎孤獨地回到家鄉,我想,那時的唐伯虎,望著家徒四壁,看著空屋無人,只能是欲哭無淚。手握殘杯,卻無人對飲;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所幸的是,在唐伯虎最失意最無助最孤獨的時候,當年相見相識於青樓酒肆之間的紅顏知己沈九娘來到了他的身邊。
沈九娘的到來,至少在精神上給予了唐伯虎莫大的慰藉,一如曹雪芹身邊的脂硯齋。當一代才子唐伯虎重新提起那支散發無限才情的如椽之筆時,背後肯定有沈九娘溫熱的目光與堅定地支持。感謝沈九娘,你帶來的不僅是無私專注的愛情,更讓人感到一種文化的熱度,讓唐伯虎的才情再次得到勃發,激情再次得到點燃。我無意抬高沈九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沈九娘的相依相伴,中國文化史上肯定會少幾首絕佳詩詞,少幾幅絕世名畫。
在沈九娘的鼓勵下,唐伯虎重新拾起了生活的勇氣。1505年,已經三十六歲的唐伯虎與沈九娘成婚,夫妻倆以賣字畫為生,正如唐伯虎詩中所寫的:「閑來寫幅丹青買,不使人間造孽錢。」他們用賣字畫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同甘共苦,共度危難。
後來,唐伯虎用賣字畫得來的錢在姑蘇城北桃花塢,建了一處簡易的住所,起名「桃花庵」,過起了平淡又清凈的生活。不久,他們有了一位可愛的女兒,取名為桃笙。唐伯虎在《桃花庵歌》中吟唱的「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正是這段隱逸知足生活的寫照。
但賣字畫為生又何嘗容易,正如唐伯虎所說,有時常常是「風雨浹旬,廚煙不繼,滌硯吮筆,蕭條若僧。」在《貧士吟》中他也嘆道:「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湖上水田人不要,誰來買我畫中山?」
在家庭貧艱的日子裡,沈九娘用自己的勤勞竭力維持日常的生活。1512年,年僅37歲的沈九娘因操勞過度,過早地離開了人世。「相思兩地望迢迢,清淚臨門落布袍」、「明日河橋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遙。」沈九娘的離世,讓唐伯虎十分悲痛,常常生活在無盡的思念之中。此後,唐伯虎再也沒有繼娶妻室,而是皈依佛教,號稱「六如居士。」

1523年,生活貧艱、一生失意的唐伯虎走完了他悲情的一生,終年54歲。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這是唐伯虎臨終時寫下的一首絕筆詩,只有經歷過無數磨難的人,才能把生死看得如此淡然。他帶走了所有的孤獨與落寞,只把自己的才情留在了人間。

唐伯虎死後家境蕭條之際,竟無錢安葬,只能藉助朋友們的慷慨相助,才埋葬在桃花庵附近。如今,當人們爭先收藏唐伯虎字畫的時候,何曾想到他當年的悲苦與淚水?
「書籍不如錢一囊,少年何苦擅文章」,正因為自己貧寒的如此凄涼,悲情的如此心酸,以至於一代才子留給後人的竟是這樣的告誡。

7. 歷史上的唐伯虎

伯虎民間稱之為唐解元,鄉試第一名叫解元,可見其才華為官方所承認。宗其一生,唐伯虎,詩書畫俱絕,是影響中國文化進程的重要人物。但是唐伯虎一生命運坎坷,仕途不順,絕對不是傳說中的風流才子。

8. 歷史上真的有唐伯虎嗎

人物概述
唐寅(1470—1523年),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漢族,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母親邱氏,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枝山的規勸下潛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歷史上的唐伯虎盡管才華出眾,有理想抱負,是位天才的畫家,但他那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於這個社會。他一生坎坷,最後潦倒而死,年僅54歲。他臨終時寫的絕筆詩就表露了他骨心的留戀人間而又憤恨厭世的復雜心情:「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飄流在異鄉。」
擅山水、人物、花鳥,其山水早年隨周臣學畫,後師法李唐、劉松年,加以變化,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統,線條清細,色彩艷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准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除繪畫外,唐寅亦工書法,取法趙孟頫,書風奇峭俊秀。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繪畫作品傳世。
唐寅文學上亦富有成就。工詩文,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以表達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對世態炎涼的感慨,以俚語、俗語入詩,通俗易懂,語淺意雋。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9. 歷史上真有唐伯虎這個人么

有。

唐寅(1470?523),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禪仙史等。吳(今江蘇蘇州)人。出身於商人家庭,居吳趨坊,和文徵明同歲而略長數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識,與張靈友善。初學畫於周臣,後與文徵明、祝允明、徐禎卿結交,人稱「吳中四才子」。

二十九歲時由諸生舉應鄉試,得第一名解元,名聲大噪,故人稱唐解元。翌年,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被罷官為吏, 自後灰心仕途,終日詩酒,或漫遊名山大川。自刻印章「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以賣畫為生。

曾應江西寧王朱宸濠之請,聘往南昌,因不慣藩府生活,不久辭歸。在繪畫上,他是一個取材廣博的畫家。山水多取法於南宋李唐、劉松年,一變斧劈皴為細長清勁線條皴法,並兼及元人法。畫人物工筆,寫意俱佳。

畫花鳥喜用水墨,清雋峭利,有別於同時代的其他畫家。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明四家」。兼善書法,工詩文。晚年好禪學,。思想趨向解脫頹放。自號「六如居土」 (謂人生如幻、夢、泡、影、露、電),著有《六如居士全集》。

(9)歷史唐伯虎擴展閱讀

主要成就

1、繪畫

唐寅作畫很少註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很有規律,很難推測作畫時間,也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進程,單就題材來看,唐寅的畫作主要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寫意畫等。

唐寅的繪畫作品融宋代院體技巧與元人筆墨韻味為一體,呈現出勁峭而又不失秀雅的品貌風骨。構圖簡約清朗,畫面層次分明,疏密有致,用筆清雋,纖而不弱,力而有韻,寓有剛柔相濟之美。墨色淋漓多變,和澤有神;意境平淡朗逸,清雅幽麗,超凡脫俗。

2、書法

唐寅書法源自趙孟頫一體,風格豐潤靈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詩冊》。

王世貞在《弇州山人稿》中評議:「伯虎書入吳興堂廟,差薄弱耳。」依據文獻記載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學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各家,並在不同時期呈不同側重,從而形成不斷變化的階段面貌。大體上說,其書風變化可分為四個時期。

3、文學

唐寅詩文以才情取勝。其詩多紀游、題畫、感懷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麗,有六朝駢文氣息。泄題案之後,多為傷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採用口語,意境清新,常含傲岸不平之氣,情真意摯。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輯有《六如居士全集》。

詩作有《百忍歌》、《上吳天官書》、《江南四季歌》、《桃花庵歌》、《一年歌》、《閑中歌》等六百餘首。詩集中有為歌妓而作者。

如《花酒》、《寄妓》、《哭妓徐素》、《代妓者和人見寄》、《玉芝為王麗人作》等。陳繼儒《太平清話》記:「唐伯虎有《風流遁》數千言,皆青樓中游戲語也。」 是書已失傳,無以為證。

10. 歷史上有唐伯虎這個人嗎

說起唐伯虎,可謂婦孺皆知。「唐伯虎點秋香」 、「三笑」、「三約牡丹亭」在民間廣為流傳,然而人們更多知道他的是「風流才子」的一面。 唐伯虎是姑蘇趨里人,生於明成化6年庚寅年(1470年),故名唐寅,因排行老大,又稱唐伯虎。史書記載,他出身於一個小商人家庭,父親唐廣德因家道中落在姑蘇吳趨坊皋橋開酒店,當時文徵明父親文林去酒店喝酒,見唐寅才學過人,決定讓唐寅與文徵明一起拜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為師。從此唐寅的繪畫天賦得到了充分展現。後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稱為明四家,與文徵明、祝枝山、徐禎卿合稱為吳中四傑。他的畫風纖柔委婉、清雋生動, 尤擅長山水仕女畫,而且兼善書法,詩文俱佳。唐寅家住今蘇州城北桃花塢,故自稱桃花塢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採花仙人。他自幼性格不羈,稱已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29歲時中鄉試第一,人稱唐解元。會試時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被革黜,就此唐寅絕意仕途,游歷名山大川,致力繪畫。正德9年(1514年)他被明宗室寧王以重金徵聘到南昌,後發現身陷寧王政治陰謀之中,遂佯裝瘋癲,脫身回歸故里,直到嘉靖3年(1524年)去世,死後葬在桃花塢北。嘉靖26年遷葬到橫塘鎮王家村。1955年重新作了整修。動亂期間墓地遭毀壞,後又修復。 盡管當年唐家在皋橋開的酒店已不復存在,唐寅故居也僅存遺址,但與唐伯虎有關的地名,在今天蘇州地圖上還能找到不少,如桃花塢大街、桃花塢橋弄、唐寅墳巷等,唐寅墓和唐寅讀書處----准堤庵更是列為蘇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納入蘇州市旅遊路線。唐寅墓是一規模較大的園林建築群,包括閑來草堂、六如堂、夢墨堂、墓區、神道、牌坊。整個墓地錯落有致,恬靜中透出幾分風雅。墓碑上刻有「唐解元之墓」。閑來草堂後辟為茶室。唐寅一生愛茶,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曾寫過不少茶詩,留下《琴士圖》、《品茶圖》、《事茗圖》等茶畫佳作。他的茶畫意境優美,在描繪世外桃源、水中蓬萊景色的同時,給人帶來自然生機和文化希冀。夢墨堂陳列唐寅的生平事跡。關於「夢墨」兩字還有一段故事,一晚,唐寅夢見武夷山九鯉祠仙女贈其寶墨萬錠,從此感到下筆有神助,於是在桃花塢建了夢墨亭。六如堂取自唐寅晚年佛名六如。唐寅讀書處即昔日桃花塢舊址,修復後成為一處充滿江南才子書卷氣的景觀。因此,在飽鑒蘇州園林名勝之餘,去唐寅墓和唐寅讀書處一游,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熱點內容
如何鋪地磚 發布:2025-07-11 22:46:37 瀏覽:232
田靜老師 發布:2025-07-11 22:21:52 瀏覽:758
文科生物會考知識點 發布:2025-07-11 21:32:18 瀏覽:808
班主任工作案例小學 發布:2025-07-11 21:21:02 瀏覽:729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